高危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4:17: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危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安全管理探索
一、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
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域)是指在非高危行业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较大,作业过程容易对操作人员以及周围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对设备设施和正常生产造成损害,造成的后果超过企业和社会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区域。非高危行业高危作业区(域)的确定必须存在2个约束条件:其一,作业区域内存在能量,且能量的释放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二,存在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能量意外释放的可能。
二、确定方法
高危作业区域的划分根据区域内危险的大小和性质确定。根据性质分类,大小分级划分危险区域。首先,要辨识危险的不同类型。根据非高危行业的特点,意外释放的能量可分为物理能量(例如,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化学能量(例如,火灾、爆炸等)以及电能(例如,触电、灼伤等)。因此,需要根据能量不同的性质,划分不同危险性质。其次,要划分危险大小。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能量的“不期望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可将能量转移分为能量的释放和能量造成的破坏。危险大小的划分可根据改进后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计算。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这个方法主要采用了与系统危险相关的3个指标评价,划分区域的危险性。3个指标分别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危险区域的频繁程度(E)以及事故造成的后果(C)。传统的LEC法没有考虑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的控制能力以及应急救援能力对事故后果的控制,例如,消防自动灭火能力,现场救援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可在传统的LEC法基础上,增加一项“事故控制能力(W)”。对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理解为当危险区域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轨迹交叉后即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具体取值范围为0.1~10,其中“1”为极少情况发生,即意外发生。数值越大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人员暴露在危险区域的时间越长,遭受危险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等量的液氨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泄漏和在荒无人烟的场所泄漏带来的损失肯定是截然不同的。。在对事故后果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事故后果之间的相关性可能导致的风险叠加现象。事故的后果基本可以分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以及社会影响等。具体取值见表3。事故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事故的发展速度及规模。及时的控制将可能把事故扼杀在初期,避免群死群伤现象的出现。对于事故控制能力的取值,笔者认为可参考表4设定。最后根据公式D=LECW确定划分区域的危险性。危险区域划为5个级别。
三、安全管理探讨
笔者认为,针对非高危行业的高危作业区域,需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模式,即“131X”模式。所谓“131X”模式是指:1个主体,即以企业为主体;3支力量,即以企业为主体的内部力量、政府监管力量、社会机构的科技支撑力量;1个协同,即企业、政府、社会的内外协同;X措施,即相应采取的措施。
高危婴幼儿保健方案
根据《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为在全区规范、有序地开展高危婴幼儿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经研究,特制定《区高危婴幼儿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目的意义
高危婴幼儿(以下简称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使高危婴幼儿能得到更加及时、系统的干预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二、管理范围
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婴幼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及时列入高危儿专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并把相关体检内容记录到《儿童保健手册》上。
三、管理职责
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分析
终止早期妊娠计划生育手术的风险较高,可能有继发不孕、出血、继发月经不调、子宫穿孔、感染、宫腔残留等[1]。计划生育高危手术指的具体是一次或者多次剖宫产术后、双子宫、纵隔子宫、哺乳期、稽留流产、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研究发现,四联法能够帮助患者手术疼痛程度得到减轻,保证手术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具体分析在早期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中应用四联法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选取本院200例早期高危妊娠患者参与研究。其中100例为观察组,年龄平均(26.28±4.36)岁,年龄范围在22~34岁之间,妊娠时间为(7.23±1.30)周;另外100例为对照组,年龄平均(26.59±4.14)岁,年龄范围在22~35岁之间,妊娠时间为(7.34±1.35)周。全部患者都通过B超检查显示有宫内早孕表现,接受妇科检查排除全身急性感染、生殖系统急性感染,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对比。1.2方法。观察组通过四联法实施人流术,手术开始前2小时选择600μg米索前列醇口服,指导患者将膀胱排空,保持截石位,完成消毒后手术操作者戴好笑气面罩,通过深呼吸将笑气吸入。按照患者子宫位置位置确定前后位窥器,利用一次性胶套将可视探头隔离,在可视窥器上进行固定,对探头方向进行调节,保证孕囊大小、子宫形态能够清晰显示在监视屏中。通过超导可视仪的引导下借助一次性胚胎组织吸引软管,对宫腔内的孕囊进行负压吸引,实施人工流产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人工流产术治疗,手术开始前2小时选取600μg米索前列醇口服,吸入笑气后完成人工流产术治疗。1.3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宫腔残留、月经改变发生情况,具体判断标准:1)月经改变:术后一个月没有建立起正常月经周期,与术前比较月经颜色以及量都出现明显变化。2)宫腔残留:手术结束后10天通过B超检查存在宫腔内积血或者组织残留。3)人流综合征:手术期间或者手术结束后,患者血压下降到90/60mmHg,或心率降低到不足每分钟60次,者同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胸闷、头昏、出冷汗症状中出现超过3项。4)子宫穿孔:对照组利用探针探及,如果探查宫腔发现子宫明显增大,同时没有宫底阻力感,特别是如果先发现存在宫底阻力,之后感觉突破感,应该检查是否出现子宫穿孔。观察组的探查可以利用可视仪进行直接的监测。1.4统计方法。对获取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n(%)]表示各项不良情况发生率,行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人流术后人流综合征、月经改变、子宫穿孔、宫腔残留各项不良情况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危产妇孕产期服务方案
为了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根据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年度“两纲”妇幼保健重难点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县从年9月至年8月实施省级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情况:我县地处山区,辖区内有11个镇、5个乡,271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总人口30.51万,其中妇女儿童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
(二)医疗保健机构情况:全县有三家县级医院(县医院、六都医院、县中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所及16个乡镇卫生院(其中3个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8个村卫生所(室)等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有7所,为一级助产机构;县级医院3所,县医院、六都医院为二级助产机构,县中医院为一级助产机构。
(三)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情况:全县从事妇幼保健、助产技术服务的县乡级人员有84人,取得助产技术合格证的有84人。县级三所医院妇产科人员共6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45人;乡镇级妇幼保健人员17人,其中专职4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3人。乡镇卫生院16所,其中三所配备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其它均为兼职,且妇、儿保由一人承担,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分妇保和儿保。村级妇幼保健员271人全部由村医兼任,全县没有家庭接生员。村医中女医生共65人。
(四)妇幼保健所人员配备情况:定编14人,在岗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妇保人员3人。
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研究
目的讨论四联法终止早期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门诊的110例高危妊娠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传统流产手术方式,研究组予以四联法人流术,评判标准: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的98.1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法在早期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普及。
【关键词】四联法;早期高危妊娠计划生育手术;治疗效果
早期高危妊娠手术在终止过程中会出现出血、切口感染以及子宫穿孔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手术现象将增加手术风险,高危计划生育手术存在的高危因素有子宫畸形、有多次流产史、生殖道畸形、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这些高危因素将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极大的降低手术治疗效果,而实施四联法将提高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1],对此,本文对实施传统流产手术方式与四联法人流术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门诊收治的高危妊娠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1.0±4.0),孕周5~10周,平均孕周(6.5±1.2)周;研究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30.5±1.5)岁,孕周5~10周,平均孕周(7.5±1.4)周。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皆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所选病例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h服用600ug米索前列腺醇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常规组予以传统流产手术方式,研究组予以四联法人流术,详细内容如下:在患者排空膀胱后对其外阴阴道进行杀菌消毒工作,而后对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此过程应严格让麻醉师进行操作与监测,待麻醉成功后即可开始手术,在患者的子宫位置明确前后位窥器,利用一次性胶套将可视探头进行隔离,并将可视探头固定在扩阴器的上方,调整好探头方向,保障探头可以在超声仪上清晰的显示患者的子宫及孕囊位置,并在超声仪的监控下,利用一次性胚胎组织吸引软管将孕囊吸出,最后结束流产术[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有显效、有效以及无效。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重症产妇高危因素及干预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90例重症产妇的临床资料。1.2方法。统计重症产妇入住ICU的主要病因(若合并多个疾病,以第一诊断为准),以及年龄、户籍所在地、孕产次、是否正规产检、疤痕子宫等5种高危因素,分析高危因素与重症产妇疾病谱的关系。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或GraphPadPrim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高危因素与疾病谱的关系分析中,将重症产妇的疾病按合并的高危因素的数量进行等级分类,方差分析后多组比较(Dunn's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重症产妇年龄分布特点。90例重症产妇中,年龄21~48岁,平均(30.43±5.34)岁,各年龄段重症产妇病例数随年龄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26~30岁为生育年龄最高峰。见图1。2.2重症产妇的高危因素分布情况。本组重症产妇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孕产次≥3次、疤痕子宫、非正规产检、外地户籍、年龄≥36岁。见表1。2.3高危因素与重症产妇疾病谱的关系分析2.3.1高危因素个数与重症产妇疾病的关系。本组90例重症产妇入住ICU的疾病包括产后出血47例(5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22.2%)、其他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等)23例(25.6%)。见表2。其中61例孕妇(67.8%)存在2个以上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的高危因素数量[(2.6±0.24)个和(2.55±0.29)个]显著高于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疾病[(1.35±0.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年龄与重症产妇的关系。本组重症产妇按照年龄区间的疾病谱分布见表3。随着年龄的增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各年龄组间与产后出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961(P=0.0056),见图2。
3讨论
随着两孩政策全面放开,生育妇女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就诊的高龄孕产妇、二胎产妇越来越多,成为重症产妇增加的重要因素,导致危急重症产妇数量急剧上升[4-5],产科重症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患病人群越来越被重视。在死亡的孕产妇原因中,80%以上可通过孕期保健和提高救治水平而得到预防和避免[6]。罗美玲等[7]对孕产妇死亡各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产前检查、分娩地点、分娩方式、计划生育指标、胎盘非自然娩出和妊娠合并症,均为危险因素。本研究对我院ICU进行抢救的重症产妇回顾性数据分析显示,出现病情变化的产妇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分布依次为:孕产次≥3次、疤痕子宫、非正规产检、外地户籍、年龄≥35岁。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健全、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孕产妇的围产保健也得到不断完善,但外籍户口的孕妇孕期保健存在意识薄弱,不正规进行产检而对孕产妇及胎儿健康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需要重视孕期评估、产前检查,控制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建立电子档案、高危孕妇追踪管理等多个环节层层把关,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追踪管理。本研究分析显示,重症产妇入住ICU原因前3位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产后出血为当前重症产妇患者抢救榜首,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依然是入住ICU的最常见原因,与既往研究报道相符[8-9]。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3%孕产妇需要重症监护医疗,共约40000~120000例患者(基于每年400万次分娩计算)[3]。在一项为期6年半的研究表明,产科患者中入住ICU的比列为0.1%~0.9%[4]。而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均入住ICU的比例为0.2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存在的高危因素并不低于发达国家,说明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提前干预。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原因:①患者及家属意识淡薄,认为生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拒绝去ICU监护治疗;②产科医师认识上的偏差或对风险的评估不到位,不能及时把患者转入ICU,等到出现危急情况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情况时才转ICU监护治疗,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在入住ICU的孕产妇患者抢救中85%是产后的[5]。同时由于ICU医师不熟悉产科处理措施,也不愿意接受带孩子的孕妇,从而导致入住率降低;③对入住ICU的孕产妇没有统一的收治指征或评分标准,应用综合ICU患者的收治指征进行评估往往标准太高,不能体现孕产妇的专科性及特殊的生理变化。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都应收治ICU进行加强监护,需要明确和区分不同级别的监护,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其中大多数患者仅需要简单的干预、监护和支持治疗就可以减少孕产妇病情变化的发生。产科ICU的建立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0]。多项研究报告也显示[11-13],高龄孕产妇较合理生育年龄孕产妇而言,高危风险因素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段发生的风险不同,随着妊娠年龄的增长其风险也在增加,与有关报道一致[14-15]。本研究显示,26~35岁孕产妇为我院产科重症患者抢救的高发年龄段,与张广霞等[16]报道一致,因此,高龄仍是孕产妇预防风险和治疗的重点。
急诊科高危患者安全转运探讨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高危患者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估与院内安全转运、无缝对接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接受院内转运交接的高危急诊患者70例入组,对照组选用常规院内转运模式,观察组选用MEWS评估与院内安全转运、无缝对接模式,对比并评估组转运工作质量。结果在转运交接时间、专项护理质量评分、转运满意度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高危患者院内转运时,经MEWS评估后实施院内安全转运与无缝对接模式,可使转运质量大幅提升,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急诊科;MEWS评估;院内安全转运;无缝对接模式
急诊危重症患者经抢救后需要转运至监护室或病房接受下一步的监护与治疗,但是院内转运过程中,患者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NEWS)是临床院前急诊成人危重症程度评估系统,操作简单、快速,可对潜在危重症病人进行早期预警,实现急诊快速分流,在院内转运中实施,可提升转运处理速度与质量,最大程度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性[1]。因此,我院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MEWS评估下实施院内安全转运与无缝对接模式,获得满意转运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高危患者70例入组,入选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根据转运管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区间在25~78岁,平均年龄为(54.66±5.18)岁,女性17例,男性18例,疾病类型:消化系统8例,严重创伤8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7例,神经系统疾病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在22~76岁,平均年龄为(53.27±4.95)岁,女性15例,男性20例,疾病类型:消化系统7例,严重创伤9例,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6例;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科诊断,初步抢救后,开展常规病情判断,将需要进一步接受检查、手术、住院或转入ICU监护患者进行转运,转运期间由1名医师或护士陪同。转运期间将急救设备、抢救药物与物品准备齐全,保证患者静脉通道通畅,及时应对生理功能紊乱等问题,做好急救处理;急诊科与接受科室做好详细交接工作。观察组实施MEWS评估,开展院内安全转运与无缝对接模式,具体实施方法:(1)NEWS评估:利用MEWS评分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心率、呼吸频率、意识、收缩压、体温、SPO2评估,以3级评分法评估,总分18分,0~5分者由低年资护士负责转运,6~8分者由管床护士、护工共同承担转运工作,携带转运急救箱;评分≥9分者由护工、护士及管床护士共同负责转运工作,携带急救箱、转运仪器等[2]。(2)院内安全转运:转运前做好抢救药物与仪器准备,做好病人准备,检查各导管的通畅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针对躁动患者做好镇静或约束肢体,外伤包扎固定等处理。(3)无缝对接:提前与相关科室做好沟通,告知患者信息,使转运接受科室做好迎接病人准备,认真填写转运通知单,转运后由急诊科与接受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时间,以问卷法对两组的转运专项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越佳[3]。1.4统计学处理。以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x±s)描述;计数资料:以x2值检验,以百分数描述;P值<0.05,可判断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努力推动高危行业转变
煤矿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近年来,兖矿集团在国家安监总局和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理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到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决定一切的位置,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努力推动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2003年—*年兖矿集团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67。截至2009年1月10日,企业连续安全生产926天,其中兴隆庄煤矿安全生产超过7周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年12月7日在《经济日报内参》刊载的《兴隆庄煤矿安全生产的经验值得借鉴》上专门批示,要求在全国宣传和推广兴隆庄煤矿的经验。
一、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探索适应兖矿实际的技术装备
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是推动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的重要基础。我们坚持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素质高的方向,全力探索符合兖矿地质条件的安全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
1.完善“科技兴安”投入机制。“十五”以来,累计投入生产安全费用22.6亿元,维简大修资金69.97亿元,科技研发资金24.2亿元,重点投向重大灾害防治和重大隐患治理。
2.构建安全高效的生产系统。简约的生产系统、高性能的技术装备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我们不断调整巷道开拓方式,优化采区和工作面布局,简化生产环节和生产系统。矿井采煤工作面由4-5个减少到1-2个,生产辅助人员减少60%。坚持引进先进适用装备与改造关键系统装备相结合,“十五”以来累计投资28.89亿元,装备4488台(套)先进综机设备。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7.33%,综采机械化程度100%。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矿井控制和监测自动化水平。完成主扇风机数控化、供电系统自动化、提升运输系统电控数字化、胶带运输系统集控化等信息化改造。投资1.6亿元,建成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网合一”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施对井下作业环境的自动监测,各矿普遍建成束管监测系统、瓦斯超限断电报警系统、注浆注氮防灭火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安全监测系统,提高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澳思达煤矿建成综采放顶煤自动化工作面。
3.创新研发和应用安全生产技术。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10个专业技术研究所和7个校企共建研究机构,围绕安全生产重大课题,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十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采放顶煤技术的基础上,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年产600万吨综放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形成国内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的综采成套装备和工艺,创出综放工作面单产684万吨国内新水平。研制成功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与DBT公司签订专利技术有限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先进采矿技术。研发成功煤层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瓦斯赋存规律及治理等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技术,36项技术获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
高危新生儿护理论文
[关键词]高危新生儿;观察;护理
高危新生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也包括已出现危象的新生儿[1]。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不完善,各脏器代偿功能差,患病后病情进展迅速,并且很快转至不可逆阶段,故应加强高危新生儿的临床监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其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522例高危新生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522例,男352例,女170例,出生体重<1500g28例,1501g~2500g224例,2501g~4000g246例,>4000g24例。早产儿233例,足月小样儿19例,巨大儿24例。入院时有窒息114例,肺炎141例,先天性畸形18例,母患感染性疾病22例,其他62例。
1.2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早产儿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6例,RDS12例,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3例,窒息中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6例,高胆红素血症36例,低血糖12例。巨大儿中有4例并发低血糖。
1.3转归本组高危儿中无一例发生意外死亡,有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3例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家长放弃治疗,有1例患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均治愈或病情好转出院。
妇产科门诊就诊孕妇高危因素探析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妇产科门诊具有高危因素的就诊孕妇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6月30日在本院就诊的具有高危因素的32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孕产妇的高危因素情况。结果2018年1月—6月到本院就诊的具有高危因素孕妇合计322人次,年龄为(29.03±4.77)岁,孕周为(18.52±9.54)周;其主要高危因素分别为瘢痕子宫154人次(占比47.83%),患有乙肝28人次(占比8.70%),瘢痕子宫同时患有乙肝24人次(占比7.45%),高龄合并瘢痕子宫15人次(占比4.66%),人流≥3次合并瘢痕子宫13人次(占比4.04%),其他高危因素88人次(占比27.33%)。结论应加强高危妊娠孕妇的早期筛查与围产期管理,针对不同的高危因素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高危妊娠;瘢痕子宫;人工流产;二孩政策
我国于2013年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在2015年启动全面二孩政策[1]。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使得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上升[2],医院妇产科不得不面临高龄孕妇及产妇增加所带来的挑战。高危孕产妇发生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的风险不断增高,研究显示,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达5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达5.5倍,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则增加到3倍[3,4]。高危人群因曾经的剖宫产史后再次妊娠,由于子宫瘢痕的原因,更容易发生疤痕子宫憩室、子宫破裂等情况,从而造成难产或产后出血不止的风险也不断增加,这也是导致此类孕产妇死亡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因素[5]。高危妊娠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和(或)围生期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本研究对本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所有具有高危因素的32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1.2方法。采用excel2010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导入SPSS21软件,描述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