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8 02:58: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师声乐教学探析

在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民族声乐要想坚守文化珍宝位置,更好发挥价值资源,就需在牢固树立本土音乐主体意识的同时,顺应和迎合多元化趋势,汲取多元化中的有益部分,构建全新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以此实现与世界的同步和国际音乐的接轨。民族声乐要积极利用多元文化的积淀优势,将多元文化思维渗透于各种唱法之中,以此开辟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纵观高师声乐教学现状,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滞后,教学内容陈乏等弊端不容忽视,既影响和削弱了实际教学效果,也迟滞了民族声音的多元化发展进程,不利于民族声乐与世界艺术发展的融合和共同进步①。民族声乐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还肩负着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使命。因而,在多元化的互动过程中,民族声乐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应树立与时俱进思想,主动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厘清“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界限,寻求二者的平衡,搭建融合的桥梁。

一、多元化与民族声乐

1.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背景。(1)民族自身的多元化特征民族声乐根植并滋生于民间土壤,是长久以来历史发展的凝结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伴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过程中,民族声乐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审美观念以及人文风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以及文化等内在旨韵存在较大差异,由此造成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凭借着强化的融合和吸收属性,民族声乐敞开怀抱,兼容并蓄地包纳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消融了文化的差异的和隔阂的坚冰,日臻打造和构成除了多元化的民族声乐体系。(2)世界范围的多元化格局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状况被打破,相互之间的依存程度大幅提升,政治经济往来也愈加频繁。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产物,在不同国家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多元化发展的冲击,进而呈现处多样性的发展特色②。而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在世界话语权的加大,华夏传统的民族声乐也开始接受世界的瞩目和赞扬,携同多元化一起呈现全新面貌。高师声乐教学作为民族声乐人才的重要培养载体,就需秉持民族化的内在发展旨意,顺应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模式等途径来优化和完善教学效果,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2.民族声乐的单一与多元探源。(1)单一:独属于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民族声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之下,民族声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既区别于其他艺术和音乐形式,也集中反映了多元民族的精神风貌,是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底蕴的折射。作为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各民族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具化到华夏儿女这一共同身份,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被消融,差异性的民族文化升华成为固定的艺术形式,并将民族声乐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代表之一。由此彰显了不同民族文化在共同相融之下的全新魅力,也肯定了不同文化为民族声乐这一内涵深厚的艺术形式所作出的贡献。正是在漫长而久远的发展征程下,民族声乐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集中了各民族最突出而鲜明的民族特征,并构成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2)多元:伴随时代变迁而演进在庞大的民族文化体系中,民族声乐是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最具特色和代表的一部分,集中体现和折射了民族气量与民族精神。历经长久发展,民族声乐已不仅仅是“高处不胜寒”的艺术文化形式,更是渗透和滋生到民众生产生活点滴的烙印。在演唱方法和演唱内容上面,民族声乐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根基与源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演进,民族是声乐也在多元化的浪潮下走向发展创新,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演唱方法,都有所突破,并奔向更广阔的艺术舞台。在多元发展时代,民族声乐的内在民族属性、民族特征在愈加引起国际关注的同时,其承载的民族使命感也更加沉重,弘扬和激发民族声乐潜力,任重而道远。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民族声乐能流传至今并名扬内外,不仅仅因为其艺术形式高雅,内在精神饱满,更在于其承载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鉴于民族声乐在文化审美以及艺术传承方面的重要价值,就需通过高师声乐教学这一载体来引导更多民族声乐的爱好者参与其中,共同挖掘民族声乐的精华之处,确保民族声乐在多元化的浪潮下能够运筹帷幄地发展,传承与保护也更为有效。

二、高师声乐教学现状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变革了社会发展,更重建了教育体制,扭转了长久以来对艺术不甚重视的局面,催生和带动了一批艺术类高校的发展。基于此背景,民族声乐专业也应运而生,并拥有了大批热衷和致力于从事民族声乐研究追求者。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幅加快,公众传统的物质生活需求在得到极大满足之后,日臻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对于民族声乐的关注程度逐日剧增,而潜心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数量也大幅攀升③。毋庸置疑,高师声乐教学依托物质和精神等多重环境支持实现了良好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高师声乐教学仍过度沿用滞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缺乏与多元化发展相契合教学理念,从而在影响了高师声乐实际教学效果的同时,迟滞了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因而,针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予以审视,剖析其背后存在的问题极为迫切。1.民族特征模糊。早在上世纪50年代,随着艺术类高等院校的组建,民族声乐专业便随之兴起,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更是吸引了大批重视拥趸,由此为新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当时,处于起步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以单纯的学习为主,主要是对民族声乐表演家以及演唱家的风格进行探索模仿。但随着后期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升,民族声乐不再瑀瑀独行,而是伴随着流行、美声等演唱形式的渗入同步发展。毋庸置疑,多样化的演唱方式在丰富和壮大了音乐体系,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民族声乐造成一定的冲击。部分艺术院校对流行和美声音乐等投以巨大热情,并将重点倾斜与其,忽略了民族声乐的重要性。对西方音乐文化的过度追随与日渐淡漠的民族声乐逐渐形成明显反差,高师声乐教学也成为冷门。当下,国内虽有众多高等院校设有高师声乐课程,但教学的浅析性弊端可见一斑,由于缺乏对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深入讲解探讨,高师声乐仅仅局限于演唱、技巧的单一层面,未能针对民族声乐背后所隐藏的民族精神与气韵进行深入挖掘,日渐造成教学向西方化的倾斜。在此之下,高师声乐教学将民族声乐本身的民族性逐步抽离,导致教学中的民族特征模糊,发展根基不稳,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更无从谈起。2.教材内容滞后。为了给民族声乐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与力量,推动民族声音的发展,国内一众艺术类高校都在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组建专人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了探究,成立了教材编审小组,制定了专业教材。但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其具体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教材在内容设定上明显滞后与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向,背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轨道。而其中,甚至包含了若干西方和流行文化元素,明显有悖于教材编审初衷。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高校对于高师声乐教材缺乏足够的认知,仅将其作为学生的业余和选修书籍,导致学生对基本功和声乐背景文化的忽略。毋庸置疑,在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下,采撷域外经验对于丰富和壮大民族声乐体系至关重要,但背离了民族声乐的根源,撼动民族声乐发展根基也势必导致民族声乐的没落④。因而,高师声乐教学必须强化认知,提升对民族声乐理论的关注程度,将其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进而打破当前高师声乐教学因教材内容滞后而造成的背离现实,切实通过教材强化学生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质,并逐步提升其在民族声乐方面的综合艺术底蕴。3.教学创新不足。时至当下,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的呼声一直高涨,但西方艺术和流行音乐也始终是当前中国社会艺术发展和审美趋向的主导,民族声乐看似威严,实则边缘化的发展处境着实令人堪忧。民族声乐虽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得到了愈加高度的关注,但高校对于民族声乐的重视程度却显然不足,在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的力度难以企及其他重点学科,教学的倾斜力明显疲软,由此造成其民族特征的淡化。在此之下,难免造成高师声乐教学对此方面的淡漠,缺乏对特色和创新化教学手段的探索。实践中,高师声乐教学大多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过度注重演唱技艺,将重点置于对学生声乐的强化训练智商,未能指导学生如何有效解决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极容易造成学生在走出高校课堂后与实际教学的脱节。缺乏特色且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明显有悖于音乐艺术的个性化发展原则,高师声乐教学本应遵循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被人为阻断,学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背离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技能开发和思维创新,也束缚了其实践能力的抬升。

三、高师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查看全文

高师钢琴教学思考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背景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肇始于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也实施了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土顿的东北大学,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对于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中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习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于“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全国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高职院校教育已由“教师本位”阶段发展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014年6月,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凸显的位置。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相关文件下发,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迈入改革、创新时期。而“工学结合”模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探索实施“工学结合”模式适应时展,是响应国家号召、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高师钢琴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意义

(一)体现高师“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能与招聘职业岗位相适应,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高师钢琴教学的“工学结合”模式要求紧密结合职业特点,关注职业需求的动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课本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培养弹、唱、跳、编、讲、教全面发展的“通才”。(二)促进教学改革,推动协同创新意识。“工学结合”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工作需求相对应。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工作岗位考察、调研,了解当前音乐专业就业的方向及岗位的需求,分析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基层基础教育师资及相关基础音乐人才市场所具备的钢琴技能要求引入教学内容中。同时,邀请用人单位走进课堂,与一线教师交流,提出可行的建议,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模式鼓励“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与行业、企业第一线的专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授课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促进高师钢琴教学创新发展,推动用人单位的协同创新意识。(三)促进教师“成长”,推进优质教学团队的构建。实施“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不但具有良好的钢琴教学能力,且能以演员的角色活跃在舞台实践表演中,能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担当相关的音乐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通过进修、集训、校企交流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观摩课、研究课的形式让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实践,从而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并进,推进优质教学团队的构建。(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行业特点较突出,职业任务较广泛,将工作任务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工作适应力,提高学习能力。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相对接,能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师钢琴教学具体实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职业导向,以服务市场经济需求为中介,在教学中贯穿职业岗位内容,在实训中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为工作能力,以“工”带动“学”,实现“学”用于“工”。在高师音乐专业培养方向及钢琴教学目标确立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师音乐专业培养什么方向的职业人才,当前相关的工作岗位需求,职业行业的标准,在钢琴教学中担当的任务,因此要到基层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只有深入相关行业研究才能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具备钢琴基础弹奏,同时熟练掌握歌曲伴奏编配、即兴演奏及自弹自唱的能力。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与探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所掌握的钢琴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与疑惑值得教育者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其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更新。(二)更新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中,教学内容必须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课程教学服务职业岗位需求。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音乐教育钢琴技能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学中应掌握幼儿趣味性强的歌曲弹奏,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大风车》《丰收之歌》等,并能即兴弹奏时下流行的动画片音乐网络游戏音乐,如《冰雪奇缘》《熊出没》《植物大战僵尸》等,还能改编一些经典名曲,使之简化。以上弹奏的乐曲可以运用在游戏活动睡前提示上下课提醒蒙式教学中,不仅启发幼儿的音乐思维,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建立愉悦的师生关系。小学教学中应掌握少儿歌曲的伴奏,包括独唱合唱,如《小红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共产儿童团歌》《幸福拍拍手》等,掌握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弹唱,如《小马保莉》《你是我的小苹果》等,并能在少先队主题活动、校内外音乐活动及比赛中担任相关的弹奏任务,同时具备指导学生演奏一些初、中级的钢琴独奏曲的能力。从事基层文化站工作中,能以钢琴演奏的基础、良好的内心听觉、优雅的演奏审美观来审视、展开服务工作,如指导学员欣赏层次稍浅的古典音乐,欣赏钢琴伴奏的歌曲,以达到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激发热情的具有“正能量”精神的目的。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组织的工作中,能以钢琴练习时散发的“坚韧不拔”“一如既往”的毅力来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结合以上列举的工作岗位,高师钢琴教学应该渗入多学科、多元化的内容。从心理方面介入,培养学生平衡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协调能力与大脑认知系统的心理能力,克服演奏中焦虑、紧张的心理。从教育心理学介入,帮助学生改善音乐记忆,丰富内心听觉,发挥音乐想象力,提高谱视奏能力。从文学介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从美术学介入,帮助学生改进手指触键的感觉,提高音质和音色。从计算机学介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辅助学生学习钢琴。从音乐学介入,通过视唱、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古筝、舞蹈等本学科课程的渗入解决演奏中触键音色、歌唱线条、音乐构造、节奏、听觉等问题。加大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强化歌曲伴奏的弹唱能力,增加钢琴艺术发展史和钢琴教学法内容。(三)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目前,高师的钢琴教学形式为一对一的个别课,一对三、一对四、一对六的小组课及一对十几或二十几的集体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育者应根据模式的特点增加更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观摩课,即让学生观摩有经验的行业一线教师的授课,从中领会专业授课的要领,从相互交流中吸取教学经验,让学生观看、欣赏以“剧团演出”形式的观摩课程,让他们感悟行业工作的特点、任务、内容;实践课,音乐专业学科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技能技巧性突出,往往得通过舞台实践的历练才能形成;研究课,通过行业或企事业的参与,针对学生工作中的实践操作问题,发挥教师和企事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评价课,让行业或企事业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评价,让学校了解行业人才需要,推进校企合作。高师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实践法。“工学结合”模式实施下,可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开创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工作项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符合项目需求、见效性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对工作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的方法。(四)提升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软件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让钢琴教师到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短期的工作,参加各类文艺演出、专业课程及学历进修,积极引进文艺团体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高职称演员资格证的人才,主动选用学前教育、中小学的“名师”,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引进外校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指导,发挥其客座教授的作用,使教师从能力上既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能力,也有指导学生工作实践的能力,所具备的证书,既有教师资格、职称证,也有演员、编导等技术职称、资格证,以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钢琴教学需要。提升教学硬件资源,加强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把相关企、事业单位引入学校,创建校企合作、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用人单位挂钩,拓宽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保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实践需求。(五)改变考核评价与方式。传统的高师钢琴考核评价通常是让学生背奏一首练习曲或乐曲,教师根据其熟练程度、音乐表现、音色音质给出分数,如此考核方式使得学生“闭门造车”,只单纯掌握演奏技能,不具备高师钢琴人才“多面手”的特点。“工学结合”模式,推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舞台实践、职业应用、教案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让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考核评价中,让考核学生的评价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

查看全文

当代高师强化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王冬岩工作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全面提高两代师表素质需要。一个学校要想发展,要想提高育人质量,关键是要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工作是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加强师德建设。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师范院校中,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教师,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好的言传身教,未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们在今后的施教中,贻误的不是一两个学生、一两代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将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社会大环境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教师的思想道德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部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主副业倒置;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敬业精神不强,工作上应付,出现“学不能为人师、行不能为示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影响育人质量。

强化师德建设的具体目标

高师贯彻落实“以德治国”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具体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严于律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积极进取,好学上进,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言行一致,言传身教,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为此我校提出了师德建设目标,对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高师的教师,既要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始终铭记自己是培养教师的教师,学高方可为师,身正才能为范。2.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规。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处理好事业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自觉遵守《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各项法律及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道德要求、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3.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成才。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使言传身教落到实处。4.遵守学术道德。对在教学科研中有抄袭、剽窃、作假行为等有违职业道德行为的,坚决予以制裁,情节严重者取消教师任职资格。

强化师德建设的多种举措

1.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如《教学工作常规》、《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教学行为在客观上进行规范,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学习制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必须完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教学。3.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把师德水平作为评优、晋级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年教师节全校评选“师德标兵”;并建立一票否决制,即在评优、晋级中如果在思想道德考核中有一项未达到标准,则失去参评资格。4.建立导师制,以老带新,以优带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规定每位教授、副教授和优秀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导师,在教学、业务、思想道德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通过传帮带,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5.完善评价机制,学生积极参评。每个年度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评教、评德,对师德差,影响坏的教师,调离教师岗位。师德建设是学校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艰巨工作,需要发扬优良传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工作,达到以德育人、以德治校的目的,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

查看全文

论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摘要:对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优势进行分析,提出高师体育院系应改变教学观念,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设置,加强从事群体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全民健身的理论建设与科学研究,加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等,从而使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民族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大贡献。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作用

1、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2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2.1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

查看全文

高师钢琴课教学质量论文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入学考试考核标准

钢琴是比较难学也比较难教的一门课程,高师院校要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把学生培养成懂理论、有技能、擅长教学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入学新生具备一定的钢琴基础。如果新生入学前没正规学过钢琴,或即使入学前学过钢琴,但学习掌握程度太肤浅,在大学学习钢琴都会困难重重,几年后很难达到专业水平。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入学考试考核标准,既要满足学生进入高师院校学习愿望,又要能让高师院校在规定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或音乐教育工作者。

(一)合理确定钢琴考试分数权重

应确定钢琴考试分数在入学专业考试成绩中所占权重,引导考生对钢琴学习的重视,促进考生在入学前练好基本功,夯实提升钢琴演奏水平的基础。

(二)合理确定钢琴业余水平

综合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考生钢琴水平如果达到业余五级至六级左右,入学后学习钢琴比较轻松,技能技巧提升较快,经过几年时间的正规学习培训,可以达到专业水平。

查看全文

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趋势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高师美术教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突出特点是培养目标更加多元化,教师教育更加专业化,教学过程更趋数字化。把握这时代特征,有利于提高高师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论文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查看全文

高师钢琴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高师钢琴教学中个性差异探讨

一、高师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

性格是人精神意识形态倾向中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不仅包含着众多层面的概念,还表现出诸多的个性特征。苏联著名教育家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能搞统一化,而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分析学生性格上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气质特色。气质是人在长期的心理素质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外在反映,与性格紧密相连,却又因个人生长环境的差异性而相互制约。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外在气质进行关注与分析,便能够得出相应的个性差异结论,进而因材施教,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在性格上的差异性还会对其兴趣爱好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探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教学引导加以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同的教育风格需要因人而异,这样既可以体现出教学效果,又可以减少教学负担。个性差异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依据。研究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推行因材施教钢琴教学

(一)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高师钢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固然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无论学生的领悟能力强弱,都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帮助和学习指引。特别是当学生因为个性差异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后,教师更应该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加以重视,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制定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制定更为具体的教育引导方式,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习,并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效果。

查看全文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论文

【摘要】教育革新方面的调整越来越大,但如果不在源头问题上改变固有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就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脚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而音乐教育又因其独特的专业特色,在教育改革时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繁杂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实习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一、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

(一)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更注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为音乐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习渠道,让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汲取经验,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反馈,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在我国音乐教育中一味地注重音乐知识方面的积累,但忽略了音乐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高师音乐教师经验不足,对待学生的需求和知识接受能力没有一个好的把握,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接受能力差,侧面体现出我国音乐教育水平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应该加以重视。(二)实习学生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经验不足,使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据了解,很多音乐特长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因其兴趣爱好而报考的,很大一部分考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临时性学习音乐,时间仓促,不能将知识完全掌握,再加上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兴趣也不会对其深入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教导学生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现代大学生在音乐方面更加注重歌唱、舞蹈,往往会忽略了理论性的知识,在实习过中缺少对理论知识的专业解释和辅导,无法让学生多方面地对音乐有所了解,而且也因为年龄原因和经验不能更深入地走进学生内心和了解学生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高师音乐实习生的水平偏低。

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分析。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每一个师范学生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将学生从一直听讲、学习的学生身份,转换成教授知识的老师身份,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完成身份上的转变,学生的身上就有了更多的职责和义务,老师的这个身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范自己,做一些事情时更加严于律己,慢慢使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优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教学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有对学生的心理和传授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会逐步探索,因此实习对于学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提高自己能力,探索教学模式,逐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二)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作用分析。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可以起到两大方面的主要作用,第一对学生所在高校的外部认知作用,学生实习时代表的是从本高校经过高等素质教育的人才,在代表自己的同时也代表着所在学校的脸面,通过实习生的教学质量和所在实习单位的评价还有学生的反馈,对外部认知本高校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对学生自身的评价,学生通过实习阶段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知道该怎么传授知识,能够将自己所学有所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还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新的思索,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本身,实习都起到了直观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

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效率研究

摘要:声乐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教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教学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声乐教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高师声乐教学课堂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促成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探讨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效率提升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高师声乐教学正在面临改革的迫切需求,在高师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更好地改进声乐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和开设,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声乐小组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更很多的优势,在实际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策略的分析,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一、高师声乐课堂中采用小组课教学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高校不断的扩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所以高师院校在开展声乐课堂时应当采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解决师资力量不够、学生学习需求高的问题。将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相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率,让学生在小组范围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并且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够打破原本声乐教学课堂理论教学的枯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在声乐学习氛围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声乐教学的效率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也让声乐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学生更能在小组范围中放飞天性,从而喜欢上声乐小组课。

二、当下高师声乐小组课开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高师声乐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为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声乐教材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想要真正意义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声乐教材创新建设,以此为切入点,拓宽改革思路,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高师声乐教材建设应该把接入点和目标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材;应用型人才;建设方法

声乐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是高师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强调在教材建设当中正确把握方向,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方案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持续创新能力,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付诸实践[1]。高师声乐教学在改革发展当中应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扭转传统落后的思想,提高教材体系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之下,提出建设教材体系的科学方案,迎面教学挑战,为高师声乐教学注入活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的方向,和学术研究型与实用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很高现实价值[2]。当前,高等院校进行了办学定位的创新,强调要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迎合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序推进提供支持,这些都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带来了良好条件。应用型人才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拥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与优良职业素养的人才,除了要理论基础过硬,还必须在动手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积极表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不管是哪种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因为这是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目标是通过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设定与教学大纲要求,确保课程教学当中学生顺利掌握原理与知识点;2.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是学生在经过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之后,要具备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语言表达、信息处理、管理、学习、外语等多方面的能力;3.素质目标。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创新思想等等。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知识与专业能力目标属于具体课程目标,往往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的方法实现。素质目标往往需要经过多门课程综合学习,通过对各种知识进行持续融合,再加上有效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3]。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