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8:3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腐败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腐败问题经济学思考论文
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
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类型的腐败;利用授权和管制权腐败;利用公共资源的处置权腐败;利用征税权腐败;利用公共物品和服务分配权腐败;利用执法、司法权腐败;利用投资和采购权腐败。
从我国的情况看,腐败问题还处在易发和高发时期,存在面广、量大的状况。面广,即腐败的面越来越广,腐败现象渗透到角角落落,不但油水衙门有,而且清水衙门也有,现在已很难觅得到一方不被腐败所污染的净土。量大,即腐败者的数量很大,查案往往一查一大串,一查一大片;腐败的金额在增大,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已从挥霍享受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胃口越来越大,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百万、上千万。
腐败问题治理经验交流
近年来,省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共受理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信访举报710件次,立案查处11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1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从受理的信访举报和查处的案件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行政腐败。一是玩忽职守。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求不严,对干部职工违纪违法行为熟视无睹,放任自流,造成集体财产流失严重。有的基层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行政不作为,认为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个别基层干部失职渎职,甚至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致使有些司法案件久侦不破、久拖不决,甚至黑白颠倒、助纣为虐,给人民群众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二是徇私舞弊。有些基层干部不能秉公办事,而是凭感情、靠关系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低保资金的发放上,亲情救助和贿赂性救助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在工程发包、招投标、质量验收、工程款拨付等环节敛财;部分基层站所及其工作人员徇私枉法,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不同程度地存在。
经济腐败。一是侵占集体“三资”。有的村干部以跑项目为名公款吃喝、白条入账,财务管理混乱;有的私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所得占为己有;有的强包工程,能干的自己干,干不了的转给别人,从中谋利。二是截留挪用。一些地方在社保统筹、合作医疗、民政救助、种粮直补等方面,政策不公开,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干部利用审批和经办之便,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搞关联交易,甚至贪污、截留、挪用等等。三是强拆强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拆迁已成为腐败的“高发区”。一些地方利用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违规圈地、以租代征等。
生活腐败。一是有的基层干部无视群众疾苦,公款大吃大喝。一些无任何集体企业、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组,招待费数额高得惊人。有的以“工资低、工作辛苦”为由,巧立名目,滥发补贴。二是公款消费使行政经费呈跳跃式增长势头。有的乡镇干部竞相攀比配备专车,购车、燃油、维修等费用成为行政性经费支出中一大项目,公款旅游则从国内到国外,一些干部在外吃喝玩乐也用公款报销。
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成因
从心理上看,利益驱动和法律意识淡薄是内在动因。马克思说:“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基层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化,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吃点、喝点,贪点、拿点算不了什么。在这种失衡和侥幸心理的促使下,一些人向国家和集体伸出了罪恶的黑手。
四风和腐败问题治理方案7篇
第一篇:乡镇四风和腐败问题治理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纪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部署,决定从今年7月开始,到明年1月底,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精以及我镇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在镇委领导下,纪委具体组织实施。通过专项治理,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和“四风”问题进行清理排查,发现一批案件线索,化解一批信访隐患,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查处并通报一批典型案件,处理一批违法违纪干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为实现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治理范围
专项治理的范围主要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镇机关党员干部;镇直单位、村党员干部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四风”问题;虽已调查处理但问题解决尚不到位、群众仍不满意的问题;新发现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四风”问题。
“四风”和腐败问题大排查工作安排
为深入推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根据全县《关于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和专项工作部署,经研究,决定将8月份作为作风整治的工作重点,在集中排查阶段开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大排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排查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范围:十八大(2012年底)以来、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排查对象是为工业领域各企业服务的工作人员。
(二)排查内容
1、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用公款或集体资金违规吃请、送礼、变相旅游、发放福利、以及生冷硬推、效率低下、办事不公、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欺压百姓、胡支乱花、挥霍浪费、婚丧事大操大办等“四风”问题,以及涉企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2、涉企专项资金初审问题。企业申报的县本级扶持政策资金及县级以上各类项目的推荐或初审中是否存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程序违规、贪污侵占等问题。
腐败问题经济学思考论文
腐败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大问题。在中国腐败问题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动摇政权基础、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公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产生、蔓延的原因和治理腐败的对策进行分析,考察在给定各种异致腐败的非经济变量前提下,经济因素如何决定腐败行为和反腐败行为的情况,并不是否定其他各种非经济变量对腐败和反腐败行为的影响。
一、腐败的定义及我国目前腐败的现状
对腐败概念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经济性腐败、政治腐败、生活腐败、失渎职等。狭义的主要指权钱交易为主的经济性腐败。本文认为,对腐败的概念所包括的内涵不宜泛化,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把握腐败的概念比较合适。腐败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公权谋私。鉴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腐败”一词作以下定义: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是经济人,人的行为决策都是理性的,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腐败者也是经济人,腐败者作为经济人参与腐败活动的决策是理性的,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腐败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腐败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这种“生产”也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腐败现象产生和泛滥比较严重的时期。因为一系列的政治变化,使以往正常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受到冲击和破坏,不仅使原来隐蔽的腐败现象显现出来,而且迅速地传播与蔓延。有资本主义国家学者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状况发生剧变的阶段,也是腐败最严重的阶段。联合国调查了107个国家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人均收入在265-1000美元时期,是社会剧变革时期,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状态等变化最大的阶段。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由于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加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使腐败之风越刮越盛,腐败的渗透面越来越广,腐败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人员越来越多。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类型的腐败;利用授权和管制权腐败;利用公共资源的处置权腐败;利用征税权腐败;利用公共物品和服务分配权腐败;利用执法、司法权腐败;利用投资和采购权腐败。
从我国的情况看,腐败问题还处在易发和高发时期,存在面广、量大的状况。面广,即腐败的面越来越广,腐败现象渗透到角角落落,不但油水衙门有,而且清水衙门也有,现在已很难觅得到一方不被腐败所污染的净土。量大,即腐败者的数量很大,查案往往一查一大串,一查一大片;腐败的金额在增大,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已从挥霍享受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胃口越来越大,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百万、上千万。
2014申论范文:正确对待党内腐败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学,技术等领域里的核心地位。这是我国近百年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和提高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迎接各种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国际社会的不断变化。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其积极性的一面,也有其消极性的一面,其价值则由其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比值决定。我们党的建立和发展,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等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当然,在实际过程中,党内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这突出表现在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少数的腐败现象。但我们知道,这极少数的腐败,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民对党的信心和党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因为我们党把防止腐败,惩治腐败,打击腐败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也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自身发展的一对矛盾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律认为,任何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前进的,是在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中呈螺旋式发展变化。矛盾的这种相互转化,则是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我们党,从他的建立之初,在其自身发展的80多年的历程中,就是不断克服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建立民主,最终发展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领域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纵深拓展,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新时期,腐败和反腐败这一社会矛盾的凸显,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内极少数高级干部的伏法,为我们正确对待和认识这一矛盾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腐败和反腐败是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矛盾动力。
结合证券市场探讨腐败问题
腐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热点问题,这些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值得关注的是,腐败现象却还是屡禁不止,对腐败这样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我们应当看到分析的视角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就拓宽思路,从证券市场的视角对腐败问题进行研究。
一、证券市场的腐败现象
证券市场腐败是指当事人违反证券市场公认准则,利用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权力,通过市场运行的某些环节,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行为。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等人研究编制的中国首个金融腐败指数显示,我国金融腐败指数为5•42,其中银行业腐败指数为4•17,证券业腐败指数为7•26,指数越接近10表明腐败越严重。可见,证券业的腐败问题相当严重,不容小觑,证券市场的腐败破坏了证券市场的信用基础,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笔者从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来梳理一下腐败现象。
1.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发行市场方面,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发展壮大,但也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甚至劣质的企业瞄准了其中的奥妙和商机,加上管制和权力的广泛存在,使证券市场通过价格来配置资源的功能无法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以“公关需要”为名,暗箱操作,大肆向主管部门行贿,千方百计地拉拢腐蚀官员,通过各种途径谋取上市资格。在糖衣炮弹的诱惑之下,不仅有处级、厅级官员受腐蚀,甚至一部分省部级高官竟然也中弹落马。例如:在2000年10月,中央纪委连续发出公报,中国纺织总会原会长吴文英、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徐鹏航因利用职权帮助康赛公司股票上市,而且支持亲属参与购买该公司内部职工股,并获利数额巨大,两人因此分别受到处分。还有,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贿的最大一笔数目,就是北京世纪兴业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刘志远所送。交易市场方面,内幕交易案件频繁发生,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有很大关系。例如: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因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2011年4月6日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一手掌握权力,一手掌握金钱,李启红及其家族成员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制造财富裂变效应,折射出“权钱合作”的腐败新动向,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件在此不一一赘述。
2.从中介机构层面看中介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与上市公司勾结,谋取不当利益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国信证券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在执业过程中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相关监管规定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于2010年5月被公司开除。公开资料显示,从2001年以来,李绍武通过以他妻子的名义设立公司的方式,参股了三家企业,分别是上市公司轴研科技65万股、莱宝科技6万股和准上市公司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万股,总投入资金不到143万元,到案发时股票市值却上升到3000余万元,几年时间里投资收益率高达2000%,如此高的投资回报让人难以想象。此案被誉为中国“PE腐败第一案”的同时,也揭开了证券公司投行部私募股权投资腐败的黑幕。对企业上市或者经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官员、保荐人或监管层,这些利益相关者手中拥有的权力是造成腐败的根源,是典型的权力寻租和权力腐败。在李绍武腐败案被揭露后不久,原中信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谢风华也因为在ST兴业重组项目中,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涉嫌内幕交易受到监管部门立案调查。2011年8月17日,《上海证券报》一组题为《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的报道震惊中国资本市场。报道指出,曾经因人参概念而引起市场骚动的紫鑫药业,从头至尾是其实际控制人自导自演的一场惊天闹剧,该报道在证券市场掀起波澜,紫鑫药业也随即被投资者冠以“银广夏第二”的恶名。紫鑫药业事件充分暴露了证券市场严重存在“会计师和审计机构责任缺少”的制度漏洞。近年来,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断出现,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银广夏、绿大地、紫鑫药业等多家问题公司都与此有关,这个问题不解决,广大投资者就会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最终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3.从机构投资者层面看:二级市场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的行为屡屡发生,给中小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通常一些大的投资机构为了获利会用一些不正当,甚至是违法违规的手段来操纵股票市场,而众多的散户因此被套牢,资金遭受严重损失。2008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对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唐建国“老鼠仓”事件处以当事人取消证券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152万余元,罚款50万元的处罚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的行政措施;对南方基金管理公司金元和宝元基金的基金经理王黎敏处以取消基金业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150万余元,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的行政措施;2009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对融通基金管理公司融通通乾基金经理张野处以取消基金从业资格,没收张野违法所得229万余元,处以4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的行政强制措施。这些违背职业道德和可耻的腐败行为,不仅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严重阻碍着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腐败问题治理措施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腐败的定义;腐败的危害;关于腐败的治理措施的若干思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从腐败的实质定义、从腐败的根源定义、从腐败的行为方式及其性质定义、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腐败破坏国家与政府公信力;腐败不利于行政体制的发展和改革;腐败有损于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从经济的角度:腐败干预和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腐败扰乱资源合理分配和流动;腐败将经济沦为进一步腐败的手段和工具、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腐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败侵害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平;腐败严重破坏社会伦理道德、从源头处预防腐败:从思想教育处着手;加大对于公务员制度及其他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构建力度、在过程中遏制腐败、对腐败结果的追究与处理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2007年1月,云南省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发现现任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胡星有重大作案嫌疑,现胡星已潜逃。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胡星曾任昆明市副市长,主管规划、城建。2004年11月25日,胡星就任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主管公路、运输。胡星被通缉是因涉嫌窝赃与作伪证;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给民营企业家张荣坤旗下的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用于收购沪杭高速公路的权益;2月28日,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表决,撤销邱晓华、郑筱萸、李品三的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李品三在任宁夏商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擅自决定出售商铺经营权、吸收公众资金,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一系列触及高层、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深切反映了我国反腐败问题的严峻性与形势的迫切性。这一重大问题如不能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对当今与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与稳定影响和危害之巨,不容忽视。这首先要求我们对腐败及其相关问题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一、关于腐败的定义
(一)从腐败的实质定义
从上述一系列大案、要案中我们可以发现若干共性因素,其中,行政官员(公共权利行使人)等运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职权,为自身、亲戚朋友、相关部门等牟取了大量财富和其它形式的利益。运用公共权力为己谋私,已成为腐败的主要目的和实质行要素。这些私利包括物质经济利益、权利利益、名誉利益及其他形式的利益。权力沦为腐败者个人化的工具。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腐败定义为权力主体非法运用公共权力为己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二)从腐败的根源定义
四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报告
区纪委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确保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一是推进案件审理快到位。建立案件提前介入审理工作机制,对案情复杂、疑难和分歧意见较大等案件,纪检监察室可提请审理室提前介入,有效促进查办案件工作提质提速。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案件,突出“快、简、早、活”,及时启动审理程序,快速定性处理。今年以来,移交审理的20件基层腐败案件,共审结20件,审结率100%。
二是推进典型案件严处理。对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一旦发现立即顶格查处,绝不姑息。今年以来,对4名因“两个责任”落实不力致使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影响恶劣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严肃追责。对7名基层违纪人员予以了点名道姓的公开通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明纪,敲响警钟。
三是推进分类处置早提醒。全面加强对反映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的规范管理,深入分析研判状况,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规范处置。今年以来,针对一般性违纪人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已经先后开展函询24件,廉政谈话35次。下发《区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重申严禁违规举办升学宴的通知》等规定,探索开展了“三色卡”预测预警、廉情动态监测等创新性活动,通过制度创新积极推动系统化防治基层腐败工作。此外,加大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制定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构建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体系;充分利用《廉洁》季刊、《廉洁》手机报、廉政网等廉政教育平台,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继续深化“9+6+7”正风肃纪专项治理,持续加大对“四风”问题的整治力度,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基层腐败的温床。
四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县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大对当前本系统内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侵犯群众权益、小官贪腐等突出问题的排查和查处力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落实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内容
1、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建设中官商勾结、贪污贿赂等问题排查和查处;
2、利用涉河涉江建设项目的审查、重大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取水许可、水政监察、水行政执法、水规费的收缴、使用、监管以及采砂管理等机会,乱收费、乱罚款和收受“红包”、购物卡等问题排查和查处;
3、本系统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等问题排查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