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5:58: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妇女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妇女发展

妇女发展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和以妇女组织为首的社会团体的努力下,农村妇女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得到强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权利仍处于劣势。贫困人口中,农村妇女占大多数;弱势群体中,农村妇女仍占大多数。尽管妇女的平等地位得到了法的确定,尽管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蒸蒸日上,但是,农村妇女仍然背负着来自自身、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她们仍然是一个需要倾注更多关爱的弱势群体,如何更好地改善农村妇女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仍然是农村妇女工作的主题。而在当前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里,如何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调动其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巨大潜力与战斗力?结合本县的具体实际情况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促进个性解放,提高农村妇女自身脱贫能力。知识文化水平低,没有就业技能是导致我县农村妇女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决定了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的分配,教育决定了妇女的发展机会、脱贫能力和发展能力。要把帮助妇女获得教育学习、政策服务、培训机会和项目援助,作为打破贫困循环的基础和条件,把提高妇女生产潜能、增加妇女收入作为扶贫的着力点。妇女组织应当积极协调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企、私企等部门,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性,将妇女人力优势转化为创业上的智力优势、经济上的效益优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优势。大部分农村妇女思想仍然相对保守,尚未完全挣脱开传统的性别枷锁。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在思想意识上,有一部分妇女缺乏理想和追求,不思进取,思想停留在“满足温饱,吃穿不愁,围着灶台、丈夫、儿女转”的状态;在政治意识上,缺乏参政意识,社会责任感欠强,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在经济意识上,部分农村妇女缺乏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精神,不想或不敢投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中,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意识不够强,不敢冒风险,不敢创大业、致大富;在家庭生活上,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村妇女仍然把人生理想、个人幸福寄托在丈夫、子女身上,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自身脱贫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女主人,必须要促进其自身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在农村妇女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培养、宣传各类先进妇女典型,宣传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求知进取来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弘扬文明风尚,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广大妇女提高素质、自我追求、自我奉献的过程。

二、扩大就业渠道以帮助农村妇女就业为关键,增强贫困妇女的经济实力。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在此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农村妇女发展的新问题。通过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模式“镇改街”、“村改居”,使农妇一夜之间成为居民,其代价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妇女面临的再就业问题更加严峻。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帮助农村妇女就业,是消除妇女贫困的关键所在。但是要真正提高农村妇女的地位、改善其生存现状,仅靠法律确定和政策扶持以及社会救助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农村妇女们自己拥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这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1、以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为手段,开发贫困妇女潜在的生产力。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引导、组织、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学、比发展、比贡献,在全市各县内涌现出一大批农村致富女能手,发挥了生产、示范、培训、创收等作用。技术与信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妇联组织和劳动就业部门应加强与信息公司的合作,广开渠道,为农村妇女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眼界和就业面,增强她们的就业信心,帮助她们选择就业单位,跟踪维护她们的劳动权益。

2、以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突破口,提高贫困妇女的非农就业能力。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有两条思路:一是就地安置。随着农村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这些企业急需就地使用劳动力,为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提供社会保障,建立维权网络。尽快根据各地状况,在农村拉起“三条保障线”即下岗女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以此加强物质救助、降低了就业风险。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保证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同时,同时也体现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女性社会保障待遇,针对农村妇女的特殊需要,拓宽社会保障范围,确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标准。受经济地位与残留的性别歧视影响,在农村侵害或漠视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尤其是农村妇女受教育权利、家庭权利等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农村妇女的维权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应携手整合社会资源,创建和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机制,共同编织出较为完整的妇女维权网络。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妇女的“娘家”,在接待农村妇女来访时,应当热情接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及时提供援助。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救助渠道,如建立信访组织网络、开通妇女维权热线、建立妇女法律服务中心,力求为向妇联求助的农村妇女提供周到、便捷服务。同时,农村妇女作为权利主体,只有自己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妇联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来提高农村妇女自身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如:可以通过举办妇女法律知识培训班、讲座、妇女法律知识竞赛、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知法、懂法、守法教育,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依法维权能力。要加强对基层妇女干部的培训,通过她们向农村妇女大力宣传先进的发展观念,使她们认识到参与经济发展对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妇女人生价值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积极参与先进生产力发展,才是妇女获得解放的先决条件,也是农村妇女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找准农村妇女脱贫工作的关键点,引导全县农村妇女认识到我们目前的贫困不只是物质上的贫困,更是精神上的贫困和观念上的滞后,只有跳出围着锅台转、围着丈夫孩子转的老框框,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才有出路,充分认识到只有提高经济地位才能提高社会地位,这才是最大的维权。

查看全文

妇女发展纲要

20*---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妇女发展必须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快的前进步伐。

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加快实现男女平等的进程,发挥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制定并《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妇女现状出发,兼顾妇女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确定了20*---2010年妇女发展的总目标和主要目标。同时,充分考虑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妇女发展12个重要领域,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制定妇女发展规划的做法,以’95《纲要》的实施成效为基础,根据我国妇女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2001#0;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纲要》确定了6个优先发展领域,即: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并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

《纲要》的制定和实施,目的是强化政府的有关职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鼓励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争取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21世纪,中国妇女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

总目标

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得到实现。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分享经济资源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保障妇女的各项政治权利,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普遍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终身教育水平;保障妇女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妇女生活质量,促进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妇女发展规划

一、妇女与经济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就业、获得经济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逐步减少贫困妇女人数。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好女获得经济资源的乎等权利和机会。女性在资本、信贷、土地、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配置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占有权利和有效服务;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上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权利。

2、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妇女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实现男女就业机会乎等和男女同工同酬;扩大女性就业领域,增加女性就业机会,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总数的4硼以上;改善女性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提高女性在新兴产业、行业申的就业比例和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城镇女性从业人员与男性平等地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扩大农村妇女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老年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

查看全文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论文

一、健康领域

公民健康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尺度。妇女健康和安全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平等,而且也影响到子孙后代以及整个社会及家庭的总体健康水平。

妇女的健康涉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好和安全状态,包括享有生命安全的权利、在整个生命周期达到身心健康标准的权利、享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权利以及有能力抵御各种传播性疾病的权利。鉴于现有的数据状况,本次对妇女生命健康状况的评估主要从生命安全(生存)、保健服务两个方面进行。生命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健康服务的目的所在。健康服务是达到身心健康标准的一个重要条件。

1.全国总体状况概述

从全国的情况看,1995年以来十年间,妇女健康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综合指数逐年上升。(见表2)但数据显示,妇女生命安全指数在十年间变化不大,甚至有小幅下降,这与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女婴、女童死亡率不无关系,也与孕产妇死亡率地区分布不平衡的影响有关;健康服务指数有较大提高,但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依然很大,尤其应增加各方面投入,提高妇科病检查率。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上升,1995年达到115.6,2000年为116.86.而且呈现出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城镇偏高,农村情况更为严重;汉族高于少数民族;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和西部等特点。

查看全文

"十五"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十五“妇女发展规划

终期评估报告

海州开发区

二00六年四月二日

海州开发区妇女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一序言

查看全文

现代化进程中妇女发展展望与对策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它包括价值观念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心理结构现代化、行为方式现代化等。妇女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的现代化过程离不开妇女的发展。

妇女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妇女作为一个由性别分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断进行自我超越,追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妇女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即妇女自我意识的高度觉醒,与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尊严、人格与价值,平等地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发挥自己的潜力与才能,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妇女发展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总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在现代化进程中相对于男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尤其是“男尊女卑”思想依然比较严重,阻碍着妇女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发展的追求,妇女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现实生活中还得不到真正实现。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发展道路也警示我们,现代化并不一定带来妇女的发展与进步。如在美国,妇女追求自身的独立自主和人生价值,年轻时就离开父母独立学习、谋生,婚后许多人仍承担社会职务。但这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她们中许多人牺牲家庭与生育换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中独身者迅速增加,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结果导致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在日本,女性从学校毕业后暂时就业工作,结婚后便退职回家,专事生儿育女和家务劳动,结果导致妇女自我价值被埋没,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这两种极端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不可取的。此外,目前有关衡量现代化的主要评价指标中,还没有一项能够准确地反映作为性别分层的妇女群体发展水平的。而一项未曾考虑性别因素的战略,往往会带来片面的发展和新的社会不公。

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妇女发展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以彻底解决。但是任何强调客观,甚至消极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思想也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必须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行动扎实推进妇女的发展。

一、要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各级党和政府是现代化目标、任务、政策的决策者。决策者的认识、行为和认同度直接影响着性别意识在决策中的位置和作用。决策者在制定法律、公共政策、方案和项目时,只有把男女平等作为参照值,充分考虑发展过程中将会对男女两性特别是对仍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造成的影响,才能使妇女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各级党和政府应抓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将妇女发展内容列入现代化目标和现代化衡量标准之中。一要将妇女发展规划与现代化总目标以及各级有关现代化发展的子规划、公共政策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之中,加强性别统计、性别分析,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二要将妇女工作真正纳入政府的职能之中,各级政府设立专门的实质性的妇女工作部门,更有效地承担起促进妇女发展的职责,改变目前各级政府虽然设有妇女工作机构(协调组织)而实际工作仍由不具备行政效力的群众团体——妇联来承担的状况。三要继续建立完善有关妇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妇女平等参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法律的、行政的、宣传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消除“男尊女卑”、性别歧视的影响,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五要关注和有效地解决妇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占妇女人口70%的农村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权益保障问题,确保妇女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决策管理机构、平等地行使权力问题,妇女潜在的人才资源向显性的人才资源的转化问题,消除色情服务业滋长问题等等。

二、广大妇女要更自觉地参与现代化建设,以素质、作为求发展。妇女只有不断提高素质,积极参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作出贡献,才能使自身发展获得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而未来的社会以知识为本,以能力为本,将为妇女创造更多更好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机遇。广大妇女要树立起自我意识、成就意识、成才意识、竞争意识,不仅仅把参与社会作为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要把参与社会作为人生不断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善于自我设计,在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的基础上,有志于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做到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在志向目标上不断追求,在知识能力上不断充实提高,使自身发展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

三、各级妇联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承担起推进妇女发展的神圣使命。要紧紧围绕“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要通过参政议政等渠道,更有效地推进男女平等国策和性别意识进入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之中,从根本上为妇女发展创造条件。二要进一步密切与各界妇女群众的联系,切实掌握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加强对策研究,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妇女的宣传教育,唤起妇女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引导帮助妇女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超越,发挥“半边天”作用。四要适应现代化需求,加强妇联的自身建设。以改革、创新、务实的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努力探索和改进新时期妇联的思维模式、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妇联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查看全文

农村妇女发展机遇综述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男性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实现非农就业,农村出现了新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群体。随之而来的农村“空心化”与“农业女性化”现象,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所谓农业女性化,是指农村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越来越多地由妇女承担和完成的现象。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报告《粮食及农业状况(2010-2011)》指出,中国农业劳动力中的女性比重近48%。事实上,这一数据低估了中国女性的农业劳动参与率。早在2006年,全国农村农户中女性农业从业人员占比就已达53.16%,全国31个省(市、区)中,多个地区这一比例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数,其中江苏省竟高达61.74%[1]。也许,“农业女性化”并不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者、妇女研究者愿意看到的现象,但是,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看到也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农业女性化”确实已经成为既定现象或趋势。值得深思的是,这一现象对于农村女性而言意味着什么?它对农村女性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认为,与“男工女耕”相伴而生的“农业女性化”是中国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这一现象既在某种程度上给农村女性带来了挑战,使女性面临着扮演多重角色的压力与困境;又为女性角色的变迁创造了新的条件,为女性地位的发展与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

2农业女性化给妇女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众多农村“留守妻子”成为现代农村中一个独特的新群体。她们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承担起了复杂的双重角色,即被强化的传统家庭角色与现代农村社会经济角色,受到了来自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挑战,这无疑会带来妇女角色转换与角色扮演的冲突。

2.1农村妇女的角色冲突

首先,农村妇女的传统家庭角色被进一步强化。这种传统家庭角色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性别分工中的“主内”,也就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包括婚姻角色、生育角色和家庭生活角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除了承担传统婚姻、生育角色以外,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角色被进一步强化。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家庭的男性已经开始介入家务劳动,多数妇女已由专职的家务劳动者角色转变为家务劳动的主要分担者或共同参与者。但是总体而言,家务劳动领域仍沿袭了“内”的属性而主要由妇女承担。调查数据表明,有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其中家务劳动完全由妇女承担的占49.2%,由夫妻共同承担的占40.4%[2]。在那些男性劳动力外出的家庭中,妇女自然承担着全部的家务劳动。其次,农村妇女现代农业生产者角色的确立。在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以后,他们留下的属于家“外”性质的劳动生产与对外交往等事务,也一并成为妇女承担的事务。妇女承担起繁重的生产劳动任务,担当起农业劳动者的角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006年全国妇联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肃10省、50个县市、100个村庄的10000名成年妇女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其中与丈夫“一起干”的占54%,妇女“单独承担”的占20.7%。从妇女劳动对家庭经济贡献来看,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有61.3%的妇女与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入,其中吉林高达81.2%,2005年,被访妇女个人人均年收入为7794.65元,占家庭年均收入的49.01%。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就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更是独立承担了本应与男人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与义务。她们不仅要操持繁重的家务,而且还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农村家庭出现了“男工女耕”的性别分工新格局与农业女性化趋势[2]。

查看全文

“一带一路”引领妇女发展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人类文化交流之路,民心相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社会根基,新疆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地域,政策优势明显、如何紧抓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新疆妇女事业的发展。本文立足新疆妇女,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充分展现巾帼风采,做时代新女性,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贡献发挥半边天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妇女;发展路径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诉说着历史上中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感人故事。如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古老文明再次彰显魅力,中国和周边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正在放飞追求共同繁荣发展的梦想。2013年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时提出打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底,访问欧洲期间提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对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促进沿边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推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战略安全和周边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主席在去年9月和10月推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建设新丝路经济带,实现西部经济的大发展,架设亚欧经济发展的桥梁。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的优势与妇女的作用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我国西北边陲,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周边同八个国家接壤,目前有17个国家一类口岸以及喀什、霍尔果斯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与周边国家经济相融、人文相亲,具有向西开放的独特优势,既可以服务周边国家,又可以服务沿线各省区市,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特殊作用。(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的优势。新疆充分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特殊地缘、资源、人文优势,围绕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初步具备了支撑核心区的基础和能力。1、区位优势。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周边毗邻8个国家,拥有17个国家一类陆路开放口岸和2个航空口岸,是连接中国内陆和亚欧的最便捷区域、新疆作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道和枢纽作用将更加突出。2、资源优势。新疆不仅是国际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也是我国未来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在未来国际能源资源战略格局中,依托国际能源资源通道,有序开发新疆能源资源将成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3、人文优势。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的中心,经过长期的相融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区内众多少数民族都是跨界而居,与中亚、西亚地区血缘相亲、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文化认同广泛,有利于新疆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开放。4、科技优势。近年来,新疆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科技创新“走出去”正在成为深化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强劲动力。例如,全国共有54家单位加入由乌鲁木齐高新区发起和成立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亚市场战略联盟”,利用新疆特有的口岸优势,发挥高新区整体竞争优势,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技术、产品向中亚市场转移和输出。(二)“一带一路”妇女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五大重点之一,也是重要的软力量建设。没有民心相通,就没有真正的互联互通。民心相通就是坚持以民为本,最大限度顺应民愿、汲取民智、凝聚民心、汇集民力,搭建起联通各国人民、增进心灵沟通的民心之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妇女是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享有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妇女的认同、参与和贡献,也就不会有“一带一路”的建设、繁荣和发展。妇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民心相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围绕“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大局创新妇女交流交往,对于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妇女中弘扬丝路精神,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二、“一带一路”为新疆妇女发展提供的新机遇

查看全文

关于落实妇女发展规划通知

前言

妇女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县妇女发展规划(—年)》,大力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权益,妇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妇女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的程度有新的提高,县级四套班子都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县机关党政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女领导配备面分别为51.7%和100%;妇女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升,小学女生入学率达100%,初中女生入学率达99.68%;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妇女就业领域有较大的拓展;妇女健康保健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分别达94.13%和99.81%,孕产妇死亡率年为0;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得到实施;妇女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

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县妇女发展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妇女的参政水平、就业层次、受教育质量、卫生保健水平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权益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实现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集多重使命、多重挑战于一身的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也是我县妇女事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推动全县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年)》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妇女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县妇女发展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妇女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妇女民主参与、就业保障、素质技能、卫生保健、法律保障及社会环境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政府职能,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促进我县妇女的全面发展和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查看全文

劳保局妇女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有关劳动保障方面的要求,保障广大妇女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特殊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促进妇女就业。

1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

2调整妇女就业结构,提高妇女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妇女在新兴产业、行业就业的比例;提高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

3落实男女平等的就业原则,用人单位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