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8:1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干部选拔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选拔作风思考
树立良好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作风,是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关键。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找准改进选拔任用工作作风的切入点。
一、近几年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风方面的探索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用什么样的作风选人,选什么样作风的人,是一个事关党的政治路线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的大问题。近年来,在改进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上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
逐步扩大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认真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重点落实好群众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扩大民主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对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实施“阳光操作”,有力保证了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逐步规范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工作程序。普遍重视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程序的规范,从实际出发完善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健全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机制,公开选拔工作还从直接选拔领导干部向选拔后备干部延伸,公开选拔工作结果的运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复合化。
严格要求选拔任用工作人员,促进选拔任用工作作风的转变。以建立责任追究体系为主线,先后制定实施了干部推荐责任追究制度、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重点解决好工作责任不清、工作失误不究、工作效果不明等问题。
干部选拔初始提名思考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确定考察对象的一个过程,直接关系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初始提名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的统一,是程序与质量的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好“度”,对做好初始提名工作尤为重要。
实践中,难以把握的“度”主要表现为“五难”:一是难以把握提名内涵的深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管理、监督等都作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但对初始提名,尤其是初始提名权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规范和规定。初始提名有没有必要作为干部任用中的一个独立环节,能不能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应由谁提名、提谁的名、怎样提名,提名者应承担哪些责任、如何追究等等,都没有统一的理论标准和操作模式。二是难以把握提名主体的广度。广义上讲,初始提名主体不仅包括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还应包括普通干部群众。前者的提名权比较容易到位,而后者参加什么层次人选的提名,扩大到什么程度,却没有统一的规定。三是难以把握提名范围的宽度。不同的领导职位有着不同的任职条件,在什么对象中进行推荐提名,左右着能不能把最合适的人选提名上来。如果“门槛”过高,难免在“少数人中选人”,如果“门槛”过低,难以“好中选优”。如何选定一个最佳范围,直接关系到提名的准确性。四是难以把握提名方式的维度。提名方式有多种,有个人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提名、民主推荐,还有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等,对某一空缺职位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提名,或同时采取哪几种方式提名,各地做法不一,随意性比较大。五是难以把握提名责任的力度。提名责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约束提名人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束缚提名人的手脚。如何让提名主体出以公心地推荐干部,如何准确界定提名对象出问题后应当承担的责任,如何客观公正地追究提名责任,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初始提名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和严谨的制度,实践中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探索形式。笔者认为,在“四个环节”上把握好“度”,有利于提高初始提名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1、扩大民主,提高初始提名的参与度。提名结果的代表性和最优性取决于提名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关键在于由“多数人提名”,在“多数人中提名”。一是要明确提名主体。也就是给哪些人赋予初始提名权的问题,应针对不同级别的提名职位区别对待,因岗制宜,确定不同的提名主体,既不能局限于少数人,又不宜无限制地延伸,必须在扩大民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二是要提高参与意识。干部群众参与提名的主动性、积极性决定了提名质量的优劣。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初始提名办法、程序及其意义的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初始提名,熟悉提名的条件和要求。正确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从大局出发、从对组织对本人负责的高度出发,慎重提名。三是要科学采纳民意。由于工作阅历、价值取向、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的提名主体针对同一职位所提出的人选必然不会完全一样。操作中,必须有机地把握提名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设定不同提名主体在提名结果采纳中的权重,真正把最适合最优秀的人选提名出来。
2、规范程序,提高初始提名的可靠度。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应当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初始提名是对民主推荐结果的运用和提升,虽然没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所处的位置却不容忽视,必须在程序上加以规范。一是向提名主体公布空缺职位。当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由组织部门预先公布空缺岗位、选拔条件、提名要求,增强提名推荐的公开性和针对性。同时,适时公开符合提名条件人选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二是组织提名主体广泛提名推荐。各类提名主体按照规定的条件、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表现,参考民主推荐测评的结果和年度考核情况,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提名推荐干部人选。三是科学分析结果,差额确定初步人选。对初始提名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统筹考虑各提名主体,特别是组织部门和地方党委领导的意见,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馈,按照岗位匹配、人岗相宜的原则,差额提出初步人选。四是组织测评考察。无论是何种方式提名产生的初步人选,都必须重新到被推荐提名对象所在单位接受民主测评和考察,进行进一步“验证”。同时,要把初始提名程序与其他干部工作程序进行有效对接,防止与整体干部工作割裂开来。
3、完善制度,提高初始提名的公认度。形成一定经验的做法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在初始提名的推进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制度”。一是定期研究干部制度。每季召开一次集体专题研究干部工作会议,分析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推进干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包括拟定干部调整计划,确定初始提名的条件和要求。二是定期民主推荐干部制度。每年对基层领导班子组织一次民主推荐活动,分“近期可任一把手”、“近期可进班子”、“可作为培养对象”三种类型进行普遍推荐,对一些重点、热点岗位,可以进行定向民主推荐,分类型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初始提名储备充足的干部人才资源。三是领导干部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和普通干群一样,享有同等的初始提名权,但领导干部所承担的提名责任却比普通干群要大,无论是会议投票提名,还是个人提名推荐,都必须署名。四是提名工作回避制度。虽说举荐不避亲,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作为干部任用中的特殊身份,不宜把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亲属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的干部作为推荐提名对象。
干部选拔心得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当前,党中央郑重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这既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特殊要求。
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在党内和社会上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领导干部只有思想品德过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服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改革开放**年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少数干部品德缺失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对党对国家缺乏忠诚,丧失信念,言行不一;有的把市场规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放松品德修养,放弃个人操守,情趣低下。少数干部的这种无德之行,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人民利益,也直接影响了党的形象。当前强调干部的“德”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也重才。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失去“德”,就失去了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当前,看干部的“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敢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贪功诿过;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对于在“德”的方面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对于已在领导岗位上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人,要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必须坚决调整下来。
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责任重大。要切实把这一原则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去,体现到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在认真抓好干部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同时,要把“德”的培养锻炼放到更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党性锻炼,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接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个班,打牢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根基。要加强对干部“德”的考察和了解,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干部选拔监督会议讲话
经市委同意,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干部选拔监督暨发展党员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省干部选拔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工作会议、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和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刚才,永平同志传达了省上三个会议的主要精神,并对《**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实施办法》、《**市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推行“两推一述”确定考察人选实施办法》作了解释说明。下面,我就干部选拔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干部监督和党员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真落实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推动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自**年7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群众公认就成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探索和拓宽群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理解和落实群众公认方面,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差距,有的认为民主推荐是走过场、搞形式、作用不大,有的认为搞民主推荐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徒增麻烦,有的认为坚持群众公认会降低组织部门的权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切实落实好群众公认原则。
(一)充分认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整个党的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干部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很重要,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但是,从干部工作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作用来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始终居于首要位置,是根本性、第一位、最关键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选什么人,怎样选人,是党的干部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览古今盛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皆进;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省委和市委多次强调,用人是最大的导向,也是最大的形象。选人用人发生失误是其它任何方面工作都难以弥补的。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了,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促进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所以,党的干部工作必须首先解决好选什么人、怎样选人的问题,致力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坚强有力、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干部选拔健全规则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干部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科学、民主、规范的干部管理机制。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腾冲县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
1.需由县委组织部直接任免的股级干部:
(1)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股级干部;
(2)各乡(镇)党委组织员。
2.需经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由各单位行文任免,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股级干部:
党外干部选拔思考
近年来,**市委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加强社会主义人才资源建设的高度出发,对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
一、党外干部配备的基本情况
**市现有市级党外干部6名,占市级领导干部总数的15.4%。其中派4名,无党派2名(含宗教界代表人士1名),工作分布在市人大1名,市政府1名,市政协3名。
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35名,占全市县级干部总数的5.7%。其中派10名,无党派25名,宗教界代表人士4名;少数民族12名;妇女13名;大专以上学历19名,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名。在市属四区三县领导班子中共配备党外领导干部26名,占区县领导班子成员总数的14、5%,其中担任副区(县)长职务的有4名。市直部门共配备党外干部1名。
在全市3690名科级干部中,党外干部达296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8%。
二、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基本实践与成效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思考
**年7月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来,**县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加强对选任工作的监督力度,坚持标准,严把程序,严格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办事。**年以来,我县严格依据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和任职资格,以及承诺事项,共提拔任用领导干部113名。在选拔标准的把握上,在尊重民意、严把政治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对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大力选拔那些群众公认,政治素质好,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而且实践证明在扎扎实实干事业有政绩的干部,叫响“凭素质论人才,凭政绩用干部”口号,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上,坚持民主推荐、严格考察、充分酝酿、集体决定,坚持不符合程序的不上会、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不符合程序的不审批,在原则问题上不通融、不让步,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结合实际,积极探讨完善干部考察考核等相关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保证了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进行。但同时在对选任工作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尽管严格坚持了民主推荐,参加范围也较广泛,而且在使用干部时坚持尊重民意,得不到群众拥护的干部不列入考察,不提拔、不使用,但公开透明程度还不够,使群众监督不到位,监督渠道不宽、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如群众对民意测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不了解的问题,使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有关政策、标准和要求缺乏的了解,影响群众参与的热情和责任心。
2、干部考察考核工作还不够科学,质量不够高,亟需进一步深化。现在对干部考察考核,往往是对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干部,缺乏针对性;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不够明确,难以把握;考核考察方法、模式,与现在变化迅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适应。而且由于人力智力的限制,对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探讨、研究的力度也不够,亟需加强。
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我们认为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干部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已建立的制度需要狠抓落实,如选人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表现,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认为当前因从以下几点入手促进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拓展。
一、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关键环节
党委干部选拔暂行制度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中央关于干部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预防为主,以事前监督为主,把干部监督同干部的选拔、培养、考察、考核、任用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是党的十五大和全国、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的要求。为认真做好我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依据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特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作如下规定:
一、监督的原则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条例》规定和党内法规,注重事前、事中监督。各级党委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具体承担监督职责。
二、监督的主要内容
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审核干部选拔中是否坚持《条例》规定的程序;审核拟提拔人选是否具备所规定的条件、资格;审核拟提拔干部人选是否经过民主推荐;审核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是否负责地填写推荐表或写出署名的推荐材料;审核班子职数是否空缺;审核拟提拔干部人选有无群众举报,在考察中对群众举报的问题是否了解清楚等。
三、监督的方式
党政干部选拔监督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
第三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遵循下列原则:
(一)党委(党组)领导、分级负责;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思考
提名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干部选任提名工作,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相结合、民主公开和以法依规相统一、荐贤举能和权责对等相适应、整体配套和规范稳妥相促进,进一步改进初始提名方法,规范提名推荐程序,扩大民主推荐范围,强化工作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我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要明确提名推荐主体
在干部推荐提名过程中,全县范围内任何有民事能力的公民,都有提名推荐或自荐领导干部人选的权力。全县各级党组织、党政领导个人和普通干部群众都享有平等的初始提名权力。县委主要领导可以提名部局镇党政正职人选,对其他重要领导职务的干部配备提出建议人选,原则上不对部局镇党政副职及以下职务人选提出初始提名建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部局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可以提名部局镇党政领导班子副职人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局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机关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参与提名推荐干部人选。县委组织部可以对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各级各类干部选拔任用进行初始提名。要把领导干部个人提名、组织提名和干部群众民主推荐提名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干部选选拔任用初始提名的质量。
二、要公开职位空缺情况
组织部门要定期对部局镇领导班子职数进行清理,理清领导班子配备的缺职空岗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在不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和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推进的前提下,在不出现因重大人事变动影响社会稳定或引发工作断档的情况下,将适合公开的空缺领导干部职位和职数、符合推荐提名候选人的资格和条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和文件等媒介面向社会进行公告,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荐提名。
三、要规范提名推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