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激励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5:34: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干部激励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激励机制意见
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考核科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进一步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激发干部竞争拼搏、勇创一流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量化考核为主要手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简便易行、鼓励创新、推动争先的原则,坚持有奖有罚、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建立主体明确、标准科学、程序严密、奖罚分明的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和干部激励机制,激发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内动力,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考核对象
县委管理的科级及科级以上领导班子;驻临单位科级领导班子。
三、考核内容
党政干部激励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激励机制是干部队伍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党政机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实践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动机与需求,分析当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探寻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逐步构建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迸发工作热情、创造工作业绩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课题组以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召开了四个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不同类型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发放激励机制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9份,对他们的需求类别、从政动机、机制评价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梳理,通过会议研讨,对我县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措施及实现途径,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县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永嘉地域广阔,但山区面积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38个乡镇,有33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全县730余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有300余名在山区。近年来,随着我县“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的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沿江平原地区借助区位和政策优势率先发展,而山区乡镇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与沿江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同时,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县直机关各部门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收入也存在苦乐不均现象。这种非均衡性发展,使一些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不平衡心理日趋凸现。
针对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干部激励机制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在物质激励方面,出台了山区干部岗位补贴、山区党政一把手住房指标安排、全县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等政策措施;在精神激励方面,积极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务员等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在职务激励方面,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加大了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落实了非领导职务晋升有关政策措施等;在情感激励方面,制定了组织部长约谈制度,优秀公务员疗休养制度等;在负激励方面,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开展了效能革命活动,出台了效能监察和末位待岗制度等。这些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需求层次的提高,现有激励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端,且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总体而言,当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激励量少额轻。调查表明(见图1),39%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物质激励力度不大,如从山区干部岗位补贴来看,每人每月最高只有15元,仅占月工资收入的1%左右;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奖励最高也只有1800元,各等次之间相差仅300元;对各类个人先进物质奖励一般在300元以内,有的甚至没有物质奖励;有80%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单位之间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山区副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享受不到经济适用房指标,正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也要任职6年以上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指标,反响较大;又如山区乡镇财政困难,49%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收入增长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大难度,物质激励措施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全村干部激励机制意见
近日,**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县村(社区)干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村(社区)干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养老及医疗保险机制、离任补偿机制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逐步使“村官”“干有所盼、干有所得、卸有所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意见中各项措施的实施将能充分激发“村官”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干部能够“一门心思谋发展,全心全意为群众”。
一是健全政治激励机制,让村干部有“盼头”。县委县政府将每两年表彰一批优秀村(社区)干部,受表彰干部每人将获得800元经济奖励,并继续在符合条件的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着力健全从政治上关心培养村(社区)干部的长效机制,让基层干部“干有所想”,拓展他们的成长空间。
二是完善经济激励机制,让村(社区)干部有“干头”。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全面提高了村(社区)干部每月的固定生活补贴,对“一肩挑”的村(社区)在待遇上也做了区别,并明确提出了村(社区)干部补贴增长要尽可能与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的速度和比例相适应,着力从落实经济待遇保障入手,让基层干部“干有所得”,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三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补偿机制,让村(社区)干部有“靠头”。**县采取财政补贴与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办法,制定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离任补偿的具体办法,让基层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卸有所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激励机制是干部队伍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党政机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正确地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是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实践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动机与需求,分析当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探寻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手段,逐步构建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迸发工作热情、创造工作业绩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课题组以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召开了四个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向不同类型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发放激励机制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9份,对他们的需求类别、从政动机、机制评价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梳理,通过会议研讨,对我县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措施及实现途径,并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县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及原因分析
永嘉地域广阔,但山区面积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38个乡镇,有33个乡镇分布在山区;全县730余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有300余名在山区。近年来,随着我县“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的不断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沿江平原地区借助区位和政策优势率先发展,而山区乡镇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与沿江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同时,由于体制与机制的原因,县直机关各部门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收入也存在苦乐不均现象。这种非均衡性发展,使一些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不平衡心理日趋凸现。
针对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干部激励机制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在物质激励方面,出台了山区干部岗位补贴、山区党政一把手住房指标安排、全县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等政策措施;在精神激励方面,积极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公务员等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在职务激励方面,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加大了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落实了非领导职务晋升有关政策措施等;在情感激励方面,制定了组织部长约谈制度,优秀公务员疗休养制度等;在负激励方面,制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开展了效能革命活动,出台了效能监察和末位待岗制度等。这些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需求层次的提高,现有激励措施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多弊端,且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就总体而言,当前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激励量少额轻。调查表明(见图1),39%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物质激励力度不大,如从山区干部岗位补贴来看,每人每月最高只有15元,仅占月工资收入的1%左右;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奖励最高也只有1800元,各等次之间相差仅300元;对各类个人先进物质奖励一般在300元以内,有的甚至没有物质奖励;有80%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单位之间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山区副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享受不到经济适用房指标,正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也要任职6年以上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指标,反响较大;又如山区乡镇财政困难,49%的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认为收入增长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大难度,物质激励措施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企业干部管理激励机制探讨
社会的繁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抛出橄榄枝,企业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新的形势下,各大企业愈发重视优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干部的管理,激发干部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发挥聪明才智。基于此,企业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使干部得到高效管理,对干部的潜能进行有效激发。
一、概述
干部在企业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广大员工,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基于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干部管理,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对工作的热情,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二、激励机制内涵概述
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动力,使员工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激励的实施是基于员工的基本需求,当员工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会对工作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展示出一定的创造力,助力企业达到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目标,企业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科学、合理分工,使每一名工作人员了解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企业在进行考核时,要结合各部门的业绩指标等相关内容,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为保证绩效任务顺利完成,企业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和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在构建激励机制时,企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并将这一机制与干部管理相结合,对干部进行合理的评价,结合具体的评价结果,对干部进行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干部是企业的核心人员,承担重要的工作,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干部的素质、能力、业绩等相关内容作为重要依据,构建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使干部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三、企业干部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干部激励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纵观多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改革实践一直侧重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及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如何对干部进行有效的激励,则相对研究较少,而这恰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搞好《鹿城区激励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的课题调研,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区街道、乡镇、区直机关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55份(实收352份),并以书面的形式征求意见和建议及向个别领导干部谈话了解,对我区现阶段科(局)级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并结合当前实际得以形成本文。
一、激励机制的内涵和意义
何谓激励,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正如,激励工人为利,激励运动员为名,激励领导干部则为民。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及其公务员肩负的职责非常重大,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期望也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公务员特别是作为基层各部门掌舵人的科(局)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迫切的、现实的问题。
二、我区领导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鹿城区是*市的主城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年*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鹿城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现区域面积294.38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9个乡镇,全区现共有科(局)级领导干部500余名,240多名分布在街道乡镇。近年来,为更好地激励领导干部,我区也积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干部激励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实施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评选满意不满意单位;公务员、事业人员年度考核;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大领导干部的交流;规范非领导职务晋升;制订相关约谈、谈心制度;优秀公务员疗养制度;实施综治、党风廉正、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末位淘汰制度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在此次的调查结果中对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对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对全区实行干部竞争上岗或公开选拔的成效感到很满意率和满意率两项的总和分别达到了82.44%、86.49%、61.83%。但不可否认,现阶段领导干部激励制度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物质激励力度不够
乡镇村干部激励机制汇报材料
当前,区划调整后梅村镇辖19个村,原高坦12个村村级经济普遍薄弱,沉积矛盾多,基层组织弱化,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同时,原梅村7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村干部又强烈要求区镇两级尽快出台如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相关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有鉴于此,我镇从如何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入手,以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为内容,从激活村级干部队伍等方面,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具体如下:
一、村级干部现状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调查思考了村级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调动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体经济空虚,村级干部工作没有好心情。我镇19个村,有15个村负债,个别村债务达10多万元。一些村干部经常被个人替集体借款的债务缠身,有时搞得焦头烂额,工作哪有好心情。二是个人工资低且难兑现,(原高坦村干部年工资3000元)村级干部缺乏工作热情。由于经济基础差,有部分村干部一年忙到头,工资难以拿到手。他们与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收入形成很大的反差。结果落得三头怨:任务没完成好上级怨,工作没到位群众怨,家里没顾到老婆怨,致使他们工作无热情。三是激励机制不明显,村级干部工作无激情。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偏重精神鼓励,忽视物质奖励的倾向,甚至不管不问,漠然置之。有的村干部工作几十年各类荣誉证书一大堆,退休后除一年600多元的退休费外一无所有。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致使村级干部中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村级干部队伍像一潭死水,一代不如一代。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希望上级理解;工资难兑现,盼望上级关心;自己努力工作,渴望上面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通过认真调研思考,我们感觉到农村村级干部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不迅速控制扭转局面,将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同时,我们认为要解决当前农村村级干部的矛盾,在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激活村级干部队伍。具体应该做到,变动辙撤职为正面鼓励为主,改变以处代教的粗暴作法,增强对村干部管理的有效性;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改变以经济任务定优劣的作法,增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变党委印象为群众参与,改变以上级定优劣的作法,增强决策程序的民主性;变一槌定音为多槌定音,改变以结果论过程的作法,增强管理的科学性。
具体措施和建议
1、适度合并村组,精减村干部
干部激励机制的调查报告
在建党*周年之际,商城县余集镇对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工作20年以上的11名同志予以隆重表彰,为他们披红挂彩、颁发荣誉证书、发放生活补贴,并将先进事迹编辑成书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宣传。余集镇的这一举措,开创了该县村级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先例,为今后解决村级干部的生活保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引起了广大村级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一、原因和背景
余集镇对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工作20年以上的同志予以精神奖励和物质补贴,是该镇党委、政府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充分体现。
一是稳定在职农村干部队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工作热情的需要。余集镇位于商城县西南部,地处两省三县七乡结合部,全镇总面积89.37平方千米,总人口45663人,辖24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现有在职村干部91人,各村平均3至4人。由于地处山区,又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大型的厂矿和企业作支撑,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每年县、乡财政对各村转移支付的2.5万元,在扣除办公经费等必要的开支以后,作为工资报酬能落实到每个村干部身上的为数不多。在职村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较低。农村税费改革后,各村普遍存在着人手少、工作重、债务缠身、经济压力大等诸多问题,一部分村干部思想上产生了不稳定情绪,认为村干部当不当无所谓,干不干都一样;相当一部分揣着“等一等、看一看”的矛盾思想而观望,人心不稳,人心思走。个别村支书甚至摞挑子、卸担子。另外,出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村干部的家属和亲友对村级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削弱了村级干部队伍力量。因此,如何稳定村级干部队伍并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是乡镇党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发挥卸任村干部作用、树立正确导向的需要。余集镇表彰的11位老同志,在村支部书记岗位的工作时间都在20年以上,有的还长达34年,其中有5人至今仍担任着村支部书记职务。有的卸任村支书经历了以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变革,但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走,表现出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在职期间,他们勤勤恳恳,躬身自勉,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离职以后,他们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对年轻的村干部进行“传、帮、带”。但是,因主、客观条件所限,上级对他们离职后生活补助、建立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方面没有明确政策,这让他们——特别是一部分年老体弱、积劳成疾、生活困难的老支部书记产生了失落感和无奈感。个别离任的村干部,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没有及时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而心灰意冷,产生了“人走茶凉”的错觉,并伴有牢骚情绪。他们迫切要求得到党组织的肯定,给他们任职多年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对于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的老支书,人民不应忘记他们,党和政府更不能忘记他们;特别是对那些长年奋战在农村建设第一线,现在生活困难的老支部书记,我们更不能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村级干部的引导和示范,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需要把村级组织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配齐配强善谋事、会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尤其要选准配强一个一心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支部书记。
乡村干部工作报酬激励机制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有关工作,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硬、带富能力强、协调水平好的村干部队伍,使村干部在岗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根据我乡实际,结合《乡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经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指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村系指乡境内的8个村,分别为张塘村、山湾村、蔡河村、何铺村、红桥村、樟树村、杨柳村和大岭村。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村干部仅指乡境内各村在职在岗、领取固定工作基本报酬和绩效工资的村级组织工作人员,包括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总)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村副主任和村委员。
第四条本细则中村干部的报酬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块。其中绩效工资又分为基础绩效工资和浮动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
第五条本细则中报酬的结算币种为人民币。
干部激励机制经验交流
一项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的实施,一定三有”稳定了村干部队伍。有效改善了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结构,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方面,村干部队伍得到稳定和加强。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使众多有头脑、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竞选村干部,大大拓展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为农村储备了一大批优秀后备干部,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提高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载体和抓手。实施“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体现了村干部责、权、利的统一,为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载体和抓手。实践中体会到实施“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不但使干部受激励、百姓得实惠,而且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方面也显现出明显效果。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河北省保定市从2011年初开始探索实施村干部“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激励关爱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村干部队伍人心不稳、动力不足和后继乏人等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激励村干部的聚力工程。只有从机制上解决村干部的经济和政治待遇问题,一定三有”从机制上解决了村干部待遇问题。真正体现党对村干部的关怀,才能有效激发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1年探索试点的基础上,2012年以来,着眼于更有效激励村干部,最大限度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保定市对“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的具体环节和操作层面作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收到更明显的效果。一是完善“一定”使村干部在工作上目标更为明确。针对该机制实施之初存在部分村干部有待遇没压力、只拿补贴不尽责问题,保定市下大力规范和完善“一定”使村干部的职责目标更为明确。二是提高待遇,使村干部在经济上收入更加稳定。统筹考虑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村干部基础职务补贴标准,提高绩效补贴,设立村干部奖励基金。三是畅通渠道,使村干部在政治上发展更有希望。为真正体现“干好有希望”保定市从多方面加大对村干部的政策倾斜力度,突出抓了三个一批”上挂锻炼一批、定向招录一批、推荐提拔一批。四是健全机制,使村干部在生活上保障更加到位。保定市全面健全村干部离退生活保障机制,解决了现任、离任村干部“老有所养”问题,消除他后顾之忧。
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实施后,一定三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村干部身上有了压力、工作有了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生机,和谐社会建设呈现出新气象,最终受益最多的老百姓。一是发挥了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以来,保定市把推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一定”核心内容,结合搞好“一定”实施领头雁工程,使村干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学习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共同增收致富的带头人。二是发挥了村干部的执行保障作用,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实施“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中,保定市分层次对村干部进行惠农政策培训和致富技能培训,促进了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三是发挥了村干部的疏导协调作用,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的实施,使农村社会实现了三方面更加和谐:村干部队伍更加和谐,职离职干部更加和谐,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同时,村干部切实加强协调疏导,实实在地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积极调处各类矛盾隐患,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