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5:1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务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共信息服务供给侧研究
一、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升级的特征及趋势
信息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信息需求引导下,购买和使用信息产品及服务的总和,是信息消费主体将信息需求诉诸信息市场供给,从而实现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及再生信息需求等环节所构成的社会活动[1]。由于信息消费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得到了学术研究界和政策层面的高度关注。在学术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信息消费的内涵特征[2]、过程结构[3]、环境因素[4]、发展评价[5][6]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提升我国信息消费的质量及水平提供理论建议。在政策层面,党中央及国务院多次颁布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文件。201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信息消费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民生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5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提出“聚焦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等消费新领域及新型信息产品,推进信息消费升级”的发展方向①。在理论研究与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我国信息消费领域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9万亿元②,同比增长超过21%。自2010年至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的年均增速超过20%。在信息消费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信息消费的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并呈现由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主要特征如下。1.消费受众对象的升级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来看,自2006年开始,我国产业结构呈现长期优化的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39.8%和51.6%。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为相对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占比提升的动因是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不断优化。根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0.8年。人口素质的提升不仅扩大了信息消费的受众群体,而且通过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信息消费的内容和渠道有更高要求。2.消费基础条件的升级从信息消费的发展历程看,伴随着信息基础条件的改变,可划分为文献型信息消费、电子型信息消费、网络型信息消费以及移动互联型信息消费等阶段。两千余年前中国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文献型信息消费奠定了基础,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电气化工业革命开启了电子型信息消费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产生为网络型信息消费提供了条件。现阶段,伴随着大数据、4G网络、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消费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地区间信息基础条件差距不断缩小,“数字鸿沟”逐步消失。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使消费者接入消费信息服务的路径不断多元化、便捷化,信息消费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因此,技术进步与区域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基础保障。3.消费内容资源的升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公众对于信息服务的内容资源需求也能够运用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由低到高分为信息资源层、知识获取层、知识交流层、知识认同层以及知识创造层[7]。其中,信息资源层需求为最低层,对应需求层次中的生理需求,以满足消费者基本层次的信息需求,具体包括图书馆等机构信息服务中信息供给、文献传递等内容;知识获取层是指公众在享有大量信息资源后,通过对知识的有序提取和序化管理而获得知识掌握及心理安全,从而对应需求层次中的安全需求,具体包括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引导消费者进行的知识获取及管理活动;知识交流层是指推动消费者所拥有的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在知识有效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社交需求,从而对应需求层次的社交需求,具体包括知识消费者之间以及知识消费者与供给主体之间的交流活动;知识评价层是指消费者在知识管理及交流的基础上,获取个人的自我价值,具体对应需求层次的尊重需求;知识创新层是指消费者从知识管理向知识创造转变,通过创造创新实现知识增值,具体对应需求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结合信息消费内容的分层,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基层普及以及公众信息平台已完成了信息资源层的建设,现阶段进入由信息资源向知识管理的转变,特点是由普惠性的信息资源普及向专业化知识服务供给转变,由被动式信息获得向主动式知识管理转变,由整块式信息供给向碎片化知识需求转变。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86.7%的消费者表示不会花费专门时间进行信息消费,消费场景也呈现碎片化特征,排名前三的消费场景分别为在家休闲、饭后闲暇以及吃饭期间③。而随着消费场景和行为的碎片化,消费者对消费内容资源的选择也将更加主动化,未来知识消费的特征将进一步加强。4.信息服务应用产业的升级消费对象、条件以及内容资源升级的同时,需求升级也培育了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知识信息服务的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个性化定制的知识供给服务和生产方式。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传统知识供给模式中,一般由消费者根据自身知识需求,前往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进行检索查阅。而知识消费的趋势下,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关市场主体通过整合知识创作者,以产业价值链的形式向受众有偿提供信息服务,从而形成知识付费的新兴产业模式。根据腾讯网调查,截至2016年12月,55.3%的互联网用户进行过知识付费的行为,购买的知识类型包括工作经验型知识、思想情感型知识、文艺修养型知识等,产品形式包括音频点播、在线视频以及语音问答等,其中喜马拉雅、知乎等应用的用户数已超过2000万,调查显示87.7%的知识付费消费者对消费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④,这反映了知识付费服务供给中对用户导向性及消费体验度的重视。由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转变过程中,产生了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这些产业发展速度快,对社会发展具有正外部性且具有绿色经济的特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上述分析,现阶段信息消费在规模不断提高的同时,结构和质量也呈现升级的趋势,其中,以受众对象的升级为动力,以科技条件的升级为保障,以资源内容的升级为核心,以应用产业的升级为支撑,推动信息消费向知识消费的升级转变。
二、知识消费升级下传统公共信息服务的问题
1.在信息需求方面,表现为爆炸式信息量与精准化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2012年,全世界一天所产生的信息量为1EB(Exabyte),相当于全美国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信息总和的500倍,而近年来信息仍保持着40%的年均增长率,预计2020年,全球信息量将达到40ZT(Zettabyte)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信息产量处于过剩状态。消费者在收入提升及消费升级的阶段中,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跨越了生理和安全需求,而进入以社会交往、尊重以及个人实现为特征的消费阶段,在这一阶段,普遍性的知识需求可分为包括资源经验等的工作技能型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及哲学心理学等的思想情感型知识、包括文学及艺术等的文艺修养型知识,相对于庞大的信息总量,符合消费者偏好的知识呈稀缺状态。因此,知识消费升级背景下,爆炸式的信息总量与消费者精准化的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2.在信息供给方面,表现为便捷化知识获取方。式与主流信息供给渠道的矛盾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有三个原因:其一,结合前文对技术条件升级的讨论,现阶段我国已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化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数已达到6.92亿,占全体网民的92.1%,移动互联网进入高度普及化阶段⑥。上网浏览与搜索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知识的主导方式,占比达到82.5%,远高于书籍杂志阅读的方式④,可见,信息消费者日益接受并习惯通过便捷化网络终端进行知识获取。其二,信息技术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将使获取信息的单位时间成本上升,要求知识获取渠道的高效性。其三,知识消费呈现由大粒度向小粒度的转变,由整体式消费向分散式消费的转变,即由利用整块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学习,转向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分散式知识点的学习,这就要求在知识获取方式上具有实时性。而知识消费中对于便捷性、实时性、高效性知识获取方式的需求,为主流信息供给渠道提供了新的要求,而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依托的信息化技术与信息供给服务的进一步融合,将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动力。3.在市场监管方面,表现为传统监管方式与现。实发展需求的矛盾信息化背景下,知识供给门槛降低,知识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普通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提高,在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闲暇时间的基础上,利用认知盈利向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供给。同时,分享渠道增加及门槛降低,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包括免费分享—吸引受众—收费平台变现的盈利模式,从而进一步刺激知识供给主体的数量增长。这种新兴发展模式为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监管。知识供给门槛降低和主体数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下,对知识供给主体质量的有效监管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法务、医疗等专业领域,应确认知识供给主体具备相应资质,从而保证消费中的权责关系。二是内容监管,在监管缺位的前提下,以营利为目的的知识供给将导致不良信息的出现,对社会具有危害性。三是过程监管,鉴于知识消费的特征,普遍为事先付费的门槛式消费流程,在缺乏有效过程监督的前提下可能导致消费内容与宣传的差异性,从而损害知识付费者利益。因此,从知识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以及消费过程方面强化监管,将成为推动传统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的前提保障。4.在社会效应方面,表现为知识消费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容的矛盾在知识消费的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创造后复制及分享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激发了具备专业技能的知识供给者通过付费的形式向外分享知识,以获取额外收益的动力,从而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知识消费的弊端在于:一是有偿知识供给的公益性缺失。知识消费的发展趋势会损害无偿分享者的意愿,同时更具有经济效益的知识将成为供给的主要内容,从而造成公共信息服务中公益性的缺失。二是消费的技术化门槛对社会阶层的分离效应。知识消费推动大量知识信息数字化传播,消费知识需具备相应的技术门槛,特别是对于能够提升社会阶层的相关知识具有更高的技术门槛,这可能导致社会分层效应的巩固和加强。因此,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将成为新型公共信息模式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原则。综上,知识消费升级为传统公共信息服务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以满足精准化信息需求为前提,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供给渠道为动力,完善全面的监管机制为保障,保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原则,共同构成了传统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要求,这就需要结合新的理论视角对传统公共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厘清改革发展方向,研判现实发展路径,有效推进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
结合知识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行政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经济学市场理论,以公平与效率相兼顾的公共服务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从起源演进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具有背景相似性和适用性。在知识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也能够为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分析视角和发展方向。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及内涵。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各国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遭遇到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挑战,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以英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率先进行政府管理改革,并迅速开始在各国普及,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一种国际性趋势[8],并形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起源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政府干预理论在宏观经济领域失灵,公共管理学界开始逐步反思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兴起,为政府部门明确公共事业管理机制,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二是公民社会的兴起。各类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基础。在公共事业产品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转变中,社会组织对于承担政府职能的转移起到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逐步参与到传统公共服务的供给中,通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提升,被社会公众接受认可,从而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提供观念支持。三是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不断升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社会居民也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建设完善健全的公共服务系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内涵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起点,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扩大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渠道,以实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整体福利的目标。具体而言,在供给主体方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社会及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重视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结合政府权力重构,认为应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产品供给中,将市场合约与外部管理相结合,以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水平;在供给内容方面,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和水平应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并根据公共服务内容进行供给模式的具体分类,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达到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新公共管理理论不仅在理论起源方面与公共信息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背景具有相似性,而且通过将公共理念与市场理念相融合,在重新界定公共部门职能边界的基础上,对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效率进行研究,能够为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供给侧改革方向。新公共管理视角能够从理论层面为公共信息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发展方向。就发展取向而言,应以提升社会整体福利为改革目标,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定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改革中坚持以公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社会发展和公民的现实需求,推动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水平提高、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主体改革方面,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应由公共部门供给,准公共产品应由公共部门与市场主体共同供给。而公共信息服务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多元化主体构成与各主体的职能定位改革是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的改革方向。二是供给体系改革方面,以多元化供给主体的职能定位改革以及相互协作关系为基础,结合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特征,以差异化、精准化为方向,形成内容差异化导向下政府主导、多元化供给主体间协作的一主多元供给体系是未来改革的目标。三是内容渠道改革方面,应重视信息消费者的偏好及效用,关注需求侧结构的变动,通过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调衔接,优化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结构,并强化新技术在公共信息服务中的有效运用,以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渠道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党员信息管理服务
近日来,根据中央、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市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了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进行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等有关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市委高度重视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进行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对信息采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基层党(工)委和公安派出所抽调专人负责,把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工作作为专项工作集中开展。同时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各党(工)委和公安(边防)派出所每半年至少要对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沟通研究一次,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
二、迅速行动,扎实做好对流动党员的登记工作。由市公安局党委牵头,各公安(边防)派出所迅速行动,开展对暂住人口政治面貌的补登、补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会同当地乡(镇)场、街道社区党组织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开展对辖区暂住人口政治面貌情况补登、补录的专项行动,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前完成补登、补录工作。同时,考虑到此项工作时限性较强,这次对暂住人口政治面貌的登记、补录,可先将暂住人口的政治面貌情况填写在《暂住人口登记表》中的“备注”栏目中,待自治区公安厅流动人口登记新系统完善后,再予以重新录入。并将暂住人口政治面貌情况的登记纳入公安机关暂住证登记常规性工作。
三、强化服务,切实提高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各级党组织借助这次登记、补录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的现状,困难和需求,积极开展服务。同时,要对流动党员持证情况进行一次查验,发现尚未取得《流动党员活动证》的,要及时提醒他们与组织关系所在乡(镇)场、街道党组织联系领取,帮助他们及时在流入地参加组织生活。同时,要求各党(工)委进一步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充分发挥其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的窗口作用,搭建流动党员活动平台,建立起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员管理服务体系。
四、拓展渠道,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开展的“天山先锋”主题实践活动,针对流动党员的行业特点和分布,提出争创目标,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结合信息采集工作的开展,公安机关在基层党组织的协助下,在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中建立了3支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和线索,积极预防、打击犯罪。同时,市委决定在**年在流动党员数量较多的党(工)委要评选一批优秀流动党员,并根据本人意愿,执行优先落户等政策,形成良好导向。
气象信息服务调查与对策
1调查方法
本次摸底调查主要通过线上数据挖掘分析,对北京市气象信息服务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普查,掌握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名单、法人代表、注册地址以及相关经营注册等基本信息,建立初步的样本库,为气象部门实施精准管理奠定一定基础。1.1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数据挖掘匹配。以所有在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单位为样本库,进行挖掘匹配分析,在经营范围、年报中,对包含“预报传播、气候论证、专项气象服务、产品开发、气象、天气、气候、气温、降水、降雪、地震、台风、雾霾、雷电、高温、气压场、温度场、风场、云图、气象预警等”的企业进行筛选,得到企业的名称、法人代表、地址、经营范围、其他重要注册信息等基本信息,建立可能符合经营范围的样本库一。1.2应用商店数据挖掘匹配。以所有在应用商店出售服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为样本库,通过抓取和数据匹配,找到提供“天气、气象、气压、气温、风场、云图”等服务的企业,并与样本库一、样本库二进行交叉去重分析,建立符合经营范围的样本库二。1.3网络舆情监测数据挖掘匹配以所有传播性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为样本库,包括电台、报社、门户网站等,通过抓取和数据匹配,找到提供“天气预报、天气播报、实时天气、气象预报、气象播报、风向、风力、云图、气象预警等”信息服务的企业,与样本库一、样本库二进行交叉去重分析,建立符合经营范围的样本库三。
2调研结果及分析
2.1北京地区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企业的总数情况。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线上数据挖掘,去除经营范围明显非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可以初步判断出全市所有可能涉及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内的单位名录库,共计504家①。2.2企业分类及分析。第一,根据气象信息服务单位从业特点,将其分为三大类七小类。第一大类是气象信息传播类单位。其经营范围不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但有一部分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这类单位按照其从业深度不同,又可以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是仅提供简单气象信息服务,传播1-2条气象预报信息的单位,以hao123为例,其网页仅有1条气象预报信息,共计122家;第二小类是综合类单位建立专门的天气网页,传播的气象信息种类较多,以新浪为例,专门设置了新浪天气网页,其信息包括了预报信息、云图、气象预警等,此类单位共计160家。第二大类是专门从事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其经营范围以气象信息服务为主,按照业务种类不同又可以分为四小类。第一小类是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以彩云天气为主,提供定时定点的精细化降雨信息,共计24家;第二小类是气候类,提供城市规划可行性论证、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服务,共计6家;第三小类是技术开发和信息咨询类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开发气象软件、开展气象信息咨询等,共计79家;第四小类是气象设备类企业,主要从事气象设备研发、销售等,共计4家。第三大类是其他类,此类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即有一部分单位在通过关键词进行网络舆情抓取过程中进入样本框,然而后期在进行统计时,从经营范围和知识产权角度暂未发现这些单位与气象信息服务的直接相关信息,此类单位需要后续开展入户调查进行确认,共计109家。从图1数据可看出,北京传播类企业数量为282家,占比达56%,结合管理需要和市场特点,应将气象信息传播管理作为当下管理的重点领域。另外,随着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从事精细化气象服务、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开发和气象信息咨询类等专业气象服务企业已达109家,占比达22%左右。对于专业气象服务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的从业领域梳理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应依法进行引导和规范管理。第二,按照气象信息服务企业所属情况,分为系统内企业和系统外企业,见图2。从图2数据可看出,系统内企业为气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所辖企业,共计26家,占比5%;系统外企业是由个人或其他组织依法成立的企业,或者是气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成立的企业,共计478家,占比达95%。②以上数据表明,随着国家“双创”政策落地实施,以及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激发了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活力,民间资本踊跃进入气象服务领域,气象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加深,也显示出在气象服务领域内政府、市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得到同时发挥。从图3数据可看出,目前,在北京市气象局依法进行备案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共计44家,仅占9%,未备案单位多达460家。这表明了91%的气象信息服务单位未纳入气象部门的管理范围,无法有效对其进行管理。由于未备案单位对相关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知晓度和依存度较低,在气象信息服务活动中,极易出现不规范经营现象,甚至可能出现违法行为,从而对北京地区气象服务行业的有序规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管理对策及建议
3.1建立管理“一本账”。实现有效的管理,首先应在掌握行业内所有单位的进入、生存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建立初步的管理台账。一是要进一步摸清存量。针对本次线上调查的结果,通过入户调查、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取得精确的存量数据;二是要精准掌握气象服务企业的增量情况。应积极融入全市企业“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在企业注册登记时增设与“气象服务”相关的经营范围,建立与工商部门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机制,在源头上精准掌握全市气象服务企业的增量情况。其次要在管理过程中,逐步丰富台账内容,依据动态更新的管理台账,形成对企业信用判断的指标体系。3.2严格依法开展精细化管理。在国家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市气象局在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方面,应严格遵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梳理出明确的气象法律法规作为管理依据。另外,气象服务企业在从业类别、从业深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适应的管理依据也不完全相同。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对不同类企业,建立分类监管措施,对气象服务企业实行精细化分类管理。对于信用好、守法经营的企业采取激励机制,减少随机抽查次数,降低管理成本;对于信用差、违法次数多的企业采取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加随机抽查次数,从而做到管理“随机不随意”。3.3明晰气象信息服务单位的职责界限。调查发现,气象系统内企业和市场化主体之间存在着一些市场竞争和公平公正竞争的问题。气象部门作为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晰系统内企业与市场化主体之间的格局、分工、地位、关系,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使两者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在各自具有优势的领域内强化作用,相互支持,从而增加北京气象服务的有效供给。随着气象事业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经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市场回馈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缺口;气象法中明确规定,“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建立商业性气象服务收益回馈公益性气象事业的机制。3.4推进融入式管理模式。由于气象部门缺乏信息支撑、执法能力弱、气象服务市场管理经验不足,推进单位备案、传播管理、执法监管、培训宣贯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困难。市气象局应进一步深化与网信、工商等综合监管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深化与中国局、市委市政府等宣传部门的舆论引导合作机制,积极融入全市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征信体系建设等,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等,从而形成对气象服务市场管理的合力。3.5加大气象普法和行政执法工作力度。从调查中可以反映出很多单位对气象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气象普法的受众面还不够广。下一步,市气象局应多措并举加强气象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气象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对于在气象信息服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市气象局应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震慑力和影响力,引导各单位依法开展气象信息服务活动。
信息资源订购服务合同
本协议由下述双方签署:
_________(以下称“甲方”)
_________(以下称“乙方”)
鉴于:
乙方开通并运营着_________网(www._________),并通过该网站向用户提供有关液压商贸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服务;
甲方同意依据本协议,接受乙方向其提供的专业有偿信息资源订购服务。为此,甲、乙双方订立本协议如下:
信息服务营销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服务营销危机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以信息服务公信力为视角,剖析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及服务数量变化的原因;以市场开发为目标,提高用户满意度;以构建服务型图书馆为目的,设计出了适合高校信息服务的VIP推送服务方式。
[关键词]信息服务营销危机核心竞争力公信力VIP服务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专业咨询机构的成立,以及图书馆界内部的竞争,使得高校信息服务的用户正在日益减少。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及维权意识的增强,用户对服务及其产品越来越挑剔。而信息服务依靠的是“服务声誉”扩大销营,是依靠用户需求不断深入,是依据用户的评价即用户满意度改变服务方式。因此信息服务只有在营销中更新理念及形成特色和品牌服务,才能更好地让用户接受信息服务,才能争取顾客的注意力。笔者通过对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将公信力导入高校信息服务之中,旨在寻求一个新的视角,解决高校信息服务营销危机,通过提出高校信息服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VIP理念,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的目的,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完善服务机能,稳定和发展专业队伍,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及服务效益。
二、信息服务公信力的内涵
信息服务公信力是使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是信息服务营销在发展中形成的服务内容的权威性,是信息服务依据自身信用所获得的信任度。信息服务公信力可以理解为信息服务的影响力,体现的是信息服务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客户对信息需求持信任态度。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服务公信力,依然将高校信息服务部门界定为一个信息服务中介,依据图书馆所具有的硬件资源,结合电子数据资源、馆藏资源来扩展服务方式,并针对社会需求将资源优化组合,将服务内容对外宣传与推广,以满足企业及科研等单位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图书馆所拥有资源的丰富程度、服务方式与水平及专业人力资源。资源是指图书馆除了提供印刷体文献外,还应提供网上目录、CD-ROM、联机信息数据库和其他电子资源。
客户服务信息系统过程管理与优质服务
。。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配网抢修是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45分钟到现场是北京电力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点和难点。下面结合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工作流的方法,对目标进行分解,制定标准流程,探讨区域供电公司配网报修管理的工作流程,突出流程化及全面质量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一、现状
北京电力公司在建立了综合功能的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受理95598热线电话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从提高抢修速度,加强服务监督力度出发,在城八区范围内建成了抢修车辆定位系统(以下简称GPS系统),配置了安装GPS系统的抢修车。
1.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机构设置
第一层:95598客服中心;第二层:二级基层单位报修中心(以下简称报修中心);第三层:班组内勤;第四层:班组外勤(修理人员)。
2.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需求与定制化信息服务论文
摘要:企业是信息情报机构重要的用户,信息情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力。本文从企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企业的信息需求,指出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是大势所趋,通过Individual公司信息服务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可行方式。
关键词:信息需求竞争情报外包
对情报用户的研究是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的研究,可以为文献情报机构提供工作依据[1]。企业是信息情报机构重要的用户。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正确决策和合理规划的前提,是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成功营销的保证,是高水平研发的向导。缺乏必要信息的企业犹如盲人骑瞎马。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积极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有强烈的信息需求,而且企业需要的信息多数埋藏于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中。目前信息激增、信息泛滥的现状,增加了获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有用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图书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以被动的接受信息查询服务为主,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专业人员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公共图书情报机构给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情报外包服务的可行方式。
1.企业的信息需求
企业需要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这里只讨论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从一般环境到具体环境。
1.1一般环境信息
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论文
【摘要】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在民政档案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应用,和以往的档案管理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的科学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在档案的服务效率上也有了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民政档案信息化的服务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高对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的策略进行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民政档案服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
民政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比较关键,这也是民政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是当前民政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研究,对实际发展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的服务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民政档案信息化的服务特征体现分析。民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在服务方面已经有了新的特征体现,在民政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对象的大众化的特征上比较突出。当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比较紧缺,只有充分注重信息化服务人才的应用,才能提升档案信息的服务水平,在档案信息的大众化服务目标方面才能实现。再有就是在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需求热点生活化的特征上有着体现,在社会保障的信息以及房屋产权和动拆迁政策的信息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内容。注重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内容,才能真正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水平提高。(二)民政档案信息化的服务问题分析。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宣传工作没有加强。一些民政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方面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在着一定困难等。这些都是由于在相应的宣传工作上没有得到加强,从而就对民政档案的信息化服务方面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民政档案的信息化服务发展过程中,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没有加强,在相应的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上存在着不足。例如档案信息化服务中的基础设备,扫描仪以及打印机等,都是必要的基础设施。从实际的民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看,在这些设备方面还没有具备,有的是存在故障没有及时维修等,这些方面都会对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水平提高产生阻碍。另外,民政档案的信息化服务过程中的方式比较单一化,在人性化的服务目标方面还没有实现。我们要对这些层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找到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保障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民政档案信息化服务提升的策略探究
信息时代政府服务职能模式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服务从传统手段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政府服务的资源调用量增大以及社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提高,要求政府逐步在运用信息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思路,充分运用多元信息手段,完善各服务职能环节,建立信息时代的政府服务职能模式。
[关键词]信息时代服务职能电子政务零距离服务
Thediscussionofthefunctionmodeonthegovernmentserviceininformationage
ABSTRACT:Withthearrivaloftheinformationage,governmentservicehasbeendeveloptfromthetraditionalmeanstotheinformation-baseddirectionprogressively.Thequantitywhichareadjustedincreaseofthegovernmentservices’resourcesandtheimprovementforthedemandofthesociety,Thegovernmentneedtosetupthethoughtofsevicethatarethecentrewithmassesandonthebasisoftheinformationequipmentprogressively.weshoudfullyusethepluralinformationmethodsandperfecteveryservicefunctionlinksothatwecansetupmodeofthegovernmentservicefunctionininformationage.
KEYWORDS:TheInformationageThefunctionofserviceElectronicgovernment
Thesevicewithnodistance
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技术研究
摘要:当前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医疗信息建设逐步开始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云服务方向转变。加强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能够全面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与沟通,为医院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性化服务。笔者对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究,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关键技术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技术迅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疗信息的传递交流。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朝着云服务方向全面发展,其中主要涉及家庭护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情况等诸多方面。这些当前受到医院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去医院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资金、技术等主客观要素的限制,各项数据管理内容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信息管理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加大了资金投入,积极运用各项现代化技术,以实现医疗信息云服务全面建设。
1当前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1.1信息云服务标准化建设。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突显多样性以及准确性。所以当前医疗信息云服务建设需要充分体现各项信息的标准化建设,在实际组成结构以及技术要素方面需要相互结合,使医院工作人员能依据统一标准对医院医疗信息服务展开系统化的管理。比如,当前医院工作人员通过采用HL7来有效构建电子化病历,方便记录病人各项疾病史,更便于各项就诊工作的开展。通过采取DICOM来全面实现标准化的医学影像设计,使得图像内容更具有代表性。此类标准化技术是现阶段医院信息云服务建设的关键技术,也是全面完善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1]。1.2信息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信息数据采集主要是相关技术人员在固定的医疗机构上设置不同的牵制设备,从而借助数据采集技术从不同的医疗机构中获取自身所需的数据信息。此外,通过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还能在医院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中间表,将符合数据要求的信息从医疗机构中得以有效提取,导入中间表之后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筛选,最后保留有效信息。当前我国医院通过建立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能够将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传输处理。医院各个部门输入相关口令之后能够在云服务系统中寻找自身工作所需的信息。比如,通过集成技术能够加强信息数据收集。医院在医疗信息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XML来加快各项数据的有效传输[2]。1.3数据信息保存技术。当前数据信息保存技术是医院医疗信息云服务平台建设中最基础的技术,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通过集中式、分散式、混合式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全面覆盖保存。集中式保存方式主要是将医疗数据信息安全存储在数据公共中心,能够对医疗单位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比如,当前对社会群众基础信息记录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信息都可以采用此类数据保存技术,具有一定便捷性,降低了人工操作任务量。分散式数据爆粗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前大多数小型医院而言,此类医院自身不能有效建立数据管理中心,所以可以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分散型数据库,如果需要加强信息之间的传递交换,需要在技术中有效应用交叉索引,比如现阶段医院医学影像工作人员在保存各类影像资料时便可以采取分散式信息保存技术。混合式保存技术主要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同时具备两种技术的实际的优点,现阶段可以需要根据医院实际建设发展情况来选取合理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总结后,并积极拓展创新[3]。
2现阶段医疗信息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