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1:43: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镇税改工作思考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也给乡镇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农业减税,农民减负,过去常常以催粮要款为主要任务的乡镇干部,现在是不是工作量减轻或无事可干,甚至下岗?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当前乡镇干部服务基层的担子更重了,要干的事更多了,核心问题是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改变领导方式和干部工作方式,使乡镇干部真正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出发,扎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
一、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改变领导方式,提高决策水平。目前,大部分乡镇领导还是沿用"任务下到乡镇,单靠行政命令"等老一套领导方法和工作模式,不学习,不调查,不研究,严重影响科学决策的正确性和实效性。因此,乡镇领导要从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入手,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知识学习,做到学而有思、学而有进、学而有行,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乡镇领导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和睦共处,坦诚相待,对各自分管的工作,都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依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科学决策。
二、转变政府职能,其次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要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把"服务"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为突破口,教育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把自己摆到既是人民的公务员,更是群众的服务员上来。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群众致富、政府服务"的原则,围绕一家一户或厂矿企业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抓好生产、生活、环境等各个环节,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市场、资金、人才等服务体系建设,用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乡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转变政府职能,再次要加强村民自治,变"被动"为"主动"。目前,部分村还未真正走上村民自治的道路,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程度化不高。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仍然实行大包大揽,而不是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习惯于听从乡镇政府的指示命令,工作上一味地依赖政府,村委会的自我管理化、民主决策化、工作主动性等未表现出来,村民自治的作用未得到真实发挥。针对这一现状及税改后村大面广村干部职数少的实际,村委会要切实完善村民自治,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着眼于发挥村民自治的政治优势,不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农民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家做主;着眼于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内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重点建立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村委会工作与管理制度。如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向村民报告工作制度,村民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二是村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村上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每年至少两次审理村务公开内容。三是建立村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制度。四是建立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把村中各种组织的责任及任务、村民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村干部的行为准则、环境保护、公共卫生、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等做出一一规定,共同遵守。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如何引导农民增收,是摆在乡镇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税改后乡镇工作的第一要务。结合本地实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精心培育五大绿色产业。黄姜产业通过实施规范化种植,提高皂素含量和产量;烤烟产业主攻科技,提高质量;蚕桑产业要加强技术培训,推进老劣桑改良,改进蚕室蚕具,努力提高张产与茧质;畜牧业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专业村建设,实施规模发展;林特产业要结合退耕还林,以木瓜为主导品种,扩大基地规模。二是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执行严格的耕地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决杜绝违法批地、占地和滥用耕地等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改造中低产农田,抓好土地复垦,加速粮食品种改良,稳定扩大种粮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要充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服务四大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层次和规模,拓展劳务输出的领域和空间,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大力发展劳动经济。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乡村公路、引水工程、通讯、农电、能源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改变生存条件,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税改后,乡镇干部虽然不再忙于催粮要款工作,但政府职能的确需要转变,为民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的经济发展、生存条件改善、社会稳定、计划生育、社会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乡镇基层干部去指导、去完成。这就需要乡镇干部不仅具有多科知识、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为民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需要视为第一信号,切实把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好、实现好。
改税内涵分析论文
费改税作为我国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以税代费”、“费改税”、“清费立税”在各种报纸和文件中常常混用,用词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内涵,进而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果,因此有必要搞清费改税的科学内涵。
费改税并非完全的以税代费
首先,税、费性质不同,分别蕴含着各自不同的质的规定性。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遵循“有支付能力原则”,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而费是政府部门依据权力,在提供各种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时收取的成本补偿,是国家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遵循“谁受益谁支付”原则,具有灵活性、补偿性。由此可见,税、费属于同本不同源的两种财政收入形式。
其次,税、费分别属于市场经济中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形式。众所周知,价格机制是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但是,价格机制不是万能的,对于公共品、准公共品无力进行有效配置,这是由公共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准公共品消费的局部公共性和局部排他性决定的。由于税收具有三性,在公共品的消费中可以有效的排除“免费搭车”行为,因而在竞争市场失灵情况下,税收则成为价格的有效替代物。而准公共品消费的局部公共性和局部排他性,表明对准公共品产权的界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较小,然而超过一定的“阀值”,则交易成本十分昂贵,故其适合运用收费方式进行配置才是有效的。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中,税费是不可缺少的两种资源配置形式,二者在各自的范围内都具有调节功能。但是调节的范围、程度又有区别。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具有普遍性,而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某种特殊服务所获得的报酬,其调节范围有限。另外,费还具有调节准公共品的供求关系、缓解拥挤、消除污染等特殊功能,这是税收所不具备的。正如日本山田浩之教授所说的,高速公路不宜免费使用,否则高速公路可能比普通公路更拥挤。
最后,建国以来,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计划经济时期,各项收费(包括基金)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大约为10%以下,是预算内的补充,调节作用非常有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改革,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央对地方只给政策不给钱,由各地区自求平衡,因此,各地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收费政策。继而实行“财政包干,结余留用”的财政管理办法,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方建设和养人的开支压力增大,为解燃眉之急,只好不断开收费口子,才酿成今天的收费过多过滥的局面。应当承认当前收费中存在许多严重问题,但是不能因为收费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完全否定收费本身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费的存在对于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地方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超历史的发展,上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如果没有公路收费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目前绝大部分收费已在地方政府控制之下,各有专项用途,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资金来源的重要支柱。
综上所述,税费虽同属于国家财政收入形式,但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同时应该认识到合理的收费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因此,费改税绝不等于完全的以税代费。
农村税改费试点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动员和部署我市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前面,我们传达了中央、省上关于这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精神,宝真同志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历来都十分重视的问题。****讲:“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从全国看,当前农民增收正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随着****政策的逐步到位,农业基础地位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如果农民的收入上不去,负担又降不下来,不仅会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而且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继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这对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央提出了“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去年全国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积累了经验。国家把我省列入今年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16个省份内,这是我省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省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并专门召开了广播电视动员大会。从我市来看,尽管农民负担低于5%,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360余元,处于全省第二位,但近几年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也就是说,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用一种全新模式发展我市三个乡的农村经济,省上领导寄予了极大关注。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深刻认识这次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上精神的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切实把这项安民心、顺民意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统筹安排,努力做到“三个确保”
中央明确要求,这次税费改革要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能不能做到这“三个确保”,是衡量我们农村税费改革是不是搞好了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一定要统筹安排,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要看到这次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是国家与农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也是涉及到农村上层建筑的重要变革,不仅仅是拿掉三提五统,换成三税附加,更为突出和艰巨的是要在乡镇、村组管理体制和教育布局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动作。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按照中央“必须相应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等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把农村税费改革同乡镇机构改革结合起来,同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同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结合起来,同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抓住乡改镇的机遇,精简乡镇机构,合理控制人员编制,压缩乡村干部,优化教师队伍,努力节减开支,下决心把农村税费改革搞好,搞成功。
营业税改增值税法律价值分析
摘要:中国政府推行的营业税向增值税的改革,是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与税法改革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典型案例。营改增的推行表明了法在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工具价值,此过程也积累了全面法制改革所需要的经验,当然营改增的法律工具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尚待实践与改革来做出解答。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法律价值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以下简称“营改增”),作为中国经济改革跨入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经济、政治、社会意义,同时,还具有相当重要的法律意义。
一、经济与法关系
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领域的改变会导致其他领域的变革,如社会消费观念、社会消费结构等。反之,现实社会中某领域发生的改变也会逆向传递到经济领域,例如消费观念的改变会使得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推动产业调整。经济领域的改革、改变导致法律的改革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例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于1979年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规范与调整这一社会关系,国家又先后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和《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以及其他有关配套法规,为公司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最终于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这一过程中,非公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变量的积累,如与非公经济相关的思想、法律规范、社会结构等变量不断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显示出来,直至1993年达到其质变点。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发展,意味着此时公司法的产生已水到渠成,于是便产生了公司法。当然为一种因现实而产生,并以调整现实为出发点的社会规范,法必然是要诉诸实践,最终作用于社会。既然法是在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的指导下所设立的,它必定处处都体现着这种价值,在实践之时也必然要体现,并将其注入社会,这仅仅是其对外抽象作用的一部分,法也同样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具体地进行着宏观调控,影响着社会。例如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通常会相应地制定关税、扶持措施,这些规定就会对这些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法具体地作用于基础经济领域时,法就完成了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
二、中国税法变革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税改新政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在国家“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特别是2019年3月1日起上线的“金三并库”,税务机关通过掌握的海量数据对纳税人实行数据管税,对税收征管更加规范化和智能化,企业领导也越来越重视税收风险。随着税制的不断改革,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型财税人才,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目前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税务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会计职业素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能全面了解企业涉税业务发生原貌、熟悉税务会计岗位工作环境、职责、工作任务及其流程,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在实务工作中相关会计核算、税务事务管理和各种纳税申报和完税处理等涉税业务处理技能,具备有一定的纳税风险控制能力。本文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计高职税务会计课程的改革。
1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1税改新政频频,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近年来财税新政日新月异,从2016年5月1日起实行的全面“营改增”政策,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保税,2019年1月1日新个税法的全面实施,2019年4月1日起将我国增值税税率从16%、10%、6%、0%调整成新的税率13%、9%、6%、0%。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免征额调整为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免征额和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个税法……税改新政不断变化,但是当年学期征订的税收教材中并没有这些方面内容或者相关政策的更新,教材的修订速度滞后于税收政策的变革,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1.2授课内容与实务工作内容脱节。企业涉税业务工作流程包括:日常购买和缴销发票,开具销售发票;收到并复核外来发票,并根据各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账;月末按照本月发生的涉税业务根据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上的信息,正确的计算本月的应纳税额;次月初,登录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填写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工作。这是企业完整的工作业务流程,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往往未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去授课,只是分别去教授各个税种的概念、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缴纳,在授课过程中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税收风险管理、税收筹划、税收征管理法和税收违法责任等内容很少涉及,授课内容不全面,学生接收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化,综合运用能力差。1.3授课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总课时较少,有些学校甚至只开出32个课时量,税务会计课程内容非常多,包括了我国现行的18个税种,近年来税改新政不断,企业对税务会计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课时量过少,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是点到即止,只能挑选一些重要的如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来讲解,而其他税种只能简单学习或让学生课后自学,这些导致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影响了学生对税收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教学方法单一也是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很大问题。由于课时较少,影响了教师授课的发挥,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主要依赖教材,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税法知识比较抽象,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很难去理解内容,只能死记硬背,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1.4实践教学不够。大多数高职院校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不够,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企业完整业务工作过程,需要将涉税业务溶入其中,也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课时少、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等原因,使得实践教学无法展开,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会计算税款和填申报表,但是对实际工作中发票的识别、费用的报销等,不知道如何入手,也不知如何获取有效的财务信息,这会对学生将来就业造成很大的阻碍。1.5师资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教授税务会计课程的大部分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年轻教师业务能力不足,只能依赖教材,运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课程,导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很难去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年轻教师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兼职教师引入不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到企业一线去工作的,企业兼职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有利于与本校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对高职税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对策
摘要: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面临许多新挑战。做好税收筹划工作,能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新变化,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文章从税收筹划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税收筹划的特征,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造成的影响,并对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的税收筹划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税收筹划
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营改增的最大特点是减少重复征税,可以促使社会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降低税负。其产生的影响在各行业和领域均有体现,各行各业开始顺应营改增的要求进行调整。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税收筹划策略,在规避税务风险、减轻税负的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税收筹划概述
1.1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企业依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实施经营活动前,制订科学的纳税方案,从整体层面合理、合法地降低税负。税收筹划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税负最轻、企业价值最大化、税后利润最大化等,不能单纯将其看作税负最轻。
农业税改分析论文
一、*市农业税制改革基本情况
*市于20*年取消农业特产税,2004年开始农业税减半征收,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十五期间,特别是自20*年以来,由于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税收政策,农业税收逐年递减,其中20*年实现7738万元,2004年实现3527万元,2005年为零。
十五期间,*市大力加强支持“三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元,成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2.3亿元,增长9.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3.3万亩,亩产397.6公斤,粮食总产量达64.9万吨,同比增长30.6%。2005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1*.3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8.3%。*市已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全部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全部免征集贸市场管理费,农村实现了“三免五通五保五求助”。
二、农业税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及财政金融支农情况
1.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经济稳定和发展
以*市垦利县2004年的情况来测算,取消农业税直接减少农民负担1000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减负600万元,仅此两项全县农民人均减负65.3元。同时取消农业税后,相继取消了“两工”(劳动义务工和积累工),一部分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农民实现了零负担。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再加上粮食直补等激励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量荒芜的土地被开垦种上了作物,农村承包土地的地价大幅攀升。
“营改增”对旅游产业税负的影响
摘要:旅游产业在营改增方面的新政策,对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了很大成效。本文分析营改增的税率、计税依据等方面对于旅游产业税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业内人士探讨交流,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良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营改增;旅游产业;税负
2012年开始在上海等地试点将营业税改为征增值税,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税改范围涉及广泛,包括金融、建筑、房地产等行业。旅游产业恰好是生活服务产业的一部分,能够得到这次发展的良机。由于旅游业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游览等一系列的综合性服务,涉及范围极广,所以这次税改对我国的旅游业有较大影响。
一、旅游产业营改增的背景分析
作为国家和地方认可的绿色产业,旅游产业是一个低耗能的服务产业。人们生活质量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日益提高,对于生活的享受也更加丰富,旅游也变得空前时尚,这也是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兴荣的原因之一。而在营改增之前,旅游产业征收的是以企业营业额为依据的营业税,造成了重复征收,企业税负严重的现象,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桎梏。在营改增之后,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还可以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旅游产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营改增”下企业税务内部控制
一、“营改增”的解析和实施“营改增”的原因
(一)“营改增”解析“营改增”简单来说就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是国家财税局在2011年11月16日提出来的,试推行时间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开始。“营改增”的一大特点是加入了11%和6%两种税率,对原有税率进行了补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成本会有所减少,影响企业税负,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二)实施“营改增”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为了顺应时展潮流,税制改革显得尤为必要。原有营业税税制规定,有诸多弊端,营业税主要是根据营业额进行征税,重复征税情况严重。另外大多数企业购买的应税劳务不能进行抵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增值税能有效避免重复征税,提高税额计算的准确性。结合以上因素,实施“营改增”是税制改革的必然。
二、“营改增”后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挑战分析
(一)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联系增多以及税企联系紧密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使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另外企业和税务局之间也建立了有效的沟通。“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事,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机构间的有效联系。另外税务局在“营改增”政策下,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以此核实企业缴税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有没有存在违法行为。对于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和税务局建立良好关系,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促使税务机关给予企业更多合理的帮助,使企业全面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和提高业务能力。(二)企业税务内控风险增加“营改增”后,企业面临着政策和财务风险。自“营改增”政策实施,国家税收征管更加严格,涉及的方面有所增加,比如:纳税人有小规模纳税人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小规模纳税人主要采用简易征收方法,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可抵扣,并且需要及时进行进项发票的认证,否则过期不能抵扣。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足够重视“营改增”政策并严格遵守,要不然稍不注意就会加大税务风险,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另外随着国家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加大了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难度。(三)“营改增”后企业税务内控要求更高“营改增”后,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工作更加有难度,企业领导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缺乏新型管理理念,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具体可操作的流程,对税务内控没有充足的认识,不知道怎样有效的进行税务内部控制。另外“营改增”后,企业一般纳税人需要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涉及复杂的核算,特别是进项税的相关抵扣情况。会计核算难度加大,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和素质能力。相关财务人员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就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四)“营改增”后企业税务内外环境的变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要交的税种和主管税务部门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还涉及较为复杂的税收政策。对企业来说,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税务内控工作,企业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建立有效沟通联系,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缴税工作。另外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其他企业,对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具体情况都有影响,也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能够应对“营改增”后企业税控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五)“营改增”后企业税务内控监查力度提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企业关于缴税的内容涉及诸多细小的划分,就需要企业全面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税务的内部控制力度,确保企业税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在“营改增”政策下,会加大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对企业来说,更是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管理发票,在一定程度影响税务内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三、“营改增”下企业有效改进税务内控的有效方法
(一)基于增值税相关规定优化财务核算流程“营改增”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采购计划,企业在购进货物时,会取得相对应的增值税进项发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在缴税时可以进行抵扣,在抵扣时需要保证其真实性。所以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加强沟通配合,保证专用发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财务人员在具体核算进项税时,严格遵守财会制度,在具体核算时,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仔细核算销项税和进项税,保证税额的准确性。财务核算与企业的有关业务直接挂钩,其主要的工作是对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监管,而这一过程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相关的业务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核算流程,尽可能减少核算项,提升核算的精确性,保证税务核算可以高效进行。因此在税收规划上企业应当有足够的认识,以营改增政策为基础对企业的税务进行规划,提升企业运营的透明度,从而从多个层面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二)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系统“营改增”之后企业最好建立专门的税务会计部门,做好财会人员职责划分,制定有效合理的内控规章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发票的领购和有效利用。企业可以制定发票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平时的工作提供参考。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增值税缴纳税额主要和销项税和进项税有直接关系,所以企业需要对采购和销售流程严格监管,同时建立完善的内控系统,使业务、税务和财务有效结合,保证企业税务工作的正常运行。营改增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相关交易更加透明,相关的部门对企业之间的监管也更加简单,对于市场而言这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市场秩序趋于稳定,因此企业应当针对这一变化首先对自身内部的监管体制进行改革,提升监管的效率。营业税同增值税在核算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要结合实际核算规定和业务开展状况,建立专项的税务会计部门,统一对发票进行领购、管理及利用,执行缴纳、处理和计算增值税额等工作。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为缴纳税额的主要依据,采购、销售分别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有关。(三)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要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认真学习财政法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对税务内控的重视,定期开展工作报告,听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报告,及时发现税务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对“营改增”政策的了解和深入学习。提高对“营改增”政策的理解能力,保证企业税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根据新老税制的不同,企业要做好新旧税制的完美衔接工作。另外合理优化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处理程序,有效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约束相关人员。防止违法行为发生。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从企业员工的财务技能出发,还要从企业人才战略出发,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培训中,从而更好的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例如可以采用考评制度,由管理层制定考评类目,就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考评,主要针对财务人员是否坚决履行财务规章,是否具备执业道德,提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四)健全企业税务内控机制和提高风险意识“营改增”政策下,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认定不同等级的纳税人身份。“营改增”更大程度发挥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企业在改进税务内控时,要充分合理评估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机制。同时企业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保障资金有效管理和资金的安全。对于企业专用资金的流转要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做到专款专用。另外对企业的一切费用申请报销也要有严格的规定,不合规定的不予以报销。充分做好资金管理和费用核查工作。(五)强化企业税务内部督查力度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发展,就需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审查,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法规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营改增”政策下,税务机关会加大对企业的监查力度,所以企业也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完善税务内部控制,不仅仅有监督考察机制,同时也要能真正落实执行上。使企业不同部门发挥各自的最大积极性,做好内部监督和审查工作。企业的内部监管体制应当从上而下,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改革,监管的部门要相对的独立,通过企业制度严格的规定监管部门职能,监管部门应当严格的履行相关的职能,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
“营改增”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策略
摘要:从避免重复纳税的角度出发,我国出台了“营改增”这一税收改革制度,并已全面实施,目前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已纳入到了营改增的实施范围。虽然营改增的制定初衷是为了帮助企业降低税负,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风险问题。基于此,为保障企业经济效益、节约税负,就需要结合营改增政策的新变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税务筹划方案。以下本文就以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对营改增后企业的税务筹划及税务风险应对途径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风险;策略
制造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效益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和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制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更大。为保障企业持续发展,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节约资金。税务支出是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支出,通过高效的纳税筹划方案,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降低缴税金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金节约手段。但在营改增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了许多不同以往的全新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结合新税制,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规避新税制下的全新风险问题。
一、“营改增”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营改增”就是指将营业税改变成增值税的税制改革政策,“营改增”相关政策的实施,属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税制下,有效改善了重复缴税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进项税抵扣,为企业进一步节约税负。总体来看,“营改增”政策还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缓解纳税压力,使税收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助力企业发展。
二、制造企业“营改增”政策下的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