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成本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6 03:3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福利成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福利成本

刍议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

[摘要]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不仅是货币政策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述评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特征及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仅仅简单地按照国外研究中已有的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估算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的现实约束条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

[关键词]货币;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述评

2007年我国居民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8年1季度CPI上涨高达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创11年来的新高。通胀的袭来给全社会民众都带来了福利的损失,实际收入的降低和自有资产的缩水,尤其是对中低收入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痛苦感受。面对通胀,政府不仅要控制物价的上涨,还要制定适当的政策缓解通货膨胀对社会公众造成的福利损失。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正确计量是政策制定的一个主要依据,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述评

关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货膨胀的成本较为隐蔽,经济学家将其归纳为鞋跟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混乱,以及任意的财富再分配等,这些成本在理解上虽比较直观,但是在总量上如何衡量却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意义上的成本才可以被称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Sidrauski(1967)认为由于持有货币能够产生直接效用,而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故通货膨胀必然会对个体造成福利损失,这种个体的福利损失就称之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Sidrauski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定义意味着,无论通货膨胀是预期还是未预期的,只要存在通货膨胀就一定存在福利成本。当然,关键问题是合理地度量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从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的依据。对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度量自Bailey(1956)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至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估算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基于Sidrauski模型的补偿变量法(CompensationVariableApproach)以及基于McCallum-GoodfriendFrame-work的估计方法。

1.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估算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认为,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为保证完全竞争的均衡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名义利率必须等于零,此时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扭曲最小。因此,最优通货膨胀率是使得名义利率等于零时的通胀水平。当经济中通胀率高于最优通胀水平,即名义利率大于零时,货币均衡配置不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此时社会福利下降从而产生福利成本。Bailey(1956)认为通货膨胀就像是对货币征税,货币征税(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就是位于货币需求曲线下方,生产货币的社会成本上方之间的面积。当生产货币的社会成本为零时,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就是逆货币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即名义利率从i减少到0时所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这一推论与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相符。

查看全文

执政成本、福利产出与执政能力

关于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是这样定义的:执政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国、建设国家的本领。用经济学的语言归纳,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施政效益的高低,其核心内容是执政效益,效益是成本与收益的统一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根本利益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福利,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体系包括的内容是执政成本与福利产出。

一、执政成本与福利产出的内涵

成本原是经济学中的生产费用,即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与生产过程一样,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也希望在执政过程中,通过最小的要素投入实现其执政目的,因此,执政也存在产出与成本,执政成本就是执政党为了实施政党意志主张、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制度来施行政策方针,其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的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非物质的如信息、时间等内容的总和。

执政成本包括战略实施成本与战略机会成本。战略实施成本,指执政党在实施其大政方略时所付出的实际投入成本。譬如,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国家需要组织专家评审考察、投入资金与资源建立战略储备体系以及储备体系的维护费用等等,都是实施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成本;战略机会成本则是相对与实施成本而言的,任何一项选择意味着放弃另外的选择,施政措施的一种方案意味着其他方案的放弃,这样,其他方案可能带来的福利产出就是战略机会成本。假如国家在选择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时还有另外能源开发计划,但由于资金有限,只能选择战略石油储备计划,那么,其他能源开发计划可能为国家带来的福利就是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机会成本。

战略实施成本不是简单的经济数据,而是包纳了经济、信息以及其他各种形态的资源在内的综合。其内涵中,首要的是执政党内部的信息传递与控制成本,然后是执政党与其他执政团体之间的政治协商——交易成本。执政成本的外在表现是会计成本,是为了保障政令畅通、制度落实,而消耗的经济数据。

福利产出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宏观概念,对个人来说,福利主要是效用,体现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福利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正如经济学教科书中饿汉与富翁的故事所描述的那样,于富翁而言,一元硬币的效用非常之小,而对一个饿汉,一元硬币至少能够买上两个馒头,以解决其饥饿之急。这就说明相同的物质形式给不同群体带来的福利是不同的,执政党的每一个执政措施,给不同群体所带来的福利有所差异,执政党追求的目标是福利帕累托最优(即不存在任何其他的政策,以使得所产生的福利得到增加),而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累加,从某种意义上讲,执政党福利产出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让尽量多的人口感受到尽量多的效用。因此,为最多的人谋取最多的福利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查看全文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启示论文

摘要]通过梳理传统宏观货币理论和具有微观基础的现代货币理论,从各自对货币的理解来认识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与其发展演变,可以确定一条研究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逻辑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建立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理论框架与计量方法,从而可以展开对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货币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理论中,最有争议、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就是完全预期通货膨胀下的福利成本。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就是指面对通货膨胀,经济个体被迫改变持有货币的经济行为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在传统分析中,很多观点都认为这种效率损失,即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但事实上,人们却对通货膨胀显示出普遍厌恶。由于面对通货膨胀,经济个体最直接的改变就其持有货币的经济行为,这样,虽然在一般公众中,没有提及在通货膨胀时经济个体为管理他们的货币余额要耗费的额外时间和成本,放弃货币的便利性所带来的影响,但对于经济学家,却有必要对这些额外耗费的成本,这些效率损失重新进行再认识。

二、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思路

要解决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问题,就必须首先要回答诸如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持有货币,货币为什么会具有价值,特别是法定货币——由政府发行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本身毫无价值的货币符号为什么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一系列货币现象的基本问题。这样就必然要对货币理论中货币功能观的演进进行梳理与评析。采用这样的研究视角进行梳理和分析,而不以模型的堆砌或其他研究框架来划分,可以回归到通货膨胀是一基本的货币问题这一本质,为理论模型的改进与优化,特别是根据中国现实约束条件,建立适合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提出明确的方向,即更加符合国情的对货币的认识以及对现实更逼真模拟的约束条件,同时也为评价各种模型的优劣,各种计量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准则。

查看全文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探析论文

一、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述评

关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研究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货膨胀的成本较为隐蔽,经济学家将其归纳为鞋跟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混乱,以及任意的财富再分配等,这些成本在理解上虽比较直观,但是在总量上如何衡量却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意义上的成本才可以被称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Sidrauski(1967)认为由于持有货币能够产生直接效用,而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故通货膨胀必然会对个体造成福利损失,这种个体的福利损失就称之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Sidrauski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定义意味着,无论通货膨胀是预期还是未预期的,只要存在通货膨胀就一定存在福利成本。当然,关键问题是合理地度量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从而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的依据。对于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的度量自Bailey(1956)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至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估算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基于Sidrauski模型的补偿变量法(CompensationVariableApproach)以及基于McCallum-GoodfriendFrame-work的估计方法。

1.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估算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认为,在一个货币经济中,为保证完全竞争的均衡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名义利率必须等于零,此时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扭曲最小。因此,最优通货膨胀率是使得名义利率等于零时的通胀水平。当经济中通胀率高于最优通胀水平,即名义利率大于零时,货币均衡配置不再是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此时社会福利下降从而产生福利成本。Bailey(1956)认为通货膨胀就像是对货币征税,货币征税(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就是位于货币需求曲线下方,生产货币的社会成本上方之间的面积。当生产货币的社会成本为零时,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就是逆货币需求曲线下方的面积,即名义利率从i减少到0时所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这一推论与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相符。

随后,很多学者在Bailey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如Marty(1967)得出了在有产出增长和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计量结果。Barro(1972)认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人们的交易成本,人们会加快支付的频率,也会减少使用货币来进行交易。因此,他重建了货币需求曲线,重估了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Craig和Rocheteau(2005)先利用Bailey(1956)的方法,通过log-log型货币需求函数和semi-log型货币需求函数计量了在传统方法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指出Bailey(1956)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假设掉外部性、一般均衡效应(generalequilibriumeffects)和分配效应(distributionaleffects)的局部均衡模型,它一个重要的隐含假设是实物资产的报酬率与通货膨胀无关。

消费者剩余方法虽然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并开了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的先河,但这一方法由于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因而无法对个体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也无法对形成宏观的加总的个体进行推测和判断。与此同时,这一方法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如一些学者认为即使通胀率为零,名义利率仍可能为正,这样持有实际货币余额仍然可能有正的机会成本,无效率仍然存在。因此,以通货膨胀率为纵轴计算货币需求曲线下方位于零通胀率和另一通胀率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可能低估实际的福利成本。如Foster(1972)计算了完全预期为4%的通胀率相对于零通胀率的福利成本小于产出的0.05%。Garfinkel(1989)得到4%的通胀率相对于零通胀率的福利成本为国民收入的0.3%。这些估值远小于其他经济学家的估计。Laidler(1990)认为消费者剩余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当名义利率改变时,货币需求曲线的位置不变,只是沿着货币需求曲线移动。这就需要假定实际余额的边际效用独立于其他商品的需求,而这一假设条件事实上限定了这种计算方法是一种局部均衡的方法。Gillman(1995)指出了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Bailey认为在稳定价格时的福利成本就是为零,但是,这种认为的零福利成本和真正的零福利成本却有很大的不同,其差额有时竟可以高达50%。基于这一方法存在的缺陷,一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这一方法主要用来进行补充性说明。

2.基于Sidrauski模型的补偿变量法(CompensationVari-ableApproach)。这一方法在Sidrauski模型(1967)的基础上应用了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则思想。Sidrauski模型将货币直接进入效用函数,由于这种内含货币效用函数方法允许我们根据一个符合经济人最优行为的货币需求模型来计算通货膨胀的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升高所引起的实际货币持有额下降直接表现为个人效用和福利的变化。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则思想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肯定会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很可能使一些人受损,另一些人受益,多数情况下很难实现帕累托最优,此时关键是如何对受损者补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改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补偿变量法认为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就是在某一通货膨胀水平下,应补偿给家庭多少额外的收入才能使家庭在给定利率的均衡状态所获得的效用水平与名义利率等于零时的效用水平相等。这一方法考察了通胀给社会中每个人所带来的获益或损失,从而增加了必要的微观基础,为我们从个体效用函数出发,分析在预算约束和资源约束下计算通货膨胀的稳态福利成本提供了一个方便好用的框架。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方法得到了普及。

查看全文

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论文

一、企业年金的类型

一般来说,企业年金基金可分为设为设定缴存基金和设定受益基金,不同的基金类型所遵循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一)设定缴存基金

设定缴存基金为每个计划参与者提供一个个人账户,并按照既定的公式决定参与者的缴存金额,并不规定其将收到的福利的金额;将来在其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时,个人所收到的养老金福利仅仅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缴存金额、这些缴存金额的投资收益以及可被分摊到该参与者账户的其他参与者罚没的福利。这样基金的主办者(企业)承担了按预先的协议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的责任。当职工离开企业时,其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以随之转移,进入其他企业的企业年金账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更换工作的成本,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流动。设定缴存基金的会计处理较为简单。因为企业仅承担按期向账户缴费的义务,不承担职工退休后向职工支付养老金的义务,也不承担与企业年金基金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将由企业年金基金的托管机构或基金参与者自行承担。因此,企业向基金管理者缴存的资产不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企业当期应予确认的养老金成本是企业当期应支付的企业年金缴存金,确认的养老金负债是按照基金规定,当期及以前各期累计的应缴未缴企业年金缴存金。

(二)设定受益基金

设定受益计划是基金主办者(企业)按既定的金额提供养老金福利的企业年金;福利的金额通常是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函数,如参加者的年龄、服务年数或工资水平;该福利既可以是一笔年金,也可以一次性支付。在这一基金下,按期足额支付养老金的责任由基金主办者承担,如果到期不能按照原先的约定支付养老金,则违约责任亦应由基金主办者承担,换言之,基金主办者承担了不能足额支付的风险、投资失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系列风险;而该基金的参与者如果提前离开企业,则他过去服务所赚得的养老金福利很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由于设定受益基金需要涉及大量的精算假设和会计估计,如职工未来养老金水平、领取养老金的年数、剩余服务年限、未来工资水平、能够领取养老金的职工人数的折现率等,故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企业当期应确认的养老金成本除当期服务成本外,还涉及过去服务成本、精算利得和损失和利息费用等项目。企业对职工的养老金义务符合负债的定义,因此,理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养老金负债。养老金负债是企业采用一定的精算方法、估计合适的折现率所计算出的未来需要支付的养老金总额的折现值。

查看全文

电子政务对社会信息的启示

一、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了社会信息福利水平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互利的行为,对于原有均衡而言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信息资源共享拓展了信息用户的信息消费能力,增加了信息福利。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资源共享、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政府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资源共享,主要就是政务公开,让企业和公民能够便捷地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深度发展,资源共享的数量和信息公开的水平逐步提升,从数量上保证了社会信息福利的总水平的逐步提高。然而,实际操作中的信息资源共享并不是一种无约束、无成本的共享,相反,共享成本的引入肯定会带来相应的成本约束,也就是当共享成本超过某一阈值时,无论采取怎样的共享策略,都至少会有一方无法达到共享前的效用水平。社会信息福利也会随着共享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到政府网站建设上,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办公条件、应用软件、人员培训以及政府内部的沟通、办公效率,这些共享成本都将成为提高社会信息福利的制约因素。因此,作为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共享成本的投入,加大对边远地区、基层政府的关注,努力减少因共享成本而导致的资源共享不顺畅,缩小信息贫富差距,提高社会信息福利总水平。

二、一站式服务,增强了获取社会信息福利的便捷性

一站式服务是电子政府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规模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只有通过模式创新、理念创新,才能让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与时展相适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而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就是这样一种途径,能够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从传统的以自我职责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在国家“十二五”发展期间的“一站式服务”建设将会更多地体现这种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与组织重塑也将以其全方面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政府部门“又快、又好、又省”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社会信息福利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势所趋。

三、监督机制,保证了社会信息福利的质量

政府“信息福利”监督机制是指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由各种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将意见反馈给政府,这既是政府“信息福利”持续进行的基本条件,也是考察政府“信息福利”效应的依据。政府网站让政府的诸多政务数据公开在公民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之下,能够让公民和国家权力机关随时对政府的动态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社会信息福利的质量。在此监督机制下,政府的政务活动相对透明,信息公开内容真实有效,有效保证了公民和企业等在获取社会信息福利时的公平公正。从2004年起,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新浪网、人民网等启动了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至今已经第十二届了。评估范围包括:部委网站,省级政府网站,地级市以上城市政府网站以及区(县)政府门户网站。对各级政府网站的绩效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达到“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我国服务型政府网站在构建和谐稳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中国进程中的作用,提升网站服务民生和企业的能力的目标。各级政府网站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提高绩效水平,提高了公众获取社会信息福利的水平,保证了获取社会信息福利的渠道。

查看全文

财务成本管理薪酬制度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得到逐步完善,而薪酬制度作为事业单位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成为财务成本管理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从财务成本管理角度而言,对薪酬制度加强重视和关注,不仅可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员工成本,同时还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提升经济效益,保证事业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对薪酬制度进行逐步地完善,促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主要从财务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薪酬制度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财务成本;管理;薪酬制度;建设

薪酬制度主要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正确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对员工薪酬的支付原则、薪酬策略以及薪酬结构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且留住好的人才,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依据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对薪酬制度进行建设,而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之中,一个企业可以利用有限的财务成本真正达到人才个人薪酬目标与企事业单位盈利目标二者相统一,从而促使各个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从财务成本管理出发制定的薪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重要的意义。

一、薪酬制度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主要根据获取薪酬的对象进行分类,将其分为个人薪酬和团队薪酬两大部分,个人薪酬本身的功能与个人激励的功能互相对应,而个人激励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个人的内在潜力,并且最大程度激发个人的潜力的同时,促使个人在企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一分力量。另外,企业团队薪酬的主要功能和团队激励的功能相对应,而团队激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团队自身的内在潜能,促使团队每位成员可以全面综合的考虑问题,团队成员在考虑如何完成自身工作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加强重视和关注。由此可见,薪酬制度在创新建设的过程中比较偏向于团队的薪酬分配模式,并且对内部中的各个员工或者是各个部门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变和完善。下面主要以团队薪酬考核对象为例,用最优化的薪酬成本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

二、团队薪酬制度的建设

查看全文

企业薪酬管理研究方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其次阐述了基于财务角度的企业薪酬管理包含的内容,并且对其中要点以及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旨在推进企业薪酬管理的变革与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薪酬管控;财务;企业管理

一、企业薪酬管理研究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愈加完善,薪酬的管理也列入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如何能在除去必要的薪酬开支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的节省薪酬成本,从而在企业发展中获取更大的利润,是薪酬管理工作主要研究的目标与方向。并且,合理的企业薪酬管理,对于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更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基于财务角度的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财务角度的薪酬管理的要点

1.薪酬成本变动的预测。薪酬成本并不是长久固定不变的,不同企业设定的企业发展计划和策略,对于市场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并且,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之下,更新的技术也对薪酬成本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收益决定企业的支付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员工的基本生活开支,当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发生改变时,企业的薪酬成本变动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上涨,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比例也相应有了提升,薪酬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反之,成本则会相对降低。企业在基于财务角度的薪酬管理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发展的计划,结合实际社会情况,对薪酬成本的变动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出现的各类可能性做出及时的整改措施。2.薪酬成本估算。在企业的某一段未来发展期,通常要提前进行薪酬成本的预算工作,制定相应的薪酬成本计划,在包括各项人工成本的同时,还要顾及到未来时期薪酬成本受各类因素所影响而可能发生的变动。薪酬成本的估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薪酬的总水平和阶级岗位薪酬水平的比例,在实际进行薪酬发放之时可以起到参照和示例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成本估算是解决薪酬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3.控制薪酬预算成本。在财务角度的薪酬管理工作中,对薪酬成本的管理是最麻烦和重要的任务。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也有着一定的作用。在财务角度的薪酬管理方面,对于薪酬成本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方法技术要求,基本方法分为以下三类。(1)积极型控制办法无论薪酬成本管理的工作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应该不断的进行劳动率和效益提升的工作,在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下,不断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保障薪酬水平不降甚至可以提高的可能条件下,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增加,企业薪酬水平比重相对降低,对薪酬成本有效的控制目标也就实现了。(2)防御性控制办法在财务角度的薪酬管理方面,倘若出现了薪酬成本偏离预算、成本难以控制的时候,就要求相应的管理方法必须做出有效调整,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来重新把握对薪酬水平的控制效果。在维持社会基本薪酬水平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薪酬成本的提升的可能性,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薪酬与劳动额度的同步增长。在企业的小额支出方面更要进行合理管控,通过减少某些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和人事费用来减少实际发生的薪酬成本。(3)救急型控制办法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受到企业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各类因素影响之时,可能会出现企业薪酬成本严重超出预算的情况,从而导致财务发生重大恶化状况,因此,企业不得不面临全面降低薪酬水平和裁员的情况,以解决薪酬成本过高、企业财务压力过大的问题。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企业现状,都必须严格对薪酬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分析,面对不同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尤其是在出现财务压力过大的情况时,对于所选择的整改措施,企业应该对员工有所说明和解释,并且对未来的企业发展有着新的认识和计划,只有企业和员工齐心合力,相互配合,才能使得薪酬成本控制起到更好的效用发挥,从而使企业能够进行更好更快的发展。

查看全文

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员工福利管理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针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分析,认为设计一套良好的福利机制并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出应该从转变福利观念、稳定福利预期、创新福利机制、细化福利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员工福利管理创新,这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时期尤其重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员工福利;福利管理

员工福利管理作为企业综合各种管理举措和管理手段的产物,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持续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成长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更加严峻,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迫切,于是有不少企业就开始在员工福利上斤斤计较,甚至大幅削减员工福利,以期借此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传统观念及理论上,也许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笔者却不敢苟同。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与分析,认为设计一套良好的福利机制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创新,可以为现代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此本文提出应该从转变福利观念、稳定福利预期、创新福利机制、细化福利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企业员工福利管理创新,这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时期尤其重要,企业应切实注重福利优化及管理创新,而不是相反。

一、员工福利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1.员工福利管理的内涵

员工福利管理作为企业综合各种管理举措和管理手段的产物,是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义上看,员工福利管理是指企业对内部员工进行福利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福利的产生、福利的发展、福利的应用等阶段。从狭义上看,员工福利管理是指企业对内部员工进行实际福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企业员工福利一般以“非货币”的形式为员工提供服务,可以用来帮助员工解决将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保证企业内部员工的生活质量,是现代企业员工总体薪酬的三大支柱之一。

查看全文

关于调整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工作通知

局属各单位: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完善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浙财税政字[*]17号)、《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衔接的通知》(浙地税函[*]491号)等文件精神,从*年10月1日起,我省现行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试点,现就政策试点后我市现行福利企业优惠政策调整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调整后的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自*年10月1日起,我市福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采取由企业实施成本加计扣除的办法,即可以按照企业支付给残疾职工实际工资的2倍在税前扣除。

二、调整后的福利企业营业税优惠政策

营业税实行由主管税务机关按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员的人数限额减征的办法,我省*年每位残疾人员可减征的营业税最高限额为3.5万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