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当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9:15: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富人当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富人当政分析论文
一、当前农村富人当政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呈现出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1、富人当政“合法性”。村庄中相对富裕的人进入村庄权力的中心、掌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学上所说的合法性特征。富人进入村庄权力层都是严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关的选举条例,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通过村民或党员普遍、直接、公开选举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富人当政在形式上体现为村民和党员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村民和党员的拥护、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认同,自然具有政治学意义的“合法性”。
2、富人当政“年轻化”。从当前富人当政的现状来看,相当多当政的富人都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富裕起来的人。这些人发家起步时一般二十多岁,经过十多年闯荡市场的打拼,现在大都三四十岁,甚至更年轻。因此,普遍的“年轻化”是农村中富人当政的一个共有特点。
3、富人当政“一肩挑”。在强调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要形成合力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政权建设中突出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这一情势下,农村富人当政中也很自然地出现了富人在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的同时,也被党员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因此,富人当政中出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现象。
4、富人当政“两面性”。哲学上强调事物的两面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正面和反面两方面,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所占比例的差异罢了。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会呈现出“两面性”,具有其优势和劣势,具有其利处和弊端。这样的一个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下面将要集中加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农村中富人当政研究论文
摘要:农村中富人当政既有其有利之处,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富人当政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帮助农民共同致富,能够利用其掌握的市场资源带领农民闯市场,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另一方面,富人当政会加剧农村各种资源的集中,压缩普通村民表达政治经济诉求的空间;为富人提供攫取财富的新路径,加剧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同时有些富人当官图虚名、不理政,会延缓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富人当政;利弊
农村中富人当政,简言之就是由农村中的富人来主导村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政权运作模式。说的具体点,农村中富人当政实际上就是通过合法选举的形式由村庄中的富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以实现村庄权力运行的过程。根据有关数据,从近期一些地方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的结果来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富裕的村民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党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因此,相对意义上的农村富人当政问题已经出现并且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应当引起关注。
一、当前农村富人当政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呈现出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1、富人当政“合法性”。村庄中相对富裕的人进入村庄权力的中心、掌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学上所说的合法性特征。富人进入村庄权力层都是严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关的选举条例,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通过村民或党员普遍、直接、公开选举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富人当政在形式上体现为村民和党员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村民和党员的拥护、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认同,自然具有政治学意义的“合法性”。
农村中富人当政研讨论文
摘要:农村中富人当政既有其有利之处,也有其弊端。一方面,富人当政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资源帮助农民共同致富,能够利用其掌握的市场资源带领农民闯市场,能够利用其掌握的社会资源加速乡村社会的整合。另一方面,富人当政会加剧农村各种资源的集中,压缩普通村民表达政治经济诉求的空间;为富人提供攫取财富的新路径,加剧乡村社会的贫富分化;同时有些富人当官图虚名、不理政,会延缓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村;富人当政;利弊
农村中富人当政,简言之就是由农村中的富人来主导村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政权运作模式。说的具体点,农村中富人当政实际上就是通过合法选举的形式由村庄中的富人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以实现村庄权力运行的过程。根据有关数据,从近期一些地方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的结果来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富裕的村民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党员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因此,相对意义上的农村富人当政问题已经出现并且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应当引起关注。
一、当前农村富人当政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富人当政呈现出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1、富人当政“合法性”。村庄中相对富裕的人进入村庄权力的中心、掌握村庄权力的运行在形式上是合法的。具有政治学上所说的合法性特征。富人进入村庄权力层都是严格按照村民自治法和相关的选举条例,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通过村民或党员普遍、直接、公开选举的形式实现的。所以,富人当政在形式上体现为村民和党员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村民和党员的拥护、支持和普遍的政治认同,自然具有政治学意义的“合法性”。
经济适用房政策问题博弈论文
【摘要】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实现“居者有其屋”和谐社会的重要国策,而对于中低收入购房者政府如何对其提供优惠却是众口不一。本文通过完全信息状态下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两参与者的博弈分析,解释了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揭示了问题之根源,并提出了经济适用房政策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博弈论商品房
一、引言
在全国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进程中,随着社会各阶层人群收入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社会保障中关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矛盾也日益突出。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可望而不可及已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经历了无数期待之后我国出台了现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即政府提供无偿划拨土地,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建设经济适用房供给中低收入购房者。该项政策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的希望,政府希望能借此消除由于房价过高而导致的不安定因素,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然而经济适用房在实现其经济和适用的社会保障特性时并不是一帆风顺,出现了许多奇怪现象,诸如开发商不积极履行开发建设合同;经济适用房最终为富人拥有等问题。这样就与政府推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理论来加以分析。
二、基本假设
1、参与人是理性的,即严格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乡村民主政政治发展论文
一、引论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分析和逻辑判断对这一事件作出某种推测性研究。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从根本上说,乡村民主政治应该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全社会的“自治民主”。2·在传统乡村社会,可以有“自治”,但不会有“民主自治”;真正的传统乡村社会不存在对民主政治的需求。3·对民主政治的需求产生于乡村社会的结构转型时期。4·通常,乡村政治改革应该是全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传统乡村社会很难产生推动全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5·中国推行乡村民主自治制度标志着一场新的“乡村动员”已经开始,在今后一个时期,乡村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将会强化。6·乡村政治改革要遵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政治家的政治领导艺术才能够驾驭政治改革进程。
二、自治不等于民主自治:一种历史观察
自治本是一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或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某一地域的共同体由于经济上的封闭性或相对独立性,而产生的对中央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在一般政治学和历史学文献中,自治概念多用来描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政治特性;现在也用来表述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的关系。在基督教君主制盛行的背景下,城市共和制度创造了提供自治可能性的重要范例。(戴维·赫尔德,1998,53)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有自治城市。在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有它本地的''''政治''''生活,都有它自己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它执掌国家大事--外交、军事、国家财政。”罗马帝国的中央政府真正完全控制的是罗马这个城市,其君主在法律上只是首府罗马城的最高长官。皇帝作为取得胜利的征服者,他的大田庄遍及帝国各地,并成为其岁入的重要来源。(罗斯托夫采夫,1957,195-230)显然,这种自治性政治关系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更不同于今天的我国乡村“自治”。
乡村民主政治改革论文
一、引论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只能通过历史分析和逻辑判断对这一事件作出某种推测性研究。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从根本上说,乡村民主政治应该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全社会的“自治民主”。2·在传统乡村社会,可以有“自治”,但不会有“民主自治”;真正的传统乡村社会不存在对民主政治的需求。3·对民主政治的需求产生于乡村社会的结构转型时期。4·通常,乡村政治改革应该是全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传统乡村社会很难产生推动全社会政治变革的力量。5·中国推行乡村民主自治制度标志着一场新的“乡村动员”已经开始,在今后一个时期,乡村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将会强化。6·乡村政治改革要遵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政治家的政治领导艺术才能够驾驭政治改革进程。
二、自治不等于民主自治:一种历史观察
自治本是一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或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某一地域的共同体由于经济上的封闭性或相对独立性,而产生的对中央政府的相对独立性。在一般政治学和历史学文献中,自治概念多用来描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政治特性;现在也用来表述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的关系。在基督教君主制盛行的背景下,城市共和制度创造了提供自治可能性的重要范例。(戴维·赫尔德,1998,53)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有自治城市。在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的“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地方自治,都有它本地的''''政治''''生活,都有它自己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所有城市之上,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它执掌国家大事--外交、军事、国家财政。”罗马帝国的中央政府真正完全控制的是罗马这个城市,其君主在法律上只是首府罗马城的最高长官。皇帝作为取得胜利的征服者,他的大田庄遍及帝国各地,并成为其岁入的重要来源。(罗斯托夫采夫,1957,195-230)显然,这种自治性政治关系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更不同于今天的我国乡村“自治”。
浅析财政绩效与金融市场
财政绩效与金融市场对政府行为的约束
(一)财政绩效的约束影响分析政府财政绩效约束影响,首先需要明确财政绩效的具体内容。在财政学中,财政涉及到的宏观经济术语包含财政赤字、税收、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以及债务。理性预期是影响现代经济的主要因素,好的财政绩效与理性预期相一致,而坏的财政绩效则与理性预期相悖。财政绩效可以通过赤字比率、税收比率、支出比率以及债务比率等来衡量。政府财政纪律严谨促使这些比率上升时,宏观经济会蓬勃发展;财政纪律松懈导致这些比率下降时,宏观经济就会出现波动,甚至下降。财政绩效的好与坏由此产生。现在的金融市场通常是二十四小时进行交易,全球经济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无论哪个国家金融市场异常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1991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政府隐藏担保导致形成大量债务。这场金融风暴波及到整个亚洲地区,使亚洲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政府根据国家形势提高税收税率,当税收税率普遍认为过高时,就会导致资本外逃。最近有关报道称,新加坡是富人集散地,那里聚集着世界上大部分富翁。很多富人都愿意移民新加坡,改变国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多数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都普遍采取增加税收,以弥补财政赤字。移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加坡的税收税率很低[2]。(二)金融市场的约束影响金融市场良性运作离不开政府引导,国际发展与合作组织中的大多数国家都对本国财政体系进行了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开始对政府改革作出反应。金融市场是一个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渠道的市场。在美国,那些采用应计制信息进行贷款的州,与没有采用应计制的州相比,其贷款条件一般比较高,而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很低。金融市场开放性越高,其对政府的政策和行动越敏感,特别在政府财政赤字和支出方面。现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着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物供给远小于需求,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通货膨胀一般会发生。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大量资金外流,也可能会使扩张性财政政策不能实行,继而影响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造成政治不稳定。所以,在开放性金融市场上,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需要更高政治成本。开放性金融市场尽管会带来很多好处,但在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也会带来一定弊端。由于开放性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其一般会对政府的政策和行动迅速作出反应,所以,需要加强政府财政纪律,约束政府行为。金融市场可以为投机者提供投机机会,为一些企业提供快速融资渠道,也可以对财产保值。在政府融资中,金融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金融先进行融资然后借贷给政府。而政府借贷一般根据政府信用评级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来考虑,政府信用评级越高,偿债能力越高,则政府借贷数额就越高,成本就越低。现在政府的赖债风险也需要考虑进去,政府赖债风险越高,当其借债额达到一定规模后,借债就会停止。从中可以看出,金融市场是会对政府扩张性财政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
提高政府财政绩效与发展金融市场的策略
(一)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扩大财政公开信息范围财政透明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稳定和繁荣。加大财政透明度管理有助于公共治理。良好财政管理需要财政透明化。公开的财政范围包括公共部门账目和财政政策取向。而公共部门中国防、教育、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福利规划等经济领域在现代经济中占有比较大比重。对于公共部门,我们需要了解政府的拨款数额,让群众监督政府费用使用情况。目前一些行政部门费用乱用问题比较严重,公车私用,利用公费旅游等现象屡见不鲜。为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政府需要对这些部门设定资金使用额度上限,同时对行政人员外出费用情况进行公开,防止国家财务混乱,减少公费乱用情况发生。现阶段,财政透明度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是极其重要的[3]。财政透明度是保证宏观经济稳定、财政公平的重要前提。任何国家经济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有影响。为此,欧盟最早开始对财政透明度进行公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政府治理好坏取决于宏观经济是否稳定,宏观经济稳定需要良好的治理效果,而良好治理效果离不开财政透明度,所以财政透明度至关重要。财政透明让借款成本更低廉,体现公众对政府财政的支持。虽然开放性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还可以使政府财政绩效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开放性金融市场不是万能的,超过一定限制,其有效性就会受到抑制。在发展金融市场问题上,企业需要将其内部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各项重大会议内容向群众公开。公开的金融市场信息应该包括企业年度或季度财务报表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因为这些内容直接与广大股民切身利益挂钩,也可以很好防止金融市场中欺诈情形发生。(二)调整财政公开信息制度目前,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关于公共信息要求的规定,只要公共需要,不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信息,都有必要进行公布。澳大利亚最近颁布了《预算诚实章程》,英国颁布了《财政稳定法典》,而时间更久远一点的《财政责任法案》,是新西兰于1994年颁布的一套法定基准。这些法典都对公共信息公开透明作出了规定。现实证明这些国家所要求的财政透明度远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更高,其国家财政也更加稳定。而我国政府多数情况下不公开公共财政信息,或者公开的财政信息不全面、不详细。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开信息的豁免大多采取概括式,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没具体要求需要公开的信息。这就使得政府部门干脆采取信息全部不公开或部分公开来应付了事。因此,我国需要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加政府公共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公开内容要简洁明了、直观。《金融制度》制定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市场中出现的不利于金融市场未来正常发展的状况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适时进行制度更改,以规范金融市场。例如,目前金融市场上退市现象比较多,主要是企业内部发展信息没有公开导致,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措施,严禁上市公司携款退市,给股民造成巨大损失。退市需要符合标准,退市前,审计部门需要对其财务问题进行盘查,严厉打击企业财务弄虚作假行为[4]。总之,金融市场约束会让金融市场更加繁荣稳定,会更有利于我国政府财政。而财政透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我国政府实行开放性政策的关键一步。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高度透明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我国政府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本文作者:李昀芯工作单位:海南省财政厅
封建宏观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原则包括国家视角、政府占据经济主导地位、重视经济信息等三项;在国家干预经济必要性问题的讨论中,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管理者已经认识到由于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的严重依赖、商人阶层的剥削属性和出于统治阶级统治安全性的考虑而必须对经济进行干预;封建社会环境下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是政府作为经营者直接进入生产和流通环节,其预期的政策目标是调节经济平稳运行以及抑制兼并,这也是中国民间工商业资本始终无法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宏观经济;经济调节;政府干预
虽然从表面上看现在我们采用的经济调控政策十分的西式化,实际上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子。中国在漫长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中孕育出了非常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封建经济并不是像西方社会那样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而是一个商品经济体系。西方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表现在其最小经济单元为领主庄园,在这个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中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不需或很少与外界发生商品交换。中国封建经济体系中最小经济单元是个体农户,所谓男耕女织,大量手工业产品及非自产消费品都需要通过商品交换从外界取得,因此中国封建经济体系中历来都具有商品生产和流通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持续时间长,原因除了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超稳定性,还在于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体系。由于中国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系的存在,它在经济领域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管理方式,即国家以直接参与经济的方式管理和干预经济。第二方面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始终存在巨大的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每当积累到达一个顶点,就以社会组织崩溃,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方式予以暂时缓解,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矛盾因素重新开始积累。尽管封建社会进程中众多参与者最终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些矛盾,历朝历代的当政者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和努力,因而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经济思想。历史不会以断裂的方式向前演进,作为历史的后来者不应该忽视这些经济思想和历史经验。现代社会经济与封建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经济思想和历史经验仔细分析,加以利用。
本文试图引入现代经济理论分析工具,分析历代当政者的经济管理思想,从中梳理出中国封建社会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的大致脉络。研究方法基本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包括管子[1]、桑弘羊、王莽、刘晏、王安石和丘浚,之所以选取当政者的经济思想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他们都是直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经济问题,其对策和措施都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有切实的经济运行结果或效果可以比较,这些都使得研究者更容易看清楚经济事物内在的相互关联关系。
一、封建社会宏观经济管理的指导原则
宏观经济管理指导原则是经济管理者在制定经济政策和措施时所采取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水平不高,但经济管理者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出不少有益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总体上表达了生活富裕、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管子把国家的“德”具体化为政府要做好的六件事,“德有六兴。……所谓六兴者何?曰: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发伏利,输(土带)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薄征敛,轻征赋,驰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2]管子在这里给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的各种经济特征,发展生产、兴修道路和水利、低税赋、解决社会保障等等,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政府在这个理想社会模型中所占据的控制和主导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政体思想分析论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伦理思想导出与之相对应的政体思想。这一中庸的政体思想建立在中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之上,混合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这两种特质,注重平衡、维护正义——这一点体现在政体的选择、建立、维持、延续等各个方面,强化公民教育,这样建立起来的政体就是亚氏最为推崇的共和政体。亚氏的中庸政体思想影响深远。后世政体研究与政体发展莫不源于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庸政体中产阶级共和调查研究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观点。其一,国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长、演化和创造。即从为满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见所设立的家庭,到由多数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亚氏视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最后的阶段的国家。其二,国家的目标,绝不单单是生殖与生存,而在于国民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国民的幸福,当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实现,所以,在亚氏看来,国家是有其高尚的伦理目的的。他所谓的国家,不是单单希图共存的团体,而是向着美善精进的那种社会生活。质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强烈的伦理目的,构成了亚氏审视国家的独特视角,也是其对政治学的两大贡献。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亚氏的政治学并非一种独立的科学,而是为完成其伦理学起见的辅助科学。[1]
诚然,为完成这一学科构想目的,单单只是完成从伦理学到政治学的过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政治学内部进行构想与慎思。亚氏思虑的是,为完成其伦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学?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政体如何构建?什么样的政体是理想的政体?理想政体如何维系?其基础是什么?这些都是亚氏在构思其政治思想与政体理论中所必须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时至今日,我们还必须认清的一个现实就是,亚氏对后世政治学的影响何在?其要义何在?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求解,构成了本文的运思逻辑。我们需要讨论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多处阐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亚氏的中庸政治思想来源于其伦理学巨著《尼格马科伦理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庸政体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亚里士多德由其中庸的伦理思想导出与之相对应的政体思想。这一中庸的政体思想建立在中产阶级作为阶级基础之上,混合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这两种特质,注重平衡、维护正义——这一点体现在政体的选择、建立、维持、延续等各个方面,强化公民教育,这样建立起来的政体就是亚氏最为推崇的共和政体。亚氏的中庸政体思想影响深远。后世政体研究与政体发展莫不源于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中庸政体中产阶级共和调查研究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观点。其一,国家是基于自然的生长、演化和创造。即从为满足一切日常的需要起见所设立的家庭,到由多数家庭集合而成的村落,再到被亚氏视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最后的阶段的国家。其二,国家的目标,绝不单单是生殖与生存,而在于国民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国民的幸福,当然是指一切美德的实现,所以,在亚氏看来,国家是有其高尚的伦理目的的。他所谓的国家,不是单单希图共存的团体,而是向着美善精进的那种社会生活。质言之,自然的本性的衍生和强烈的伦理目的,构成了亚氏审视国家的独特视角,也是其对政治学的两大贡献。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亚氏的政治学并非一种独立的科学,而是为完成其伦理学起见的辅助科学。[1]
诚然,为完成这一学科构想目的,单单只是完成从伦理学到政治学的过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政治学内部进行构想与慎思。亚氏思虑的是,为完成其伦理目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学?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政体如何构建?什么样的政体是理想的政体?理想政体如何维系?其基础是什么?这些都是亚氏在构思其政治思想与政体理论中所必须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时至今日,我们还必须认清的一个现实就是,亚氏对后世政治学的影响何在?其要义何在?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求解,构成了本文的运思逻辑。我们需要讨论的就是其中庸的政治思想。
一、中庸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多处阐述了其中庸政治思想。亚氏的中庸政治思想来源于其伦理学巨著《尼格马科伦理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