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7:10: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感染控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眼科感染危险原因与控制
医院感染[1]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短期内得上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却不包括入院前已得或入院时已得上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对于眼科病房的感染,人们关注都很少,以至于护理人员疏于管理,引发患者在医院的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所以本文帮助人们去了解哪些行为导致眼科病房的感染,存在哪些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人们又该如何控制预防。
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医务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不强由于一直以来眼科病房较其他科室发生感染的机率较低,全国眼内发生严重感染的案例较少,致使部分眼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到位,对患者的护理没有按照最规范的操作进行,从而影响到各项操作的规范执行,致使患者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1.2眼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眼球暴露在外,结构复杂,组织结构特殊,很容易受到外力、异物、细菌、病毒及真菌的侵袭而致感染。眼结膜中潜伏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2]。眼睛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它们主要成分为水,由此可见它们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主要成分又都是水,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发展迅速,由于眼睛部位环境特殊,常规的治疗很难有效果。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引起眼科的医院感染蔓延,甚至严重危害。
1.3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由于身体疲劳、感冒或患有其他疾病都会使全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后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就会引起眼内炎。而有些眼部疾病与免疫有关,由于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类滴眼液,就会使眼部产生应激性及防御功能,从而导致真菌或病毒的感染。
1.4人员的传播医护人员的手在医院感染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他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患者,为不同的患者护理,当他们为眼科病人护理时,就会很容易使手上的病原菌带到某个患者的眼内,继而引起医院感染;如果患者的手不及时清洁消毒也会引起眼科病房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感染控制运用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6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医院感染控制运用到门诊护理管理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合格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发生率、医疗纠纷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情况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在门诊护理管理中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改善医疗环境,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门诊护理;护理管理;临床价值
医院门诊主要负责接诊病情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门诊医务人员的检查和诊断后得出初步诊断,并根据病情进行治疗[1]。由于门诊科室的特殊性,就诊人数较多,疾病种类较为复杂,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医院感染风险的几率[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126名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医院感染控制运用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6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63例,其中内科33例,外科53例,神经科22例,其他科18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承诺书,本研究已获我院批准。观察组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4~79岁,平均年龄(41.5±37.5)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3~80岁,平均年龄(41.5±38.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医务人员工作时佩戴口罩和手套,患者就诊时严格遵守完后无菌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将医院感染控制运用到门诊护理管理中,主要包括:①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具体划分工作范围,严格落实岗位职责;②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措施,对门诊室重点进行消毒工作管理;③医务人员应熟悉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并能够及时协助医院对感染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④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普及医院交叉感染等知识,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传播途径等的认知;⑤对门诊室进行消毒处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定期开窗进行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并保持门诊室的干净清洁;⑥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尤其是手部卫生制度,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工作,治疗操作前后进行均要规范洗手;⑦加大对门诊所用的药品、器械等的管理制度,并按照灭菌处理的日期先后保存物品,例如,对操作台和治疗床定期进行消毒,吸痰器进行保存之前要先进行消毒,对医用容器进行灭菌处理;⑧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要立即进行化验检查,诊断疾病感染类型;⑨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⑩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严禁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1.3观察指标。由本院监管部门对门诊科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的合格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合格情况越高,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3]。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例如患者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例如两组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评分情况等对比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探讨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危重症疾病患者,此类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凶险、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其发生感染的风险相比其他科室患者更高,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开展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意义重大[1,2]。本次研究择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患者,分组对比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4.2±2.3)岁,包括癫痫患者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4.3±2.4)岁,包括癫痫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可配合护理研究;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昏迷状态;无法正常语言沟通;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基本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进行叩背以避免肺部有堆积物造成肺阻塞,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院不同阶段实施对应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探视进出重症监护室时可能因消毒灭菌处理不到位而带入细菌,护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定期清洁和按规定消毒以及更换患者使用过的雾化器等设备,针对导管等与细菌接触频繁的设备最好一次性使用。家属探视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探视后清理病房,同时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品及病号服等物品。③口腔护理,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定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在清洁过程中发现口腔溃疡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恶化。针对无法自行咳痰患者应使用设备进行吸痰处理,避免痰液过多造成肺部感染。④误吸预防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免疫力差,大部分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通过鼻饲补充营养,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鼻饲量和速度,同时鼻饲时适量抬高床头避免误吸和发生胃潴留。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3]主要对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等进行评分,每项均采取百分制,分值与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⑤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三、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每月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重点科室特殊情况加强监测。各项监测项目达标。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无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今年落实每季开展一个项目目标监测,如手卫生、听诊器、电脑键盘等。增加产房、手术室卫生员手采样。
四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五、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病区落实探视制度。
六、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质量控制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传统管理的126件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12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评价25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安全评分、无菌区评分、包装区评分、污染区评分、环境评分、物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质量控制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辅助科室,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清洗、灭菌、消毒、包装、发放等,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器械的再次使用效果[1]。若消毒供应中心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消毒、灭菌,当再次使用器械时,容易造成医院感染[2];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传统管理的126件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12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两组均由同一批工作人员实施管理,共25名,其中男2名,女23名;年龄25~52岁,平均(38.54±3.71)岁。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常规的清点、分装、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并按照医院规定为其他科室提供器械。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具体如下。(1)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由消毒供应中心制定针对医疗器械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控制标准,使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够对规章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并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2)具体的管理方法:由消毒供应中心对有特殊污染物的器械做好标记;对锐利的医疗器械进行单独浸泡,工作人员在传递、清洗、擦拭器械时应格外小心,拿取器械时尽量使用止血钳夹取,若器械损伤了工作人员的皮肤,立即挤出血液,使用乙醇、聚维酮碘进行消毒、包扎;对一次性的医疗器械进行初步消毒后,集中销毁;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流程进行,彻底清除器械上的细菌、污垢至pH为中性;在专用的操作间对医疗器械进行包装时,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面罩、护目镜、帽子、手套等,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且操作间内配备空气净化器,并保证操作间的干净、卫生,定期清洁、消毒工作台、地面,包装时做到标识清楚、正确,且包装后对每个器械包建立信息卡,信息卡的主要内容包括器械名称、数量、种类、消毒时间等;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处理时,保证灭菌架与地面的距离及消毒时的灭菌压力、时间、温度等,合理标记灭菌器械的名称、批次、日期等信息;在发放医疗器械时,检查3M胶带是否达标,并将无菌包及时送至相关科室,与科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1.3临床评价。比较两组的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器械洗涤、包装、灭菌及微生物检测合格率的评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人员随机抽取消毒器械,并对其洗涤、包装、灭菌、微生物检测等进行评定,器械清洗干净、包装完整符合规定、器械上无病菌和微生物为合格。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室控制感染方案
一、治疗室应保持整洁,进入治疗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入内。
二、治疗室物品器械应定点放置,严格实行“三分开”(无菌、清洁、污染),并处于备用状态,用后物归原处。
三、治疗护士负责治疗室内物品消毒、供应、保管、维修,经常检查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每周大消毒一次。
四、各种消毒液容器应定期更换消毒,器械消毒液夏季每周2次,冬季每周1次更换。“84”消毒液每天配制更换。
五、室内地面、治疗桌、药橱把、水龙头、肥皂盒,每天应用1:200的“84”消毒液喷洒或擦拭1~2次。
六、治疗室空气应达到消毒要求,细菌总数不应超过500个/m3。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运用
摘要: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由于患者众多,医院就成了人员密集的场所,患者患有的疾病种类有很多,携带的病菌种类也不同,因此,医院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场所,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就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危害医院内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地应用,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细菌耐药情况变得十分严重,在发生感染之后导致死亡率很高,这是当前医院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怎样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措施,本文就来谈一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医院感染当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医院管理者与医护人员广泛重视。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此需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在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医院感染控制要注重护理的各个环节,医院中除了治疗环节之外,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护理,可以说护士是医院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的工作是繁重的,包括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等等都要护士去完成,从这个方面来看,医院中护理质量高低,与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是密切相关的。
1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切实将其落实
要建立健全感染控制标准相关规章制度,平时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让护士充分认识监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让护士明白医院感染是与医院建立与逐渐发展而同时存在的,并且在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中,护理质量是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较好地控制感染出现,就要从提升护理质量抓起。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存在交叉管理,是具有协同效果的。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到护理工作[2],例如: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物品消毒与供应等等,只有不断地提升护理质量,才能提升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不但要使护士明白个中规范制度的重要意义,还要让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践行好。
2成立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在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
院内感染是患者住院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的情况,这要求医院要不断加强对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院内感染[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效果,为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合理的护理方式。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疾病治疗住院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43.56±3.2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43.37±3.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内感染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管理措施进行院内感染控制。观察组患者的详细护理措施如下。1.2.1完善院内感染防控制度。我国已经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各个管理部门需要以此文件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开展院内控制感染防控。与此同时,医院需要进一步地完善监控,促使硬件设施准备齐全。例如:购进相应的废气物处理设备以及洗手设备等,确保能有效地进行院内感染控制。除了要完善院内的感染控制的措施,院感科还需要加强与护理科室的合作,完善监督体系,了解到患者的感染率的发生率、多发科室以及人群特点等。这能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合理的依据。再次,加强对感染控制的检查,与科室目标考评相挂钩,保证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地落实。1.2.2对重点环节进行严密地监控。由于护理管理不当,比较容易会造成患者感染。例如:对重点环节处理不当、没有及时预防、监控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导致医院出现感染。因此,院感科需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疏漏,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大监督的力度。供应室是控制感染过程中比较容易忽视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重视,补足工作人员数量,促使科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证消毒质量。手术室、内镜室都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场所,要不断强化院内的工作流程,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与控制。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加强消毒,保证工作场所的整洁,减少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1.2.3加大患者方防感染宣传力度。想要进一步提升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医院需要加强对患者感染的宣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感染的措施。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与教育。当患者住院以后,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所在的科室,向患者讲解一些相关疾病可能会产生的感染问题,促使患者了解到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的并发症状况。患者自身清洁有利于减少住院感染率,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减少院内感染概率。1.3评价标准。在患者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状况,并采用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1.4统计学方法。选择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1例,2.2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例,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3.65±2.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6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原创: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手术室护理管理与感染水平控制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之后(实施后)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在这段时期内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再选取2016年6月之前(实施前)5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仅对其进行普通手术室管理,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提高医院感染水平,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相关性
临床上,医院感染不仅仅指的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的感染,还指患者在医院获得,但是在出院之后才进行表现的感染[1]。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场所之一为手术室,手术室是医院中比较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场所[2]。对于患者而言,手术属于一项有创性操作,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患者的组织器官、重要脏腑、皮肤在空气中进行暴露,再加上如果没有严格消毒手术器械与手术室环境,则很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医院感染,这会对疾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为了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严格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之后(实施后)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0.05±8.12)岁,包括3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再选取2016年6月之前(实施前)5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0.21±8.26)岁,包括31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符合临床对比要求。1.2方法。观察组(手术室护理管理):①定期对手术室空气、相关手术器械、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内处于无菌状态;对手术室内出入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吸收操作与规程洗手、穿手术服、穿戴鞋帽与手套等。②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成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定期监测手术室内的微生物,对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将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提高,以此来正确指导并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③手术室内工作人员要对消毒制度进行严格遵守,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完成手术后,对手术室内物品进行整理;每个月对手术室空气、手术室人员的手及手术室无菌物品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净化效果,发现不合格及时找出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每日早晨用湿布抹擦所有物体表面及回风口,每周彻底清洗回风口、天花板的回风纱窗。地面每日用专用的清洁剂拖擦,再用清水拖净,如有血迹及其他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用消毒剂擦洗;每隔3~6个月要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器。采用压力蒸汽锅对耐湿、耐高温的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之前,要对产品信息进行认真核对,仔细检查包装的密封性,一旦发现有问题出现,便要禁止使用。④因为手术室内的医疗废弃物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包括感染、药物以及药理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做好分类工作,采用黄色的专用塑料袋对其进行收纳处理;将锐利的废物放置在专用的利器盒内,包括刀片、针头等;由专人对所有医疗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如果医疗废物暂时不能进行回收,也要将其暂存时间控制在两天以下。⑤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将其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提高,可以采用操作演练以及考核等多种方式;手术室内的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能够各司其职,对职责进行主动承担,对护理管理的实施流程进行全面掌握,及时报告并且纠正存在的相关问题。1.3观察指标: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分析:将所收集数据纳入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x-±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