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6:45: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干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干群关系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年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以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从**年上半年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内容来看,农村干群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农村不安定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干群关系疏远和紧张的原因
1.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权益问题是矛盾的实质。目前,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一是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但许多地方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民意见较大,这些意见直接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二是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市场经济又强调人们的物质利益,致使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中一时又难以实现。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贫富悬殊状况较为突出,这种利益矛盾最终表现为干群矛盾。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不是基层干部所能完全解决的。三是一些村经济薄弱,相当部分是空壳村,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只好举债办企业、修公路、通水电、安广播电视、建学校等,致使债务越来越大。
2.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还在于农村干部体制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是基层政权的执掌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是乡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者,是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者,也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协调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乡镇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税收、计划生育等工作仍需依赖村干部。乡镇通常采用决定村干部工资多少、把村经济收归乡镇管理、给予村干部额外补贴等办法来推动村干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的“准行政化”倾向开始出现,有的村干部在帮助乡镇乱收费的同时也搭便车,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乡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官官相护”现象。同时,村委会干部与党支部成员的来源不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村民则根据自身利益而拥护不同的干部,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复杂化。同时,在“压力型”体制下,部分乡镇干部不顾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负担承受能力,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路边花”等劳民伤财项目,给乡镇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分税制以来,乡镇的财力明显不足,但是,乡镇的刚性开支,如教师工资却逐年增加,乡镇干部人数有增无减,乡镇财政无法维持乡镇正常的开支,只好寻求非正常渠道,干群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是农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与落后的文化素质强烈反差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已经成为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更加关注自己的投入和收益,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各种通讯设备、新闻媒体的普及,使农民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就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法规,村民要求在村务上行使民主权利,直接选举和监督村干部,从而真正实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本是件好事,但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又制约了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成为导致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至于一些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时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影响个人利益就上访告状。二是行使民主权利随心所欲,使本来素质不高的候选人赚得了选票,当选为村干部,为新的干群矛盾埋下了隐患。
二、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农村党群干群实践思考
党群干群关系是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建立起来的,并以相依为命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为主要内容和努力目标。党群干群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但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受市场经济影响,村干部们对发展集体经济更关注了,而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维护放松了;少数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从集体经济中直接获益有所减少,对集体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了等等诸如此类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摸清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近年来我镇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镇着力建设各级党组织,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努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初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突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在更新观念上有新突破、使农民收入有新提高、村级经济有新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建章立制,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党支部的工作,通过以制度来治村,以制度来管人,督促村、组干部深入群众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明确思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突破口。各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村情、组情,找准本村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积极寻找发展新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观念,在选准项目,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在效益上下功夫,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做文章,走特色农业富民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建立学习教育阵地,每月按时开展支部活动,定期邀请县、镇科技人员、普法人员到村进行理论、科技、法律知识培训。二是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三是认真开展“三培养三带动”活动,使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致富能手入党”,真正把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党群干群关系思考
党群干群关系是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它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建立起来的,并以相依为命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为主要内容和努力目标。党群干群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但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继续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受市场经济影响,村干部们对发展集体经济更关注了,而对党群干群关系的维护放松了;少数党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从集体经济中直接获益有所减少,对集体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了等等诸如此类现象。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摸清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近年来我镇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镇着力建设各级党组织,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努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初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一)、突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各村党支部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在更新观念上有新突破、使农民收入有新提高、村级经济有新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建章立制,加强党支部建设。规范党支部的工作,通过以制度来治村,以制度来管人,督促村、组干部深入群众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明确思路,找准农村经济发展突破口。各村党支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村情、组情,找准本村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积极寻找发展新产业。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观念,在选准项目,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在效益上下功夫,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上做文章,走特色农业富民之路,依靠科技进步,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一是建立学习教育阵地,每月按时开展支部活动,定期邀请县、镇科技人员、普法人员到村进行理论、科技、法律知识培训。二是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三是认真开展“三培养三带动”活动,使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致富能手入党”,真正把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干群关系调研报告
干群关系,是我国所有社会阶层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一、当前干群关系的特点
当前干群关系表现为有限的合作和局部的紧张。从总体上看,干部与群众之间保持一种有限的合作关系,冲突时有发生,有时矛盾还相当尖锐。当前,干群关系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1.干群关系越往基层情况越不容乐观。从信访工作来看,近年来越级上访事件越来越多。群众信访上升幅度呈“倒金字塔”型。越级上访表明,群众更相信上级党政领导。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只是使干部的整体形象不好,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的还是在基层、与普通群众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一些事件。一些地方的农民说,中央政策是好的,到下面就走样了。甚至有人调侃说:“上面政策很好,下面政策好狠”。
2.干群矛盾的本质是利益矛盾,但是近年来有由经济利益诉求向政治权利诉求转化的趋势。虽然当前绝大多数干群矛盾是由于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其实质在于经济利益矛盾。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矛盾激化,则有可能由经济性问题向政治性问题转变。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最初是因为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意,或者职工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满,到后来却出现了打出反腐败、反贪官的旗号,要求民主参与、保障政治权益,提出政治诉求、政治维权的结果。
3.干群矛盾的聚合性风险增大。一些地区和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潜伏着较大的社会风险,群众对社会的不满意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情绪,往往会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而引发,使之爆发出来,迅速演化成一场集体行动。
党群干群调研报告
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和方法,对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但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上仍然存在疏远、紧张甚至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亟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1.群众对基层民主不到位有意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群众的民主意识正逐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落实“五权”(即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但实践工作中,少数基层干部作风霸道、独断专行,集体重大事项一个人或个别人说了算;村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缺位;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主职领导搞家族化管理,多年不发展年轻党员,或仅发展本宗族党员,打击异姓村民等。据衢州市信访局统计,20**年市县两级共受理该类信访4404件次,占信访总量的21.8%。
2.群众对决策中照顾利益不够有看法。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中,有的地方的党委政府、某些领域的党政干部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因制定政策欠科学,执行政策不平衡等,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这方面的上访案件也比较多。衢州市市县两级去年共发生此类信访5839件次,占信访总量的28.9%。
3.群众对贫富差距加大和少数干部腐败不满。当前一些低收入群众对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满意,对收入差距拉大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悬殊不满意,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负担沉重不满意。绝大部分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现象不满意,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特权现象不满意,甚至有少数群众因此失去了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并逐渐演化成对执政党的不满。
农村干群关系改善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1998年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以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一些矛盾。从20*年上半年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内容来看,农村干群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农村不安定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干群关系疏远和紧张的原因
1.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权益问题是矛盾的实质。目前,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过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一是随着改革深入和经济发展,农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但许多地方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造成农民意见较大,这些意见直接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二是改革对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行了调整,市场经济又强调人们的物质利益,致使农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中一时又难以实现。加上转型期分配制度的不尽完善,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贫富悬殊状况较为突出,这种利益矛盾最终表现为干群矛盾。但实际上这些问题,不是基层干部所能完全解决的。三是一些村经济薄弱,相当部分是空壳村,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只好举债办企业、修公路、通水电、安广播电视、建学校等,致使债务越来越大。
2.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还在于农村干部体制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是基层政权的执掌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是乡镇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者,是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者,也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协调者。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乡镇的农村工作,特别是税收、计划生育等工作仍需依赖村干部。乡镇通常采用决定村干部工资多少、把村经济收归乡镇管理、给予村干部额外补贴等办法来推动村干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的“准行政化”倾向开始出现,有的村干部在帮助乡镇乱收费的同时也搭便车,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乡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官官相护”现象。同时,村委会干部与党支部成员的来源不同,导致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村民则根据自身利益而拥护不同的干部,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复杂化。同时,在“压力型”体制下,部分乡镇干部不顾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负担承受能力,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路边花”等劳民伤财项目,给乡镇留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实行分税制以来,乡镇的财力明显不足,但是,乡镇的刚性开支,如教师工资却逐年增加,乡镇干部人数有增无减,乡镇财政无法维持乡镇正常的开支,只好寻求非正常渠道,干群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
3.农村干群关系紧张是农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与落后的文化素质强烈反差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已经成为生产和交换的主体,更加关注自己的投入和收益,自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对待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各种通讯设备、新闻媒体的普及,使农民通过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就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法规,村民要求在村务上行使民主权利,直接选举和监督村干部,从而真正实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决策。农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本是件好事,但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又制约了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成为导致干群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至于一些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时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影响个人利益就上访告状。二是行使民主权利随心所欲,使本来素质不高的候选人赚得了选票,当选为村干部,为新的干群矛盾埋下了隐患。
二、改善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
村干群关系的现状及其分析
林湾村位于成都市附近,受辖于郫县安靖镇,受城市化的影响比较大,工厂占地较多,而且,近年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迁移到此,由于这个原因,耕地几乎被占用但是也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据安靖镇政府的报告,设有村干部4人,分别为村书记,村主任,文书和妇女主任,实际情况是每个村子还设有村治保主任、小队长等,林湾村分为9个小队,有小队长9人。其中村书记是通过提名加选举,党内进行的方式产生,村主任、文书和妇女主任是通过组织提名,经过村民选举产生的。下面是从林湾村几各个小队村民了解到的一些资料:
四队:被访对象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回家一年有余,专为了解决房改问题。该人对村干部持不满意态度,原因是村干部没有办到实事,而且村干部与村民的联系和互动都很少,另外一点就是村干部的选举大部分是通过代表选举,没直接通过村民。该人对村干部做事时采取协商办法表示满意,但是觉得应该加强干群之间的联系,干部的文化素质有待加强,干部应该更多的为村民做实事,解决村民比如说住房等基本问题,也希望村干部能够对自己的就业有所帮助。
五队:被访对象是个60岁左右的大妈,平日做一些小活打发时间,早晚接送孙子上学,其他事情不怎么参加。该大妈觉得村干部做事情的态度比较好,村财务也比较公开。当村民对村干部做的事情不满意的时候,村干部会通过开会的方式来说服村民,了解了事实就不再反对村干部所做的事情,村子选举,例会,有事开会均通报到户,家长一般都参加,妇女也参加。大妈自家的房基矮,屋子潮湿,遇见下雨天的时候更加不舒服,当向生产队写了申请后,半年之间得到了答复,现在已经建了新房,但是还没有搬过去。但是村干部对村民的关心少,不关心青年人的就业,只要不闹事从来不过问青年人的事情,老年人的生活都靠自己的子女来解决。在文化教育和娱乐方面,村子里建立了文化娱乐中心,日常支出由村财务支出,对这一点表示满意。但是村干部对未满义务教育的青年人不管。村里有医疗站,看病方便,而且交通也方便,去县医院和市医院都很方便。
八队:这是我们访问最多的一个队,被访对象普遍对村干部表示了很强的不满。主要是村干部没有为村民做到事实,而且利用自己的职务为自己谋利,主要例子有四个:1.村干部借学习的名义外出游玩,回来时也没有通过开会等方式告知外出学习的经历和获得的经验,对于没有去的村干部直接发钱表示补偿。2.生产队修路,曾经征求过村民的意见,村民自己也要求修路方便自己的生活,但是按照水泥路的标准钱划出以后,水泥路没有修起来,至今仍然是渣土路。3.生产队的土地被借用房改和其它名义借出以后,被村干部拿去炒股,闲置至今没有得到利用,后经实地勘查,村民反映的那片土地现在正在修建花圃基地。4.在交大门口的商业小区,基本每个生产队长以上的村干部都拥有一个门面,所有权是根据村干部为村子引资办事获得的,获得后都是转租给外地来经商的。选举,例会和财务的不公开也让村民很不满意,虽然每次选举村民都参加,但是选举的代表是内定好的,其余村民很难参选。村财务比如村干部外出学习的费用,修路的费用,集体土地的外借等都没有得到公开。
二队:从该队获得的资料主要是村经济方面的。从二队的村民了解到,整个林湾村整体经济状况比较好的是交大门口的生产队。二队虽然不在交大正门,但是直接挨着交大,也可以开个店面做点小生意,同时租房的学生也比较多,所以经济状况也还不错。在整个村子来说,八队由于开有鞋厂,所以八队村民获得的收入比较多,村民也很团结。九队和一队由于离交大远,又没有什么其它的经济来源,所以是整个林湾村整体状况最差的生产队。在村务方面,之前存在土地问题的时候就土地问题开会较多,如补偿分红等,现在由于没有了土地,开会很少。同时二队村民也反映到了村干部借用公职在交大门口占有铺面所有权的事情,村民自己觉得那是不应该的事情,但是无论谁当村干部都会那样,不然没有利益谁去争干部当,所以也无所谓了。
九队:该队远离交大,村民的闲置房子也不能出租,部分村民产生抱怨,羡慕其它生产队的人。所以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外出务工,还有就是靠集体土地出租的分红,其中土地出租年收入有1500元左右,但是分红是怎么分的,村民并不了解,生产队也没有开会说明。在九队,普遍反映的就是生活用水困难。九队的生活用水主要是依靠地下水,但是近年水位不断下降,水质也变得很差,主要是由于工厂和挖掘的原因。但是向上反映后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引发了很多村民的不满。同时有村民反映有的干部生活作风不正,存在赌博现象。
农村干群关系成因分析论文
中文摘要: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从主体角度看,群众、乡村干部在发生变化后,其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导致了群众对干部的认同度减弱,干群主体间冲突不断。因此,从主体自身的表现中找出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加强主体自身的改善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将是今后缓解和改善干群关系的着力点。
关键词:主体农村干群关系分析当前化解
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现象,扭曲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干群关系主体发生了变化,群众、村、乡干部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因此,积极探索化解干群矛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主体角度来分析代表个人利益的群众、代表农村社区和国家合法利益的村干部、代表国家和地方利益的乡干部三方互动对干群关系的影响,对于化解、改善干群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农村干群关系主体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矛盾的双方不断地运动、变化,导致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化的推行,农民被束缚在自己的村庄里从事农业生产,在政社合一的情况下,农民只是按照要求进行生产的个体。尽管农民对于大队、生产队以及公社干部有不满,但在强大的国家压力下,农民和干部的地位是不对称的,农民也只能默认现实。
村干群关系作调研报告
在有着9亿农民的中国,农村的稳定发展事关全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干群关系也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农村干群关系对于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塑造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中的形象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
2007年暑假前夕,我们显得异常忙碌,考试的阴霾还没有挥去,艰苦的实习任务就已经下达,于是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辛苦却很充实的5天基层调研。实习第一天我们在安靖学校听了党政办公室主任对安靖镇概况的介绍。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得知安靖镇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处于全县前三,他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要是比人均收入,安靖镇应该是全县第一。我们不禁很期待接下来的几天的调查,盼望着用我们的双眼来证实书记的介绍。
可是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个经济强镇,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村民和村干部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拆迁和村务民主两个方面。我特意把采访实录整合起来,搭构起来一个“辩论堂”,邀请雍渡村的数位村民和村官作为正反两方,围绕“拆迁风波”和“民主分歧”两个主题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后道清楚村民和村官之间的矛盾……
一、拆迁风波
踏上雍渡村地盘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路很差,汽车驶过尘土飞扬,雨天则泥泞不堪。街市很繁华,店铺茶馆一应俱全。道路两侧成排的规划好的四层公寓楼有的已经建成,有的已经成型,楼房外表被涂上了统一的涂料,很是壮观,走在居住区,一墙之隔的是划给海霸王集团的2000多亩地,远远望去,基本荒芜着。好不容易辗转找到了本地人,我们停下来作采访。
这是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丈夫在本村工地做小工,当得知我们是西南交大的学生,她仿佛看到了救星,还没等我们说明来意,她就主动提出要带我们去看看政府帮他们建造的居民楼,虽然我们不能全部听懂她的四川话,但是通过她愤怒的言语和肢体语言,我们还是了解到她对这栋楼房的不满,以及对村委会的怨恨。她用手势丈量着地板,跟我们说,每人36个平方,邻村是每人45个平方,即使这样这36个平方还有水分,她把头伸出窗子遥指着街市的方向说“他们”(指村委)把好地皮出租给外地人,而村民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闻风跟上来的村民们附和着。当她说道房子的质量也存在问题时,一旁的阿姨激动了,拉着我们的手要我们去看一下他们家的房子……走过一段粗糙的石子路,我们来到了一栋尚未完工的居民楼,从外表看这栋楼和其它的楼一样外表光鲜,走进去,从上楼梯开始我们就发现问题了,楼梯没有扶手,楼体表面水泥脱落,墙上的水泥更是粗糙,那位阿姨用钥匙对着墙面一刮水泥直掉,墙面立即留下了一个小坑,来到楼上,我们发现楼上的地板一片狼藉,我们甚至担忧窗户是否会掉下去……房子的质量令人触目惊心,我们拍了照片。我们问这位阿姨:房子就这样给居民吗?她说:是!我们愕然。我们问:房子质量不好找谁解决,村委不管吗?她说:村委让她们找承包商,承包商不是找不到人就是置之不理……她还跟我们说,为了房子的事情,村民曾经上访过,据说还闹得挺大,村里镇里都出面干预了,结果不了了之。说完她无奈又气愤地叹了一口气。
基层干群信任措施
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在起因和过程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群众对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这种缺乏信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对具体工作人员的质疑发展到对某一级政权的不满。早些年,农民一般只对个别党政干部表示不满,一般都会把腐败、不关心民众困苦甚至侵犯群众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然而,近几年来,群众不再将某一级基层政权与个别工作人员区分开来。其二,对法律的正义性和政府行为的公正性表示怀疑。部分民众表示司法不会公正处理某些事件和地方党政领导会官官相护。其三,信任危机的对象在加速上移。这一点在农村最为典型。以前农民一般只是质疑某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非法行为,还将希望寄予县乡政府,而现在有些群众并不寄希望于县乡政府。
应该说,目前干群关系中这种缺乏信任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近些年出现了许多腐败现象外,乡村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与角色变换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主要依靠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来实现治理,不能向社会分配资源就不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现在的一些乡镇没有一级政府完备的职能和权力,无力满足本地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以后,保住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养活自己成为相当多乡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乡镇政府有钱养兵,无钱给农民办事”,乡镇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乡镇干部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不是招商引资,到处拉项目,搞政绩工程,就是准备迎接上级检查,很难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乡镇如此,村级组织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一些村级组织更“既无钱养兵,又无钱给农民办事”。在群众心目中村干部也没有能力给他们提供有效的保护。而某些利益集团甚至黑恶势力利用国家政法部门某些人的保护来作奸犯科,或者是政法部门的极个别人假借黑恶势力来获利。这些事实的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度。
群众对基层干部特别是组织缺乏信任,直接的后果就是国家的社会控制和动员能力下降。我在湖南调查时,对有的乡镇干部对政府动员农民兴修水利而农民根本不理睬这类事情深表困惑。但农民们则说,“修水利当然是件好事。可有的干部已经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人了,他们做这些事如果不是为了升官就是发财”。可见,一个缺乏民众信任的政府其社会动员能力是不强的。
要化解农民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从根本上改善乡村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改变现有的乡村公共权威缺失的状况。
近代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在中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建构过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国家化”和改革之后“国家社会化”两条不同的乡村社会国家政权建设之路,更是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但是不管是前者全能主义国家的尝试还是后者试图在乡村建立公民社会的构想,都只不过是现代民族国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路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