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9:22: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甘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甘蔗

甘蔗田间管理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组成部门,各制糖企业:

今年1-2月份,我市遭遇50年罕见的低温霜冻灾害,甘蔗受灾严重,导致宿根蔗普遍发芽慢、发株率降低,冬春植蔗出苗迟缓;同时,由于榨季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蔗田间管理,当前的甘蔗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广大蔗农,抓好当前的田间管理工作。

一、加强分类指导,提高管理成效

各蔗区要根据甘蔗生长不平衡的情况,在田间管理上做到分类指导,促进甘蔗平衡生长。要坚持“以肥等水、以水调肥”的原则,力争5月底前结束冬植蔗和宿根蔗的施肥培土,在6月中旬前完成春植蔗的施肥大培土。对苗数不足的蔗地,要多施肥,促分蘖,争取多成茎,提高单产。

二、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甘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密切注意甘蔗病虫的发生动态,及时组织和指导蔗农做好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甘蔗病虫暴发为害。同时,指导蔗农正确选用蔗田除草剂,减少药害发生;要按照农业部门的甘蔗病虫测报要求,抓好甘蔗螟虫、蓟马和甘蔗梢腐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查看全文

低洼地甘蔗高产技术

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是广西农垦局下属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位于广西贵港市西郊,土地面积约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3.3万亩,主要以种植甘蔗为主,甘蔗种植面积约3万多亩。农场地处北纬22°55′45″~22°10′30″东经109°31′37″~109°44′15″,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5℃,年均降雨量1580mm,年均光照1702.8h,全年无霜期355天以上,降雨较集中5、6、7月。耕地土壤多为红壤土、砾石红壤土,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2.5%,pH4.8~6.8,碱解氮90~150mg/kg,速效磷3~8mg/kg,速效钾60~8mg/kg。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都适合种植甘蔗。由于农场大部分土地都处于郁江河段及郁江支流鲤鱼江两岸,地势低洼平坦,平均海拔43~45m,雨季外洪内涝,农场甘蔗低洼地约6千多亩,改造前,一般的降雨量也会受淹,不利于甘蔗生产,这部分甘蔗单产低,产量徘徊在2~3吨/亩,种植风险大,收入低,亏损面大。2006年,农场针对低洼地面积大,种植甘蔗产量低、亏损面大的状况,全面实施低洼地的改造工程以及针对低洼地的特点,探索改进甘蔗栽培的技术措施,经过2年的低洼地改造工程和这几年低洼地甘蔗栽培技术的推广运用,使得农场6千多亩低洼地甘蔗生产出现了增产,增产幅度成倍增加,原来产量3~4吨/亩,增产到6~7吨/亩,种植甘蔗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农场总产也从2003年的16万t上升到去年的22万t以上。农场也跨入了垦区甘蔗高产农场的行列。

1低洼地的改造

1)做好各分场各地块的排水灌溉工程的规划。通过认真调查,规划好各地块排水走势图,确定主次排水沟。

2)选用中、大型勾机,开控排水沟,主沟一般宽1.2~1.5m,深0.8~1.0m,修好边坡防塌方。次沟也要求宽0.8~1.0m,深0.5~0.8m。主、次沟开挖量大些,有利于短时间排完蔗田的水。

3)开好蔗田的十字沟。利用小型勾机或人工开挖蔗田里的十字沟,把低洼处的水引入到主、次沟中。经过改造,低洼地得以全面改善,旱不着,积水能排,低洼地的蔗田改变了长年积水的状态,有利于土壤的风化,团粒结构得到优化。

2低洼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查看全文

中越合作种植甘蔗状况及检验检疫策略

一、项目背景

广西崇左市是中国主要的蔗糖产地之一,有“中国糖都”之称。崇左市所辖的龙州县更是该市重要的产糖区。随着近年来糖价的频频上涨,糖厂引进新的生产线设备,龙州县辖区的原料蔗很难满足糖厂压榨的需求。而与龙州县毗邻的越南下琅县土地肥沃,气候温热,非常适合甘蔗生长,为此,龙州县委、县政府积极把与越南接壤的沿边区位优势和蔗糖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成与越南下琅县合作种植糖料蔗项目,为蔗糖产业拓展新蔗源。2006年11月,龙州县与越南下琅县签订了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项目,双方计划在3~5年内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1000公顷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作种植甘蔗及检验检疫监管情况

(一)合作种植情况

1.合作种植现状

中越边境双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推动跨境合作种蔗项目的实施。自2006年底起,龙州县成立了合作种蔗工作组,主要负责向越南提供甘蔗种植物资及技术服务,协调处理相关合作种植事宜。该工作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越南甘蔗种植地免费为越南的管理干部和群众举办甘蔗技术培训班,系统、全面地讲授甘蔗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到田间地头现场演示甘蔗的种植技术,包括甘蔗开沟、培土、施肥、砍运、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参加培训的越方人员近千人(详见表1),使越南蔗农基本掌握甘蔗的科学种植技术。在甘蔗砍运压榨时期,龙州县牵头加强与口岸联检、龙州糖厂、商务、农业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合作种植甘蔗的种植、砍运、入境通关、进厂压榨等各环节的衔接,建立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为越南原料蔗运输入厂采取优先运输、优先过磅、优先入榨的“三个优先”政策,保证越南原料蔗的及时入榨,确保合作种植甘蔗项目顺利开展。越南下琅县也大力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自合作种蔗以来,该县多次组织代表团共计上百人到龙州县种蔗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让越南人民亲身体验龙州县蔗农种蔗的具体操作方法。此外,下琅县政府专门指派下琅县商贸综合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部门,负责每年所有甘蔗原产地证、税费、种植指导布置、砍运甘蔗的组织安排以及与口岸联检部门进出境有关问题的沟通协调,特别是积极联系龙州县政府部门,及时反映播种、存在困难等情况,以便双方共同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保障甘蔗种植的顺利开展。当地甘蔗种植面积在不断地扩大。据统计,自2007年开始合作种植甘蔗至2011年榨季,越南下琅县的甘蔗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100亩最多增加到11496亩,生产的甘蔗(去除每年的蔗种)共有37389.627吨进入龙州糖厂压榨(详见表2)。中越边境蔗农收入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全文

云南甘蔗保险完善与发展

一、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产糖大省,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主要分布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红河、版纳、文山等州(市),常年甘蔗种植面积450余万亩,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2010/2011榨季全省制糖行业实现工农业销售收入161.63亿元,其中:制糖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8.87亿元,蔗农卖甘蔗的收入达到52.76亿元。制糖企业共实现利润20.75亿元,上缴税金15.25亿元。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云南是我国自然灾害最频繁的省份之一,云南农业生产素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而云南甘蔗种植由于70%以上分布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蔗区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加之雨量分布不均,干旱、霜冻、火灾等灾害使云南甘蔗生产成为受灾最严重的产业,甘蔗大面积受灾、减产,种植甘蔗的农户必然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蔗农的生产生活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云南甘蔗生产的发展。例如,2009年以来云南蔗区遭受连续三年的严重旱灾就是最好的例证,蔗区大面积受灾、成灾,仅2009/2010榨季全省有378万亩甘蔗受灾(约占全省当年种蔗面积的84%),其中成灾面积超过300万亩,绝收面积达60万亩,甘蔗减产379万吨,蔗农因旱灾直接损失就高达12亿多元。所以,在全省范围发展甘蔗保险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不仅可以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保险保障,也能够促进云南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发展状况与机遇

(一)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的发展概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精神,云南省在总结过去部分蔗区甘蔗种植商业性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甘蔗保险试点工作。2008年12月,由财政、农业、制糖企业、人保财产公司等部门按照多方筹集、滚动发展、逐年积累、以丰补歉的原则,共同实施了甘蔗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在勐海县、云县和凤庆县实施了48万亩的甘蔗政策性保险。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甘蔗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面积,截至2012年2月,全省甘蔗政策性保险面积达182万亩,占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36.5%,其中,版纳18万亩,临沧102万亩,德宏62万亩。实践证明,在试点地区甘蔗政策性保险对蔗农防灾减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政策性保险与商业种植险相比,变灾后补贴为灾前预防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例如,在2009-2010年历史不遇的大旱中,勐海人保财险公司启用25万元用于抗灾防旱(其中20万元用于浇灌,5万元用于人工降雨),使接近水源、种植相对集中的蔗区得到了普遍浇灌,有效地控制了旱灾损失。另一方面,当灾害发生时,通过保险理赔能减轻蔗农经济损失,解决蔗农的生产生活困难。例如,2009年12月23-26日,盈江县部分蔗区甘蔗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霜冻灾害,受灾面积2.8万多亩,绝收面积达5232亩,灾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灾区,查看受灾现场,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测定损失,保险公司及时将150多万元的赔付款打入蔗农的账户中,有效帮助了蔗农克服生活的困难和恢复生产。

(二)云南甘蔗政策性保险的试行办法

查看全文

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甘蔗产业是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南方部分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仅广东省,就有近12万hm2的甘蔗种植面积,有数十家制糖产业集团、十几万产业工人。甘蔗种植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有些地区已开展了甘蔗测土配方施肥、甘蔗地膜全覆盖以及甘蔗缓释高效低毒农药等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甘蔗产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较为明显,可以说,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1.1甘蔗生产物资成本高,投入较大。在种植甘蔗的过程中,应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会增大多种生产物资的投入,例如宽幅地膜、缓释双控药肥等。植蔗沟每100cm播蔗种五六个,每667m2播双芽苗蔗种3000~3500个,每100cm一般栽植20芽左右,保证每667m2有效茎4500~5500株,如果不配合上机械化种植,那么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而且人工栽种也极易出现偏差。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虽然优势众多,但投入较大却是其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1]。1.2宿根甘蔗留桩高,加大全膜覆盖难度。长期以来,很多地方在收获甘蔗时都是采用人工砍收。在人工砍收时,常常会在地面上留下几厘米的蔗桩,而且人工砍也无法保证砍口的平整,这样不仅使得有一些甘蔗原料遭到浪费,而且蔗糖含量也受到影响,在使用全膜覆盖时,也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近些年,全模覆盖技术逐渐推广,为了应对人工砍收带来的问题,以及方便之后的覆膜管理,通常会用锄头清理留下的蔗桩。这种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增加了管理和人工的费用,而且还浪费了很多基部的高糖分甘蔗原料。所以,人工砍收甘蔗原料的方法,会影响到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1.3甘蔗地膜不降解,造成环境污染。轻简高效生产技术覆盖甘蔗的全生育周期,具有众多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土壤保湿、保肥以及除草,同时也能促使甘蔗更快地生长[2]。在近些年的实际应用中,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确实对甘蔗的全生育期有保障,但这些地膜留在土地中无法降解,即使是焚烧甘蔗叶时,也无法全部烧毁这些地膜。这些地膜无法降解,长期积累在土地中,影响了土地的土壤结构,而且十分不利于甘蔗的生长。而且这些残留的地膜会影响到之后犁地等作业的效率。

2促使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发展的措施

2.1加大政府扶持,扩大“产学研”合作力度。1)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提高甘蔗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并且利用政策规范甘蔗种植,鼓励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应用。2)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一些种子生产企业应联合各大科研院所,不断提高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培育质量更高、适用范围更广的新技术。通过“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方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要鼓励建设种植基地,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2.2加强对务农人员的宣传培训。加强宣传和培训,可以利用农村广播以及农业培训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等,建立网络式试验基地,利用网络进行授课,让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和农作物有关的各种信息,了解新品种的各种特征和特性。同时,也要组织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等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召开培训会、田间授课、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生产模式,让更多的农民可以了解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农民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带来的效益,同时鼓励农民冬耕,冬季是种植甘蔗的好时期,配合这些生产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作物提高生产效率。2.3研发廉价轻简高效农资,推广药肥应用。在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中,降解除草地膜、缓释双控药肥都是主要的农资保障。但在应用这些农资时,因为投入较大,就影响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研发力度,将药肥结合,推广药肥一体化,施加一次药肥,既可以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同时也可以防治病虫害。药肥的推广,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药肥的使用,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基础上,还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将肥料的转化充分利用起来,仅需一次性施肥,就可以提高甘蔗的肥力,增强抗虫害的能力,完全符合国家的农药肥料零增长政策,因此可以加大研发力度,推广应用。2.4开展机械化甘蔗种植。现阶段,农业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而且农业用工的成本也逐渐增长,对此,通过机械来代替人工,是目前甘蔗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现在,国家在一些地区已建设了糖料蔗核心基地,全程使用机械化搭建平台。进行机械化的免耕直播、机械化施肥、机械化覆膜、机械化秸秆还田以及机械化收割等,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在机械化收割中,国内研发的甘蔗收割机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而且国家也给企业研发机械化收割设备提供了科研费用,加大修建机耕路的力度,加大宣传,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

3结语

查看全文

对县甘蔗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和建议

最近,*县政协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针对当前农户种植甘蔗情况,如何做强做大甘蔗产业,加大财政扶贫、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力度,使甘蔗产业真正成为助农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部份政协委员深入到种植甘蔗的*、*、茂兰、立化等乡镇和制糖企业视察,与当地的蔗农、村组领导、制糖企业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对当前种植甘蔗的产、供、销情况开展调研。

*年11月,由县招商局牵头,*乡、*乡先后引进个体老板在*、*兴建红糖加工厂,依托糖厂的兴建带动*乡、*乡、立化镇农户种植糖蔗1653亩,其中:*乡613亩,*乡800亩,立化镇240亩。为了使甘蔗种植取得较快的发展,*、*两乡分别在红糖加工厂较近的地方创办甘蔗种植示范点,探索甘蔗生产过程中的经验,便于指导农户种植。同时做好糖厂与农户的协商工作,与村民小组签订了甘蔗种植收购合同,明确了最低保价200元/吨,若市场价高时厂方按市场进行收购,第一年种植甘蔗的农户由糖厂采取每亩赊销100元蔗种作为鼓励,待甘蔗成熟收购时扣回返还。*年种植的甘蔗高产量高的为9吨,低的为4吨,平均产量6吨,当年市场收购价为每吨300元,平均亩产值1800元,除去蔗种、化肥、农药耗资约600元,亩纯收入1200元,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甘蔗种植经济效益较好,同时它又是一个管理比较粗放、种植技术含量较低,投劳少、投入小、见效快的种植项目,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高。2007年,全县共有*乡、*乡、立化镇、朝阳镇、水尧乡、永康乡、翁昂乡、瑶山乡、玉屏镇、瑶麓乡等12个乡镇种植甘蔗11417亩,比上年增长6.9倍,按每亩甘蔗6吨计收,可产甘蔗68502吨,实现产值342.5万元。

*县的甘蔗种植已初具规模,其产业主要是依托广西发展,市场价格也是跟随广西而波动,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具有大发展的趋势,并且形成了政府领导、企业出力,措施具体、产业良性,机制健全、政策到位,群众积极、企业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周边的广西环江县今年种植达到18.2万亩,并提出了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糖料蔗产量达到100万吨的目标。近几年广西甘蔗吨价都在270—300元/吨,今年广西定价为275元/吨,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市场前景看好。因此,*县鉴借广西方面积累的经验,采取招商引资办法,从广西引进了三家红糖生产企业在*县的茂兰、*、*三个甘蔗种植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的基地落户,总投资630万元,年榨季能力可加工甘蔗4万吨,农户种植甘蔗需供量约40万—50万吨,按目前甘蔗每亩种植产量计算,需在8万亩左右。其红糖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以四川、重庆等地为营销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就*县的目前甘蔗产业处于无序状态,生产企业还不能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公司+农户”合作关系,有部份农户与厂家之间是一种松散型的结合,没有建立具体的相互约束机制,导致甘蔗产业处于不规范状态;二是种植技术比较粗放,没有实行标准化种植,达不到应有的经济效益。目前部份农民在甘蔗种植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种轻管现象,具体体现在资金投入少,科学管护不到位,对甘蔗种植有顺其自然生长观念,趋于失管现象;技术力量薄弱,在农户中没有专业技术骨干,很难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加之品种老化,抗逆性较差,产量低,收获年限短,根本达不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降低了蔗农的经济收入水平,制约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针对当前蔗糖生产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助农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尚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甘蔗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型产业,其加工环节主要是糖业食品,涉及行业广、农户多,为避免伤农现象的发生,应当根据有关政策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使该产业发展初期就能步入正轨。

2、及时作好种植规划。农业技术部门应针对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及时提供种植条件要求,作好种植规划,确保甘蔗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技术跟踪服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引进高产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通过科学种植引导群众增收致富。

查看全文

甘蔗保险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险业改革发展文件的实施意见》(云政发〔〕174号)和《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年甘蔗保险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云财农〔〕38号)文件精神,结合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市年甘蔗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意见,为积极推进甘蔗保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服务“三农”为宗旨,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通过甘蔗保险试点,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确保蔗糖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起步、再完善”的方式在、县开展甘蔗保险试点工作。

二、甘蔗保险试点内容

(一)试点区域:县9万亩,19万亩;共计28万亩。

(二)保险范围

查看全文

甘蔗渣废弃物的再利用研究

摘要:甘蔗渣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具有环境友好等特点。甘蔗渣纤维素具有可再生性,是一种环保的绿色高分子材料。以绿色化学为视角,从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的利用、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试剂、可降解绿色化学品、绿色能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探讨可再生甘蔗渣废弃物在预处理提取纤维素、化学改性、应用领域的绿色思维,以期对其他农林废弃物应用的绿色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甘蔗渣;再利用

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是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是全球环境危机下产生的新兴化学领域。自1991年美国化学会首次提出绿色化学概念以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绿色化学的核心特征是利用可再生资源,设计可降解绿色化学品,使用无毒无害溶剂、试剂,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污染或废弃物等。其研究范围涉及化学反应的全过程(见图1)。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以往造纸、焚烧等处理办法,经济效益低,容易导致环境污染。而这方面绿色化学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

1甘蔗渣是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我国是四大甘蔗种植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据统计,我国制糖企业每年约剩余600~650万吨蔗渣[1],目前仅有20%的蔗渣用于制作纸浆,其余被作为锅炉燃料或废弃物丢掉,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导致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甘蔗渣是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等特点,是巨大的绿色资源宝库。若能将甘蔗渣资源合理充分地应用于工业,将会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甘蔗渣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查看全文

农业机械化在甘蔗生产的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南乡镇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状况展开分析,同时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生产中所处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展开探讨,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以期为促进南乡镇甘蔗机械化生产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南乡镇;甘蔗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化;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需要。因此,对农业生产模式加以改革,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农业生产,而且还能够为农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南方丘陵山区,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甘蔗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劳动强度大,收获效率相对低下,无法满足甘蔗收获发展需要。本文以南宁市横县南乡镇为例展开深入探讨。

1南乡镇简介

南乡镇位于横县的西南部,毗邻灵山县平南镇,是西津库区乡镇,新平公路贯穿全镇,209国道沿镇而过,宽阔的郁江河道濒临集镇直通西津水电站,河叉水道纵横交错。2005年7月,板路乡撤并入南乡镇,2007年5月镇政府办公地点从南乡社区搬迁至板路社区,距离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其中西津库区水面5万亩,山地35.1万亩,耕地4.53万亩,辖2个社区,18个村委会,其中6个村委属于区定贫困村,139个经联社,人口10.8万人。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南乡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发展新理念,克难攻坚,扎实做好脱贫攻坚、维稳和安全生产、经济稳增长等各项工作,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并在2019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0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269万元的113.75%,其中国税完成153万元,地税完成153万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75万元,招商引资完成1540万元。荣获横县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广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单位。竹莲村委获横县2017年度文明村,民生、三榃、合山三个村委通过2018年全区减灾准备认证。

2甘蔗机械生产应用现状

查看全文

在蔗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年度,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各制糖企业以及蔗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蔗农的共同努力,全州蔗糖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增长,工农业生产双双取得显著成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秋、冬春蔗种植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任务,为*/2008年度蔗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刚才,孟州长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年度全州蔗糖工作取得的成绩,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食糖形势和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各县市、各部门、各制糖企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年度全州蔗糖工作作总结,同时安排*/2008年度蔗糖生产任务。

一、榨季生产完成情况

(一)制糖工业生产情况

全州甘蔗收获面积80.35万亩,比上年增加14.84万亩,增22.65%。其中水田蔗面积39.1万亩,比上年增加12.13万亩,增44.98%。农业总产量422.64万吨,比上年增加96.09万吨,增29.43%。甘蔗平均单产5.26吨,比上年增加0.28吨,增5.62%。

*/*年榨季,于*年11月26日开榨至*年5月19日收榨,榨期历时175天,全州13座糖厂14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共入榨甘蔗370.87万吨,比上榨季增加87.01万吨,增30.65%;平均甘蔗含糖份14.07%,产糖率12.21%;食糖总产45.33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0.31万吨,增29.44%;产酒精3.05万吨,比上榨季增加0.65万吨,增27.08%;吨糖耗蔗8.19吨,比上榨季增加0.09吨;生产安全率99.46%,比上榨季提高0.03个百分点。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