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8:50: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肝硬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硬化患者临床监护认识

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18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并综合平时工作中的患者反馈意见,针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8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120例,女60例;年龄30~86岁,平均68岁。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学历90例,大专40例,中专以下50例。

1.2方法

出院时给每位患者发放住院患者调查表。调查内容:护士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是否为患者介绍相关的饮食、环境和制度、活动和休息的知识,在做特殊的检查和治疗时是否给患者讲明注意事项,是否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做好健康指导。经护理部统计、分析后,将结果反馈回本科。

查看全文

肝硬化与小肠细菌探析论文

【关键词】肝硬化小肠细菌

肝硬化患者由于胃肠道瘀血、胆汁酸和胃酸的相对缺乏、肠道运动障碍等因素,可导致肠腔需氧菌增多,结肠的细菌移行至空肠和十二指肠,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intestinalbacterialovergrowthSIBO)。以空肠或十二指肠液细菌培养,菌落数成人>105/ml,小儿>104/ml为标准[1]。继而引起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内源性感染(即菌群从肠道粘膜侵入机体局部组织或附近体液,由此进入血液和身体其他部位)和内毒素血症的机会。内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又进一步加重肝损害。作者对近年来有关肝硬化合并SIBO的研究作一综述。

1肝硬化合并SIBO的微生态变化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大部为类杆菌属中的厌氧菌、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乳酸杆菌及类白喉杆菌也很常见。从小肠到结肠,随着肠道的下行细菌总数也增加[2]。肠道原籍菌群特别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起生物屏障作用,可阻止外籍菌群在肠道内的定植和繁殖。肝硬化患者结肠细菌可上移至小肠。环境中的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定植到小肠,医院环境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药性葡萄球菌等也可定植到肠道粘膜[3]。

Guarner等[4]观察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实验鼠中,其盲肠段细菌过度生长,特别是需氧菌。Zhang[5]观察用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前者IBO的发生率高,正常大鼠无SIBO。王锦辉[6]、刘伟[7]分别用葡萄糖-氢、乳果糖-氢呼气实验得出肝硬化伴SIBO的发生率为25.3%和34.4%。Shindo[8]用胆酸呼气实验(14C标记的甘氨胆酸口服,测呼出的14CO2总放射量)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存在SIBO,为25.9%,与空肠液细菌培养的结果一致,大多数细菌为G-细菌,有分解胆汁酸的能力。梁后杰[9]等观察到肝硬化患者细菌潜生体(cgc)和群集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的cgc具有传代生长、活动能力强和抗生素耐受力强的特点。肝功能越差,细菌cgc形成率越高。

2肝硬化发生SIBO的机制

查看全文

肝硬化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7~65岁,平均43岁。其中,肝硬化病史5年以上者23例,5年以下者26例;首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者38例,2次以上出血住院者11例;住院治疗3d以内出血停止者28例,1周以内出血停止者16例,10d以上出血停止者5例。估计出血量在50~200ml者26例,201~400ml者19例,400ml以上者4例。

2病情观察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精神变化和大、小便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和观察。积极巡视病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重点观察如下:

2.1观察意识、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判断是否出现肝昏迷,若发现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积极治疗。

查看全文

优质护理在肝硬化临床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浅析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96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行全过程优质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参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9.17%,组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9.61±6.48)分、(78.63±6.47)分、(78.92±5.26)分、(78.64±5.46)分,参照组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分别为(65.63±6.17)分、(66.49±6.34)分、(69.41±4.35)分、(66.53±5.27)分,组间各维度评分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3%和81.2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能提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全过程优质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肝硬化是发展缓慢的肝脏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肝脏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形成再生结节等,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肝功能衰减、门静脉高压等[1]。发展到了中晚期,容易诱发腹水、消化道出血、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还存在一定癌变概率[2]。临床中要求患者长期的治疗,以减缓病情发展,控制并发症,减轻疾病给生理、精神带来的痛苦。不过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次我院在临床中引入全过程优质护理模式,并围绕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研究组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5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67±9.14)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6.15±2.46)年;其中19例代偿期、29例失代偿期;参照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74±9.2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6.28±2.37)年;其中20例代偿期、28例失代偿期。对比两组患者以上的基线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患者和家属了解此次研究,并签署书面协议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次研究。1.1.2排除标准合并肝癌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心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精神系统疾病者。

查看全文

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摘要]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体会,认为加强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促进肝硬化腹水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护理体会;肝性脑病

肝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肝功能不正常将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肝硬化腹水便是其中的一种。随着肝硬化发生率日趋增高,肝硬化的危险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所以,加强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好转率。

1一般资料

本科于1999年至2004年共收治肝硬化腹水136例,其中男94例,女42例,年龄在26岁~72岁,平均45岁,其中好转120例,死亡16例。本组病例全部经本院确诊,按照国际腹水协会定义[1]提供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加强了心理、饮食、皮肤、腹水的观察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查看全文

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护理对策

【论文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总结护理干预经验,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好转率。方法针对7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的相关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71例患者好转出院,好转率达91.02%,出院后电话随访2个月,腹水再发生率为0%。结论重点加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把握治疗中的重点环节,及时实施与疾病和身心相关的全方位的护理对策,临床好转率明显提高。

腹水是肝硬化突出的症状,也是进入晚期的表现之一[1]。由于肝硬化腹水的易复发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肝硬化腹水发生例数的逐年提高,患者发病年龄的逐渐年轻化,肝硬化腹水带给患者生命的威胁也愈来愈被重视,因此,近三年来,我科护理人员在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把握治疗中的重点环节,及时实施与疾病和身心相关的全方位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逐例统计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经B超检查及临床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患者78例,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平均(41.5±4.5)岁;腹水复发三次以上者21例,第2次腹水复发者22例,首次发生腹水者35例;在积极保肝、营养支持、利尿、腹水特殊治疗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结果71例患者好转,2例自动放弃治疗,5例死亡,好转率达91.02%,出院后随访两个月,腹水再发生率为0%。

2护理对策

查看全文

中西医治疗代偿性肝硬化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代偿性肝硬化临床疗效

我院对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96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33~62岁;对照组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32~60岁;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情况。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静点丹参注射液250ml,1次/d,并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为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方剂主要药物组成及常用剂量为:黄芪、柴胡、枳壳、香附、白芍、茯苓、白术、厚朴、陈皮、郁金各15g,青皮、猪苓、炙甘草、川芎各10g。1剂/d,水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丸100mg,3次/d,静点维生素C2.5g,1次/d,疗程3个月,随访6个月。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出现明显肝功异常(ALT>120u/L)或肝硬化失代偿者按治疗原则给予相应治疗。

1.3观察指标所有病例每月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每3个月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彩超测试肝脾大小和门脉直径各1次。治疗和随访中如出现TBIL>35μmol/L、血清白蛋白<35g/L、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为肝硬化失代偿。

查看全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49例,男28例,女21例,年龄27~65岁,平均43岁。其中,肝硬化病史5年以上者23例,5年以下者26例;首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者38例,2次以上出血住院者11例;住院治疗3d以内出血停止者28例,1周以内出血停止者16例,10d以上出血停止者5例。估计出血量在50~200ml者26例,201~400ml者19例,400ml以上者4例。

2病情观察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导致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在护理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对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精神变化和大、小便情况要做好详细记录和观察。积极巡视病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重点观察如下:

2.1观察意识、四肢情况

出血量在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在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在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判断是否出现肝昏迷,若发现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积极治疗。

查看全文

食管套扎术病患监护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手段[1]。围手术期实施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同时,实施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8例,均经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并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5~71岁,平均(48.54±11.28)岁;肝硬化病程3~15年,平均(8.25±2.84)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级包括A级15例、B级14例、C级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4~70岁,平均(49.03±11.54)岁;肝硬化病程2.5~16.0年,平均(8.66±2.95)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级包括A级16例、B级14例、C级4例。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程、肝硬化原因、肝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其出现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耐心讲解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必要性、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嘱患者术前8h禁食,以避免术中发生呕吐而引起窒息[2]。

查看全文

中药肝复健纤维影响论文

引言

HBV感染患者和几乎全部HCV携带者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亦是造成肝硬化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中约30%患者可并发肝癌[1].AFP升高、肝硬化伴细胞不典型增生或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成为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2],因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的防治十分重要论文.如何延缓肝纤维化形成进程或逆转至正常,已成为肝硬化及肝癌防治的中心问题.因此,研制有效且可长期服用的预防制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健脾扶正法是中医临床防治肝硬化与肝癌常用的方法之一[3].本科室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以健脾益气立法,由淮山药、山楂、大枣等药食同源中药组成的肝复健冲剂,在临床肝硬化防治过程中取得较好疗效.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雄性大鼠,体质量150~18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二乙基亚硝胺(DEN)购自Sigma公司.天狼红(解放军第475医院赠送).PCNA检测试剂盒购自DAKO公司.中药饲料:肝复健冲剂按30.4g・kg-1均匀混合于基础饲料中压制而成(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模型建立大鼠适应环境3d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及中药组(Ganfujian,GFJ),每组各30只,分别以0.1g・L-1DEN自由饮水,同时分别给予基础饲料或含中药的饲料喂养.16wk时停用DEN饮水及中药饲料.考虑到造模过程大鼠有一定死亡率,分别于建模开始后每4wk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剩余大鼠留继续观察.取肝组织固定于100g・L-1甲醛溶液,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常规HE染色、切片胶原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