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3:43: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福利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福利服务

民政局福利服务调研报告

市辖52个镇、1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64万,60岁以上老年人36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6%,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去年以来,我们立足社区,因地制宜,以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为保障,精心组织实施了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全市己完成并投入使用“星光计划”项目45个,投入资金6174万元,建筑面积44292平方米。

一、深入调查摸底,为实施“星光计划”做好准备

实施“星光计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搞好社会资源和需求调查。为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环翠区着手对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社区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实施“星光计划”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条件。从不利因素看,虽然随着社区建设和老年事业的发展,我市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但与时展和实施“星光计划”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供求上不适应。到去年年底,市区共有养老机构39处、床位1385张,仅占有入住意向老年人的5%,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供求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二是服务上不适应。大多数老年服务机构都是七、八十年代建立的,无论内部设施、外部环境,还是服务质量和档次都与当今老年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三是配置上不适应。现有老年服务设施单一功能的多、综合功能的少,低档次的多、高档次的少,不仅适应不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要,而且重复建设,浪费了社区资源。四是管理上不适应。在内部设施配套上缺乏统一标准,在收费标准和服务管理上缺少统一规范。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星光计划”的积极性相当高,实施“星光计划”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矗二是现有的服务机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通过投入资金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强化管理,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服务机构,实施“星光计划”有着良好的设施基矗

在对本地实际情况有了准确把握后,为开阔眼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们组织各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民政局负责人及环翠区三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前往“星光计划”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北保定实地考察,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先进经验,而且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大大激发了他们实施好“星光计划”的热情和信心。

二、精心组织发动,稳步推进实施“星光计划”

第一批“星光计划”项目的启动,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作用,事关整个“星光计划”的成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打成功率。

查看全文

福利院义工服务小结

年月日,我实践服务协会组织下辖的六个部门总计100余名成员参加市第一福利院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

在事先就已经与该单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早上九点,我协会的与会队员全部集合完毕,在相应负责人的组织下,队伍以整齐队列开赴目的地,九点半左右,到达福利院。简单进行布置任务后,队员们迅速展开工作。

我协会的志愿者队员们,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帮助下,一部分负责打扫福利院的卫生,一部分则主动与老人交流,照顾老人。由于全体成员的认真努力,上午的志愿者义工活动圆满结束。有的福利院老人迅速与志愿者们成为了朋友,有的老人在队员离开的时候拉着队员们的手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福利院的相关领导同志对我们此次义工活动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福利院,向所有参加义工活动的志愿者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活动,还引起了《日报》的关注。

在整个活动期间,实践服务协会的志愿者表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奉献精神。在队伍往返学校与目的地的过程中,我实践服务协会队员们始终保持良好的警容风貌,并且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警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着装。就连路上的行人,都不禁驻足欣赏我警校大学生的风采。

此次活动,其主力军为级新成员,在活动期间,级的新人们继续秉承实践服务协会一贯的传统。发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充分表现了自己无私的爱心,也向人们展示了级新成员的优秀风采,我们欣喜的看到,级新人这批实践协会的新力量,正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向我们走来。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体现了作为实践服务协会成员应有的风采。有理由相信,这支实践协会未来的骨干们,定将与他们的前辈一道,引领实践服务协会,不断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查看全文

福利院服务发展交流

减少办公室专职人员提供充分的人力,物力保证护理的质量,膳食服务上我为老人提供需要口味适合的饭菜,作到品种多样,花样翻新,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饮食要求,总之养老工作每一项管理行为都应是以老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现位于区乡村,区社会福利院是敬养老合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固定资产420万元,床位120张。现已收养员109名,其中农村五保老人26人,乡村三无老人17人,孤儿1人,自费养员65人,工作人员21人,田园10亩。

本着市民政局局长提出的民政工作要“想新的凭真的干实的九字方针,几年来我区社会福利院在市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区民政局对养老工作提出的办院要上等级、管理要上水平、服务要上质量、设施要上档次、创收要上效益”要求,把院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岗位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院务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化。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抓好规范化管理首先认识要高,规章制度要全,院内管理要严,岗位责任制落得要实,从根本上要完全解脱敬老院原有的老人三个饱一个倒”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社会老人、五保老人、乡村孤寡老人的需要,要把以人为本贯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工作每个细节,院内的设施、居住环境完全适应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只有不时地加大管理力度才干使养老工作达到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设备现代化、康复疗养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

落实“三个代表”体现民政工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XX年我区民政局把改建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远规划,把改扩建福利院纳入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区委、区政府等五大领导班子亲临福利院进行视察,市、区民政局长、主管科长,乡主管乡长,经常深入福利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资金,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我院里争取资金,发明条件,新建高标准养员楼2100平方米,工程投资2205900元,设备投资29万元,新建的养员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室内装修达到规范化,家具现代化,地板,地热。每个养员室实现了三通:即通闭路,通电话,通呼叫铃。每个楼层实现了四有:有活动健身室,图书室,医务室,理疗按摩室。同时全院实现了自动给水,装置了电饮水机,保证24小时供应开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用水难,用开水更难的问题。

新建的太阳能浴室将给老人,扩大了食堂、浴室及锅炉房的面积。特别是瘫痪老人提供极大的方便,随时洗浴方便卫生、快捷。

查看全文

金融服务水平测度与经济福利综述

尽管有众多指标可以用来反映某一具体金融产品的服务水平,但测度金融服务总水平的系统指标却没有定论。国外学者试图直接测度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即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的程度,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金融服务的供给和人们对金融服务的使用。Beck,etal.于2005年第一次引进一组新的银行业覆盖指标,来测度信贷服务可及性水平。这些指标分为两大类:一是银行金融机构覆盖度———每千平方公里银行机构密度、每十万人银行机构拥有量、每千平方公里ATM密度和每十万人ATM拥有量;二是银行金融服务使用度———每千人贷款额、贷款收入比、每千人储蓄额和储蓄收入比。以上指标虽较为粗略,却是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首次尝试,也是对金融发展指标的重要补充。Honohan(2006)基于150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提出了另一个新指标———拥有银行账户的家庭数量占总家庭数量的比值。随后,StijnClaessens(2006)和MandiraSarma(2008)也在Beck等人的基础上对上述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所提指标仍然是围绕金融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度来设计的。由于各国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测度结果的可比性,学者们不得不舍弃一些测度指标(这些测度指标在某些国家容易获得,并且能较好反映金融服务水平,但在大多数国家却难以获得)。因此,测度金融服务的可及性主要是从银行机构覆盖度、存贷款情况、拥有银行账户的家庭比例等维度展开。通过对金融服务可及性的测度,国外学者得出一致结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只有不到50%的人口才能够获得金融服务(Beck,etal.,2009)。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测度方法基本是基于现有的银行统计资料进行的,如果用以上指标来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话,就会使得测度结果与实际水平具有较大差距。这是因为,金融服务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银行提供的储蓄、信贷服务,即上述测度指标并没有包括金融服务的全部内涵,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微观调查获取数据。正如Claessens&Demirguc-Kunt(2006)所指出的那样,测度金融服务可及性的最优方法是进行家庭层面的调查。另外,上述测度方法只是基于金融服务水平的若干维度分别讨论服务水平,而没有从总体上去衡量。如何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测度金融服务水平,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国内学者对金融服务水平测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李猛(2008)引入了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一个新指标———成年人中借款者比例,来研究影响金融服务水平的因素。耿颢(2009)以金融机构对私营部门的信贷额占总信贷额的百分比作为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发现山东省金融服务水平不及江苏省和广东省。刘亦文、胡宗义(2010)则将研究范围定位于农村地区,首次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将农户数与营业网点数比值、营业网点数与土地面积比值、获得贷款企业数占总企业数比值以及获得贷款的农户数占总农户数比值合成一个测度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可见,国内学者在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考虑数据可得性基础上,相较于国外研究有了一定创新,但仍然没有更全面地去测度我国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发展越来越强调要包容性发展。印度包容性金融委员会(RangarajanCommittee)2008年正式提出了包容性金融的定义———“在一个可支付的价格水平上确保脆弱群体能够及时、充足地获得金融服务的过程”。MandiraSarma(2008)将包容性金融定义为“经济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轻易地、有效地获得和使用正规金融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现今,金融包容性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提升金融包容性也已成为许多国家首要推行的政策。上文提到的测度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基本是单个的,只能反映部分信息,使用这些单个指标进行测度有可能对该地区的真实金融服务水平形成误判。因此,MandiraSarma(2008)首次利用多维度分析方法提出金融包容性指标IFI(IndexofFinancialInclusion)。IFI主要包含了金融服务的3个基本维度:银行机构的渗透率(拥有银行账户人口比例)、银行金融服务的有效性(每千人金融机构覆盖度)和对银行系统的使用(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这一综合评价指标的提出弥补了以往利用单个指标分别测度金融服务水平的缺陷;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数据,IFI没能将可支付性、及时性以及金融服务的质量包含在内。随后,SatyaR.Chakravarty&RupayanPal(2010)和MandiraSarma(2011)对该指数进行了改进。同测度金融服务可及性的指标一样,IFI测度的主要还是银行业的储蓄、贷款和支付业务,保险、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仍未包含在该指标中。金融排斥,是指人们不能以合适的方式获得必需的金融服务(Leyshon&Thrift,1995;Sinclair,2001;Carboetal.,2005)。因此,通过测度金融排斥程度可以间接反映金融服务水平。一般认为,金融排斥包含可及性排斥、价格排斥、条件排斥、市场排斥和自我排斥五个维度(Kempson&Whyley,1999)。学者们基于其中一个或几个维度分别对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了测算(田霖2011;高沛星,王修华2011),同样这些单个的排斥维度也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的金融服务水平。虽然上述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系列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但目前仍然没有公认的最全面、最优的衡量方法,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微观数据的缺乏。另外,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金融服务水平时基本上都将注意力放在国家这一宏观层面,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研究十分缺乏。

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

近年来,国际机构的相关扶贫与合作项目证实了金融服务对使用者经济福利的正向影响。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04)认为,提供给贫困及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主要指小额信贷)是扶贫的重要工具,获得储蓄、借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有利于他们掌控日常收支;美洲开发银行(IDB,1997)、亚洲开发银行(ADB,2000)指出持续性地向贫困人口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能推动金融系统及全社会的进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6)认为金融服务尤其能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除国际机构之外,其他许多实证研究也基本支持以上观点。例如Udry(1994)认为人们获得信贷服务,除了能够促进生产以外,对平滑消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inswanger&Khandker(1995)运用印度农户的数据分析了获得正规借贷的影响,发现农户获得正规借贷后显著提高了贷款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李锐、李宁辉(2004)估算出了中国农户借贷对收入和福利效果的边际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借款能够增加其纯收入,改善其福利状况。Paul,etal.(2009)运用ADL指数证实了获取微型金融的储蓄和贷款服务在帮助家庭应对健康危机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消费。刘亦文、胡宗义(2010)认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研究,但单个家庭金融服务的获得和扶贫之间的系统证据仍然非常缺乏(EdwardAl-Hussainy,etal.2008),因此,要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必需依赖于合适的计量方法(Pitt&Khandker1998)和质量更高的数据(StijnClaessens2006;EdwardAl-Hussainy,etal.2008)。小额信贷是近年来新兴的金融服务,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保险和汇款同样是较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因此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以及金融抑制角度来具体阐述金融服务所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小额信贷可以为贫困家庭和微小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发展小额信贷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力举。但是,学者们对于小额信贷的经济福利效应却持不同观点。许多学者认为小额信贷在减缓收入不平等、缓解脆弱性和扶贫等方面有着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Littlefield,etal.(2003)认为,小额信贷及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商业贷款。他们通过总结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认为小额信贷在消除贫困、提高子女教育水平、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及女性社会地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众多国外学者对孟加拉国小额信贷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Pitt&Khander(1998)、RubanaMahjabeen(2008)均发现借贷对提高家庭的收入、减缓收入不平等、平滑消费、消除贫困、积累资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影响效果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孙若梅(2005)通过分析河北易县、南召扶贫社项目的调查数据,得出小额信贷主要通过投入非农经营来增加农户家庭收入,且小额信贷可以改善农户间的信贷分配。张立军、湛泳(2006)通过小额信贷的反锁定模型,证明小额信贷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与技术三方面的反锁定来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增产不增收”问题,降低农民贫困度。刘燕丽等(2008)指出,虽然小额信贷对深陷贫困的农户家庭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但它有效地帮助脆弱农户抵御了陷入贫困的威胁,这在扶贫和小额信贷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李雅宁、杜志雄(2011)则认为增加小额信贷的贷款次数可以持续显著地提高农户家庭的务农收入水平。然而也有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如JonathanMorduch(1998)对孟加拉国参与小额信贷的1800个农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获得金融服务并没有显著提升其消费水平,儿童上学的比例也未上升,其影响仅仅体现在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而非减少贫困。Coleman(1999)也持类似观点。ThiThuTraPham&RobertLensink(1995)基于越南的数据,对小额信贷能缓解贫困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参与小额信贷项目并没有显著影响自主创业家庭的利润。因此,小额信贷减贫的作用依然不清晰。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小额信贷影响效应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研究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例如存在选择性偏差。Morduch(1998)、Pitt&Khandker(1998)认为这取决于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根据FSA(2000)的界定,保险属于金融服务的一大维度。目前学术界对于保险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比较典型的成果如YoungP.,etal.(2006)通过小组座谈和对照组比较的定性研究方式,发现参与保险的人不仅能在遭受疾病时较快地获得治疗,而且能有效缓解疾病所带来的冲击。另外,MichaelR.Carter(2010)也认为保险不仅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户各方面发展。汇款服务同样也是金融服务的维度之一。目前,汇款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已成为低收入国家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汇款服务产生的效应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文献表明汇款服务对医疗健康支出(Amuedo-Do-rantes,etal.2007)、减贫(Esquivel&Huerta-Pineda2007)、教育(Hanson&Woodruff2003)、创业(Woodruff2007)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一般来说,正规的汇款服务往往是比较昂贵的,尤其是在缺乏竞争和客户缺乏相应金融知识的情况下。在汤加和新西兰的研究发现,银行普及率的不足不仅减少了竞争,也使得汇款更加昂贵,人们不得不花较大金额来获取支付、汇款服务,大大降低了福利水平(Gibson,etal.2006)。Demirgü-Kunt,etal.(2009)运用墨西哥村级层面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款与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以及金融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发现银行通过汇款服务,使得家庭可以用汇款收入来购买耐用品和投资于企业。但是汇款服务对于经济福利的具体影响如何,则需要使用汇款等金融服务方面更为详实的统计资料与数据。除了从正面直接测算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外,一些学者也从金融抑制及信贷配给方面间接考察了金融服务缺乏情况下的福利效果。金融抑制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地区,因此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农户金融抑制的福利损失测算。典型文献如李锐、朱喜(2007)运用biprobit和match模型,采用微观数据分析了金融抑制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发现由于金融抑制,农户纯收入、净经营收入、消费性支出和非土地性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刘适等(2011)通过模糊聚类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模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DongFengxia,etal.(2010)则运用内生性Switching回归模型发现,金融抑制使生产性投入、农民素质和教育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若消除金融抑制,农业生产力和农户家庭收入都会得到提高。另外,邱崇明、李辉文(2011)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金融抑制对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着“门槛效应”和“时间窗效应”,即在短期内温和的金融抑制能够刺激消费需求,但在长期内对消费需求是有负面影响的。信贷配给产生的负经济福利效应十分普遍。GuarcelloL,etal.(2003)认为信贷配给在决定家庭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家庭是否将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这就使得信贷配给成为决定儿童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信贷配给的存在降低了儿童福利水平,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家庭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卢亚娟(2009)利用包含是否受到信贷配给和福利影响联立方程的内生标准函数的Switching回归模型,结合江苏372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信贷配给使得农户无法获得或只能部分获得其所需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从而影响了农户收入增加,进而影响农户福利状况。刘艳华、骆永民(2011)经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大于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

文献简评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我们可知:学者们测度金融服务水平主要从直接衡量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计算金融包容性水平,以及金融排斥程度这三个方面展开。其中,衡量金融服务可及性和金融包容性水平基本围绕银行机构覆盖程度、存贷款情况和拥有银行账户比例这三个维度进行。国外学者在上述测度方法和维度的基础上对各国金融服务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与分析,开创了该领域的研究先河,为后续深入研究金融服务水平指明方向;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一方面,除了金融包容性指标(IFI)这一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以外,其余的测度指标均是从单个角度进行分析,既容易对实际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造成误差,又会增加横、纵向比较的复杂程度,不利于分析,并且金融包容性指标(IFI)仍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进一步去拓展其涵盖的维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测度均以银行为例,但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并不仅限于银行,还包括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对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狭窄界定,同样也会造成测度的偏差。就国内相关研究而言,由于国外的统计数据与我国存在差异,因此学者们虽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测度指标进行了若干修改,但同样没有全面涵盖金融服务的所有维度,大部分研究仍然处于借鉴和模仿阶段,尚未构建出能科学测算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关于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认为金融服务对使用者经济福利有着正向影响,即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提高收入、缓解收入不平等、平滑消费、降低贫困率等。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三点不足:首先,目前的研究基本选取收入、消费、贫困、生产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研究金融服务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对经济福利缺乏一个全面、清晰的界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福利有待进一步深入;其次,学者们将主要精力和对象集中于信贷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而对于储蓄、保险等其他基础性金融服务的研究较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维度尚需拓展;最后,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详细探讨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具体影响机制,即金融服务是通过怎样的渠道来影响经济福利,这个“黑匣子”是如何运作的也没有得到一致的揭示与认同。总之,由于金融服务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兴起较晚,因此真正将宽泛意义上的金融服务水平与经济福利相衔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未来研究展望

查看全文

福利服务体系经验交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社会下的各类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建立相应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社会福利多元化、社会化的趋势已经到来。

一、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动员、组织、指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和依靠人民的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是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在新时期最有效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缓解社会福利供给与社会养老需求矛盾的最有效办法,也是深刻挖掘社会资源融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快捷之路。

从我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民政部门要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社会需求,引导全社会多方面力量瞩目社会化服务的市场,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前由机关和事业单位承担的多种福利服务向社会转移,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市是老工业基地,更需要加快发展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通过全社会参与社会化服务市场,才能建立更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保障体系。

第二,社会福利社会化是迎接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我市高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对社会提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福利服务需要,提供了发展福利事业的广阔市场。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的多样化,特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形式、就业渠道、生活方式、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观念和家庭功能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趋势对增加社会福利设施、拓宽福利服务领域、提高福利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我们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将日趋成熟,基础将更加坚实。特别是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将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查看全文

老年福利服务工作汇报

市辖三市一区,有68个镇(街道办事处),286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4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5%。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和完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摆在老龄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上,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互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体系,推动了全市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福利服务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一纳入、两转变、三提高”。“一纳入”,就是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通盘考虑,综合运筹;“两转变”,就是在机构建设上由单一温饱型敬老院为主向多功能福利型福利机构转变,在机构管理上由粗放型管理服务模式向规范型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三提高”,就是提高老年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老年福利服务场所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水平。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重新修订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彩票销售筹集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的办法,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鼓励支持村集体投资、企业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改建、扩建、新建。其中,各级政府投资520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1600万元、村集体投资7500万元、企业投资560万元、社会捐赠150万元。四是强化工作推动。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就把实施“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星光计划”列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又将敬老院建设作为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面加强基层老年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个市区有一处综合性的福利服务中心、每镇有一处养老服务机构、每村有一处老年人活动场所。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敬老院建设现场观摩会等,使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备,有力地推动了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

二、以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完善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是构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原则,大力兴建以城市老年公寓、农村敬老院和城乡老年活动场所为主体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十五”期间,各级先后投资4.5亿多元,改造镇级敬老院56处,兴建老年公寓8个、社区服务中心3个、服务站点35个、社区老年“星光计划”项目67个、各类老年活动场所1800多个,初步形成了市、市(区)、镇(街道)、社区四个层面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是以农村敬老院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2011年,市政府提出敬老院建设两年规划,加大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力争敬老院面貌“一年大变、两年质变”,增加床位5000张以上,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五保对象凡是愿意进敬老院的能够全部收住。全市、区各级采取新建、扩建以及利用闲置校舍、办公楼改建等方式,不断提升敬老院的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由过去单纯“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的传统温饱型敬老院,向“吃讲营养、穿讲质量、住讲环境、医讲保健”的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转变。目前,全市64处敬老院中,已动工改扩建56处,竣工16处,投入各类资金6240万元,年内将全部建设完工。2011年市委、市政府发出倡议,倡导每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一处敬老院,参与其建设和管理服务,通过物质帮助、智力支持、技术服务等形式,帮扶敬老院改善条件和环境。到今年4月份,各联系单位已为敬老院提供帮扶款物100多万元。

查看全文

福利院管理服务经验交流材料

区社会福利院是敬养老合为一体的养老机构,现位于区龙山乡西辽海村,全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固定资产420万元,床位120张。现已收养员109名,其中农村五保老人26人,城市三无老人17人,孤儿1人,自费养员65人,工作人员21人,田园10亩。

几年来我们区社会福利院在市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市民政局局长提出的民政工作要“想新的、凭真的、干实的”九字方针,按区民政局对养老工作提出的“办院要上等级、管理要上水平、服务要上质量、设施要上档次、创收要上效益”的要求,把院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岗位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院务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化。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想抓好规范化管理首先认识要高,规章制度要全,院内管理要严,岗位责任制落得要实,从根本上要彻底摆脱敬老院原有的“老人三个饱一个倒”的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社会老人、五保老人、城市孤寡老人的需要,要把以人为本贯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工作每个细节,院内的设施、居住环境完全适应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只有不断地加大管理力度才能使养老工作达到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设备现代化、康复疗养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年我们区民政局把改建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落实“三个代表”体现民政工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远规划,把改扩建福利院纳入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区委、区政府等五大领导班子亲临福利院进行视察,市、区民政局长、主管科长,龙山乡主管乡长,经常深入福利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没有资金,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我们院里争取资金,创造条件,新建高标准养员楼2100平方米,工程投资2205,900元,设备投资29万元,新建的养员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室内装修达到了标准化,家具现代化,地板,地热。每个养员室实现了三通:即通闭路,通电话,通呼叫铃。每个楼层实现了四有:有活动健身室,图书室,医务室,理疗按摩室。同时全院实现了自动给水,安装了电饮水机,保证24小时供应开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用水难,用开水更难的问题。

扩大了食堂、浴室及锅炉房的面积,新建的太阳能浴室将给老人,特别是瘫痪老人提供极大的方便,随时洗浴方便卫生、快捷。

食堂全部实现了电气化,购置了蒸饭车、合面机、豆浆机、肉馅机、切菜机、烙饼机,冰箱、冰柜、消毒柜,灶台、食品操作台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全部实现了白刚化,达到了最现代、最卫生、最清洁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主副食操作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同时配备了主副食物品库,达到食品存放整齐,干净,卫生,分门别类。

查看全文

福利中心服务管理意见

为加强街道办事处残疾人托养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及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的管理,保证中心安全、有序运行,现就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街道办事处对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进行领导和监督,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指导和监督工作。

二、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等。日常管理包括积极组织院民参与伙食、内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抓好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尽职尽力。安全保卫工作包括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搞好换季衣被等物品的收发保管,以及防火、防盗工作。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24小时值班巡逻,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医疗卫生要求有上岗证的专业医务工作者进行日常护理,按要求进行操作,不得出现安全事故。

三、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财务管理由办事处经管中心负责。经管中心负责管理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的财务收支及对接收的款(物)、地方财政拨款、在银行开设帐户,留存经管中心和托养中心双方印鉴,对资金实行双重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得单独调配资金。现金管理要严格坚持收付合法、钱账分管、收付两清、日清月结的原则。不准坐支现金,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帐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保留帐外公款,即不得设置“小金库”。禁止购买外单位或个人推销的各种物品,高价购买物品获取个人利益。否则,除谁购买谁付款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健全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定期盘点,其主要是:清查资产、界定资产所有权,重估资产价值,核实资产、登记产权,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达到帐实相符,以防造成人为的流失。任何人不得无偿使用和转借。要逐项逐件造册登记,建账立档,定期清点;严格票据管理。帐、表、簿、据由经管中心实行统一归档管理,发放时详细登记,用完后存根如数交回。票据存根与记帐联逐笔核对,对缺号收据及时查明原因,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的责任,票据不得外借。发放物资要有清单,财务人员虚心接受办事处经管中心的业务指导,安排的工作要及时完成,上报的数字要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漏报,做到有据可查。

查看全文

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调查报告

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巩固先进成果,谋求新的发展主题教育中,大胆探索,冲破历年分配模式,推行绩效与报酬挂勾五定责任制,取得显著成效。所谓五定责任制即是在养老护理员队伍中实行定组定员、定任务基数、定工作目标、定基本报酬、定考核奖惩的做法,通过五定责任制,实现工资报酬与绩效挂勾。

一、五定责任制具体内容:

1、定组定员。即把中心整个护理工作分设四个专业组:介护组(特级、一级),自理介助组(二级、三级、弃婴),保洁组,自请专护组。然后根据各专护组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工作人员人数和选聘专业组长。

2、定任务定基数。即是根据护理人员配备比例和等级护理要求,合理确定各专业组任务基数。

3、定工作目标。对各专业组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一是各护理组必须按护理等级的流程进行规范服务。二是按各人护理岗位职责做好份内工作。三是防止老人褥疮和护理事故发生。四是老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以上。

4、定基本报酬。各专业组凡完成以上任务基数,达到工作目标要求,每人可得基本报酬;即中心确定的工资加上基本福利。

查看全文

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社会福利宗旨和省委“全省要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社区辐射,逐步实现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精神,加快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老年福利事业发展,推动新型农村福利体系在农村的形成,制定*市“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以下简称“农村星光计划”)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农村星光计划”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为载体,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村集体经济自筹、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和地方财政补贴为筹资渠道,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充分依靠乡镇政府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大力挖掘和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加快农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步伐,为农村社区老年人提供电视教学、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生活照料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广大农村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项目分配

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30%的村建设有“老年星光之家”,2008年达到65家,2009—2010年各达到100家,具体任务分配见附表。

三、项目标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