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11:27: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服务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务外包发展
1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服务外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极其迅猛。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有资料显示,2004年和2005年总值已经分别达到3000亿美元和5850亿美元,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更是高达1.2万亿美元。
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为2000多亿美元,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左右,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65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离岸外包的潜在市场规模可望增长到6000亿美元。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上将大有所为。
2发展服务外包市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2.1促进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众所周知,尽管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是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三次产业比例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据国研网的统计数据,2007年美国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6.7%。而中国仅为41.1%,这一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69%也差距很远。同时,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主要是集中在低端的加工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外包市场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很小。由此可见,积极争取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将大大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朝着更加合理和高端的方向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而对于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现出贸易逆差。
浅谈公共气象服务发展
摘要:公共气象管理是建立在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等战略方针为基础,探讨气象管理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加强群众对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了解与认识,以便后续的推广工作。针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公共气象管理和公共气象服务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公共气象服务应提供的结论。按照公益原则,公平、有效地服务于全社会。针对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公共气象管理;公益事业;发展方向
公共服务是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将随着民生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普及和推广,公共气象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向社会开放气象信息,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在第五届全国气象服务大会上,公共气象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中提出,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这项服务的主要目标是结合气象部门的职能和公众的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向公众免费提供气候变化的信息和警告信息,同时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督促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性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
1公共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管理
1.1公共气象服务。目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显著增强。气象部门提出了公共气象学、安全气象学和资源气象学的新概念,努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008年第五届全国气象服务大会提出,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围绕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的需要,向政府、社会、公众和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与技术服务。1.2公共气象管理。公共管理发展是以政府资源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广泛的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手段,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设备性能和服务质量的目的。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推进,政府管理理念也由传统行政管理向公共行政服务转变。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将公共管理引入公共气象服务,有利于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只有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气象管理,才能使公共气象服务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
2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推进服务业发展新未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前景日益广阔。这是因为,服务业不但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特点,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当前,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课题。
当今社会,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不仅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迅速,而且制造业的服务含量也在大幅度提高。我国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也要看到,当前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积极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有关部门要合理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细化深化专业分工,提升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要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业。要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从生产加工环节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要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围绕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创造有利于发展服务业的良好环境。要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标准化,规范市场秩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要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要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倡导职工利用休假进行健康有益的服务消费。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
三是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
加快服务发展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已初步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在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我国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把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服务贸易发展分析论文
一、服务贸易的特点
一般人们所说的贸易大都指的是商品贸易,是以商品这种实物为媒介的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比较,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无形贸易的一种,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
其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发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进行再转让和套利活动,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
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
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考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当前,苏州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相比较而言,服务业的发展则明显滞后。因此,在加快发展制造业的同时,积极鼓励并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推动苏州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税收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苏州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增长逐步加快。*年至2005年,苏州服务业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水平。二是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为66.8%,服务业的贡献度为31.2%。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4.2%。三是开放度逐步加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大幅提高,与我市第二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旗鼓相当。在服务业速度纵向快速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横向的巨大落差。据了解,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已占到服务业的70%左右。而苏州服务业占比由*年的38.0%下降至2005年的31.2%,与国外存在相当一段差距。在国内,我市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当前,苏州的发展既面临着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苏州跨越了GDP人均8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发展阶段,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趋紧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已经导致我市出现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挑战面前,要吸引外来投资,留住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出路之一就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依托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性服务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下来,苏州就必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苏州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自然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以全球化的决策视野,作出了加快发展苏州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市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初步遏制住了近几年服务业所占比重连续下滑的趋势,但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服务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支撑。当前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0%,但仍低于全国、全省3.9个和6.1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全市的10%和15%。城市化进程的明显滞后,制约了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制造业水平偏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因此制造业水平偏低导致我市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三是内需启动乏力。近几年,我市在扩大内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受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效果还不够明显,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6%,低于人口所占比重1.4个百分点,这也是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快发展服务业,今后我市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一心四极”的布局,拉开中心城区发展框架,逐步实现与陵县、宁津、平原、武城对接,把*建设成为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宜”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向县城及中心镇聚集。以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培育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四条城镇发展轴线,即314省道发展轴线、104国道发展轴线、京沪铁路发展轴线和254省道发展轴线,使之尽快成为经济隆起带。
突出发展四大产业。在抓好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木材、粮食、农副产品加工、煤炭四大物流基地;围绕已引进和正在争取的几大物流项目,在天衢工业园谋划建设一处大型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可放在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分库以北、京沪铁路以东、湖滨北大道以西,在建和拟建项目主要有粮食物流中心、凯德化肥物流中心以及*中央直属棉花储备库)。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入驻*,积极争取进入民间银行试点范围。健全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互联网业务,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形成完善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鼓励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等行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律师、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咨询服务业,不断完善人才、劳动力等市场中介服务业,推广、代办、经纪、拍卖、担保服务业,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加快培育三大载体。围绕现代商贸名城的建设,集中力量培植列入全省发展重点的服务业城区、服务业园区和服务业企业。德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的原则,全力打造服务业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抓好运达创业园的建设和培育,不断提高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做好餐饮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抓好美食一条街的建设,全面提高餐饮、住宿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社会养老、家政、物业、社区、休闲娱乐等面向城市居民的服务业。运河经济开发区商贸区,发挥交通和物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产品批发和零售、仓储配送为重点的商贸流通业,尽快形成城区商业集中区、产品分拨中心和产品分销地;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积淀,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运河风景区,再现明清时期运河商埠盛况,使之成为最能体现优秀旅游城市特色的“商业生活长廊”和“历史文化长河”。
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按照服务业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引导企业改造业务流程,优化二产、发展三产;鼓励投资者采取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促进公交、供热等事业加快发展。按照统筹规划、配套推进的基本思路,改革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分配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深化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改革,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行为。
强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保障。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服务业工作新机制。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督导。抓好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建立服务业投入机制,扩大市级引导资金规模,切实发挥好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地区发展服务业调查
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我省的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1月16日,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十二五”规划被审议通过,我市又开启了新的发展蓝图。不论是全省的蓝色经济规划还是我市的“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发展均被赋予很深的期待,服务业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服务业工作人员,对如何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期完成蓝色经济与“十二五”规划目标,有以下思考。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以推进
(一)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发展服务业,国家、省曾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十二五”规划与蓝色经济规划又都有新的更深入的阐述。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一定要转变长期以来注重一产,忽视三产的现象,抢抓省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的部署,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下大气力加快推进,全面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层次。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加快,居民的消费类型、消费行为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在这一时期,将伴生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社会伦理失衡等众多问题。处理的好,经济社会将健康协调发展;处理的不好,将出现经济滞长,社会将动荡等众多问题。我国从2008年开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我市从2005年开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2010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4亿元,按1美元6.5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人均约1.2万美元,已远远超过人均3000美元的标准。国际经验与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均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服务业。
(二)必须完成目标任务。我市已明确了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的服务业发展目标,即在2011年,我市的服务业增加值要增长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高1.5个百分点(市确定要提高1.4个百分点)。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不低于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不低于15%。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以上,比“十一五”末提高6.7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税收比重、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这些是必须完成的目标,尤其是服务业的比重和增长幅度,是两个约束性指标,若完不成这两个指标,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将完不成,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任务将难以实现。
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
服务外包是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运营虚拟化而出现的新的需求形式,它是国际分工的高端表现,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拓展吸收利用外资的新增长点。为促进我市服务外包工作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提升利用外资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和层次,增强我市经济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竞争力,现就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性,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性
服务外包是指通过服务外包提供商向外包发包商提供包括IT系统架构、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在内的产品支持与服务,达到后者的业务目标。按承接外包的境内外地域分,包括“域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按业务领域分,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是美国、欧洲、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主动加强与国际经济接轨、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资层次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做好服务外包工作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重视、研究和推进服务外包工作。
(二)确定服务外包的主要工作目标
在新一轮发展中,要紧紧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把服务外包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积极争取国家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先行先试政策,努力将*建设成为发展环境优良、企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打造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