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9:5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甘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论文
【关键词】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本经》,药用历史悠久。其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主要含有甘草酸及甘草苷类成分,其中甘草酸为现代药理应用研究证实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目前针对甘草的内在质量控制,主要围绕甘草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一类的检查。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RP-HPLC三元等度洗脱法测定甘草酸的方法,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2]。本实验依托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甘草酸含量测定(附录VID)项下操作主线,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稳定,用于甘草酸的检测专属性强,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Agilend1100系列液相色谱仪、四元泵、在线真空脱气、DAD检测器、化学工作站、1200型自动进样器。
1.2试剂
甘草不良反应研究论文
【摘要】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甘草酸,如果合理应用会发挥作用,但应用不当产生毒性或加重病情,所以对甘草的毒副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甘草;毒副作用;使用禁忌
甘草是临床医生十分常用的药物,开完处方,医生往往信手添上一味甘草。南朝医学家陶弘景说:“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故有“十方九草”之说,尊称“国老”。它性平味甘,生则微寒,能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炙则微温,能益气生津,缓和药性,缓急定痛。但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毒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现综述如下。
1甘草毒副作用的概况
20世纪50年代,《德国医学周报》报道,甘草的急性中毒症状,有血压增高和血容量增多所致的头痛、眩晕、心悸、心源性喘息和血钾降低所致的心悸、体倦怠、重度腹胀。20世纪60年代雷巴斯报告,甘草对胃溃疡效果良好,但会引起高血压和浮肿。在1968年科恩报告,给予肝炎患者甘草甜素(423mg/d)时,肝炎好转,但血压升高,引起低血钾及低血钾性痰病。在甘草甜素剂量为2~5g/kg(PO)时,可见电解质作用(ip,钠潴留及钾排泄),甘草的溶血作用较弱。日本卫生部管理条例规定,对甘草甜素剂量超过100mg/d或甘草的剂量超过2.5g/d(iv)的患者,必须予以紧密监控。
1968年荷兰医学杂志报道,大量食用甘草糖果的儿童和成年人,由于盐类和水份的潴留引起浮肿,并往往伴随着高血压,舒张压常达13kPa。另报道300mg/d的甘草酸服用患者,有30%的人出现严重反应。对于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即使用量很少,也有不良反应。1974年加拿大报道,甘草浸膏引起的副作用对那些有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发生。新西兰报道,有4名妇女每天服用25~200g甘草,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终因甘草慢性中毒而住院。另外,还观察了14人,每天服用甘草100~200g,1~4周后,血钾浓度急剧下降,血浆中的结晶凝乳酶活性明显减弱,其中4人患有低血钾症。据日本学者报道,甘草酸每日剂量超过500mg,连续1个月即可产生假醛固酮症,250mg时,有的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日本东洋医学会副理事长在使用汉方时意外发现,芍药甘草附子汤引起浮肿,炙甘草汤引起大量出汗,甘草人参汤引起黑便,还有甘草泻心汤引起腹泻[2]。1984年我国临床报道,老年病人及贫血病患者用甘草,最易产生水肿,尤其是贫血病,每日用甘草10g以上,连续4~5d即可发生水肿。同样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1]。
小议异甘草素的药理作用
摘要】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为甘草中异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其广泛药理活性备受关注。文章对异甘草素国内外药理活性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异甘草素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并能扩张动脉,对心脏和脑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异甘草素药理作用异黄酮甘草
Abstract:Isoliquiritigenin,anisoflavoneextractedfromthetraditionalChineseherb,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hasextensive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Thisarticlereviewedthepharmacologicalstudiesofisoliquiritigeninfocusedonitspotentanti-tumoreffects,anti-oxidativeeffects,anti-allergiceffects,andtheheartandbrainprotectiveeffects,andsoon.
Keywords:Isoliquiritigenin;Pharmacologicalactivity;Isoflavone;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新疆地区目前发现的野生甘草品种有9个,占全球22种的41%,新疆甘草资源供给量占到了全国的70%以上,是我国野生甘草种类最多、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1]。甘草以根和根茎入药,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切成片的,亦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中国药典》Ⅰ部2005年版还收录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和膨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新疆均有分布。
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苷,如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苷,为甘草的甜味成分。从甘草根的水解产物中分离出18α-甘草次酸;还分离出多种黄酮成分,其中有甘草素(即4、5-二羟基双氢黄酮)、异甘草素(2、2、4-三羟基查耳酮),甘草苷(即甘草素4-β-葡萄糖苷)、新甘草苷(即甘草素-7-β-葡萄糖苷)、新异甘草苷(即异甘草素-4-β-葡萄糖苷),还有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查尔酮B。
甘草质量评价论文
1产地评价
中药中地道药材概念的形成主要与产地、质量相关。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产地评价是甘草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古代医籍论述了甘草的产地,有些明确指出何处出产甘草为优。如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甘草“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考为今甘肃河西一带)”,说明南北朝时所用甘草以甘肃所产抱罕草为优。明朝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中称甘草“以山西隆庆州者最胜”。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是甘草主产、丰产的故乡。伊克昭盟杭锦旗甘草的开发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东汉(公元25~220年)以来传统认为地道优质甘草产地。据《绥远通志稿》记载:“绥西蒙地自古为产草之名区。今仍以杭锦旗境所产为多,附近贫农赖采甘草为业者逾万。每年包头聚销可一百五六十万,多至二百万斤,绥产药材最多而甘草外销之数为第一”。
2基源评价
不同品种甘草质量有别,利用基源的不同可对甘草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价。《中国药典》2005版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有3种,即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俗称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其中以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民间也有采用其他品种作药用,如云南常用黄甘草入药。现代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了不同种属甘草某些成分含量的差异。林寿全等[2]对中国甘草属6种甘草的甘草次酸含量测定后发现,以乌拉尔甘草含量最高,其次为光果甘草,再就是胀果甘草和黄甘草,粗毛甘草含量最低。
3性状评价
3.1古代性状评价古代从性状上对甘草优劣有一定的论述,性状评价是古代用于甘草质量评价最重要的手段。《本草经集注》载:“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又有紫甘草,细而实,乏时亦可用”。《图经本草》道:“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本草纲目》云:“今人惟以大径寸而结紧断纹者,为佳,谓之粉草;其轻虚细小者,皆不及之”。
甘草黄酮对离体小肠影响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Linn.),是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根据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甘草的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L.)三种。随着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甘草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生物碱、氨基酸和黄酮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随着人们对甘草研究的不断深入,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人们发现其中黄酮类成分——甘草黄酮在抗溃疡方面作用显著,尤其是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有研究显示,甘草黄酮对离体肠管的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对甘草黄酮对离体小肠的作用做一简要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甘草黄酮类成分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浓度为0.1mg/ml的甘草黄酮溶液、浓度为0.5mg/ml的甘草黄酮溶液、浓度为1mg/ml的甘草黄酮溶液、浓度为2mg/ml的甘草黄酮溶液、二甲基亚砜溶液(由二甲基亚砜溶解,二甲基亚砜的最终浓度为1%)和豚鼠1只。
1.2实验器材麦式浴槽,温度计,张力换能系统,恒温水浴装置,供氧装置,铁架台,弹簧夹,注射器,手术剪,棉线。
1.3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①取制肠段标本。取空腹豚鼠一只,迅速将其致死。然后剖开豚鼠的腹部,剪取其空肠和回肠的上半段。②在肠段的两端各穿一根线,将肠段的一端系在固定片上,另一端系在张力换能器的小勾上。然后开动记录仪,待肠管收缩平稳后,记录一段正常的肠管收缩曲线。③依次在肠段上使用不同浓度的甘草黄酮溶液,并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黄酮溶液对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
2结果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甘草是我国着名的传统中药,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着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工业原料,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着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抗肿瘤作用
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着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着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着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又显着诱导口相酶活性,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α和β构型GA的抗癌变和急毒实验比较研究显示,α体抗D-氨基半乳糖肝损害作用优于β体。α体分子结构与泼尼松相似,易与类固醇激素的靶细胞受休结合,抗癌变作用也大于β体。研究还表明,两者均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抑制、阻碍杆细胞癌变的作用,并且α体比β体作用更强[3]。②GA在体内可被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成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前者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细胞毒活性,后者可与毒物结合而增强解毒功能,使其迅速从尿中排出而降低致癌性有关。③GA有抑制肿瘤细胞生成的作用,很可能是变异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进而限制肿瘤细胞的增长。④GA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拮抗肝糖原的蓄积作用,加快毒物和致癌物的排泄。另外GA的三萜糖甘在小鼠肝线立体中能诱导渗透性的跃迁使薄膜电位消失、吡啶核甘酸氧化、细胞色素释放和吞噬诱导作用产生因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6]。
甘草总黄酮含量测定论文
【摘要】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建立能够准确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针对甘草苷、柚皮苷、芦丁3种对照品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全波长扫描,比较不同对照品和样品与显色前后的最大吸收波长,从而确定适合的对照品。结果甘草苷对照品和样品液经过碱处理后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34,334.5nm且全波长扫描后得到峰形基本一致,而柚皮苷对照品经过相同处理后最大吸收波长在419.5nm,芦丁对照品和样品分别经过Al2(NO3)3-NaOH-NaNO2显色后最大吸收波长在510nm和363nm。通过对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与另外两种方法差异显著。结论选用甘草苷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成分准确度较高,是切实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关键词】甘草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Abstract:ObjectiveToselecttheappropriatestandardfordeterminationofflavonoidsinGlycyrrhiza.MethodsTocomparethelargestabsorptionwavelengthbywavelengthscanningof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ResultsStandardLiquiritinandsamplesprocessedbyalkalihadthelargestabsorptionatthe334nmand334.5nmwavelength,andstandardNaringinatthe419.5nmwavelength.ConclusionTodeterminecontentofflavonoidsinglycyrrhizawith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bystandardLiquiritinisapracticalmethodwithhigheraccuracy.
Keywords:Glycyrrhiza;Flavonoids;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
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和双黄酮类[1]化合物,其中以二氢黄酮类和查尔酮类含量较高[2]。二氢黄酮类包括: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苷元(liquiritigenin)、新甘草苷(neoliquiritin)、甘草素(liquiritigenin)等,查尔酮类包括: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苷元(isoliquiritigenin)、新异甘草苷(neoisoliquiritin)等[3~7]。而其中比例较大的成分以甘草苷为主[8]。
甘草总黄酮的测定常用芦丁[9~10]、柚皮苷[11~13]为对照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而《中国药典》中甘草项下没有规范总黄酮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14],导致甘草总黄酮成分有多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本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测定方法进行考察,比较不同对照品和样品采用相应方法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对3种对照品相应测定结果分析,确定最适宜甘草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对照品和测定方法。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综述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为甘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归纳和总结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甘草甜素具有较多和较强的药理活性,甘草有长期作为民族用药的历史,是一种有价值的开发保健品和药品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甘草甘草甜素药理作用
AdvancesinPharmacologicalActionofGlycyrrhizin
Abstract:ObjectiveToreviewtheprogressinthestudyofpharmacologicaleffectsofglycyrrhizinforitsreasonableutilizationandfurtherdevelopment.MethodsDocumentsof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onglycyrrhizinwithinrecentyearswereconsultedandsummarized.ResultsandConclusionBeacuseglycyrrhizinhasmanygood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hasbeenbeingusedformanyyearsinChinesemedicine,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isavaluableplantforhealthcareproductsandmedicine.
Keywords: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G`lycyrrhizin;Pharmacologicaleffect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又名美草、蜜甘、蜜草、国老、灵通、甜草、粉草等,为豆科植物,是我国医药宝库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药材,素有“中草药之王”的美誉。甘草在欧亚两地均有分布,我国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新疆、青海等地。
甘草药用植物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为了对我国当前甘草药用植物的分布和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进行了解,并对不同甘草种植区域中植物的不同成分进行对比,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了走访调查以及田间洋房取样测定等实验方法,对甘草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质量评价
甘草是我国在传统医学之中使用较多的药用植物,在以往的使用中由于过度开发现象的出现使得野生甘草区域的储量不断减少,当前人工种植区和野生甘草区的面积和密集程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甘草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优化当前甘草种植行业的发展,提升人工甘草药材的质量,实现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调查方法简述
1.1走访调查。在本文的研究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调查方法就是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甘草种植产区的政府、科技站、林业局等国家机构进行调查走访,对该区域的甘草种植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之后调查人员会对药物公司和药材商人进行走访,对野生和人工种植甘草的种植面积、质量和市场环境等进行了解。并在走访过程中对甘草药材的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等细节进行了解。1.2样方调查。完成走访调查之后,调查人员可以根据获得的资源分布信息在周边分别寻找野生甘草生长区域和人工种植区域,样地应当按照实验规定进行选取,并使用GPS等技术来辅助调查样区的选择。在设定腕臂调查区域之后,调查人员可以对样地之中的甘草数量、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采摘样品在实验室之中测定甘草中成分含量。1.3甘草中的成分测定。在实验室之中,实验人员可以对采集的甘草植物成分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实验人员会使用HPLC方法来对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在实验中将两种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对比,对样区之中甘草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1.4调查路线的设计。我国的甘草分布区之中均存在人工种植和野生并存的现象,在本文的调查之中,重点针对我国的传统甘草产区,包括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新疆地区等,在这些地区分别设置了40个调查样地,对这些产区中人工种植甘草和野生甘草进行了采集,并对这些区域的甘草种植情况和市场进行了走访。
2调查结果和分析
中药甘草副作用防范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化学类药品的副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很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是纯天然药物,其药性温和、安全没有副作用,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现以甘草为例,结合笔者的实践对其不良反应和对策做出总结。
关键词:甘草;不良反映;毒副作用
甘草是临床医生十分常用的药物,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它性平味甘,生则微寒,能清热解毒,润肺祛痰;炙则微温,能益气生津,缓和药性,缓急定痛。据测定,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甘草酸,如果合理应用会发挥作用,但应用不当产生毒性或加重病情,所以对甘草的毒副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甘草毒副作用研究概况
1968年科恩报告,给予肝炎患者甘草甜素(423mg/d)时,肝炎好转,但血压升高,引起低血钾及低血钾性痰病。在甘草甜素剂量为2~5g/kg(po)时,可见电解质作用,甘草的溶血作用较弱。日本卫生部管理条例规定,对甘草甜素剂量超过100mg/d或甘草的剂量超过2.5g/d(iv)的患者,必须予以紧密监控。
1968年荷兰医学杂志报道,大量食用甘草糖果的儿童和成年人,由于盐类和水份的潴留引起水肿,并往往伴随着高血压,舒张压常达13kPa。另报道300mg/d的甘草酸服用患者,有30%的人出现严重反应。对于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即使用量很少,也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