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9:49: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福州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两岸高校在教育交流上的逐步深入,双方交流的视角也从学术交流延伸到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福州大学与台湾台北大学两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总结双方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以及两岸高校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新形势之下应做出的转变。
[关键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启示
目前,关于两岸公共管理学科比较研究较多停留在公共管理学科内涵分析、跨域合作、构架体系等几个方面[1]3,本研究以福州大学与台湾台北大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双方公共管理学科在教学理念、招生模式、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就业去向等层面的差异,分析两岸高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点,以获得富积极意义的借鉴,以此促进两岸公共管理学科的长效发展,服务中国的高校教育改革。
一、两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概述
由于两岸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引入时间、学科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对公共管理学科在名称上阐释也存在不同。为方便比较,本研究中,将大陆公共管理学科与台湾公共行政学科均视为公共管理学科。大陆公共管理学科自上个世纪90年代由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最早提出,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大陆出现。[2]1二十多年来,大陆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上也有了多年的探索。[2]2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5月,是福建省首家公共管理学院。2014年1月福州大学在原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八方物流学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更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以下简称“福州大学公共管理系”)。[3]2公共管理系现有专职教研人员57人,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共26人,博士23人、兼职教授15人,十余年来共培育学生1300余人。[4]台湾的公共行政学科在1960年代开始独立独立设系。经历了初始期、充实期、多元发展期,现已形成一套完整学科体系,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台北大学等台湾高校均设立了公共行政相关系所的学士班。[5]4台湾台北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以下简称“台北大学公共行政系”)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创校的台湾省行政专科学校民政科。目前已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学制最完整的公共管理相关系所之一。台大公共行政系现有专职教研人员6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博士25人、兼职教授4人,共培育学生1200余人。目前设有大学部、硕博士班、进修部、硕士在职专班与硕士学分班。[6]
二、两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悦读账单研究
摘要:为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结互动,提升图书馆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福州大学图书馆通过挖掘和分析毕业生在校期间使用图书馆的数据,为毕业生打造个性化的悦读账单服务。通过引入文案设计、页面呈现、系统实现、服务宣传与推广以及实践效果,为塑造和提升福州大学图书馆毕业季活动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读者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了新的尝试,并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数据挖掘;精细化服务;毕业季活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人文关怀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大学毕业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离开自己熟悉的校园之际,他们内心情感活动比较强烈。各个高校图书馆纷纷在毕业季开展一系列活动,为毕业生的情感抒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数据展开个性化的挖掘与分析,如淘宝时光机、年度账单等都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图书馆界也开始对读者的借阅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开展个性化的服务。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首次毕业生利用图书馆报告的记录“校园记忆之图书馆生活”[1]。厦门大学在2013年收集整理了厦门大学毕业生大学时代的阅读记录和进馆次数等信息,以“圕•时光”为主题呈现给即将离校的读者[2]。武汉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封来自小布的毕业情书”,以情书的创意方式,让毕业生查看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借阅与入馆信息等。2014年,暨南大学推出基于数据平台的“暨念•我的图书馆时光”毕业季服务[3]。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在2014、2015毕业季推出了“法大图书馆记忆”,为毕业生展示自己在校期间的图书馆生活,让他们带着母校的记忆离开校园[4]。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推出了面向院系的高校毕业生图书馆记忆系统。该系统将数据穿插于精心设计的文案和手绘中,讲述图书馆的故事[5]。2016年,兰州大学图书馆以“毕业季,悦读纪”为主题,开发了“书香之恋”毕业生电子纪念册,以电子书册的形式讲述了毕业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故事[6]。2018年之前,福州大学图书馆在毕业季期间推出的毕业生相关活动比较少。图书馆是福大学子们经常逗留的地方之一,见证了他们四年青葱岁月的点点滴滴。在临别之际,对学生在图书馆的流通借阅记录和自修室座位使用记录进行挖掘分析,如第一次到馆时间、第一本借的书、借的总册数和排名、最爱的自修位置、阅读偏好等数据,给他们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精细化“悦读账单”,展现图书馆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增强与学生们之间的黏度,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悦读账单上线7天,就有1300多位学生到访系统,300多名学生留言讨论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引起广泛探讨。2文案设计温情脉脉的语言能够唤醒毕业生点点滴滴的思念,毕业季悦读账单文案的应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让回忆与思念的暖流流淌心间。将大学四年与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用充满回忆色彩的温情词汇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图书馆带给他们的温暖回忆。2019年毕业季悦读账单的主题是“纸书”于你&福小图的小时光,谐音为“只属于你”,代表一份独一无二的专属礼物。文案由福州大学图书馆教学部的陈旭华老师带领9个学生完成的。先将9个学生分成3个小组进行文案制定,再由分组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进行反复讨论和展示,最终确定文案的风格和内容。文案由书时光、阅分享、读青春、馆长寄语、写给十年后的自己构成。首先,通过书时光唤醒读者对图书馆的美好记忆,包括第一次到馆的时间、第一本借的书、自修室常坐的位置等内容。其次,通过“阅分享”分享读者的一些重要时刻,如某一天、某一月读者借阅最多的书籍册数以及总共借阅书籍册数等。然后,通过读青春来记录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四年的阅读书单。接着,通过馆长寄语来表达图书馆馆长对毕业生的临别祝福和殷殷期盼。最后,通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为毕业生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可以留下对母校、图书馆、青春、大学的感言与体会。读者可以提交自己喜爱的书单给图书馆,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还可以留下毕业时对自己的寄语,等十年后再看看自己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地方,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努力向上的自己。为了增加悦读账单的趣味性,文案根据毕业生的借阅排行,冠与每个学生超级学霸、学霸、准学霸、伪学霸等相应的昵称,再配上与之相互呼应的“好玩”的卡通图片,让读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数据采集
20毕业生包括2015级本科生、2016级硕士研究生和2017级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产生的数据主要是存储在图书管理系统和自修室座位预约系统中。通过读者证件号的模式匹配和证件的截止使用时间提取20毕业生的信息表,再根据毕业生信息表中的读者证件号从图书管理系统中抽取借阅流通日志并形成借阅历史表。此外,可从座位预约系统中抽取预约座位的人员使用信息表,并把图书的相关信息抽取出来形成图书信息表。将上述四张表导入SQLServer2008数据库中,作为底层原始数据。
高校通识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高校通识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非专业教育的部分,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般分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人文社会科学类、文学与艺术类、创新创业类四类课程。通识教育培养包括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等通识思维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是一种完整而且比较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不是具体领域的专业型人才[1],而是较多领域全面发展的人才。以福州大学为例,2017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是统一性与多样化相结合,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搭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的基本平台,构建基于模块式分类、必修和选修融合的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提高通识教育选修学分比例,将通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继续学习和多向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见,高校通识课程及通识教育应该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而且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通过研究文献及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中的通识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目前高等院校中的通识课程选课资源严重不足,很多学生无法选到感兴趣的课程。比如大部分高校都比较重视必修课而忽略了选修课的重要性[2],开设选修课的老师越来越少,即使开设的选修课也是处于“鸡肋”的状态,很多学生选不到感兴趣的通识课程。第二,目前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很多学校注重科研,缺乏通识教育的师资,而且很多教学名师或资深教授不参与教学,“不屑于”开设通识选修课,导致目前能开设的通识课程资源不够优质。此外,通识课程教师无暇组织小组讨论、个性化指导等必要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化严重,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出现在教室里但根本不听课,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心理抵触等恶劣结果。第三,通识课管理松散考核不严。当前,大多高校的公选课开课模式是“教师申报、学校开、学生选”的模式,学生没有课程的参与权和主动权,只是被动地等待选课,此外,由于通识教育组织和考核不合理,导致开设的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个别课程爆满或爆冷等尴尬局面。由于管理松散、考核不严、容易通过等原因,给学生造成了公选课不重要的错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选而不修现象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低下。
此外,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及省部共建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专业背景迥异,选修通识课程的学生几乎涉及了理、工、医、经、文、法、史、管理等各个专业;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不同学生个性、能力、教学目标之间的最佳融合是新形式下同类课程的每位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越来越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欧美等很多高等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开始逐步利用上课反映良好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校内课堂中的“翻转课堂”,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这类“翻转课堂”逐渐发展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各个院校利用效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4]。翻转课堂理念认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课程内容[5]。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体现了很多优越性:第一,翻转课堂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通过这种网络资源和课上课下互动,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第二,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辅助,翻转的过程必须要有互动,所以增加了教学和学习中的互动环节,教师必须与学生互动,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来回答问题。第三,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据欧美此类课堂的调查显示:“几乎99%的学生表示下一年将继续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大约80%声称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翻转课堂的学习使得考试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6]。”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自学和互动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就是让学生通过恰当地调整自己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来达成学习的目的,达到了超过以往课堂教学的效果[7]。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互动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类课堂中,老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演讲者”,老师更是调节剂和润滑剂,也是传递“话筒”的“主持人”。这种授课模式非常适合高等院校里跨专业选修的通识课程、科普课程等诸如此类学科交叉广、知识点相对又比较分散且浅显易懂的课程。相对于翻转课堂,慕课(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席卷中国,随着MOOCs的兴起,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免费获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MOOCs在线课程开发和互联网共享教学的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碎片化”等特点,打破了校园的围墙,给更多学习者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既冲击着中国传统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为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8,9]。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认为,从目前来看,MOOCs更适合通识类的课程,专业性强、现场师生互动强的课程并不适宜这种授课方式。共享课程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看完视频课程。老师只能在每月一次的讨论课上检验同学对课程的理解情况。很多专业性强的课程,老师必须通过现场互动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何。我们国家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为引领,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各种方式引入MOOCs课程内容,与校内课程相结合,进行翻转课堂研究与尝试,形成互补,并且构建多种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MOOC视频替代模式”、“MOO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二次开发模式等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翻转课堂”和MOOCs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是翻转课堂和MOOCs的重要特征,如何定位翻转课堂和MOOCs互动模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我们还是要解决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而MOOCs立足于在线交流,并非必须要实施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此外,翻转课堂和慕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是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料仍然是由教师来创建或筛选,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仍然要和学生积极并及时地互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交流下,翻转课堂个性化教育和学习的目标才能达成。综上所述,高校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普遍施行的一种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MOOCs背景下探索适合高校通识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新模式,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时展需求的全面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何通过较为彻底的教学设计变革,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MOOCs和翻转课堂学会分析问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探究性学习习惯,以实现通识教育“因材施教”式的个性化服务的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无疑是当前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最需要攻克的核心任务[10]。
如何通过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的改革,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师生新型的“授”与“学”的翻转角色关系,将“学”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好奇和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意识,同时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实现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主要有以下探索性改革措施。1.教学视频制作与课前学习。福州大学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程从2017年2月开始增加智慧树、超星尔雅及爱课程等平台开设的数十门在线开放共享课程供选修。且很多通识课程借助网络上已有的MOOCs,SPOC等相关教学资源,以《解密身边的高危材料》课程为例,我们筛选优质的MOOCs视频资源,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侧重点制作适合本课程的短小的教学视频,筛选和制作的视频,每节课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视频可以由好几个片段或短视频组成,包括本章的基本知识点、学习要点和难点。视频提前在福州大学现代教育中心的课程中心网络上,引导学生课前自行下载观看学习,课上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等。通过这种自学模式,掌握本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脉络。另外,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网络新闻,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增强认识。比如通过8•12天津大爆炸、福岛核泄漏事件等认识危险化学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一翻转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将其在视频中观看到的事例和事件进行消化、剖析,并通过课堂讨论透析其背后的根源,渗透个性化学习的理念。这一方式显著提高了本课程的选课人数和上课效果。2.课堂分组与组织翻转课堂在实施的过程中,课前学习十分重要,这一过程就是要实现知识的吸收。指导教师选取的MOOCs网上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心公布后,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在线学习,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参与线上的讨论与测验,可以带着问题在课上继续讨论,实现翻转。在每学期依次按照教学计划授课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播放自制的课程视频或介绍MOOCs的相关知识,进行MOOCs课程学习。每周在课程中心的网页上,同时在QQ、微信群里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督促学生进行下一周的自主学习。比如在第四章辐射危害及防护课前,就提前指导学生注册、登录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课前查看大连理工大学《化学与社会》、《走进化学》等课程的部分视频;在第五章厨房中的材料与化学课前,指导学生观看如中南大学的《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课程部分章节的学习。针对福州大学及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两个授课学生群体,在经济与管理、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人文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种不同专业中,开展了认识生活中的高危材料的翻转课堂教学。目前,本课程选课人数较少的时候,班级共46人,每2—3人为一小组。选课人数较多时,班级116人中6—8人分成一组,分组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鼓励跨专业组合,同一专业每组不超过3人。每小组任意指定一名小组长,由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分别为:博士、新闻发言人、外交专员等,既增加了小组团队之间的交流,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轮流担任角色从而达到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3.课后拓展与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长配合指导老师整理各小组学生的发言、观点及想法,并把一些优秀和比较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还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课后,老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争取下次再改正。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如果有个别遗留问题无法得出结论或富有争议的,可以在课后或线上继续讨论。除此以外,还需要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将一些类似的事件或问题在课后或线上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也称为知识拓展,老师会和课程相关的一些实时新闻及事件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高危的材料,增加和强化知识面。最后,在课程中心网页中设立“课程互动栏目”,老师在论坛一些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或者热点新闻,与身边的材料、环境、物品等息息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讨论,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以上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办法已经在福州大学全校性通识课程《解密身边的高危材料》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通识教育个性化培养的目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这些教学方法也只是针对目前高校通识课程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的初步探索和改进,以后还会不断调整,进一步更新。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春.十所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03):142-146.
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一、福建省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建设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独立学院创办以来,独立院校依托母体高校丰富的办学资源,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体制机制,发展至今已经二十年了。福建现有5所独立院校,其中福州3所,厦门2所,这5所院校都开设有英语专业。面对庞大的语言市场需求,目前福建省的独立学院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无法十分有效地服务于区域“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要。不能否认,商务英语口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功底是否扎实,是否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否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现阶段福建省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与挑战。(一)课程内容与发展战略需求脱节。除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外,福建省其他4所独立院校均单独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在英语专业下设商务英语方向。这4所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商务英语口语及英语口语作了区分,凸显了一定的专业特色。此外,这几所院校中,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开设了4个学期,每周2课时;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同时开设商务英语口语及商务英语视听两门实践课程,授课内容丰富,难度循序渐进。但遗憾的是,福建省独立院校中的个别学院的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课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视听说实际所使用的教材一致,均为多年前的通用英语口语教程修订版。总体看来,福建省独立院校现阶段所使用的教材及授课内容多为传统的通用英语口语素材,虽然凸显了一定的商务专业特色,但缺乏福建省本土最新经济发展及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脱节,无法有效地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福建省独立院校的大一、大二的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任务大多由外籍教师承担,个别院校的商务英语视听说由非外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笔者通过访谈部分同行及独立院校学生,发现部分外籍教师授课内容相对随意,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不明显,甚至有个别外籍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学生语音和语调的训练上。无论是外籍还是非外籍教师授课,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过程大多分为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布置任务。二是学生独立、结对或组成小组准备相应的口语表达或话题陈述内容。三是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内容呈现。不可否认,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入学时英语口语水平乃至综合英语水平不高,课堂上能够轻松自如地与外教完成即时互动的学生不多,许多同学的精力花在分辨外教所说的内容上,被当场提问时很难说出完整正确的句子。结对或结组完成口语对话或讨论任务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害怕出错,不愿主动开口多说多练,对口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存在依赖心理,大多推选口语较好或不畏出错的同学上台进行内容呈现。长此以往,前者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呈现英语“一家独大”的特点,外语教育多聚焦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现阶段,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待拓展。福建省独立院校所开设的语言类课程(英语及第二外语课程)所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法国和日本等。虽然现阶段可以借助英语及阿拉伯语等通用语种进行沟通交流,但要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建设“一带一路”为命运共同体,势必要求培养具备“外语技能+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福建地区语种多元化的缺失导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认识不足,在商务英语口语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亦成为一大难题。此外,福建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多聚焦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相较于清晰明了的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该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尚显不足。(四)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队伍年轻化是独立院校师资的一大特点。虽然借助了母体院校的办学资源及其他外聘师资力量,但是现阶段福建独立院校大部分英语教师多为传统的语言型人才,语言功底扎实,却缺乏商务专业知识或商务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由于独立院校用人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待遇与公办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且缺乏合理的个人长期职业规划,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归属感缺失。因此,现阶段福建省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呈现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的特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福建省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口语课程建设现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及独立院校自身发展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凸显专业特色与区域特色。《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明确指出“商务英语专业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法等学科,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福建地区独立院校应根据《商英国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区域语言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办学实力允许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为例,其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700多节的英语语言文化与技能类课程,专业应用方向课程为200多节的应用经济学、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课程,门类丰富,覆盖了《商英国标》提出的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跨文化知识模块。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的机遇和挑战,福建几所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适当增加《商英国标》中人文社科和跨学科知识模块所要求的区域国别知识和学科整合知识,开发与区域特色相关的课程内容。(二)丰富教学方式,开发第二课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独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不高,单靠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讲授法教学绝对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考虑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的基础上合理采用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来进行口语课程授课。同时,开发第二课堂,举行多样化英语口语运用实践活动,如外语配音、商务职场短剧大赛、涉外导游风采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创新课程学习评价体系,鼓励部分课堂上不太敢“开口说”的学生借助口语学习软件定期进行自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开口说”的积极性。(三)依托母体高校资源和互联网平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人文素养。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以及福州、厦门、泉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富有成效的主要项目近80项,知识、人员、技术交流不断得到深化。这些交流与合作项目为福建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与文化开了一扇窗,福建省独立院校可以依托母体院校,借助其“一带一路”建设相关课程和项目的师资、语料库、科研平台和软件、实践基地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一带一路”参与建设国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众多网络平台也为福建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语的教与学提供了语料库资源,如ChinaDaily与中国一带一路网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弥补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情认知的空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有意识地在思辨及创新能力模块引导学生,锻炼其自身认知能力和情感调适能力,提升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养。(四)加强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兼备创新意识和过硬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针对目前福建省独立院校师资队伍的特点,笔者建议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选派部分教师去“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进行访学交流或进修学习,或者去一线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另一方面鼓励部分教师通过自学或“教中学”来提升商务知识水平与商务实践能力。独立院校应鼓励商务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语言能力,时刻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聘请业内专家学者传授经验,帮助提升本校商务英语专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结语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福建省独立院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抓住机遇,正视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所面临的困难,依托母体高校优质的办学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加强校内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为区域经济发展乃至整张“一带一路”新蓝图输送合格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大学生应激与体育锻炼的机关性刍议论文
【摘要】本研究诣在了解福州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以及体育锻炼的相关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究竟存在何种相关。利用“大学生心理应激事件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运动等级量表”对160名福州地区男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和运动量等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男女大学生之间自身以及运动量指标与应激事件得分间的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应激水平明显低于女大学生,但运动量要高于女大学生;②低年级学生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但运动量与高年级学生无明显差异;③男女大学生各自不同运动量之间学生的应激水平也有较明显差异;④男女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其应激水平得分均呈不同程度负相关。结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减缓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心理应激体育锻炼福州大学生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离开家长单独生活的考验、考试和考研的压力以及就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应激源的刺激,使得这个群体常常因为心理应激反应而产生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过度的心理应激给许多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有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且不全面。而选取福州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福州大学城大学生的特殊环境状况。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引起的心理应激源也会不尽相同。对福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大学城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情况。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体育锻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2.对象和方法
老师爱岗敬业优秀事迹
男,合肥人,副教授,1972年12月24日出生,1983年7月毕业于工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工学学士,年取得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1983年8月起在我校任教,先后担任继电保护教研组长、电力科副科长、科长,电气工程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现为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担任《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电力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继电保护调试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指导;先后担任电力8331、电力9041、电设9334等班级的班主任,其中电力9041班先后获得福建省先进班集体和全国先进班集体。
先后12次被评为学院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班主任,年被省人事厅、水利厅授予福建省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被福建省水利厅确定为福建省水利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是省级精品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电力系统自动化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之一;现为福建省水利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福建省水力发电学会自动化委员会委员,年4月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年12月获得福建省水利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主持完成了《学院电气类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群建设方案》,完成了院级精品试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工作;在《水电能源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2篇;主编正式出版《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和《电力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教材2本(约31万字),参编《继电保护原理》(约8万字)《实用电工技能培训教材》1本(12万字),主编校本教材《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指导书》1本(约9万字);同时完成大量教学文件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年与河北工专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合发起、组织编写全国高职高专电气类精品规划教材。学院共有28人参加了25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完成了320多万字的教材编写任务,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6本教材由我院教师主编为我院教材建设做出突出。主持了电气仿真中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和电气检测实训场等的建设。
热心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组织创办、指导《电力科技社》、《电工技能团》和《爱心驿站》等学生社团,并经常参加社团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爱心,定期组织学生深入永安福利院和永安特殊教育学校,帮助他们开各项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素质,增强了青年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老师充分利用学院的人才与设备优势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举办校内外《继电保护》等各种培训班36期,培训技术人员2260多人;从2000年起为三明电业局,连续3年举办了农村电工岗位知识与技能竞赛培训班,并在省电力公司组织的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三明市各县市电力公司举办乡镇供电所所长等各类培训班共6个,共有324人次参加了培训学习,对提高三明市各县市电力公司,特别是农村供电所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做出突出的贡献;为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与福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联合举办了《水电站微机励磁》、《水电站微机监控》、《电网调度自动化与微机继电保护》等高新技术培训班,对促进水电行业干部职工了解学习新技术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法学毕业生求职指南
专家:就业不容乐观,报考却热度不减
法学毕业生:最好的前途是当律师,最差的前途也是当律师
法学老师:就像“玻璃上的苍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9月,正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新单位报到的时间,而对于法学毕业生来说,他们正在备战9月17日即将进行的国家司法考试。
几年前,他们以学校最高的分数考进这一令人羡慕的专业;几年后,他们却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要么改行,要么先跨过横在面前的司法考试这一门槛。因为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生想进入法院、检察院工作,目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通过公务员考试;其二,通过司法考试。
一些专家指出,法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瓶颈。这一切究竟是因为制度出了问题,还是用人机制不够合理,值得社会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贸教学论文
一、新媒体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学生可以主动了解、搜索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新媒体以其搜索的便捷性和海量的信息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进一步拓宽了工作渠道。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开放式教育,从而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互动,突出学生在教育上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等媒介充分展示自我,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而且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新媒体中也存在不少落后、消极的信息,对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而言,其是非曲直难辨,易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错误倾向,甚至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更易游戏成瘾、网购成瘾,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二、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途径
1.抢占阵地,构建新媒体教育平台第一,搭建微博平台。以校内各类网站为依托,比如福建对外经贸学院开通学工处、团委、教务处、招就办等职能部门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公共平台,创建微博平台,信息及时联动,促进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多层次、扁平化、平等性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维稳工作更具主动性和前瞻性。第二,创办手机报。学院团委开办学生手机报——《思想驿站》,每2天1期以手机彩信形式免费发送给全院2000多名团员青年骨干,让青年学生切身享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新体验、新服务和新时尚。第三,推出电子杂志。《贸院青年》《海纳》等推出电子杂志办刊形式,除了文字和图片外,还包括视频、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汇集多种表现形式。第四,建立短信和微信平台。以学生手机用户群为依托,院团委或各辅导员通过校内短信、微信平台给校园集团用户免费发送消息,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第五,发展辅导员博客。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级各类辅导员博客大赛、优秀博客经验交流会,充分调动辅导员创建博客的积极性。目前辅导员、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空间和QQ空间,共计100多个。第六,整合通信群。学校鼓励加强学生群体分类研究,将学生分为学生党员、团学干部、社团成员、专业班级等学生群体,以学院、系部或班级为单位整合即时通信群,如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针对不同群体形成点面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了分类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2.优化内容,倡导校园网络文化进一步丰富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的内容与形式,采取有效措施打造思想宣传阵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明的新媒体平台。发挥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和优势,借鉴利用各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使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在新媒体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时更新,不仅要保证信息质量,增加内容的思想性,还要增加信息的流量,确保内容的丰富性。用先进的文化、科学的思想武装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内容和特色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法宝。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中,学院始终坚持新媒体应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理念,不断优化内容,倡导高品位的校园网络文化。学工处网站学工在线现有多个栏目,主要围绕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其中学生论坛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参与;党工部网站以党建为特色,致力于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服务毕业生为宗旨;院心理中心“心理咨询”以心理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并为每位学生提供在线心理测评,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等服务。运用私信等互动手段提供单独的咨询、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教育,致力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的思想问题,让新媒体实践运用与理论提炼相结合。
3.堵疏结合,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发挥专职教师和辅导员的作用,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一方面,学院通过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开展课堂教育,使大学生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辅导员队伍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干预,使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能够在各种媒体信息面前保持冷静头脑,学会分辨良莠,防患于未然。此外,要鼓励学生开设与新媒介有关的社团组织,如信息技术协会、广播站、网络兴趣小组等,使他们拥有真实的实践体验,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也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提高学生对媒介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构建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
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管理研究
一、前期筹备与策划阶段
项目的选择是社会实践的前期工作,为此笔者打破“自上而下”的目标制定过程,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对现下社会普遍关心的,也是农民工们最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生活问题做了一项社会调查报告,主要采取的是个别访谈和参考网络资讯的方式获取信息。同时在实践活动实施之前,有必要进行内部各要素对项目需求的分析,为此院(系)团委就向全校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并专门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发动基层各班团支部及班级同学。各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各班情况,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经过院(系)团委统一部署,专门组织了两支院(系)社会实践队,“相约团旗下”大型暑期社会实践队经过三高校与晋安区团委的六次商讨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经过十多次的修订最终得以确定。
二、启动阶段
笔者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主要运用WBS方法对其进行层层分解,并结合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进行了校际、校地合作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了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之间的有效互助合作,开拓了高校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其次,在活动设计上,能够紧密结合三所高校的学生专业特长和实际情况,又能贴近晋安区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的精神融入到当地的团委实际工作,实现了社会实践互补、互助的效果。最后,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采用了有分有合的方式,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中分散活动主要以多小队形式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地点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多点联系成面,将服务精神及行动点面结合,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队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集体组织主要是在老师的集体组织和配合下,集中团队力量,在晋安区所辖的两三个社区点及宦溪镇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及贫困山区开展科普下乡、爱心夏令营、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将大学生志愿服务地方的行动深入实际,立足实效。
三、实施阶段
在完成前期的准备之后,就正式进入实际实施和控制阶段。为此,笔者利用甘特图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实时适时的掌握、评估并予以及时的纠正,并对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实行全程管理和控制,以保证目标的最终实现。
独立学院钢琴教学论文
一、独立学院钢琴教学现存的弊端
(一)沿用高师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其中钢琴普修课为二人一节课,主修课则是一人一节课,同时普修声乐、管弦乐两年,使学生到达“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固然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种课程设置周期较长,课程频率低,教学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报考条件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使其在就业上面临很大的制约,难以与高师毕业生竞争,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照搬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音乐学院是以培养高、深、尖的专业化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其钢琴教学注重钢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钢琴课程设置上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与钢琴演奏相关课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这种课程模式对培养我国钢琴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音乐学院存在很大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都比较浅,即使个别学生毕业时能够演奏几首难度较高的独奏作品或是开独奏音乐会,其演奏能力与音乐学院学生相比还是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就业形势令人担忧。因此,独立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效仿音乐学院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