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7 00:03: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进作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干部改进作风党课讲稿

教学目的:帮助基层干部理解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掌握做受群众欢迎的基层干部的方法。

教学对象:城市、农村基层干部。

教学提示:注意区分授课对象,多结合各自行业的实际。

教学时间:1.5个小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基层干部处在党的工作的最前沿,与群众朝夕相处,直接打交道,在群众眼里,基层班子和基层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就是党的作风和形象。因此,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作风,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对于我们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做一个能让群众满意的基层干部。

一、基层干部同样需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查看全文

改进作风抓落实的思考

摘要:每个人对待工作,态度端正、作风优良,工作就会有作为、事业就会有建树,如果态度不明确、作风不过硬,只会一事无成。加强作风,顾名思义,就是要改正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干工作。本文围绕领导干部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结合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作风领导干部官兵

胡主席明确指出,“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在改进干部作风。”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导致抓落实不深入,不深入抓落实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面对部队转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有效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最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确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应该重视做到三个“往下”。

一、脚要往下走,真正深入下去抓落实

基层是战斗力的源泉,其工作落实不落实,直接决定着战斗力水平高不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所以,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从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既主动落实“抓”,又沉到底抓“落实”。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跟着任务走,杜绝浮在上面,满足于走走转转,问问看看的现象,切实做到既身入,又“心入”,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末端,全程跟进,全程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要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对基层干部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积极引导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本,一门心思用在干事业抓建设上,不断提高他们按纲建连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是否“落地生根”,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质的追求上,主要从领导干部是否把官兵放在心上,有没有搞自我服务、倒服务,有无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迟迟不办等方面的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弱点问题相衔接,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眼要往下看,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查看全文

改进党的作风的治本之策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把选人用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是《决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改进党的作风的治本之策。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必须全面贯彻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程序、标准、纪律,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用好作风好制度把干部选准用好,从根本上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一、充分认识选准用好干部对改进党的作风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第一要务”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担当重任的执政为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第一要务”的重要保证。好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有好作风的人来执行,要靠有好作风的干部带领群众共同推进。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好的作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得不到贯彻执行,甚至会走样变形。同志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同志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好”。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可以激励更多的干部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一个地方和部门,如果重用那些政治素质差、作风恶劣、弄虚作假、不干实事、拉帮结伙、投机取巧的人,就必然会挫伤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使人心灰意冷,影响到社会风气,败坏党风政风。

现在,为什么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一些地方和单位群众的不满情绪反倒越来越大了。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到,群众的不满,不是对党的大政方针不满,也不是对党组织的不满,而是对那里有些干部不满。这些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不是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以权谋私,跑官要官,贪污腐化;有的软散懒,不求进取,尽说空话,不干实事,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缺乏群众观念,严重阻碍和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的思想萎靡,精神不振,用公款大吃大喝,甚至沉湎于酒楼歌厅之中;有的热衷于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作风不正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选准用好干部。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选什么人,怎样选人用人至关重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人选准用好,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二、以好的作风和好的制度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选准人用好人

查看全文

改进作风情系民生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得、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巩固和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扎实改进作风,情系民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要体察民情。就是要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志说过,我们搞革命工作,不了解情况,不切实际,不了解群众的情绪和要求,怎么能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呢?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共患难,建立了鱼水深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都不能丢,而且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生、掌握实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需要。

二要了解民意。就是要深入地、认真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我国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待建设,部分群众就医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因灾、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扑下身子、调查了解,怎么能够掌握清楚?怎么能够及时解决?事实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

三要集中民智。就是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和发挥出来,形成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公司+农户”模式等也是这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领导干部只有诚心实意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珍惜民力。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好、发挥好、保护好。民力,毁之易,聚之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不体恤群众、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的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滥用民力,实际上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都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要改善民生。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顺应转变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推引政务公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要日益多样、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在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要将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

加强和改进党作风建设

一、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一)以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夯实了党的优良作风基础以同志为核心的这一代共产党人,他们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首创者、培育者和奠基人。特别是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分别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总结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两个务必”的告诫,这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比如,在运动时期,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先后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等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延安时期,我们党员干部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不良作风,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整顿学风、文风等任务。(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为了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突出强调通过端正党风走出我们面临的危局。因此,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大闭幕会上提出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要恢复和发扬同志为我们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如1978年12月,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把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密切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尽快恢复过来,并且坚持下去”。[1](P.229)为此,邓小平同志从五个方面高屋建瓴对为核心的共产党人为我们党树立的优良作风进行了总结。(三)以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提出党风建设的新方略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也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着力提高对党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正如同志指出:“我们要结合实际,不仅要把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继承和发展下去,而且在实践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着力培育和形成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新的作风”,[2](P.291)开拓创新地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与此同时,这一代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党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不仅要开展理论教育,更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凸显制度的强制性和约束性。ENTURY(四)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共产党人提出党风建设的新要求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从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党的历史,弘扬和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正如2009年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同志强调:“要下大气力解决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在全党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朴素、保持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等党的优良作风的要求”。[3]并且结合党内作风的现状,提出了“八荣八耻”“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等一系列作风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要求。(五)以习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将作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就是要以巨大的历史担当和责任,牢牢把握中国的关键问题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论断,不断解决我们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联系,在追梦的道路上,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坚强领导核心”。[4](P.70)四年多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也正是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为突破口,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部署,促使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为了适应我们党的历史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优良作风的重要性,通过有效途径不断在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发力。(一)保持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注重改进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做好群众工作,保持与人们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高度重视密切党群联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始终保持与人们群众的密切联系,和谐的干群关系,是我们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安身立命的基础。如果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出现纰漏,失去民心,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也不会持久”。[5]当前形势下,如何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公报中也提出了根本遵循。不仅要防止我们从人民公仆转变为“人民主人”,而且要求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加强纪律制度执行力,提升改进作风建设的保障力度作风问题的解决不可能短期内根除,面临反弹回潮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从纪律执行和制度层面发力,为改进作风建设提供保障条件。习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抓作风建设,应该依托制度规定的硬约束和强有力的制度执行,这样才能确保作风建设规范化和常态化,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有效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6]当前形势下,我们党在构建作风建设的制度保障方面已基本完善,关键是相关的纪律制度如何落地生根,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对我们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做选择、搞变通的不良现象。为此,我们党要以铁的纪律加强各项制度以及配套措施的执行,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各种不正之风。(三)践行真抓实干精神,抓好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习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深切的阐释中国梦,并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时间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全国上下掀起一场实干兴邦,共筑中国梦的风潮。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写道:“我现在需要的是志存高远立足实际的实干,不需要好高骛远、忍受不住寂寞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不需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试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7]为此,加强和改进作风也如此,要像在墙上钉钉子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真抓实干。当前形势下,中国已经渐渐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作为掌舵中国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突破陈旧的工作思路,彰显正确的工作作风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以老百姓的满意作为评价各项工作实效的标准。(四)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紧扣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作风建设上,必须强调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早在井冈山时期,有时候遇到粮食缺乏,同志就与战士同吃野菜,苦的难以下咽,他就带头吃,还风趣地说,野菜很苦,但有丰富的政治营养,吃了它干革命就不怕苦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中央政治局同志要率先垂范,加强自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的不断改善带动政治氛围和社会风气的转好,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形势下,我们要积极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特殊责任与作用,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提供基本的保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自律,修身立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党员以过硬的作风,经受现实的考验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查看全文

剖析领导干部作风改进途径

摘要:每个人对待工作,态度端正、作风优良,工作就会有作为、事业就会有建树,如果态度不明确、作风不过硬,只会一事无成。加强作风,顾名思义,就是要改正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以良好的作风干工作。本文围绕领导干部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结合部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作风领导干部官兵

胡主席明确指出,“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在改进干部作风。”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导致抓落实不深入,不深入抓落实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面对部队转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有效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最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确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应该重视做到三个“往下”。

一、脚要往下走,真正深入下去抓落实

基层是战斗力的源泉,其工作落实不落实,直接决定着战斗力水平高不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所以,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从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既主动落实“抓”,又沉到底抓“落实”。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跟着任务走,杜绝浮在上面,满足于走走转转,问问看看的现象,切实做到既身入,又“心入”,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末端,全程跟进,全程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要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对基层干部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积极引导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本,一门心思用在干事业抓建设上,不断提高他们按纲建连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是否“落地生根”,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质的追求上,主要从领导干部是否把官兵放在心上,有没有搞自我服务、倒服务,有无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迟迟不办等方面的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弱点问题相衔接,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眼要往下看,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查看全文

抗冰雪对改进作风的启示

抗冰雪灾害的战斗虽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抗冰斗雪中有三件事一直让我感受颇多:一是党中央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雪救灾,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入一线抗灾慰问的身影;二是党政军民齐心协力用真情温暖抚慰滞留旅客的行动;三是部队参与电网抢修,当地群众箪食壶浆,再现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这三件事给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改进作风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回家过年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却阻断了旅客的返乡路。“我要回家”、“何时能回家”成了人民最期盼最关心而又解不开的结。面对成千上万的滞留旅客,怎样让群众不冻不饿不渴,一时成为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队的头等大事。为避免滞留旅客情绪急躁,各级党政军领导来了,心理咨询师来了,文艺工作者来了,千里冰雪线上官兵和着雪啃着方便面铲冰扫雪;各大空港车站,官兵搭起帐篷,腾出营房,熬起姜汤,送上药品,滞留的旅客情绪稳定了,心里暖和了,气也理顺了。此情此景,让百姓真正感动的不是亲赴一线的领导身影,而是由一颗颗赤诚为人民服务的心化成的那一顶顶帐篷,一个个馒头和一碗碗姜汤。改进领导作风,人民群众不是看你开了多少会,讲了多长话,而是看你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知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够拨动百姓的心弦,改进作风才能在群众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从满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眼,改进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临近年关,阖家团圆,最需要的是温暖和光明。这就让抢修电力和恢复供电成为人民既现实而又迫切的利益。为让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看到光明,看到春晚,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调度,部署了电网抢修决战。截至2月26日,受灾地区主网全部打通,所有农户恢复供电。当电闸合拢,灯火齐明之时,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决策指示,也在那喜庆的锣鼓、绚丽的烟花中化成一股股暖流,再一次在人民心中流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的冷暖需求就是党的努力方向,正是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以为人民群众解难为己任,改进作风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电网抢修通常位于崇山峻岭之上,山高坡陡,行走困难,民工难寻,组织困难。子弟兵的到来无疑在告诉群众,黑暗的夜晚即将过去,光明就快到来。在抢修现场,人民群众为防止官兵在泥泞的山坡上搬运物资滑倒摔伤,纷纷搬来自家的稻草给子弟兵铺路,有的甚至到外乡外村去借去买。是什么激励着百姓不惜财力物力支持子弟兵?它启示我们,只有真心实意服务人民,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真心的支持。而对于改进作风也昭示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改进领导作风不能虚情假意,不能“忽悠”群众,更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干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要帮助解决群众自身难以解决的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查看全文

深究领导干部作风改进途径

胡主席明确指出,“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在改进干部作风。”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讲,抓落实不仅仅是方法和能力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工作作风问题。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导致抓落实不深入,不深入抓落实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甚至还比较突出。面对部队转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有效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如期形成应急作战能力,最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确立和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线指挥部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应该重视做到三个“往下”。

一、脚要往下走,真正深入下去抓落实

基层是战斗力的源泉,其工作落实不落实,直接决定着战斗力水平高不高,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实不实。所以,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从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中解脱出来,既主动落实“抓”,又沉到底抓“落实”。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坚持跟着任务走,杜绝浮在上面,满足于走走转转,问问看看的现象,切实做到既身入,又“心入”,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末端,全程跟进,全程指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要始终坚持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对基层干部心贴心地帮、手把手地教,积极引导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本,一门心思用在干事业抓建设上,不断提高他们按纲建连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质和量的统一。在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是否“落地生根”,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无尾的现象;在质的追求上,主要从领导干部是否把官兵放在心上,有没有搞自我服务、倒服务,有无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迟迟不办等方面的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当前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弱点问题相衔接,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眼要往下看,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衡量一个单位建设水平,不在它的强项和成绩,而在它的弱项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抓落实,就要善于主动查找问题、解决矛盾,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下级报忧揭短,真心诚意地欢迎基层讲真话、报真情。比如,针对部队的疑难问题,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群众预想、预测和预防,认真组织、针对问题展开研讨;针对个别单位技术骨干力量储备不足,对新干部、新学兵在技术上传帮带不够的问题,应按照“平时管用、战时顶用”原则,着眼打仗所需、保障急需、素质必需,广泛开展深训、精训、普训,并通过专家授课、组织交流、岗位轮换、干部代职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三、心要往下沉,切实把广大官兵的冷暖和需求放在第一位

查看全文

改进作风做表率体会

工作作风既是领导干部党性、品格及素质的重要反映,也是广大群众认识、评判其形象的重要依据。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上改进作风,就要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注重戒除“三种主义”――

一是戒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荣,不讲实效,劳民伤财。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轰动效应”,抓“门面工程”搞“出名挂号”,是“不怕工作没干好,就怕上级不知道”、“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有的热衷于看风向赶时髦,把“花架点子”当作水平,把“虚假套子”视为政绩;有的习惯于靠会议驱动落实,靠文件指导工作,说得多干得少,或是只“绘图”不“施工”;有的习惯于说大话空话套话,常常把求实务实落实当成口号与标语,喊在嘴巴上,写在材料上,贴在墙面上,以“墙化”代替“强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展现内容,即形式为内容服务。而脱离了内容的形式,过分夸大了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只有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各项工作才能搞得既扎扎实实,又有声有色;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既丰富多样,又效果明显。因此,要把终端效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力戒虚名讲实际、力戒漂浮讲实践、力戒空谈讲实干,做到不提脱离现实的口号,不发没有指导作用的文件,不开没有实际效益的会议,不下达没有完成条件的指标,不布置没有专人负责的任务,不安排没有时间限制的工作。

二是戒除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坐在“衙门”听汇报、躺到车里看成效、走进屏幕做报告,对单位的问题、人员的思想情况不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考,作决策、抓落实只凭主观意志,是“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乱拍板”;有的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心里只打自己的小算盘,群众所需、所难、所求都与己无关,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成为自己高高在上的资本。官僚主义的恶习不除,必然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不仅使党的工作受到损失,也会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立志做大官,而是要立志为党和人民做大事、成大业;工作不仅表现在“想到”、“说到”上,而且体现在“抓到”、“做到”上,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凡重要的环节就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三是戒除好人主义。好人主义的要害是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回避矛盾。有的领导干部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丢弃无几,他们对待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即使知之不对,也是一味迎合、随声附和;对待同级,习惯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即使知之不对,也是宁伤原则,不伤感情,有了问题掩着、盖着;对待下级,则是有心“栽花”,无意“栽刺”,即使知之不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惩的不惩、该罚的不罚,包着、护着,奉行好人主义。之所以这样,说到底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批评上级是怕得罪领导失信任,批评同级是怕陷入孤立难办事,批评下级是怕失去威信丢选票。要知道,我们提倡的是做坚持党性原则的好人,而不是牺牲党性原则的好人主义者。有些人由小错不断进而沦落为“阶下囚”,与当初周围的同志奉行好人主义是不无关系的。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抵制好人主义这个歪风,发现问题就要一抓到底,做到不因问题未致后果而忽视、不因单位荣誉受损而遮掩、不因职位高有贡献而迁就、不因矛盾棘手难办而回避,真正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改进工作作风,这样才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

查看全文

如何改进作风情系民生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怀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得、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关注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于巩固和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扎实改进作风,情系民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改善民生,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一要体察民情。就是要关心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志说过,我们搞革命工作,不了解情况,不切实际,不了解群众的情绪和要求,怎么能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呢?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共患难,建立了鱼水深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很多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奋斗、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的这些好传统、好作风都不能丢,而且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生、掌握实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需要。

二要了解民意。就是要深入地、认真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把握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首先要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我国人口众多,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待建设,部分群众就医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因灾、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扑下身子、调查了解,怎么能够掌握清楚?怎么能够及时解决?事实表明,把各项决策和工作建立在了解、顺应、符合群众愿望和要求的基础之上,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无视、偏离、违背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任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不可无视民意、违背民意、挫伤民意。

三要集中民智。就是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和发挥出来,形成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许许多多的伟大创造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公司+农户”模式等也是这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进行决策和推进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增大。领导干部只有诚心实意的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珍惜民力。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运用好、发挥好、保护好。民力,毁之易,聚之难。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不体恤群众、不珍惜民力的事情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一定程度的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滥用民力,实际上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在推进工作和事业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都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解决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五要改善民生。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扎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顺应转变直接关系民生的改善。要进一步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推引政务公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时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的需要日益多样、标准不断提高,需要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在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地要将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惠及全体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