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任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8:29: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干部选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选任

干部选任监督思考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以来,我市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意识,夯实了监督基础,同时,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龙岩市委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有关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有力促进了干部工作整体上水平。

通过监督检查和信访了解,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单位在选拔任用股级干部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没有严格按《条例》的有关规定办事的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任用程序不规范。个别单位在研究人事过程中,没有组织人员对拟任对象进行考察了解,没有进行民主推荐或酝酿讨论,有的甚至没有集体研究,搞“一言堂”、主要领导说了算。二是超职数配备干部。有些部门领导认为股级干部选任工作无关大局,不按职数规定配备股级,做老好人、搞平衡,超职数配备干部,一个股室任命多名副股长,工作中容易造成相互扯皮,给工作开展造成诸多不便。三是顶岗混岗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由于不少单位原有的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而上级规定单位进人要实行“凡进必考”从而造成人员空缺,有岗无人,因此个别单位只能大量借用其它单位干部来进行人员补充,并自行任命股级职务,造成人员在岗不在编。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空缺,少数单位将长期从事与某岗位相关业务的工勤人员调整到股级干部岗位,实行“以工代干”。此外,随意设置岗位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单位自行设置编制部门核准外的股级岗位,如乡镇综治办、文明办、报道组等。对此,我市市委高度重视,于**年批转下发《关于市委组织部干部列席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部、委研究干部人事工作会议的暂行办法》。市委组织部在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选人用人过程中严把“三关”,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努力构造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地选人用人。

一、主要做法

1、会前报批关。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在拟召开研究干部人事工作会议前三天,应向市委组织部呈送《**市×××(单位)研究干部人事工作计划表》,并附上编制部门出具的《**市机关、事业单位准许使用股级职数通知单》,在《**市×××(单位)研究干部人事工作计划表》中,说明本次人事调整的数量、调整的理由和考察情况以及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人员等。经市委组织部对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进行认真审核同意后,方能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人事任免工作的会议。

2、会上监督关。市委组织部派两名干部到会列席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召开研究干部人事工作的会议,对会议的全过程进行了解、监督,并以记实的形式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会议的有关情况,包括:参加会议人员、民主推荐情况、干部考察情况介绍、酝酿情况、讨论情况、表决结果等,会议结束时由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列席人员负责任地在记录本上签字。通过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的形式,有效地对整个干部人事工作是否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在会前报批和列席过程中发现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违反规定或不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的,及时与有关党委(党工委、党组)进行沟通,督促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工作有关政策规定予以纠正。对情节较重的,建议有关党委(党工委、党组)暂缓研究干部人事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汇报。情节严重的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会后管理关。要求各基层党委(党工委、党组)在会议结束后,对拟任的干部人选按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有关任免手续。任职后由主管单位部门对股级干部进行目标责任管理,组织部门定期对基层党委人事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并结合回访科级领导班子,不定期地跟踪了解股级干部的现实表现情况。同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实行干部选任工作责任制和用人失误追究制等。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终党建目标管理考评的内容。

查看全文

干部选任培养计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的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专心谋事、专注干事、专力干成事上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慧眼识干部。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任“老实人”干部,既要有爱才之心,从党的事业需要出发,选任“老实人”干部的责任感,又要有识人之能,分得清“老实人”与“投机者”、“庸人”的区别。一要提高素养“识”干部。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炼就出“火眼金睛”。二要深入基层“访”干部。老实人往往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脉不广;他们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所以,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识别、发现、挖掘“老实人”干部,切实把他们纳入视野。三要拓宽渠道“选”干部。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任民主,做到“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老实人”干部脱颖而出的干部工作新机制。

公道用干部。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一要有颗公道心。领导干部要保持公道心,不带“有色眼镜”,不纠缠细枝末节,做到公道正派、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老实人”。要有“举贤不避仇”的勇气和胸怀,不感情用事,更不能因个人好恶对老实人打击报复。二要形成“重用老实人”的正确导向。对发现的“老实人”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全社会都来了解他们,使他们成为受人尊重的对象,进而根据其特点和特长,选拔到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重要岗位大胆使用。三要不给投机钻营者机会。对于投机取巧者,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绝不让其如意算盘得逞,彻底铲除其成长的土壤,不给其留任何机会和空间。

严格管干部。对发现的“老实人”干部,既要在工作上严管,又要在生活上厚爱。一要精心培育强素质。按照注重实效、分类培训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提高他们干工作的能力、抓发展的本领。二要严格管理促履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办法,推行问责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干部,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成效不明显的,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三要真情关爱解忧困。领导干部要关心那些“老实人”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他们干事创业为民的激情和活力。

查看全文

干部选任监督思考

加强对干部任用酝酿和讨论决定环节的监督是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的关键。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解决好党政领导干部任用酝酿、讨论决定过程中监督的问题,是干部工作监督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充分认识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监督的重要性

能否把干部选准选好,关键看酝酿的质量和讨论决定过程中能否正确运用酝酿成果,因此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任用酝酿、讨论决定过程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是在用人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酝酿和讨论决定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两个重要环节。对酝酿过程的监督就是为了做到凡是提交党委(党组)讨论的重大人事任免,都必须经过充分地酝酿,而且在酝酿过程中,每位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行为是自觉自愿的,不受外来压力所致。通过酝酿,在比较鉴别、在反复中寻求干部任用决策的最佳预案,从而保证党委(党组)的干部任用决策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能被群众所接受。对讨论决定过程的监督,就是为了确保在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必须经过充分讨论,实行一人一票制进行表决,或实行票决制,防止“个人说了算”,从而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正确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酝酿的过程和讨论决定过程的监督本身就是发扬党内民主的过程,就是让群众参与的过程。

2、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是有效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

查看全文

加强干部选任监督思考

今年以来,**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任监督体系、重要环节监督、工作责任及群众监督权四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有效强化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一、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体系,夯实干部选拔任用基础

制定《**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实施细则》,对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前公示等程序提出纲性监督要求。健全县委常委会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接受全委会的监督。实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明确县纪委、直属工委等监督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干部监督联络员制度,监督员主要从具有丰富组织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中聘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

二、规范初始提名、考察对象确定和讨论决定程序,强化干部选拔任用重要环节监督

采取干部个人自荐、领导个人署名推荐、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四种推荐”方式产生干部初始提名人选,将初始提名人选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按1:4比例遴选后,再在县四套班子及法检两长会议按1:2比例遴选,确定考察对象;讨论决定干部时,对拟任人选实行常委会和全委会无记名“差额票决”。制定《**县监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基本程序履行办法》,明确重点监督民主推荐方式的采用、范围的选定、程序的履行;考察谈话和征求范围的选定,考察预告、按规定进行审计情况;讨论决定程序的履行、全委会票决制的执行等等,有效杜绝干部“带病提拔”和“带病上岗”现象。

三、实行全程记实监督,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

查看全文

干部选任民主调查思考

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本质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吸收了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重要成果,把扩大民主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的规定改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应当”改为“必须”,虽然仅两字之差,但它将民主推荐确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扩大民主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态度。我们在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执行《条例》中关于扩大民主的要求、体现民主的程序和保障民主的措施,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民主,就是要切实把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好,把民主的意识、民主的作风和民主的方法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们科左中旗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把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从而构建开放透明、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作用新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从扩大民主、提高公信度入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扩大民主作为选准用好干部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注重群众路线,民主推荐。民主推荐干部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性环节。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扩大群众的“四权”,让广大群众了解民主推荐干部的程序、条件和要求,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熟悉情况的群众积极参加到民主推荐干部工作中来,从而真正把民主推荐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使干部推荐的过程和结果真实反映群众的意愿。同时,对民主推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反复比较。把票数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但不简单地“唯选票是从”。注重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听取基层党组织的推荐意见。推荐干部时,尽量扩大民主推荐参与人员的范围和人数,并注意吸收一些了解真实情况并能充分反映群众意见的人员参加。在民主推荐环节,推荐、评议和测评范围一般为推荐职位所在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有下属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的扩大到下属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人数较少的单位,扩大到本系统、本行业内部进行,切实把选任领导干部的推荐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同时,旗委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制度,每年在全旗范围内采取“一推双考一公示”(组织推荐,考试、考核,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的方式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对后备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实行动态管理,选拔任用干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在去年**镇党政班子换届考察期间,共召开民主测评推荐大会29次,有1798人参加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个别谈话1159人。

注重扩大范围,民主考察。干部考察时,在坚持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相结合、重点考察与一般考察相结合、平时考察与重要时期考察相结合的同时,坚持组织考察与群众考评相结合,注重群众公认,对干部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的考察。坚持征求群众意见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广泛征求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干部群众、老干部代表的意见。实行考察预告制,预告范围一般为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与社会、群众的工作、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单位,预告范围扩大到下级单位或服务对象,有时根据需要还扩大到被考察对象的原单位。谈话了解情况范围除本单位干部职工,还扩大到工作对象、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谈话内容除了解“德、能、勤、绩、廉”基本情况处,还扩大到考察对象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注重从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识别干部。同时,进行差额考察,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在对比中识别人,做到好中选优,真正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注重集体讨论,民主把关。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准确度,根本一条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决策机制,切实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旗委讨论决定干部时,充分考虑普通群众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意见,凡是大多数群众不推荐、不赞成的,坚决不提交会议讨论决定,从而使旗委决定能够充分体现群众的正确意见,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旗委制定出台了《旗委常委会议议事制度和议事规则》、《中共科左中旗委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办法》和《中共科左中旗委员会任用**镇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办法(试行)》,并严格执行。对新提拔任用的干部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对**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旗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旗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予表决,应到会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才能形成决定;对其他科级干部的任免,实行旗委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三分之二以上应到会常委到会方予表决,拟任人选获得同意票数超过应到会常委人数半数的,方可形成决定。近年来,共对277名新调整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常委会票决;去年以来共对40名**镇党政正职进行了全委会票决。

注重拓宽渠道,民主监督。群众参与的过程也就是监督的过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关键是要提高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程度。一是实行公示制。按照《科左中旗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暂行办法》,对拟提任的领导干部通过旗内新闻媒体和在其所在单位(地区)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公示,进一步接受全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和选择。公示期间,旗委组织部设立专线电话,专门受理干部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由旗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到执法、执纪部门、公示对象所在单位等了解情况,并向干部本人了解询问,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向旗委汇报后,由调查组向来访、来信反映意见者及时进行反馈,旗委根据公示情况讨论决定干部的使用意见,保证了群众的参与的结果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公示期满,无举报或举报的问题经查实不影响任职的,才正式任命。**年以来,对新提拔的61名干部都进行了任前公示。二是实行试用期制度。旗委印发了《关于科左中旗科级领导干部试用期制度的通知》,对提拔担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一律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对新提拔到领导岗位并实行试用期的干部,由所在单位或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作为责任人进行帮带。试用期满后,经组织考核胜任现职、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正式任职;成绩平平、群众不满意、不胜任的,不予正式任命。在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或犯错误的,则提前结束试用期,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查看全文

干部选任监督交流

如何贯彻好十七大报告精神,探索和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的有效机制,笔者认为,应从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解决好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的问题。

明确监督职责强化监督职能

要明确干部监督主体的职责。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规定,干部选任监督主体是党委(党组)及其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在存在多个监督主体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职能重叠、责任不明、运行不畅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监督主体各自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做到职责明晰,任务具体。党委(党组)的职责是领导本地区干部选任监督工作,对下级组织干部选任工作进行监督。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的职责是具体组织本地区干部选任监督检查工作,受理有关干部选任工作的举报、申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纠正和处理。纪检机关重点对干部任用中违纪的党员干部立案调查、处理,并与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沟通情况。

要强化干部监督机构的职能。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在整个干部选任监督体系中处于多重职责、协调联动的关键位置,必须进一步强化其监督职能。要赋予干部监督机构相对独立的监督权,保证干部监督机构对干部选任各个环节的知情权、参与权、审查权,对违规问题的调查权、处理建议权、督促纠正权,并授予干部监督机构一些调查方面的强制手段和措施。要建立干部监督机构与其他干部管理机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工作体系,用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干部监督机构更好地履行其监督权。比如,干部监督机构与其他干部管理机构之间信息沟通制度、对考察对象和上会人选的审查制度、干部监督机构负责人列席研究干部会议制度等。要加强干部监督专职队伍建设,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干部力量,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规范用权行为落实责任追究

干部监督的客体因干部选任的各个环节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参与选任干部的领导集体、领导干部、考察组以及干部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只有科学合理界定领导集体与成员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职权范围,并使履行职权与需要承担的责任相一致,才能保证用人权力规范地使用。

查看全文

老实人干部选任培养思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倡导“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的用人导向,把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专心谋事、专注干事、专力干成事上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慧眼识干部。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任“老实人”干部,既要有爱才之心,从党的事业需要出发,选任“老实人”干部的责任感,又要有识人之能,分得清“老实人”与“投机者”、“庸人”的区别。一要提高素养“识”干部。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炼就出“火眼金睛”。二要深入基层“访”干部。老实人往往注重埋头做事,不善声张造势,辛苦和业绩往往不易广为人知;他们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脉不广;他们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别人的关注。所以,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识别、发现、挖掘“老实人”干部,切实把他们纳入视野。三要拓宽渠道“选”干部。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选任民主,做到“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老实人”干部脱颖而出的干部工作新机制。

公道用干部。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一要有颗公道心。领导干部要保持公道心,不带“有色眼镜”,不纠缠细枝末节,做到公道正派、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老实人”。要有“举贤不避仇”的勇气和胸怀,不感情用事,更不能因个人好恶对老实人打击报复。二要形成“重用老实人”的正确导向。对发现的“老实人”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全社会都来了解他们,使他们成为受人尊重的对象,进而根据其特点和特长,选拔到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重要岗位大胆使用。三要不给投机钻营者机会。对于投机取巧者,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绝不让其如意算盘得逞,彻底铲除其成长的土壤,不给其留任何机会和空间。

严格管干部。对发现的“老实人”干部,既要在工作上严管,又要在生活上厚爱。一要精心培育强素质。按照注重实效、分类培训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训,提高他们干工作的能力、抓发展的本领。二要严格管理促履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办法,推行问责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干部,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成效不明显的,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三要真情关爱解忧困。领导干部要关心那些“老实人”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激发他们干事创业为民的激情和活力。

查看全文

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思考

围绕加快培养年轻干部,优化局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去年10月,我们在常州市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首次运用干部素质能力测试的方法,公开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局机关担任中层副职领导。总的讲,我们的这次尝试和探索是成功的,有收益的,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出发,创新干部选任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客观上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干部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具有驾驭卫生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管理干部队伍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此,我们在对局机关中层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结构和能力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创新干部选任形式,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我们确定面向市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运用干部素质能力测试的方式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局机关部分中层副职领导干部,以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从科学评价竞争人选综合能力出发,确立测试考察方法

根据机关中层干部的现状,结合部分基层领导班子调整,我们推出规划财务处(审计处)副处长、医政处副处长、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副处长、中医管理处(社会医疗保健处)副处长、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处副处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等6个职位进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这6个职位都是卫生局的重点业务部门,承担着卫生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能,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而对选拔的人选要求比较高,特别强调必须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公开选拔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通过笔试检测一下竞争人选对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及历史、国情国力等公共科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加注重对他们的能力测试和发展潜质的考察。为此,我们学习借鉴市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运用综合能力测试的成功经验,把竞争人选的素质能力作为测试和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用相对科学的方法,衡量和评价一个干部,从而为选好人,用好人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依据。

三、从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出发,严格规范有关程序

查看全文

干部选任评价意见

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制度,以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干部工作的对象涉及经济、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要形成一整套定量的评价体系。应当用经济发展的实绩来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效,用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实绩检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果,用群众的公认度来反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成败。让人民群众评判,可以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一、评价内容与标准。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制度,评价的主体应是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领导班子结构是否优化,干部任用的程序是否规范,干部工作“四权”是否落实到位,等等。当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复杂性,在评价中要注意运用辩证思维,进行科学客观评价,要防止简单化。

二、评价程序。1、选取干部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组织有关理论、实践工作者对干部选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影响要素进行讨论,并拟订选择指标的初步方案。第二步,把初拟方案选择的指标公诸于社会,并选择不同层面进行调查,同时可向有关专家咨询,调整有关指标,确定指标的权重范围。第三步,组织专家会议讨论确定评价的基本指标。2、预告。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评价之前,将评价的对象、内容、方式等及时予以公布。3、实绩考核。将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采集汇总。4、民意测验。分别在上级领导、同级领导、本级管理干部、社会各界中举行民意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综合。5、评价汇总。根据实绩考核指标、民意测验结果以及各方监督实时数据,确定量化值和权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输入与之相配套的计算机辅助评价系统,即可得出最终评价结果。6、建章立制。公布评价结果,根据结果,研究建立相关制度,改进干部选任工作。

三、评价结果运用。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制度,目的是用来促进干部选任工作,因此分析运用评价结果至关重要。要充分研究从数据中分析存在的问题,调整干部工作思路,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查看全文

选任干部四关措施

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江西省吉安县在国家公务员录用和干部选拔任用主要环节上,严把“四关”,认真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

一、严把素质关。自年以来,凡录用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考核,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分步实施、有序操作。实行了公开条件、公开考试、公开考察、公开结果、公开使用“五个公开”,使考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处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近年来,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64人,至今先后有14名干部被提拔重用。

二、严把责任关。个人向党组织举荐领导干部人选时,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署名填写《干部推荐表》,说明举荐理由,并申明与被举荐人的关系。举荐干部必须签订责任状,坚持“谁举荐,谁负责”的原则。20年以来,先后有5人因举荐干部失误,分别受到了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

三、严把民主关。为积极拓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群众参与面,在考察组进驻前,将被考察对象、考察内容、考察时间、考察组成员名单、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鼓励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负责地向县委组织部和考察组提供信息,反映被考察对象的情况和问题,同时广泛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及群众意见,不断拓宽干部信息来源渠道。20**年乡镇换届考察,全县304名乡镇科级干部全都进行了考察公示,共接到各类群众来信来电举报34件(次),其中有3名干部由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而被取消了任用资格。

四、严把入口关。凡涉及干部的提拔任用,组织(人事)部门在提请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之前,都要以书面形式征求同级纪委(纪检组)的意见。党委(党组)在讨论决定拟提任人选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将拟提任人选通过县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限内进行公示,并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广泛征求群众意见。20**年以来,先后对186名新提任的正、副科级干部全都进行了任前公示,其中有3名干部经调查核实存在严重问题,经县委复议后,取消了任用资格。(李金根刘智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