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施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3:56: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务设施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务设施

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研究

1濮阳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濮阳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多元化收入来源体系、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举措。当前,该市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势头良好,具备发展的优势和潜力。近几年在政策扶持下,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以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设施农业为主。截至2010年底,濮阳市设施农业总面积发展到1.38万hm2,示范园区达128个(日光温室1.3万座、塑料大棚3.6万座)[3]。其中濮阳县、清丰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园区建设规模迅速扩大,档次迅速提高。目前濮阳县设施农业总共达6800.00hm2,台账建设园区也达42个,园区面积达800.00hm2,日光温室382座,塑料大棚4037座;清丰县光2010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26.67hm2,其中,日光温室1206座,塑料大棚1598座,中小拱棚1866.67hm2,食用菌30.00hm2,完成示范园区建设6个。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清丰县部分蔬菜已逐渐形成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品牌。随着县委、政府不断推动设施农业的建设发展,日光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各基地已逐渐连片形成规模,计划到2015年设施种植业面积要达到6666.67hm2;设施畜牧业要新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100个[4]。

2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因素

设施农业创造了动植物在不受大自然影响的最适宜环境中生长发育的条件,实现了农业的集约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农业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这样,设施农业仍然会受到来自大自然气候资源的约束,且不利的气象条件对设施农业仍有巨大影响。极端最低温度、日照、大雾、大风、大雪等气象要素对设施农业有较大影响。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日光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会随之升高,室外温度降低其内部温度也会随之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外界温度影响着日光温室及大棚的管理。同样的日照时数、阴雨天气对设施农业种植作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6]。而大风天气易造成大棚、温室骨架倒塌和风鼓毁膜,如果在建设大棚和日光温室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风向风速问题很可能会造成骨架扭曲变形甚至倒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设施农业建设初期不仅要考虑当地土壤情况,还应该综合考虑气候条件,了解设施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天气状况的喜好,根据作物自身情况对设施农业内种植的作物和饲养的牲畜进行科学管理。在调查中发现设施农业农户对于天气情况特别关心。他们一般通过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广播节目中的天气预报以及气象手机短信来了解天气情况,但这些已不能满足需求,他们特别希望在有天气过程以及天气变化的时候提前得到相关气象信息,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大棚、温室内作物、牲畜不受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如在春天,大风天气比较多,他们希望在有大风天气的时候能够提前收到信息,对大棚进行加固,减少大风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夏天,天气形势比较复杂多变,农户们希望在天气突变时能提前收到气象信息,对设施农业进行相应的管理,特别是晴天突然转雨天、连续的阴天;夏天的最高温度和冬天的最低温度也是设施农业农户最为关心的气象因素。有些农户还希望可以了解到自己的设施农业所在地的空气湿度、土壤水分情况等信息。因此提高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针对性已经刻不容缓。

3气象服务设施农业的对策

为适应濮阳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濮阳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针对该地区设施农业开展了调查走访。在调查中发现,现在濮阳市设施农业发展已经呈现了规模式发展,在丁寨看到了大片的草莓、甜瓜大棚,在王助则看到了不少的花棚,在清丰则有不少的无公害蔬菜大棚。要使濮阳市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该市气候资源,优化设施结构、设施环境调控与配套种植技术,必须着力构建濮阳特色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

查看全文

服务设施建设管理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发〔**〕85号)精神,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社区组织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社区管理,推进社区建设,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合资源,切实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

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是社区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重要平台。各地要根据社区建设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好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一是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属租借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公房的,租借单位应当继续予以优惠、免收租金。二是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主要服务对象仍为原企业职工和家属的社区组织,其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国有企业应当继续交给社区组织无偿使用。如遇企业改制、分离办社会职能、出售职工住房等情况,应当将租借给社区组织的房屋产权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无偿划转给社区组织。三是除企业以外的单位型社区,应由单位无偿为社区组织提供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四是有建房土地但无建设资金的社区,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为社区自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提供资金。五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应按每100户15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开发区域或人数达到建一个居委会标准,而提供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面积不能满足社区组织的工作及公益性服务需要的,不足部分由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负责解决。开发区域或人数不足建一个社区居委会的,开发建设单位按应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价款交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在规划范围内统一购买。开发建设单位按标准无偿提供的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用房部分,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六是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安排,逐步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七是倡导驻社区单位自愿赞助。

二、健全功能,切实优化社区组织的工作和服务环境

新建(改建、扩建)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面积要与工作需要相适应,除完善室内功能外,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地配套(因条件限制,室内、外设施不能在同一地点的,可在同一社区内分设)。室内办公和活动用房要配备电脑、电视、音像播放设备等必要设施,室外活动场地要配有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居民群众的娱乐、健身器材。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的用水、用气,按居民用水、用气价格执行,用电按有关政策执行。对无力承担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管理及维修费、水电气费的社区,当地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必要的财政补助。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创新及融资方式研究

摘要: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的公共文化供给无法满足解决温饱之后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服务的需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急需改进创新。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效果不佳。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应该选择何种融资方式给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状;融资方式;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注重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的提高。国家出台的发展规划纲要就指出,到2018年基本上使我国大小城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方便顺利的享受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使其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近年来,我国的民间资本正在有条不紊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更快地进入文化领域,使得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文化的大众化需求和精英化供给不协调

我国的公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共文化萌芽于封建主义社会,当时的文化是由上层阶级的少数精英才能够消费和享受,因此,当时的文化可称为“精英文化”,文化的发展主流为精英文化[1]。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和思想意识发生的巨大改变,文化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例如,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就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消费的文化,它的出现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的新纪元,代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和小有成效。然而,大众文化的发展形态还不够成熟,深入研究后发现现阶段的大众文化仅仅是以一种传播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而且它的传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封建社会的精英文化有所类似,传播端开始于上流社会阶层,公共文化并没有与市场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挂钩,而且由上流社会精英诸如艺术家、文化管理部门制定的精英文化与公共文化相差甚远,这就造成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

查看全文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意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基础。加强社区建设,科学合理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社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设施完善、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市委《意见》),结合实际,现就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根据市委《意见》,在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准则,按照“区域规划最佳、设施配置最优、服务效率最高、资源效益最大”的要求,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和保障体系,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

二、总体目标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依据之一。通过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在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期限内,按照“社区有规划、设施能落实、居民可共享”的总体目标,逐步推进社区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高效,适宜国内外各类人士生活、学习和创业的新型和谐社区格局。

三、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养老服务条例》,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运营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鲁民〔2021〕10号),以及各级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文件要求,为全面做好全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省养老服务条例》,聚焦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不到位、配建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健全工作机制,摸清设施底数,查找问题短板,强化整改落实,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提升全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到2021年底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全面建立,清查整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到2022年6月底前,排查问题全面解决。

二、主要任务

根据《省养老服务条例》及鲁政发〔2014〕11号、鲁政办字〔2016〕22号、鲁政办字〔2018〕18号、鲁政办发〔2019〕31号、鲁民〔2021〕10号等各级文件要求,认真进行检查整改。其中,本方案中的城镇居住区新建小区和既有小区,以2014年5月26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1号)为界限,既有小区是指2014年5月26日之前已明确拟出让土地规划条件的小区,新建小区是2014年5月26日之后明确拟出让土地规划条件的小区。

(一)设施规划情况

查看全文

鉴于地域文化的服务设施设计思索

内容摘要:文章基于文化的角度探讨“城市家具”设计的地域特征。以武汉市为例,从楚文化、水文化和码头文化分析了武汉的地域特色,并以此为依托,为该市城市家具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以求延续城市文脉,提高可识别性。

关键词:城市家具地域文化武汉市

“城市家具”是被集中和使用于城市中的物体,如邮箱、果皮箱、电话亭、休闲座椅、公交候车亭、交通指示标志、广告牌、照明设施、花坛、宣传旗帜、书报亭等。它是现代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元素,对它们的设计和处理,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质。

地域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并带有历史传承性,能融合历史和现代文明,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本土文化。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民俗风情形成了本土特有的文化特色。在城市大同的浪潮下,一个民族历经多年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符号、艺术等,如果不被后人继承与传扬,就会渐渐没落至消失。作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记忆、提高识别性的“城市家具”设计,必须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城市家具应体现出与重点城市相配的水平,设计要与城市的地域文化一脉相承,要与楚文化、水文化、码头文化相吻合,与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共鸣。

一、楚文化

“城市家具”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它的存在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行为与活动要求,更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与人们近距离地接触,传达出最鲜明的城市语言,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作用。其设计能否体现出地域特色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要经过精心、系统的考虑,使“城市家具”成为足以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

查看全文

市政办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市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提升城区公益性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公益性服务需求,构建和谐居住环境,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内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

市城区内的物业服务用房、会所及其他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共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公益性服务设施,是指按照规划和设置标准建设,为公众提供非经营性服务的房屋等设施。

第四条市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配建、专项使用、便民利民的原则。

第五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规划管理;市住房建设部门牵头负责市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竣工验收;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市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查看全文

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就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狠抓落实。齐抓共管,切实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各司其职、科学合理地设定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年底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评,严格奖惩。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足市情,从薄弱处求突破,普及上求提高,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加大资金争取、健全保障制度,推动公共资源向落后地区、困难群众、社会事业倾斜,有效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

二)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高”即:城乡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目标。通过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残疾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积极转作风、强力抓落实”的要求和上级残联总体部署,突出“康复救助、培训就业、保障服务”三大任务,推动全市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服务设施建设

抓好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4月底前完成资产评估,6月底前完成资产收购,12月底前完成康复中心内部装修改造并投入运行。加强和完善综合服务机构建设,按照定点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听障、智障康复机构和市中医院脑瘫康复机构建设,全面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二、康复工作

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春苗阳光”工程,开展0—10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工作。规范完善市级各类残疾人技术指导中心、镇(街)康复指导站、村(居)康复服务站三级网络;继续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突出抓好康复示范点建设和社区康复工作,加大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继续开展“四个示范市”创建活动,力争进入先进行列。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残疾人康复由项目救助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进一步扩大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

查看全文

街道加快推进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汇报

今年以来,**街道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会议精神,按照《**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从抓认识、找差距、攻难点、建机制入手,立足街情,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社区服务设施三年规划的落实。截止目前,我街今年确定建设改造的9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工的3个,正在紧张施工的1个,其它5个也已基本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我街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街情,查找差距

**街道是区内建制较早的街道,老居民区占绝大多数,现有23个社区居委会,2个筹备组。由于历史欠帐等原因,社区办公服务设施整体不足,除**、**2个社区达标外,其余社区均未到规范标准。而且大部分社区分布在老居民区,居民居住密度大、环境差,社区办公用房违章多、面积小,可拓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街党政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从政治上讲,是构建和谐社区、保持社会稳定的问题;从群众生活上讲,是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问题;从经济角度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下死决心、下大力量、非抓不可,不见成效不撒手。工作中,我街坚持把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与构建和谐社区相结合,与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克服规划选址难、资金筹措难、群众工作难以及\"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服从大局,主动加压,自我挖潜,深入调查摸底,整合社区资源,选准用力方向,确保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街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和分管社区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两办主任、社区工作科科长、市容管理科科长、综治办科长为成员的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并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了街、科、居三级层层负责、逐级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亲自带领干部,深入社区,实地考察,确定工作重点,本着\"一切工作往前赶\"的精神,不仅把任务拍死,而且倒排工期,列出时间表,把时限卡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真正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摆上位置,行动上真抓实干。

三、加强宣传,化解矛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