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5:29: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务业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务业发展

推进服务业发展新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前景日益广阔。这是因为,服务业不但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特点,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当前,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社会,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不仅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而且制造业的服务含量也在大幅度提高。我国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也要看到,当前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积极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有关部门要合理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细化深化专业分工,提升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要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要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要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围绕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要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要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要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倡导职工利用休假进行健康有益的服务消费。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

三是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

查看全文

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考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当前,苏州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相比较而言,服务业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因此,在加快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推动苏州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苏州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增长逐步加快。*年至2005年,苏州服务业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水平。二是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为66.8%,服务业的贡献度为31.2%。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4.2%。三是开放度逐步加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大幅提高,与我市第二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旗鼓相当。在服务业速度纵向快速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横向的巨大落差。据了解,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的70%左右。而苏州服务业占比由*年的38.0%下降至2005年的31.2%,与国外存在相当一段差距。在国内,我市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当前,苏州的发展既面临着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苏州跨越了GDP人均8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发展阶段,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趋紧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已经导致我市出现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挑战面前,要吸引外来投资,留住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出路之一就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依托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下来,苏州就必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苏州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自然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以全球化的决策视野,作出了加快发展苏州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查看全文

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初步遏制住了近几年服务业所占比重连续下滑的趋势,但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支撑。当前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但仍低于全国、全省3.9个和6.1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全市的10%和15%。城市化进程的明显滞后,制约了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水平偏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因此制造业水平偏低导致我市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三是内需启动乏力。近几年,我市在扩大内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受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效果还不够明显,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6%,低于人口所占比重1.4个百分点,这也是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我市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一心四极”的布局,拉开中心城区发展框架,逐步实现与陵县、宁津、平原、武城对接,把*建设成为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宜”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向县城及中心镇聚集。以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培育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四条城镇发展轴线,即314省道发展轴线、104国道发展轴线、京沪铁路发展轴线和254省道发展轴线,使之尽快成为经济隆起带。

突出发展四大产业。在抓好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木材、粮食、农副产品加工、煤炭四大物流基地;围绕已引进和正在争取的几大物流项目,在天衢工业园谋划建设一处大型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可放在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分库以北、京沪铁路以东、湖滨北大道以西,在建和拟建项目主要有粮食物流中心、凯德化肥物流中心以及*中央直属棉花储备库)。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入驻*,积极争取进入民间银行试点范围。健全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互联网业务,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形成完善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律师、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服务业,不断完善人才、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业,推广、代办、经纪、拍卖、担保服务业,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加快培育三大载体。围绕现代商贸名城的建设,集中力量培植列入全省发展重点的服务业城区、服务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德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的原则,全力打造服务业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抓好运达创业园的建设和培育,不断提高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做好餐饮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抓好美食一条街的建设,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养老、家政、物业、社区、休闲娱乐等面向城市居民的服务业。运河经济开发区商贸区,发挥交通和物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产品批发和零售、仓储配送为重点的商贸流通业,尽快形成城区商业集中区、产品分拨中心和产品分销地;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积淀,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运河风景区,再现明清时期运河商埠盛况,使之成为最能体现优秀旅游城市特色的“商业生活长廊”和“历史文化长河”。

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按照服务业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引导企业改造业务流程,优化二产、发展三产;鼓励投资者采取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促进公交、供热等事业加快发展。按照统筹规划、配套推进的基本思路,改革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深化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行为。

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保障。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服务业工作新机制。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督导。抓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建立服务业投入机制,扩大市级引导资金规模,切实发挥好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查看全文

服务业发展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间,服务业从弱小到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在现阶段还存在着经济总量比重不高、就业人口比重较低、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必须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并重视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市场化

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业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服务业趋向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其GDP的比重达到了70%左右,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07年,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为96328亿元,占到我国当年GDP的比重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我国经济而言,在步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加快服务业发展已成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做简要分析,并探讨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1.服务业增长较快,占GDP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时间里,受传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当时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和构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体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没有获得太大发展。

查看全文

中介服务业发展提议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根据我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制定分类发展措施

中介服务业要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区、县(市)要将发展中介服务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各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根据中介服务业的现状和特点,将其纳入行业发展规划。

制定分类发展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类、经纪类、鉴证类、协调类的中介服务业进行调研,摸清现状及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围绕提高档次、提升质量,制定分类发展措施。对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着力扶持培育、促进数量扩张的政策措施;对经纪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调整规范传统经纪行业、加快发展现代经纪中介企业、力求结构平衡的政策措施;对鉴证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行业品位的政策措施;对协调类中介服务业,要研究强化服务、协调、管理、培育职能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优化市场准入,提供便捷审批服务

查看全文

服务业发展影响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已经越来越大,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更好对服务业进行管理,必须要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尤其是面对当下服务业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必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来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本文主要围绕服务业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介绍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管理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然后分析当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强化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提出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服务业;标准化;重要影响;发展现状;有效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普遍提高,对于服务行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服务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因为标准化是衡量一个行业发展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和基础。只有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才能够改进当下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实现我国服务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所以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面对当下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努力的寻求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的有效举措,才能够开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1服务业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一,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总体质量。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标准的体系以及制度,因此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能够使得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制定一个标准化的规定能够使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业的质量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提升。通过制定服务业的标准使得行业的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得到一个量化,便于严格的按照规范化的标准进行服务和产品的输出。尤其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对于服务业的行业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对服务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是否具有环保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通过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能够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也能够约束企业的服务发展,实现服务业企业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最终使得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产品的质量都有所提升,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有效提升。第二,有利于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总体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和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外国企业不断向中国涌进,为了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总体竞争力和水平,必须要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由于我国服务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面临国内国际市场的压力,我国的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结合国际标准建立新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才能够使得我国服务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标准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而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总体竞争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是对我国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我国服务业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规定,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产品服务水平,在国际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

2当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服务业发展领导讲话

同志们:

现代服务业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海”和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继去年9月7日全区旅游工作暨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后,今天我们再次召开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会前,区委、区政府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对五个体制、领导机构及有关运行机制都作出了相应调整和创新,并且制定了加快余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刚才,大会表彰了省烟草公司余杭分公司等10家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先进单位,李红良、沈世杰、杨金有三位同志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就做好余杭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强调六个方面的要求: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我们认识再深化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产业基础和都市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两新”就是新服务领域和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四高”就是高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和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和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有许多种表述,如分为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补充性服务业和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又如分为从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和直接因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就我们杭州而言,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就是要重点推进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八大重点领域。

作为第三产业中高增长性和最具潜力的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产业提升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新阶段后的大趋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继续发挥我区比较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有助于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机遇,为长远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将对三次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站在加快推进我区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尽快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的主导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竞争的原动力。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功能的核心。我区工业化发展已有相当基础,区域经济将逐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作为杭州大都市的一个新区,我们必须围绕市委、市政府“两轮驱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要求,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全面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我区在杭州“一城七中心”中的地位,增强我区的资源集聚、辐射和配置能力,从而形成新的后发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区人均GDP已经跨越3000—6000美元的经济结构加速发展时期,土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约束和节能减排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出口大宗轻工产品遭遇贸易壁垒和摩擦越来越多、附加值越来越低。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自主创新的催化剂,节能减排的生力军,在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总之,现代服务业是我区必须全力拓展的“新蓝海”,是我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扬长避短的“撒手锏”。我们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发挥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结构调整、产能升级、做大做优做强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我们优势再审视

查看全文

试议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重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1.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正在形成“十一五”以来,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投入使用,全省物流网络体系日臻完善,变传统物流为现代物流,一批规模大的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物流业正在形成。长春公路主枢纽有限公司、吉林福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规模大、效益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了物流半径内准时化供货。形成了以长春、吉林为物流中心区,四平、辽源、通化、梅河口、白山、延吉、白城和松原市为节点的物流网络和区域物流中心。2011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值622亿元,是2005年的3倍。现代物流业年均增13.76%,已初具规模,2011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581.7亿吨公里,比2002年高966.18亿吨公里;货物发送量5.2亿吨,增15.6%。全年旅客周转量551.9亿人公里,比2002年高319.58亿人公里;旅客发送量6.8亿人,增4.6%。我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和光电子产业发展较快,其原料和产成品运输量都很大,促进了生产性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2.金融业保持稳健发展,银行业组织体系完善。我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改革,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和金融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7年,我省和国家开行出资、国务院振兴办东北办共同设立了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上海浦发银行、韩亚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相继在省内设立分行,为全省银行业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到2010年,全省有银行机构4951个,实现增值190.12亿元,比2002年增166.49亿元,年均增26.07%。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逐年增长。2011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961.95亿元,同比增长12.92%,比年初净增1259.53亿元;比2002年末增7930.25亿元,2002—2011年,年均增长13.72%。全省可用于投资资金量逐年多、资金总量实力逐年扩大,为我省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我省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不断推进,为4.4万户中小企业和283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组织研发“吉林省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和“吉林省农村信用数据库”,多渠道采集中小企业和农户信息并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二、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省制定了《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了旅游业投资力度,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十五”到“十一五”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旅游项目502个,总投资830亿元。到2010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连接公路干线与各重点景区公路基本建成。建成旅游景区324处、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4处、旅游经济开发区7个、国家及省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9处、滑雪场近3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到2011年,全省旅游企业达9415家(A级景区115家、旅行社550家、星级饭店288家),导游员达一万余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9万人、间接就业70余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929.33亿元,比2002年增813.94亿元,年均增长23.20%。旅游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文化体制改革,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查看全文

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六路交通”格局雏形已定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加速*融入成南、达渝、陕汉三大经济商圈进程,推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发展建设翻身仗战略和扎实服务“两个强力推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抉择,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因第三产业与服务业内涵和外延基本相近,后面所用数据均为第三产业统计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平均增速达(可比价)10.7%,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为全市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优势行业逐渐形成。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较快,到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3.54亿元,同比增长17.2%,可比价增速达12.5%,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位,占全市GDP比重34.4,实现税收51649万元,同比增长39.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总值分别达122448、102920、61611万元,现价增速分别为20.7%、22.6%、21%。(详见表一)

查看全文

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当前,苏州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相比较而言,服务业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因此,在加快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推动苏州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充分发挥税收作用,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苏州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增长逐步加快。2001年至2005年,苏州服务业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水平。二是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为66.8%,服务业的贡献度为31.2%。2006年上半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4.2%。三是开放度逐步加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大幅提高,与我市第二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旗鼓相当。在服务业速度纵向快速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横向的巨大落差。据了解,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而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的70%左右。而苏州服务业GDP占比却由2001年的38.0%下降至2005年的31.2%,与国外存在相当一段差距。在国内,我市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当前,苏州的发展既面临着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当前苏州已经跨越了GDP人均8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发展阶段,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趋紧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已经导致我市出现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挑战面前,要吸引外来投资,留住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出路之一就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依托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下来,苏州就必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苏州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自然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以全球化的决策视野,作出了加快发展苏州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