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8:22: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干部选拔任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思考
**年7月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来,**县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加强对选任工作的监督力度,坚持标准,严把程序,严格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办事。**年以来,我县严格依据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和任职资格,以及承诺事项,共提拔任用领导干部113名。在选拔标准的把握上,在尊重民意、严把政治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对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大力选拔那些群众公认,政治素质好,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而且实践证明在扎扎实实干事业有政绩的干部,叫响“凭素质论人才,凭政绩用干部”口号,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上,坚持民主推荐、严格考察、充分酝酿、集体决定,坚持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在原则问题上不通融、不让步,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结合实际,积极探讨完善干部考察考核等相关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证了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进行。但同时在对选任工作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尽管严格坚持了民主推荐,参加范围也较广泛,而且在使用干部时坚持尊重民意,得不到群众拥护的干部不列入考察,不提拔、不使用,但公开透明程度还不够,使群众监督不到位,监督渠道不宽、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如群众对民意测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不了解的问题,使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标准和要求缺乏的了解,影响群众参与的热情和责任心。
2、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还不够科学,质量不够高,亟需进一步深化。现在对干部考察考核,往往是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干部,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不够明确,难以把握;考核考察方法、模式,与现在变化迅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适应。而且由于人力智力的限制,对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探讨、研究的力度也不够,亟需加强。
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我们认为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干部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已建立的制度需要狠抓落实,如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表现,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认为当前因从以下几点入手促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拓展。
一、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关键环节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思考
提名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工作,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相结合、民主公开和以法依规相统一、荐贤举能和权责对等相适应、整体配套和规范稳妥相促进,进一步改进初始提名方法,规范提名推荐程序,扩大民主推荐范围,强化工作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我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要明确提名推荐主体
在干部推荐提名过程中,全县范围内任何有民事能力的公民,都有提名推荐或自荐领导干部人选的权力。全县各级党组织、党政领导个人和普通干部群众都享有平等的初始提名权力。县委主要领导可以提名部局镇党政正职人选,对其他重要领导职务的干部配备提出建议人选,原则上不对部局镇党政副职及以下职务人选提出初始提名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部局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可以提名部局镇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人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局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机关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参与提名推荐干部人选。县委组织部可以对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各级各类干部选拔任用进行初始提名。要把领导干部个人提名、组织提名和干部群众民主推荐提名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干部选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质量。
二、要公开职位空缺情况
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部局镇领导班子职数进行清理,理清领导班子配备的缺职空岗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推进的前提下,在不出现因重大人事变动影响社会稳定或引发工作断档的情况下,将适合公开的空缺领导干部职位和职数、符合推荐提名候选人的资格和条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和文件等媒介面向社会进行公告,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荐提名。
三、要规范提名推荐方式
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报告
为了认真完成市委组织部下达的调研任务,我部成立以分管部长为组长,相关组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调研组,采取访谈、座谈、典型案例分析、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我们的具体做法,围绕初始提名的含义、初始提名与民主推荐和酝酿的关系,如何规范初始提名的使用范围、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初始提名的权利和责任等方面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初始提名的含义,初始提名与民主推荐和酝酿的关系问题
初始提名,顾名思义,是某个领导班子需要补配或整体调整时,对人选的最初提名。
我们认为,干部初始提名工作应该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按照扩大民主的要求,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拟提任或交流领导干部人选进入民主推荐、酝酿确定考察对象之前的环节,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部工作流程的第一个环节。
二、如何规范初始提名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初始提名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作为一个内容进行单独地阐述、规范和明确,但它却是影响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能否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干部工作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性问题。所以规范初始提名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现阶段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干部选拔任用讲话
这次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的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深刻领会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使组织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学习王乐泉书记重要讲话和韩勇部长重要报告,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讨论。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干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切实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基本理念,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的方向,善于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破解干部工作中的难题,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不断有新的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这一主题,选好干部、配强班子
发展和稳定是**工作的主题。要认真学习领会王乐泉书记的重要讲话、韩勇部长的重要报告精神,全面认识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的工作大局选人用人。要自觉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大力选拔那些既能促一方发展、又能保一方稳定的干部。要始终把革命化放在首位,把政治上强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把干部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作为选人用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要坚持选人用人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目标,真正做到谁胜任工作就选拔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切实把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精于统筹谋划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心思引导到谋发展、干事业、创实绩、做贡献上来。选用干部、配备班子,要坚持全面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着眼于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整体功能和综合素质,在选干部、配班子的过程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既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考虑个性特点、工作阅历上的互补性;既大胆选用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充分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优势和作用;既要从党政机关选拔干部,又要注意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优秀人才。要坚持协调的理念。要协调好领导班子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通过抓好组织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提供有效保证。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从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出发,及时把工作重点放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着力解决好政治坚定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问题,解决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问题,解决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问题。要坚持可持续的理念。既立足当前,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又着眼长远,做好中长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可持续性打好基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关系长远的战略性建设。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大胆物色和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及早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锻炼。
二、坚持注重实绩、关注基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这次会议提出,要通过树立、落实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更好发展、更快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更加注重凭实绩选人用人,以促进发展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干部的工作实绩,全面、发展、辩证地评价干部,真正把那些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把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干部选拔任用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刍议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目标,已不容回避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工作部门面前,亟需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认真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根据这一精神和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际,笔者试图就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当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及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势在必行
可以说,无论从战略高度上分析,还是从工作实践上考量,不论是从历史经验上总结,还是从现实要求上解读,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是防止吏治腐败滋生蔓延的治本之策。
我们从近几年来所查处和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吏治腐败严重存在。不少腐败案例中,不仅大都伴有吏治腐败,而且其腐败的严重性到了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地步。原湖北省荆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丽,原本是一名三陪小姐,在短短的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了正科级干部。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由于违法乱纪,群众对他的问题反映从未间断,尽管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对他的两次提名均未通过的情况下,他仍然登上了副省长的宝座。原滑县县委书记王新康,在任5年期间,借调整领导班子之机,收受贿赂64人次32万元,包括需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局长、交通局长。原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这个集“吹、卖(官)、嫖、赌、贪”于一身的“五毒干部”,竟然连迁递升,当上了市委书记,这本身就令人深思。何况在他任丹江口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搞权色交易、接受“性贿赂”,直接提拔“姘头”4名,帮助2名“姘头”的丈夫职务升迁。二是缺乏监督是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于近年来在选人用人上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以来,对选人用人上缺乏监督,是一个产生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完全可以设想,如果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效能,王怀忠绝对捞不到副省长的“乌纱帽”;如果在选人用人上切实约束监督个人权力,陈丽纵使色技俱全,三陪女终究是三陪女,怎么也不会成为宣传部副部长。如果有一套完备的监督制度,同样,王新康想通过调整领导班子捞钱只能是枉费心机;如果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条例》办事,张二江这个“五毒干部”不但早就丢官弃职,更谈不上他有机以权谋钱,以权谋色。三是遏制吏治腐败尤其需要监督。应该说,这些年来,对于吏治腐败的查处,力度是大的,也动了真格,一些腐败分子受到了查办。然而,吏治腐败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少数单位和个别地方已成蔓延之势。一方面腐败分子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方面,说明整治吏治腐败,仅靠查处这个治标之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吏治腐败的滋生,才是遏制吏治腐败蔓延的治本之策。如果我们坚持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定会成为一方净土。
干部选拔任用调查思考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后,**市委组织部在前期组织对所属36个乡镇、机关部门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围绕当前基层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弱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学习贯彻《条例》,探索和规范基层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
一
近年来,**市乡镇、部门党委在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及新《条例》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个总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规范运作、扩大民主、完善考核、加强监督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特点是:
——学习贯彻《条例》的意识明显增强。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党委都能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组工干部要反复学,干部群众要了解”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特别是今年7月新的《条例》颁布以后,多数党委都能把《条例》列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坚持用《条例》精神统一思想,带头学习,带头执行,带头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少党委在学习《条例》过程中,紧密联系干部工作实际,以整风的精神,对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以及《条例》规定等,认真进行反思和剖析,努力做活用人这篇大文章。一些基层党委还把学习《条例》与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5·31”讲话、加强党委及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将《条例》作为干部培训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相关知识测试。大多数基层组工干部都能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把《条例》学习作为练好业务基本功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基层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般都能根据《暂行条例》规定的选人用人原则和标准,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集体讨论等程序进行,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不”,即未经民主推荐的人选不列为提拔考察对象,未经组织考察的人选党委不讨论,呈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上报,党委没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不研究干部任免问题,党委表决时未获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不通过。一些基层党委对提拔任用的干部坚持做到“六有”,即有民主推荐或测评材料,有综合考察材料,有党委讨论决议,有任前公示通知,有干部谈话记录,有任免呈报表。多数基层党委的干部考察材料及谈话记录,内容全面,记录规范。一些部门党委对站所负责人的任免,都能按规定的要求,与乡镇党委主动联系,共同考察、测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调整任用。依据《条例》要求,结合全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际,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的《**市基层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乡镇、部门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基本程序,将《条例》精神具体化,增强了基层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可操作性。
——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和公开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这一主题,基层党委都在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普遍采用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或民主评议的方式,把群众公认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不论是确定后备干部,还是拟考察提拔干部,都经过一定范围的民主推荐,凡得不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党委不列为后备干部和提拔人选。干部任前公示制、村级党组织“双推一选制”和村委会选举制普遍推行,一大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提高民意测验的准确度,一些党委将民主测评的参加对象扩大到单位全体职工或大部分职工,参加测评人数占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总数的75%以上。三分之一以上党委实行干部考察公示,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撩开了干部工作的“神秘面纱”。
干部选拔任用感悟
贵在落实;落实之要,为政之要。贵在执行”四项监督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而当前学习好、宣传好“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乡镇主要负责人,带领全乡干部学习好、宣传好“四项监督制度”当前工作之要。为此,乡认真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学精,一般干部熟悉,人民群众知晓”目标,以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举办一次干部集中培训、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安排一次进村宣传、举行一次自我测试等“五个一”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为进一步树立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乡党委高度重视,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以来。以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学习手册为教材,围绕“领导干部精通、一般干部熟悉、人民群众知晓”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通过学习,个人对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对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意义重大。
事后评议实现约束到位,离任检查实现责任追溯,失职追究实现违者必究,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一个对选人用人的全程监督链条,为选人用人工作树起了警示牌”架起了高压线”安装了安全阀”中央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事前报告实现监督前置。对于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自觉性,严格依规照章办事;对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严肃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四项监督制度”选人用人工作实践中体现的四性”
个人对这项制度所体现出的公开性与公平性感受尤为深刻。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主要体现的还是选人用人工作的公开性。作为纳入其中的一名党员干部。公开选拔已成为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式,个人就是这项制度的受惠者,从大学毕业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六个不同领域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历练,从一名普通的乡镇一般干部成长为乡镇主要负责人,这一切都是通过组织培养与公开选拔这个平台得以实现的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这段时间我县开展的署名推荐近期可提任为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人选工作让人耳目一新,这项工作有效提高了各阶层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使选人用人工作的公信力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明确的责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使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违规失责难以追究等突出问题得到破解,同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给予相关人“干部没选好,责任逃不了一种强烈警示,从而有效促进选人用人工作的良性循环。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管理体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选拔
(一)选拔任用开发区党委下属的办、局、公司干部职工,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
2、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思考
近年来,规范初始提名权问题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年,塔城地区将这项工作列入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的总体安排之中,并相应出台了《塔城地区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九步规程”工作流程图,其中第一步初始提名人选的确定对此作出了初步规定。对此,**市委组织部也迈出了积极探索的步伐,对符合初始提名的三种类型人选严格进行了审查,并结合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提出了一些探讨性意见和建议。
一、规范初始提名权的必要性。首先,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干部工作的实践表明,初始提名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环节,干部一旦被提名就基本意味着要被推荐、考察甚至任用。由此可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干部选任工作质量,就应该先从规范初始提名权、规范初始提名程序入手。其次,初始提名是监督“一把手”用人权的重点所在。初始提名是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有效行使用人权的开端。目前,在干部选任各个环节中,只有初始提名缺少详细的程序规定,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个人权力运作空间很大,而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容易产生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由于初始提名环节操作上的隐蔽性,导致初始提名成为一些领导发挥“影响”的最主要环节,其个人观点和意图可以起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甚至导致初始提名失公失范。因此,规范初始提名权、规范初始提名程序是从源头上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再次,规范初始提名权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点之一。其原因有三:一是现行的初始提名权在多年的实践中已成为固定模式,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渐成积习,即便有种种不满,但真要改变这种方式,仍会遇到种种阻力;二是现行的初始提名方法虽然方式单一,但形式众多,各种形式各有利弊,如何合理整合、如何引入新的更加科学的方式、如何化理论为实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三是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规范初始提名方法有担心,有顾虑,怕动作过大、操之过急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怕提名权交给群众有悖于党管干部的原则,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同时也怕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削弱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面临诸多问题,但规范初始提名方法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群众“四权”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
二、现行初始提名办法的利弊分析
目前,**市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的产生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结合干部年度考核依据干部群众无记名投票推荐结果,初步确定中青年后备干部名单,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需通过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副科级后备干部由市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通过。《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的产生一般应当是后备干部。年度考核确定的中青年后备干部作为初始提名人选,主要以会议投票推荐形式产生,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民主推荐方式,较好地体现了群众公论的原则。因为干部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但目前会议投票推荐的范围有局限,往往仅在本单位的干部职工中进行,若单位人数较多,结果相对客观,若单位人数较少,则结果就不足以反映真实情况。二是基层党组织(仅限于党委、党组)名义推荐。组织推荐实质上是以领导班子推荐为主,有它的可取性。由于领导平时工作中接触干部较多、较广,对干部的了解相对全面、准确一些。因此,如果能客观推荐干部,是合理的,有利于选准人。但实际操作时,这种形式常常变形、走样,掺杂了过多的人情、利益关系,容易引发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也对组织部门正常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一定的干扰。三是个人推荐(仅限于正科级实职领导)。个人自荐形式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但是不能扩大到所有科级干部甚至是一般干部都来自主推荐,原因是造成初始提名的干部的质量不高,容易造成各单位之间推荐干部的混乱,给确定初始提名干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给选任干部初始提名工作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其它推荐形式也是各有利弊,有待进一步完善。
干部选任初始提名的产生方式主要是以民主推荐结果为重要依据。具体方法是:组织部门先到空额单位组织民主推荐,再综合民主推荐情况、日常掌握情况及实绩考核结果确定推荐对象,最后由部长办公会会提名考察对象,一般为等额提名。总的来说,不论采用何种推荐方式,初始提名权始终掌握在党政领导手中,始终是“少数人在少数中人选人”。正是由于现行的初始提名方法不尽科学、程序不尽规范,直接影响选任干部质量的提升,也是干部选任工作中屡屡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三、规范初始提名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规范初始提名权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操作起来要求高,难度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