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2:29: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有改制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意见》,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现就国有企业改制中充分发挥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着眼全局,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是工会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市委八届五次全委会要求,我市加快股份制改造的力度,加快新一轮的嫁接改造调整,加快工业战略东移的步伐,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并购重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定位。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是工会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各级工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企业改制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改制,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坚持依照法规政策和依靠职工群众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职工承受程度相统一,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坚持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正常运转和同步加强。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并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以更有效的途径,更务实的手段,更好的服务水平,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工会工作。
二、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和投身改革,切实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行政),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制企业的实际,认真组织职工群众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认清企业改制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是搞活企业和发展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要发挥工会工作的优势,了解和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切实转变择业观念,正确认识改革改制过程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出现的暂时困难,增强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正确理解改革、热情支持改革、广泛参与改革,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为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协助党政组织切实做好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队伍稳定工作。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反映。要积极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调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因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积极协助党政组织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和疏导稳定工作。
企业改制个人领悟
企业改制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把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化为己有的企业主们合理合法的得到利益而把职工或问题依然推给了国家,不难看出。和政府官员一样体会不到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中国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企业改制浪潮,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把许多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账务状况不好的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象破铜烂铁一样,以低价或零转让的方式,卖给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责任,同时也造就了数百万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为什么在国家看来象工业垃圾一样的企业,有那么多的企业负责人趋之若骛,争相购买,而且能成就那么多的富翁。
不探讨国家推卸责任的作法,这里。也不探讨国家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政府官员管理国家的无能,只探讨这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这就涉及到国家、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了。
来看国家。国家卖掉了企业,首先。收回了部分投资,减轻了负担,同时把职工推给了企业,也推掉了国家本应对职工所担负的责任。这时的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就应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企业盈利还是亏损,能否发出工资,一概与国家无关。这样看来,国家似乎是企业改制的受益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九十年代是企业改制的商潮,也是工人大量下岗、失业的高潮。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来搞就业、再就业工程,其花费远远大于国家收回的那点财力。另外,下岗、失业人员带来的不满情绪、家庭离异带来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利益带来的损害,就远远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也远远不是用金钱就能够摆平的。
美国经济衰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社会矛盾突出,罢工、罢课现象此起彼伏,以至于美国军队把坦克都开进了大学校园。经过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大量辞退工人,造成了美国人民的不满。同时,美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恶化,使离婚率上升,不良少年大量产生又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再加上越战的影响,使美国政府疲于奔命。有此教训,后来的美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就业问题。结合美国的经验教训,国现在社会问题复杂,治安状况不好,与企业改制能没有关系吗?
看来,因此。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企业改制国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很大的损害。
企业改制交流
企业改制打破了旧的经济秩序,建立起新的经营机制,与此相适应,改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随之改变,改制企业中的党员角色、作用应随之调整,由过去被动执行党组织指示为主变为既要执行党组织的指示,更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造性地独立开展工作,通过党员个人作用,构建党组织主导企业行为的强大能量。党员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保持企业社会主义方向的“舵”。改制企业无论怎么改,其社会主义企业性质是不能改的,但改制企业改革方向最终实现无上级、无主管部门企业,即使有主管部门,也是间接的行业管理,而非直接的行政管理。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党组织也不能直接管理企业的具体事务。如何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在企业贯彻落实,使企业这艘航船沿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成员,责任历史性地落到了改制企业党员的肩上。党员必须在党组织这个“舵手”的把握下,在各自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正确行动,保证企业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开展工作。
一是在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中,董事会中的党团员要坚决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通过行使自己法规规定的权利,把党组织的意志转化为企业决策,使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问题都能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去做。
二是各岗位上的党员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企业职工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组织的安排、部署以及企业的各项决策。
三是带领职工群众监督企业及负责人的工作活动,如企业或企业领导发生违法乱纪等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行为,党员要首先坚决抵制,并动员职工共同抵制,必要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组织职工通过职代会等合法形式弹骇责任人员。
推动企业顺利前进的“帆”。不管是改制企业还是非改制企业,一个企业就是党的一个“阵地”。党组织、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守好这个阵地,如果企业不能发展甚至亏损、倒闭,那就是阵地失守,是党组织、党员的失职,是极大的错误。尤其改制企业,守住这块阵地,不仅在发展经济,减少下岗,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作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试验田”,其政治意义是巨大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白热化,当前买方市场,需求疲软,改制企业,上级部门、党组织不能直接插手企业经营事务,企业党员推动企业前进的作用更直接、更明显、更迫切。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使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成为企业的动力之源。党组织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通过党员普遍性的政治素质高,执行党和国家政策能力强;业务素质高,驾驶市场、经营管理能力强;无私无畏、吃苦耐劳的特点,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能攻克急、难、险、重任务的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党组织要经常开展党员技术比武、献计献策、我为党旗添光彩、八小时外多贡献、党员责任岗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和模范行动抵御市场风险,保障企业顺利发展。
改制思想政治意见
直属各单位:
近来为提高国有商贸企业的竞争能力,市委、市政府要求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国有商贸企业进行改革改制。目前一些国有商贸企业正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也在着手进行改革改制。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矛盾,为加强和改进国有商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也为国有商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直属各级党组织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切实加强国有商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维持企业稳定特别是职工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改制这项光荣和艰
巨任务。
一.明确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强化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
在改革改制期间,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各级党组织在企业改革改制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广大干群深入学习有关改革的各种决策、决议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干部职工搞好企业改革改制的坚定性,确保企业改革改制的规范性和方向性。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职工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其次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一是向职工讲清国有商贸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二是确保形势宣传教育的经常性和持久性。三是引导干部职工从自我中走出来,牺牲“小我”,维护“大家”,树立共赢意识,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二、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企业实现改革改制后,面对企业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部分职工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为此,要求各级党政班子注重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面,在每一步重大改革措施实施之前,都要坚持超前思考,调研在先,分阶段调查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思想脉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职工和群众思想教育工作,针对部分职工情感上存在的悲观情结和思想中存在的困惑、落聘人员的感情失落、离退休人员的恋旧情结,必须及时召开各种会议和进行家访及座谈交心等,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即解决普遍性问题,又注重卸掉重点人员的思想包袱,做广大干部职工的“贴心人”。
改制税款调研报告
目前,由于我国涉及企业改制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加之税务机关对改制企业税收管理的缺位,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税收问题,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改制企业税款追缴问题,从调查我县企业改制情况入手,探讨对企业改制前的欠税及偷骗税追缴的对策。
一、改制企业税款追缴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如东县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对国有、集体企业按照“产权明晰、人企分离、机制灵活、公转民营”的目标进行深化改制。直至2002年底,全县所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新一轮改制已基本完成。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公司制改造、股份合作制改造、资产整体出售式改造等资带债式改造、破产重组式改造、兼并式改造(又分为购买式兼并、控股式兼并、承担债务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四种)、分立式改造(又分为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两种)。改制企业法人登记变化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原企业法人登记变更,改制前的企业法人变更为改制后的企业法人,如股份合作制改造等;二是原企业法人登记注销,设立新的法人企业或并入其它法人企业。比较典型的有破产重组式改造、购买式兼并和承担债务式兼并、新设分立等;三是原企业法人登记不变,分离出部分资产又设立新的法人企业或被其它法人企业吸收。比较典型的有存续分立、公司制改造中的部分改造、等资带债式改造等。而对于采用公司制改造或资产整体出售式改造的企业还有原企业法人变更,或原企业法人注销、新设立企业法人的情形。
(一)面临的问题
调查发现,部分纳税人借企业改制之名、行偷逃税之实的现象相当严重。其中:利用企业改制,采用多种手段逃避税务机关对其欠税及偷骗税的追缴,导致巨额税款流失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有两种类型:
1、采用“金蝉脱壳”方式逃避税款追缴。
规范国企改制意见
党的**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改制的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出资人、债权人、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规范有序。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规范地进行,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一)批准制度。国有企业改制应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包括转让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来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等,必须制订改制方案。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制订。国有企业改制方案需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的有关规定履行决定或批准程序,未经决定或批准不得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不控股或不参股的企业(以下简称非国有的企业),改制方案需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审批暂按现行规定办理,并由国资委会同证监会抓紧研究提出完善意见。
(二)清产核资。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对企业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认真的清查,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企业改制中涉及资产损失认定与处理的,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批准程序。改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对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三)财务审计。国有企业改制,必须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具备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凡改制为非国有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改制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不得妨碍其办理业务。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改制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提供虚假资料文件或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四)资产评估。国有企业改制,必须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评估。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要严格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向非国有投资者转让国有产权的,由直接持有该国有产权的单位决定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评估结果由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国有企业改制和转让国有产权的单位核准。
国企改制研究论文
去年,一场“国有企业产权改制”以及由此引发的“郎顾之争”着实让经济学界“沸腾”了一把,此次讨论除了再一次拷问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和“专业知识”之外,同时,也将广大民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爱憎分明”的性格展露无遗。但是,很可惜,在经济学者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纷纷发表见解之后,却很少看到法学家们的“声音”。笔者曾一直引以为“憾事”。[1]不过,最近,读到一篇陈永苗同志所写的《国企改制是良性违宪吗?》的文章,[2]才知道,法学界不仅没有保持“沉默”,以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为首的185名专家、学者、学生更是专门就此事向最高领导层上书。而且还将此问题一下子上升到“违宪”的高度,这不禁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兴趣。陈永苗同志的文章以肯定这种“国企改制”的违宪性为前提,而主要讨论其到底是属于“良性违宪”还是“恶性违宪”。对此,笔者认为,讨论是不是“良性违宪”的意义是不大的,关键的问题是它有没有违宪,无论什么性的违宪,只要它违宪,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良性违宪不可能因为它“良性”就变成“合宪”,而且数年前宪法学界的那场争论已经表明,良性违宪并非一个严谨的宪法学概念。
所以,如果认为国企改制违宪了,那么,首先的问题是,它违反了哪条宪法?巩教授和陈同志的观点都是,国企改制违反了宪法第6、7条,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条款、国有经济条款。当然,这个问题在一些宪法学者的眼中,本身就有问题,因为他们对于宪法“总纲”部分规定这些经济制度的内容本来就很“反感”,他们普遍认为,宪法中根本没有必要规定经济制度,甚至将现行宪法修改过于频繁的原因归结于宪法中过多、过细的经济制度条款,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当今世界纷纷从政治宪法向经济宪法、文化宪法转型的大背景下,在宪法中规定经济制度,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可予指责之处。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宪法已经规定了,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去严格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实施,与各种违宪的现象“作斗争”。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国企改制是否违反了宪法第6、7条。
巩教授认为,国有财产是不能够卖的。没有法律规定说可以卖国有财产的,它“卖”本身就是违法的。[3]这句话本身就有毛病,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卖,那么,卖就是违法吗?它“违”的是哪部法?难道巩教授不知道“法无禁止即自由”的道理吗?所以,正确的设问应当是,有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尤其是宪法上有没有规定,国有财产是不能卖的。笔者翻遍了宪法所有138条正文、31条修正案也没有看到这样的“字眼”。如果拿巩教授所列举的宪法第6、7条来看:宪法第6条规定,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体集体制。要达到违反该条款的程度,巩教授必须证明,要卖多少国有财产才能达到改变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地步,卖掉所有的国有财产当然属于,但是,卖一部分国有财产算不算呢?恐怕需要论证,至少该条没有规定,禁止出卖国有财产。相反,该条第2款同时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见,我国宪法对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是允许的,而这部分私有财产并不排除从国有财产合法地“出卖”而来;宪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同样,要违反该条款,巩教授必须证明,出卖了一部分国有财产就导致了国有经济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或者说,政府的出卖行为违反了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的义务。
可见,巩教授简单的一句,政府的一切出卖国有财产的行为都是违宪的,不能不说是武断的。我们必须承认,从原先的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到现在的“国退民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共同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这主要是通过将一些经营状况不好或者不适合国有经营的企业改造成具有生机活力的私营企业来完成的,不这样,原先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就无法改变,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就无法打破,整个国民经济就无法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国有经济中的“不良资产”进行适度的剥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对此作是否削弱了公有制基础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同志在90年代初论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时就曾说,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从“质”上来讲,而不是简单的“量”上的孰多孰少。改革开放之前,国有经济成分的比重倒是很高,几乎达到整个经济总量的99%,但是效率很低,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入不敷出,这样的结果是“质”的下降,甚至直接拖累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倒退。任何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设置的,对生产力没有贡献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根本无法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现有阶段,虽然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了,但是,由于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国有经济紧紧抓住国民经济的命脉,牢固地掌握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部门和经济领域,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壮大了、增强了。那么,这算不算是一种基础和主导力量呢?我想,对此,恐怕谁也不能否认。
但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并不意味着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是合法的、合理的,这里还有一个局部和整体、长远和眼前的关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从长远和整体来看的,公有制和占据经济成分主导力量的国有经济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经证明过了的。所以,任何以眼前的、局部的生产力的发展为由、牺牲公有制的基础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出卖国有财产的行为,都将面临违宪的指控。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督者。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国有财产往往被视为政府的“私有财产”,一些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人员、工作人员恣意处分,而现有的监督手段,除了国家机关内部的监督之外(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几乎没有人敢对政府的处置行为发表异议,这一方面是出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的国有财产缺乏明确、具体的“所有人”。然而,对国有财产的处置真的就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吗?笔者认为,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国有经济等同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吗?
根据笔者的考证,我国宪法第7条所说的“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并非马克思本人的观点,而是我国从苏联继承过来的。对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究竟采取什么形式,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指出,他只是说:“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4]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关于剥夺剥夺者和国有化的思想和计划,迅速地、强制性地、全面地把资本主义工厂、企业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与此同时,改造农业中的小私有制,对农业实行“全盘集体化”。这样主要是在斯大林理论的指导下,苏联建立起了合作集体农庄所有制,并使之与国家所有制一起构成了两种基本所有制形式。斯大林的“两种公有制”模式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公有制的建立。
科研院改制调研报告
根据浙江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和《浙江省全面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浙政〔**〕1号)等文件精神,原有48家省属科研院所,通过结构调整,减为40家,其中有19家省属科研院所先后进行了体制转换。四年来,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及其广大科技人员,经过体制改革的洗礼和溶入市场后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存与发展危机并存,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与技术辐射功能等困惑仍然制约着改制科研院所健康发展。为深化省属改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就此专题进行了调研。
一、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基本情况
(一)改制院所基本情况
全省19家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大部分创立于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研发领域涉及化工、轻工、冶金、机电、建材、建筑、丝绸、纺织、造纸、电子技术、计算技术、测试技术、广电、中药、微生物、粮食等本省的主要支柱产业。几十年来,这些科研院所在行业共性技术应用、“四技服务”、成果转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及浙江的科技进步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到**年底,省属改制科研院所在职正式职工2278人,其中:高级职称385人,中级职称618人,硕士以上学位的11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500人;离退休职工1900人,其中:离休干部6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034人;总资产17.92亿元,净资产6.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51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7亿元,利税总额1.71亿元。
改制前这些科研院所均为国有全资科研院所,其中3家为公益类科研院所,16家为开发类科研院所;3家直属省科技厅管理,其余都隶属于相应的厅(局)或产业集团。改制后,除1家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18家均为有限责任公司。
规范国企改制意见
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3〕96号),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改制,促进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促进国有资产向重点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现国有资产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推动改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稳妥推进,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改革稳妥推进;要坚持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防低估贱卖、暗箱操作、自卖自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一)改制方案。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制定改制方案,并按规定权限报批,未经批准不得实施。企业改制方案可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委托中介机构或者改制企业制订(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除外)。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资管理部门协调审批;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国资监管机构所出资企业的改制方案由国资监管机构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改制企业党建思考
近年来,我区对国有企业实行关、停、破、转或其他形式的改制,使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中有序退出。改制后,企业原有党组织的设置、地位、作用、工作方式以及脱离企业的党员如何安置、教育、管理、监督都将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加强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新课题。为此,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与问题
到目前,我区已完成了129家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其中有40家企业实行了转制,有89家企业实施了破产、解散。有340多位党员纳入了区就业处管理。
我区企业通过改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企业党的建设却存在薄弱环节,现状令人堪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停产企业党组织瘫痪。停产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在企业停产后都为前程各自飞,导致原领导成员丧失了领导者身份及其凝聚力、号召力,进而导致停产企业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企业停产后党员外出谋生,党组织是有名无实,如经纬家纺公司**年就停产了,在去年企业进入解散程序后,党组织是形同虚设,在公司整个解散过程中无力发挥政治优势,致使职工对解散方案不理解、不支持,多次上访,给企业改制工作造成极大障碍。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难。我区目前改制后的企业由就业处管理。由于企业改制后,除部分党员继续留在改制后的企业上岗外,大多数党员自谋出路,此外还有离退休的党员居住分散,大多数游离于组织之外,给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再说单由一个单位管理,人员多,工作量大,也很难管好。据了解,现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一年只开一次全会,其他党内的各项组织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如支部会、上党课、小组活动等制度就自行废止了。“”制度无法落实,就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也几乎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