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1:26: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辅助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新型肺炎防疫辅助性岗位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脱贫和当前新型肺炎防疫工作,组织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或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在全县贫困村及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社区)开发农村保绿、保安、护路、扶贫、公共卫生防疫等辅助性岗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岗位设置与职责

(一)岗位设置

在全县有脱贫任务的村(社区)开发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岗位期限时间暂定半年,2020年2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止。

(二)岗位工作职责

1、负责村内道路路基路面养护工作。

查看全文

营利性信息营销及辅助性信息营销剖析

摘要: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和社会财富,在信息社会里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发利用信息进行信息营销是新世纪市场营悄的新观念。本文在分析信息营销出现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类信息营销,即以信息为最终商品的营利性信息营销和以信息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辅助性信息营销,并分别给出了成功的例于。

关键词:信息营销信息银行市场

1引文

市场营销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随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日益成为一种能创造价值、增加财富的重要资源,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信息革命,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企业而言,拥有信息量、信息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成为其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的营销观念必须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这样与新型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信息营销应运而生。

2信息营销的基本概念

信息营销,乍看之下,很难理解。究竟是将信息作为手段和工具进行营销,还是将信息作为最终产品来营销呢?事实上,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看作是信息营销。因此,根据信息(本文“信息”的涵义是基于广义层次的,即从大信息观来看,包括信息内容本身、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等)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将信息营销分为两类:

查看全文

老龄化辅助性医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在我国老龄化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空巢乡村”的现象导致乡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也稳居不下。本论文主要探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结合“互联网+乡村”的发展模式,调研乡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真正医疗辅助需求点,侧重分析农村老龄化人口存在的医疗问题和现有的辅助性医疗产品,并且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提出创新设计和开发。

关键词:美丽乡村;老龄化;辅助性

医疗产品我国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全民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的同时,我们考虑到农村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解决农村老龄化人口对于医疗辅助性产品的使用,是当前在农村建设中所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形势之一。目前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医疗保障方面收到环境经济人文等因素的限制,是存在少许问题的。我们现阶段提出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老龄化人口的医疗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意在通过本身的医疗资源模块加上乡村老龄化人口的特点来解决各地区乡村老龄化人口对于辅助性医疗产品的需求性。

一、美丽乡村老年人需求分析

据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来“老年人”才被认定为是巨大且同质化的群体。目前对于“老年人设计”大部分是建立在功能化的基础上解决老年人的生理问题。尤其是乡村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乡村自古至今都是具有复杂性特点的群体生活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贫瘠的物资缺乏一直是乡村存在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但实际上对于乡村老年人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关注到。现在的乡村建设也正在和时代接壤,“互联网+乡村”的出现预示着乡村即将不再只是处在封闭落后中,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乡村“的模式在未来能给乡村会带来更多的发展和资源。但目前这种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乡村现在滞留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居多,留守老人对于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具有一些排斥心理。但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也必将成为乡村在未来的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所以笔者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老人对科技化产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也相应提高。目前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超过5000万人口,其中81%的留守老人仍旧需要靠自我劳动生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时患有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在显著提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身体素质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条件约束相比城市老人的身体状态要差很多,所以为了维持基本的正常生活自立能力,乡村老年人对辅助产品的需求也就相应增加,因此,有必要单独研究乡村老年人群使用辅助器具的情况。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城市老人和乡村老人基于生活环境特点、医疗环境特点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群体个性情况的对比分析,明确乡村的老年人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乡村老年人由于常年的劳作以及对自身的生活习惯的不重视,导致自身的生理机能相较于城市老人更加容易衰退,患慢性病甚至突发疾病、致残性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于城市老人;(2)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交通的限制,特别是偏远乡村的老年人,在定期检查和重大疾病前期征兆出现时等各方面时,无法及时就医检查而忽略病情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生;(3)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普遍是年终返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这就导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子女不能协助照料,甚至在重大疾病前期征兆时也容易忽视老人疾病的严重性,从而出现不能及时就医、生病期间无人看护或得不到良好看护的现象;(4)由于乡村老年人较于城镇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更多,其身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味觉以及肌肉关节的活动能力和记忆力衰退更为显著。同时导致相应的行为能力(比如起床时的起卧能力、蹲下站起的能力、家庭卫生清理现象、对吃药剂量和吃药时间的遗忘等能力)也都出现明显的下降。乡村的留守老人其实不仅在生理机能衰退上容易产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问题,同时在心理上也存在子女不能陪伴的孤寂感。所以笔者认为在考虑辅助性医疗产品的创新时不仅是维持乡村老年人独立生活日常的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生命存续之外,也要考虑这个群体的心理需求。

二、美丽乡村老龄化医疗辅助性医疗产品

查看全文

智慧司法背景辅助性人工智能困境探讨

〔摘要〕智慧司法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为促进我国公正裁判与提升司法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存在算法逻辑、审理程序、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不足,加之智能技术渗透到司法领域导致司法系统主要职能的削解,应当将人工智能定位于智慧司法的辅助角色。由于技术的不可预知性难以避免,辅助性人工智能在司法环境下的成长同样面临诸多困境,亟需相关机制予以解决。应当通过培养复合型法官、优化算法审查监督、加强社会公众宣传力度等措施,为我国智慧司法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智慧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地位

一、人工智能在智慧司法中的功能及作用

目前,我国传统司法不断向智慧司法迈进。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司法裁量的公正理念能得以更好落实,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与推动。

(一)智慧司法中人工智能的定义

智慧司法中的人工智能是协助法官进行科学高效立案审理、公平正义定罪量刑的工具之一。在智慧法院的建设进程中,为传统司法注入智能时代活力的人工智能,以提供“巨容”信息存储与处理的云端计算和大数据库为技术支撑,以确保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和程序的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为重要指征,以优化监督管理和提升便民服务为发展预期,以实现及时的公平与无限接近事实的正义为终极目标。[1]

查看全文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辅助性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化学难点,提高化学难点的学习效果,使他们从步入化学殿堂就养成通过实验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优化化学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辅助性实验;化学教学;教学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1]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它还是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的有效途径。正所谓“千言万语讲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但是有一种教学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材编者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部分教学实验,由于缺乏适度、合理的阶梯,缺少学生容易接受的辅助信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进而造成教学难点。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应用一些辅助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是促进化学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辅助性实验

所谓的辅助性实验,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材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或改进,以协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过程优化的化学实验。

查看全文

初探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辅助性作用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单凭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一、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为师生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进行了,这样必然会导致忽略了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维的东西,如直觉、美感和单纯的乐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什么也没学到,使学生的认识与教师的教学间产生了一条鸿沟。信息技术就能恰到好处的在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给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可以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直观

查看全文

秘书工作的基本特征

秘书工作是辅助性的工作,然而又不是一般的辅助性的工作,因为辅助性的工作很多,秘书工作是综合性的辅助性的工作,秘书人员是领导眼、耳、手、足、口、脑等器官的延伸,秘书工作是领导工作的延伸。主要表现在:

(一)秘书工作贴近领导,同领导同步运转,同心运转。

(二)秘书必须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和高度来思考和处理各种问题。

(三)秘书工作成果具有潜隐性,就是秘书的劳动成果不单独表现出来,而是包含在或是隐藏在领导的劳动成果之中。秘书工作具有幕后台下的性质。

查看全文

三甲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实践

1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制定及预警管理奖惩措施

1.1遴选方法和制定过程。根据2018年7月4日安徽省卫计委《关于健全重点药品监控预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遴选重点监控药品品种原则如下:①监控原则:对某种疾病非治疗必须,临床疗效证据不充分,未获得权威疾病诊疗指南推荐或未纳入临床路径表单,不具备药物经济学优势,且用量大或采购金额高的药品。②监控范围: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无特殊原因使用量快速增长的药品以及其他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③遴选原则:依据本辖区、本单位在省药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金额及增长幅度进行排名,参考价格、用量及常态采购使用情况,经专家论证,确定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依照以上原则,考虑到用药的季节性差异,我院梳理2017年1—6月和2018年1—6月在用药品使用量、使用金额及其在省药采购平台上的药品采购金额,并以2018年所有药品的使用金额和采购金额为基准降序排列,保留了排序前120位的药品,经院药事会评审,最终确定了30个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表1)。1.2预警管理及奖惩措施。我院对重点监控目录药品建立预警专栏,同时及时公布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对目录药品保持持续监测。对于采购量大、价格高及使用量快速增长的药品,院处方管理组每季度对其进行处方点评。初评结果通知相关科室,科室在一周内对点评问题进行书面反馈,点评专家组对初评结果和相关科室书面意见进行终评,结果(包括用药合理性和干预措施)上报院药品购销和使用监督管理组审核、经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最后报送院医务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奖惩方面,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对连续3个月进入医疗机构销售前10位且用药不适宜率超过10%的重点监控药品,采取约谈、价格谈判、限制采购及使用等措施。

2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评价

2.1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性评价方法。我院在合理性评价方面考虑到需要保证用药季节性的一致,选取2017年7—12月与2018年7—12月目录药品使用情况同比比较,黎赛等人[3]也做过重点监控药品分析,但其未考虑到季节因素对用药的影响。我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值为主要评价单位。DDD值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抗肿瘤药物通常以体表面积(成人约为1.7m2)或体质量(成人约为60kg)按疗程使用,DDD=1个疗程的总用药量(mg)/疗程天数[4],DDD值参考《新编药物学》(17版)[5],《马丁代尔大典》[6],WHO药物统计方法学合作中心网站[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8],重点监控目录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常规日剂量最高限值,结合临床实际,确定并计算各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DDDs=某药物的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临床对该药选择的倾向性越大,DDC=某药的总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值[9]。目录药品具体使用评价标准参照WHO针对合理用药的具体内涵制定的合理用药7项生物医学标准[10]: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性、使用途径、价格对病人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适当;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药品调配及供给病人的药品信息无误;⑦病人依从性良好,并结合国内外相关药物专家共识,相关医学药学循证指南,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处方管理办法》等。2.2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性干预前后对比分析。我院重点监控药品分为四大品种,分别是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辅助性药品,营养性药品。抗肿瘤药物包括吉非替尼片等共6种,抗菌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共6种,辅助性药品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共13种,营养性药品包括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等共5种(表1)。2.2.1重点监控药品销售金额、DDDs及DDC比较2017年7—12月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为2923.75万元,重点监控药品总销售金额为650.24万元,占比22.24%,2018年7—12月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为3475.37万元,重点监控药品总销售金额为495.24万元,占比14.25%,目录药品销售金额明显下降,并且全院药品销售额占比也明显降低。通过对重点监控药品DDDs排序(降序)和DDC的分析,可以看出6种抗肿瘤药物2017年除了贝伐珠单抗注射液DDDs排序为13名较为靠前以外,其他5种抗肿瘤药物DDDs排序均在15名以后,且2018年贝伐珠单抗注射液DDDs排序降至24名,吉非替尼片DDDs排序由2017年的第17名升至2018年的第10名,但其DDC值相当,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肺癌病人人数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17种国家谈判药品及安徽省13种谈判药品及进入医保等政策的落实,国产吉非替尼采购价格的下降,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原最低中标价为1328元/盒,现谈判议价为498元/盒元,极大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由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临床医师在加强了重点药品监控管理之后,提高了对高金额抗肿瘤药物的管控意识;抗菌药物方面,6种药品的DDDs排序均上升,其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噻肟钠DDDs排序均上升了4名,分别由23名升至19名,由18名升至14名,其余4种抗菌药物DDDs排序则上升较慢,DDC的数值基本与上年相同;辅助性药品中5种药品的DDDs排序未变,分别是:奥美拉唑(40mg)、华蟾素胶囊、兰索拉唑、昂丹司琼、泮托拉唑,虽DDC略有下降,但DDDs排序依旧靠前,说明仍要加强以上药品的监控力度,聚明胶肽和重组人白介素⁃2的DDDs排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分别由21名降至26名,由15名降至27名,其余6种辅助性药品的DDDs排序有轻微上升,提示我院辅助性药品监管后期要查缺补漏;营养性药品丙氨酰谷氨酰胺(50mL、100mL)DDDs排序基本无变化,果糖的DDDs排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由第10名降至18名,监管效果很好,其余两种营养性药品DDDs排序有小幅度上升。2.2.2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性评价。依据已设定的点评标准,我们分别对2017年7—12月和2018年7—12月全院24个科室各480份含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的病历进行点评,共点评960份病历。抗菌药物、辅助性药品及营养性药品的不合理病历数均有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病历数由2017年124例下降至2018年102例,辅助性药品不合理病历数由2017年96例降至2018年66例,营养性药品不合理病历数由2017年66例降至2018年54例;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不适宜率由53.23%降至45.10%,治疗性用药指征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率基本同比不变;辅助性药品预防性用药不适宜率下降明显,由64.58%降至51.52%,营养性药品治疗性用药无指征率由57.58%降至46.30%。见表2。2.2.2.1抗肿瘤药物使用评价与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病历数有所增加,从2017年下半年的46例上升至2018年下半年的84例,无预防用药不合理情况,治疗性用药无指征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还未有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药物选择上会出现主观臆断,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是建立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基础上的;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部分病历临床医师未按照病人体表面积给药,且在肝肾功能良好的状态下减量给药。2.2.2.2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与分析。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病历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17.74%,预防性用药不适宜处方率有下降,但仍需要加强管理,主要表现为部分病历使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二类切口手术的情况,治疗性用药无指征主要表现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没有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未严格按照病人肝肾功能状况调整给药剂量。2.2.2.3辅助性药品使用评价与分析。我院辅助用药的定义:是病人在接受治疗手术、放射、化学治疗过程中,预防或治疗相关主药的毒副作用或有助于疾病或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常用于预防或者治疗肿瘤、肝病、以及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辅助治疗。辅助性药品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质子泵抑制剂(PPI)及止吐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外科经常会使用PPI预防手术病人的应激性溃疡,但只适用于高危病人[11],同时滥用PPI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维生素B12缺乏、低镁血症等,医师应严格把握PPI用药指征[12];止吐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疗程偏长,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13],止吐药物应在化疗当天使用,但有些临床医师会在化疗前两到三天提前使用止吐药物;另外临床医师普遍用药习惯认为中成药较为安全,如在使用华蟾素胶囊时存在用药指征宽泛、不明确的用药错误。2.2.2.4营养性药品使用评价与分析。营养性药品如丙氨酰谷氨酰胺,预防性使用方面,ESPEN指南[1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推荐: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病人或外科术后添加谷氨酰胺,但一些普通的甲乳外科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无明确营养风险,不需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性用药用法用量方面存在丙氨酰谷氨酰胺未按规定溶媒使用的问题,其说明书规定“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有研究证实丙氨酰谷氨酰胺若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输注,会造成补充的大部分谷氨酰胺按照非预期代谢而损失[15]。

3小结

我院通过重点药品监控的药事管理实践,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制定了严格且灵活的奖惩制度,积极保证了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并配合开展合理有效的处方点评,进一步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合理性的管理,减轻了病人就医的药品费用负担,提高了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的合理率。我院在取得重点药品监控监管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一方面,目前国家各个省份的重点监控目录并不统一,特别是辅助药品尚无统一标准、目录、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也没有相关处方点评标准,只能根据现有的临床用药指南,专家共识及药品说明书等,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统一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以及其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用药范围等政策,此外,根据阜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关于公布2018年重点药品监控目录的通知》卫基层〔2018〕470号文件精神,后期我院制定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应及时调整,全部包含阜阳市公布的重点监控药品;另一方面,临床药师由于临床工作繁重,对点评工作可能会有一定的分心,今后可以统一培训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药师,同时协助信息科开发点评软件,做到用药医嘱事前审核,增加医嘱审核的覆盖率。药品监管目的是提醒医疗机构在选用药品时更加注重其合理性,避免疗效不明确药品的滥用[16⁃17],必要时可采取限量采购,开放特殊药品特殊审批通道,加强个别重点监控药品预警制度,完善合理用药管理方案,点评药师增加药品点评管理相关知识储备,可尝试采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循环法(PDCA循环法)[18]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保障广大病人用药安全。

查看全文

镇上半年社保工作报告

镇社保工作在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2020年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镇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组,制定了方案,并对县下达的参保缴费任务进行了分解,制定了奖惩措施,落实责任,限期完成,并对各村任务完成情况一周一通报,对后进的村进行调度。截止6月5日,2020年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100%,三档以上缴费率达93%,完成了县下达我镇的目标任务。

二、社会保障卡办理及发放工作

2020年上半年全镇办理金融社保卡3000余张,截止6月底,全镇共办理发放金融社保卡4.3万张,大大方便了广大居民参保就医及养老保险金缴费。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

查看全文

行政补贴行为性质分析

摘要:对行政补贴行为性质的研究有助于加强行政补贴行为的认识,行政补贴行为的法律性质学界认识不一,本文主要从公私法属性,授益与负担属性,以及功能上的辅助性质出发探讨行政补贴行为性质,认为行政补贴行为是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在行政行为性质上授益性与负担性并存,在功能上是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辅助性功能的行政行为。

关键词:行政补贴;公私法性质;授益性与负担性;辅助性

一、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

关于行政补贴行为属于公法性质还是属于私法性质行为,学界争议不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学说。第一种是最早出现于德国行政法学界,用于处理补贴行为的“两阶段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总结公平负担法规定的建设贷款,以及住房贷款、农民迁移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补贴贷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两阶段理论”。“两阶段理论”把行政补贴分为两个阶段,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是否发放申请的贷款,即批准贷款决定和驳回申请决定属于公法性质;之后在执行该决定和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与补贴相对人签订私法贷款合同,属于私法性质。“两阶段理论”使作为批准决定的发放贷款决定置于公法的约束下,使其受到基本权利保护(平等原则)和司法控制。①该理论把行政补贴行为放置在两种不同性质行为的结合上,但这种理论也受到了相应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1)私法合同的签订需要要约和承诺,但该理论是以行政主体的同意为前提,直接略过了私法合同的要约承诺环节;(2)将行政补贴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产生两种不同的救济请求权,人为的分割脱离了现实,有主观杜撰的嫌疑;(3)两阶段难以划分,关系难以确定。第二种是在批判“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行政补贴定义为行政行为,将金钱给付视作行政行为的附款行为,这样把行政补贴全过程置于公法约束的状态的行政行为理论。第三种理论认为行政补贴是一种行政合同,将行政机关的补贴行为与补贴相对人的受领行为以合同的形式确定。第四种理论认为行政机关发放补贴是为了执行行政任务而采用私法的方式,定性为行政私法。从上述理论可以看出,各方理论都认为行政补贴兼具了公法的属性,主要是行政补贴的做出主体具有公法性质,执行行政补贴的目的具有公法上法律效果,而为了更好的实现补贴效果,采用了私法上成熟的方式手段,如参照合同订立契约的方式、贷款进行担保的方式等。行政补贴私法性质也体现在行政补贴的过程中,行政机关与行政补贴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处于相对的平等状态,行政补贴得以实行都有赖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申请这一行为体现了行政补贴行为并非以行政机关的单方意志为决定性位置,还体现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博弈。行政补贴属于行政给付范畴,行政机关在补贴过程中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而并非单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其管理者身份体现在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并非完全抛弃公共利益、公共资源管理者、分配者地位),由此也缓和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补贴行为实行的过程中的地位相对处于平等的地位。现代国家是合作型国家,在行政任务越来越繁重,人民对政府作为的领域和作为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依赖有限的政府资源来实现这些高要求高标准已经变得越来越吃力,因此,国家欲取得社会上各种力量的合作,以期完成繁重的行政任务,由此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变得模糊而不是明确具体,行政法学对行政补贴这种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的行为应该给予全新的认识,对行政补贴性质的认识不能仅从单一角度出发,否则无法洞悉行政补贴的全貌。

二、负担性与授益性并存

授益性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利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又称不利行政行为。但是当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既设定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又设定了行政相对人的义务时,既是授益行政行为又是负担行政行为。当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有两个行政相对人时(如行政裁决),对一个行政相对人可能构成授益行政行为,对另一个行政相对人则可能构成负担行政行为。②行政补贴的授予对于获得行政补贴的相对人而言显然属于授益性质的,但行政补贴的主要目的不是给予相对人利益,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公共义务,因此,行政补贴行为既是给相对人设定了利益或者免除了其义务(减免性补贴)同时也给相对人设定了一定的义务,因此行政补贴行为既是授益性行政行为也是负担性行政行为。从另一种角度也可以看出行政行为具有双重属性。行政补贴行为的做出对于未获得行政补贴的第三人而言,其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相对的不利地位,因此,对于未获得行政补贴的利益相关第三人而言就属于负担性行政行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