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探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3:23: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革探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改革探讨

财政改革预算会计探讨

摘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政府职能也随之发生转变,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预算会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矛盾性,预算会计改革成为必然。在财政改革的大环境下,预算会计改革不仅是深入研究财政体制,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改革发展思路。

关键词:财政改革;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政府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和管理手段,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预算会计是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的,旨在执行政府的财政预算,适合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各级政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我国预算会计发展起来,虽然从上世纪20年代财政部引发预算会计通知后有了很大改进,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出现了很多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一、预算会计现存的问题和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财政部门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的财政收支分类和收支形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1.会计核算范围小。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仅限于当期的财政支出,对于财政核算多样化的要求是难以满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投资形式已经从以往单一的无偿拨款形式,向政府参股等多方向发展,但是,现行的预算会计并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仍然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环节中。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国库资金的运营方式逐渐趋于资本化,政府采用买卖有价证券的形式获得运营资金,还有部分资产是有价证券,在此种情况下,预算会计则难以反映出政府资产的真实情况。2.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上可以看出,现行预算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预算会计对本期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在收付实现制下,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出本期已经发生的收支情况,但是,对于一些尚未进行现金支付的、日后需要偿还债务本金或利息的,这类收支情况均难以体现在预算会计上。这就会导致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不能被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对于政府用来防范风险也是极其不利的。此外,这种形式下的预算会计会导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出现非配比性,难以真实的反映出财政收支和结余情况。在财政管理中,收支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但现行的预算会计难以反映出真实的预算结余,这会对预算信息的真实性造成影响。3.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预算会计的报表格式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一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有相同之处的。目前,我国政府的预算报告只是用来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的单一模式,却不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情况、债务和债权情况,公众就不能根据预算报告了解政府的财政情况,政务公开也流于形式成为空谈。财务内部管理中,对政府负债和资产的信息不完整,在日常工作中就不能对政府的财政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探讨,预算编制也无据可循。此外,财务外部管理中,预算会计的信息传布方式太过于简单,导致政府财务状况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在人民心中,政府也没有威信力。

二、基于财政改革的预算会计发展思路

查看全文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亚迪志礼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查看全文

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步伐的快速前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管理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会计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也不可避免的承受着来自传统和创新的激烈碰撞的压力。我国为实现教育体系的改革,针对我国高校教学体系的缺陷提出了新型的会计教学模式,会计教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会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1引言

现行的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很难满足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的培养。会计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掌握会计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充分认识会计专业实践的重要性,采取各项措施,才能不断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水平。

2目前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2.1教学模式缺乏多元化。传统会计教学是由教师在讲台上拿着教材对下面学生直接讲授,对课本里面的知识和原理进行阐述,案例分析讲解,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缺乏交了沟通,下面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这种僵化且被动的模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学理念。2.2教学内容滞后。目前会计主要的方向定位是企业内部财务的数据管理,从而开设的课程也是以这个为起点,着重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以关注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为主。但是,决定企业的发展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忽略了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对企业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目前会计课程体系中对外部因素的分析的课程开设少之又少,整个财会课程完全着重会计分录的书写,账本登记,报表编制的传统账务处理。这个对现代企业需要的中高端的技术性综合人才需求的培养相去甚远。就目前来讲,教学观念还是相对落后。2.3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传统会计教学侧重灌输学生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指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解决日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学生能学会如何去做分录,编制报表等一系列财务操作,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些生产的信息帮助企业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显得不足。

查看全文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在收入收缴过程中,除了少数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外,绝大多数都通过收入过渡户收缴资金,还有的要按上下隶属关系层层汇缴后再由主管部门上缴国库,而主管部门通过收入过渡户截留收费资金的现象极其普遍,少则拖至一年半载,多则数年不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在各征收单位的账户上回旋。这种财政性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监督的模式,必然导致财政收支信息的严重失实,根本不能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数据,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掌握在征收部门手中,也就直接控制着资金的支出权,这种资金如果不按公共财政原则支出,财政部门是很难发现的。员之家版权所有

查看全文

财政国库改革实践与探讨

财政国库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胡亚迪朱志礼

提起财政国库,在人们的脑海中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密之类的词相联系,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财政国库管理方式缺乏透明度、与人们的经济活动不能直接面对面所形成的。随着现代公民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推行和完善以单一账户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去年,在全省财政四项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成功试行,已经为我们慢慢揭开了“财政国库”这个古老名词的神密面纱,它离国民生活越来越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将与公众直接接触。那么,财政国库是什么?财政国库为什么要改革?国库改革后对单位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笔者就这些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谈点浅见。

财政国库是负责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管理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财政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运用国家的经济政策,具体组织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实现收支总量任务,在保证财政预算支出的前提下,通过对财政沉淀资金的资本运作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执行机关。

从我县财政国库改革试点的系统设置流程不难看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全部取消原设的收支过渡账户,目的是让所有的财政性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者是劳务提供者,资金实现:“收入直缴,支出直拨”。改革的重点是账户体系,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原体制下账户的设置比较杂乱,一方面各征收机关及收费部门,都自行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收入过渡户收缴收入;另一方面,支出单位也都在各商业银行设置帐户接受财政拨款,并从这些账户上进行开支活动。这种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政府实际可操控的现金很少,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查看全文

大部制改革探讨

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构想,将开创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新的政府架构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这就为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定下了基调。

值得注意我们的是,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体现了中央建立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革除旧有行政管理体制痼疾的决心。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这就意味着政府机构改革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下一步政府机构的整合调整,将逐步按照大部制的模式进行。这也意味着我国各级政府的大部制将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

那么,大部门体制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大部门体制有什么特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大部门体制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国将如何组织实施怎样的大部门体制?进行大部门体制改革与我国正在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整个改革开放大局是什么关系?笔者拟从机构编制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就这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作一系列的探讨。

一、什么是大部制?

查看全文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视觉传达设计是设计专业中较为核心的专业,在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为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突破,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课程的实用性、授课模式及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多维度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旧无法真正适应我国市场,为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文章深入探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该具备的新思路,力求以较为具体的措施促进高校相关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两方面的改革能够使高校为我国相关设计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真正实现高效率的人才产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知识转换为能力,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其社会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承担着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双重任务,故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结合实践进行设计,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具体来说,高校可利用从企业获取的最新市场动态和人才市场需求,更新教学课程内容,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例如,对“图形创意”“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等内容的解读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市场。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学生的绘图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利用现代技术,将传统的绘画与计算机作业结合,同时加入摄影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多项技能。例如,构图、光线等,可以将这些课程进行合并进行教学,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查看全文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探讨

部门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部门预算制度是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预算管理,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实践,就部门预算改革推进中的问题略作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现行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预算观念不强,部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较低。有些部门对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预算编制中的各项工作准备不充分,不能适应早编预算和细化项目预算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对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收入计划测算不准确,与实际完成数出入较大;不能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使部门预算留下硬缺口;习惯于过去基数加增长的老办法,不能适应零基预算的要求;没有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编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差,预算约束力不强,专项资金追加较多。

2.财政部门掌握的基础性数据依赖于各职能部门,预算资金的准确性尚待加强。我市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是政府的各个部门,财政部门是在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审核确定,最终汇总形成财政总预算。财政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由于职能和分工的不同,难以做到信息对称,致使财政很难掌握部门预算资金的合理程度。基础数据直接影响着公用经费、社保资金等的测算安排,财政部门无法获得详细、全面、准确的相关资料,也就无法全面掌握预算单位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客观上造成了预算审核往往以预算单位的意见为转移的局面。

3.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仍然比较粗糙,不利于预算执行。项目的提出、可行性论证、项目确定等没有相应的科学规范,项目支出沿袭了过去切块打捆的编报方法,没有按要求细化到具体支出去向,在具体执行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很难衔接。比如房屋建筑物构建、维修,会议费、差旅费等预算只确定总数,没有细分到商品采购、劳务支出等具体经济分类,给单位留有很大的调剂空间。

4.在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预算刚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目前预算制度仍不能有效地约束政策制定过程。年初,财政部门根据宏观及微观发展环境合理测定收入及财力,将支出预算数下达给各部门之后,政府仍有可能根据经济形势对收入任务进行调整。同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有可能制定新的政策,要求财政部门安排相应的资金。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政策会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支出,中央及上级政府并不为这些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资金或只提供部分资金。此外,部门预算确定后,仍然存在由领导“批条子”形成的支出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的严肃性。

查看全文

农村税收改革实践探讨

关键词:农村税收税费改革税收征收成本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改革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进行的,其目的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顺利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中央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决策是顺乎民意、民心的德政之举,是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农村税费改革表明了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次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关系,使农民拥有了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作主人,唤起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冲破了旧体制对农村生产力的束缚,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我国农村的历史性巨变。农村税费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充分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巩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同时,促进农村基层政权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职能,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管理体制,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基础,进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还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进入90年代,我国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短缺、限量供应的紧张状况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单一的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农产品总量供过于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不完全适销对路,增产不增收等新问题。如果增产不增收,就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就会减少,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来之不易的农产品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进而势必影响农民的购买力,农村市场就难以开拓,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从当前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状况和国内外粮食价格比较情况看,今后靠增加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的余地已经不大,而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受到市场供求和农民投入的制约,需要一个过程。由此看来,针对农民负担较重,收渠道不多,增收比较困难的情况,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途径,应该是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通过减负让农民真正摆脱负担不断加重的困扰,有能力、有热情增加农业投入,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实现增产增收。

二、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这次税费改革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问题积压较多的情况下开展的。在现行的乡(镇)机构和税费体制下,乡(镇)往往会把收税收费看成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在有些地方,乡村干部常常是疲惫于收粮收款,农民群众往往把这些干部称为“追粮追款干部”,乡村干部陷进了“登百家门、收百种费、挨百家”的困境。由于农民收入上不去,负担下不来,加上少数干部在征收税费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容易与群众发生争执和冲突,造成干群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屡屡发生群体事件。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根源,成了社会的一个“心病”。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靠发展,同时也要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通过改革,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农村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现理念的管理机制。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农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民明白哪些必须缴,哪些不该缴;规范了征税行为,提高了征管工作透明度,使干部懂得哪些应该收,哪些不该收,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从制度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把乡村干部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带领农民发展生产,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干部和群众都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持农村长治久安。

查看全文

小额贷款金融改革探讨

引言

小额贷款(MicroCredit)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对于小微企业,它规模小,经营不稳定,却是吸收就业的主要群体,长期以来在主流之外艰难生长。国有四大银行高高在上,小银行基础薄弱,贷款公司困难重重,如何解决好小额贷款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本论文主要分为(1)提出为什么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贷款困难问题;(2)小额贷款困难是如何引起的;(3)如何解决小额贷款难的问题;(4)解决小额贷款对我国的影响;(5)关于温州进行金融改革目前状况,最后得出结论。

1.为什么小微型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原因及其分析?

1.1小额贷款困难的原因

1.1.1贷款金额少;

1.1.2信用低风险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