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8:03: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扶贫资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一、麦肯锡7S模型介绍
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7SModel),简称7s模型,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本文是对于精准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所以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的7S模型,在关于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问题研究方面也是同样适用的。该模型共有7个要素,其中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s),结构(structure)被认为是硬件要素,而技能(skills)风格(style),人员(staff),以及共同价值观(sharedvalue)被认为是软件要素。其中共同价值观是核心要素,但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是同样重要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是在现实情况中各要素之间往往不是平衡发展的,有的企业、组织可能“硬件”要素发展要更为迅速一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软件”要素更是展现出了其重要性。在面对各组织、企业时麦肯锡7S模型应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再结合组织或企业的自身情况将各要素嵌入其中,深入分析,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自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在快速发展的现状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使用麦肯锡7S模型是为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增添了一种新的、系统的、全方位的优化审计效果的绩效审计方法,能够使得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当前的扶贫资金使用现状,能够更好地起到监督、监察的作用,以及更精确的为精准扶贫资金的配置提供借鉴。
二、精准扶贫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大多是以扶贫项目完结之后的事后检查为主,也就是说主要以检查扶贫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为主。但是项目前期的资金规划,中期资金走向问题,都很少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后期扶贫项目的验收也没有考虑扶贫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只是关注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了国家审计署在2016年开展的关于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中揭露出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期闲置,2.99亿元资金未发挥效益或形成损失浪费。可见绩效审计对于资金的使用以及管理是何等重要。如果以上40个县都足够重视资金的绩效审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从资金的投入前、使用中以及项目结束后做好跟踪审计工作,那么闲置资金以及损失浪费大量资金的请况很可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所以当前审计机关需要提高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深化绩效审计。(二)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体系尚不健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审计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显著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对于精准扶贫绩效审计来说,很多地区还未建立起大数据绩效审计体系。主要是由于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完善,很多地区还需完成通电、通网等基础工作;而且贫困识别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问题,具体如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如何确定贫困等级,想要将这些问题数字化都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三)精准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扶贫项目项目繁多,资金申请、审核时间较长,造成了资金监管断裂,对基层的申报材料失真情况,未能及时甄别。上述2016年开展的关于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结果中有1.38亿元属于被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其中5573.13万元由于伪造合同,虚假发票,编造到户补贴发放表,虚报工程量等原因被骗取,套取的6091.35万元是由于县财政及乡镇政府擅自将扶贫用于平衡预算,市政建设等原因,还有2194.78万元是用于弥补业务经费,发放福利等原因。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影响了扶贫效率,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加强对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必须设立严格的追究问责机制,对各级政府在扶贫项目中的权限严格进行限制,制定出全面的,细致的资金监管机制。(四)对中小项目未做到有效审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以及扶贫项目依然数量巨大。审计需求与审计资源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在扶贫项目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着眼于大型的审计项目,对中小型审计项目只是简单审计,甚至直接忽略不进行审计。但中小项目同样会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以及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又因为国家加大扶贫的力度,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也十分重视,所以中小项目同样应成为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对象。(五)对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没有充分利用。精准扶贫绩效审计的结果不仅仅是为了给出一个结果来证明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从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在精准扶贫管理过程中存在账实不符、资金浪费、扶贫资金闲置等问题。由于诸多限制因素,很多不良现象只是给予了揭露,就事论事的进行了总结却没有在之后的扶贫资金管理过程起到警示作用,也就是说在制定新的扶贫计划过程中很少考虑之前的绩效审计所得出的结果。所以说这是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不充分,浪费审计资源的现象。
三、7S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绩效审计分析
现阶段由于国家扩大精准扶贫的范围和力度,但同时也强调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使得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麦肯锡7S系统管理模型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管理模型,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运用麦肯锡7S模型对我国当前的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一)共同价值观方面。当前的扶贫资金审计工作中,鲜有形成真正的共同价值观。不同级别的项目,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大多只关注当前项目的绩效,以及某个审计期间的绩效,这样就会显得扶贫审计工作零散,各持观点,如果有一个共同价值观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阶段的审计工作串联起来,就会为整个精准扶贫绩效审计工作提供指引。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才能使得所有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奔向共同的、最终的目标,审计人员才能劲往一起使。另外共同价值观作为麦肯锡7S系统管理模型的核心要素,在整个模型的运用过程中起着核心指导作用,要想使得其发挥价值最大化还需要其他的6个方面的要素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二)战略方面。就战略来说是整个共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被作为整个精准扶贫绩效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方向标,现阶段对于扶贫资金的审计也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以政绩、经济效益为目标,而应以资金的有效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作为国家审计部门一定要以全面审计为目标,完善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细化审计步骤,积极履行其职责,坚持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方位审计工作。当然全方位审计并非是没有重点的“一把抓”,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因素,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配审计资源,这样既保证了全面审计,又突出了重点情况。(三)结构方面。结构、战略、制度被认为是麦肯锡7S系统管理模型的硬性要素,且健全的组织结构可以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组织结构是全体成员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不仅包括任务目标的分配,还包括人员分配等问题。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明确被审计项目的组成结构,还要考虑该项目的人员配备,以检查是否做到合理的分配项目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得资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发挥到了最大效益。另外在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扶贫项目中去考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精准扶贫是为了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只有深入到实践中进行实地考察才能够了解到扶贫项目的效果与资金的使用是否匹配,这对于审计人员得到精准的审计结果十分重要。(四)制度方面。如果健全的组织结构可以保证战略的实施,那么制度则是要和组织战略保持一致性。而且不论是战略,结构还是组织制度都应该统一在共同价值观之下,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另外是否依据制度办事,有无逾矩的行为,也为审计人员审计提供了一定的标准,而且良好的制度也为工作人员高效的完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当然好的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够及时的为工作人员提供保障,且成为审计人员充当评判的标准。(五)风格方面。麦肯锡7S模型注重风格的建设和培养,而一个组织的风格则是代表外界对他的工作态度以及行为的感受,是共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审计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有效帮助各扶贫项目组做好绩效审计工作。因为在绩效审计的同时也是在加强反腐倡廉,加强党政干部的思想文化建设,学习和借鉴适用的关于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的一个过程。培养基层干部廉洁勤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组织风格,在这样的风格的长期影响下,关于之前精准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套取、骗取以及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相信也一定会有好转。(六)人员方面。人员是一个组织的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这些人员是否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是否及时的参加业务培训、提升自身实力等都对一个组织的综合实力影响巨大。综合实力高的企业其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整个精准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吃苦耐劳,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这样也会增加项目实施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对于人员方面的要素在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也是属于应该重点考虑的。(七)技能方面。上文中提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其实就是包括了在技能方面的提高,比如审计工作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或者运用更加科学的以及先进的方法来完成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且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人员不能“各自为政”只在自己负责的领域想办法确认资金使用效率,还应该“顾全大局”遵守党中央提出的整个扶贫工作的总战略,以及自身所处地区的整个扶贫工作的发展环境。但同时很多违法犯罪人员也会使用自己高超的专业技能来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做掩护,又因为高技能人才对于顺利完成扶贫项目的不可或缺性,这就急需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探讨
摘要:本文在阐述财政扶贫资金、政府绩效审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并以利辛县为例,详细分析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具体过程,运用绩效评价体系评析了利辛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成效,指出了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最后,就完善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从而保证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精准扶贫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概念
(一)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指国家为达到扶贫目的,提高贫困地区生活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的用途主要是:一是扶持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种养殖业、民俗手工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等。二是提高贫困地区生活生产条件,重点修建乡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破解人畜饮水困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水平,等等。三是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及生产能力,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推广农业科研技术,等等。四是扶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企业生产项目等。五是缓解贫困人口缺少发展资金的问题。(二)政府绩效审计。政府审计是政府审计机关独立监督和检查财政与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真实,本质是政府部门独立审查被委托单位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将政府审计内容,从一般真实性、合法性,拓展到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即称为绩效审计。结合国内实际,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独立政府审计机关受委托,审查使用公共资金位情况,采用分析方法评估效益情况,提出有关整改意见。重点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经济性指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投入最小;效率性指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指实施某一项目和花费一定资金达到预期效果。国内外己普遍接受“3E”审计,最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提出“SE”,绩效审计基于“3E”又纳入环境性与公平性,涵盖了环境审计与社会责任审计。(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项目之一,指政府审计机关对涉及扶贫资金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审查,评价扶贫资金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发现被审计部门管理和使用扶贫资金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提出有关整改建议,最大程度防止发生侵害贫困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取得最大的效益,尽最大程度帮助贫困人口快速脱贫,逐步提高生活生产水平。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实施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主客体。《审计法》明确指出,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国家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而财政扶贫资金是财政资金其中之一,所以其审计主体是政府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是实施经济活动或项目的单位和人员。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来讲,其审计客体指使用扶贫资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及内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目标是保证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审计机关审查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发现使用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防止监管漏洞、避免资金浪费,提升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范围包括开展扶贫工作的有关政府机关、金融部门和扶贫对象,重点是全面审查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扶贫项目审批立项情况、扶贫资金使用监管情况和扶贫效果。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内容包括:扶贫项目申报立项、资金项目监管、资金筹集拨付、资金监管使用和资金效益等五个方面的审计。项目申报立项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项目立项的规范性,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等。资金项目监管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项目是否按审批要求实施,是否违规改变计划、改变施工单位,等等。资金筹集拨付审计,重点是审核扶贫资金是否根据审批标准来筹集,各级财政是否根据要求配套资金;资金拨付是否足额及时,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问题。资金监管使用审计,重点是审核项目管理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监管,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合规,项目支出是否符合计划,等等。扶贫资金效益审计,重点是审核评价扶贫资金达到的效果,评价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法、标准及评价指标。审计方法指审计师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用的措施,搜集证据和评析信息是整个审计过程的中心,可将审计方法分为搜集证据和评析信息两个方面的方法。第一类,搜集证据的方法。具体有五种方法:一是审阅法,指审计师审核和查阅关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对象的各种书面资料,了解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情况。二是实地观察法,指到被审计单位工地或被审计项目实施现场进行查看,非常直观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实地核实书面材料。三是访谈法,指以座谈会或访谈的形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进一步验证所得证据的真实可靠性。四是统计抽样法,主要运用于数量较大的项目。由于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数量较大,不能全面覆盖被审计对象,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五是问卷调查法,指按照审计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调查问卷,发给有关人员填写,并收回进行分析,扶贫满意度调查可采取这种方式。第二类,评析证据的方法。具体有三种方法:一是比较分析法,指审计师把搜集的有关证据与有关规定标准进行比较,评析被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二是专家评分法,指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搜集的信息打分,得到定量的评价结果,从而定量评价扶贫项目。三是统计分析法,指审计师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将搜集的各类审计信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评析,得出评价结果。另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处理庞大的扶贫信息,需要借助计算机审计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标准是审计师实施审计时用来明辨是非、分清优劣的依据,即审计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所遵循的规则。就审计标准性质来讲,审计标准分为法规类、政策类、制度类、计划和合同类四类审计标准。法规类审计标准,主要指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审计法》等。政策类审计标准,主要是指国家为完成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方面的行为准则,如《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5-2020)》等。制度类标准,主要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关于财政扶贫资金方面的规章制度,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计划和合同类标准,主要指被审计单位制定的项目计划以及被审计单位同合作单位签订的经营合同。财政扶贫资金审计评价指标可包括社会、管理、经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指标。社会效益主要是不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利益,但可以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提供公共服务,重点包含贫困人口降低比率、贫困户收入增长率、投入教育资金情况、投入医疗卫生资金情况、建设基础设施情况等指标。管理效益主要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合规合法,是否存在虚报项目、挪用资金等问题,重点包含到位资金率、市县配套扶贫资金情况、违纪违规情况、年内扶贫项目完成情况、贫困人口满意度等指标。经济效益主要是扶贫资金带来的经济利益,重点包括贫困人口纯收入增长比率、贫困人口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比率、就业增长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效益主要是不能给贫困人口带来经济利益,但能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重点包括土地利用率、植被保护率、节能减排情况等指标。
扶贫资金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扶贫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在扶贫工作中,扶贫资金的来源较之过去更加广泛,用途也更加广泛,在扶贫工作的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可忽视扶贫资金使用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前在扶贫资金利用上存在一定不足,这与扶贫资金的管理有效性有直接关系。受到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影响,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受到了限制,为了能够较好改善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中入手,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有效性。
关键词:扶贫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保证扶贫资金高效使用,能够获得较高使用效益的主要方式,在扶贫资金的管理模式创新意识中,应充分利用政务系统提高资金利用与管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加强群众的监督力度,这样有利于改善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形成精准管理,也有利于保障群众利益,调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实现精准扶贫。
一、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
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地区与贫困户的经济水平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扶贫不仅是资金上的扶持,也是经济建设与发展上的扶持。为了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在扶贫工作中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以管理质量的提高强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准确性。由于扶贫资金使用的范围广、项目内容多、耗时长,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工作进行流程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准确性,还能够减少资金浪费,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扶贫工作奠定资金基础,避免资金的滥用。另外,扶贫资金的管理还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认可。由于扶贫资金是为贫困地区相关贫困户与地区建设所使用的资金,因此受到地区贫困居民的关注是较高的,但当前许多居民并不了解扶贫资金的使用目的与核拨方式,这可能造成资金的滥用与误用,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地区建设与贫困户身上,反而会造成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不信任。通过扶贫资金管理,能够减少资金的滥用问题,也能够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有利于加强贫困居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同时,扶贫资金管理还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统一性。过去在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部门在资金的管理上过于混乱,多头管理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扶贫资金难以有效利用于扶贫,也造成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失调,影响政府部门的和谐性,也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统一扶贫资金管理,能够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信息交流,减少扶贫资金的重复使用,增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统一性,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二、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改变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则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下面就当前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账目管理不规范。一是有些单位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实行单独记账、专账管理,而是与一般的收支混在一起记账,致使扶贫资金不能一目了然,结算也无法正常体现;二是扶贫资金的票据不合规,现金收支管理不规范;三是形成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管理。
2、挤占挪用资金。一是将扶贫资金挪用于其他项目;二是造假账,将资金挪作它用;三是串项移位,改变资金立项时要求的建设内容和地点,造成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3、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一是无中生有造假项目,从中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扶贫资金。
4、损失浪费资金。一是立项不科学,致使所建设的项目无效益,或项目夭折,或设备闲置,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二是建设项目施工方高估冒算工程价款,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三是有些项目主管单位滞留扶贫资金,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应有的效益。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区2020年庭院经济补助项目专项资金299.9万元,覆盖全区11个乡(镇),131个村。对进行种植庭院以及在庭院发展养殖的贫困户进行补助。
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2020年种植水稻136.12亩、玉米1225.33亩、蔬菜2541.42亩、土豆635.36亩;发展家养殖鸡72500只、猪273头;种植补贴标准达到1333元/亩、养殖猪100元/头,鸡5元/只;带动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689.6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5352人,带动建档立卡贫苦户脱贫5352人,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满意度98%。。
二、绩效自评开展情况
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对政策跟踪审计研究作了简要回顾,然后通过选取脱贫率等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南宁市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得出扶贫审计对脱贫率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的结论,最后提出了专用扶贫资金、盘活闲置资金、加强项目考核、产业多元发展、统筹服务激励等建议。
【关键词】扶贫政策跟踪审计;资金绩效;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推行精准扶贫重大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审计署大力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监督各级政府的政策落实情况。政策跟踪审计是为了保障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效落实,审计机关对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本文以南宁市为例,研究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对扶贫资金绩效的影响。
一、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
(一)持续性。传统企业审计是在企业公布会计年度报告后进行审计或者年中的一些事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部分属于事后审计和一次性审计。而政策跟踪审计是对某个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后要求执行者整改、整改后继续审计的持续过程。(二)治理性。传统审计发挥的主要是监督职能,对相关责任人起督促威慑作用。政策跟踪审计收集政策执行结果的相关信息,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利于其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政策执行审计也能发现政策本身的问题,对政策的优化给出建议,直接服务于国家治理。(三)多类性。政策跟踪审计是一个审计体系,包括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工程建设审计、财政收支审计等。由于一项政策涉及的相关方和相关事项非常多,只有多类别的审计,才能应对政策的复杂性。
二、研究回顾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财政扶贫是我国的重要举措,而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是“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在要求。本文结合财政扶贫与绩效审计的特点,在引入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探究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的相关构成特征,从“三项效应”、“四类指标”、“五个结合”3个层面梳理解析我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扶贫;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整体性
贫困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所在,我国一直把基本消除贫困作为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7.71亿下降到2015年5675万,贫困发生率由97.%下降到5.7%,特别在2000年以来,贫困减缓的步伐明显加快,总体上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我国贫困减缓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稳步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然而,因于监管部门间存在的合作治理缺陷,扶贫监管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导致扶贫资金存在边际效应降低、非优化配置、利用效率低下、弄虚作假等风险,使扶贫开发面临“援助困境”。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的研究,以促进财政扶贫绩效的整体提升。
一、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及绩效审计的现状
(一)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基本状况自1980年开始国家实施财政扶贫政策以来,我国政府财政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逐步构建了包括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三西”资金等六个层面的综合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具体讲:一是财政扶贫开发工作起步阶段(1980年-1984年),国家设立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近30亿,年均增长率超过10%;二是大规模开发式扶贫起步阶段(1985年-1993年),按照扶贫起步阶段的政策及规划要求,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累计安排了超过200亿的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率达到16.91%,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由1986年的14.8%下降到1993年的8.7%,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达640万人,贫困标准提高到483.7元;三是“八七”扶贫攻坚实施阶段(1994-2000年),这一阶段国家大力推进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1.81亿元投入贫困区域的二、三产业,通过工业化和市场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变贫困人口地缘性分布、贫困发生率向中西部倾斜的局面;四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阶段(2001-2010年),国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1440.3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到2010年底,整体脱贫贫困村达到12.6万个,扶贫标准提高到1274元;五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攻坚阶段(2011年至今),“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2011年的27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67.45亿元,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十三五”国家为实现精准扶贫战略良好开局,2016年安排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更是首次超过1000亿元,其中,中央667亿元,省级400亿元。(二)政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我国政府紧紧围绕财政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安排多层次、多形式的审计项目,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使用的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扶贫审计监督。具体来说:一是在审计监管力度上,国家于2013年、2015年组织开展了两次扶贫项目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效益等规范性的系列审计工作,扶贫项目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扶贫贷款、国际性机构支持扶贫资金以及其他民生项目中涉及到的扶贫资金。同时,2010年以后,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如河南、广西、重庆、陕西、青海等也加强了对扶贫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开展的审计内容包括项目的开发执行、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等。二是在审计区域范围上,为促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家审计组织沿着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查看扶贫项目现场,对河北、河南、广西、重庆等17个省、直辖市的40个县、区2013-2015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事项延伸审计了其他有关市县和单位,涉及364个乡镇、1794个行政村和3046个项目,严谨细致地开展系列审计工作。三是在审计法律制度建设上,根据扶贫项目的类别性和针对性,我国扶贫资金审计的法律制度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审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扶贫资金的一般性的国家层面的审计立法,审计覆盖层面更为广泛;另一种是以扶贫资金作为审计监督对象的专门性审计立法,具有特殊性的审计使命。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扶贫资金审计主要以一般性审计法律法规为依据。
二、政府财政转型扶贫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央就统筹盘活财政专项资金多次作出部署,明确鼓励整合那些目标基本一致、投向相近、用途类似、管理方式接近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农扶贫资金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一部分,也将面临如何整合提升使用效益的问题。当前财政扶贫资金还存在项目设置碎片化、分配部门化、使用效益不高、绩效管理空虚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加快了统筹整合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的步伐,但在过程中,也曝露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揭示涉农扶贫资金整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梳理出涉农扶贫资金整合的有效路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扶贫作用,助力精准扶贫。
关键词:涉农扶贫资金;资金整合;精准扶贫
长期以来,受政府财力的制约,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同时受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分别由农业农村、水利、财政、发改、粮食、交通等多个部门管理支配,导致资金使用零星分散、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有限的财力资源被肢解,资金效益发挥不明显。因此,从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从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势在必行。
一、温州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投入分析
(一)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投入逐步减少,不能满足区县扶贫项目的资金需求从近两年针对加快发展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总量上分析,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在逐步减少,主要还是以帮扶基础设施改善为主,市本级占比也很少。各县市区投入情况也如此,重点以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主,也呈逐年递减趋势。财政扶贫资金补助项目单一,扶贫发展项目与扶贫小额信贷补助都要靠县级财政自己筹集。因此仅仅靠上级财政资金补助,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扶贫项目的资金总量需求。
(二)渠道多金额小项目多,涉农扶贫资金具有整合的现实必要性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包括了中央、省级、市、县四级财政安排的所有可以用于扶贫的资金,涉及发改、资规、水利、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部门。资金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资金分配碎片化倾向比较严重,只重输血不重造血,资金预期的使用效果不佳。如瑞安每年有大小扶贫项目上百个,每个项目资金由几万到十几万不等。针对这些来自不同渠道、金额大小不一的各类财政资金要整合使用,促进尽快发挥效益。
财政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扶贫专项资金督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扶贫专项资金自查自纠,现将工作开展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2016年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涉及我乡的有晏如村5、7组环境提升工程,项目资金为30万。项目严格按照要求规定实施开展,目前项目已经验收完工,工程款已支付27万元,还有3万质量保证金未支付。
(二)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方面,根据《市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基金存在问题对照检查和整改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乡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基金存在问题自查,并整改落实相关问题,现就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的情况做如下报告。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策上宣传不够到位。我乡没有把农业产业扶贫基金的相关使用管理办法及时完全的给贫困户宣传,导致部分贫困户对农业产业扶贫基金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个惠民政策。我乡农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范围超过方案规定的范围,直接将资金投入国资公司。
社保和扶贫资金审计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县政府各部门: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政办电[2012]18号)要求,省审计厅决定自2012年2月21日起,对我县社会保障资金、扶贫资金的筹集、管理、分配、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对象、范围和时间
(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县财政、人社、民政、卫生等管理部门、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及地税、残联等单位,必要时延伸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审计范围包含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福利资金;审计时间主要是年,同时对2005年以来各年度的相关情况进行审计,重大事项追溯到相关年度。
(二)扶贫资金审计的对象是扶贫、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负责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接受、使用扶贫资金或负责项目实施的乡镇、村组、农户及其他用款单位;审计的时间及范围:对至年管理使用的扶贫资金及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审计,对扶贫贴息贷款投放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
二、组织领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扶贫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