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2:37: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革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水务改革和建设调查
为加快中心城市水务改革步伐,抓好供水工程建设,推动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根据3月2日市政府“城建、城投、供水”专题会议精神,月日,副市长带领市住建、水务、国土、物价、规划、环保、城投、供水等单位,和市、盐湖区、管委会负责人就城市水务改革和建设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了解了城市供水目前的现状,认清了供水改革的紧迫形势。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现状
运城市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由4个水源、6座水厂和5个独立的城市供水管网组成。分属水利和建设两个部门管理,归属两级四个政府领导。4个水源的实际供水能力为5.5万方/日,6座水厂总的制水能力为10万方/日,市区管网总长度约160公里。综上所述,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供水能力为日供水5.5万方。,实际供水总量1633万方,日平均供水4.4万方,最高日供水5.4万方。根据预测,2012年中心城市日需水约为7.5万方。
二、中心城市公共供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共供水缺少统筹规划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加强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务管理体制,对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中心城市的城乡水务管理涉及水利、城建两个部门,几个供水企业各自为政,统筹规划性差,人为造成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无法统一调配,水质与水量管理相分离,服务标准不统一,水资源调配与城乡供水不相衔接,削弱了城市供水综合功能的发挥,制约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小学德育建设改革论文
新时期德育工作要在改革和建设中加强。
从宏观上说,中央近年来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不变:即
(1)德育的性质不变。就是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目标不变。即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德育的基本任务不变。即执行中央《通知》中提出的德育基本任务,就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德育的主旋律不变。即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自身改革和建设意见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
“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在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6〕43号),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企分开
(一)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以贯彻实施《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为重点,力争在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推动交通、水利、农业、环境、资源等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今年重点抓好建设领域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用地、设计、验收五大环节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
(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取得突破。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制度。要认真摸清家底,结合市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单位分类、人事、工资、财务、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三)探索界定和区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资产管理、社区管理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国外政府改革建设论文
[摘要]我国同西方国家都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世界性的政府改革浪潮的国际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国外几个国家重塑政府的“政府改造运动”的比较,分析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经验,提出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我们发展的改革方针、策略体系。
[关键词]政府改革服务型政府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针对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及政府的“失效”症状,掀起了引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运用市场力量来改造政府绩效的运动。紧接着,日本、加拿大、荷兰、法国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纷纷效仿,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些国家纷纷提出了“政府再造”的口号,以通过“政府再造”来改善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重新赢得公众对政府的信心。正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蔚然成风的背景下,很多国家提出了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国外一些国家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1.英国政府的改革
面对世界经济的衰退和国内经济的滞胀,执政的保守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节约政府开支、政府机构改革、服务承诺和竞争求质量,力图改变整个英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经过20多年的实践,英国政府的管理新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其影响遍及全世界。英国政府改革包括四个步骤:
建设审批实现大改革
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将实行重大改革,《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此次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亮点之一就是将以前需要建设单位跑21个之多的部门变成了6个。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地讲,这就是通过实行‘内转外不转’,让建设单位不需要再面对其中的15个部门,而由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内部衔接,帮建设单位跑路、递材料、拿材料,让建设单位从繁琐的‘跑路’中解放出来。按照有关程序,这是全国各大城市中最为完整、效率最快、实施最早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日前,成都市建委主任黄平向记者作了上述表示。
记者了解到,此次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实施,将节约建设者近一半的办事时间。根据成都市现行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一般流程统计,到目前为止,建设工程项目从选址立项到竣工验收,需要经21个行政部门审批,审批环节达30个,审批时间为157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为168个工作日)。实施并联审批后,84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所有手续,所需要的时间是全国最短的,而且流程是全国最完整的。而像这种‘完整版’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成都市是全国第一个实施的城市。
如何确保按设计实现并联审批流程?政务中心实施了分色预警效能管理机制。“从计算机录入建设单位资料的那一刻开始,电脑就开始自动计时。当办结时间临近时,电脑像管家一样,会通过不同的颜色进行预警提示。比如倒数第三天是紫色提示,倒数第二天是粉色提示,而办结最后一天就是红色警报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提高办结率。”市建委法规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一举措深得建设单位的欢迎。一个项目管理公司负责人说,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服务型政府的崭新形象。
供电公司诚信建设改革思考
农村供电所是县级供电企业直接服务于电力客户的窗口单位,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要靠供电所来参与完成,同样,供电业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受供电所文化建设水平的影响,如何落实好国网公司的“人人讲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对县级供电企业而言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企业发展之道,员工立身之本。诚信理念及其建设要求,已随着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域和方面,为各界所重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涟先生曾说:信用关系市场大局。长江实业总裁李嘉诚先生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事业做大?答曰:无它,一字而已—“信”。那么诚信对于我们供电所的农电员工来说就是忠诚于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奉献社会;热诚勤地做好岗位工作,精益求精。在客户面前讲信用,信守诺言,实话实说,树立良好的信誉,创建个人诚信品牌,提高公信力,让客户信服;自己溶入到企业中,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树立农电员工的诚信意识是新时期农电管理的要求,笔者就供电所诚信文化建设做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加强品牌建设。对外要规范使用“国家电网”品牌标识。要重点加强办公、营业和生产场所等标识使用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常规服务到精益服务、从普遍性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塑造供电企业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良好形象。加强营销服务的考核奖惩力度,杜绝营销服务行为中的不足造成对公司诚信美誉度的影响,比如抄表错讹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诚信形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坚持以“规范的服务、合理的流程、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文明的礼仪、创新的活动”,向客户展示诚实守信的形象。
对内要通过培训教育、企业内部活动、内部媒体宣传等,大力宣传公司品牌形象的价值内涵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加强“主人翁”教育,增强企业员工对公司品牌的认知,提升品牌意识,要重视客服人员服装、劳保用品,宣传标语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打造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农电员工为电力事业奉献的荣誉感。
重视领导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单位的上层领导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其下属的行为,影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名人品德言行录》上有这么一个“曹操割发代刑”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都躲到村外,麦熟了也没有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立即派人告诉老百姓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果然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慢行,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一日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的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这时,大臣郭嘉说;“古书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免一死吧。但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就这样给三军做了一个示范,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信任。对于供电所来说其是供电企业的一个直接服务于客户的团队,供电所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是诚信价值观的示范者,供电所长应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这个这个团队的诚信文化建设。对上,要做到经营业绩数据真实,不弄虚作假,不隐瞒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高度负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模范遵守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带头开展自我道德修养教育。对下,和员工多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了解和理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在员工间营造诚信的坦诚相待氛围。结合本所实际,解放思想,创新诚信教育建设工作思路,深入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守则》和《员工守则》,把诚信价值观根植于员工思想深处。
建设一个和谐的团队。现阶段农村的供电所主要力量是农电工,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归属感不强,影响企业与农电工的和谐发展,因此,如何从心理上加以引导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目前的发展水平,想大幅度的提高收入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应该从心理上做到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家庭,淡化“农”字影响。在工作上尊重他们,通过对社会提供有偿劳务来增加收入,通过办理养老和医疗等保险来解除后顾之忧,通过提拔优秀的农电工来实现其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让员工看到前进的希望。着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倡导团队精神。设立农电工会,和当地政府协调,接受其党员关系转入,让其有自己的家,有说话的地方,自然调整好心态,员工与供电所之间也自然会产生感情,有利于增加农电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改革创新精神民主建设思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建设的进程和质量,事关党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要不断增强内在活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只有发扬民主,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时展的迫切要求。民主是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和共同追求,建立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社会反霸权、求民主、促合作的呼声日趋高涨,各国人民希望独立自主决定本国的事情,世界各国要求平等协商解决世界的事情,发展中国家争取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已经成为时展的鲜明特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握世界民主发展大势,用时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继续高高举起民主的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革除与时代潮流不相适应、与党内民主原则不相符合的观念和做法,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第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党的建设要改革创新,党内民主建设尤其要改革创新。这是因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好党内民主这项“生命工程”,党的团结统一才有可靠保证,党的创新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建设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才会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进一步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要使包括党内民主建设在内的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要求,尤其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广泛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全党齐心协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局面。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建党80多年、执政50多年的历程中,始终注重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主动回应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待,大力推进,不断完善,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率先垂范,全党参与,开拓前进,党内民主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同时,党内民主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相符合、与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迫切愿望不相适应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以开阔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襟,深刻认识党所处环境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影响,以改革创新精神攻坚克难,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来,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个变化是什么关系呢?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对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产生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已经提出和将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一、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中国的改革从什么地方什么领域突破并逐步发展起来,谈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些同志会首先想到农村的联产承包,想到城市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想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等。不错,这些都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实行的最早的改革。但只要我们看看这些现象背后的变化,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改革,是以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作为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的。我们今天回顾总结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毫无疑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公认的转折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就是因为在这次全会上解决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问题,解决了党的实事求是路线的恢复问题。而这正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改革。可以说,如果没有党的建设方面的这种重大改革,如果党的工作思路还停留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如果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不到恢复,还坚持两个“凡是”的做法,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从党的自身建设的改革做起?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刻的回答。他指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之所以走了弯路,之所以发生了像“”这样的悲剧,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个重大问题没有搞清楚,一个是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是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前者使我们在很长时间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教条式地搬用别人的模式,套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论点,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后者使我们在执政以后很长时间内依然沿袭革命时期的某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搬用革命时期的某些已经不合乎执政要求的工作经验,而且把这些东西教条化。这两个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当着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或没有着手解决的情况下,另一个问题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比如,我们已经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我们搞不清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党的工作思路上依然停留在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任务的老路上,那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就无法体现。所以,必须先解决党的工作思路的转变,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两个重大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从党的建设的改革做起,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实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则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改革,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县农业技术改革建设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工作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6]3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06]63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延政发[2011]70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市基层农技体系改革推进会议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全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以健全体系、充实基层、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设置,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结合我县实际,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提高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水平,为促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坚持以乡镇农技体系改革为重点,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以县为主,县建县管;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政府公益性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利于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业务职能发挥;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目标要求:根据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明确公益性职能、健全体系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制度、改善装备条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改革与建设,在县建成职能综合、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充满活力、服务到位、工作高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以县、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村级技术服务站点为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教单位和涉农企业积极参与、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农民信赖的多元化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改革开放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改革开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