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2:32: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钢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舒曼钢琴作品特征综述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185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生于德国萨克逊洲茨维考小镇的一个殷实的书商家庭,并且在贝多芬和舒柏特的音乐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综合这两个优势其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表现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舒曼对读书写诗有莫大的兴趣,并显示出诗人般抒情与幻想的气质。舒曼的创作具有19世纪30~50年代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和评论活动,对德国以至欧洲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接下来主要浅析一下舒曼的钢琴作品的特点。
舒曼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他的双重性格是理解钢琴作品的重要线索,他的双重性格几乎贯穿了所有的钢琴作品。舒曼曾自称自己为“耽于幻想的音乐家”,认为音乐即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舒曼要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一切事物的体验。他具有浪漫情怀钢琴作品体现于30~40年代,如《阿贝格主题变奏曲》(Op.9,1834~1835),包含一组小品的《蝴蝶》(Op.2,1829~1831),两组《帕格尼尼随想主题音乐会练习曲》(Op.3,1832、Op.10,1833),《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狂欢节》(Op.9,1834~1835),《童年情景》(Op.15,1838),《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C大调幻想曲》(Op.17,1836)等。舒曼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但占舒曼作品很大比例的、有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以及歌曲则集中体现了舒曼的独创性风格。《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克莱斯勒偶记》等作品,都是将各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变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成为舒柏特声乐套曲式的钢琴套曲。下面就综合以上来进一步的浅析一下舒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1.旋律上。舒曼钢琴作品的主要特色,仍在于其深度的个性化的诗意表现,而旋律是呈显其特色的主要媒介。旋律的特点大致有如下几个:①以相同的旋律语法,使用在不同的作品中,而成为特有的笔调。②偏爱以上拍开始的旋律。③绝少使用附加的装饰音。④常以对位手法卡农或赋格处理旋律。这是舒曼孜孜钻研巴哈作品所获得的理念。⑤常以模进手法处理旋律。进而达到转调、简化或扩展的目的。
2.节奏上。舒曼的钢琴作品在节奏上是多变的。他常用“赫米奥拉“(hemiola)节奏型,从而产生了“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这种飘逸性的不安定内涵,明显地是经由重音的拖延所造成,而这种重音的不规律出现,大多来自切分音的大量使用,当节奏重音和拍子重音无法同时落下时,节奏韵律就失去了惯有的重量感,因而呈现出强烈的不安定个性。舒曼惯用的节奏规律,大体有以下几种模式:等节奏、互补节奏、纠缠节奏以不等分节奏相互遇合的旋律与伴奏,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较常以2:3的形态出现于内敛的乐段。这种节奏或多或少呈显了舒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潜藏于灵魂深处的自我挣扎。
3.织体上。错综复杂的织体也是舒曼钢琴作品的一大特色。舒曼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目不暇接,与他织体创作的丰富多样是分不开的,而他细腻善变的性格也注定了其音乐织体的复杂多变。舒曼钢琴作品的织体厚重,具有交响性,几乎涵盖了浪漫派音乐中织体语言创作的所有类型,了解这些特点并掌握其演奏技巧对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品很有帮助。其实钢琴音乐是舒曼最有创造性的地方。从刚刚讲的舒曼钢琴创作特点来看,也可以把它的特点做一个宽泛的总结:第一,注重心理的刻画,其新颖的语言正来自于心里后动的表达。第二,各种情绪体验是他用钢琴跃汇所有描述的对象瞬间的幻想,主观的情趣、意境的转换这些使人能感受的到。他的钢琴音乐细腻深刻以及多重性格和难以平衡的心理状态又让人难以把握。第三,套曲创作上的标题性构想,第一个将多个独立的钢琴小品组合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等。第四,常用性格变奏手法,注重和声色彩变化。
舒曼音乐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征是他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同样的体现在他的《新事曲》、《幻想曲》、《童年情景》、《林中草地》以及他那著名的《a小调协奏曲》等钢琴作品中。
探析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已经得到了极大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了新的目标。高校教学模式注重多样化,这是时展必然的结果。本文介绍了中国钢琴作品对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透过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断拓展新的角度赏析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跳出钢琴感受钢琴等教学应用方式,能够使学生容纳中西音乐文化精髓,提高精神境界。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高校钢琴教学;文化精髓;精神境界
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之所以拥有现今的地位,是人类精神文明以及科技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物质基础,钢琴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家们的创作灵感,从拉赫玛尼诺夫到肖邦,从莫扎特到柴可夫斯基,众多音乐大师塑造的钢琴文化促进了钢琴结构的进一步成熟。钢琴进入中国时间虽然较短,但是中国钢琴作品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了解作品实质上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国钢琴作品对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意义
钢琴起源于西方,拥有较为完整的钢琴文化和众多享誉世界的钢琴作品,因此我国现阶段高校钢琴教学通常采用国外钢琴作品作为课程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原汁原味的钢琴特性,形成主流钢琴思维,尽管外国钢琴作品确实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只能展现西方文明,无法与华夏儿女血脉深处的内在产生联系。文化的本质是传承,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学生才会逐渐感知流淌于血液中的激情澎湃,从而创作出类似《黄河大合唱》等体现中国情怀的伟大作品,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引入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钢琴的演奏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加入新的元素符号,使传统作品呈现出新活力是当下音乐界重点探讨的项目。西方经典钢琴作品多数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多为古典流派,可供创新的内容较少。而中国音乐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国钢琴作品拥有更加广泛的创作改编空间。我国56个民族各具特色,学生在赏析中不但能够了解不同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内涵和民族文化,还能感受不同作品的演奏风格,有利于丰富自身演奏技巧,在多元化的钢琴教学氛围中寻找能与自身精神产生共鸣的演奏方式,从而全面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二、高校钢琴教学内容设置的改进空间
浅析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钢琴作品在艺术特点方面的分析,综合现在音乐教学中是否引用中国钢琴作品的现状,解析在教学中过程中合理应用钢琴作品来教学的必要性。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钢琴的知识,还可以了解本土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教育;重要性
一、我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和原因
(一)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现状。在近几年的钢琴教学中,利用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教学才得到某些部门的重视。目前艺考和很多的钢琴比赛,都硬性要求在考试和比赛过程中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中国钢琴作品,利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国内的学生和老师对本土钢琴作品的重视。然而,针对实际教学情况,中国钢琴作品却被师生忽视。目前国家应该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钢琴作品的出版。来解决目前能用来教学的钢琴作品少的现状。比如教案制定过程中,就要求一定要把中国钢琴作品加入其中,毕竟单凭喊口号还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得要靠实际行动。可以明确一些可行性的目的:例如要求学生在每学期的练习阶段弹奏一些中国的钢琴作品和在考试和比赛的时候应该加入中国钢琴品等等。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出现了被冷落的局面,根源在于钢琴民族化这一点我们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还是存在重视外国作品的现象,让传承和创新中国钢琴作品这个方面被搁置一旁。(二)造成现状的原因。1.教学用的作品稀缺。钢琴的发源地在国外,引进到中国的时间仅有百年时间左右,成型的钢琴作品的数量中国明显比西方数量要少,这就导致了钢琴学生在学习作品时没有更多的选择性。我们从小学习时候,接触的都是西方的教学课本,比如《约翰汤姆森现代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初级教程》《车尔尼练习曲599》等等,这些都是钢琴启蒙初期的教材,后期也多用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李斯特或者一些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作品,而中国的这些启蒙教学的系统书籍却几乎没有,我们还是一直沿用西方国家钢琴的教学模式,自己却没有创新。虽然西方钢琴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很多年,在演奏技巧、作品创作和教学体制等等是很成熟的,但是钢琴已经进入多元化的发展,要去融合与创作出新的作品,而不是仅仅吸收外来钢琴的文化。在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民族教材,能提高孩子的爱国热情,进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2.没有国内独立创造的作品。在中国钢琴的作品中,原创的钢琴作品比较少,许多都是经过其他器乐曲所改编的作品,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出现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还是有一些的,但大部分作品还是根据中传统乐曲和民间音乐改编的,缺乏创新。像《十面埋伏》《浏阳河》《绣金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从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演奏技巧上来看,是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和西方音乐的美感,但还是没能走上国际,与西方国家创作出的乐曲还是无法有相同的影响力,在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不足。西方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演奏学派,并创作出许多具有其民族特点的钢琴作品,而像弗里德里克•肖邦、巴托克和李斯特等一些国外的钢琴大师的崭露锋芒,使得外国的钢琴作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正是如此,想要打造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本土钢琴作品,需要利用上我国的民族文化,然后创造出能代表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3.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没太高的热情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怎么能教好和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弹好中国作品呢?因为充分的知识储备量和自身的文化修养是一个钢琴老师的基本素养,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学习本土钢琴作品的重要。中国钢琴作品的核心是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当今钢琴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完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观念。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自钢琴音乐在我国兴起至今,足足有百年光景,这百年来,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在我国的钢琴家手中悄然出世。这些拥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在表现形式和展现手法方面。相较于传统钢琴音乐都有所改变,与此同时都将中国民族特有的韵味融合在其中。前人留下的那些作品为今天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学习价值的参考资料。给今天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国钢琴音乐的平台。(一)能够进一步宣扬我国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国民族音乐的认知和热爱,但是如果长期利用国外的钢琴作品来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缺乏对本民族音乐了解,进而会丢失民族文化精神。每一件钢琴作品的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王建中老师改编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为民歌音乐的钢琴作品,在旋律、节奏、曲调等中都表现出陕北民歌的韵味。此外,作曲家还展示了陕西北方民歌的艺术特色,以发挥民歌的特色,在创作中不仅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特点还与西方的创作手段结合起来了。民歌是将地区中耳熟能详的顺口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整编出来的,是独具地方特色文化,能促进钢琴音乐作品朝着民族化,群众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乐曲气势雄伟,音调简单有力的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在曲式上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我们通过学习这些钢琴艺术作品,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点有了了解,在演奏过程中就懂得其作品的精髓,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钢琴艺术文化,培养爱国主义也是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二)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现今的钢琴基础教程几乎都是国外的教材,使得中国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乐曲中的韵味,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音乐是通过以民族特点为基础的出发点,然后散播到其他国家的每个角落。要想在中国发展钢琴音乐,这其中不可缺少我国的传统音乐,应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来进行发展和升华,其中涵盖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正是因为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所以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所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们在接受中国钢琴作品相关的教育时,可以切真的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底蕴味道,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国民族的艺术美感,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教与学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在了解中内外的钢琴作品时,学子们会对国内的作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掌握作品的特点,感受到作者的心里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才能加强创新。(三)学习中国钢琴作品对于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钢琴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大都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主,作为中国钢琴学习者对国外作品的风格把握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如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一般都已具有不同程度的能力,这也可以说从一个方面对我们的教学予以了肯定。国内有很多的钢琴学子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十分匮乏,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学子在弹奏本国的钢琴作品时会表现出缺乏表现力的现象。如果只用国外的音乐体系训练学生,而忽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使用,那民族音乐的美及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精神必将在他们心中逐渐丧失。可以想象出来,如果一个学子连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不了解,要想更深层次的更加全面的去吸收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就是国内钢琴音乐的核心,更是钢琴教育的初始点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立足点。(四)推动钢琴教育的运行。音乐类院校的学生们,大多数是从钢琴的基础性教育开始的,他们拥有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文化以及专业能力都会对我国的钢琴教育工作的构建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等内容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对优秀的中国作品了解也不全面。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因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在高校中应该多加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课程,来促进中国钢琴音乐在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传递。
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钢琴二重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演奏形式,通常情况下,其演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手联弹的形式,主要是一架钢琴两个演奏者进行乐曲的演奏,另一个是双钢琴的演奏方式,即两个演奏者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演奏方式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和教学意义。本文主要对钢琴二重奏在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该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钢琴二重奏;钢琴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钢琴就是人们在乐器学习中较为广泛的一种,在钢琴的演奏中,其二重奏的表演方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能,其不仅能够很好的表达出钢琴演奏的多样性,还能够让人们更好的找到音乐学习中的乐趣。
一、钢琴二重奏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增强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由于四手联弹和双钢琴演奏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要求都较高,所以,学生想要让自己的演奏更具有表现力,在选择搭档时,就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较钢琴独奏而言,钢琴二重奏更考验合作者双方的实力,由于一个作品需要两个学生搭档完成,两人一起弹奏,自然就会有对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钢琴二重奏演奏曲目一般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可以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来。
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1.巴洛克的速度,相对的缓慢: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2.严谨的节奏,适当的自由: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钢琴教育论文:少儿钢琴爱好的必要性透析
本文作者:何苹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教师的职责1.教学语言通俗化。调查表明,绝大数钢琴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专业术语,导致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钢琴学习的少儿理解上的困难。根据少儿心理发展特点,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的具体思维能力明显强于抽象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弱化专业术语的使用,并设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动形象的日常用语,以易于儿童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采取比喻、夸张、故事等形式。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2.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我们看来,要培养少儿钢琴学习兴趣,必须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改变传统的课堂文化,建立有利于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宝库,而成为与少儿对话的伙伴,成为少儿不断成长的促进者和帮助者。3.合理选用教材。长期以来,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多以《拜厄钢琴就出教程》、《车尔尼钢琴初级练习曲(作品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等,不可否认这些教材的权威性及有效性。但是,就钢琴学习的低龄者来而言,此类教材显得枯燥和呆板,缺少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材选用时,应力争少而精,并根据儿童的学习进度与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增减内容。
(二)家长的职责1.培养儿童的意志。意志指个体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学习中的每个人,不论成年人还是少儿,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必须克服种类各异和程度不同的困难。2.创设利于钢琴学习的生活空间。勒温认为,生活空间就是与个体的需求相结合在人的头脑中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家长力争创设有助于儿童钢琴学习的生活空间,对其兴趣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给予儿童表现的机会。儿童有很强的可塑性,儿童期也是气质形成的关键期。儿童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应鼓励儿童在公共场所自我表现。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为儿童提供适当的表演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在公众面前表演的勇气,同时也可以检验儿童钢琴学习的成效。儿童在此场合得到赞赏后,将强化他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三)少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自出生之日就带着一定的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忽略了儿童的体会,所教授的内容便可能导致儿童厌烦情绪。为此,应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为儿童提供趣味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消除负面情绪,而且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耐心的形成。可见,在教学过中,适当变更教学内容,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乐理知识,更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兴趣是少儿学习钢琴的原动力。在少儿钢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少儿钢琴教学应有爱心、童心、责任心,将激发与培养儿童的兴趣置于首位,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对儿童钢琴的学习将大有裨益。此外,兴趣的培养只有教师与家长地共同合作,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发挥为条件,才能使少儿走近钢琴,始终保持钢琴学习的兴趣,走好学琴的道路。
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前,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远低于西方的钢琴作品。而中国钢琴作品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将中国钢琴作品应用于高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发展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民族意识。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实现中国钢琴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高校钢琴教学;应用
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钢琴教学都是以西方的钢琴作品为主,中国钢琴作品的应用是非常低的。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知之甚少,甚至出现漠视中国钢琴作品的现象。而高校钢琴教学作为培养钢琴音乐人才的重要阵地,将中国钢琴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推广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仍旧是从枯燥的拜厄、哈农等基本的练习曲开始,这对于初学者而言非常乏味且深奥的。但如果将中国钢琴作品作为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基本练习曲,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从音乐的本质来讲,音乐最初应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只有从本族出发,学习本地的音乐才会具有天生的亲和力。这也就使得钢琴音乐的学习简单易懂,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例如,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学生会非常容易地联想到江水、明月等,也会因为旋律的熟悉而感到亲切,进而激发学习的欲望[1]。第二,中国钢琴作品可以让学生相对比较容易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等,进而把握好作品的情感。(二)有利于提高学生钢琴的演奏技巧。中国钢琴作品的大量涌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演奏的技巧。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大部分是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的,而为了更好地展现原有作品的内涵,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来展示就是必经的过程,进而直接导致演奏技巧的变化。例如,在演奏《十面埋伏》的时候,为表达出琵琶轮指长音,应注意弹音要坚定,同时注意左右手音响效果的平衡[2]。总之,钢琴一个触键的变化都会引发方向和力度的变化,进而导致不同韵味和效果的出现。因此,将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到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够提高学生钢琴的演奏技巧。(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但高校钢琴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高校钢琴教学应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而将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到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实现该教学目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的过程中,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该作品的,进而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该作品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例如,在演奏《春江花月夜》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作品的画面,然后运用听觉和视觉,深刻感受该作品的优美,最后从内心深处开始欣赏该作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钢琴教学中应用钢琴作品作用
摘要:在我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风格各异的钢琴作品又是钢琴领域的艺术之根、生命之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西方钢琴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民族钢琴作品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忽视。因此,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普及钢琴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们与钢琴作品的距离。本文主要分析了将钢琴作品应用于钢琴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钢琴作品;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鉴赏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钢琴艺术的讲解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感受钢琴艺术的魅力,也为了让他们对不同形式的钢琴作品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我们将钢琴作品巧妙的引入到了钢琴艺术的教学中。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钢琴作品应用于钢琴教学的作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钢琴作品
在传统的钢琴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将谱子、弹奏手法和技巧等教给学生,课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识谱、记谱和进行手法练习,因此,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忽视,长此以往,他们会丧失基本的钢琴作品欣赏和鉴别能力,而且也会拉大与钢琴作品的距离,失去对基础的钢琴作品的了解。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将钢琴作品应用到高校的钢琴艺术教学中去。随着近年我国钢琴艺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本土钢琴作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也更加细致的表达了人们的真实感情,因此,如果能够巧妙地将这些钢琴作品应用到日常的钢琴教学中去,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钢琴作品的亲和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引用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这就引领学生们领略到了不同类型钢琴作品的魅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全面而且深刻的了解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和钢琴艺术。
二、激励学生练习钢琴创造钢琴作品
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的意义及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校教育类型有着多元化的要求。钢琴教学是高等教育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课程,加强钢琴教学,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钢琴人才,进而推进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从高校钢琴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能够将我国钢琴作品融入于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并分析其有效应用。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高校钢琴教学;意义;应用
钢琴虽然不是我国传统乐器,但自从传入我国以来,许多音乐家纷纷开始钢琴作品的创作,并广泛运用于高校钢琴教学活动中。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而言,如若能够有效应用中国钢琴作品,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要有效应用中国钢琴作品于高校钢琴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学体系,进而将钢琴作品的风格、演奏要领、演奏技巧、伴奏等应用于钢琴教学中。
一、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高校钢琴教学中,基本功训练、练习曲、乐曲是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应用中国钢琴作品,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其次,有助于学生丰富自身的钢琴演奏技法。我国和西方的钢琴作品演奏技法大体相同,但也具有诸多独特的技法,通过应用,可使学生掌握更多技法。最后,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民族情怀[1]。
二、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演奏技能探究
摘要:双钢琴是钢琴二重奏的一种形式,把其增加到钢琴教学活动中丰富钢琴教学中的内容。双方演奏者对作品的演奏技法、结构、内涵及处理音色上形成共识,因此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我国钢琴教学中双钢琴演奏技能的现状,对双钢琴教学实践做了一次大胆的构想。改善双钢琴演奏课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形式单一的缺点,让钢琴教学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关键词:钢琴;教学;双钢琴;演奏;技能
双钢琴教学形式能够从多角度让演奏者来认识作曲家,通过合作的两人来一同诠释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音乐性。双钢琴演奏技能使钢琴教学形式多样化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四手联弹、独奏等其他形式所无法具备的。
一、双钢琴演奏的起源及发展
双钢琴属于钢琴二重奏的其中一种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较早出现了四手联弹演奏这种形式,主要指由两位演奏家在同一架钢琴上合作演奏作品,期初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之后著名作曲家海顿就借此形式创作出《师与生》,作品着重强调将教师与学生分别演奏不同难易程度的声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双钢琴演奏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主要体现为双方演奏者齐心努力,共同来诠释一部钢琴作品,巧妙的演奏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风格,较独奏形式相比,更加突出声部及和声多层次、乐队效果般的音响,使原本较单一的钢琴艺术富裕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两个人要一同探讨音乐内涵,但由于演奏者双方演奏能力、演奏习惯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双钢琴的舞台摆放位置为对置型,这样就要求两位演奏者统一节奏、规格及音乐内涵等,培养契合的演奏能力。双钢琴这种演奏形式流传于欧洲并得到发展,双钢琴演奏与钢琴独奏作品一起大大丰富了钢琴艺术的发展。莫扎特则是双钢琴辉煌发展时期的主要代表,随后得到许多作曲家的认可。代表作有舒曼的《行板与变奏》,米约的双钢琴组曲《胆小鬼》,拉赫玛尼诺夫的《C大调组曲第二号》等。
二、双钢琴演奏技能的教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