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7:45: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扶贫开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全县扶贫开发会议讲话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积极开展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其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认真分析当前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成效显著。“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始终坚持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为着力点,落实整村推进措施,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全面推进产业扶贫、设施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市考核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名。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13亿元,解决了6.63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年的16.64万人下降到了**年的10.22万人。
二是任务艰巨。由于受历史、地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现实依然存在,贫困依然是我们的基本县情。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低收入人口的比例还很高。全县地震前还有10.22万人尚未解决温饱,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49万人,低收入人口5.73万人,贫困人口占27.3%。二是以高寒边远村社为重点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和住房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农民科技素质还需要提高。科技兴农、科技致富在部分乡村还只是“口号”,在今后一个时期,帮助这些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关键是增强其自身的劳动技能,提高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起解决温饱问题难度更大,需要做出长期努力。四是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全县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今年的地震灾害使许多刚刚达到温饱线或解决温饱的农户,瞬间倾家荡产,成为贫困户,并且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扶贫开发的任务将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和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讲话
同志们:
下面,我就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讲三点意见,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搞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是当前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两项重要制度,实施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新时期深化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落实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的基础工作。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推进突破发展、构建和谐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来看,我县农村贫困人口有三种情况,一是丧失劳动能力的纯低保对象,二是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三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对上述三种贫困人口的规模、特点、分布、需求等进行调查摸底,对他们进行科学认定、建档立卡,形成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数据库,有利于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动态管理。特别是在国家普惠政策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农村扶贫工作的着眼点转向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识别问题就更加突出,只有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提高扶贫工作成效。
(二)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4元,同比增长22%,但横向来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当前阶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助工作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保障“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开发式扶持促进其脱贫致富,形成了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的新格局。这两项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才能全面覆盖农村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贫困农户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国务院扶贫标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农村户籍人口为农村贫困人口。省农村贫困监测的调查对象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530元以下的所有农户。为了解我区农村贫困户的现状,结合调查队贫困检测情况,对全区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贫困农户现状
作为省级贫困县(区),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贫困人口涉及全区25个乡镇,3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合计318个行政村。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贫困农户现状较为复杂,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㈠、农村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从贫困农户、人口总量及分类情况看,全区贫困农户总户数60972户,占全区乡村总户数的17.0%;贫困总人数162127人,占全区乡村人口的11.95%。其中:扶贫人口98371人,占贫困农户总人口的60.674%;低保人口为49403人,占贫困农户总人口的30.47%;扶贫低保人口7661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74%;五保户人口6692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12%。从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占全区的比重看,贫困现象依然存在。
㈡、文化素质低的贫困人口所占比重比较大。从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看,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的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占贫困人口的42.1%。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的8.4%,小学文化程度占劳动力的23.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的59%,中专以上的占劳动力总数的8.2%。说明文化素质低也是造成贫困的因素之一。
县区扶贫开发局乡镇开发要点
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和县委十六届十七次全体会议精神,以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为核心,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在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十年规划和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积极做好全县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源整合,完善扶贫机制,再添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为实现突破发展,构建和谐做出新的贡献。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6个扶贫重点村续建任务,科学规划,依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将其中县财政支持的8个村打造成扶贫重点村建设示范村,完成启动建设3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工程,启动建设5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工程,全面完成镇0.9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作,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实施“雨露计划”培训招生600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投放到户贴息贷款1000万,提高17个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运作水平和效益,解决8300名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一、以扶贫开发十项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进度,全面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扶贫重点村建设工程。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流域治理,整村推进”的思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面开展以“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以“四改”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做到开发自然资源与开发人力资源相结合,实现改善发展条件与提升发展能力相统一。完善提高2启动建设的18个扶贫重点村,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全面完成启动建设的8个扶贫重点村年度建设任务,科学规划,依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将县财政支持的太吉河镇寺湾等8个村打造成扶贫重点村建设示范村,全力打造扶贫重点村新亮点和扶贫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典型。
(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中心,以治水保土、兴水治旱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堤、村综合治理,达到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切实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镇0.9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启动富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三)扶贫移民新村建设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扶贫移民与工赈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的有效衔接,在高质量搞好移民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同步支持搬迁户发展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把移民搬迁项目村建成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致富路子明晰的新农村。完成启动的3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任务。全面启动实施城关镇二道河、梁家湾镇姚楼、青山乡白龙、十里坪镇中棚、白鲁础乡大竹园5个贫困人口搬迁项目村建设。
(四)“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工程。继续采取输出就业培训与就地创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双向培训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培训、订单就业”的原则,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拓宽输出就业渠道,提高安置效果。围绕旅游产业开发,瞄准农家乐经营户,有效开展文明礼仪、农家烹饪、经营管理、民俗文化、农业观光、汽车驾驶、工艺绣品等方面技能培训,拓展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空间。完成“雨露计划”培训招生600人。
扶贫开发现状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8月25日,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副主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组成调查组,在县政府办公室及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组现场察看了花林寺镇卫家岗村委会、香菇种植大户等扶贫项目建设情况,走访了花林寺镇木瓜铺村、高楼村部分扶贫搬迁户。在查看现场的基础上召开了由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工作情况汇报,调查组成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关部门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全县贫困人口比2002年减少了1.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00余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大力发展食用菌、果、茶等特色产业。在扶持洋坪镇马渡河柑橘示范区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6个村的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柑橘基地4万多亩,茶叶2万余亩,食用菌发展规模达到1.1亿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家(规模以上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家,3.65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80元,比年增长了2.07倍,年均增长15.7%,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坚持以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为主,以设施建设、“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工程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建设。年来,已完成了30个村的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80公里,累计投入2.1亿元解决了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兴建末级渠240公里,完成晓坪等7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农网完善化建设任务,累计新建沼气池达9560口。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房户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居住“三不通”的贫困农户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4300户,完成扶贫搬迁408户1489人,完成生态移民315人,90%的移民搬迁户基本实现脱贫,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以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实施“雨露计划”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有效整合“阳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农民参与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500多人,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贫困农民3万多人,转移安置就业1400人,全县通过培训后外出务工人数达4万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就业促增收”扶贫新模式。
乡镇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一、山沿山区贫困现状
以地处河西地区中部的张掖市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贫困人口仍然较多。张掖市沿山地区民乐县的南丰乡、山丹县的陈户乡、高台县的新坝乡、临泽县的倪家营乡等16个乡镇共有农户7.6万户,人口30.4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测算,这些乡镇的贫困人口达到4.2万户、16.64万人,占总户数的55.3%、总人口的54.7%,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68.4%。
2、生存环境十分严酷。这16个乡镇均都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浅山区,气候寒冷,霜期过长,地势倾斜、海拔梯度大,年降水量不到150毫米,蒸发量高达24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匮乏,土地贫瘠,人均水浇地仅0.5亩左右。
3、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由于沿山地区属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01年遭受60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作物受灾严重,农民群众出现粮荒,政府不得不开仓借粮2125万公斤;2003年民乐县发生6.1级强烈地震,受灾群众达到5.6万户20.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64亿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灾返贫人口达到10.73万人。
4、区域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沿山区只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但品质差、产量低,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特别是国家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政策实施后,可利用的耕地、草场分别减少了29万亩和30万亩,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大幅度萎缩,新的产业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陷入困境。
扶贫开发成就辉煌
内容: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省,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开发促脱贫、靠发展解贫困,2001年全省4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4年的335元增加到1258.82元,693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比例由1993年的35%下降到9.47%。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等原因,我国1994年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共计有1000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5%;48个贫困县,数量占全省县份的55%。贵州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每年派出大量干部开展进村入户扶贫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工作,将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以求在全省形成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持续发展、自我积累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增强的局面。
近年来,全省各地把种养业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实行分类指导。一方面,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每年实施800万亩“高产示范工程”、600万亩“扶贫温饱工程”,努力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实现了由缺粮大省向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的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一批猪、牛、羊、水稻、蔬菜、药材、特种养殖等商品基地。
思南县东华乡上寨村民组极贫户张进一家4口,人均收入不足300元。2000年调整种养业结构,贷款3000元,购买4头母猪,实施滚动发展,今年头8个月收入17000元,到年底可突破3万元,比2年前增加25倍。他指着65头存栏猪对记者说:“养猪项目选得好,市场前景好,还得感谢党的政策好!”
目前,贵州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从1998年以来GDP增长速度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中石油扶贫开发分析
1引言
贫困是全球共同的挑战。2015年,联合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把“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列为首要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十八大以来,国家更是致力于精准扶贫,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长期以来,中石油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06-2015年间,中石油的扶贫开发足迹覆盖了新疆、西藏等20多个省份的200多个县(市),扶贫开发之路渐行渐远。2016年4月,中石油首次《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石油2006-2015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的真实反映,帮助我们了解其扶贫理念与模式,以期为其他企业从事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借鉴。
2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1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英文缩写"CNPC",中文简称"中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贸易、管道储运、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是一家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长期以来,中石油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中始终居主导地位,目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合作项目。
2.2企业公民理念
扶贫开发整村报告
满月乡马营村地处北部山区,是一个市级贫困村。全村1352人,其中建卡贫困人口479人,占总人口的35%。为改变贫困面貌,马营村党支部立足于抓班子、带队伍,夯实了扶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加快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步伐。
一、狠抓班子建设,为推进扶贫开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学习培训强素质。村党支部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积极参加各级统一组织的学习培训基础上,认真开展“村干部读书日”活动,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阅览室和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丰富科技知识,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
二是规范制度促管理。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制,根据班子成员的职务和个人特长,明确了各自的权限范围和工作职责;建立班子成员包片联系贫困社制度,班子成员每周深入联系点2次以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建立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对涉及全村发展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班子会议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统筹安排。通过规范制度,理顺了“两委”关系,避免了工作冲突,增强了工作合力。
三是转变作风树形象。村党支部以转变作风为切入点,做到口勤多问、腿勤多跑、手勤多干,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访贫问苦,收集民意,搞好调查研究,开展上门服务,竭诚为群众排忧解难,力求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树好了“领头人”形象。
二、发挥党员作用,引导党员在扶贫攻坚中践行先进性
扶贫开发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主题调研的通知》(发改办地区[*]647号)的要求,我委积极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及时转发了国家发改委文件,并要求以县为单位开展调研。有关县根据要求,结合我省近年来实施的扶贫开发工作,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产业扶贫等方面选择调研主题,深入乡村了解情况,选择典型村组摸清致贫因素,总结脱贫措施。截止6月底,21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部分非重点县上报了调研报告。本文根据本次对全省贫困地区调研掌握的情况,结合近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和21个贫困县的监测数据。总结了几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结合江西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扶贫资金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省统筹安排好各类扶贫资金,围绕贫困地区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实施扶贫开发。
(一)以工代赈资金夯实贫困地区生产生活基础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年至*年我省共安排以工代赈项目3,719个,累计投入133,677.6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125,840万元(含项目管理经费1,2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837.6万元。建设了一批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业开发、人畜饮水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农业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地区抗灾御灾能力,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新一轮的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取得了可喜成绩。
1、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了行路难问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年以来,全省以工代赈计划中用于交通建设的资金83,526万元,新建道路537条3266公里、改扩建公路1234条6675.9公里,新建中小桥梁270座11717延米。用以工代赈资金搭建起来的交通网络遍及贫困地区,提高了通达通畅率。跨省乡村路20条208公里,跨设区市乡村公路11条121公里,跨县乡村公路104条917公里,连接省道、国道公路通道135条791公里,对发展边贸、搞活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遂川县营盘圩至湖南桂东县黄洞省际断头公路建设,不仅解决了沿途3个行政村、18个村小组,近*人的行路难问题,而且加快了沿途经济发展,促进了边际群众交往和边贸经济的发展。由于该公路的建行通车,使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和大量特色农产品得到开发,仅沿途开发建设的小水电站达10座,装机容量超过1万千瓦,丰富的毛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民从特色农产品销售中人平增收500多元,当地受益群众人平纯收入由*年的1300元增加到近*元,乡财政收入由40多万元增加到90多万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扶贫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