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23:31: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教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教研究会秘书、所长岗位职责
高教研究会秘书岗位职责
一、负责高教研究会秘书工作,协助做好高教研究会开展的各项活动;
二、负责高教所资料收发管理、装订工作;
三、负责高教所文字处理工作;
四、计算机维护管理工作;
五、协助负责高教所日常事务工作。
高等先锋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它的创建,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创建对中国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并直接促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诞生。
[关键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潘懋元;高等教育科学
1978年5月17日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天,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育研究室(不久改名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从此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世间已是沧海桑田。昔日的小小研究室如今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教育研究院,而当初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是后来居上,异军突起,壮大成为一项繁荣而庞大的事业。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创建过程,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个研究机构的历史,更是为了追寻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艰苦的创业历程,感受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对于我们建设新世纪更加繁荣的高等教育研究事业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
一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近代。张之洞、康有为、蔡元培、胡适等近代著名学者曾围绕高等教育问题发表过不少名篇佳作,但当时高等教育研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成果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教育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50年代,高教界翻译了大量苏联高等教育著作,并对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1957年开始的“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使高等教育研究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对“教育革命”的宣传。60年代上半期,高等教育研究有所恢复,对高校教学工作的研究成为重点,但1966年“”的爆发使这一切都毁于一旦。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后,有关高校招生工作等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可当时的高等教育文章仍然以政治批判为主,“一株乱教的大毒草”、“一份假左真右的反面教材”之类的文章仍不时见诸报端,高等教育研究依然处于沉寂状态。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于厦门大学的。
1977年底,厦门大学党委为了贯彻“抓纲治国”的方针,提出把学校逐步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并决定恢复和新建一批文科科研机构。当时学校数学系一位教师向时任教务处长的潘懋元建议,把“”前撤销的教育学教研组恢复起来,为学生开设教育学课程,也研究一些学校的教改问题。但潘懋元更倾向于创建一个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机构。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向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曾鸣提出来,得到了他的支持。不久学校办公会讨论通过了潘懋元的建议,于1978年1月成立了“厦门大学高等学校教育研究组”(以下简称“高教研究组”),作为当时学校9个文科研究机构之一。
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构有效教学模式和树立各种研训典型为重点,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和“新课改”这一工作中心,求真务实、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锐意进取,打造教育科研新品牌。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坚持教育科研导向,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素质,依靠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为目标,将教育改革创新和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降低科研重心,面向教学一线,使教育科研成为解决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力工具,围绕“指导、服务、研究”三个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1、降低科研重心,降低课题难度,搞好教研、科研整合。解决教研、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工作中避免出现两个极端认识:教学即是科研;科研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教师无关。要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将问题课题化,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科学研究的过程。科研课题的设立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不搞“大而空”的课题。要促成教学常规科研化,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服好务。各校要定期上传本单位教育科研工作月报材料及课题实验过程性材料,搞好科研课题的常规管理。
中学教师专业进修培训计划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长期以来,我校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从“发展性教师观”出发,来满足教师整体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开展以“关注学生发展,实现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月两次自学,关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师生和谐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学校组织集体培训,学习《生命化教育》。记读书笔记,写体会和反思,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对理念研究、行为研究、运用研究、发展研究,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意识,使之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分层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采取“师徒结对子”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师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缩短“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培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指导,打好基础,过好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对青年教师专人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
教研室全年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指导下,牢固树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认真分析学校、教师情况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经验为借鉴,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实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拓宽职能,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师践行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帮扶农村中小学,促进全县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强化研究服务功能
1、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一方面,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能力。
2、加强教研网络建设。中小学各学科建立学科中心组,中心组成员为兼职教研员,建立兼职教研员的选拔制度。
3、提高小学校长的教研领导能力。
二、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提高实效性,提升教师素质。
初中教学管理委员会年度计划
迎来年,学会工作将继续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服务基层、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宗旨,继续落实“进一步推动我市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拓展学会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学会系统自身建设”的工作目标,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结合本届年会“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开展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服务”的总体目标。根据上述思路,新的一年里,学会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教研文化创建为抓手、突出教研课题研究和教研机制创新两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名师培养”、“引领帮扶”、“资源建设”三项工程,努力提升会员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小学上学期教学指导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导处的工作轴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学校教育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的校本培训。
2、狠抓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争做教育科研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实施者。教研组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主讲人,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抓好新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等)。
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实施计划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长期以来,我校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从“发展性教师观”出发,来满足教师整体发展的需要。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开展以“关注学生发展,实现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月两次自学,关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师生和谐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学校组织集体培训,学习《生命化教育》。记读书笔记,写体会和反思,召开读书交流会。通过对理念研究、行为研究、运用研究、发展研究,加强了教师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自我进取意识,使之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加快知识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分层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采取“师徒结对子”这一行之有效的方式。师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缩短“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培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指导,打好基础,过好教育、教学基本功关。对青年教师专人指导,对他们承担的各级研究课实行全程指导,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实行跟踪指导。青年教师在师傅的“传、帮、带”下迅速成长。
教育系统小学教研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教育质量年”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提高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能力为保证,以校本“有效教学”、网络教研主题研讨、联片案例观课与议课教研活动为主要工作方法。以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研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效益为主要研究内容,强化服务、创新、效率意识。做到今年工作主题化、有效化、特色化,切实发挥专业引领的功能,努力提高我县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二、全年主要工作任务与目标
1、认真落实省教研院下发的各种活动通知要求,组织学生、教师参加。2、每学期定期召开全县小学教学教研工作会议,推广本地区“有效教学”经验。3、协助基层学校完善集体备课制度。4、开展联片案例“磨课”、观课与议课活动,充分发挥学科骨干专业引领的功能。5、定期下乡镇学校听课,指导课堂教学。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6、协助基层单位办好教研网页,开展网络教研主题研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7、做好期中、期末试卷命题、检测、评价分析等工作。
三、具体措施
1、请求县教科局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教研机构建设的要求,加强县小学教研室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教研员,解决人力单薄的现状。
进修校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建构有效教学模式和树立各种研训典型为重点,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和“新课改”这一工作中心,求真务实、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锐意进取,打造教育科研新品牌。
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坚持教育科研导向,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素质,依靠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为目标,将教育改革创新和新课程的实施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降低科研重心,面向教学一线,使教育科研成为解决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力工具,围绕“指导、服务、研究”三个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1、降低科研重心,降低课题难度,搞好教研、科研整合。解决教研、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工作中避免出现两个极端认识:教学即是科研;科研是专家的事,与我们教师无关。要提高教学工作的科研含量,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将问题课题化,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科学研究的过程。科研课题的设立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不搞“大而空”的课题。要促成教学常规科研化,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服好务。各校要定期上传本单位教育科研工作月报材料及课题实验过程性材料,搞好科研课题的常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