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货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23:14: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货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货币

国内高货币存量问题综述

关键词:经济运行,货币存量,实体经济,通胀形势

摘要:我国货币存量偏高有其理由,但在当前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高货币存量会绷紧通胀形势,给资产市场带来隐患,需要从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共同应对。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货币存量已偏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

不能仅局限于数量调控,需要适当提高我国的货币条件。另外,也不得不做好容忍相当一段时间相对较高的真实通胀和一定范围资产扩张的政策准备。货币的运动只不过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外在表现,是货币条件的反映。因此,要想根本解决我国高货币存量的问题,根本之路要从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入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最近市场广泛关注我国的M2存量超过美国,并对货币超发问题有所争论,认为通胀或者资产价格膨胀无可避免。这些论点是有道理,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高货币存量问题?值得一议。

一、中国和美国货币供应量的现状与差别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各统计口径在概念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习惯不同,具体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教案:货币

高中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货币的职能;阐释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现行货币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和辨证的思维习惯。

查看全文

国内高货币化现状理念

1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不断高攀,M2/GDP比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05年的1.98,为世界之最。这样的增长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见下图1和图1.2。从下图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中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至于M2/GDP增加是一个长期现象。

从增量上看,改革开放以来,M2的年增长率几乎都高于GDP的年增长率,直到近年来才有所趋近(见下图),这表明长期积累带来的M2规模大于使得M2/GDP这一比例在近几年仍不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我国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已进入较高级阶段。第二,我国M2与GDP的比率成为世界之最,并不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最高,这是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的结果。我国银行业相对发达,而非银行金融业比较落后,社会货币收入过多地集中在银行,造成M2过度膨胀,而不能及时、合理地分流到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社会保障系统,以促进货币供应量级次不断提升。第三,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呈弱化趋势。

2M2与GDP高比率的原因分析

2.1经济的货币化

查看全文

商行提高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过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解决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M2与M1增速差距持续拉大、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失衡、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长、货币政策有效性内涵的界定、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上的困境、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多策并举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两年,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金融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入手,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和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两个方面阐述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有效性

20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长期不足,信贷膨胀的态势相当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宽松,特别是2005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1]2006年,银行的巨额流动性使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间接推动了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严峻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一)存差持续扩大

查看全文

中国的高货币存量问题探究

关键词:经济运行,货币存量,实体经济,通胀形势

摘要:我国货币存量偏高有其理由,但在当前通胀预期增强的情况下,高货币存量会绷紧通胀形势,给资产市场带来隐患,需要从经济和金融两个方面共同应对。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货币存量已偏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求。

不能仅局限于数量调控,需要适当提高我国的货币条件。另外,也不得不做好容忍相当一段时间相对较高的真实通胀和一定范围资产扩张的政策准备。货币的运动只不过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外在表现,是货币条件的反映。因此,要想根本解决我国高货币存量的问题,根本之路要从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入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推动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最近市场广泛关注我国的M2存量超过美国,并对货币超发问题有所争论,认为通胀或者资产价格膨胀无可避免。这些论点是有道理,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高货币存量问题?值得一议。

一、中国和美国货币供应量的现状与差别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各统计口径在概念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居民支付习惯不同,具体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

查看全文

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的影响

摘要:文章基于薪酬公平视角,引入中介变量薪酬差距和调节变量企业成长性,揭示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在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股权激励强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成长性在薪酬差距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中起到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股权激励强度;薪酬差距;企业成长性

股权激励作为缓解委托问题一种长期激励机制[1],得到了广泛应用,学者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在不断增强[2]。股权激励强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是一直被关注的问题。张良等[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独立董事占比等会影响股权激励强度,但仅从企业特征角度来探讨,忽视了从薪酬公平性因素,即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货币薪酬与股权激励薪酬共同决定了高管薪酬水平及薪酬差距。在薪酬契约中高管的总报酬应保持公平性原则,是有限的,因此货币薪酬水平的高低便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授予强度。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激进的高管薪酬制度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次贷危机中,只涨不跌的高管薪酬与急剧下滑的公司业绩形成巨大的反差。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更加强调社会公平、集体主义精神,薪酬制定的不合理、不公平会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降低其经营效率,增加员工不满情绪和频繁跳槽[4]。当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较高时,实施高强度的股权激励很容易造成薪酬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员工的离职率上升[5],而如果股权激励强度过低,会造成高管工作的积极性较低。那么,在股权激励方案实施过程中,确定股权激励强度时是否会考虑薪酬差距、公平偏好因素?高管货币薪酬水平是否对股权激励强度产生影响?以往研究对此并未涉及。本文依据薪酬公平理论,探讨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机制,将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作为中介变量,揭示其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企业成长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1研究假设

1.1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股权激励强度。作为高管薪酬体系结构中重要的一部分,货币薪酬水平会影响高管的经营决策、投资行为,当高管薪酬激励水平较低时,高管可能会采取高风险过度投资行为以提高自己的报酬,对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损失[6],另一方面,如果高管薪酬水平过低,容易造成高管的薪酬攀比心理,进而会进行盈余管理、股价操纵等,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7]。高管货币薪酬属于基础薪酬,它满足了对个人工作的肯定以及生活的保障需求。但这并不能将高管个人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确定股权激励强度时会考虑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若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较低,企业授予股权激励强度会相对较多,以缓解激励不足,而若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较高时,企业股权激励强度应该相对较少,以避免薪酬差距的扩大和高管权力过大。基于此提出:假设1:高管货币薪酬水平越高,企业对其授予的股权激励强度就越小。1.2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的中介作用。早期学者提出锦标赛理论[8],该理论表明薪酬差距的扩大有利于股东监督成本的降低,会激发高管之间的竞争,进而提高公司业绩,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主要强调个人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提倡集体主义、社会公平,当企业的薪酬差距较小时,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公平感,有利于企业业绩提升,然而当企业薪酬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员工的不公平感会逐渐强烈,薪酬差距带来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9],而仅使用锦标赛理论来解释缺乏一定的说服力,特别是在企业需要高管团队相互协作时,薪酬差距过大会造成团队成员合作受影响[10]。饶育蕾等[11]认为企业高管内部薪酬不公平性会给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雷霆和周嘉南[12]认为这种高管薪酬差距体现了高管的议价能力,薪酬差距过大会引发堑壕效应,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问题。根据管理层权力理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以及股权激励的实施都很容易造成治理风险。而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近些年上市企业的高管薪酬高速上涨和相关监督约束体制缺乏导致的[13]。基于此提出:假设2:高管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越大,企业授予股权激励强度越小。假设3:高管与员工间的薪酬差距在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1.3企业成长性的调节作用。企业在进行高管薪酬差距决策时往往会受企业生命周期影响,通常当企业处于较高成长性时期,扩大薪酬差距会使企业业绩表现得更好[14]。以成长型、创新型为导向的企业,需要扩大研发投资,在该阶段,人力资本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更关注个人的贡献,并利用高额薪酬来作为风险投资的补偿,适当的扩大薪酬差距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动力[15],而随着企业走向成熟稳定,企业经营范围较广,现金流充足,企业财务状况表现良好,企业拥有一定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时企业更注重高管之间以及高管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合作来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此时高管薪酬差距的加大则会体现高管权力,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很有可能造成高管在工作中不能尽职尽责。同时,员工开始注重薪酬公平性和比较薪酬,对薪酬差距的不满情绪逐渐明显,产生被剥削的感觉,在工作上出现消极怠工以及频繁离职现象。基于此提出:假设4:企业成长性在薪酬差距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企业成长性越高,高管与员工间的薪酬差距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作用越小。

2研究设计

查看全文

电子货币提高交易效率论文

摘要:电子货币作为货币演进的最新形态,与传统货币相比,能够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本文解析了商业银行电子货币发行原理,并就我国商业银行电子货币产品提出了新的想法。

关键词:电子货币;银行;金融

1发行原理

电子货币由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部分企业发行,本文只讨论商业银行的电子货币发行。电子货币的发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子货币作为现金替代和预付费用发行,另一种是电子货币作为债权形式发行。

1.1发行作为现金替代和预付费的电子货币

商业银行在发行电子货币时,客户是用其在该银行的活期存款购买的,这符合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情况:以活期存款为依据申请电子货币——银行卡。该过程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是其超额储备,而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的减少,或等额增加流通中现金,现金进入流通领域,或等额增加了另一家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现金作为存款流入另一家银行,因此,这种电子货币发行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影响,也不会增减基础货币。如果客户用现金购买银行卡,商业银行把增加的活期存款存入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流通中现金减少,但基础货币并没有减少。

查看全文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7年以来,我国有许多学者对旨要克服通货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试从对策论的角度探讨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满足了这种定语限制的经济主体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或者说相容的,反之则反是。这几个看似简单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主体是否市场化的标准。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尚未实现市场化或者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换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容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划”手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种对经济的事前规制,因为它是计划者对被计划者的直接控制,所以它发挥作用不需要市场作为媒介。而前者即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经济总量非均衡对政府提出的调控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减少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时滞所产生的高昂成本。可见宏观调控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又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又必须以市场行为人能够对各种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为前提。这就是说,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基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那么,要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首先改善这种微观基础,具体包括:

1.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以全面收缩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线,使其尽可能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给比它具有更高效率的其他所有制企业。这既是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不仅使中央和地方财政难以承受,也给银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以及一个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都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一个很明显的经验事实是,在传统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下,由于预算的极度软约束,为了追求控制权的扩大,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无效率的规模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它对贷款利率信号是极不敏感的。国有企业累积的风险可以转嫁给银行,银行最终又转嫁给国家。在这种微观基础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缺乏效率)都将无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是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首要前提。而从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是指对那些经战略性重组后保留下来的有存续必要的国有企业,按照其行业性质和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建立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机制。但总的趋势应该是,除极少数企业继续保持国有独资外,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要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容的微观运行机制,从而强化它作为市场主体的性质和功能,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或发展壮大,或退出消失。

2.保护非公产权。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不足,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民间投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为银行对非公企业贷款的歧视性政策,另一则为对非公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非公财产所有者特别是私人财产所有者的不确定因素多,保卫自己财产的交易成本过高。这种不确定使企业家无法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从而导致非公投资者缺乏全力以赴投资的长期行为。这样,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非公企业,就很难发展到其应有的规模、水平和实力。

3.进一步打破垄断,向非公企业开放更多的领城。第一,减少对传统国有垄断部门的准入障碍,即向民间资本(非国有经济)开放这些投资领域,这一方面为竞争格局形成提供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达到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强社会对未来经济良好预期之目的。第二,正如国有部门垄断地位形成靠的是国家力量一样,打破这种垄断也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对诸如电信、民航、电力、铁路、教育、金融等传统垄断领域,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已为它们成为竞争性领域提供了可能性,国家不仅要允许而且应以优惠政策鼓励新人者,同时对目前居于垄斯地位的企业赋予更多的逆补贴方式,以促使竞争格局的早日形成。

查看全文

高校教职工供暖费货币化改革

一、高校教职工供暖费缴纳的发展过程

一直以来,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为教职工解决福利住房的规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并且按照北京市政府颁布的相关管理规定提供福利供暖。1978年,北京市进一步明确对市房改部门直管和代管的有锅炉供暖的房屋实行免费供暖办法,所以长期以来也就没有缴纳供暖费的问题。1987年北京市政府141号文调整了锅炉供暖收费标准,规定由承租人单位为承租人缴纳供暖费。1994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5号令的《北京市住宅锅炉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住宅锅炉供暖管理,由房屋承租人所在的单位缴纳供暖费的办法也依然继续执行。一方面当时居住在校外的人员不多,而且大都属于承租的福利住房面积也不是很大,因此学校除在无偿提供校内住房的供暖外,也一直为居住在校外的很少部分教职工承担了全部供暖费。供暖费作为福利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隐性支出。随着货币化房改的深入,解决教职工住房的途径逐步多元化,不再是单依赖学校解决个人住房问题,而是更多地是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购买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上市二手房、限价房等。随着购买人数的增多,购买住房面积的增大,教职工的供暖费补贴问题越来越复杂,突显出各种矛盾。在住房己商品化的今天,原有的无偿供暖已不适应住房改革形式的发展。

二、高校供暖补贴的现状

高校教职工现在购买的住房相比以前的福利住房,面积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很多都是超出个人职称、职级所对应的住房面积标准,所以各高校也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供暖费的补贴标准,除了给予居住在校内的教工免费供暖外,对承租或购买校外房的教职工给予不同程度的供暖费补贴。通过对周边学校的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按住房产权人100%补贴面积标准进行补贴,住房面积低于面积标准的以实际住房面积标准报销,未购产权房或非产权人不报销供暖费,夫妻共有产权按产权份额只报销不超过面积补贴标准的50%面积;2、按个人住房面积标准的50%额度报销供暖费,双职工按职称高的一方以住房面积100%的标准补贴,住房面积低于面积标准的以实际住房面积标准报销,未购产权房不享受供暖补贴;3、按个人住房面积标准的50%给予补贴,双职工分别按个人应享受的住房面积标准的50%分别给予补贴,未购产权房不享受供暖补贴;4、对核定的无房户,只要未享受过福利供暖,无论个人是否拥有产权房,一律按住房面积标准50%额度分别补贴供暖费;单价统一按现行最高单价即30元计算,补贴额度每年由学校直接打到个人工资账户(此补贴办法类似货币化补贴)。

三、存在问题

1、相同职称人员享受供暖补贴不同。对于居住在学校住房的教职工其供暖全部由学校提供,由于历史原因和提职时间差异造成很多职称和职级相同但住房面积不同的情况,导致其享受到的供暖补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住房面积远未达标的教职工,即使自己另外购得商品房也无法享受到差额面积的供暖费补贴。2、无个人产权房无法享受供暖费补贴。目前供暖费的暗补政策只针对个人购买的产权房或承租的福利住房,对于既无福利房又暂无能力购买产权房,租住在个人出租房的教职工无法享受到供暖费补贴。3、购买的商品房经常会涉及到多人共有产权的问题,有时不止是夫妻双方共有,还涉及到与子女共有、继承遗产后出现的兄弟姐妹共有产权等,报销供暖费时情况就会比较复杂和难以平衡。4、居住在无福利供暖的平房区的教职工,按目前规定每年取暖费补贴在北京为400元,这与实际消费在冬季取暖的费用差距较大。总之,各高校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补贴标准,难免会产生不平衡和不合理现象,同时供暖费的暗补政策还会造成供热、用热与交费三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错位情况,难免会因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

查看全文

高职类货币银行学论文

一、教“材”环境是教改的出发点

(一)学生状况。

与学生学习极具关联的自身因素可从两方面去分析。

1、基础水平。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效。考察途径主要有:第一,高考成绩。以高职类经济管理专业近三年学生为例说明。2009年招收21人,最高分为428,最低分为376,均分约394.6;2010年招收23人,最高分为420,最低分为350,均分约388.3;2011年招收35人,最高分为408,最低分为360,均分约377.6。高职生三年均分比同期师范生均分相应低约26.3、27.6、29.6。第二,观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听讲、查阅笔记、课堂训练,以及师生交流等普通方式掌握学生水平。了解到学生基础水平相对薄弱,与同期师范生有一定差距,并且伴随高校扩招,整体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

2、心理特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