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9:03: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负债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资产负债观确立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结合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历史变迁,指出在新的环境下采用资产负债观的必要性,并对资产负债现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会计环境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这次会计改革修改了原有的17个会计准则(16个具体准则和1个基本准则),出台了21个新准则,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一、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比较

197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公布的一份讨论备忘录《会计报表的概念框架》中提出了3种不同的会计理念:资产负债观(Asset-LiabilityView)、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View)和非环接观(Non-ArticulatedView)。非环接观认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各自独立的报表,其数据是不需要环接的,这种观点割裂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联系,已为人们所摒弃。时下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究竟应该以资产负债观还是收入费用观为指导。

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首先定义并规范由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其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影响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净资产增加,就作为收益确认。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准则制定重在规范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查看全文

小议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负债观

1负债与会计报表

1.1负债与资产负债表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负债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有着密切的关系,负债对两者核算的结果也是有重要的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构成状况,以此来计算所有者权益的大小。若负债数目过大,会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若负债相对于资产来说比例过大,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2负债与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经营资金流动性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正如流动性之于银行的作用,保持一定的流动资产可以防止挤兑风险的发生,但同时流动性资产预留过多,不利于资金利用率的提高。企业的负债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些利息通常是要定期清偿的,如果企业未事先准备保持一定的流动资金,到期未能偿还债务,轻则导致信用缺失,重则直接导致资金链断裂,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和破产的局面。

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资料,从中可以判断出企业经营中的问题以及经营状况的好坏。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都十分重要,如果在日常经营中忽视了对负债指标的监控,企业可能就会陷入财务困境。

查看全文

宏观资产负债表在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本文运用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从微观层面和存量上考察武汉市的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公共部门及家户部门的风险状况,研究发现公共部门存在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金融部门的期限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风险、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都很显著,企业部门存在期限错配风险、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家户部门仅有期限错配风险,最后就其期限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风险、结构错配风险、清偿力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资产负债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公共部门;家户部门

1研究背景

2013年末,在十八界三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因此,及时编制出武汉市宏观资产负债表对于摸清武汉市四部门及总体的“家底”,更好地把握武汉市目前的风险状况,全面控制金融风险,推动武汉市经济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资产负债表的理念及方法

结合宏观金融工程的思想,我们主要从武汉市的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以及家户部门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步,明确武汉市各部门财务细项,包括资产类细项、负债类细项和权益类细项;第二步,对各部门各项目和细项进行加总,按照现代财务报表形式进行编制,一般统计至少5年的情况;第三步,根据风险结构分类进行风险指标的评价,分别为期限错配风险、货币错配风险、资本结构错配风险和清偿力风险。

查看全文

高校筹资评价问题论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负债;筹资;评价指标

[摘要]负债作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相比,高校较少采用负债方式筹资。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负债观念,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角度综合评价高校的负债状况。在负债评价指标的指导下,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将为高校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无需国家增加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扩大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困境,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建筑、学生宿舍、师资建设、仪器设备、图书等增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招生规模的扩大。资金匮乏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也制约“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实现。传统观念与僵化思维模式妨碍高校筹资,进而制约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借鉴企业的成熟经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校负债状况,通过合理负债方式为高校筹集资金。

一、高校负债观念的更新

负债是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尤其是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长期占据一定比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负债种类繁多,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用于补偿贸易、融资租赁)、专项应付款(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可以说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离开负债简直就难以运转。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资金由国家全额拨付,高校市场意识淡薄。尽管高校改革已经开始,但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仍然滞后,沿用传统习惯,对负债缺乏正确认识,在筹资活动中很少想到负债方式。即使部分高校在基建过程中有银行贷款,也是想方设法尽快还清,不能把负债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中一项长期的有机组成。

查看全文

货币政策紧缩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探究

由表1中的分析数据可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具有很高的自有资金负债率,而其他行业则基本在100%上下浮动。除了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综合类这两个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小,其他行业自有资金负债率很明显在货币紧缩阶段明显增大,均值也由1.62增加到2.02。同时,各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也有明显的增加,均值由35%增加到39%。这说明在由积极转向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中小板上市公司通过债务融资来取得发展资金,这一做法可能存在牺牲对投资者负债的偿还保障,增大自有资金负债率,但总体上来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并不高,风险还处于可控的范围内。短期负债比例和长期负债比例,分别反映了企业短期和长期负债的风险水平,任何公司不论是长期或短期债务均不能过重,否则除了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外,还会因不能还债而错失更好投资机会,导致业务萎缩。由表格中数据知,除个别行业外,与2008~2009年的货币宽松环境相比,在2010~2011年的货币紧缩环境下,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增大了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数额,其中长期负债比例的均值增加2%,短期负债比例的均值增加3%。这一现象反映出虽然在央行收紧货币供应的情况下,中小板上市公司还是能够得到银行和其他渠道的资金支持。这一点和国内中小企业在近两年内资金短缺严重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已经上市的中小企业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对负债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小板的各行业流动负债比例普遍较高,不同阶段中小板企业的流动负债比例均值达25%和28%,而批发零售行业、房地产行业的流动负债比例则达到了40%以上。通过和资产负债率的均值比较可以得到无论货币政策如何变化,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主要负债来源还是短期负债。而长期负债比例除比较特殊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外,其他行业的长期负债比例在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均值在5%~6%。由此分析可以看出,中小板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的构成并没有受到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负债经营率是企业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比,反映企业经营资本中长期负债所占的比重。在货币紧缩阶段,除了传播与文化产业、采掘业的负债经营率减小,其他行业都产生了更大的负债经营率,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增多,企业自有资金利用外部资金水平提高,自有资金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在中小板上市的244家公司在2008~2011年金融危机期间,债务结构变化如表2所示。由表2知,各指标在2008年、2009年与2010年、2011年差别明显。自有资金负债率和负债经营率平均水平明显升高,长期负债比例增速明显大于短期负债比例,且两者都有显著提高。说明企业提高负债,牺牲风险获取收益,在不一样的宏观环境下采取不一样的政策:与积极的宏观环境相比,稳健环境下,负债风险减小,而长期负债风险更小,增大负债成为企业的一致选择。由相关公司资产负债表计算得出,2008年6月30日中小板块板块255家公司中有194家资产负债率低于30%,有241家低于50%,占企业总数的94.1%,只有14家高于50%;而2011年6月30日有169家资产负债率低于30%,有239家低于50%,占企业总数的93.4%,另外有16家高于50%。自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3年来资产负债率差距比较明显: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数量增多,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数量减少。说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上市公司在稳定的经济大环境下普遍采用增大负债维持企业的经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宏观政策持续稳定,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渐增大,债务结构逐渐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也逐渐成熟化。从负债结构比例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来看,2010年、2011年与2008年、2009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企业看待风险的态度,因而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不同。在我国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下,中小板上市公司均能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相应的财务结构调整。在国民经济整体增速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增大资产负债率等措施提高资金的筹措能力,中小企业整体债务风险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反映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企业会从自身风险和收益出发,采用不同的财务风险控制模式,筹集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虽然在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货币紧缩环境下依然能够通过长短期债务融资来筹集发展资金,并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和近年各地出现的中小企业倒闭潮相比较已是天壤之别,说明中小板上市公司有着健康的融资结构和健全通畅的融资渠道,紧缩的信贷规模并没有对这类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原因应该与中小板上市公司健全的内部控制和良好的融资结构以及较强的获利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作者:夏士东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

查看全文

小议高校负债筹资的评价问题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负债;筹资;评价指标

[摘要]负债作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相比,高校较少采用负债方式筹资。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负债观念,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角度综合评价高校的负债状况。在负债评价指标的指导下,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将为高校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无需国家增加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扩大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困境,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建筑、学生宿舍、师资建设、仪器设备、图书等增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招生规模的扩大。资金匮乏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也制约“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实现。传统观念与僵化思维模式妨碍高校筹资,进而制约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借鉴企业的成熟经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校负债状况,通过合理负债方式为高校筹集资金。

一、高校负债观念的更新

负债是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尤其是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长期占据一定比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负债种类繁多,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用于补偿贸易、融资租赁)、专项应付款(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可以说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离开负债简直就难以运转。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资金由国家全额拨付,高校市场意识淡薄。尽管高校改革已经开始,但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仍然滞后,沿用传统习惯,对负债缺乏正确认识,在筹资活动中很少想到负债方式。即使部分高校在基建过程中有银行贷款,也是想方设法尽快还清,不能把负债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中一项长期的有机组成。

查看全文

论高校负债筹资评价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负债;筹资;评价指标

[摘要]负债作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是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相比,高校较少采用负债方式筹资。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负债观念,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负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角度综合评价高校的负债状况。在负债评价指标的指导下,把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作为一项长期的筹资方式,将为高校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在无需国家增加财政投资的情况下,快速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扩大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是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困境,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建筑、学生宿舍、师资建设、仪器设备、图书等增长速度缓慢,进而影响招生规模的扩大。资金匮乏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也制约“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实现。传统观念与僵化思维模式妨碍高校筹资,进而制约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借鉴企业的成熟经验,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校负债状况,通过合理负债方式为高校筹集资金。

一、高校负债观念的更新

负债是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之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尤其是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长期占据一定比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负债种类繁多,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用于补偿贸易、融资租赁)、专项应付款(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可以说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离开负债简直就难以运转。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高校资金由国家全额拨付,高校市场意识淡薄。尽管高校改革已经开始,但高校财务管理观念仍然滞后,沿用传统习惯,对负债缺乏正确认识,在筹资活动中很少想到负债方式。即使部分高校在基建过程中有银行贷款,也是想方设法尽快还清,不能把负债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中一项长期的有机组成。

查看全文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分析论文

摘要: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由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文章从这一转变出发,分析了什么是所得税会计及其成因,论述了资产负债表观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涵义,总结了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并指出了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观;利润表观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已在我国全面执行。

在这38项具体准则中,第18号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由于该准则制定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原有的建立在利润表观下的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相比,不仅在概念、特点和核算程序上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基本理念上也发生了本质的区别。这一处理方法的转变,是较为完全体现资产负债表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一个典型,也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

一、所得税会计的涵义及成因

所谓所得税会计,通俗地说,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查看全文

所得税会计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准则

论文摘要摘要:2006年颁布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地位。从准则制定理念的转变入手,阐述并比较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分析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法的动因,并对新准则实施中可能碰到的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损益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6年公布的《会计报表的概念框架》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会计理念摘要:资产负债表观(Asset-LiabilityView)、收入费用观(Revenue-expenseView,也称损益表观)和非循环观(Non-articulateView)。非循环观认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是各自独立的报表,其数据不需要衔接。显然,这和目前人们注重这两个表间勾稽关系的观念相矛盾,故这种观念已被人们摒弃。现在讨论较多的是准则制定以资产负债表观还是损益表观为导向。

资产负债表观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是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准则时,先规范和此类交易事项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种观念是一种全面收益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净资产期末比期初的净增加额,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如业主投资、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不包括在其中。这种收益是企业的实际收益,既考虑交易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损益表观以损益表为重心,是准则制定者应先考虑和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然后再确认资产、负债的变化。这是一种当期收益观,可以得到有关收益的明细数据。

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公司制盛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普遍分离,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企业所有者提供可考核经营者业绩的信息,因此,当期收益的核算是会计核算的主流。1940年,美国闻名会计学家W.A.Paton和A.C.Littleton出版了其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该书系统总结了当时的会计实务,完善了当期收益的确认、计量原则和方法,确立了损益表观的主流地位。后来,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股权分散,企业权力向管理层转移,企业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如何买卖股票以期获得投资收益,因此更重视获得有助于判定企业财务状况和长期赢利能力的会计信息。1978年FASB的第1号财务概念公告中,将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财务报告的主导目标。以此为导向,FASB在第3号概念公告中,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中定义了资产和负债,并定义了全面收益这一会计要素。另外,FASB在第6号概念公告《财务报表的要素》中,首先定义了资产和负债,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定义了其他会计要素。这一系列财务概念公告的,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主流地位。非凡是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曝光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表观代替收入费用观。FASB在答复SEC的报告中,表示同意SEC的观点,并打算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继续采用资产负债表观。

查看全文

资产负债定义收益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我国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修订后的准则禁止使用递延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二者的共同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损益表债务法更注重时间性差异、对收益的理解不同、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对“递延税款”概念的理解不同、时间性差异指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与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提供全面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符合会计可比性原则的需要、贯彻费用观在所得税会计上的需要等,具体请详见。

2006年2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介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中指出,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修订后的准则禁止使用递延法,并且要求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原准则中的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1、理论基础都是业主权益理论,相应地,认为所得税的属性是费用而非利益分配;2、均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3、递延所得税款代表着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