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22:38: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高房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房价走势与对策
摘要:房地产是近年来中国利益博弈最典型的领域,房价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集团利益决定着房价走势,高房价下的集团利益分析有助于弄清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制订和实施。
关键词:高房价;集团利益房价走势;宏观策略
一、高房价下的房地产开发商利益分析
房地产开发商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主体,是高房价最为直接的受益者。高房价为开发商带来的好处主要在于:1.高价可促销差品、积压品。在高房价形成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假象掩盖下,人们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短缺而非商品优劣,此种“稀缺”业态,有助于房产商达到竞销差品、处理存货的目的。房改之后“九八年积压”“九九年走高”即是房产商竞销存货的初始目的。2.扭曲需求,攫取暴利。2000年后,房产价格连续高涨,消费者心理受到强烈打压,受投资寻租与投机获利的动机驱使,消费资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助力下,消费、投资、投机三大需求普遍出现集中超前兑现倾向,潜在和现实的需求与现实供给形成巨大需求缺口假象,这使得真实的市场供需关系受到强烈扭曲,而制造出的“繁荣景象”反过来又成为房产商抬高房价攫取暴利的充分借口和理由。3.转嫁风险,空头套利。2003年后,房价的走高趋势、住房信贷、预售制度致使房产商的投资回报与经营风险存在着严重的非对等性,让房地产商实现了无风险炒作,这是房地产市场正常发展与扭曲的分界点。4.高房价下,更加有利于开发商结成利益联盟。200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越来越大程度上由少数开发商决定,即少数开发商凭借其所处的垄断地位,默契配合,结成价格联盟,哄抬房地产价格(许经勇、马原,2005)。中国的房地产定价已不再是简单的成本费用定价、商品价值定价和市场定价,而是包含了强烈的人为因素,这种定价是通过开发商的利益协作与联合来完成的,这种定价方式采用的是利益协同、主观操控方式,带有明确的方向性、持久性和扩散性。
二、高房价下非金融相关产业利益分析
伴随着过去5年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持续走高的趋势,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关的产业部门、单位,获得了各自利益,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上海第六届中国住房交易会上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业直接带动了57个相关产业的产出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和适时调整所形成的溢出和收缩效应牵动的部门广泛,同时,这种溢出和收缩效应存在着高速度、高效益的双高特点,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郭贵祥,2005)。受到收入分配不公、财富积累偏差、贫富差距加大的影响,形成现实需求不足、消费乘数下降、科技拉动尚不具备的市场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刺激、产业发展的上佳选择。房价上涨为房地产市场关联部门、单位现时带来的实质利益使得这些利益相关群体乐观房价上涨,甚至助其走高(尽管这些利益可能是即期、暂时的,甚至很可能有损于利益相关群体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介于上述房地产市场的高度相关性,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开发商行为约束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部门的协同调控,二是房地产支柱产业需求拉动的持续动力与相关产业部门的利益保证。
高房价及高地价的治理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论高房价与高地价的治理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高房价与高地价的治理关键诠释
论文关键词:高房价,高地价,土地供给,农村土地
论文摘要: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确也是实情,尤其是大城市,多数城市早就在透支国家下达的指标。治理高地价的关键是什么--增加供给!市场经济真的很简单,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当然,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价格失灵),开发商拿地热情高涨,政府硬按着地价不让涨,则企业只能寻求托关系、搞公关来购地。
近期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总结、规范和完善“限房价竞地价”、“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房地产用地出让模式,推动土地供应由“价高者得”的单一目标向完善市场、保障民生等多目标管理转变。近两年来,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持续不断的受到质疑和反对,很多人认为这种卖地方式很容易推高地价,最大的受益方是地方政府,从而导致土地财政肥得流油。
由此看来,国家确实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推进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实际上,部分城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了,比如上海积极尝试“预申请”、“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再如,近期北京有块土地,出让时对报价进行限高,如果有多家企业都愿意出限高价,则就让他们竞配建保障房面积,谁愿意为政府免费配套最多的保障房,谁就最终胜出。
显而易见,进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限制地方土地财政,同时抑制地价,进而有助于稳定房价。无疑,这一政策的指向是正确的。在房地产调控一波紧似一波的背景下,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居然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超千亿的城市数量剧增。而且,从价格上看,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大概同比上涨7%,而开发企业购置的土地成交均价却大涨34%左右。
抑制地价、减少地王,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去年12月19日,《国土部关于落实房地产用地调控政策通知》要求:对招拍挂出让中溢价率超过50%、成交总价或单价创历史新高的地块,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成交确认书签订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房地产用地交易异常情况一览表》,分别上报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明摆着,这是向地方政府施压。
彻底改革走出高房价困境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相关政策相互矛盾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唯有彻底改革才能突破高房价困境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全国房价普遍上涨过快,引起广泛担忧、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不仅与供求矛盾等市场因素相关、与房地产开发模式及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直接关系、土地的垄断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并非充分竞争产业、普通百姓都希望房价降低,低到自己能够买得起、应该把改善民生与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紧密结合、应该把调控房地产政策与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要着手改革现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实行多轨制的开发与建设、构建类似调控通胀的全国统一的房地产价格指标体系和调控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房地产业退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序列等,具体请详见。
近期,国家和一些地方连续出台抑制高房价的政策措施,直接打击投资投机性购房,预计短期内,它们将对房价过快上涨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从长期看,还需要采取一些彻底的改革措施来治本其力度和针对对象的明确程度前所未见。
1相关政策相互矛盾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源
我国平均房价连续十几年上升,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房价普遍上涨过快,引起广泛担忧。从根本上说,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不仅与供求矛盾等市场因素相关,更与长期以来我国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改善民生的公共政策相互矛盾有直接关系,也与房地产开发模式及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直接关系。
比如,让每一个公民“住有所居”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而要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标,需要政府大规模投入,需要设法使房价大体保持在多数百姓能够买得起的水平上,而不应指望通过税费和高额地价从房地产开发中获取巨额财政收入。然而长期以来,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和一大消费热点,不仅对GDP的快速增长贡献巨大,也成了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对地价、房价上涨“乐见其成”。
再如,土地的垄断性决定了房地产业并非充分竞争产业;房子也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商品,而具有保障、改善民生的公益性质,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调节。可是现实中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却是完全市场化、企业化的。通过各种办法拿到地的开发商完全按照市场化操作,为追求超额利润,将房价炒到畸高,造成了目前民众抱怨的困境。
高房价给老百姓消费带来影响探索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GDP结构不均衡,外贸依存度过高。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国新办新闻会上称,2009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在当前外需减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弥补外需对经济的拖累,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刺激消费增长。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高房价;居民消费;经济增长率
2009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令人惊异。3月份以前依然延续着2008年年末的疲弱,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房屋销售面积迅速增长,房价快速飙升,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房价节节攀升,引起业内业外一片惊呼。国家统计局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同比增长53.0%。
房价的高涨,一方面带来了土地开发的热情,带来投资的上升,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如一把双刃剑,成为制约城市居民消费的障碍,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因为高房价使大多数购房者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只能省吃俭用,压缩消费,从而造成严重的内需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认为,房价持续增高压抑了其他方面的消费。
5月底央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6月1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房意愿低位徘徊,超过6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7%的城镇居民在安排支出时选择“更多地储蓄”,此比例比上季提高9.5个百分点,升至历史最高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比上季下降14.6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
是何因素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呢?
决定较高房价水平的主导力量:12个中国特色的因素
有关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问题的争论近些年始终没有停息过。政府必须透过泡沫般的情绪化言论,对中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形势形成科学认识,否则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言论可能误导甚至胁持政府的宏观决策。我认为目前的房价水平较高,但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存在着12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响因素,而且它们叠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所以,简单地与国外、与国际标准比较是不科学的。
一、六大国情背景决定了长期的明显的求大于供局面
所谓“六大国情背景”,是指人多地少、人口继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剧、经济高速增长、城乡收入差异严重、家庭规模小型化等6个明显体现现阶段中国发展背景与特点的因素。中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如果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比,差距就更明显了。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的国策是“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也就是说农业是第一位的,要先保吃饭问题。这么大的国家,如果粮食短缺,需要大量进口,可能就不是一个外汇或者经济问题了。国内的稳定问题不说,中国还必然会受到西方大国的要挟,在政治上、外交上、国家安全上甚至领土完整上付出大的代价。1994、1995年,美国人莱斯特·R·布朗连续发表了两篇表达同一思想的惊世骇俗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当2030年中国粮食问题成为世界问题的时候》、《未来的限制》。这两篇文章再次提醒我们,放松耕地控制是不对的。中国已经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严格保护耕地的意义已经不止停留在纸面上。要严格控制耕地,控制城市规划面积,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就受到限制,房地产开发就受到限制,供给的增长就受到了限制。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却在继续增长,在这种人口的机械增长过程中,城市人口必然随之增长,对房地产的需求就要增加。除了机械增长外,还有个结构变化问题,也就是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根据统计,2003年,中国共有建制市660个,同年,中国总人口为12.9亿,其中市镇人口为5.2亿。2003年城市人口上升了1.5个百分点,大约增加了2000万。但中国的城市化也需要二、三十年的过程。它会带动投资热,当前80%左右的中长期投资就都与城市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它还会带动重工业的再次发展和消费升级。而消费升级又带动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当然也要房地产业作支撑。
中国还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如果中国致力于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至少会在经济不过剩的情况下再高速增长20年。世界经验表明,经济起飞时期,房地产业需要超前发展以提供固定资产支撑。房地产也不可能不发展,因为这一阶段收入增长快,住房需求必然旺盛。
再就是城乡收入差异问题。中国这个问题很严重,而且未来10年内不可能解决。不仅仅是农业产量低、粮食不值钱问题,农村土地少、乡镇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也很少,而城市就业机会多,失业了政府还帮助再就业,而且有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各种救济等。这么大的诱惑当然农民争着进城了。进城就得有房住,不管是租房还是买房。
解读治理房地产市场
房价与住房保障问题不仅受到老百姓的热切关注,也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年“两会”议案提案中,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也直指高房价。针对这一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并具体提出了三条措施。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这实际上是从房屋供给的角度解决住房市场供求矛盾。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未来住房存量的增加缓解高企的住房需求对房价的推升作用,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保障性住房是对商品房市场的分流,而且分流出的绝大部分是自住型、消费型需求,而这部分消费者的福利往往最容易受高房价的侵蚀。日前,温总理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我国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若这项计划能落到实处,那么我国住房压力、房价过高等问题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有效缓解。当然,如何将保障房落到实处,杜绝保障房建设中的权利寻租,保证真正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
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我们不难看出,打击投机性需求,将投资性购房从购房需求中剥离,使商品房回归自住市场,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着力点。长期以来遏制房价的政策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通胀预期等背景下,有钱人越来越将房产作为首选的财富保有方式,引发了大量投机投资需求,扭曲了房屋的自住属性。从今年月出台的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到上海、重庆等地推出的房产税细则,其效用旨在通过限购、税收、信贷政策、土地供应等一系列“组合拳”合理引导住房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使房地产市场只能成为像粮食、蔬菜一样的消费型市场,不能成为像股市一样的投资型市场。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剖析两会精神看房价怎样变动
剖析两会精神:两会能否成房价走势分水岭?"房价过高过快上涨会引起不稳定,今年,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非常大。"近日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这样表态。与此同时,记者在各个地方人大代表团采访时,北京、广东、上海等各大城市地方高层也都坦言去年房价上涨过快,今年要下大力气抑制房价。政协方面,数百提案指向高房价……房价简直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实际交易中,也有中介借两会声音劝说业主降价。如此舆论重压之下,大家都很关心,两会过后,房价是否真会如民意调头向下呢?
两会声音
地方高层:房价涨得太快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的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但部分中心城市房价增长过快,像广州、深圳,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房价上涨超过40%,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对于同样的话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开放日对媒体称,上海的房价很高,需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性措施予以遏制。他同时表示,目前住宅问题已成为上海人才发展的瓶颈,很多在沪人才由于房价过高而不能安心工作。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一幕幕房地产"神话"在海南上演。对于这一点,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解释说:"这主要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有关。这段时间拉动了我们整个房地产量价齐升的是海南的高端房产,也就是说面向岛内外购买力比较强的群体量在增加,这反映出这些购房者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良好的预期,当然也有一定的泡沫。"
房地产政策利弊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出现高房价和高空置,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由于政策的滞后,调控效果最初并不如意。为此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开拓思路,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完善新政,使房地产市场重新理性而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房价政策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价格上的快速飞涨。基于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地位,政府对它做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004年以来,政府就综合运用了土地供应、金融信贷、税收和行政干预等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其中以金融和行政调控为重点。这一轮调控一直持续到现在,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但是这一切调控的后果最初并未使房价回落,反而在各大城市出现房价,投资一路高涨。这一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不同以往,我们有必要配合其他改革,借鉴国外的经验,多管齐下,才能使房地产市场步入理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正是有这样的认识,2007年9月份至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以“组合拳”为主基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等等为组合,以土地控制为核心,通过灵活运用和强有力的执行,逐渐把过去房价虚涨的部分挤出去,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到理性发展状态。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
价格的高低与供求关系密切相连,所以政府调控房价,主要也从供求入手,两方面都要同时调整。我国当前的局面是供给严重不足,需求过度膨胀。需求在当前的膨胀既与我国过去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住房福利分配制度有关,同时也与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金融产品的衍生有关。供给不足有客观原因,如土地的不可再生,原材料价格上涨,房地产开发环节过长等等。主观上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捂盘惜售等恶劣行为,以及国际热钱的涌入,市场投机过盛也使得房源供应不足。
既然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局面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那么我们执行短期的调控政策只可能把主观原因消除,把过分虚涨的价格部分挤出去,而客观原因的存在使供不应求局面长期保持,房价从长远趋势看是上涨的。所以长期的调控政策的重点就应该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理性繁荣为主,而不能只纠缠于房价是上涨还是下降这一单一的命题上,这样才是按经济规律办事。2007年出现调控结果是房价越压越涨,这与政策的滞后性有关。而从2008年开始,供求形势发生了一定转变:很多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国家在2007年布署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正加紧在2008年实施,加上90/70的政策,市场上的房源逐渐增加了很多。但老百姓大多还在持币观望,这可能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应该说对于短期调控目标的实现2008年第二季度已比较明朗.但我们并不期望出现“硬着陆”的局面,所以必须要完成长期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