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6:2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肝脓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肝移植后肝脓肿患儿临床护理

1例肝移植术后患儿多发肝脓肿,患儿治疗中涉及抗感染、抗排异反应、抗凝等多方面的内容,笔者在药师介入该患儿的用药治疗,主要针对其抗感染治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协助临床处理患儿的感染问题,取得一定效果。

1病例简介

患儿,男,2岁9个月,因胆道闭锁于2010年1月28日行劈离式肝移植手术。术后病情平稳。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T)最高39.5℃,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反流性胆管炎,先后给予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患儿仍发热,间断腹泻,2010年5月26日转入我院治疗,诊断为反流性胆管炎。入院后查体患儿发热体温T39.2℃,白细胞(WBC)22.1×109?L-1,初步诊断为反流性胆管炎。B超示移植肝实质回声不均,肝内多发低回声区,门静脉流速轻度偏低,肝内胆管扩张,行腹部核磁共振(MRI)检查显示肝内多发异常信号,诊断为肝脓肿。在全麻下由CT引导行S2段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留取脓液培养回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应用美罗培南抗感染。药师于2010年7月1日介入该患儿的治疗,患儿肌酐(Cr)12.9mmol?L-1,尿素氮(BUN)3.24μ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2.5IU?L-1,45.4IU?L-1。考虑患儿的目前状况,药师从几个方面配合医生进行抗菌治疗的药学监护,患儿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肝脓肿治愈出院。

2药学监护点

2.1明确肝脓肿的治疗现状及患儿的疾病特点细菌性肝脓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起病急、病情重的化脓性疾病,是肝胆外科常见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该病病死率较高,未经治疗的肝脓肿有95%~100%的死亡率[1]。不及时有效治疗,也可威胁患者生命,死亡率达6%~14%[2]。肝脓肿为原位肝移植术后罕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2.8%[3]。非移植肝脓肿患者治愈率虽可达90%以上,但Tachopoulou等[4]报道12例原位肝移植后肝脓肿病例治愈率仅为58%。因此对于移植后肝脓肿的治疗至关重要。该患儿的感染特点为年龄小、肝移植术后、长期使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类免疫抑制剂治疗、肝脓肿多发、胆汁反流造成感染反复、病原菌致病力强且不易杀灭、抗菌疗程长等。上述疾病特点造成目前细菌感染的难治性。治疗主要在脓肿穿刺引流的基础上,采取药物抗感染治疗。

2.2对目前患儿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估及分析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对本例肝脓肿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原则中腹腔感染疾病包括胆道感染和细菌性肝脓肿,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该患儿脓液中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为腹腔感染常见病原菌,而铜绿假单胞菌为较难治愈的G-性杆菌,仅用一种美罗培南难以控制感染,经验需要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由于患者年龄小,不适用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而药敏结果显示对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虽然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小儿有较高耳肾毒性发生的可能性,但患儿感染严重,又为肝移植术后,且入院前已反复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密切监护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类药物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肝脓肿。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继续选择美罗培南治疗的目的在于其对肝肾的影响弱于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

查看全文

肝血管瘤肝脓肿预防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肝癌肝脓肿误诊肝血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的鉴别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肝血管瘤和肝脓肿都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结果两例误诊延误治疗.结论:一些原发性肝癌与肝脓肿及肝血管瘤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正确鉴别二者之间关系,才能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且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在沿海地区乙型肝炎高发区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治疗者,预后亦不乐观;临床误诊误治的情况常有发生。

1临床资料

从2000-2007在新加坡医院,本组共收集10例误诊为肝血管瘤,5例误诊为肝囊肿。

1.1误诊为肝囊肿

查看全文

外伤性肝破裂探究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共63例,男44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44岁。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17例,交通事故致伤36例,刀刺伤12例,高空坠落致伤8例,其他伤7例。右肝叶损伤39例,左肝叶损伤15例,两叶肝均有损伤6例,肝门部损伤3例,合并肝外脏器损伤27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1989年)分级标准: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3例、Ⅳ级9例、Ⅴ级1例。非手术治疗(NOM)8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有6例为NOM中转手术。单纯缝合25例,大网膜填塞15例,缝合并用明胶海绵压迫10例,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7例,纱布填塞5例,肝右动脉结扎1例。本组病人痊愈58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早期失血性休克,另3例死于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肝脓肿1例,肝肾间隙脓肿2例,均行经皮穿刺引流治愈。

2讨论

2.1诊断肝损伤的伤情多较复杂,病情凶险,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肝损伤的诊断可根据腹部受伤时,有内出血及腹膜炎体征辅以特殊检查得到确诊。但是,部分肝破裂病人就诊时血压、心率正常,腹痛不明显,易被忽视;部分病人另有较严重的合并伤,致使肝破裂的表现被掩盖或忽略。这些均提示肝破裂的诊断有其特殊性。外伤性肝破裂多死于失血性休克。对于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体会如下:(1)肝破裂的辅助检查可借助腹腔穿刺、B超或CT,首选腹腔穿刺。(2)多方位穿刺及动态观察反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3)对于伴有腹部以外严重合并伤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以免漏诊和误诊。(4)B型超声、CT检查仅为可疑病例的第二选择。(5)术中不可仅满足于肝破裂的诊断,还应全面仔细地探查脾脏等其他脏器。

2.2急救肝损伤多伴有失血性休克,必须及时、有效地复苏。术前复苏的重点是:(1)迅速建立多条输液通道,最好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联合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这既便于抢救复苏,又利于术中观察。(2)迅速输入平衡盐溶液或林格液,并同时输注羟乙基淀粉、血浆。(3)如出血量大,应补充新鲜血。(4)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妥善处理合并伤[1]。根据复苏效果、病人全身情况、肝损伤的程度及分类、合并伤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2.3手术治疗对于肝脏损伤手术的主要要求是控制出血,彻底清创,消灭死腔,充分引流。在重度肝损伤时常常需几种术式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1)单纯引流:对于Ⅰ~Ⅱ级轻度肝损伤,伤口已无出血且无需清创者,行单纯肝周引流。(2)清创缝合或加明胶海绵、大网膜填塞后缝合:探查(同时清创)肝实质内损伤范围和程度,不需做其他修补时做单纯缝合或填塞缝合。(3)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对创面清创止血填塞缝合后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或严重肝外伤血液循环动力学情况不稳定,无条件行过多操作者,采用伤侧肝动脉结扎(无肝硬化表现者)。(4)清创性肝部分切除:对于局限一侧的严重肝损伤组织破碎片并有大片肝组织坏死或肝叶段主要血管、胆管断裂伤者则行清创性肝切除,即切除失去血供的毁损肝组织,尽量保留正常肝组织,结扎或修补血管和胆管,大网膜覆盖创面,腹腔充分引流。黄志强[2]指出肝切除的指征为收缩压>60mmHg,动脉血pH值>7.2,体温>32℃,无凝血障碍的证据。(5)肝周纱布填塞:纱布填塞止血对损伤严重而一般情况极差的患者可作为暂时压迫止血的应急措施,为决定性手术创造条件。采用此法的体会是:(1)为防止拔除填塞物时再出血,主张在纱布与肝创面之间衬一层带蒂大网膜,使纱布不直接接触创面。这样,既可清除死腔,又可防止拔除纱布条时再出血。(2)肝周填塞而不是伤口内填塞纱布。填塞纱布要抹凡士林,以免取出纱布时粘连创面出血。(3)一般在术后48~72h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正常后取出填塞物,以减少术后再出血或肝周脓肿的发生[3]。术后在肝创面及膈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并注意保持通畅。其作用为防止残余积液引起感染,同时,便于术后观察出血情况。

查看全文

肝外伤治疗进步与趋向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官[1],其外伤约占腹部创伤的20%左右,是较常见的腹部损伤器官。一般来说肝外伤右肝破裂较多,其损伤分级多沿用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21提出的6级分级法。外伤所致肝破裂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腹膜刺激症状、失血性休克,如合并多个脏器损伤,其死亡率很高[3]。因此,正确判断病情、选择适合的术式和现代外科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4]。在此,将肝外伤治疗新进展、新趋势、新理念、新方法做一综述。

一、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

在1908年PringleE阳最先描述了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然而不幸的是8例患者都死亡,为此他建议对肝脏外伤患者应非手术治疗。近二十年来,非手术治疗肝外伤逐渐变成重要的治疗手段[6。7],80%以上的钝性肝外伤患者可应用非手术治疗治愈[8]。这种观念的转变主要因为:(1)超过50%的肝外伤患者在开腹手术时已经自行止血;(2)儿科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成功先例;(3)认识到肝脏外伤后具有极大的自愈修复能力;(4)肝脏CT影像的改善和发展凹』。一般认为如果钝性肝外伤患者在完成CT扫描后生命体征依然平稳,那么他很可能成功应用非手术治疗治愈。然而经验之谈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肝脏外伤。若患者肝外伤真性破裂,出血量较大,病情凶险。为此,非手术治疗必须掌握其适应证。应用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的基本条件为:(1)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2)没有合并需要开腹治疗的其他脏器损伤;(3)在病情紧急时有可用的人员和配备齐全的手术室;(4)经验丰富并且警觉的外科医生[1…。当前,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的争议和讨论持久而热烈。Norrman等[1妇对非手术治疗的钝性肝损伤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在46例患者中除11例需急诊手术治疗,余35例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49%的患者虽然出现了可导致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但是仍然有89%的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George等[121对206例腹部实质器官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采用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的失败率要比脾和肾低的多。为此,他同样也建议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超声检查阳性或CT扫描腹膜后出血超过300ml,以及需要输血的患者应认真评估其损伤后再决策手术治疗。在众多学者对非手术治疗肝外伤肯定的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持保留意见。Trunkey[13]认为有些学者过分强调非手术治疗肝外伤的作用和地位。他尖锐批评了那些没有将全部医疗设施应用于严重肝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在目前是不能接受的。随着影像学进展和肝外伤诊疗经验的积累,非手术治疗在肝外伤救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在急救措施完善、血液动力学稳定、低等级肝外伤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肝外伤的手术治疗

严重肝外伤或伴多发损伤,有明确的腹腔活动性出血,经积极抗休克治疗血压仍不稳定的患者需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时机要根据肝外伤损伤情况、失血休克程度及是否伴有合并伤决定。紧急手术时多选择腹正中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有利于肝外伤伴有腹腔内多器官损伤的探查和处理。若肝右叶损伤或肝后血管损伤可加横向切口[1“。对于肝外伤所致右叶损伤明确者可行右侧肋下斜切口。肝外伤手术治疗处理原则主要是迅速止血、清除失活肝组织、认真探查并处理合并伤以及有效的腹腔引流。进腹后首要任务是快速止血。可在吸除腹腔积血的同时迅速于腹部四个象限填塞纱布压迫暂时止血。术中首先移除下方纱布以便快速探查肠管并顺势移除污染物。其次移除左上方纱布探查脾脏。如伴有损伤,应权衡患者整体伤情,在多发损伤情况下一般应予以切除。最后移除右上方纱布探查肝脏损伤情况。注意纱布压塞勿使肝脏移位,否则可引起进一步的出血。在探查肝脏时由第一或第二助手轻推纱布压迫肝脏向膈肌方向可减少出血。肝周纱布填塞可保持这种压迫止血状态,多数的小静脉出血和肝脏较小的裂伤可暂时止血,以便逐步处理。如术中出血量仍较多,应使用Pringle手法或无损伤血管夹暂时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供。此时,出血若仍无减少则高度怀疑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若确定为肝后下腔静脉或近肝静脉损伤,可根据伤员状态和术者经验决定进一步探查修补或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近肝静脉及肝后下腔静脉损的伤处理难度较大,可采取全肝血流阻断,依次阻断肝门、肝下下腔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显露肝后静脉后进行修补或部分结扎。然而阻断下腔静脉可引起剧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肠管淤血,患者常难以耐受,死亡率较高。如肝实质及其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毁损严重,可采取肝周纱布填塞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控制出血、稳定病情,分阶段救治。在暂时肝血流阻断和充分吸引时清除肝坏死失活组织,可采用指捏法捻除分离失活的肝组织及凝血块,清晰术野下结扎肝创面上断裂的血管和胆管。对于大片失活、毁损严重的肝实质,可行非解剖学的肝切除术,也称不规则性肝切除。应用超吸刀、林氏肝钳及射频切割闭合器等器械可加快完成不规则性肝切除手术。规则性肝切除则按肝解剖学分区切除肝段或肝叶,其手术时间较长,对肝外伤患者损伤较大,仍然存在争议。术后充分有效的引流可预防膈下脓肿或肝脓肿的发生,预防术后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观察术后有无活动性出血。

三、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IX;S)理念

查看全文

肝包虫病的超声及诊治

1.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

(1)多数病灶位于右肝,单发,直径较大,超过l0CM者可达50%以上,最大者可达30CM。也可呈多发病灶,分布于肝左、右两叶。

(2)其内部回声多样化,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回声,因病程发展、病理改变、是否合并感染而不同。

国内学者将肝包虫囊肿回声分为以下6型。

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较厚,直径可达3~5CM,回声增强,光滑,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也可表现为薄壁囊肿,囊壁无双层结构。动态观察,囊肿逐渐增大。

②多发囊肿型:肝内见多个独立或彼此相连的囊肿,为肝内多发包虫或外生性子襄所致。囊肿大硝、、囊壁、内部回声不尽相同,以右肝多发较多见。

查看全文

小议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

摘要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也是胆道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发病控制率约为95.3%,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对于肝胆特殊生理特点,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术后残石率为30%左右,从而导致手术治疗后复发,进行再手术发生率增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条件的改善,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有下降。本文就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诊断

1.1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1.2影像学诊断方法

查看全文

解析外伤性肝破裂病人护理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被周围的韧带固定于右季肋部,质地脆软,极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而损伤,是最常见的腹部脏器伤之一①。现代社会,除锐器伤和火器伤外,汽车数量的增加和意外事故导致的肝外伤破裂增多,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出现大出血和严重的并发症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共救治肝外伤破裂29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26例,女3例,年龄13-55岁,平均38.8岁,其中车祸伤17例,坠落伤3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6例,其他1例。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13例,对本组29例外伤性肝破裂的患者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综合治疗和高效护理,治愈28例,死亡1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体位:给病人取平卧位,可将头及下肢抬高15度,增加回心血量,以利于呼吸,或根据受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等,畅通呼吸给予氧气吸入。

查看全文

超声在急诊医学的意义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广泛用于临床,促进了急诊超声医学的进展,使很多腹部疾病、意外创伤和闭合性胸部损伤患者得到迅速、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救治,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急诊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我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17例急诊患者,现将其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17例,男101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平均(32±12.72)岁,患者均有多种病因或意外创伤突发性剧烈腹痛,部分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胸部疼痛等症状。其中外伤性胸膜腔积血6例;肝裂伤6例;脾裂伤9例;肾裂伤8例;可疑胰腺损伤1例;胆结石嵌顿颈部并发急性胆囊炎7例;胆总管结石梗阻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例;急性胰腺炎8例,可疑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阑尾炎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3例;肠梗阻1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可疑胃十二指肠穿孔1例;腹股沟嵌顿疝9例,可疑腹股沟嵌顿疝2例;睾丸扭转2例,可疑睾丸扭转1例;输尿管结石23例,尿道膜部结石2例,异位妊娠20例。黄体破裂出血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先兆流产31例,盆腔炎性包块15例。外伤性肠破裂误诊1例,漏诊1例;急性阑尾炎误诊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误诊2例;自发性肠穿孔漏诊1例;异位妊娠误诊3例;黄体破裂出血误诊1例,漏诊1例;盆腔炎性包块误诊3例。全部病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36例,其余81例分别由临床、临床穿刺、CT、X线或检验证实。

1.2方法使用LOGIQ400、LOGIQ5、迈瑞MA77-078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MHz,本组病例不能要求空腹准备,盆腔检查要求憋尿或采用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常规行全腹部多切面探查,胸膜腔探查时患者采取坐位。1.3判断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标准符合指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基本符合指超声仅见腹腔积血或积液或者仅见游离气体或者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病灶区血供减少。1.4统计学方法x2检验。

2结果

2.1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超声诊断符合率占86.63%,基本符合率占4.61%,误诊率占7.37%,漏诊率占1.37%。

查看全文

小议B超在少血管型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随着肝动脉造影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一种造影所见癌肿区域较周围肝组织供血少的少血管型肝癌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这种少血管型肝癌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病变区域内无典型肿瘤血管特征改变,较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收集了32例血管造影为少血管型改变的病例,以探讨超声对此病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病人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2岁,平均41.2岁。病史最长者1年,最短者10d。临床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其中4例以上腹包块为主要表现。32例中10例AFP<20μg/L,22例AFP>400μg/L。

32例中经综合临床表现、多种检查(DSA、US、CT、MR和化验检查)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符合肝癌诊断标准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29例,胆管细胞癌2例。其中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为高分化腺癌,5例为中分化腺癌;1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肝组织坏死出血及纤维包裹。

全部32例均采用AlokaD-620型超声仪进行探查,探头频率为3.5MHz。

2结果

查看全文

深究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工作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尤其是20~30岁年龄组为高峰,约占总数的40%。一般男性发病较女性为高,男:女为(2~3):1。急性阑尾炎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在12~68岁,发病到住院时间为1~12h,平均时间6h。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临床诊断均为急性阑尾炎。

1.2手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如腹腔内已有脓液,可清除脓液后关闭腹膜,切口置乳胶片作引流;阑尾周围脓肿,如无局限趋势,行切开引流,视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切除阑尾。

近年来开展了腹腔镜治疗,该方法对病人具有术后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低等优势,对于术前诊断不确定者,选择腹腔镜更为合适。

2护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