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21:03: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浮雕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谈论浮雕透雕艺术
浮雕与透雕是我国民间雕刻艺术两大群体,它们有着毫不逊色于西方的发展历程。浮雕大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庙沟底出土的彩陶残片上返现高浮雕形式的壁虎形象,可谓现有考古发现最早的浮雕,此外彩陶器上的各种图案均带有起伏和凹凸变型的纹样就直接孕育着浮雕的形式,它无疑是浮雕产生的雏形。浮雕形式的出现为彩陶艺术增添了装饰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的青铜器艺术体统了有意味的装饰形式。随着复交的传入兴盛,魏晋以来开凿的石窟艺术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石窟等佛教艺术经典中除了圆雕造像之外,绝大部分仍是浮雕的形式。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浮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至于透雕雕刻其发展的历史较长,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更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一门雕刻艺术。
浮雕与透雕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浮雕是一个压缩的雕塑,它具有所占范围小而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的特点,在绝大多数雕刻艺术中都是有浮雕的工艺即使是圆雕本身也多采用浮雕来装饰,如泉州开元寺东西塔的浮雕,北京故宫的“九龙壁”,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是人们目睹过的浮雕形式。浮雕注重事物表达的完整性,它常以底板衬托,突出雕刻艺术品的属性、环境、气候、地点、包括不同时代人物、事物形象的完整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陈三五娘》以及闽台一带的妈祖庙神房的浮雕,简直就是一本完整的妈祖故事书。同时,浮雕也是其他艺术珍品构成的主要部分,如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的《仙鹤图》就以四十只象征吉祥如意的贴金木雕仙鹤为主体内容,采用两面雕刻的形式把前后对称的两组仙鹤浮雕胶贴在茶色玻璃上,使人们从地屏的前后方向都可以欣赏到同样的画面,他主要采用传统的浮雕工艺和现代装饰手法相结合的形式,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富有立体感。
透雕则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它具有既美观又坚固的艺术特点,集艺术与建筑于一身。由于房屋建筑是千年之计,在雕刻装饰上首先要以结构坚固、坚实为主,同时,在装饰上要注意整体效果。另外,在装饰上要十分注意欣赏视线,房顶的雕刻应力求粗放,起到便于仰视的艺术效果。要努力达到既是力学的支撑,又是一种文化的装饰;既能达到通风的效果,又能美化环境的艺术境界。透雕艺术品除了广泛适用于建筑上,也大量运用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它要求设计创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心中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及精神追求尽量表达出来,使作品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美景时,受到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陶冶,增强艺术鉴赏力。在浮雕和透雕艺术中,难度较大的雕刻工序就是木雕镂空雕刻的作品达到空灵透剔、玲珑精巧、雅致美观的艺术效果,并产生动感。
在长期实践中认为,有几点木雕镂空技艺很值得注意(雕塑是加法,雕刻是减法)。第一是留木质纹理细密、不易断裂的上风部,根据雕塑草图成泥塑稿,并对照草图的镂空部分与木坯的直纤维配合起来进行研究,使镂刻后留下的部位是结实的好木料木坯的上风部。第二是运用带筋发,对作品的灵活部位或易断处先留下牵附的筋条,使其暂时稳固,待作品竣工时,再用密刀法将其所附筋条镂去,以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第三是在工艺上做到五个先,即先横后直刻,先小后大刻,先外后内刻,先前后背和先浅后深的雕刻方法,并且把他们充分地结合起来,避免在雕刻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第四是运用现实结合法,使作品在整体上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在作品的实处留下一个小巧玲珑的陪衬物,打破实处的呆板局面,做到虚实相同,恰到好处。第五是运用交叉雕刻法,这是镂空技术中难度最大而且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作品中的山脉云雾、波浪、飘带、花草、树枝叶等,往往都交叉在一起,必须层层深入,才能达到艺术效果。
如“九龙壁”的雕刻,九龙飘舞环转,上下交叉在一起,必须采用交叉镂空技法才能完成创作。总之,民间浮雕和透雕作为一种艺术,魅力有赖于它富有地方的民族特色。由于民间美术的创作基本上都未接受过专业美术学校的训练,而是以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流传下来,由此形成别具一格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乡土味”是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民间雕艺家们为了能将他们的感情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把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所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在同一作品上,又可以按照他们的心愿来夸张地表现某个部分,极大地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国民间雕艺所追求的并非自然的真实性,而在于根据表达意图的需要进行大胆的主观的处理。
这种极具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方式,为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入自由境界而真正达到审美理想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这也是现代浮雕和透雕所应追求自然发展之路。由此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越具民族性的艺术就越具有世界性,我们必须重视对浮雕和透雕艺术的研究,使民间的浮雕和透雕艺术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浮雕艺术研究论文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浮雕艺术分析论文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建造着自己的艺术宝库,古老的文明留给我们丰厚的艺术遗产。作为一种人文创造,浮雕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浮雕与其它艺术形式一道,以它的发生发展记载、构筑着艺术的演进轨迹与繁荣景象。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论浮雕艺术详细内容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艺术设计论文:论浮雕艺术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浮雕艺术详细内容综述论文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浮雕概念和特征分析论文
一、浮雕的概念和特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
空间塑造在服装设计的运用
雕塑独特的空间塑造不同于绘画的平面呈现,其特点是经由形体而产生量感,并且占据空间的三维艺术形式,作为一种物化的实体语言状态,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雕塑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想象力。近些年来,服装设计领域也从雕塑艺术中汲取许多艺术创作灵感,尤其是其关于空间塑造的艺术经验。雕塑艺术作为多种艺术的集合体,不仅要求其外在美感的艺术呈现,同时也追求雕塑的材质和配色的独特性和其内含的价值。雕塑其最大魅力不仅来自其绝佳优美的艺术呈现,更在于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美感体现。由李东江等编著的《雕塑教学,中国美术教育实践》(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年06月出版)在简述雕塑教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服装设计界的设计灵感和艺术标准也有较多借鉴价值,该书系统完善地介绍了雕塑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历史,并比较中外的雕塑艺术,结合图片,向读者展示了雕塑这门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雕塑和服装设计都归属于艺术门类,二者对于色彩的搭配和空间设计感有共同的理念,当代服装设计更是较多采用了雕塑以及壁画艺术品的元素,表现设计师构思的巧妙和顾客的艺术品味。雕塑可以被摆放在高雅庄严的艺术殿堂,也可以被装饰在普通人家中,雕塑以其品类不一的呈现方式,被大众所广泛接受和认可,服装设计亦是相同理念,对于所有人都有其适合的服装样式。其原因在于人们可以结束这两种艺术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体悟,无论使艺术家在创作雕塑,还是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都将浓厚的创作感悟寄托其中,然后这些艺术品又被其知己者赏识,又间接承载了观众的个人情感,正如文学所说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一件雕塑艺术品在不同人眼中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该书立足中国美术教育这一基本,探讨在雕塑教学和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和作者思想,同时对于服装设计者而言,这本书中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世界各地雕塑艺术品的集中展示,都会成为服装设计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参考。综合来看,该书具有以下三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该书内容紧扣研究主题,深入剖析研究对象
该书从“雕塑”这一研究对象入手,围绕研究对象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其相关因素,并集结大量中外经典设计的艺术品,图文并茂,从雕塑、壁画教学、中外浮雕艺术、世界装饰浮雕新追踪这几个方面来展示雕塑艺术的美学价值,对于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水准有明显地提升,设计师可以将传统壁画图案加以改良再创造,应用到服装领域,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语言。艺术的最大魅力是作为美学思想的承载体,达到作者和观众的思想交流,无论是小巧精致地小雕塑还是庞大宏伟的城市雕塑,都要聚焦其内在深刻思想的呈现,不流于外表的夸张绚丽,而是使观赏者感受其中独特的艺术呈现。在雕塑这一章节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雕塑的专业概念,详细解释了作为具有一定象征寓意的观赏品和纪念物的雕塑其创作工艺,分别从雕、刻、塑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件雕塑品形成的基本步骤和形式,又带领读者了解可以用作雕塑的材料又分为可塑的软材料和可雕、可刻的硬材料都有哪些。介绍了这些基本方面后又讲述雕塑传承至今的发展历史,从旧时代到新世纪以来的演变和工艺变化,结合古代各国和东西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品,来讲述其所处时期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情况,并尤其比较了中西方的雕刻艺术发展共同点和各自的文化印记,其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对雕塑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为欣赏雕塑艺术而打下基础。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针对每一品类诸如铜雕、石雕、木雕、骨雕、根雕等等经典雕刻艺术品进行艺术赏析,首先分析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然后又结合相关故事典故和作者生平,来感受其各自的情感内核,帮助服装设计师在脑海中建立艺术品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鼓励设计师在实际服装设计过程中可以综合各方因素,形成多元化的服装风格。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又将笔触延伸至壁画这一门类上,壁画被称为“墙壁上的艺术”,是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同时也具有雕塑的装饰和美化功能。壁画有的在住所,有的在寺庙,有的在石窟,也有很多出自墓穴之中,可以根据墙壁的场所不同和时代不同来区分其文化价值,。壁画最早为原始人类在洞壁上作画来记录事件发生情况,慢慢地被人们用来表达艺术思想和美化装饰。作者遵循时展脉络,从古至今介绍中西方经典的壁画作品,比如西方壁画出现较多的天使上帝魔鬼等形象,而东方则以佛教的佛祖菩萨形象居多,介绍了西方具有代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以及我国的敦煌壁画等等众多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壁画作品。壁画的艺术呈现带有较浓厚的历史氛围,纵观古往今来的壁画作品,能看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态,也能使服装设计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对于人类艺术文明的演化进程有所了解,提高服装从业者的艺术追求,努力地通过服装来表现每个地域的文化特色。第三部分主要是进行中外浮雕艺术的比较,浮雕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在该书中也有详细具体的研究,浮雕是在平面物体上,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艺术品,浮雕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依附载体又可以独立存在,既可以如同一件摆件那样成为三维立体形态,又可以依托墙壁等为物体兼具平面形态,也因为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被分为高浮雕和低浮雕两种形态。作者介绍了浮雕艺术的专业知识之后,依旧沿着历史发展脉络,将中外浮雕艺术进行系统比较,将尼罗河流域、地中海流域等优秀的浮雕作品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宫殿皇室等作品进行比较,是读者直观的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浮雕艺术的各自创作形态,在中西方不同社会阶段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下,各自浮雕的演变和改革,以及宗教艺术对于浮雕发展的参与和影响。在中外浮雕的艺术比较中,使读者能体会到雕刻艺术对于表达思想情感、记录时代脉络的重要作用,艺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墙壁,而是有血有肉的灵魂载体。该书的最后放眼世界装饰浮雕的新追踪上,不仅研究传统的石质、木质等材料,也聚焦特殊材料、综合材料等新兴领域,从实用性、艺术观赏性等诸多方面来分析当前以及未来浮雕艺术在世界上的发展和进步。展示了众多当代较为成功的雕塑作品,这无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服装设计师来说都有极大的实际意义,既能帮助普通读者提高艺术修养,也能让专业的服装从业者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秉持高尚的艺术设计理念,将浮雕、壁画等多种雕塑艺术种类运用到服装设计和生产中,使普通的时装带有浓厚文化色彩,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整书内容分章讲述,逻辑清晰,对于所研究对象的了解较为透彻,图文结合地引导读者在感受雕塑艺术博大精深的同时自主探究每件艺术品的设计元素和创作初衷,对于现代服装设计领域具有极高的美学参考意义。
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该书方法运用得当,逻辑思维清晰
从该书的研究内容不难看出,该书运用了较多的研究方法来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科学专业,同时方便读者对于研究对象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该书采用了概念分析法,从雕塑的相关概念出发,介绍其中的专业知识,及立足于基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又多方面地分析了概念的实际应用和涉及范围。其次采用比较研究法,尤其在第三部分的中外浮雕艺术的介绍中,作者比较了中外的大量经典艺术作品,目的是在二者的比较中,看到时展的艺术欣赏的差异,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本国的艺术研究体系。同时,该书也通过案例研究法来辅助讲解雕塑艺术的欣赏要点,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古今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列举其中,使理论的讲解不陷入枯燥和空洞的长篇大论。该书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作者前期查阅大量文献著作,将专业的文献讲解穿插其中,使研究结论更加的客观全面,表现了作者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三、从研究价值来看,该书紧密联系实际,应用价值丰富
坭兴陶雕塑艺术风格传承与发展
摘要:广西钦州坭兴陶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效果的雕塑陶艺。本文首先分析了坭兴陶雕塑艺术的特色和类别,然后分年代对坭兴陶雕塑的艺术风格表现进行论述,最后分析了坭兴陶雕塑的艺术风格传承与发展应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坭兴陶;雕塑艺术;风格;传承
坭兴陶是我国广西钦州地区的传统陶艺,据考,在距今1400多年前隋唐时期,钦州陶艺就比较繁盛,但是坭兴陶的雏形出现在唐朝开元二十年,坭兴陶和更早的钦州陶器相比,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更为考究,其不像那些新石器时期的出土文物那样粗糙,而是制作精良、表面光滑。因此,专家一致认定坭兴陶兴起于1300年前的唐代,而“坭兴陶”名称则出现于清朝咸丰年间。
一、坭兴陶的雕塑艺术概述
坭兴陶的生产需要先制泥再烧制,而制泥工艺和烧制工艺都直接影响着坭兴陶的造型表现。现如今,坭兴陶的制泥和烧制一般都借助于专业的机械工具和电窑,而且也有专业的模具。坭兴陶的艺术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其独特的雕塑装饰艺术,让坭兴陶具有不同一般的造型效果。而坭兴陶之所以能够实现“雕塑”,原因在于其陶质本身的特点———细腻、软硬适度、可塑性强。具体来看,坭兴陶的雕塑方法主要有平雕、浮雕、镌刻、镂雕、捏雕这几种,这些不同的雕塑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一)平雕。平雕是在坭兴陶陶胚上先把需要雕刻的花纹印上去,然后用扁平的刻刀来雕刻花纹,而且是要采用半插刀的方法,把各种线条先展现出来,然后用小斜刀来雕刻细节,使雕刻的纹样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层次和视觉效果的变化。(二)浮雕。浮雕和平雕在展现效果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平雕属于平面视觉效果的雕塑,而浮雕就具有了三维立体效果,但是也同时兼具一定的平面效果。浮雕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平面陶胚上凸出的雕刻纹样,有一定的厚度感。在坭兴陶的浮雕工艺中又可以分为半浮雕和全浮雕两种形式,全浮雕就是一般常见的浮雕效果,而半浮雕是利用浮雕工艺,但展现出来的仍然是偏平面的效果。(三)镌刻。镌刻工艺是采用镌刻的手法,在陶胚上进行字样、花纹的雕刻,其往往应用于人文效果比较浓厚的陶艺作品中,比如在陶艺作品上雕刻字样以及一些吉祥如意的花纹。其和平雕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但是平雕可以大面积地进行雕刻。(四)镂雕。镂雕是在陶胚上对其进行特定部位、特定花纹的镂空雕塑,这种雕塑工艺难度较高,不仅要雕塑出一定的镂空效果,还不能使陶艺作品发生变形,这需要提前预估陶艺作品本身的受力情况。在镂雕时,要先用水湿润雕刻处,然后用打磨得十分锋利且最薄的雕刻刀来进行雕刻,才能实现镂空效果。(五)捏雕。捏雕,顾名思义是边捏塑、边粘贴,是将用其他泥胚制作好的雕塑作品粘贴到原有的陶胚上,这种方式对于泥料干湿度的把握比较严格,如果泥料本身过干或者过湿的话,都不能使之顺利地粘贴上。而且粘贴后,还需要利用工具修整粘贴处,使之光滑。
二、坭兴陶雕塑的艺术风格表现
明清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
摘要:晋城历史文化悠久,古代建筑众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我们可以在门窗、雀替、额枋、斗拱等古建筑构件上看到精美的木雕,其雕刻题材丰富,雕刻技法多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本文通过探析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展现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雕刻;寓意;装饰艺术
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与雄奇秀美的太行山水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晋城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晋城古建筑遗存丰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有5490余处,近20000座,其中宋金时期的木构件建筑达到46座,享有“古建筑博物馆”的美称。明清时期,晋城的建筑木雕装饰艺术达到顶峰,建筑美轮美奂,装饰繁盛至极,木雕装饰使古建筑呈现出了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韵味。晋城博物馆馆藏的古建筑木雕构件种类多样,有裙板、雀替、额枋、荷叶墩、花牙子、斗拱等。其雕刻之精美,内容之丰富,寓意之深刻,技法之精湛,为现代人所震撼。
一、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技法
晋城古建筑木雕装饰的雕刻工艺精湛,常见的雕刻技法有线雕、剔雕、浮雕、圆雕、镂雕等。工匠们将这些雕刻技法混合运用在古建筑的木雕装饰中,产生了逼真的艺术效果。线雕即线刻,是在木板上用线描凹刻来表现图案的雕刻技法,以刀刃雕压花纹,线条清晰明快,加工技艺简单,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常用雕刻装饰的建筑构件有匾额、楹联、麻叶头、栏板等。剔雕是对材料进行单面雕刻,将图案以外的地方进行较深的剔挖,让图案凸起以增强其立体效果。剔雕善于表现凹凸不平、层层叠叠的立体形象,画面内容生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常用于雀替、额枋、斗拱等建筑构件的装饰。浮雕是在木板上将所要表现的图案凸显出来,使它高于周围的平面,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艺术形式,利用透视等绘画方法来表现立体空间。根据图案造型的深浅程度,浮雕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浅浮雕常用于装饰裙板、栏板、走马板、天花板等建筑构件,高浮雕常用于装饰雀替、额枋、荷叶墩等建筑构件。圆雕又称立体雕,是通过全方位雕刻,将图案立体呈现在构件上的表现手法。圆雕的特点是雕刻精细、面面俱到、生动传神,艺术感染力极强,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欣赏木雕构件。这种雕刻手法常用于斗拱、垂柱等构件的装饰。透雕通常被称为镂空雕,将图案周围不需要的地方镂空,多角度地对图案进行雕凿,可单面雕刻也可双面雕刻,使建筑构件呈现出通透的视觉效果和立体的画面层次感,这样木雕会更有层次、更加生动且表现力更强,观者的视线在木雕镂空处来回交替,增强了木雕的艺术韵味。建筑中多用于花牙子、雀替、栏板、额枋等构件的装饰。
二、古建筑木雕装饰的构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