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20:46: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装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装业品牌延伸策略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出口遭受重创,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品牌竞争已成为服装企业竞争的核心,民族服装品牌建设刻不容缓。对于服装业来讲,品牌管理的三要素,即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服装业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延伸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提高,服装已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遮身蔽体,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个性、时尚,更蕴含着品味、素养和文化在内。我国是一个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服装行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体,规模以上企业的状况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业水平。从服装市场形势看,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用工成本上涨、各种原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大量规模以下服装企业将面临一场残酷的生死考验。原有的成本比较优势消失,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已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企业预设给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毫无疑问地成了企业营销的核心。服装品牌经营在服装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在具体的经营模式上,通过对供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品牌经营模式,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品牌经营,都必须将品牌的开发、维护与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其中的三大品牌要素: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是服装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品牌名称的建立
服装业品牌名称的确定很重要,品牌名称属于品牌的有形要素,是向外界展示的品牌内容的体现,也是对消费者或用户进行口碑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好的品牌名称不仅寓意深刻,而且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品牌信息的传播有利。
服装业品牌战略论文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省是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第一大省,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该省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其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在浙江的各类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下的企业占91%。另外,浙江省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低下,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不高,出口贸易遭受两头夹击,加工贸易利润微薄。
对此,浙江品牌战略和运营专家郑文正从民族经济的角度对“贴牌”作了解剖:“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的服装企业就只能挣很少的一点加工费,而外国企业却获取了巨额的品牌附加值。从长远来讲,‘贴牌生产’将为我国服装业今后的发展制造重大障碍:养肥了可能永远无法超越的强大竞争对手,让中国服装界的‘命脉’始终掌控在国外名牌的手里,让中国服装业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走,缺乏发展的后劲。”
浙江省服装业所处的地位及其面临的问题,使得浙江省服装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目前,学者们对于浙江省服装业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做品牌以及如何做品牌上。施敏颖认为,只有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及品牌战略等手段来不断提升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入世后的利益。项枫认为,宁波的服装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手段建设简单、品牌维护乏力,为此,她提出了多品牌、质量取胜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陈海珍认为,浙江省服装业有出口国家较为集中、企业之间各自为阵、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优势不强等不足,并提出了加强产业合作和企业协作、开发服装新材料和应用新技术、完善和普及服装标准、培养浙江省的国际品牌等对策。王瑾认为,浙江省服装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服装产业、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实施人力资源战略、培养高素质服装人才、实施柔性管理、加速相关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提高集群内部规模效应。不难看出,学者们分别从品牌本身、产品本身以及行业本身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品牌战略加以诠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他们没有深入分析何谓品牌、品牌的内涵是什么、品牌又是如何为产品带来高额的附加值、浙江省服装业做品牌是否具备了主观和客观条件、浙江省服装业做品牌具体可行的措施是什么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重新考察了浙江省服装业的现状,目的是研究浙江省服装企业是否做和如何做品牌的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浙江省服装业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解决方法;其次,分析浙江省服装企业做品牌所缺少的条件,进而说明浙江省服装企业做品牌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的最后提出了对于实施品牌战略途径的若干建议。
服装业主座谈会讲话词
各位老乡、朋友们:
爆竹声声旧岁去,春意融融游子归。正值之际,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百万父老乡亲对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老乡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祝福,祝大家合家欢乐、生意兴隆、万事如意!对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发展或给予倾心关注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当前的工作情况及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
年,市委、市政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6.8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2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农业税减免因素,达到1.35亿元,可比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增长11.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91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225元,增长4.4%。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3650万美元,增长64.9%。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350万美元,增长242%。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年,全市共引进新建、扩建、跨年度建设项目190个,计划投资49.7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8亿元。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1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11个、1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52个。中国星星集团、华润啤酒集团、浙江冠南集团、杭州华泰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已落户我市。
二是工业经济后劲明显增强。通过大力培育和扶持,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一批骨干企业逐步成长壮大。等企业将成为我市的骨干税源。益泰制药新上了国内第一条三氯蔗糖生产线,“十一五”期间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税收可达到1亿元。成田制药“十一五”期间税收至少可以达到5000万元。华泰铝轮毂“十一五”期间将达到500万只的年产量,可望实现8000万至1亿元的税收。华润啤酒首期产量将达到10万吨,今年三月份投产,二期工程投入建设后将达到20万吨的年产量,可以实现6000万的税收。另外,随着纺机、沙隆达农化公司、福临化工有限公司、海力菊糖科技有限公司的扩规以及盐化工项目、60万头生猪屠宰分割项目、200万只肥肝鹅养殖深加工项目和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纺织、棉纺、镀、、等企业的落户和发展,我市将有更多的优势骨干企业成长壮大。
提升服装业的对策研究
摘要:河北是服装产业大省之一,但不是服装强省。当前,面对河北服装产业集群建设滞后、品牌建树不利、人才匮乏、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引导功能不足等情况下,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行业能力,是政府和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相关产业提升策略的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服装产业行业提升
0引言
服装产业作为河北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应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事实上,以贴牌加工为主的河北服装产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加快服装大省向服装强省的跨越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1河北服装行业的现状
作为北方的服装大省,近十年间河北服装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服装企业已发展到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并初步形成了容城服装、辛集皮衣、宁晋牛仔、安新羽绒、清河羊绒和卓达服装产业园这六大区域性服装产业集群。另外肃宁、枣强、青县、磁县等服装集群加工地也渐具规模。即使这样,位居中国服装产量前10名的河北,其年产值却与同样排在前十位的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相差悬殊。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探究论文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
1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诠释服装业国际品牌方针研讨
[摘要]浙江省服装企业在做品牌方面存在不良的主客观条件,如缺乏相关行业支持、品牌法律保护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政府支持、对品牌认识不清、品牌文化缺失、设计水平不足等。服装企业做品牌的可行路径,在于政府、行业、企业互相合作,共同建立品牌创建制度,营造良好的创牌环境。由于品牌的诞生和成长既是企业的微观行为,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所以,创国际品牌,不但需要企业自身努力,而且需要政府政策支持,需要相关法律的保障。
[关键词]服装业;国际;品牌战略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浙江省是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第一大省,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该省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贡献。
尽管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其中仍然存在若干问题。如,在浙江的各类服装企业中,规模以下的企业占91%。另外,浙江省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低下,主要表现在技术含量不高,出口贸易遭受两头夹击,加工贸易利润微薄。
对此,浙江品牌战略和运营专家郑文正从民族经济的角度对“贴牌”作了解剖:“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的服装企业就只能挣很少的一点加工费,而外国企业却获取了巨额的品牌附加值。从长远来讲,‘贴牌生产’将为我国服装业今后的发展制造重大障碍:养肥了可能永远无法超越的强大竞争对手,让中国服装界的‘命脉’始终掌控在国外名牌的手里,让中国服装业始终跟在别人后面走,缺乏发展的后劲。”
服装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在湖北服装业是一个传统产业,其生产规模仅次于纺织和食品工业,是轻工业中大第三大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也居前列。中国加入WTO与“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湖北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湖北服装业应如何基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湖北服装业的振兴,这是湖北省政府和服装企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湖北服装业;现状;问题;对策
多年来中国服装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断促使湖北服装企业加强品牌意识,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抓住“中部崛起”这一契机,湖北省服装业不仅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尴尬局势,还使得骨干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大幅度提升,中小服装企业纷纷崛起新局面。同时,湖北省“汉派服饰”已发展成为全国服装几大流派之一。从经济总量来看,2005年湖北服装业工业总产值为93.1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54%;湖北服装业利润总额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53亿元和83.65亿元,在全省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68%和1.40%。
1湖北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服装行业发展步伐出现缓慢调整的局面,除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业链不配套、供应链不完善,缺乏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等因素影响,主要还是康赛、幸福等一批龙头由于发展战略选择不当,削弱了服装主业竞争力,使企业步入困境。而在国际市场上,国产品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档次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美尔雅、佐尔美、乔万尼、元田、红人等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市场占有率却不高,与其他品牌相差不大,这说明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品牌还没出现。
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结构不合理。2005年湖北服装业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97户,占当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66%,是广东的7.96%,浙江的8.61%,江苏的9.93%,上海的18.16%,山东的21.77%。企业规模小既不利于龙头企业的形成,又不利于企业市场开拓。湖北服装业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面对国内外巨大的需求市场。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比较分析
[摘要]目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近年已持续低迷,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对中印两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营商环境、对外影响力、对外出口产品情况、双边贸易、行业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深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国;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双边贸易
1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行业现状分析
作为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占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在整个亚洲及世界范围内纺织服装市场也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而这一作用目前其他国家短时间内难以取代。1.1中印两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现状。作为中国一直以来的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伴随“一带一路”战略得到进一步推动,使其无论在出口额还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2018年受经济下滑影响,纺织服装零售额首次负增长。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近五年持续低迷,出口高增速已不再,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总量达到2767亿美元,增速3.7%,有所回暖。作为排名东盟人口数量第一的国家,纺织服装业更是印度尼西亚的支柱型产业。作为印度尼西亚传统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其从业人口众多,行业产值及就业规模在国内位居制造业第一名。印度尼西亚纺织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万隆、西爪哇及雅加达附近,各类纺织服装企业约46000千家,年产值约130亿美元,出口额目前约占全球总贸易额的1.8%。近年来,印度尼西亚纺织业发展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受到越南等国家的强势发展以及电价的持续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上涨、纺织服装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等影响,除此之外,纺织设备陈旧、竞争激烈和非法走私产品削价竞争等问题,都阻碍了印度尼西亚纺织业的发展。1.2人力资源。中国的纺织工业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印度尼西亚是东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2018年其人口达到2.6亿,劳动力充足。纺织服装业作为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支柱产业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截至2018年,印度尼西亚的纺织业接收269万名劳动力,占制造业劳动力总数的17.03%。根据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自2009—2018年以来,就业人数逐年递增,印度尼西亚就业人数以及劳动参与率逐渐加大,劳动要素的增加更为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产量的增加提供了基础。中印两国制造业工资近年来上涨明显,中国制造业工资自2009年的26599元/年已上涨到2018年的72088元/年。1.3营商环境、对各国(地区)影响力系数。在权威2017—2019年全球跨国企业最佳投资目的地排名中,中国位居全球第二,位列发展中国家第一,蝉联了全球外商投资目的地最佳的宝座。而印度尼西亚在2017年排名第四,较2016年上升了四个排名。中国纺织服装业对各国影响力系数中,中国纺织服装业对自身影响力系数最大,达到了1.422,而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名中,印度尼西亚中国分占前两位,中国纺织服装业对于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与中国对比,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在国内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较不明显,反而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有很大推动作用。部分程度上表明了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相较我国,其对于中国原材料十分依赖,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与中国产业发展有紧密联系。总体上,中印两个纺织服装业的关联程度均超出了平均水平。1.4中印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及双边贸易情况。近年来印度尼西亚对我国的出口额及自我国的进口额大体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8年,同比增长率达到23.7%。2018年中国在印度尼西亚进出口额排名中位列第一,尤其在进口额方面远超其他国家,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排名中,印度尼西亚占据第八名,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贸易关系紧密,双方积极开展贸易活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在进出口商品构成方面,印度尼西亚自我国进口纺织品及原料达到40.8亿美元,双边贸易开展活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以出口为主,然而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近五年持续低迷,出口高速增长已不存在。印度尼西亚为越南等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兴起所困扰,近年纺织服装业出口增长较为缓慢。
2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今后的最优化发展方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接下来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核心要求,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制定新经济政策、开展有效的宏观调控等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务必要将“科技、时尚、绿色”作为核心,以实现整体行业高质量发展,寻找行业新出口新方向。(1)深化产品质量改革。以质量为核心出发点,努力实现优异效益。削减无效供给、降低同质量竞争、转化产能过剩、剔除部分落后产能。(2)深化行业效率改革,大力提升效率与速度,促进生产技术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在纺织服装生产活动中,深度融合数字、网络、智能化技术;推动合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使整个纺织服装业成为更加开放的新市场,实现价值链的有序流通、资源的更广泛流动。(3)深化发展动力改革,在稳定发展中促进进取,促进纺织服装业发展动力从旧的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寻求发展的重点在于创新,同时重视系统差异及产业协同性。
服装业国际优势研究毕业论文
一ATC与服装出口配额取消时间表
许多人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名正言顺地享有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关于开放纺织品服装贸易协定的好处,并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每年审查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配额问题。另外,作为世贸成员国,我国还可以通过WTO争端处理机制来解决服装出口中的贸易摩擦,减少服装出口的麻烦。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1.短期内服装出口配额不会完全取消。在世界服装贸易中一直有一个《多种纤维协定(MFA)》。该协定使服装成为除农产品外在国际贸易中受限制最大的产品之一。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同时作为让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对等交换,各国达成了逐渐取消MFA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世贸组织正式运行后,乌拉圭回合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将彻底取代原先管辖该类贸易达数十年之久的《多种纤维协定》,服装配额将逐步取消。如果我国加入WTO,则将按照新协定的规定,享受好处与承担义务。
新的协定跨越10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即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31日,取消现有包括服装在内纺织品贸易配额的51%,剩余49%配额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另外,发达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每个阶段的入选服装类别。比如,以美国和欧洲第一期入选的服装为例,那些入选第一批开放的品种,要么本来就不在MFA限制之内,要么就是那些市场需求不足,利用配额不能形成有效限制的服装品种,那些紧俏的配额品种却没有进入第一期的开放名单。
如此看来,服装贸易在10年转型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开放。如果发达国家到2005年才真正开放服装市场,那么,由于我国服装配额都是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得到的,即使成为WTO成员国,短期内也不会大量增加服装出口。
2.服装出口配额取消不等于天上掉下了金元宝。虽然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但同中国其它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样,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障碍。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的创汇大户,我国服装出口额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事实上,除欧美外,我国在所有国家都享有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服装出口的配额障碍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对服装进口的国别配额一直是欧美,特别是美国要求我国开放服务业、金融业等市场时计价还价的主要砝码。即使在美国,我国也享有最惠国待遇,只是美国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行年度审查。而且,欧美等国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配额基本上是我国服装大类产品中的出口强项,比如中低档服装。配额完全取消后,一些完全开放的高档服装,并不是我国的强项。
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1制约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发展因素
1.1国外消费需求下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2013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为3.4%,比2012年同比下降2%,其中欧美经济遭受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国家中,当中GDP的构成大部分源自于消费支出,民众的消费支出大约占GDP的60%~70%。这些畅销良好的信贷支撑了这些高消费。可是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贷款不易收回,从而资本市场上原有的信贷下降,民众可以支配的收入明显降低,并且经济危机还让民众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很不看好,不仅减少了当下的消费,还对未来的消费缺乏信心。
1.2成本上升数量过剩:服装企业效益的良好发展态势与产品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并存。我国近些年来服装业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态改善。但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致使我国纺织产品要想在技术方面战胜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提高职工待遇势在必行,社会标准日益完善,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低成本、高出口量”的纺织行业发展之路十分艰难。
2我国服装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策
2.1扩展贸易空间,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首先,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比较大,所以排在第一位的扩展市场空间就是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我们不能放任外国企业来占领这个市场,民族企业必须有所发展,与外国企业竞争。政府可采取逐步取消外贸企业的资源使用和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人为操作,令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同时处于起跑线上我们要努力完善和巩固已有市场,努力开拓新市场,加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与欧盟、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沟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联系,渐渐实现市场格局的多元化,提升我国外企对抗外来压制的能力。
2.2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如今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和不景气时,贸易保护主义就出现。当下,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性市场萧条一定会出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对此,我们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把营销战略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引用外资,开展国际合作,这对中国本土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对服装产业的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装贸易配额取消后,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例如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在发达国家,价格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小,但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内在品质对环境的影响,才是消费者真正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