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3:55: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速增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贸易高速增长的因素与策略
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大国,面对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下滑,应该做出明确的判断,提出对策,应对危机,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2007年以来,世界贸易出现的增长率放慢的势头,2008年,这种势头表现为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比上一年的明显下降;在金融领域,次贷危机在征兆显现不久,在美国突然爆发,并波及到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种危机造成了信贷的突然中断和收紧,乃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步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演变为实体经济的衰退,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
一、全球贸易发展的回顾
2007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从2006年的8。5%下降到6%,IMF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的增长率为5.5%,其中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为5%,进口增长率进为3%。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口的增长率分别为11.8%和7.1%。联合国估计,2008年全球出口额(未扣除汇率和价格因素)的增长率为12.4%,进口额将增长13.1%,均低于2007年的水平。WTO的估计,2008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仅为4.5%,可能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实际情况是,2008年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贸易国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明显下滑。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都有下降的态势。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出口变动趋势(3个月移动平均数)
但是也应看到,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或省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是不平均的,一些省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如江苏、浙江、山东以及一些西部省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继续维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有的省份外贸增长速度能够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广东省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大量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企业纷纷倒闭,使该省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也有一些省份在经过异端时间的调整、适应后,对外贸易又恢复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总之,2008年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即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8年中国维持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外贸收支的大量顺差的总态势已经不可逆转。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影响论文
一、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带来的消极影响
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应该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但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的不断恶化,加上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尤其是汇率并不能反映货币的价值),所以我国外汇储量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合理逻辑就值得怀疑了。
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就意味着外汇占款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由此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目前央行对付由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过度货币投放的办法就是发行央行票据来进行对重,从而每年由此产生的利息成本在翻番。依靠这个办法,央行迟早要面临巨大的由外汇储备所造成的财务亏损。这个巨额财务亏损背不动的时候,央行票据的操作就走到了尽头。
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被投放于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境内资金循环过程。这就意味着,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时以牺牲国内投资机会未前提,并最终绝对损害了国民的福利水平,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后续能力。
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币汇率低估带来了贸易上的相对优势。一方面,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本国货币汇率变动会通过资本转移和对外贸易影响本国的外汇储备。此外,储备货币汇率不稳会影响和削弱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外汇储备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了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中,我国国民财富由此必然遭遇折损于流失的厄运。
二、造成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包括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的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使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普遍提高等。但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弱点,银行体系相当脆弱,国企改革任务艰巨,环境恶化与社会矛盾尖锐化并存。综合来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因素仍将长期发挥作用,在未来10年里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仍将在6%~8%之间。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生产率;国有企业
要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任何人都必须首先分析一下,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种种变化,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问:导致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增长的那些因素,在未来还能继续存在吗?或者,其他一些同样起支撑作用的因素将会取代它们吗?
经济增长的基础
对中国经济过去和未来高速增长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不同的层面来展开。第一个层面是:支持世界上任何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些基础性要素。这些要素包括:高投资率或资本形成率、快速增长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教育层次的迅速提高以及对这些快速增长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目前的投资率异乎寻常地高,1985年至今,年资本形成总值占GDP的比例都在35%以上,2003年更是达到了42.3%.①如此高的投资率,使得政策制订者即使出现些许决策失误,也不至于影响到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样奇高的储蓄率也助推了这种高投资率。储蓄率高,部分的原因在于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以及东亚文化对较高的储蓄水平似乎有某种偏好,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目前的"抚养比率"(指不工作的孩子、老人数与工作人数之比)②较低。尽管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效应以及中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使这种较低的抚养比率因素逐渐消失,但在未来的10年甚至20年里,低抚养比率仍将持续,从而可以预计的是:储蓄率和投资率也将继续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也快速提升,这一趋势在今后10年或更长时间里还将延续。尽管快速膨胀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私人需求还是超出了公共供给,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私人教育机构开始不断出现。从具体数据方面看:2003年,在1亿适龄人群中,有9600万人进入了中等教育学校,而在1985年和1995年,这个数字分别是5100万和6200万。③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在短短的20年里,这样的增长是惊人的(当然,全民义务教育强制执行的只是最初的9年,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连这样的标准也达不到④).2003年,有1100万人进入到高等院校学习,而在1985年和1995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70万和290万。虽然到目前为止,还只有10%的适龄人群能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但高等教育的增长无疑是最快的。当然,投入于经济增长的要素并不仅仅是受过教育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其需要数量庞大的非熟练工。尽管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减慢中国劳动力总量的增长,但其对GDP增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现代非农部门中劳动力的增长。由于劳动力不断从农村低生产率岗位向城市转移,在未来的1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非农部门中劳动力的增长率将仍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使城市的就业增长有所减缓,2000~2003年,城市就业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但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和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城市,城市劳动力和就业率仍将可能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⑤
维持高生产率的增长
如前所述,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素在今后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里还将以较快速度得到增加。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人们能否高效率地使用这些要素,即全要素生产率如何?1979年以来的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使得各部门生产率有了快速的提高。改革总是先在一个部门进行,再逐渐转向其他部门。当一个部门生产率的发展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缓时,就需要开始在另一个部门进行改革。1979~1985年间,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恢复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使得农业部门的生产率最先得到提高。1985年后,农业部门生产率的发展逐渐放慢。其后,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乡镇企业生产率迅速发展,但在1989~1990年间快速回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回落势头更加明显。第三个得到快速发展的是外资企业,从1992年起,外资企业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逐渐回落这一过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自身可利用资本的不足,限制了外资企业在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对华直接投资仍会增加,但像前几年那样,从每年数十亿美元快速增长到现在的600亿美元这样的奇迹,将不会再出现了。⑥20世纪80~90年代,各经济部门生产率的提高,还得益于另外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只有264亿美元,到2004年已经达到1154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934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如今,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足以从国外购买任何资源(但这些资本却不能在国内创造出效益),以满足中国城市部门发展所需。中国企业已不再会因为外汇短缺,而只能被迫使用国产低劣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了。它们可以转而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进口所需优质设备。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中央计划部门缺乏远见,常使生产所需关键投入品出现短缺,而如今,企业再也不会遭遇到这样的"瓶颈"了。对外开放政策还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2003年和2004年,中国出口年均增长率为35%.出口的大量增加(这两年里,出口增长都大大超过了1000亿美元)带动了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⑦可与此相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与GDP增长速度相比,却显得较为缓慢。中国不可能在今后的许多年里一直维持这样巨大的出口量,甚至要想保持一半这样的数量也很困难。如今,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GDP的91%,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这样的比例是异乎寻常的高了。⑧如果继续以每年1000亿美元的速度出口,将不可避免地会招致进口国的抵挡,因为它们不可能适应这样被迫的、快速的调整。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2005年,一些中国纺织品进口国,针对一些快速膨胀出口的中国纺织品施加了高额关税。中国不可能继续这样过度依赖出口增长来刺激经济,而应该找出办法来,尽快扩大国内需求。对于中国及其贸易伙伴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妥善处理各种贸易争端,使它们不至于上升到持续对抗的程度。因为这样的对抗往往是建立在国内政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真正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看,2005年7月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尽管只是2%——就是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了一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汇率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调整。另外,贸易争端应该能始终被控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处理框架之内。也许,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贸易争端升级为政治对抗,并达到足以破坏国家间安全合作的地步,对任何国家来说都不会是一个好消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潜在因素是:市场作用不断扩大。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能在市场上买进卖出。农产品市场最早得到了发展,到1984年底,要素市场也开始发展起来,部分要素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进入了市场。由是观之,中国今天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相仿。⑨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还缺乏如高收入国家所具有的那种对市场经济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能否稳定地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制度环境,是中国能否在未来继续保持高生产率的关键。如上所述,在纠正计划经济缺陷的基础上,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支持高生产率的诸多因素都得到了超常发展,许多计划经济的缺陷如今已不复存在了,但市场机制的效率还有待提高。这方面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的决策能真正独立于党政部门;提高司法部门执法素质与独立性,以保证商业争端(包括企业破产和兼并等)能得到合理的、有效的解决。能否构建一个使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增长所需的制度环境,将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挑战。此外,有些经济部门还处于相对较弱状态,还需进行改革。
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研究论文
一、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对外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一国外汇储备的存量来自国际收支顺差的积累,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通常则是该国对外经济实力占优势的客观反映。因此,面对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不能仅仅囿于外汇储备本身的数量增减而评判其利与弊,而应结合我国对外经济实力的变化来分析其得与失。以此而论,笔者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对外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的重要标志,而且只要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我国的对外经济实力还会继续增强,这就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还将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经验表明,作为一国经济实力变化的结果,外汇储备的增减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并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除去个别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一些石油生产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及数量增减与其经济实力相关程度较小外,大部分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动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外经济实力变化的必然反映,一国的外汇储备政策虽然可以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但这种影响只能是暂时的,影响力度也是有限的,它并不能改变外汇储备随一国经济实力而变动的客观规律。我国建国以后外汇储备的变化轨迹就是有力的佐证。建国以后,由于外汇极为短缺,我国一直实行极其严格的外汇管制,试图以此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积累。但由于经济落后、实力薄弱,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给我国带来国际收支的长期巨额顺差,也没有带来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从1950年到1979年的30年间,外汇储备的数量一直在个位数以内徘徊。1980年甚至出现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的现象。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同样实行严格外汇管制,但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外汇储备增长速度也十分缓慢,从1981年到1990年,经过千年积累,我国外汇储备才由27.08亿元增加到110.93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外汇储备才开始加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几年中,尽管我国采取了诸如放松外汇管制、冲减外汇储备增加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人民币升值等措施,但作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必然反映,我国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以致2005年底达到创记录的8188.72亿美元的规模。上述现象说明,在外汇储备与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函数关系中,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是自变量,外汇储备则表现为因变量。只要我国经济增长是健康的,只要我国经济实力是快速增强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就是必然的。如果忽视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这种依存关系,一味刻意打压外汇储备的增长,最终必然付出抑制经济增长的代价。
二、外汇储备的增长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物质基础
无论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考察,还是从人民币自身的演变规律分析,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并最终走向国际化,都将是人民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货币自由兑换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拥有的国际储备资产数量与其货币的兑换性具有很高的正相关关系。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代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就是因为美国集中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近60%的黄金储备。中东一些产油国的货币之所以能够自由兑换,并不是因为其经济多么发达,而是因为其储备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同样,多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禁止或限制本国货币的兑换,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外汇短缺、储备匮乏。我国外汇管制的演变过程也证明了外汇储备和货币兑换性之间所具有的这种正相关关系。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储备的极度短缺使我们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完全禁止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改革开放以后,外汇储备的逐步增长,才使我们有条件于1994年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此后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有了进一步积累,我们才于1997年正式接受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2002年以后,也正是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继续高速增长,我国才开始出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管制放松的迹象,如放宽部分资本项下的购汇限制、放宽企业购汇对外投资的限制等。这充分说明,雄厚的外汇储备实力是实现货币兑换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当我们欣喜于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或否认外汇储备快速增加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更何况我国目前所谓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还不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下也仍然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制,这就意味着人民币距真正的完全自由兑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要最终达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真正完全自由兑换的目标,外汇储备还必须有进一步的积累。那种一方面赞成将完全自由兑换设定为人民币的终极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对外汇储备的增长忧心忡忡的观点,显然是忽略了外汇储备与货币兑换性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相关关系。
三、外汇储备的增长为我国防御金融危机提供了物资力量
综合布线作为可持续发展行业可望高速增长
摘要:文章内容对综合布线在通信行业的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综合布线应用主要产品发展
1综合布线的应用
传统电话布线最大的问题是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图像、通信构成多媒体应用。综合布线不仅为电话通信服务,而且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服务。由其属性可以成为传输的高速化、布线普及化、服务的语音、数据综合化、系统智能化,解决接入网到终端之间,为最终100M传输创造条件,也可能是将来B一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解决模型。
综合布线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产业,表现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综合布线在于布线结构化、综合化的理念能够适应信息通信向标准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标准化方面,综合布线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设计原则,支持众多厂家的系统及网络;从宽带化方面,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使用方式,具有传输速率高及带宽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网络高速带宽的需求;而综合性是最突出特点,它将建筑物中多种配线系统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中,满足用户对语音、数据、图像以及控制信号综合传输的要求;它的模块化结构使布线系统可管理,满足信息网络布线在灵活性、智能化及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在10余年的应用过程中,综合布线系统一方面在综合电话、数据通信应用方面纵深发展,得到迅速增长。譬如提高传输速率与带宽,改善传输性能保证网络数据流量,充分考虑网络持续发展的需求,使综合布线系统能够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从综合布线管理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出发,更新综合布线的管理观念,实现对网络物理层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立足于结构化和综合化,扩展其应用,为适应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发展集成布线和家居布线,为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信息平台。因此综合布线作为可持续发展行业,在今后的时间里,可望继续高速增长。
2主要广家和产品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调整对策论文
一、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达到10663亿美元。近几个月来,外汇储备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世纪80年代几乎没有外汇储备到目前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国。据估计,今后4—5年,每年仍有1500~2000亿美元的增长。外汇储备的高速持续增长带来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管理是当下讨论的焦点。
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时建人、郭恩才、王国林、许承明等运用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吴丽华、高丰和于永达等运用成本——收益法中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后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储备的主要是给人“看”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满足进口、支付债务的需要,而是转变为“保持信心”。由此角度来看,我国需要保持的外汇储备应该多一些。成思危估计,大约保持6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足够了。也有学者如武剑、姜旭朝、谢太峰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并非处于偏高的状态。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另一方面的研究就是关于如何管理外汇储备的研究。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不同的对策:李扬、余维彬、曾刚认为应该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对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除了积极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之外,我们还必须大力推进各项机构性调整。
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入手,指出外贸的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外汇储备对外贸起着抑制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政策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保持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高速公路运输景气指数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评价某个行业的发展程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用景气指数法评价行业发展程度。关于景气指数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在上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时得到广泛应用,后推广到其他领域。我国关于景气指数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景气指数系列研究逐步应用到旅游、运输、物流、房地产、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在道路运输业和航运业应用较多,铁路运输业和航空业也有涉及。
一、评价背景
自1991年武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湖北省高速公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6098公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高速公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均有显著提高。2018年湖北省高速公路网收费车通行流量达到2.7亿辆次,通行费收入达218.95亿元,实现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双增长。同时,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不少公路物流企业面临“无货可运”的尴尬局面,货运规模增速趋缓、空驶率增加,公路运价持续走低,车流量和通行车收入双增长的趋势与运价走低等格局相悖,不能真正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的景气指标体系,分析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变化趋势。
二、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考虑影响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因素,并结合航空、铁路、航运和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中对景气指数指标选取的研究,从运输生产、运输供给、投资收益、经济与其他等5个方面对影响高速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因素进行分析,为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景气指数的指标选取提供依据。最直观反映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的指标为车流量,故以湖北省高速公路车流量为基准,分析其他指标对湖北省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的影响。1.运输生产。(1)高速公路客车流量、货车流量。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增长将吸引更多投资,高速公路运营里程随之增加,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将得到改善,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也将提高。反之,当车流量处于下降趋势时,反映了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的下降。(2)高速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在车辆载荷固定的情况下,当高速公路通行客车、货车车流量增长时,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将随之增长,进而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3)高速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在运输距离、运输车辆载荷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依据周转量定义可知,随着周转量的增长,车流量也会随之增长。高速公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的增长对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具有促进作用。2.运输供给。(1)高速公路运输里程。交通条件的优化对地区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对出行舒适度、出行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对货物运输的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公路逐渐无法满足居民对出行及货物运输日益提高的需求,高速公路亟需加强建设。2018年5月,湖北省政府在《湖北省综合交通公路水运部分4个三年攻坚工作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了全省高速公路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了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进行,也为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随着高速公路运输里程的增长,途经地区通行条件将得到改善,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将得到发展,高速公路车流量将逐渐增长,进而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2)客运车辆、货运车辆工作车日。随着湖北省高速公路客货运市场的发展,湖北省客货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但运输企业为保证营运收益仅会使用部分车辆,并最大程度提高车辆装载率。工作车日指报告期(统计期)内,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护即可参加运输的车日中,车辆实际出车工作的车日。工作车日的持续增长能为湖北省客货运市场提供足够运力支撑,促进高速公路客货运市场良性发展,从而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3.投资收益。(1)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行业投资力度的加大,高速公路里程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改善途径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高速公路车流量。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对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具有促进作用。(2)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是高速公路运输业提供运输服务的价值体现,该指标波动受到运输量和运价的双重影响。当运价保持一定水平时,通行费收入上升,运输量将上升,车流量将增加,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将上升。同理,当运输量保持在一定水平时,通行费收入上升,运价将上升,车流量将增加,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将上升。(3)高速公路运输企业营运收入。当高速公路运输企业营运收入提高时,运输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资金更新运输设备,提高运输效率,改变运输策略,运输企业将得到更好发展。同时,也能够吸引社会对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投资,提高高速公路运营里程,以此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4.经济。(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应用较多的宏观经济指标。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连续上升(下降)时表示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政府会对经济情况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平稳,因此,只能通过定性方法分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力和宏观经济情况。湖北省宏观经济影响了运量、运价水平等因素,故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会影响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2)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是反映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某个时期公路物流运输价格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的主要指标,反映了公路物流成本的变化。当公路物流价格指数上升时,公路物流成本将提升,对高速公路运输的非弹性需求将产生影响,故将对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产生影响。(3)通货膨胀与紧缩率。在实际中,一般不直接、也无法计算出通货膨胀与紧缩率,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最充分、最全面反映通货膨胀与紧缩率的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紧缩)率的影响因素也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同。(4)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是景气指数的逆指标,即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的波动方向与高速公路运输景气指数相反。当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时(可简单理解为油价上升),将导致运价提高,从而导致运输量下降(即车流量下降),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将下降。当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下降时,将导致运价下降,从而导致运输量提高(即车流量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将上升。5.其他。(1)其他产业。目前缺少对高速公路货运产业的调查报告,故以公路为例讨论其他产业的影响。公路货物运输结构中,主要以工业原材料、中间品和耐用消费品为主。《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显示,煤炭及制品、农林牧副渔产品、机械设备电器、矿物性建筑材料、钢铁等五项货物的运输周转量占比最高,因此可以找出与公路货运业联系最紧密的产业,这些产业对公路货运的需求最为显著,对公路运输景气度的影响也最大。矿物性建筑材料、水泥属于建材类产品,建材是为房地产行业服务的,所以将建材归为房地产行业。煤炭及制品显然属于煤炭行业,机电产品(机械、设备、电器)涉及的行业众多,无法一一划分,因此,整体归为装备制造业。钢铁产品属于钢铁业,农副产品包含的产品种类非常多,归类于农业。房地产行业、煤炭行业、装备制造业、钢铁业、农业等五项产业对公路货运有着相当大的需求,其波动特征与公路运输的景气波动具有相似性。(2)高速公路运输量占湖北省运输总量比值。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先行地位,而且与国家的政治、国防、文化密切相关,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业总产值不变的前提下,高速公路运输量占湖北省运输总量比值与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波动具有一致性。当高速公路运输量占比提高时,表明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提高,反之表明高速公路运输景气度降低。
三、景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高速资源与物流理念结合论文
摘要:针对临沂物流业迅速发展的趋势,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论证了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对发展临沂高速公路物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区域高速公路;物流;经济发展
0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产业的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主要以山东临沂的高速公路货运物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说明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
1文献综述
对于高速公路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Savitskie.Katrina在其博士论文《Theimpactoftransportationandlogistics》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物流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山东大学刘岗在《山东高速公路物流系统规划》一文中,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高速公路及物流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并没有真正细致地研究高速公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本文重点从这个方面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定性的分析,解决上述问题。
BD高速公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建设逐渐呈现出饱和的趋势。部分企业因线路通行流量不及预期,出现了持续亏损、财务风险加重的现象,造成高速公路企业总体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文章在分析行业债务特征的基础上,以广东省BD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了亏损型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出高速公路企业应当加强资本规划,针对盈利期、亏损期项目采取差异化手段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统筹公司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风险;负债
我国收费高速公路按投资主体不同分为经营性公路和政府还贷公路。经营性高速公路由企业投资建设或受让所得,政府通常授予投资方为期25~30年的收费权以覆盖其投资成本和必要收益。对于投资方,在项目建设期需一次性投入建设成本,但投资收回却依赖长达数十年的经营期收费。流动性错配下,资本结构和期限的设计对企业尤为重要。近年来,部分区域经营性高速公路收入状况不佳,通行费收支缺口巨大,叠加债务期限与通行费收益期限错配,面临流动性困难。
一、高速公路行业负债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营性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仍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债务余额总量较高,通行费收支缺口呈持续扩大趋势。如表1所示,根据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近五年来,我国收费公路总里程由2016年末的17.11万公里增长至2020年末的17.92万公里,债务余额由2016年的48554.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0661.2亿元,累积增加22106.5亿元,增长幅度高达31.3%。收费公路通行费缺口在2016—2018年度较为平稳,但2019、2020年度持续攀升,分别上涨19.2%和54.2%。从资本结构看,经营性高速公路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普遍高于所有者权益。各省高速公路集团负债大多处于60%~70%区间,高速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集团公司资产负债率。以2020年末为例,如表2所示,A股聚焦高速主业的12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个体差异较大,最低为皖通高速,资产负债率仅26.64%,最高为山西路桥,资产负债率达77.72%。但上市公司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偏离度较低,除山西路桥建设集团资产负债率达78.17%外,其他省份高速集团资产负债率均处于59%~72%之间。较非上市资产而言,上市公司拥有的路段收益质量更高,融资渠道更为丰富。从负债结构看,不同项目阶段的高速公路企业经营性负债与金融性负债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基于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模式分析,高速公路企业经营性负债主要为应付款项,金融性负债则包括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多种融资工具形成的负债。若高速公路企业拥有在建项目或更新改造项目,则尚未支付的工程款形成的应付账款金额较高,占负债总额比例较大;若企业经营的各项路段均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则应付账款主要由日常保养维护工程形成,金额较低,占负债总额比例较低。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项目占负债总额比例较低。金融性负债方面,银行贷款仍是主要的债务融资方式。如表1所示,2016—2018年度,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占比均高于82%,其他融资方式占比处于14%~18%区间,反映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高度依赖银行贷款融资。近两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资产支持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渠道的开放、PPP建设模式的探索应用,其他融资方式的融资规模呈现上升态势,但负债结构占比改善仍不明显。
二、广东BD高速财务风险分析
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草案
一、规划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速公路是一种道路容量大、能满足大交通流运输需要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以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运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十来年的努力实践,通车里程已达到1218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显著成就。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省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我省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运输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交通紧张状况的缓解还是相对于目前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输水平而言的,是不全面的、不稳定的。
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看,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高速公路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现有的高速公路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先进省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快发展高速公路,是今后我省公路建设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研究如何使我省高速公路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服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的发展必须有赖于科学的规划作指导。2004年12月17日,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中国公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家高速公路网在我省的布局为“一放射二纵四横一联线”,总规模约3500公里。从省级层面看,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补充和完善,及时制定省级高速公路网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编制《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对确保我省高速公路快速、有序发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利益、近期与长远发展、行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决策的科学性,防止重复建设,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