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23:0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富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壳聚糖富集研究论文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查看全文

壳聚糖富集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性质、富集及其化学改性的方法,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壳聚糖;富集;化学改性;应用。

引言:

壳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根据其酸化、酉旨化和氧化、接枝与交联、经基化、经烷基化等反应还可制备成多种用途的产品,而且从氨基多糖的特点出发具有比纤维素更为广泛的用途。对壳聚糖的应用开发研究,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近年来国际更是十分重视对它的深入开发和应用。通过对甲壳质和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与改性来制备性能独特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1、壳聚糖及其改性吸附剂

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其学名是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查看全文

光合细菌大棚富集培养应用论文

摘要:采用大棚简易富集培养法,可大量培养光合细菌,其作为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具有营养丰富、净化水质、防治鱼病、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作用。

关键词:光合细菌大棚富集培养液体培养基淡水养鱼

引言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一种在厌氧条件下进行非放氧型光能异氧的水圈微生物,在水中光照条件下可直接分解利用有机物、氨基酸和糖类,在自身增殖的同时起到净化水质,防治鱼病的作用。营养丰富,菌体含蛋白质60%以上,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及生理活性物质(辅酶Q)等物质,可用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

一、PSB的培养

1.1PSB的原液引种

查看全文

探索食用菌对硒生物的富集功效

摘要:硒,被人体吸收与其化学状态有关,通过选取不同培养基成分,探讨香菇和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硒元素生物富硒作用,指出金针菇富集硒能力最强,而硒盐浓度对香菇菌丝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食用菌硒培养基生物富集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人体硒元素缺乏会造成肝坏死、胰脏萎缩、肌肉营养不良、水肿、贫血、早衰、心脏病、糖尿病等一系列病变,由此造成“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多种地方病,因而,硒被科学家称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缺硒或少硒。中国也有22个省市约占72%以上县市缺乏硒元素,近几年的地质普查中发现,恩施州是世界上罕见的自然富硒地区,不但发现了独立硒矿床,含硒量为100~800PPM,而且,大部分土地处于足硒区,有240个村处在0.07PPM的高硒区,各种农作物、土特产品和畜禽产品,含硒水平都较高。论文百事通因此,恩施被誉为“中国硒都”。

一、研究意义及原理

人体健康普查表明,即便是享有“硒都”之称的恩施,仍然存在一定的人体缺硒状况,只是相对其他地区状况要好。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研究发现,硒元素的存在与人体吸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形态和途径,就食品中的含硒而言,也要有一定的标准,2004年4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单位和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中国硒都”恩施编制完成的全国第一个富硒食品标签标准,准确定了富硒食品的定义,定了多种富硒食品的最低硒含量指标,如何达到这个含量标准,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保证。

查看全文

优势富集效应与医院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论文

关键词:优势富集效应速度突显核心竞争力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优势富集效应是同济大学王健教授创立的一种起点发展理论[1],这一理论从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系统成型和演化的规律,对社会、医院、个人等系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该理论中的“速度突显、特色突显”可以给构建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带来新思路。本文所论述的就是如何来运用优势富集效应达成这一目的。

1什么是优势富集效应

“富集”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概念。给农作物打药时,空气和农作物中残留农药(DDT),DDT随降雨水进入河流被浮游生物吸入,浮游生物被小鱼吃掉,大鱼吃小鱼,人吃大鱼,最后DDT都富集在人体内,这时浓度是空气中的1000万倍。

同样,优势也可以富集起来。就像北大、清华是全国的名牌大学,它们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确实不错,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不在这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富集效应,全中国的顶尖人才都被它们拿去了,还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每年高考,全中国各地的文、理科状元差不多都被这两所大学拿去了,剩下的很小部分再由全国上千所大学来分。谁又能和这两家大学比呢?所以说,在一个起点上超出去一步,后面就会有更大的效应、更多的机会出来,一步步雪崩一样的效应就产生了,这就是优势富集效应。

从理论上阐述,优势富集效应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会产生更大的优势积累。这个定义中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在起点时有优势,哪怕仅仅是微小的优势;二是级数放大,微小的优势一旦进入富集程序,便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可以达成更大的优势积累。

查看全文

光合细菌优化培养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光合细菌培养基正交实验

论文摘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一种富集光合细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酵母膏和NaHCO3在培养基中的浓度对富集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有显著的影响。若以达到相同生长量(OD660值)做指标,应用优选出来的培养基进行富集比原培养基要提前5~6d。

光合细菌(PSB)是一大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研究应用的实践表明,光合细菌中的红螺菌科能利用多种硫化物和有机物作为其光合作用的供氢体和有机碳源,在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与促进健康生长、在农业中作为高效活性菌肥等方面,发挥着十分有益的和令人瞩目的作用[1]。光合细菌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合适的培养基质,但目前经典的用于富集红螺菌科光合细菌的培养基(小林达治1977)[2]平均富集的时间为2~8周,且存在培养基成分种类多,成本较高的缺点。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应用型优化设计,旨在为高活性光合细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和菌种来源

光合细菌样品来自湛江港岸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湛江湖光岩附近奶牛养殖场和鸭塘的污水和底泥中。共分离出3种红螺菌科菌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capsulata)、红螺菌(Rhodospirillumsp.),沼泽红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故选沼泽红假单胞菌为本试验菌种。

查看全文

新闻会企划方案

一.企划背景

1.自内部认购至今已将近一年,工程进度慢,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甚至有投资者认为是项目缺乏资金。

2.周边同类项目纷纷上马,且开盘时间相近,分流了客户群。

3.商业合作单位不是当初投资者所认为的平和堂,铜锣湾的进驻势必影响投资者对项目的印象。

二.企划目的

1.赢得政府在政策导向、宣传支持等多方面支持,且扩大在市民中影响力,从而奠定项目广泛的市场基础;

查看全文

六溴环十二烷环境污染及毒性研究

摘要:随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进展,溴代阻燃剂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溴代阻燃剂中产量及应用范围非常显著的一种手性物质。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HBCD在环境中已有检出,并且不同异构体之间在环境中的存在方式及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性,此外,HBCD不同异构体对不同生物体产生的毒性也呈现差异性。本文对HBCD的研究现状及毒性进行阐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六溴环十二烷;异构体;富集分布

一、HBCD的背景及性质

当前社会,阻燃剂的应用提高了可燃材料的耐燃性,阻燃剂的类型包括有机和无机阻燃剂。其中溴代阻燃剂(BFRs)占很大一部分,175种阻燃剂中大约有75种是溴代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是一种含有多溴基的脂环族阻燃剂,其产量仅次于多溴联苯醚(PBDEs)和四溴双酚A(TBBPA),由于其加入对参与组成的物质材料的物理性质等方面影响小,并且在材料中存在的含量小,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塑料产品以及纺织业、建筑业等。2012年10月HBCD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中,2013年5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将HBCD纳入,并且我国于2016年年底宣布禁止HBCD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HBCD仍然要被使用到2024年。HBCD由于溴原子的空间取向不同,包括16种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商品HBCD混合物(t-HBCD)主要包括三种非对映异构体,即α-HBCD(10%~13%)、β-HBCD(1%~12%)和γ-HBCD(75%~89%),以及其他痕量非对映异构体(δ-和ε-HBCD),每一种异构体都包括一对对映体。

二、HBCD的污染现状

1.HBCD在非生物介质中的分布。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HBCD可以在生物体中积累并进行远程运输,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征,可以在大气、尘土、土壤、沉积物、水体以及生物体内检测出来。有研究发现HBCD分布在包括家庭、办公室等微环境以及外界环境的空气中。而室内HBCD的污染主要与电子设备、泡沫家具、合成床垫等显著相关;同样,针对室外的检测结果表明,工业园区附近的空气检测到的HBCD浓度最高,要高出城市地区3倍,并随气流进行远距离运输。由于具有强疏水性、低蒸汽压等特性,HBCD在空气中往往以气态成分存在,大部分和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气相中γ-HBCD占主要成分(63.8%~75.1%),而颗粒中则以α-HBCD为主(41.5%~59.1%)。其中γ-HBCD是室内空调过滤粉尘中最丰富的异构体。而气体中HBCD异构体所占比的不同可能取决于工业产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异构体的相互转化。由于HBCD与塑料或纺织品没有化学结合,并且其生物降解性较低,在生产、使用或处置这些物质的过程中,HBCD可以从其表面分离并释放出来,并在环境中积累。然而由于HBCD是极疏水性/亲油性化合物,其在淡水水样中很少能够检测出来,而土壤由于辛醇-水分配系数高、水溶解度低、蒸汽压低,HBCD可以通过空气和水的运输,最终到达或富集到土壤中,土壤成为PBDEs、HBCD和其他溴代阻燃剂的主要蓄水池。在表层土壤中HBCD的含量均值为122.57ng•gdw-1左右,而在工厂附近的浓度高达6901ng•gdw-1,垃圾倾倒点则汇集来自生活中的未知物质中的HBCD,浓度达到60.74ng•gdw-1。此外,土壤中的HBCD含量还和风向及土壤垂直剖面深度有关,下风向浓度高于上风向,HBCD随剖面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γ-HBCD在土壤中的含量高于另外两种对映体。2.HBCD在生物介质中的分布。空气、水质及土壤中的HBCD会被动植物吸收和富集,并通过不同等级的生物链最终到达人体。不同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极性值、偶极矩值和水溶性,这会导致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吸收速率存在不同,使得三种异构体在不同生物体及不同组织中的富集、转化存在差异性。通过对鲫鱼的研究发现,HBCD存在于鱼体所有的组织中,其中α-HBCD是最主要的立体异构体,并且在肝脏中α-HBCD占总HBCD的比率为90%,远高于鱼卵组织中的比例(79%)。同样,鲤鱼不同组织中α-HBCD占比同样是最高的,并且存在着(+)α-HBCD和(+)γ-HBCD的选择性富集,而β-HBCD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对映选择性。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饮食和粉尘摄入暴露于HBCD。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对HBCD进行摄入,Abdallah等通过使用3D人皮肤等效物,来评估人皮肤对某些溴化阻燃剂的吸收,其结果发现皮肤对HBCD三种异构体的渗透系数为γ-HBCD>β-HBCD>α-HBCD。此外人体的体液组织中也能够检测出HBCD。在不同的地区,人体血液中的HBCD含量检测0.46~3.1ng•g-1不等,并且在聚苯乙烯工厂工作的工人体内血液中HBCD的含量相对更高,处于6~856ng•g-1,三种异构体中α-HBCD在血液中占总HBCD的比率最大。和血清或血浆相比,母乳的脂质含量较高,亲脂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更容易在人体脂含量高的部位富集。我国北京地区人体母乳中总HBCD含量在检出限到78.8ng•g-1范围内不等,并且α-HBCD是三种同分异构体中最为丰富的。此外,在比利时肥胖个体的内脏脂肪和腹部皮下脂肪中均检测到HBCD,在胎儿肝脏中HBCD的浓度范围为检出限到4500ng•g-1(脂肪),胎盘组织中的检测范围为检出限到5600ng•g-1(脂肪)。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及自身根系的吸收,从空气和土壤中获得养分的同时,也会将介质中的HBCD富集到体内,和动物体内的富集趋势相似,α-HBCD也是植物体内首要富集的物质。在小麦根和茎中的富集呈现的顺序为α-HBCD>β-HBCD>γ-HBCD,其中α-HBCD和γ-HBCD的(-)-对映体和(+)-β-HBCD被选择性的积累,而白菜和萝卜茎组织中HBCD的积累大小顺序为α-HBCD>γ-HBCD>β-HBCD。此外,有些植物不同组织中对于HBCD不同对映体的积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玉米根部和地上部三种异构体积累程度分别为:β-HBCD>α-HBCD>γ-HBCD、β-HBCD>γ-HBCD>α-HBCD。这种优先易位可能是由于单个HBCD异构体不同的立体化学性质以及植物体内摄取和运输的生理机制的相互作用。此外,关于藻类对于HBCD的富集的研究显示:盐藻中的积累趋势为α-HBCD>β-HBCD>γ-HBCD,而在斜生栅藻中为β-HBCD>α-HBCD>γ-HBCD,在藻类中未观察到斜生栅藻从β-HBCD或γ-HBCD到α-HBCD的生物异构化。

查看全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分析

摘要: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土壤环境复杂,污染物类型众多,污染程度不同,目前并没有包治百病的技术,本文通过梳理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发展应用,并展望未来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可能需要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修复技术

土壤,被誉为地球的“皮肤”,作为地球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流动中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交互界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日益影响着我国土壤质量和粮食生产安全。据环保部2014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以无机型污染为主,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等8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可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农作物的吸收和生物链的富集效应等,最终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严重的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各种包括客土法、物理、化学在内的传统方法等污染物治理修复手段也在方兴未艾的发展。近些年来,新兴的生物修复方法,以其不破坏土壤结构、环境友好特性引发广泛的研究热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包括植物、微生物、动物等在内的各种生物体利用自身的生命活动代谢或不同生物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从污染的土壤中吸收、转化、降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污染物,实现净化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法。

1生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1.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利用具有超积累的自然植物或现代遗传学改良的植物,通过吸收、提取、分解、转化或固定等方式来消除土壤中污染物。植物修复技术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植物通过生命活动积累、代谢和固定重金属和化合物或形成挥发性气体,分散到大气中;二是通过根际分泌有机酸、螯合物等化合物等方式来改变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形态,从而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可移动性。目前按照修复机理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根系过滤等。植物提取技术是指通过种植天然或者转基因超富集植物尽最大限度的吸收积累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将其吸收累计到植物的地上部或根部,将其收割处理,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超富集植物普遍被定义为在具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土壤中可以正常生长植物,其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达到普通植物100倍。目前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的常用超富集植物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油菜、十字花科、植酸模草、工业用的大麻等。植物固定技术是指利用一些植物将原来高毒性形态的重金属转化到低毒性状态的过程。植物通过生命活动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过程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或是通过根际的生命活动改变如土壤的根际环境pH、氧化还原电位等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该技术的缺点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并未彻底被清除,仅是被以固化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暂时失去生物有效性,一旦被固化重金属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可能又会恢复。植物挥发技术主要是针对土壤中可形成易挥发性化合物的汞、硒、砷等金属,通过根系吸收该类金属,在植物体内转化形成可挥发性的气态化合物,释放到环境空气中,达到修复土壤,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如烟草挥发甲基汞、印度芥菜降解硒化合物等。根系过滤是指利用耐性植物特有的庞大根系过滤、沉淀、富集污染物,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目的。过滤的植物包括有向日葵、印度芥菜、烟草等。水科植物浮萍、水葫芦可以有效吸收清除水体的镉,铜和砷等重金属。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人工湿地技术和生物塘工程。植物修复技术相较于传统土壤重金属理化修复技术,优势在于绿色环保、耗费低、原位修复、具有不破坏土壤环境等优点。缺点是现实情况中污染场地常常具有具多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复合型污染,受污染范围不局限于的表层的土壤,污染超积累植物修复能力往往只是有一种或少数几种的重金属;许多超积累植物属于表层根系,自身生物量有限,而且生长发育较为缓慢,导致重金属富集量有限;修复时间较长;超积累植物的再处理问题等。1.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菌株,在自然环境或人工优化生存环境下,通过在生命和新陈代谢活动过程中,富集、吸附、降解土壤的有毒污染物,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有生物富集、生物固定和氧化还原、水解聚合等方法。目前研究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微生物等,研究热点包括菌根修复、根际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解毒机制、生物刺激技术等,研究的新兴方法包括基因组测序、转录组、代谢组学等在内的各种生物信息学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优点实现原位修复、可以同时修复土壤和地下水、基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适用范围广等。缺点是:(1)对重金属污染物吸收有一定容量;(2)微生物自身容易遗传变异、稳定性差、而且可能与土著微生物菌株产生生境上的竞争;(3)容易受到如pH值、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影响,导致不同环境适应性具有很大差异,修复效率差异较大。1.3动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是指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原生动物等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功能直接富集、转化、钝化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亦或通过协同微生物作用,降低、消解土壤污染物,从而达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目前研究表明关于动物富集污染土壤重金属生理机理主要包括:(1)动物体内包含较多的金属硫蛋白,可以络合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2)动物体内生命活动代谢产生的含-SH多肽物质,可以螯合重金属,改变其有效性;(3)动物体内富含的编码金属转运蛋白的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性。具体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蚯蚓等动物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特别是对土壤锌、镉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而且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土壤动物除了自身可以直接富集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将土壤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钝化重金属,使其失去活性。亦可通过与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富集、钝化转化重金属的活性,促进菌根迁移转化重金属。成杰民等研究了蚯蚓-菌根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中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二者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增加黑麦草对于重金属镉的吸收,达到更好的修复目标。

2展望与建议

查看全文

金矿中金含量测试研究论文

[摘要]:金不易被氧化,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而且在矿石中品位很低,各种矿石的性质又多种多样,所以在化验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溶解、分离、富集、测试等。本文采用矿样经过高温焙烧、王水溶解、在稀王水介质中用甲基-2-戊酮进行萃取、硫脲反萃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此方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批量分析。

[关键词]:金、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微量元素

1.引言

目前,随着贵州地质工作资金、技术等的加大投入,各个金矿点不断被发现,矿山的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开采过程中,金的分析测试对矿山开采工艺及生产等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金在矿石中品位很低,矿物构成也很复杂,所以必须针对矿物的性质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许多文献资料介绍了金矿样品的处理、分离、富集、测试等的研究,解决了金矿样分析测试中的许多难题。金矿样的分解有热溶法、冷浸法等;富集有活性炭法、泡沫塑料法等;测试方法有滴定法、光谱法等。我室采用王水溶样、泡沫塑料富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时也用光谱法测定,光谱法虽然灵敏度高,但是不稳定,重现性不好,而泡沫富集在本室应用得比较成熟,得出结果比较准确可靠,但是我认为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如下情况:一是振荡富集过程中溶液容易溅出并且易相互污染;二是泡沫质量,预处理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富集效果;三是流程过长(振荡通常要1h以上、灰化后溶解要30min以上)。所以笔者在总结以上经验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试验,对本室的分析方法提出了改进,即金矿样经过高温焙烧、王水溶解、用甲基-2-戊酮萃取富集分离、硫脲反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该方法不仅克服了泡沫塑料富集振荡过程中易溅出相互污染的缺点,而且可以节约了大量时间,并且萃取率几乎达到100%,结果重现性很高,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实验部分

2.1试剂与仪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