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2:12: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改革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思考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是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成绩。当前,我国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工作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自觉。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体现,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制度的活力,为人们提供平等发展机会,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坚持民主,就是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坚持公开,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竞争,就是要优胜劣汰,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择优,就是要给优秀干部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干部人事工作公信度,关键是使人民群众有足够的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信息渠道畅通了,干部人事工作公信度才有支点。一要建设好干部信息沟通体系。比如,民主推荐、民主考察等都是信息沟通的关键环节,应把这些制度作为干部管理的骨干制度和干部工作的重点内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在民主推荐中,为解决“参与人不知情,知情人不参与”的弊端,可以考虑增加民主推荐的轮次,实行多轮推荐制,在多轮推荐、多层次推荐的交叉点上选定优胜者作为进一步考察的人选。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应主动和其他部门加强信息沟通,搭建信息桥梁,交流反馈信息。二要依法扩大干部人事工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布干部人事工作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公开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全面的情况,以便社会公众进行评议和监督。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和干部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和干部评价机制,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要确定好科学、易测的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公开规范的程序体系,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执政要求的干部选拔机制和干部评价机制。应研究实施晋升考试制,重点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录用制度,严把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入口关”,实行分类、分等、分级考试办法,满足不同职位的需要;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对非选举产生的干部普遍实行试用期制,对部分领导职位试行职务聘任制,对技术性、操作性、辅助性职位试行聘用制;扩大职务任期制的实施范围,研究实行最高任职年限,打破干部职务的变相终身制,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探索建立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一贯的原则。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在岗生病”、“带病提拔”现象,应坚持围绕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比如,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采用公推公选、实名推荐等方式;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设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化、干部工作民主化;探索化解权力过分集中的难题。

查看全文

农村改革创新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和群众反映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急”。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上操之过急,缺乏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二是“偏”。对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认识不够,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发展生产、农民增收、深化改革等任务重视不够。三是“冒”。脱离当地实际,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盲目攀比发达地区,把标准定得过高。四是“同”。不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不区分轻重缓急,一种模式,一个步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切实让农民得实惠。重点抓好生产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多下功夫。为此,应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突破资金投入瓶颈制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四是真正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向和物资运用都应让农民知情,接受农民监督。五是搞好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进一步细分地域类型、工作措施,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基于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

查看全文

游业改革创新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把握旅游发展规律,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破解旅游发展难题,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推动旅游业的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同行们商榷。

一、创新管理体制,推动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创新旅游管理方式,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如何把握契机,加强政府主导,创新旅游行政管理方式,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成为事关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因此,要争取国务院出台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建立旅游发展协商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体现国家重视扩大内需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要抓紧制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妥善处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把旅游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转移到对外推介旅游产品、对内服务旅游企业两大功能上来,强化旅游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管,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以保证旅游业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旅游区域协作,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旅游合作发展较为成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各地自发推动上面。今后有必要从国家层面主动介入,根据“十一五”期间全国十二个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的实际情况,推动旅游区域合作走向深入,进而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一要建立协商互动机制。在政府层面建立旅游合作日常协调组织,制定旅游合作规范,召开相关省市旅游行政部门高层人员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与不定期会议,研究磋商旅游合作方向和形式。二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通过网站互联或共同建立信息传递平台等方式,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在加强区域内政府部门及企业界的沟通交流的同时,使旅游者可以更加便利、更加全面、更加直接地获取旅游资讯。三要建立市场互惠机制。通过共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共同设计开发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形式,对内打破市场障碍,互送客源,对外进行联合营销,打造整体旅游形象。当前,重点要建立海峡旅游两岸区域旅游协作机制。通过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开放福建以外省份居民赴金马澎地区旅游,争取早日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形式,全面推进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发挥旅游业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第三,要打造产业集群,实现旅游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路径。近年来,许多地方,特别是旅游经济发达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不断发展,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能够产生集群规模效应,减少流通和交易等方面的成本,带来具有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优势。目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长远谋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区域性品牌等方式,整合旅游产业价值链,形成酒店、度假、娱乐、休闲、购物等旅游集群,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保持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性和旅游产品的完整性,以达到减少内部竞争、促进信息流动、提高旅游企业生产率的目的,并逐步形成区域营销优势、产品创新优势和对外扩张优势。

二、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旅游业的品牌化发展

查看全文

党建改革创新交流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思想观念、领导体制、执政方式以及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办法等,目的是为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当明确,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的领导地位、政治优势、优良传统,这些决定着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方面是决不能改变的。这些根本的方面,不仅不能改变,而且必须结合新的实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从当前党的建设的现状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

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任何改革创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阻力和障碍,必须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除旧布新的内在动力,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毅力,克服各种传统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克服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的惰性。这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改革创新的重要精神动力。

要有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应当采取开放式、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不能采取封闭式、保守性的思维方式。什么是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突破各种落后于时代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断推陈出新;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全局观念,从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培养战略思维,全面认识和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气度,积极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及政党治国理政的好经验好做法。

要有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树立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就是要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讲究科学,尊重规律,将饱满的改革创新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提倡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努力取得改革创新的实效。尤其要尊重广大党员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要有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改革创新精神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来体现,来落实。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思路。积极探索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党内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搭建党员和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注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方法新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总之,要把建立和完善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要有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推进改革创新,需要在党内形成推崇创新、宽容失败、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改革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全党和全社会范围内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党的十七大对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极其鲜明地提出了“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既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又是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加强党的建设的艰巨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所要改进或改革的,是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工作中那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方面;我们所要创新的,是党的具体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和管理方法等。通过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查看全文

改革创新精神体会

刚刚结束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是党中央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党所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了加强对党建工作领导

的新要求,是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改革创新是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党既要敢于和善于在自己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和善于在自身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面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党的建设中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改革创新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改革创新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眼继续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革,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清廉、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集体。必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引导广大干部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取德于民,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要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认真研究解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和干部任职年限合理化问题,大力培养选拔实践证明优秀、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其他年龄段干部的作用。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基础阵地,改变一些地方党政机关干部来源单一、经历单一的状况。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广大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从国情党情出发,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努力使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相适应,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政令畅通相一致,与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完善党的工作机制相协调。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顺利行使和不受侵犯。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党委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健全党内民主程序和运行机制。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保障党员权利和提高党员素质的关系、发扬民主和正确集中的关系、积极推进和循序渐进的关系、扩大党内民主和带动人民民主的关系。

查看全文

党建改革创新趋势思考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1-1],这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主基调,也是党内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在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究竟应当怎样进行改革创新,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从“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2]出发,在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同时,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改革创新的范例。因此,对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修改中的创新进行认真分析和提炼,恰如其分地把握其指向,对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合优势,提升党内法规的权威地位,转变党建推进方式

回顾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尤其是党的十二大以来的历次代表大会,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每次大会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时,人们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代表大会报告上,而对该次大会修改通过的新党章,虽然人们都知道并认可它“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但却没有像对报告那样重视,对新党章的学习也往往是一带而过。这使得相当多的党员,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要说入脑入心,自觉遵守和贯彻党章,恐怕连熟悉和了解党章都谈不上。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一是缘于报告和党章各自功能和特点的差异。大会报告主要是对未来五年的施政安排,现实针对性较强,且报告方式灵活,内容具体丰富,其中的新观点、新提法自然也较多。而党章作为党的总章程,其党内根本“大法”的地位,使得它和报告相比要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每次代表大会在修改党章时,报告里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通常不全部同时写入党章。比如,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里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重要内容,作为该次代表大会的最大亮点,都没有相应地写入党章修正案;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提出的“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等新提法也没有写入党章。这使党章总显得有些相对滞后,往往不像报告那样吸引人。二是缘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党的习惯做法。中国历史上的“人治”传统,使得人们总难摆脱伟人崇拜情结,把施政方略、政策走向等人格化,或者把它们和特定的人联系起来,而不是和法规相联系。从我们党的习惯做法来看,自运动开始,我们形成并长期实行的是一种主要靠决议、开会,以及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推进工作的方式。与这种工作方式相适应,客观上形成了重报告、讲话和红头文件而轻党章等党内法规的思维倾向和思维定势。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如下一些消极后果。

一是不利于党内法规意识的养成,进而也必然会对党依法执政产生消极影响。毫无疑问,从学习和贯彻党的代表大会精神角度看,应当重视大会报告的学习;但从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角度看,不应忽视新党章的学习。尽管大会报告和新党章都是由党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的,都具有党内法规的性质,但由于党内长期形成的重人治、轻法治的习惯,我们更应当重视党内法规意识的养成。

二是不利于党建推进模式的转变。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用什么方式推进党的建设?我们曾进行过艰辛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我们党就意识到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推动党的建设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要求,必须转变。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在党的建设上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3]。这个新思路之后,我们在转变党的建设的推进方式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党内制度、条例和法规,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比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已经下发,但要使其真正能够健康运行,真正成为长效机制,恐怕还需努力,还离不开领导人的注意力,甚至需要高层领导机关出面督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和党内普遍重视报告,重视上级的文件,重视领导人的讲话等习惯分不开的。不改变这种状况,党的建设推进方式就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

查看全文

改革创新精神调研报告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办公厅(室)的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提出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这对于我们做好办公厅(室)工作,特别是做好调研工作,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党委办公厅(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

近年来,我省党委办公厅(室)的调研工作成绩显著,不少调研成果为省委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在党委办公厅(室)调研时,明确指示我们要清醒、睿智、勤勉,要搞好服务、当好参谋、做好表率,特别是要创新调研工作,多为省委出好点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和改进办公厅(室)的调研工作是加快海南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做好决策服务的职责所在,更是突出经济特区“特”字的应有之义。

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常干常新的工作。如果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那么没有创新,调研工作就没有生命力。创新调研工作,就是要使我们的调查研究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创新调研工作,必须明确方向,选好课题。课题体现方向。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委办公厅(室)工作的方向,也是调研工作的方向。我们办公厅(室)的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和海南发展的重大课题来进行。选择调研课题,就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特别是要把握住海南发展的大趋势,着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用力,在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的理论思考和规律性研究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到三个“密切关注”:一是密切关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抓住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热点、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二是密切关注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其落实情况。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追踪调研和反馈。三是密切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工作中矛盾的焦点,如不及时发现和解决,不仅会妨碍工作任务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主动调研,快节奏、高效率地摸清情况,及时拿出对策。

创新调研工作,必须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党委办公厅(室)经过多次机构改革,机构设置比较紧凑,人员精干,任务繁重。在人手紧张、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调研,需要我们特别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办公厅(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充分利用好各种调研资源。一是继续用好传统的调研方法,面对面地开展调研。传统的调研方法,如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的特点。对于一些重点工作、重要课题,要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真实情况。二是加强对外协作,充分利用“外脑”来开展调研工作,提高调研的成效。办公厅(室)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外联系与沟通,更好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一些行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联合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机构来进行。三是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调研,提高调研效率,减轻基层的负担。如一些调研可与新闻媒体结合,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开辟专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献计献策。还可以开展网络信息调研,从各个网络中捕捉信息,以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调研工作,必须求真务实,突出实效。党委办公厅(室)的调查研究和一般性的学术调查研究不一样,它实质上是政策研究,政策性、实用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要始终突出一个“实”字。调研选题要切实,过程要扎实,特别是调研成果要实在管用。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善于从政治和政策上考虑问题,从服务领导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出发,真实地反映情况,客观地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有针对性、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要特别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研究特殊性上下功夫;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海南的省情实际结合起来,在研究针对性上下功夫;把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在研究持续性上下功夫;把全局和局部结合起来,在研究协调性上下功夫。总之,调研工作一定要注重实效,有思路、有办法、有招数,能为省委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查看全文

组织改革创新汇报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组织部门要做到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研究和推动组织工作,抓住重点,破解难点,关注热点,使组织工作不断顺应时代要求,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一、强化理论武装,以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培训干部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既是十七大向全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教育培训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在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扩大培训规模,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后,应及时把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各级只有着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分级分类地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才能推动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新进步,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集体。通过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善于审时度势、进行战略思维的本领,总揽工作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创新务实、把握客观规律的本领,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本领,成为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模范群体。

2、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按照十七大赋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内涵,以县处级干部培训为重点,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主要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加强培训,着力构建培训目标与党的十七大精神相吻合、内容设置与全市转型发展需要相衔接、课题安排与广大干部知识需求相一致的教育培训体系。坚持高水平教学、高层次办班,创新和丰富教育培训形式,大力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讲学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干部接受高层次的理论熏陶和高水准的战略思维训练。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理念和模式,积极探索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开放式办学方法,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课堂,先进经验为教材,引导干部放开眼量看发展、放开手脚谋发展、团结一心促发展。讲究培训成本,实现教学资源上下联动、纵横共享,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系统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3、强化培训保障,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效益最大化。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都只能是一种补充,大量的干部培训任务还需要立足本地实际、创造条件靠自身来完成。因此,要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着力构建基础设施齐备、师资力量充足、机制保障有力的教育保障格局,让更多的干部享受到及时性、经常性教育培训的机会。大力推行拟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通过政治理论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干部进行综合评分,并把评分结果作为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必备条件,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动力。

查看全文

全省组织改革创新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建设西部强省各项事业的新形势下,省委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组织工作,研究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做好我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赵乐际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乐际同志的讲话,站在全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学习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乐际同志讲话精神,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全省组织工作,科学认识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规律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组部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组织工作,为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是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分三批在全省10.5万个基层党组织、213万名党员中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创造的“党员承诺制”等经验,受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干部,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路子,形成了开放、多样、具有时代特色和我省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和机制,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明显提高,“三秦大讲堂”形成了品牌效应。五年来,全省各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3640余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20余万人次,超额完成了中央提出的用五年时间把在职干部培训一遍的要求。

二是突出抓好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顺利选举和产生了新一届省委、省纪委领导班子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以及法检“两长”。换届后,市、县两级党委减少副书记171人,党委班子职数减少1754个;市、县党委常委平均年龄分别下降2?郾1岁和2?郾8岁。各级领导班子中具有国民教育大学学历的干部比例提升16?郾3%,女干部、党外干部的数量明显增加。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在今年春节前6个市的党政正职选拔工作中,省委把扩大民主贯穿始终,全面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由省委全委扩大会票决任用。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培养,先后选派381名干部分赴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份和省内有关县(市、区)挂职锻炼;建立各级各类后备干部库,对200名副厅级以上后备干部提拔任用,对19064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交流,招考2405名选调生到基层工作,达到了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目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实施开局良好,初步形成了引领科学发展的良好导向。

查看全文

党建改革创新培训讲话

同志们: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关系党的工作全局。今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市委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下面,我就扎实抓好我市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每当形势、任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党总是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措施,大力培养适应新时期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精辟概括,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期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了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事业,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的目标,是摆在全市干部队伍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对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干部队伍领导科学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把握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而提高这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各级各类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