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4:1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务体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务体制

论国家服务贸易体制

[内容提要]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六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早、发展快,因此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套法规完备、分工协调、运行高效的政府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本文拟对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分类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在服务贸易管理中也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据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的类型。美国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的繁多,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形成了以美国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因此,我们称之为核心管理型。

美国商务部承担着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服务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济的具体工作。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设有服务业司,负责美国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其对服务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与私人企业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为美国企业提供出口帮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参与和推进双边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包括与WTO、NAFTA、APEC的谈判和双边协议),促进谈判协议的落实;为美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进行美国服务贸易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的统计分析,并为国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其下设服务业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旅游业办公室分别负责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促进、谈判与执行、政策指定与咨询以及项目设立与管理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负责制定推动服务出口发展战略;为服务企业对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更好地实施服务贸易管理,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小企业发展局、国家电信与信息委员会、专利与商标办公室以及国际贸易管理局下属的贸易促进与商业服务管理司、进口管理司及市场准入与执行司也分别参与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贸易谈判、标准制定和贸易救济与援助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则主要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

查看全文

卫生服务体制健全规划意见

为建立功能健全、运转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统筹做好“十二五”期间各项卫生工作,根据党的届五中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结合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建设和谐、健康和放重地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原则。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重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发挥政府和社会两种力量,优化配置卫生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

(二)坚持重点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并举的原则。在巩固发展城区医疗卫生中心地位的同时,突出发展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查看全文

医疗服务分流的影响体制研究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基本医疗服务过多地集中于高层级医疗机构而不能向基层合理分流,这不仅使得高层级医院人满为患,造成“看病难”的加剧,同时也使得医疗费用上涨势头难以遏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于2003年试点以来,在引导农村患者合理就医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分析农村患者就医流向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新农合对患者就医流向的影响,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完善新农合引导合理分流的机制。

1新农合实施前农村患者就医流向及原因分析。

1.1农村患者就医流向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就诊者选择村级医疗机构由1998年的60.17%下降到2003年的53.5%,,下降近7个百分点;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比例在1998年和2003年分别为25.33%和25.8%,基本没有变化;到县及县以上医院就诊的增加比例由1998年的14.06%上升到2003年的18.1%,上升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农村两周患病就诊者更多的流向了县及县以上医院。在住院机构选择方面,2003年与1998年调查结果相比较,农村住院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比例由1998年的35.42%下降到2003年的28.8%,下降近7个百分点;农村住院患者在县及县以上医院治疗的比例由1998年的58.39%上升到2003年的67.1%,上升近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农村住院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住院患者更多的流向县及县以上医院。

1.2农村患者就医流向原因分析(1)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近些年,相对于县及县以上卫生机构而言,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能力相对较低。这是更多患者选择到县及县以上卫生机构就医的根本原因。(2)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比较健康的重要性,医疗费用的大小对农民的就医行为影响逐渐变小。同时,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多与更新,农村患者就医的距离障碍减少,促进了更多的农村患者到县及县以上卫生机构就医。(3)疾病谱的转变。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由急性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有研究发现,农村慢性疾病患者要么选择村卫生室治疗,要么直接到县及县以上卫生机构治疗,流向乡镇卫生院的相对较少。(4)医疗收费标准偏低。等级不同的医院之间在同一项目上的收费拉不开档次,作为患者来说,以同样的金钱付出能换来更好和更可靠的医疗服务,其诱惑力自然是更大,致使患者更愿意去大医院就医。

2新农合对农村患者就医流向的作用。

2.1新农合实施后患者就医流向的变化2009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纳入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范畴,标志着新农合正式由互助医疗救济制度向医疗保险制度转变。有研究已表明,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的就医流向有显著的影响[1]。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81.7%的就诊者在基层就诊,相比2003年农村79.3%的就诊者在基层就诊,农村居民就诊地点向基层卫生机构转移。卫生部的2010年第4季度医改进展监测结果显示,门诊患者向基层流动加快,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36.1亿人次,占门诊总量61.9%,其增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增量62.9%。徐建国等[2]对慈溪市3个镇2006年度参加新农合农民的全部住院病例进行了住院疾病构成和流向分析,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和报销比例都不同,医院级别越高、起付线越高报销比例越低,对住院病人的流向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苏峰等[3]于2007年对华北北部地区新农合实施前后病员流向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农合对农村居民门诊就诊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病员流向更趋向于乡镇卫生院;农民住院流向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就诊医院的层次重心下移,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利用。可见,新农合对引导农村患者流向基层卫生机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查看全文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问题及措施

摘要: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完善也成为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内容。目前,我国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还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硬件设施不足,培训不到位,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处理,否者会阻碍农村经济和精神的发展。本文以河南三个地区的社区居民为例,分析了这些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讨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对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问题与对策

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农村体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可以为农民带来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的身心素质的提升,对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工作又重要意义。大部分的农村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发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其发展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源所在,并对其采用相应的对策进行优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河南省新乡、南阳以及商丘上个地方的新兴农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是这3个地区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有效的问题方法和相关的文献,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对该地区提高和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的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了大量的先关资料,掌握了国家对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对后续问卷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帮助。其次,在设计好问卷的内容之后,分别对河南省新乡、南阳以及商丘3个地方的新兴农村社区的居民发放了问卷,得到了反映这3个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真实情况的一手资料。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相关的软件对其数据进行了统计学的处理,并且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3结果与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对河南省新乡、南阳以及商丘3个地区的新兴农村社区的居民进行了发放,实际收回有效问卷共有148份,其中河南省新乡农村社区的居民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当地早年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又很大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当地的村民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和高中,这说明义务教育在该地区的普及情况比较好,对于年龄的调查显示,居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并且分布状态比较接近正态分布,分布情况比较合理,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新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中,对河南省的3个地区村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将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社区体育组织和管理的情况都纳入了其中。调查结果显示,新农村社区居民主要的意见都是人为社区体育服务组织机构的存在有名无实,工作人员也大多为兼职,有问题抄不到人处理,没有工作人员进行专项的服务,居民的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在体育健身的指导方面,村民们表示,只有少数人被体育健身指导过,大多数人是没有被指导过的。健身指导员的资格和能力也不被居民信任,这些人员大多有自己的其他工作,无法长时间在社区服务,健身指导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指导水平也不尽人意。1.4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河南省这三个地区新农村居民的调查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体育锻炼宣传的不全面,没有让居民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价值观,从主观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对体育锻炼形成一种积极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机制的设置不合理,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专门的渠道接受社区居民的诉求,无法为社区居民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导致体育锻炼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扩大影响,无法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体育场地的分配也不合理,没有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规模进行合理的设置,需要加大规模和投入,扩大建设,并且需要对体育锻炼场地设施进行维护。增加体育设施的种类,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让社区居民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都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都能够有场地使用,有器材使用。增设不同的体育公共服务经费的来源,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并且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和规范的管理,经费的使用要公开和透明,增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度,更好地服务群众。

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弊端及策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走访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弊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及治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指出,目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现实弊端主要体现为:机构设置“中间大底层小”,基层县、乡镇政府职能弱化;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基层乡镇权责失衡;简单套借上级政府机构职能定位,有职能无标准;相关制度法规弹性大,专项规范制度缺乏,基层规范制度不细化等。提出: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机构设置,平衡基层政府管理权责,大力发挥非政府机构组织的作用,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制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标准,加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制度法规建设,逐级细化相关制度规范等治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治理

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背景下,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是学界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1]。笔者认为,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治理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体育体制改革的问题。因为,体制创新现时已成为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获取体育事业新进步的不竭动力[2]。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而言,体制问题无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及核心问题,其不仅制约着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效度和广度,而且决定着未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远度和深度。虽然农村体育及其公共服务业已引起了部分体育学人的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是,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及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的因素———体制性障碍问题,其研究还相对鲜见。诚然,在我国大力构建体育强国、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与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现时背景下,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体制性障碍问题的研究,无疑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分析

学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体制是机构与规范两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结合体或统一体[3]。所谓公共服务体制,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4]。据此,结合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的实际来看,笔者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定义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各级政府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关规范和制度的总称。从上述界定不难发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各级政府管理机构,二是由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制定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从其管理机构设置来看,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机构主要由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管理机构组成。根据2009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9]23号),从其对国家体育总局内设机构职能的规定可见,代表中央政府具体承担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机构实则为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5]。在国务院及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推动着本行政区各项体育工作[6]。各省(市)体育局是各省级政府主管本省体育工作的直属机构。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体育局下属的群众体育处,具体负责对全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管理,明确指出有指导和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职能[7]。从其职能定位来看,主要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职能定位,但其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制定的职能内容颇为相似,只是职能管理的范畴仅限于湖北省内。地市级体育局是地市级政府管理全市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湖北省荆州市体育局目前有局机关编制21名,下属5个二级单位,干部职工214人,局机关内设6个职能科室。其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相关职能规定的表述几乎与上级部门的职能规定完全一样。其下属群众体育科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相关职能也与湖北省体育局群体处的规定一样,只是笼统地指出具有指导和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职能[8]。县(市)体育局是县级政府管理全县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为例,公安县体育局的机构级别相当正科级,为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其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规定为:推进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体育公共服务[9]。无疑,其相关职能规定的表述与上级湖北省体育局以及荆州市体育局的相关规定高度一致。其下属群众体育科的相关职能规定为:指导和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可见,其下属群众体育科的相关职能规定与上级机构的相关职能定位也是如出一辙。我国乡镇政府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复杂,一般根据各乡镇的工作特点而定,各乡镇的机构设置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设置为文体站,有的设置为综合站,有的设置为文化服务中心等。如前面列举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其下属乡镇1990年至2003年期间成立了体育站或体育办公室,与文化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3年后更名为乡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课题组调研走访中发现,公安县下属乡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一般配置有1-2名工作人员,且不少是由兼职人员担任,中心常常处于“闭门状态”,中心工作职责鲜少予以明文规定,其实际工作也是文多体少。事实上,基层文体机构合并重组导致其体育服务职能弱化的现象在全国已较为普遍。从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来看,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制定有关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及其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规范制度和准则始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可谓拉开了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的帷幕。至今,我国有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规范制度和准则在不断增多,符合当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要求。然而,尽管有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日益得以加强,但是,在当前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体育强国的背景下,还尚未见到专门针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专项制度规范。此外,就地方层面来看,省级政府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有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文件,一般能给予及时回应,但对于部委及其司局文件,有时则情况迥然。以湖北省为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为贯彻实施国家及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规范制度和准则的文件精神,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也颁布了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准则。例如,1995年国务院下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及2006年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件规章,与之相对应,湖北省均制定了相关文件予以贯彻落实。然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2002年颁发的《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却尚未见湖北省政府及湖北省体育局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或意见。查阅发现,河南省、安徽省等省级政府也未针对《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制定相应制度规范予以回应。可见,仅从制度规范的制定层面看(暂不论其实施成效),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定,一般省级政府会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而对于平级的相关部委及其下属司局的意见,省级政府常常只是“转发或参照执行”,并安排相应厅局予以处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有利于省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创新。调研中发现,地市、县、乡镇三级政府主要以接收、传达上级政府的文件精神为主。就湖北省下属的地市、县、乡镇政府而言,除了近年来湖北省下属的地市县级政府普遍制定了《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及针对《“健康湖北”全民行动计划(2011-2015年)》[10]了相应制度文件外,鲜少见制定专门针对基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专项制度规范。而对于最基层的乡镇政府而言,更多的则是按照县级政府的文件规划执行,鲜见制定更为细化的相关规范制度文件。尽管近年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在基层农村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遗憾的是,鲜少见基层乡镇政府制定专门针对基层农村体育发展及其公共服务建设的专项制度规范。按理说,从省到地市,再到县乡,越是基层政府,越接近农村,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越宜得以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良好的政策在基层农村有效施行。无疑,这是今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及其体系建设进程中有待予以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

2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现有弊端分析

查看全文

现行体制下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气象服务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国外商业化的气象服务模式不断涌入国内市场,使得我国气象服务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因此如何在现行体制下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气象服务;发展模式;专业服务能力

我国气候多变,气象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专业的气象服务能力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运用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专业气象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如何解决气象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我国气象服务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现存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的两种发展体制,特别是在气象服务业方面,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难以完全分离,气象服务的主要部门还是属于国家事业部门编制,这就导致了其对于提升专业能力,增加收益的懈怠,以事业编制为主体的气象服务业,在各个区域都占领者龙头的位子,缺乏企业发展的活力,难以形成真正的竞争意识。

1.1缺乏专业化气象服务

查看全文

地区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论文

[内容提要]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六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服务贸易起步早、发展快,因此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一套法规完备、分工协调、运行高效的政府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本文拟对上述六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分类

由于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不同,在服务贸易管理中也各有侧重,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特色。根据服务贸易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核心管理型、分工协调型和服务推进型。

1.核心管理型

核心管理型是指服务贸易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于某一政府部门的类型。美国是核心管理型的典型代表。由于服务贸易种类的繁多,各国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形成了以美国商务部为核心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因此,我们称之为核心管理型。

美国商务部承担着服务贸易战略的制定、日常管理、统计以及服务出口促进和贸易救济的具体工作。美国商务部的国际贸易管理局设有服务业司,负责美国服务业的管理工作。其对服务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与私人企业和其他政府部分共同为美国企业提供出口帮助和更有利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参与和推进双边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包括与WTO、NAFTA、APEC的谈判和双边协议),促进谈判协议的落实;为美国服务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信息及其他服务;进行美国服务贸易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的统计分析,并为国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其下设服务业办公室、金融办公室和旅游业办公室分别负责各服务贸易领域的出口促进、谈判与执行、政策指定与咨询以及项目设立与管理等。同时,美国商务部还负责制定推动服务出口发展战略;为服务企业对外出口提供全方位服务。此外,为更好地实施服务贸易管理,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小企业发展局、国家电信与信息委员会、专利与商标办公室以及国际贸易管理局下属的贸易促进与商业服务管理司、进口管理司及市场准入与执行司也分别参与服务贸易的出口促进、贸易谈判、标准制定和贸易救济与援助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则主要由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完成。

查看全文

商务服务贸易体制改革研究论文

一、关于加快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服务业是我国相对落后和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要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GDP的增长、就业的扩大和税收的增加,相当程度上要靠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部门,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在我国,服务业产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资本积累速度和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制约了人力资本的增长,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市场的有效开拓。

(二)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商务服务业(CommercialServiceIndustry),又称“商业服务业”,是与WTO关于服务贸易12大类分类中的商业性服务相对应的一类服务产业。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在乌拉圭回合中期审评会议后,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WTO成立后,继续了这一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大类,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治理等其他服务。目前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是与商务直接相关的服务,这些服务业可以统称为“商务服务业”。

实际上,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无论对外贸易行业还是国内贸易行业也,都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范畴。虽然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但WTO对服务贸易的分类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公认的一种分类办法,国内由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行业分类标准,对第三产业的分类虽然仍有计划经济色彩,但也比较接近WTO的服务分类标准。鉴于上述服务业非凡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需要大力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从体制上看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主管,需要政府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实施治理,因此,商务部应该是商务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

查看全文

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取得了初步发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体制还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而又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政府主体,非政府主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利益关系深刻变化、公共需求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本质是公共服务。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还是社会管理,都是公共服务,都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但这不是要政府包揽一切,而是要求政府与社会和谐互动,创造公共服务政府供给主体与非政府供给主体之间、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和谐互动的平台。

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是指提供给大众的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种服务:在这些服务的提供过程方面存在着潜在的严重市场失灵(被宽泛地解释为公平与效率原因),这说明了政府介入的合理性,政府介入的方式包括生产、资助和监管(Grout&Stevens,2003)。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着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以及社会公平得不到足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适度介入和积极干预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干预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付费购买公共服务和对多种服务供给主体进行监管。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上分成三大类:监督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通过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由于种类不同,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也有不同。英法等国主要由政府直接开办医疗机构提供;美国、荷兰等国也有政府开办的医院,但更多依靠政府、商业保险机构和个人提供资金,向盈利和非盈利的医院购买服务,同时由政府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对服务价格、质量等进行监管。对传统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由政府开办的机构直接提供。

查看全文

和谐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思考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取得了初步发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体制还不健全,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和谐社会构建中,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而又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政府主体,非政府主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利益关系深刻变化、公共需求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本质是公共服务。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还是社会管理,都是公共服务,都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但这不是要政府包揽一切,而是要求政府与社会和谐互动,创造公共服务政府供给主体与非政府供给主体之间、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和谐互动的平台。

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是指提供给大众的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种服务:在这些服务的提供过程方面存在着潜在的严重市场失灵(被宽泛地解释为公平与效率原因),这说明了政府介入的合理性,政府介入的方式包括生产、资助和监管(Grout&Stevens,2003)。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着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以及社会公平得不到足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适度介入和积极干预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干预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付费购买公共服务和对多种服务供给主体进行监管。

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上分成三大类:监督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通过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由于种类不同,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也有不同。英法等国主要由政府直接开办医疗机构提供;美国、荷兰等国也有政府开办的医院,但更多依靠政府、商业保险机构和个人提供资金,向盈利和非盈利的医院购买服务,同时由政府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对服务价格、质量等进行监管。对传统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由政府开办的机构直接提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