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储备功能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9:08: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肝脏储备功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脏储备功能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1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年龄16~75岁。其中,肝癌患者387例(合并肝硬化9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97例,肝血管瘤27例。ICG排泄试验检测显示:493例顺利测出结果,17例二次检测才有结果,1例未出结果。
1.2检测方法
1.2.1检测准备正确连接DDG分析系统,打开分析仪和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正确安装鼻探头并予固定,正确输入患者资料(身高、体重、血红蛋白、ICG量、住院号码)。
1.2.2检测嘱患者平卧,平静呼吸,身体放松,勿咳嗽,护士消毒留针后,将抽有ICG针筒妥善连接,并抽回血,在机器出现提示音后,快速(<10s)推入ICG溶液,推液完毕后将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推入,以确保留置针管道内的ICG完全推入静脉,然后将留置针封管,观察DDG分析仪出现的ICG浓度趋势图,过6~7min后根据提示先后按下Stop键和Print键,取下鼻探头,数据管理软件接受信息,填写患者相关信息后将结果打印出来。
2护理要点
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和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1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年龄16~75岁。其中,肝癌患者387例(合并肝硬化9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97例,肝血管瘤27例。ICG排泄试验检测显示:493例顺利测出结果,17例二次检测才有结果,1例未出结果。
1.2检测方法
1.2.1检测准备正确连接DDG分析系统,打开分析仪和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正确安装鼻探头并予固定,正确输入患者资料(身高、体重、血红蛋白、ICG量、住院号码)。
1.2.2检测嘱患者平卧,平静呼吸,身体放松,勿咳嗽,护士消毒留针后,将抽有ICG针筒妥善连接,并抽回血,在机器出现提示音后,快速(<10s)推入ICG溶液,推液完毕后将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推入,以确保留置针管道内的ICG完全推入静脉,然后将留置针封管,观察DDG分析仪出现的ICG浓度趋势图,过6~7min后根据提示先后按下Stop键和Print键,取下鼻探头,数据管理软件接受信息,填写患者相关信息后将结果打印出来。
2护理要点
活体器官捐献供肝质量控制分析
摘要:活体肝移植供者评估是控制供肝质量的主要环节。活体供肝的质量可以通过规范的手术前评估得到控制。主要包括对供者健康情况的普查、潜在疾病或生理功能减退的评估、肝脏的解剖学分析以及潜在感染的判定。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增加供者捐献手术的安全,初步判定受者接受供肝后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处置,改善活体肝移植预后。
关键词:器官捐献;器官移植;供肝质量
活体供肝与尸体供肝在捐献前评估方面有很大区别。活体捐献是择期进行的,能够完成更为充分的捐献前评估,可为供体安全、供肝质量和伦理方面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1]。因此活体供肝的质量可以通过规范的手术前评估得到控制。主要包括对供者健康情况的普查、潜在疾病或生理功能减退的评估、肝脏的解剖学分析以及潜在感染的判定。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增加供者捐献手术的安全,初步判定受者接受供肝后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处置,改善活体肝移植预后。
1术前评估的主要项目
在进行供肝评估之前,供者需要通过问询病史、家族史等进行潜在疾病的初步评估,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肺功能相关检查[1],除外严重的合并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供者的生理机能减退,肝脏累积损伤增加,但这些并不构成活体肝脏捐献的绝对禁忌。目前综合考虑供者安全和供肝功能,通常可以接受年龄不超过65岁供者的捐献。评估过程中,供者与受者的血型是否符合输血原则需要特殊关注,而肝脏移植的HLA配型不是必须的[2]。一般情况和检查项目的建议:(1)根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供者必须年满18周岁,而供者年龄上限通常控制在65岁以内,年龄较大的供者,应适当增加残肝体积和移植物⁃受者体质量比(GRWR)的标准,降低移植后供受者肝脏功能不良的风险。(2)推荐供者体质量指数(BMI)小于<30kg/m2,对于BMI较大的供者也可通过体脂含量等更为精细的检查评估供者捐献风险,然而严重肥胖应该视为捐献的禁忌。(3)供者的医学检查开始前,应除外供者严重肝病、心肺等主要器官重大疾病病史,明确供者是否存在生理功能异常和疾病状态的表现。此外供者需要接受心理健康评价,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供者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指标、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检测、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妇科超声(女)、胸部X线(或胸CT);肝脏评估包括:吲哚菁绿5min滞留率检查、腹部强化CT+肝血管重建(CTA)、磁共振胆管重建(MRCP)。(5)供受者血型尽可能符合输血原则,供受者血型不相容时,应该检测受者相应血型抗体水平,可通过血液净化治疗和/或B细胞清除治疗降低风险,使得血型抗体水平不高于1∶64。低龄幼儿受者接受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后,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风险较低。
2肝脏损伤和病变的评估
精准肝脏外科现念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病理特性的深刻认知以及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传统粗放外科模式正在向现代精准外科模式转变。在肝脏外科领域,精准外科理念已经引发了以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整合应用和集成创新为特征的技术革命‘1—3|。
1精准外科理念与精准肝脏外科的内涵
精准外科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融合及集成以及优化形成的低耗、高效、优质的新型外科模式和技术体系。精准外科以对病情的精确定性、定量分析和预后的准确判断为基础,兼顾病家心理、精神及社会状况的综合考量对治疗方案做出个体化循证决策;继而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规划与实施以定量化、微创化、可视化、可控化、标准化为特征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旨在实现以最小创伤侵袭、最大脏器保护、最低医疗耗费、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理想目标(简称4M目标)。这一全新的外科理念涵盖以手术为核心内容的外科治疗全过程。与传统外科模式比较,精准外科一系列特征包括遵从以恢复人体结构功能完整性为核心的全维健康理念,强化循证外科决策与基于循证评价的外科技法优化、实施精确量化的标准诊断和治疗流程、重视手术损伤控制和微创化外科处理、推行针对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医疗实践、倡导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经验的融合并追求效益/耗费比最大化等MJ。精准外科理念在肝脏外科的演绎即精准肝脏外科。精准肝脏外科旨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肝脏体积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控制出血、减少肝脏组织损伤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使患者获取最佳康复效果。精准肝脏外科作为一种全新的外科理念和技术体系,是21世纪进一步提高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必由之路。
2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技术支撑
精准肝脏外科模式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必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的平台才能转化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体系。随着解剖影像技术、功能影像技术、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高效能外科手术器械以及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现代外科技术呈现出定量化、微创化、可视化、可控化、个体化和标准化的发展特征。在肝胆外科相关技术领域,解剖影像和功能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医生能够在术前精确评估肝脏病变范围、预测剩余肝脏体积及代偿功能,从而确定充分、必要和安全的肝切除范围。现代影像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基于肝脏影像学检查的集三维重建、几何测量以及虚拟手术为一体的数字外科平台,藉此可以准确分析肝内复杂管道系统的分布、走行、变异及其与病灶的毗邻关系,为制订精准的肝脏手术规划提供了高效率、智能化辅助工具‘5|。控制出血、肝实质离断和术中信息导航等外科技术的成熟、精密手术器械的发明和专科麻醉技术的进步,为实施精准肝脏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3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
3D影像技术在肝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摘要】探讨吲哚菁绿实验(ICG)联合3D影像技术在肝癌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43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ICG联合3D影像技术进行手术评估。13例患者不建议手术。余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0.3±90.4)min,术中出血(312.4±234.7)mL;术后均未发生肝功能衰竭,4例发生胆瘘,均治愈出院。应用ICG联合3D影像技术对肝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减少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肝肿瘤;吲哚菁绿;3D影像技术;围手术期
目前,外科手术仍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肝功能状态、术中精确切除肿瘤和术后残肝体积均影响患者的恢复。传统的评估方法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吲哚菁绿实验(indocyanianegreen,ICG)和3D影像技术为肝癌围手术期临床评估提供了更多信息。我院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应用ICG联合3D影像技术对43例肝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3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27~75岁,平均(55.2±7.6)岁。原发性肝癌3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4例。肿瘤长径3.2~15.5cm,平均(5.4±2.1)cm;符合中国肝癌临床分期标准方案CNLC[1]Ⅰa期~Ⅱb期。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已通过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孕妇膳食研究论文
【关键词】孕妇;膳食;营养;护理;保健
妇女怀孕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而为满足自身组织和胎儿生长发育及分娩、哺乳的需要,必须储备一些营养物质。孕妇的营养好坏,直接影响胎儿发育与出生后的体格发育。因此,应重视孕期膳食与营养。现从孕早、中、晚期对孕妇的膳食与营养进行简单介绍。
1孕早期膳食与营养
这一阶段是胚胎着床到器官发育成为胎儿的初级阶段,任何不良刺激均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流产、致畸、死胎等,合理膳食尤为重要。
1.1孕早期约半数以上孕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少数发生呕吐,晨起明显。因此,食物烹调要清淡、爽口、多样化。以米、面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杂粮可选小米、玉米、燕麦、豆类。多食新鲜水果和深色蔬菜。蔬菜应先洗后切,营养素不丢失。
1.2水分补充,妊娠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会发生尿频、尿急等症,切勿减少液体摄入量来解除尿频,以免影响机体代谢。在白天增加摄水量,夜间减少液体的摄入量。孕期勿饮酒、茶、咖啡等。
分娩肝炎并发症临床诊治策略论文
摘要: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重症肝炎因其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而一直是肝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妊娠、分娩和肝炎的相互影响,使得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时病情和治疗更加复杂,短期内可出现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死亡率极高。妊娠期如何早期识别重症肝炎及时诊断,从而给予恰当的治疗和产科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就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妊娠重型肝炎诊断治疗
重型肝炎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无肝硬化病史,亦可无肝性脑病发生。该病特点为多数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而严重、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水电解质紊乱等。病死率高达43%-80%,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潜在可逆转。在我国,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为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一、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仍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1肝功能的评估指标
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肝病核素肝脏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肝/细胞学;核素显像
InfluenceofDahuangZhechongPillon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
【Abstract】AIM:ToobservetheeffectofDahuangZhechongPill(DZP)on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METHODS:Thirtysix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weretreatedwithDZPandmeanwhileunderwent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RESULTS:Thepeakvalue(PV),uptakeindex(UI)anduptakespeedindex(UsI)inthetreatment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8.94±6.80vs29.67±18.98,P<0.01;10.84±5.99vs18.41±13.87,P<0.05;0.58±0.39vs1.23±0.81,P<0.01),butthepeaktime(PT)andmeanresidencetime(MRT)werelongerthanthoseinthenormalcontrolgroup(16.83±4.89vs10.95±2.79,P<0.001;5.93±2.96vs2.74±0.97,P<0.01).Anddescendspeedindex(DsI)waslowerthanthatinthenormalcontrolgroup(0.07±0.09vs0.18±0.14,P<0.001).AftertreatmentwithDZPforabout6months,PT,MRTandrelativeuptakeindex(RUI)wereremarkablyimproved(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0.01).CONCLUSION:DZPcouldimprovethequantificationanalysisofliverfunctionwithscintigraphyaswellasroutineliverfunction,fibrosisindexesandBmodeultrasoundinthepatientswithchronicviralhepatitisandlivercirrhosis.
【Keywords】DahuangZhechongPill;liver/cytology;scintigraphy
【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观察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同时应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法对36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服用大黄蛰虫丸的疗效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摄取峰值(PV),摄取指数(UI)、摄取速度指数(Us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8.94±6.80vs29.67±18.98;10.84±5.99vs18.41±13.87;0.58±0.39vs1.23±0.81,P<0.01,<0.05和<0.01),高峰时间(PT),平均残存时间(MRT),排泄速度指数(DSI)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迟或降低(16.83±4.89vs10.95±2.79;5.93±2.96vs2.74±0.97;0.07±0.09vs0.18±0.14,P<0.001,<0.01和0.001).大黄蛰虫丸治疗半年后,随着患者肝功生化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B超等指标的改善,反映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核素肝细胞显像包括PT,MRT和相对摄取指数(RUI)等指标亦明显有所改善(9.05±2.03vs15.45±5.16;2.07±0.69vs6.11±3.19;3.64±1.91vs1.62±0.85,P值均<0.01).结论:大黄蛰虫丸不仅对慢性肝病患者肝功生化、肝纤维化标志物、B超等指标有改善作用,而且在核素肝细胞功能显像定量分析方面能够提供好转的临床证据,说明该药具有改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大黄蛰虫丸;肝/细胞学;核素显像
探索胆囊结石病的治疗对策
摘要:胆囊结石早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和2000年前的长沙露汉女尸体内就已被发现,截至目前依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为10%~2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B超等医疗检查的广泛应用,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由2%~7%[3]达到目前的8%~10%[4]。据统计,目前在胆石症病人中80%以上为胆囊结石,而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就占50%[6]。伴随发病率的日趋上升,胆囊结石已成为严重困扰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探讨其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现就其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治疗方法;综述文
一、手术疗法
当今占主导地位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胆囊。特别是实施人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以来,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在全世界得以普及、推广与提高,使胆囊切除手术也呈上升趋势。
1.1胆囊切除的“缘由”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traditionalopencholecystectomy,OC)
1882年德国一代名医Langenbuch完成了世界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同时也提出切胆取石的理论,但在当时没有内镜技术的落后的情况下,老式胆囊造瘘取石术后结石极易“复发”,Langenbuch最终提出了“胆囊切除不仅因为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胆囊能生长结石,故只能行胆囊切除方能根治。”此即为著名的“温床学说”,人们将此作为“金标准(goldstandard)”。因此,100多年来对于胆囊结石病的治疗,胆囊切除为首选。
晚期心脏病患者的麻醉
一、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病理生理及药代学特点
由于长期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如肝、肾及呼吸功能的异常,甚至感染2.这类患者大多为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或射血分数小于20%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心脏每搏量较低,心输出量主要依赖于前负荷和心率,心功能处于边缘状态。由于心脏扩张,心脏处于Starling曲线的平台或下降支,因此继续增加前负荷不能增加心肌收缩,其前负荷的储备耗竭3.由于心肌收缩力降至最低点,因此,增加后负荷会明显降低每搏量。
患者每搏量较低而且固定,要维持一定心输出量必须依赖于心律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心率较快,如果降低心率,由于没有前负荷储备能力,并不能象正常心脏使每搏量增加;另外,若进一步增加心律,由于缩短了心室充盈时间、降低了充盈量,反而降低心输出量。
由于降低后负荷可增加心输出量,这类患者需要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且应用利尿药,降低容量负荷4,5.有些患者可能合用胺碘酮,据报道,这种联合用药可降低1年死亡率和终末期心衰的猝死率6.麻醉医师应了解在麻醉和外科刺激下合用药物潜在的副作用7,8,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抑制支持血压的神经体液和肾上腺素能神经调控机制。正常血压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精氨酸加压素(AVP)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SA)相互作用得以维持的9,10.
一般当阻滞这些系统中的一到二个途径,其他途径可以代偿10,11,而在心脏手术时,由于长期应用安碘酮及一些非竞争性的α、β受体阻滞药12,13,可造成严重的血管扩张性休克14,这时往往需要应用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15.同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通过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16,这样也会增加体外循环期间缩血管药物的用量17.有研究表明:ACEI是体外循环后血管扩张性休克的独立因素18,这些证据显示:合用安碘酮和ACEI可导致心脏手术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19.另有研究提示:术前用安碘酮治疗超过4周的患者,心脏移植后死亡率最高,其原因尚不清楚20.
心衰患者循环中儿茶酚胺较高,通过这种代偿机制刺激衰竭的心肌维持基本的心输出量21.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与心衰程度相关22.有研究提示:心功能III-IV级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II的患者,并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心室功能受损功能(射血前间期和左室射血时间)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