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2:5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钢琴演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论文

摘要: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讲,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必须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水平和非凡的听觉驾驭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听觉能力是演奏者的锐利武器,是表现美的音乐的前提条件。然而,要获得这些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在专业演奏中的培养,即在演奏中建立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在视唱练耳课堂中的培养。二者同等重要,应该成为演奏者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关键词:钢琴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听觉

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有其决定性的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家要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必须通过自己卓越的音乐听觉来鉴别、控制、协调。对于他们来讲:“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瞬息万变的音色,恰如其分的音量都需要极其灵敏的听觉,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调节大脑对手指发出的指令”。①然而,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何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培养,本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们深知,钢琴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它气势之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既有嘹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从最低到最高的音区囊括了整个交响乐的所有音域;力度变化从PPP到fff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

既然钢琴是一件具有超凡表现力的乐器,那么,演奏者的听觉驾驭能力无疑需具备极高的要求。我以为,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觉驾驭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即在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二在专门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基本训练论文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放松不仅是最基本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文章从放松的重要性、怎样放松、协调放松、用力放松的辩证关系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放松四方面来论述钢琴演奏中放松的问题,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放松中的音色、奏法、动作训练、力度与弹奏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放松用力慢练重量感觉反弹力

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僵硬,头颈一点也不动,身体重心不作丝毫的移动,只是手指在机械地弹奏,弹出苍白无味、毫无光泽的声音;有的学生动作僵硬,手肘上下抖动,手肘紧靠身体,手指几乎没有上下动作等等,这都表明学生演奏不够放松。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与艺术指导的差异

摘要:和钢琴演奏专业相比,我国的艺术指导领域发展尚不健全,大多数国内高校的艺术指导只是钢琴系下的一个分支。也由于此原因,笔者这样的艺术指导大多出自钢琴演奏系,从小受到钢琴演奏科班训练。在钢琴演奏向艺术指导转型的过程中,笔者深感在两者之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平衡与差异。在本文章中,笔者将根据钢琴乐器的特点、演奏与艺术指导的不同的概念、两者不同的功能,加上自己在两个领域学习工作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浅见试论两个专业的差异。

关键词:艺术指导;钢琴;演奏;差异

一、背景

(一)钢琴学科背景。钢琴演奏学科在国内发展已久,自从上世纪中上期,就有朱践耳,储望华等一批天赋卓绝的音乐才子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因此中国的钢琴演奏专业可谓是中国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和发展,使得钢琴演奏专业课程设置渐趋完善,形成一个全方位训练体系:专业主课训练严谨的演奏技巧,音乐学类的辅修课武装头脑,更留有充足的时间给钢琴学子们加强作品练习。而艺术指导,顾名思义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起着指导带动作用的角色。在音乐艺术领域中,艺术指导是和演奏是很不一样的专业概念,他是练习者的引导者和陪伴者。现今,艺术指导在我国也是一门学科,它从西方引进,但在我国发展不过数十年。(二)钢琴乐器特点。众所周知,钢琴是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在钢琴之前,键盘乐器家族也有许多成员例如羽管键琴,管风琴,楔槌键琴等等。直到1700年,意大利人发明出了最早的钢琴。在此后的音乐史中钢琴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至今已数百年。虽然十八世纪初钢琴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直到十八世纪末尾才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笔者认为钢琴之所以为乐器之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88个琴键所构造的广阔的音域。这使得钢琴能够达到乐队里大多数乐器的音域。同时,钢琴另一个优势便是可以演奏多声部音乐,这是管乐、弦乐、打击乐所没有的功能。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一个人可以在钢琴上操控一整个乐队。再次,钢琴所有的音都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在钢琴上奏出半音之间的那些音,例如C与#C之间的音、E与F之间的音。这个特点使得钢琴在排练中的“定音准”作用及其突出。尤其在帮助提琴类乐器排练时,定弦很大程度上依赖钢琴。钢琴众多特点使得钢琴成为众乐器之首。笔者曾参加合唱、乐队排练,钢琴在这些排练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甚至确认一个排练场地是否可行的最基础标准就是是否有钢琴。除了排练外,笔者也曾数次被演奏演唱专业的师生邀请成为艺术指导,这个过程中钢琴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喻。可以说大多数的音乐类排练,都需要钢琴“保驾护航”,从定音准到和伴奏,只有钢琴可以充当这样一个万能角色。同样的,也正是因为钢琴具有这些特点,才诞生了“艺术指导”这一职业与学科。(三)钢琴表演艺术特点。上一段笔者曾提到钢琴的“多声部”特点,这造就了钢琴演奏的这门艺术的复杂性。钢琴业界人士都知道钢琴演奏有着“易入门,难精湛”的特点。“易入门”是相对于许多西洋管弦乐器乃至民族管弦乐器的说法。学过提琴类乐器的学生都清楚“入门”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他们首先要有一副善于聆听音准的耳朵,如果天生五音不全,就只能在老师、钢琴、调音器的陪伴中度过艰难的“入门”时光。钢琴则不同,如同计算机里预设好的选项一样,只要调律师校好音,无需我们担心音准问题。“难精湛”则是另一个问题。由于钢琴的多声部性,巴洛克、古典时期的大多数作品都相当于一部管弦乐作品,其复杂程度绝不是单声部乐器可以比拟的。巴洛克时期,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里每一条复调都需要严苛的控制三个以上的声部。而演奏者只有一双手,却要同时注意几个声部不同的音量配比,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音色和音质。钢琴演奏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钢琴作品的高难度。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都经历过“打磨”作品,抑或被作品“打磨”的艰难时光。不论最终的演奏是成功是失败,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技术,心灵的检验和升华。而每一次成功的演奏,也是一次成功的“表演”。这里的表演指的是视觉作品如话剧的表演。因为演奏本来就是“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踏板,每一个“呼吸”的气口都是事先无数次排练好的。所以钢琴演奏,绝对是表演的艺术。而艺术指导绝不是表演。

二、艺术指导与演奏艺术的区别

(一)从艺术指导的概念看区别。至此,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到钢琴演奏和艺术指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专业。那么,艺术指导到底是什么。“艺术指导”这一概念从西方引进。它最初的功能是辅导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作品,并在其排练是为其伴奏。由于笔者多为管弦类乐器进行艺术指导,我们这里以管弦室内乐艺术指导为主要讨论方向。当然,所有乐器的艺术指导都是相通的,其他表演乐器同样适用。1.艺术指导原始概念。艺术指导在西方的原始概念上文已经提过,是帮助学生正确的表达音乐的工作者。其实这一初衷在艺术指导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太完全的保留。也导致了艺术指导的初始功能和我国音乐界现今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艺术指导们通常不研究特定的钢琴演奏技术,而是把艺术指导当成一种教学工具,通过私人课程与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以及为学生进行指导和伴奏。笔者任管弦室内乐团艺术指导时,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对他们所要演奏的音乐进行理解和诠释。这期间,学习如何排练,如何互相合作,如何处理作品等等,都需要佐助。以至于最后演出的时候,乐团内的管弦演奏者能够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演奏,并以一种统一的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交融在一起。2.“中国化”之后的艺术指导。与西方的艺术指导概念不大相同的是,大多数人对艺术指导的概念更加偏向“伴奏”艺术,而辅导学生练习,排练的这个功能削弱很多。这个大多数人,不是指全国范围内的大多数,而是专业院校内的大多数师生。不仅非艺术指导专业的人们这样理解,很多艺术指导专业的本科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艺术作品学习排练期间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提高钢琴演奏技术和视谱速度便是提高艺术指导能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我们以一个例子说明。众所周知,玛尔塔•阿格里奇是一位极其有天赋且个人风格强烈的女钢琴家。她的演奏风格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快”:“阿格里奇可以在一秒内演奏一个八度的音”,有的评论这样评价她的演奏速度。除了演奏速度极快,作为女钢琴家,她的另一个特点是演奏力量雄厚。这也使她的很多评价是“演奏时力量不亚于男人”。除了自己的演奏之外,阿格里奇也与大提琴家麦斯基合作过一些作品。这样一位出神入化的钢琴家,显然在演奏和伴奏之间有着完美的平衡,她能够瞬间找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全力入戏。两种角色的不同使得阿格里奇的演奏风格有一些差别。阿格里奇在独奏时,个人风格及其浓厚,夸张的技术与雄浑的力量是她的标志。虽然不同的时期、作曲家、音乐题材都会使一首作品的风格不同于其他的作品,但阿格里奇的演奏风格整体上是粗犷的、豪放的。但是在与大提琴家麦斯基合作的作品中,阿格里奇将个人风格收起了很多。如在《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Op.44》这部作品中,为了与大提琴及其他弦乐悠长、抒情、柔美的音色融合的更好,阿格里奇多采用细腻柔和的音色。为了配合弦乐,速度也从容缓慢了许多。最后,因为角色从主角变为配角,阿格里奇将钢琴的音量控制的非常好,即刚刚被提琴声盖住,却又有一定的存在感。从阿格里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转变角色为伴奏,他能使原本乐器的音色更好的体现出来。如果单单以独奏的标准来弹奏伴奏,只会使原本乐器的声音失去特点。(二)从艺术指导的目标看区别。艺术指导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演奏、演唱者理解作品。不管是在排练中调动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挖掘更深层次的音乐内涵,还是最终完成作品后为他们的演出伴奏,艺术指导的本质是帮助他们更好的诠释作品。对于刚接触一部作品的演奏或演唱者,艺术指导首先要帮助他们把乐谱上的音乐奏出或唱出,把看得见的速度、表情、力度记号做出来。然后聆听他们有没有音准节奏的偏差。这些都只是最基础的指导内容。其次,一个好的艺术指导更会帮助演奏演唱者找到自己最作品的理解,找到那种与作曲家“惺惺相惜”的感觉。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艺术指导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演奏演唱者们“抛砖引玉”。另一个重要目标便是用自己高超的钢琴技巧帮助演奏或演唱者为作品伴奏。在前期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过程中,艺术指导需要大量的回忆或者查阅了解某部作品的背景,以及揣测作曲家的心境。因此一个好的艺术指导,往往能够对作品理解超乎常人。这样才能在此后的伴奏合作中,以自己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带动演奏或演唱者,从而使他们自己和演奏演唱者形成某种默契。最终在舞台上才能呈现演奏、演唱与伴奏高度融合一致的“精品”。如果只是简单地伴奏和演唱或演奏“相加”,1+1未必能等于2,而是大大减分。(三)从艺术指导的要义看区别。1.高超的钢琴技巧。艺术指导与钢琴演奏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高超的钢琴技巧。这也就是国内现今的艺术指导大多数出自钢琴专业的原因。这里的钢琴演奏技巧,不是单单指手指跑动技巧,而是综合素质,具体包括如下:(1)深厚的音乐知识储备。钢琴专业和艺术指导专业的基础构成都有视唱练耳,和声曲式,音乐史,音乐鉴赏等等。因为只有头脑充实,他们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力。然而艺术指导这门专业对于知识储备的要求更胜一筹。在艺术指导领域,他们不仅要对钢琴方面的知识掌握地炉火纯青,更要对他们的指导合作对象例如管弦乐器、声乐作品等了然于胸。(2)精湛的手指技巧。国人大多从练《拜厄》《哈农》《车尔尼》一路晋升至《肖邦练习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这些是钢琴人的必经之路。通过这些可能有些“索然无味”的练习曲才能练就一手好技巧。但这“索然无味”正是钢琴演奏或者为他人伴奏的基础。(3)多年的演奏经验积累。这包括曲目的积累和演出的积累。众所周知,在钢琴领域,无论演奏还是艺术指导,积累曲目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亲身练习,亲耳聆听一个作品,才能使得这部作品深深地刻在演奏者的身体里。就像读书一样,这些作品可能会被演奏者渐渐遗忘,但刻下的功力不会倒退。除此之外还有舞台经验,这可能对演奏者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演奏是表演的艺术,经验不足必定会有怯场、失误等现象出现。2.快速识谱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点是和钢琴演奏不一样的要求。在钢琴演奏中对这个能力是不尽要求的,但它确实是艺术指导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好的艺术指导往往被期望能够快速识谱。笔者在学校工作,常常遇到前一天和伴奏,第二天上台表演考试的情况。这种时候如果识谱能力不够好,往往应付不来。况且,如此短的时间,除了识谱还要有情感处理。如果连谱面都没有办法完成,就更没有作品处理可言。同样的,因为中国的艺术指导大多需要为他人伴奏。所以他们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完全不同的作品、演奏者或演唱者、舞台环境等等。好的艺术指导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表演者和作品做出最恰如其分的处理。排除正常情况,在舞台上还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如果为小提琴演奏者进行舞台伴奏时,这位演奏者突然忘了谱,拉漏了一段谱子。这个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演奏者正在进行的段落,或者根据和声即兴弹奏一段伴奏就能补救。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论文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不要以为这是一条不重要的真理,即‘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②钢琴的发音过程很简单,只要琴上的榔头敲击琴弦,立刻就会发出声音,不像其他乐器演奏,还得考虑其音准、运弓、揉弦、气息等等。听的过程往往有一定的被动性。不是所有学习钢琴的人,一开始就都具有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必须强调从学琴开始就要努力培养这种能力,而且,从一点一滴地做起,需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过程。这样的训练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听觉心理功能方可建立。

演奏者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都要反复地倾听自己的演奏,其中包括乐曲中音高和节奏的正确与否;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复调旋律的层次;声音是否透彻,音色是否饱满,手指力度是否均匀;乐句的感觉及踏板的使用等等,都要靠耳朵仔细听辨。并经过初听、复听、多次重复地倾听,要带着思想、有分析地去听。这里所谓的“听”,必须非常细心和耐心,要“听到”“听仔细”“凝神细听”,这种听觉能力,是优秀演奏家必须具备的条件。良好的音乐听觉能随时纠正演奏中的错误,更能不断地建立完善的声音概念。“演奏者要连续不断地用听觉自我检查,以至发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声音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反感。这样,他就会迅即想法治疗这种发音的毛病”。③“这是一个反复琢磨的过程,‘心的耳朵’将逐步地听到从粗略到精细,从模糊到清晰,从浮动到稳定的声音,最后巩固下来,通过表演而付诸实现”。④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对美的音乐的追求,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极大地丰富钢琴艺术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总结他几十年的演奏经验时指出:“钢琴演奏者倘要将钢琴演奏得很好,就必须在演奏过程中,特别是舞台演奏过程中,使自己既能当表演者,又当听众,即充当表演者和听众之双重角色。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一方面能高度融进、全身投入地去演奏,另一方面又能在自己演奏的同时,很超脱、冷静地来监听自己的演奏,并通过这种监听随时随刻指导、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演奏。即要使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既能‘进得去’(感性方面全身投入)又能‘出得来’(理性方面冷静监听),边弹边听,边听边弹,听、弹结合,手、耳合一,从而达至完满的演奏效果”。他又指出“要做到在钢琴演奏中能听、弹结合,手、耳合一,特别是高度结合、合一,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难的课题,演奏者不经过长期努力磨练,是不可能达到的。”⑤大师一番经验之谈,非常精辟地阐述了“听”“弹”之间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倾听”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甄别、取舍、获取变化无穷的音色和声音,需要培养学生用经过训练的耳朵去鉴别。区别声音的大小较为容易,而辨别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追求优美的音色,需要有一个漫长甚至呈曲折的过程。2003年10月在天津全国第二届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郭嘉特先生(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教授)上大师课时,为了使学生弹奏好一个音,让其边弹边听,足足用了几十遍时间,不厌其烦地纠正其弹奏的声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任何一位钢琴大师所表现出的声音,无一不是在借助其灵敏的听觉下精雕细琢出来的。

良好的声音表现来自良好的内心听觉。在努力培养倾听音乐心理功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演奏者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倘若想要发出乐曲所需要的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声音,首先要靠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内心听觉的敏锐分辨能力。我以为,作曲家的内心听觉能力,表现在在乐谱成型之前,宏大的构思、预想的音响,已经在他们脑海里形成。而演奏家的内心听觉能力则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先在内心有一种声音的预想和想象,精心雕琢发出和将要发出的声音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使其富有感染力、更完美。俗语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诚然,对声音的追求、想象也体现这样一个逻辑。诞生一种美的声音,总是与演奏者孜孜不倦的内心听觉的想象和追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教授谈内心听觉对演奏的作用时,有这样的体会:“我于1955年赴英国伦敦演出莫扎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时,在出场演奏之前,看着乐谱在心中默唱了全曲一遍。出台独奏时,我不仅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对作品的典雅、流畅的感情,表现得更为自如。这种默唱全曲就呈一种音乐内心听觉活动。这种内心听觉活动,对演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⑥

查看全文

巴赫复调钢琴演奏技巧论文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生活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他的钢琴复调作品,是我们学习钢琴中始终都要研究的课题。“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弹好巴赫复调作品的八个方面,即速度、节奏、线条、声部、触键、力度变化、装饰音、踏板。

关键词:巴赫复调钢琴风格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技巧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放松不仅是最基本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文章从放松的重要性、怎样放松、协调放松、用力放松的辩证关系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放松四方面来论述钢琴演奏中放松的问题,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放松中的音色、奏法、动作训练、力度与弹奏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放松用力慢练重量感觉反弹力

在钢琴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身体僵硬,头颈一点也不动,身体重心不作丝毫的移动,只是手指在机械地弹奏,弹出苍白无味、毫无光泽的声音;有的学生动作僵硬,手肘上下抖动,手肘紧靠身体,手指几乎没有上下动作等等,这都表明学生演奏不够放松。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讲,欲表现完美无瑕的音乐,必须具备超越的音乐听觉水平和非凡的听觉驾驭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听觉能力是演奏者的锐利武器,是表现美的音乐的前提条件。然而,要获得这些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在专业演奏中的培养,即在演奏中建立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在视唱练耳课堂中的培养。二者同等重要,应该成为演奏者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关键词:钢琴演奏视唱练耳音乐听觉

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对一个钢琴演奏者有其决定性的意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演奏家要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必须通过自己卓越的音乐听觉来鉴别、控制、协调。对于他们来讲:“准确无误的音高、纹丝不差的时值、清晰平衡的声部,瞬息万变的音色,恰如其分的音量都需要极其灵敏的听觉,并不断以听到的效果调节大脑对手指发出的指令”。①然而,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何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通过什么手段进行培养,本文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们深知,钢琴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乐器,它气势之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既有嘹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从最低到最高的音区囊括了整个交响乐的所有音域;力度变化从PPP到fff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

既然钢琴是一件具有超凡表现力的乐器,那么,演奏者的听觉驾驭能力无疑需具备极高的要求。我以为,要具备高水平的听觉驾驭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专业演奏中培养,即在演奏中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二在专门训练音乐听觉的视唱练耳课堂中培养。

一、培养倾听音乐的心理功能

查看全文

艺术教育钢琴演奏心理

钢琴演奏是以高度技术操作性为特征的表演艺术,因此,从钢琴产生之日起至今的几百年中,论述钢琴弹奏技术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对钢琴弹奏技术动作的生理机制、训练方法等等,研究已经相当广泛、深入和系统。钢琴演奏,俗称弹钢琴,这仅仅说明了用手弹之,而未揭示出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内在涵义。也就是说,钢琴演奏的技术练习不是“手指操”,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与音乐风格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若想成功地进行钢琴演奏,教师和学生对钢琴演奏心理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比如,热情、想象、控制,以及克服“杂念”,气息的运用等等,我们经常会听到对学生有这样的评价:某某学生的手指条件不错,技术也比较全面,但能力较差;而另外的学生,和他恰恰相反,在手的条件和技术较弱的情况下,能力很强。这里所提到的“能力”的形成存在于学习、练习的活动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一下这种“能力”的形成。

一、正确的视谱习惯是培养健康的演奏心理的基础

从开始视谱到整个练习过程,乃至最后的演奏,在钢琴活动的各个环节上,“心理操作技能”始终是一个活跃的因素。在现实中,学生的演奏会碰到个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一首曲子,有的学生整曲下来不知断了多少的地方,而有的学生能够流畅的完成。前者不仅不能达到演奏的要求,完全不能表现音乐,更谈不上去追求有创造性的表演。这就要求在学习和练习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训练心理控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的“视谱时,脑子要走在音乐的前面”指的就是这个问题,当有干扰,音乐信息读取不及时或者音乐信息的读取和运用刚好同时即所谓的“弹到哪,想到哪”,这样就会造成音乐的不流畅或中断,久而久之的练习习惯,就会不经意的断断续续地弹奏,这种不良的演奏心理习惯一旦形成了,就很难改掉,就会成为演奏道路上的绊脚石。这里所提到的音乐信息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包括音符在内你的所有标记,比如休止符、强弱记号、音乐术语等等。事实上,演奏就像我们现实中说话一样,说话时,脑子里要先想到内容,才能清楚流畅地表达,逻辑清晰。必须强调的就是休止符。不要以为看到休止符就以为是停顿几拍子,不需要任何心理准备,正相反,休止符代表着一种无声的音符出现在音乐当中,更加要求演奏者在心理上提前做好预期准备,充满想象地完成。就像人在说话时,不能一句接一句的不停地说下去一样,需要呼吸,需要思考,否则就会“上气不接下气”,音乐也是这个道理。休止符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一是表现短暂的沉默后力量的积蓄和更大热情的迸发。比如,格林卡《夜莺》的尾声部分,几处的带延长记号的休止符的标记,这样的尾声,让演奏者极具表现的欲望,做出辉煌、完美的效果。二是短暂的休止符对音乐表现有推动作用。比如,中国钢琴曲《北风吹》的主题部分,喜儿的唱段,,中间有个小小的八分休止符,做哭腔处理,表现了喜儿哭诉着盼爹爹早早回家的悲切心情。可以说,休止符很重要,甚至比音符还要难做,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进行想象,对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一)具有强烈的演奏热情和自信心演奏热情和自信心是钢琴演奏者能否获得成功的演奏的关键。对从事表演专业的人来说,再没有比演奏者在舞台上反复出现“抛锚”这种事情更加悲惨的事情了,这甚至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这种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演奏者演奏心理的不正常状态。首先,演奏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上对音乐的记忆,及让身体达到适度的兴奋点,这是达到演奏良好效果的前提。其二,无论是练习过程中还是真正表演之前都要充满热情,否则就会失去对演奏的欲望和自信心。第三,也许每次表演都不是最满意的,但是,演奏结束后要及时地做好总结,找出演奏中问题,分析原因,定出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方法。为下次的演奏打好基础,让这种演奏的热情和自信心良性地延续下去,最终达到最成功的表演效果。

(二)具有排除干扰及应变的能力生活当中与正常思维相违背的是“杂念”,钢琴演奏中的“杂念”来自各方面的因素,要正确而积极地认识和对待。比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注重分数,在比赛的时候注重名次等等,这些思想杂念常常会使演奏者对自己的演奏抱不实事求是的态度,影响正常的演奏效果。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的思维容量是有限度的,想音乐多些,“杂念”就会少些,反之,“杂念”过多,过分过高地要求自己,顾虑重重,头脑中对音乐的处理就会大大降低,使演奏失去常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些“杂念”的产生的原因,不要过多地强调结果,少些不恰当的责怪,多些音乐创作上的鼓励,帮助学生产生和谐的演奏心理,顺利自然地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另外,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再仔细,弹奏过程中也会临时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改善需要丰富的演奏经验,比如,演奏者演奏时忘记了某一段落,如果缺乏演奏经验,很可能磕磕绊绊地完成演奏,以失败告终,而此时演奏经验丰富的人就会很巧妙的在演奏中进行弥补,不失去乐曲完整性,成功地完成演奏。

查看全文

钢琴演奏手腕技巧分析论文

摘要:手腕技巧是钢琴演奏中很重要的领域,是演奏钢琴最前哨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手腕的工作不仅对手指本身的积极运动有意义,而且对于把手腕传递给琴键也有意义。一个手腕的工作不正确,可能破坏整个的演奏技巧,手腕的控制能力,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手腕技巧展开探讨分析。

关键词:钢琴演奏手腕技巧

在弹奏每一组音或每一个乐句时,需要来自手腕的重量补充,重量补充的多少,都是由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所决定,它要随着乐句力度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旋律的变化,重量补充越敏锐,演奏就越能丰满而鲜明。音乐中由于力度的变化是连续不断的,通常需要提供重量补充的就是把较大的乐句或片段以腕为轴自上而下统一起来进行弹奏,而不要将重量淤塞于手腕、手腕的某个部位,手腕的重量或多或少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弹奏出或丰满淳厚或清新悦耳的声音。

手腕在弹奏中的状态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动作方式以上下和左右两种为主。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比如力度较小的跳音、断奏的双音、和弦等.有些是以腕关节为主、控制手部的上下左右动作,比如较强的跳音和断奏双音、和弦等,以及左右移动的音阶、琶音、音程较大的震音等。还有一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的动作,这一动作方式多存在于较近距离、较快速度地在琴键上移动手位,是以手腕为主,带动手臂的弧线运动。

一、手腕要有弹性

弹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对手部上下动作的控制,即在手腕持平、前臂稳固不动的状态下,灵巧自如地抬起手掌、随后又自然地将高出手腕的手掌和手指向下弹去,这其中就包括手腕的弹性。比如手腕非连奏,即利用手腕灵巧的上下运动、运用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肘部非连奏灵活、富有弹性的柔和声音。

查看全文

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摘要:双钢琴是钢琴二重奏的一种形式,把其增加到钢琴教学活动中丰富钢琴教学中的内容。双方演奏者对作品的演奏技法、结构、内涵及处理音色上形成共识,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我国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演奏技能的现状,对双钢琴教学实践做了一次大胆的构想。改善双钢琴演奏课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形式单一的缺点,让钢琴教学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关键词:钢琴;教学;双钢琴;演奏;技能

双钢琴教学形式能够从多角度让演奏者来认识作曲家,通过合作的两人来一同诠释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性。双钢琴演奏技能使钢琴教学形式多样化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四手联弹、独奏等其他形式所无法具备的。

一、双钢琴演奏的起源及发展

双钢琴属于钢琴二重奏的其中一种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较早出现了四手联弹演奏这种形式,主要指由两位演奏家在同一架钢琴上合作演奏作品,期初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之后著名作曲家海顿就借此形式创作出《师与生》,作品着重强调将教师与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易程度的声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双钢琴演奏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主要体现为双方演奏者齐心努力,共同来诠释一部钢琴作品,巧妙的演奏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风格,较独奏形式相比,更加突出声部及和声多层次、乐队效果般的音响,使原本较单一的钢琴艺术富裕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两个人要一同探讨音乐内涵,但由于演奏者双方演奏能力、演奏习惯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双钢琴的舞台摆放位置为对置型,这样就要求两位演奏者统一节奏、规格及音乐内涵等,培养契合的演奏能力。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流传于欧洲并得到发展,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作品一起大大丰富了钢琴艺术的发展。莫扎特则是双钢琴辉煌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随后得到许多作曲家的认可。代表作有舒曼的《行板与变奏》,米约的双钢琴组曲《胆小鬼》,拉赫玛尼诺夫的《C大调组曲第二号》等。

二、双钢琴演奏技能的教学概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