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8:35: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肝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炎临床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62岁。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症肝炎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病毒肝炎患者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62岁。
2结果
本组病例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60%;死亡6例,其中,4例为抢救后出现严重的肝性脑病,另2例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
3护理
本组病例病情危重,抢救难度大,成功率仅达60%,与往年相比提高了1%。其临床护理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乙型肝炎防治领域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乙型肝炎;防治
[论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文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结果的临床意义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而对严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势,我国进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活动趋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因此,对HBV感染过程及其对肝脏的损害过程的认识,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础。总结HBV感染、HBV基因型与遗传学研究、免疫机制、肝脏损伤的组织学与肝癌发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临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疗、病毒抗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为乙型肝炎体内HBV感染规律研究的基础,以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作为肝脏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据[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技术选择
重症肝炎患者护理管理分析
近年来重症肝炎的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患者合并严重肝功能障碍,肝细胞大量坏死,免疫力较低,机体代谢紊乱,患者多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并发症较多,通常需要长时间、多次住院治疗。目前临床治疗重症肝炎尚无特效方法,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能够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减少重症肝炎恶化的可能性,对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评估重症肝炎病人实施传染消毒隔离和护理管理的价值,给予研究组60例病人该方案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肝炎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学会制定的重症肝炎诊疗标准,排除合并肝硬化患者、合并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58岁,中位年龄(40.9±12.5)岁。对照组60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41.1±12.6)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和精神状态观察、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并发症如黄疸、严重腹胀、出血等观察及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给予低脂、低蛋白、低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以患者进食后不致上腹饱胀不适为宜,保证患者摄入足量水分。研究组60例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传染消毒隔离并实施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进入传染病去进行治疗,防止不同病区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标准进行操作,紫外线照射对治疗室进行定期消毒,消毒液对治疗室进行擦拭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及时用消毒液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应实施严格消毒隔离,直至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后可解除消毒隔离,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发生。在采取传染消毒隔离操作的同时,研究组60例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具体方式如下:生活护理:料理患者日常生活,确保病人充分休息,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实施预防性护理。给予病人常规饮食护理的同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饮食,如患者合并肝性脑病先兆,应控制蛋白质摄入,合并腹水则给予低盐饮食,合并昏迷或高度食欲不振病人,应留置胃管给予高热量流质鼻饲,合并消化道出血者予以禁食。对于持续吸氧患者,做好鼻腔护理,保证患者鼻腔清洁,鼻导管和湿化瓶要定期更换。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时对患者进行电动排痰处理,所有护理操作均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合并肝昏迷的病人,在饮食方面维持病人肠道酸性环境,促进病人血氨下降,患者排便后保持肛周清洁。服药护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坚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沟通医生进行诊治。心理护理:重症肝炎病人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且病情较重,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常表现出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恐惧、孤独感、无信心、绝望等,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给予其精神安慰,通过说理疏导法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给予患者理解和关心,多与患者交谈,掌握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与心理状态。健康教育护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重症肝炎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和技术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使其充分了解重症肝炎传染消毒隔离的必要性以及疾病预防、并发症预防的方法。治疗后调查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并进行统计。1.3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研究组未见医护人员感染案例,对照组发生医护人员感染1例(1.47%),P>0.05;研究组60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1例、肝肾综合征2例、水电解质紊乱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发生肝肾综合征4例、肝性脑病3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前S2抗原;HBV-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8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fHBVM1及pre-S2Ag检测,并对其中162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162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HBV-DNA和pre-S2Ag,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8,P>0.05)。HBeAg(+)与HBeAb(+)组之间pre-S2Ag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3,P<0.005)。HBeAg(+)组、HBclgM(+)组pre-S2Ag阳性率为100%,HBSAg(+)的肝癌组pre-S2Ag阳性率达95.0%,结果明显高于HBV-DNA(-)组18.4%,P值均<0.005。结论: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与临床病情活动有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的观察指标,能完善和补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的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溶血性病毒,不仅人群感染率高。而且有些HBV感染可能由于外周耐受,T细胞反应低下、抗原呈递抑制、选择性免疫抑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或基因变异等导致T细胞识别障碍,容易转为慢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不同的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HBV-DNA是判定HBV感染者病毒是否复制和当前有无传染性的主要指标,了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很有价值。据估计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达1.2亿,乙肝患者3000多万,其中15%~25%的患者将死于慢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能及时、准确地诊断,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乙肝病毒的检测指标日益增多。文献资料显示,pre-S2Ag在乙肝HBSAg(+)、HBeAg(+)、抗HBc(+)模式中阳性检出率最高,抗HBSAg(+)、抗HBe(+)、抗HBe+模式中次之,其他模式较低。本文就pre-S2Ag阳性率与HBV-DNA、HBVM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pre-S2A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搜集本院2006年3~12月门诊和入院患者188例,其中同时检测HBVM及HBV-DNA共162例:另外急性乙肝患者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并临床诊断为肝癌患者20例。
犬传染性肝炎诊断与防治
【摘要】本文综述了犬传染性肝炎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总结了犬传染性肝炎的诊断方法,并结合目前养犬业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犬传染性肝炎;犬腺状病毒Ⅰ型;诊断;防治
1定义
犬传染性肝炎(Conineinfectioushepatitis)是由犬线状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岁以内的幼犬,也可见感染于其他犬科动物,常引起犬急性坏死性肝炎,在狐狸表现为脑炎。本病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且该病常常与犬瘟热混合感染发生,加重病情,对犬的健康养殖危害较大,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1]。
2病原学
犬腺状病毒Ⅰ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常用的消毒剂以及多种理化因素对其无效。在室温的环境下,保存三个月仅可使其感染性轻微下降,在粪便中,经过数月甚至数年还可存活并具有感染性。对紫外线、次氯酸钠以及甲醛敏感,一般浓度即可使其灭活。
乙型肝炎防治领域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乙型肝炎;防治
[论文摘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文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结果的临床意义入手,分析了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而对严峻的乙型肝炎防治形势,我国进行了大量研究,乙型肝炎防治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活动趋于深入[1]。
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因此,对HBV感染过程及其对肝脏的损害过程的认识,是有效防治乙型肝炎的基础。总结HBV感染、HBV基因型与遗传学研究、免疫机制、肝脏损伤的组织学与肝癌发生的研究、肝移植研究、临床研究、乙型肝炎治疗、病毒抗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以往所有的研究都以HBVDNA水平作为乙型肝炎体内HBV感染规律研究的基础,以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作为肝脏功能水平的最基本依据[2]。
1.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诊断的技术选择
婴儿肝炎综合征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32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占5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为25%;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以及胆道闭锁、溶血,且病情重,易致肝硬化,日后有可能引起智力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关键词】肝炎;巨细胞病毒;婴儿
Clinicalanalysisof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
JINEn-shun,LUOJian-an.DepartmentofPediatrics,LiuhuaHospitalofShenzhen,Guangdong518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relationsbetweenthecauseofinfanthepatitissyndromeandclinicalmanifestationandprognosis.Methods32caseswithinfanthepatitissyndromewereclinicallyanalyzedandfollow-upsurveywascarriedout.ResultsVirusinfection,especiallycytomegalovirusinfection,59%playedakeyroleandsecondinfectionofhepatitisBviruswas25%;Themanifestationscausedbycytomegaloviruswerejaundice,abnormalityofhepaticcellfunction,occlusionofbiliarytract,hemolysis,cirrhosisandcomplicationsofmentalretardationandhearinghandicap.ConclusionMostofhepatitissyndromewascausedbycytomegalovirus,and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arehelpfulindecreasingthemortality,preventinghepaticcirrhosisandlesseningsequelae.
【Keywords】hepatitis;cytomegalovirus;infant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论文
【摘要目的摘要: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融合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抗原性分析.方法摘要:PCR扩增获得截短C基因片段和前S1基因,双酶切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8a,转化E.coliDH5α,酶切鉴定得阳性重组质粒pET28a并测序;然后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薄层扫描分析表达蛋白组成;可溶性分析后用Ni2+NTA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透析并浓缩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特异性和抗原性.结果摘要:成功构建了HBV截短C基因和前S1基因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CtpreS1,目的基因可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Ni2+NTA纯化可获得目的蛋白,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结论摘要:HBV截短HBcAg和preS1抗原融合蛋白可高效表达并得到纯化,为探究新型乙肝疫苗奠定了基础.
【乙型肝炎病毒;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疫苗
0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导致的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疫苗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但部分人群对现有的疫苗不应答或低应答而导致接种失败,因此需要研发新型HBV疫苗.我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截短C基因和preS1基因联合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初步分析其免疫性和特异性,为比较不同来源的HBV候选疫苗分子和深入探究HBV新型疫苗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解析乙型肝炎治疗特殊情况处理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的乙肝患者
关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疗、免疫抑止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为阳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给予长期或大剂量免疫抑止剂或细胞毒药物(特别是针对B或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应亲密监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中止后,应依据患者病情决议停药时间:①关于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止剂治疗后,应当继续治疗6个月;②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较高(>2000IU/ml)的患者,应当持续治疗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样的停药规范;③关于预期疗程≤12个月的患者,能够选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关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现复发,以至病情恶化,应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扰素有骨髓抑止作用,应当防止选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对此类患者应先肯定是哪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决议如何治疗。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贝/ml,而丙肝病毒RNA测不到,则应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检测到丙肝病毒RNA者,应先用规范剂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无应对或升高,则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