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8:59: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腹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围术期处理,总结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2月间32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切口疝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随访36~48月,均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人工补片无张力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和正确的围术期准备对于防治腹壁切口疝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在老年病人及多次手术病人,发病率均2%~10%[1],而应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修补切口疝,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2]。本院在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腹壁切口疝病人32例,均采用生物合成网片腹膜外进行修补,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60.5±11岁。既往手术史:胃癌12例、结肠癌11例、阑尾病变4例、胆道病变5例。腹壁切口疝环直径5~24cm,平均11.6±6cm。腹壁切口疝发生距离首次手术时间3~12个月,平均(3.5±4)个月,其中7例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首次手术切口:经腹直肌切口8例、正中切口15例、右侧肋缘下切口5例、右下腹麦氏切口4例。应用生物合成材料:丙烯补片(ProleneMesh,Bard公司生产)。
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35~74岁,平均60岁。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剖宫产术的研讨论文
【关键词】剖宫产术
1988年Stark首创的剖宫产术受到了妇产科医生的推崇和应用。作者对这一新术式进行多项指标的临床观察,并进行追踪随访,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本院分娩孕妇共8500例,其中初产妇剖宫产1700例,将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新式剖宫产510例,年龄23~38岁,中位年龄28岁。B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1190例,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7岁。对两组患者术后追踪随访至2006年4月,观察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时腹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72例,B组再次剖宫产121例,两组剖宫产指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72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9例,>3年63例;B组121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14例,>3年107例。
1.2手术方式
剖宫产手术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以期改良现有术式,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的病人进行比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进行再次剖宫产术共152例。结果: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术后体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各层的粘连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再次妇科手术切口的选择增加了困难,但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发症少。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粘连
新式剖宫产是1988年以色列的star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进[1],采用joel-cohen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好效果,很快在全世界推广。我院自1997年底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近年来,我院剖宫产术较多,再次剖宫产的数量随之增加,为探讨新式剖宫产术远期影响,对我院再次新式剖宫产与同期再次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旨在寻找危害小的剖宫产方式,以期改良手术方式,减轻或者减少手术并发症。
1资料
1.1一般资料对象选择1998~2005年间在我院首次行剖宫产手术,本次亦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152例单胎妊娠孕妇,70例前次行新式剖宫产者为观察组,72例前次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纵切口)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38岁,平均26.83岁;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27.18岁。两组患者在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第一次手术指征上均相近,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采用沿原手术疤痕开腹,修剪皮肤层疤痕,逐层切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子宫体部剖宫产加绝育术。
剖析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关键词】腹股沟疝;诊断;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3]。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明确,但有时由于临床查体的疏忽与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疝形成初期时肿块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漏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腹股沟疝的诊断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沟疝门的解剖因为疝只发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处,而腹股沟区解剖学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损害因素,如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疝极易发生,凡在该区域出现的肿块,都要考虑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统询问病史由于腹股沟疝平时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区若隐若现的肿块,医生往往为局部肿块所吸引,忙于做理学检查,并由此获得诊断,却忘了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更为重要,前者由于检查时啼哭、腹紧,不易进行,从母亲处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老年人病程长,疝所在区往往慢性发炎,疝环周围组织松弛,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为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释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1.3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和手法回纳。腹股沟疝病人检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显露整个腹部、腹股沟区,双侧进行比较,应注意双侧的腹股沟疝是多见的。腹股沟疝的肿块常位于耻骨结节上方,若阴囊内有肿块,首先检查肿块四周,特别注意的是其上缘,是否与其他边缘一样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反之肿块属阴囊内病变,如睾丸鞘膜积液;如肿块上缘不“断”带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先拟诊疝为妥。其次是做咳嗽试验,检查者手紧按肿块,令其用力咳嗽,如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加,即为“膨胀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这是疝的一大特点,然后是做手法回纳,医生站在病人肿块侧,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沟区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纳。手法回纳也可在病人平卧位进行,婴儿疝可趁熟睡时回纳。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连的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只能回纳部分疝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治疗方法
经常规消毒处理后,铺设无菌巾、敷料,在患者脐下缘行1cm左右的弧形切口后建立人工气腹,将10mm的Trocar针置入后放置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和胆囊情况,在剑突下3cm部位放置Troca(r10mm)穿刺。在患者的右腹前线在右锁骨线下2cm或右腹前线部位穿孔,将5mm的刺锥置入,穿刺后进行穿孔手术治疗。
1.1.2护理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依据相关标准手术程序进行;观察组3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能够积极的配合手术的进行。术前12h禁止患者摄入食物,术前6h禁止患者饮水,并做好手术前夜的清洁和灌肠处理。术前1d访视患者,注意患者的症状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具体流程以及手术室的大体布局。指导患者了解腹腔镜手术,并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及时将术中出现的污物清除,保证手术医师的视野清晰,将术中切下的标本保存好。(3)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缓慢送入病房,并认真清点手术室中的设备和仪器。妥善固定患者引流管,注意观察患者引流管的颜色和量。当患者发生并发症时,在给与并发症干预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不要担心和害怕,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症的信念,帮助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起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
小议腹股沟疝的诊断与进展
【关键词】腹股沟疝;诊断;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根据欧美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1]。腹股沟疝通常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斜疝最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2],男性患腹股沟疝多于女性,但股疝多发生于女性[3]。腹股沟疝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明确,但有时由于临床查体的疏忽与检查方法不当以及疝形成初期时肿块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容易造成漏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其中较为著名的有Macvay和Shouldice,并相继产生了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现对腹股沟疝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腹股沟疝的诊断
1.1首先要熟悉腹股沟疝门的解剖因为疝只发生在解剖薄弱的腹壁处,而腹股沟区解剖学上存在先天性缺陷,再加上后天病理性损害因素,如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疝极易发生,凡在该区域出现的肿块,都要考虑到疝的可能。
1.2其次要系统询问病史由于腹股沟疝平时往往表现为腹股沟区若隐若现的肿块,医生往往为局部肿块所吸引,忙于做理学检查,并由此获得诊断,却忘了详细询问病史。病史对婴幼儿和老年人更为重要,前者由于检查时啼哭、腹紧,不易进行,从母亲处可以得到较好的启发。老年人病程长,疝所在区往往慢性发炎,疝环周围组织松弛,疝内容物易与疝囊发生粘连,成为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病史可加以澄清,也可以解释如消化不良、腹胀、便秘或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
1.3必要的常规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咳嗽冲击试验和手法回纳。腹股沟疝病人检查一律先采取站立位,显露整个腹部、腹股沟区,双侧进行比较,应注意双侧的腹股沟疝是多见的。腹股沟疝的肿块常位于耻骨结节上方,若阴囊内有肿块,首先检查肿块四周,特别注意的是其上缘,是否与其他边缘一样界限分明,能摸到一条正常的精索,反之肿块属阴囊内病变,如睾丸鞘膜积液;如肿块上缘不“断”带有蒂柄而进入腹股沟管,则应先拟诊疝为妥。其次是做咳嗽试验,检查者手紧按肿块,令其用力咳嗽,如肿块随之膨大微微下移,张力增加,即为“膨胀性咳嗽冲击试验”阳性,这是疝的一大特点,然后是做手法回纳,医生站在病人肿块侧,一手扶住病人的背腰部,另一手从上而下地放于腹股沟区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位置,以便作手法回纳。手法回纳也可在病人平卧位进行,婴儿疝可趁熟睡时回纳。多年疝的存在常致已有粘连的难复性疝或滑动性疝,只能回纳部分疝块。
乙状结肠扭转治疗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乙状结肠扭转;手术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结肠扭转的合理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乙状结肠扭转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的实践经验。结果36例中,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后来4例复发行手术治疗;3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治愈;9例行乙状结肠复位系膜短缩固定术治愈,后来2例复发,再手术行乙状结肠大部切除术治愈;2例行乙状结肠肠造瘘2期大部分切除吻合术治愈;15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1期吻合术治愈。结论乙状结肠扭转需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吻合术是最佳术式,1期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
乙状结肠扭转以手术治疗为主,合理的术式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键,1998~2006年,我院共收治了36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现就手术治疗实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36例病人,男性34例,女性2例,年龄54~76岁。21例有不同程度便秘,4~8d排大便1次;19例病人平时有不同程度下腹坠胀不适,且多次出现腹痛便后缓解。7例经保守治疗梗阻缓解;3例行乙状结肠复位固定术;9例行乙状结肠复位系膜短缩固定术;2例行乙状结肠复位造瘘2期大部分切除吻合术;15例行乙状结肠大部分切除l期吻合术。
2治疗方法
小议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及漏误诊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及诊断依据:本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2~81岁,平均58岁。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10例,冠心病6例,吸烟35年以上者17例占47.2%。检查方法为胸片~,胸部CT,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痰脱落细胞检查,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最后诊断均依据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21例,腺癌10例,小细胞肺癌5例。
1.2临床首发症状及体征:咳嗽22例(其中痰血9例),胸痛3例,胸闷,气急3例,低热1例,声音嘶哑2例,头痛,抽搐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肌无力1例,腹壁包块1例。
1.3胸片及胸部CT片:所有病例均有胸部X线正,侧位片,其中21例同时作CT扫描。肺部X线征象:肿块影28例(周围块影15例,肺门块影13例),阻塞性肺炎4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1例,无明显异常发现1例。
1.4首次就诊诊断的疾病:36例中健康检查初诊4例,因有症状初诊诊断肺癌10例,有症状但初诊为非肺癌的其它疾病22例,其中诊断为腹壁皮肤囊虫病,喉炎,原发性脑瘤,周期性麻痹,结核性胸膜炎,冠心病心绞痛各1例;诊断为癫痫,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感染各2例;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例;诊断为肺炎6例。22例误诊病例从初诊到确诊为肺癌的时间:半月以内3例,半月~1个月以内7例,1个月~2个月10例,2个月以上2例,其中17例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有一处或多处转移。
2讨论
探索输卵管绝育腹腔镜运用技术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输卵管绝育手术治疗的配合方法。方法:巡回护士术前访视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手术开始后及时开关、调节机器,调整体位,安抚患者。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强调巡回护士充分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积极主动的麻醉配合;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局麻
前言
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对世界范围内控制人口数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切断、结扎、电凝、钳夹、环套输卵管或用药物粘堵输卵管管腔,使精子与卵子不能相遇而达到绝育的目的。这是一种安全永久性节育措施。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自愿来院行绝育术的98例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行输卵管绝育手术,术后效果满意,无需住院,且治疗费用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09年5月自愿来我院行双侧输卵管绝育术的患者共98例,其中年龄25~42岁。平均35.7岁,分娩胎次为二胎产后76例,三胎产后22例。其中二次顺产59例,一次剖宫产史25例,二次剖宫产史14例,分别为产后3~24月不等,门诊排除手术禁忌证,无需住院,术后观察2小时,无任何不适后离院,术后随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