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10:05: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肝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雄肝胆壮山河

(1929-1948),1929年秋天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之后,家里生活更加困苦不堪。心里充满了对村里的汉奸地主的仇恨。

1940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建立了龙(关)、延(庆)、怀(来)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南山堡一带成为抗日游击区。联合县民主政府农民委员、三区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经常半秘密半公开地来南山堡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有一次,王平为日军追捕,机智勇敢地掩护王平脱险。事迹传开,被大家称赞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1943年春天,在王平的指导下,南山堡村的二十多个穷孩子组成了儿童团,是儿童团团长,他带着大家站岗放哨、查路条、看笼头(南山堡一带各村都将笼头挂在杆上,立在山头,看到敌人出来扫荡就放倒,传递消息)、送鸡毛信,非常认真。

这年秋天,王平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决心为王平报仇,坚决要求参加民兵。但这年他才14岁,村干部只让他当“见习民兵”,但他参加民兵活动,寸步不挪,终于当上了正式民兵。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中,迎着风浪成长。

1945午夏,还不满16岁,他偷偷地离开了家,参加了区小队,不久就编入龙、延、怀县大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为了保卫解放区,县大队编入大部队,在六连九班当战士,终于实现了当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心愿。

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上了第一课。部队攻入龙关县城后,捡到了一支勃郎宁手枪,他想留下来自己用。在连长和战友们的耐心帮助下,他才懂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缴获要归公。把手枪上交后,高高兴兴地领到了一只小马枪。从此,自觉地用革命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查看全文

肝胆术后引流管监护思索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引流管的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后病人8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护理肝胆手术带管病人50例。年龄25-68岁,其中男39例,女11例。其中单纯放置腹腔管者18例,同时放置腹腔管和T管者32例。

2引流管的护理

2.1腹腔引流管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造成感染。观察引流口周围有无引流液外漏,皮肤有无红肿,破损。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气味,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2]。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③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在病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床头抬高,使其体位高于引流管,以利于引流。④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引流口疼痛是引流管过紧压迫或引流液刺激所致。引流后其他部位疼痛,可能继发感染或迁移脓肿所致。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即使报告医生。⑤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后24小时拔除,通常是在术后2-3天可拔除腹腔引流管。

查看全文

护理干预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72例患者临床手术资料。将3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围手术期内接受预见性护理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水平]、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得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QLQC30)评分]及并发症(切口开裂或感染、胸腔积液、肠梗阻、胆漏)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B、AL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及HAMD-17得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RTCQLQC30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肝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其肝功能及营养状况,减轻负性情绪对其身心状态的影响,减少胆漏、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其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肝胆管结石;前白蛋白;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

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功能已遭到严重损伤,需通过手术治疗来清除肝胆管处病灶,解除局部梗阻状态。由于多数患者对于此疾病或相关手术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患者较易出现消极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常规护理较重视流程性,护理人员多基于临床表现去展开护理;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构想针对性干预措施[1-2]。为进一步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肝胆管结石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施以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72例患者临床手术资料,将3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围手术期内接受预见性护理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常规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为28~69岁,平均(44.83±6.18)岁;入院时前白蛋白(PAB)水平为96~185mg/L,平均(131.73±45.04)mg/L。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为27~71岁,平均(45.13±6.09)岁;入院时PAB水平为97~188mg/L,平均(131.62±46.17)mg/L。两组性别、年龄、入院时P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

查看全文

增强肝胆外科教学质量策略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医学领域里来华留学交流的人员也日益增多。2007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为规范、提高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规定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已有40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1],更多的医学临床和科研机构则开展了留学生的专科专业培训和访问学者交流。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非本科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各单位面临的新课题。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长期承担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对地方和军队交流项目的留学生进行培训。笔者自2009开始,参加了医疗、护理和医院管理3个专业,共6批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5个国家30余名留学生的肝胆外科临床教学。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以及对教学方法、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所教授的留学生到期全部顺利毕业归国,学生反馈良好,笔者还曾受到某国军队卫生部部长的接见。该文从授课教师的角度,就提高医学留学生肝胆外科教学质量的方法予以探讨。

1区分不同教学对象与目标,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是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专科医院和临床学院,医院所承担的留学生教学培训任务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其中既有来自军队的外军交流项目,又有国家部委的交流培训计划。留学生的肝胆外科教学,既有作为外科医疗、护理、医院管理的内容,也有独立的肝胆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因此,必须先区分教学对象的性质特点,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选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根据医学专业、学制类型、年级批次、培训要求等区分学生的学习性质,对学生的班级人数、性别年龄构成、医学职业身份、教育背景、学习工作语言、国籍宗教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依据不同的学习性质、培训要求,结合我院肝胆外科教学优势,参照2007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合理的筛选。比如:在临床高级护理班的临床实习教学时,按照掌握常见肝胆外科疾病的综合治疗护理目标,选取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护理、肝移植术后ICU护理、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和胆管癌内镜治疗护理等内容,采用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病区见实习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经典的中英文专著,编制专用的英文教材

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留学生肝胆外科教学实践中,没有现成的英文或中英文双语专业教材。学生来华以后,只进行过简单的汉语培训,因此,肝胆外科教学只能采用全英语进行教学。由此,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参考经典的中英文外科学教材[2]和肝胆外科学专著,融合医院的临床教学特色,编制肝胆外科教学的专用英文教材,并不断进行改进。在高级护理班肝胆外科教学的教材制定中,根据掌握常见肝胆外科疾病护理的教学目标,以Townsend主编的《SabistonTextbookofSurgery》第17版和吴孟超院士主编的《肝脏外科学》第2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基础护理、肝胆胰疾病专科护理、护理管理内容,融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肿瘤手术切除、动脉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护理,胆道疾病手术以及胆道放射介入、胆道内镜治疗护理等临床教学的特色,制定专用的教材。在医院管理班的教材制定中,重点纳入了医院行政管理的医疗过失、事故报告、突发事件报告、医疗纠纷登记等制度,医疗工作管理的首诊负责、三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会诊等核心医疗制度的内容。而在制定肝胆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教材时,按照教学目标侧重在专科领域更深入的知识、能力的掌握,我们参考了Blumgart主编的《SurgeryoftheLiver,BiliaryTractandPancreas》第4版,Kuntz主编的《Hepatology,TextbookandAtlas》第3版,并融合医院特色,增加了国际主流期刊的研究报告、前沿进展。在教学实践中,编制的专用教材让授课教师有了依据和规范,也便于留学生预习和复习[3],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的英语技能,加强师生的语言沟通

查看全文

肝胆科术后胆漏成因及措施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减少胆漏的发生,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7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确诊时间在术后3~6天,平均4.9天。胆漏的原因: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9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5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2例。

二、治疗方法

21例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18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3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1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2],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1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讨论胆漏多在起病后短期内出现,常急骤发生,不具备瘘管,只有胆汁漏出,常见于创伤性或手术后数日之内。胆管或胆囊因急性炎症或其他病变所致穿孔或破裂发生胆汁漏出,初期亦属胆漏。胆外漏持续日久即称之为胆外瘘,但胆内漏却很少演变成胆内瘘。形成胆漏的常见原因:①副肝管的损伤及遗漏:胆管副肝管存在解剖变异、局部粘连致解剖不清、在处理胆囊管时误将开口较低的右侧肝管切断,而术中未及时发现;②T管放置的技巧,不同情况下置放T管时注意事项,T管材质、T管的修剪、粗细合适,掌握最直、最短原则,缝合时技巧以及拔T管时观察与造影等;③患者体质及疾病因素。因外伤患者情况复杂,肝脏外伤时有胆道损伤术中未能发现,未作相应处理所致。国外报道最多的是腹腔镜(LC)术后,其发生率为0~2.7%,较开腹胆囊切除(0.2%~0.5%)有所增加,其次为肝癌切除术后(3.1%~15.6%),肝外伤术后(10%~25%),胆肠吻合术后(0.4%~8%),以及肝移植病人。

三、针对上述胆漏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查看全文

小议肝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

摘要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也是胆道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发病控制率约为95.3%,传统的手术治疗由于对于肝胆特殊生理特点,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术后残石率为30%左右,从而导致手术治疗后复发,进行再手术发生率增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条件的改善,新手段、新技术的应用,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均有下降。本文就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诊断

1.1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1.2影像学诊断方法

查看全文

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浅析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45例纳入实验组,接受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相关并发症与满意度差异。结果实验组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五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更快恢复,保障护理质量,临床应用满意度高。

关键词:分级护理;肝胆外科;护理;并发症;护理质量

肝胆外科患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围治疗期接受科学的护理支持,可巩固疗效,提升患者围治疗期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医院存在护患比失衡的问题,护理资源不足,导致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施效果难令人满意,最终激化护患矛盾[1]。分级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之上开展的细化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程度,分配合适的护理资源,做到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2]。国内一些学者已经证实了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3],但关于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开展较少。故本文开展以下研究,试论分级护理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9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5例纳入对照组,另45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20;年龄32~71岁,平均(52.38±7.1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6例,胆囊手术13例,胰腺手术11例,脾脏手术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4∶21;年龄33~73岁,平均(53.26±7.34)岁;手术类型:肝脏手术17例,胆囊手术14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研究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各类肝胆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要求[4];②均自愿接受外科治疗,无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麻醉药物过敏等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成年者;④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入组;⑤全程参与研究;⑥听觉、视觉等感官功能正常;⑦拥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排除标准:①肝胆外科手术史;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④严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不对护理资源进行分级,护理资源的分配采取随机模式,在护长领导下,予以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康复护理等护理支持。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①护理分级:在护长领导下,基于科内护理人员的学历、业务能力表现、年资、理论与实践考核结果、自评与他评结果等内容,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分级,共分1~3级,其中1级护理强度最高。②患者分级:基于患方的年龄、病种、手术执行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情绪状态等指标考虑,将患者分为1~3级,对应病情危重需要绝对卧床静养者、病情较重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者、病情较轻生活能够自理者。③分配资源:患者分级与护理人员分级配套、对应,如1级患者安排1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提供系统的护理服务。④方案检查:1级护理方案由护长与患者责任医师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2~3级护理方案由护长、责任医师、护理主任共同审核,批准后规范执行。⑤业务培训:科室内部业务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分级,制定具体内容与强度,1级护理人员培训以基础护理知识为主,高阶护理知识为辅;2级护理人员培训以高阶护理知识为主;3级护理人员可作为带教,在教学中回顾知识内容,院方定期组织高级护理人员的院际间业务交流与学习。⑥质量提升:每支护理小组在工作中,就所遇问题进行记录,随后由组长上报护长,寻求护理问题的解决途经,典型问题纳入培训教案,在后续予以系统性的推广教学,在不断的工作中寻求护理水平突破。⑦等级变化: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等级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上级或下级护理团队做好护理交接,确保分级护理的连贯性,不同级别的护理资源始终物尽其用。1.3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分:护方指导患方就本次手术治疗期间,所感知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由高至低分别代表“非常差”至“非常好”五种主观态度,涉及维度有病区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查房、护理记录、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指标:住院用时、排气用时、下床行走用时。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便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满分95分,用于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内含19小项,各项1~5分,代表着“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五种主观态度,分值与满意度成正比;基于分值定义,细化满意度分级;0~38分为差,39~76分为良,77~95为优,满意度=(优+良)例数/总例数×100%[5]。1.4统计学处理。经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肝胆胰外科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本院肝胆胰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胆胰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9.5)岁,受教育年限(10.7±3.2)年;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1±9.7)岁,受教育年限(11.5±3.5)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方案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PICC维护方法,PICC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如何正确携带导管淋浴,PICC出现异常情况应如何及时汇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实施措施为:(1)建立PICC自我管理小组:由本科室责任护士、主治医生和具有一定治疗经验的肝胆胰外科患者共同组成PICC自我管理小组;(2)制订具体计划及实施方式:由责任护士负责制订相关计划及实施方式,组员充分理解和掌握自我管理模式的内涵;(3)定期授课,每周定期授课1次;(4)定期随访:指定一名本科室护士对自我管理小组进行相关指导,每周通过电话形式定期随访1次。(5)患者互助及交流:每两周开展1次患者互助及交流活动,以自我发言的方式介绍各自导管维护的经验。

1.3观察指标

查看全文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院在肝胆外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的一些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防范意识,并对其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士的防范意识显著的升高了,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下降,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不断的升高。在临床护理中没有发生严重的纠纷与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都已达到了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结论在肝胆外科中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

当前,肝胆外科的临床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此科的高龄患者数量是比较多的,所以临床医疗护理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临床的护士要具备高超的护理技术,使得护理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1]。我们在肝胆外科应用风险管理,对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肝胆外科的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收治的患者主要是外伤或者是癌症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2-80岁,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患者的情况一般是比较严重的,这就使护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

查看全文

肝胆外科腹腔镜运用观察思索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作为现代外科一项成熟技术,腔镜技术因具有微创、大幅度降低手术创伤的特点,已在外科领域普遍开展应用[1]。肝胆外科发病人数在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手术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但因患病器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传统手术操作存在创伤大、术后痛苦大恢复慢,病人难以接受的弊端,腹腔镜参与肝胆外科的诊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2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4.3±10.1)岁。均依据临床体征、症状、核磁共振、CT、B超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及血、尿胆红素等化验检查确诊。其中肝癌12例,为2.5~4.3cm病灶直径,肝囊肿23例,为直径>5cm病灶、肝内外胆管结石34例,门脉高压、肝硬化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依据病情不同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依据病情分别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和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或输尿管镜)配合取石和检查,大部分病例行T管放置,对少数病例取石后胆总管行一期缝合。肝切除患者中,局部切除位于Ⅱ~Ⅳ肝段和Ⅶ肝段的病灶,有患者病灶位于Ⅱ、Ⅲ肝段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囊肿患者行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引流或切除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