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1:04: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腹主动脉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护理探究论文
摘要: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经股动脉带膜支架研究论文
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切开,人造血管内缝术[1]。但该术式创伤大、恢复慢、病死率高。90年代以来,随着带膜支架的研制成功,应用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技术治疗动脉瘤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应用该技术治疗多部位动脉瘤及动静脉瘘[2-9]。我院自1997年3月开始国产带膜支架的研究及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应用研究。目前国产带膜支架已应用于临床;有11例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患者应用了腔内搭桥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临床资料:本组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73岁,平均(62.0±3.6)岁。胸主动脉瘤4例,累及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动脉的腹主动脉瘤1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5例,髂总动脉瘤1例论文。瘤体直径最大10.2cm,最小3.6cm。除1例病因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之外,其余均为动脉硬化。11例患者均伴随其它脏器疾病,其中高血压9例、冠心病8例、脑血管病2例、心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功能不全1例、腹部手术史4例。
2.带膜支架的选择:talent(worldmedicalmanufacturingco.美国)装置6例,vanguard(bostonscienticificco.美国)装置4例,自制国产带膜支架1例。3种支架均以镍钛记忆合金为材料,外覆薄层人造血管。自制支架(与中国有色金属设计院合作)外覆国产人造血管。支架分直筒和分叉2种。
二、方法
血管外科护理管理研究
在临床治疗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两种最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方法即为导管介入和外科手术。这两种治疗方案尽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2]。外科手术治疗尽管能达到确切疗效,但其创伤较重,且手术切口大;而导管介入尽管可由经皮完成,但其疗效欠佳,且容易受到患者自身条件的限制[3]。而作为外科手术与介入医学的结合产物,“一站式杂交”手术在近几年获得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其特点在于能减轻患者痛苦、提升临床疗效以及加速患者恢复等。而在手术治疗期间加强护理管理,则能促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4]。因此该文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120例“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应用于血管外科中的护理管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血管外科中接受“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患者75例、女患者45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48.32±10.17)岁。其中25例颈动脉狭窄、15例内脏动脉狭窄、18例下肢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以及闭塞/狭窄性疾病腔内手术治疗;17例内脏动脉瘤、13例动脉取栓行微创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12例、腹、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0例。1.2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管理方法和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具体如下。1.2.1手术配合。①术前准备。首先术前1d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即由巡回护士将“一站式杂交”的相关知识以及特点详细告知患者。同时对患者是否对造影剂过敏,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是否做过导管检查,体内是否具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进行核对,并将该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其次准备好各项手术物品,即特殊的支架、球囊、导丝、导管以及常规手术器械等。②巡回护士术中配合。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先帮助患者建立颈外静脉通道,然后避开穿刺部位,且与患者交流后,配合麻醉再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对患者成功麻醉后,对其体位进行合理安置。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都需及时告知手术操作者并及时加以处理。③器械护士配合。即针对术中所用导管耗材准备一辆器械车,针对外科手术器械准备一辆器械车,共两辆器械车,打开手术所需敷料以及耗材。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注意将术野周围的器械数量减少,并将不使用的器械及时收回。术中植入支架以及进行造影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术台上未使用的器械向对应的器械车中撤回,然后对纱垫、纱布以及缝针等物品进行及时的清点,并于指定位置放置器械车。采用肝素盐水对耗材的官腔进行冲洗后备用,在治疗巾下放置导丝盘以防弹开;按照外科手术要求在置入支架后继续配合手术。1.2.2护理管理。①严格术中查对制度。即护士需仔细的核对高值耗材的型号以及种类,且与手术医师反复确认之后在进行使用,以防止出现浪费。注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异物遗留患者体腔,在将手术器械包打开时,手术医师与护士需共同对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进行清点。在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前后,要对物品的数量以及种类进行再次核对,待总数相符之后才能让患者离开手术室。另外抢救中的口头医嘱或者术中执行医嘱如果存在疑问,则必须与医生进行反复核对,且医嘱执行的时间以及提出医嘱的医生都需准确记录下来。②制定应急预案。即按照“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特点,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脏骤停以及大出血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还需制定相应的预防坠车预案、预防坠床预案、预防导管堵塞脱出预案、预防交叉感染预案等。要对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以及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等的操作流程加以完善,另外还需完善抢救心脏骤停以及大出血等的操作流程。③明确岗位职责。即针对“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存在的高位环节,巡回护士需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且要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以及责任风险进行规避,同时对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完好性、急救物品以及药品的完好性等加以熟知。巡回护士还需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并加强管理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减少环境风险。另外巡回护士还需建立等级责任制度,以确保每位巡回护士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④抢救药品、设备以及器械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介入手术使用的各种器材、导丝以及导管等进行管理,同时有序放置特殊器械、导管鞘、导丝以及导管,以方便取用。在介入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手术意外以及并发症,因此“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将各种抢救器材以及相关的药品准备充分,以便及时对患者进行急救。
2结果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护理管理,且护理满意度为95.83%(115/120)。而患者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各项护理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均顺利进行,且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任何死亡情况。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药学护理
药学监护是药师通过与各个患者的直接沟通,对其用药有关事项进行直接和负责的监督保护,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临床药师,笔者参与了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药学监护,在治疗过程中与医师一起对用药方案进行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身高181cm,体质量70kg,汉族,干部,以“右胸痛4d”主诉入院。入院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胸痛呈阵发性发作,进行性加重,可向左肩部放射,疼痛呈钝痛,疼痛剧烈时伴冷汗,无腹痛,无返酸、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曾于其他医院就诊,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上肺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心肌酶(-),血常规:WBC7.58×109•L-1,N66.7%;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胸痛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门诊以“胸痛原因待查”收治入院。患者曾于1972年发生胃穿孔,无其他疾病史,无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有40年吸烟史,无饮酒史。母亲因心脏病(具体不详)去世。入院体检:T36.8℃,P68次/min,R18次/min,BP160/80mmHg,神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HR68次/min,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入院当日检查结果:血常规示N80.2%,L16.6%,M2.8%,E0.3%;血清肌钙蛋白(TNI)0.335ng•ml-1;电解质示钾3.4mmol•L-1,氯109mmol•L-1;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沉(-);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TⅡ、Ⅲ、avF、V5、V6倒置、平坦)。入院诊断:①胸痛原因待查: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②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2治疗过程与药学监护
第1天: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药师参与首次查房,与患者初次交流,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若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可向药师反映。该病例为典型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NSTEMI处理原则:①缓解症状,②预防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心肌梗死或再梗死)[1]。因该患者为发病后4d入院,已错过早期介入治疗时机,故药师与医师共同为该患者制订了抗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降脂治疗等药物强化治疗措施。但该患者属于高危患者,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可能获益更大[2,3],因此,应择期再为患者行介入治疗。因该患者既往有消化道出血史,药师建议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应给予质子泵抑制药预防胃肠道出血,医师采纳建议,静脉给予泮托拉唑;因泮托拉唑溶解后易分解变色,药师提醒并建议护士在该药溶解稀释后4h内滴注完毕。第2天:体检示,BP110/65mmHg,HR72次/min。复查TNI0.694ng•ml-1;复查心电图,并继续给予心电监测;肺部CT示双侧肺尖肺大泡;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侧肺门及纵膈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入院第1天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患者入院2d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医师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硝酸酯类制剂,药师认为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已消失24h以上,医师对硝酸酯类药物的用药调整是合理的。第4天:患者排尿时发作胸闷、胸痛,每次持续约2min。体检:BP135/75mmHg,HR60次/min,律齐。复查心肌酶和TNI均已恢复正常。医师临时给予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泵入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第5天:夜间休息时仍多次发作胸痛,每次持续1~3min。药物强化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从第4天开始再次出现阵发性胸痛,医师考虑已预约心导管室明日行PCI术,治疗上暂未做更改。复查肾功能示Cr64.9μmol•L-1;电解质正常,故停用氯化钾缓释片。第6天:患者今日行PCI术,于右冠近段-中段植入支架两枚。因PCI术前给予ACS抗栓、抗心肌缺血及辅助治疗后,患者仍发作胸闷、胸痛,故医师考虑加用地尔硫艹卓(15mg,po,bid),并将比索洛尔剂量减半(1.25mg•d-1)。药师认为按照指南推荐剂量,比索洛尔2.5mgq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40mgqd的用量均不大,而钙拮抗药的使用,目前仅推荐β受体阻断药和硝酸酯类使用全量的复发性缺血患者[1];患者入院第5~7天的心电监测结果显示平均心率在60次/min,不宜贸然增加比索洛尔的剂量,故药师建议可先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剂量,若仍未能有效控制心肌缺血的再发,或明确患者发作性胸痛为变异型心绞痛时可考虑给予地尔硫艹卓。医师未采纳药师建议,并考虑使用尼可地尔替代硝酸酯类药物。经查阅文献,药师认为尼可地尔的确适合作为硝酸酯类的替代药物,因其具有类硝酸酯样和K+-ATP通道开放双重作用,并且有多项试验从不同方面验证了尼可地尔在PCI术中、术后具心肌保护作用[5~7],具有预防PCI术后无再流/慢血流的作用,而且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方面,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8],赞同医师改予尼可地尔的治疗方案。第7天:患者术后伤口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药师在与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于PCI术后出现夜间阵发性干咳并影响睡眠,进一步了解症状发生的时间与术后使用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的时间基本吻合,干咳症状可能为培哚普利引起的不良反应。药师将患者的干咳症状告知医师并建议停用培哚普利,换用ARB类药物替代[3],医师采纳建议停用培哚普利,但暂不加用ARB类药物。第18天:患者诉胃部不适。药师查看患者用药,了解近期饮食生活情况,考虑不适症状可能与空腹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有关,建议患者餐后服用该药。第24天:患者将阿司匹林改为餐后服用后未再诉胃部不适。因脑动脉+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处重度狭窄,行左颈内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于左颈内动脉狭窄段、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段各置入支架一枚。患者术中、术后未诉不适,BP140/75mmHg,HR56次/min,律齐。第26天:患者近3d出现晨起后血压偏高,最高达180/90mmHg,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加查肾上腺、双肾B超均未示明显异常,复查血RAAS基本正常,血儿茶酚胺4.26nmol•L-1。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现腹主动脉瘤,加查腹主动脉B超示腹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腹主动脉下段局部瘤样扩张。患者近期血压控制并不理想,药师提醒医师,患者于第7日因干咳停用培哚普利后一直未使用该类药物,医师考虑患者继发性高血压可能不大,加用缬沙坦80mg•d-1代替原来停用的ACEI类药物。第28天: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出现晨起后血压偏高现象。体检:BP106/60mmHg。患者出院,出院诊断:①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功能I级;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③外周多发动脉粥样硬化,左颈内动脉夹层并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④腹主动脉多发粥样硬化,腹主动脉下段局部瘤样扩张。
3用药教育
公务员西医理论专业考试大纲
一.生理学
1.细胞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更新和老化。
2.血液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定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机能及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血液凝固与止血;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3.血液循环
急性肾衰病患临床护理研究论文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以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为特点的综合征。目前其精确定义仍不确定,因为现有实验室检查尚不能判定肾功能的突然变化。肾脏具有一系列功能,包括分泌激素,调节酸碱平衡及调节血压。目前,临床仍以尿量及血清肌酐来监测肾功能并指导临床治疗。尽管对ARF作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是相当一部分病人发病及死亡的原因,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年,急性透析质量发起组(AcuteDialysisQualityInitiative(ADQI)Group)根据尿量及血清肌酐,提出危重病人ARF分期定义,被称为RIFLE(risk,injure,failure,loss,andendstage)。在20000例病人回顾性研究中发现RIFLE可独立预测ARF病人住院死亡率。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发现RIFLE可预测心脏手术病人ARF的死亡率。
RIFLE分期在肾功能衰竭诊断方面向前迈进重要一步,但早期识别肾功能损害并提供有价值治疗仍较困难,尽管有报道肾功能损伤的蛋白生物指标(类似于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指标一样)可以更早的发现肾脏疾病并提供更加及时治疗。而目前对手术病人尚缺乏预防肾功能衰竭的特殊治疗措施。
一、ARF的原因
ARF分为肾前、肾本身及肾后原因。肾前氮质血症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肾血流量不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缺血性肾小管坏死(ATN)。肾脏原因分为血管、肾小球、间质及肾小管原因。肾后原因包括膀胱及输尿管梗阻。危重病人ARF主要是肾本身原因,ATN是大部分病人潜在原因,文献报道大于70%,ATN起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由于缺血及毒性反应引起。在ICU中,败血症是急性肾衰的第一原因,几乎占50%以上。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理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