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4:28: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分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研究论文

1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信贷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项目。信贷有偿,而财政无偿。但现阶段,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却日趋明显。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政府的财政亏空不可能熟视无睹,一般都要设法解决。财政赤字是世界上每个政府都不可避免的,当赤字出现时,政府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向央行借款、发行国债、向国外借款等。这些积极的措施不但可以弥补赤字,还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信誉形象,从而引导一国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但我国的财政在法律规定不能向央行透支的条件下,仍将“央行垫支,财政能还就还,不能还就算了”作为其常用的途径,这与日本法律允许但财政从未向日本银行透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具我国特色的“点贷”就充分反映了信贷分配财政化的趋势。“财政点,银行贷”,虽然一方面促进了一些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完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妨碍着央行的货币发行,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着不小的危害。财政在这样的“特权”保护下让银行为自己的过失买单。这样的纵容必定形成不了财政和信贷分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进入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用有周期性、有偿性的信贷分配补充甚至代替没有周期性、无偿的财政分配,破坏了财政和信贷分配之间本应保持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财政的占用,使得银行贷款凝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贷应有的活力不断减弱。原本盈利的资金用于非生产领域补充财政的资金不足,背负起较高的机会成本,原本周转的资金陷在不良贷款或是财政的长期投资中,成为信贷活动正常进行的隐患。信贷的被迫“越轨”加大了银行的运作困难,延缓了银行企业化的进程。财政与信贷分配纠缠不清,不能提高央行的独立性,根据市场原则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服务于市场;不能让商业银行真正企业化,卸掉一身包袱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中国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中央调控监督的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瘦中央肥地方”等因素都是财政和信贷分配形成良好关系的绊脚石,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划清界限是一个长久努力方向。

2在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中寻求效率

查看全文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关系探讨

摘要: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下的信贷是商业信贷。同时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分析了信贷财政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但由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必不能分清两者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信贷财政化;交叉运行;小额信贷

1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信贷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项目。信贷有偿,而财政无偿。但现阶段,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却日趋明显。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政府的财政亏空不可能熟视无睹,一般都要设法解决。财政赤字是世界上每个政府都不可避免的,当赤字出现时,政府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向央行借款、发行国债、向国外借款等。这些积极的措施不但可以弥补赤字,还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信誉形象,从而引导一国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但我国的财政在法律规定不能向央行透支的条件下,仍将“央行垫支,财政能还就还,不能还就算了”作为其常用的途径,这与日本法律允许但财政从未向日本银行透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具我国特色的“点贷”就充分反映了信贷分配财政化的趋势。“财政点,银行贷”,虽然一方面促进了一些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完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妨碍着央行的货币发行,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着不小的危害。财政在这样的“特权”保护下让银行为自己的过失买单。这样的纵容必定形成不了财政和信贷分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进入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用有周期性、有偿性的信贷分配补充甚至代替没有周期性、无偿的财政分配,破坏了财政和信贷分配之间本应保持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财政的占用,使得银行贷款凝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贷应有的活力不断减弱。原本盈利的资金用于非生产领域补充财政的资金不足,背负起较高的机会成本,原本周转的资金陷在不良贷款或是财政的长期投资中,成为信贷活动正常进行的隐患。信贷的被迫“越轨”加大了银行的运作困难,延缓了银行企业化的进程。财政与信贷分配纠缠不清,不能提高央行的独立性,根据市场原则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服务于市场;不能让商业银行真正企业化,卸掉一身包袱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中国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

查看全文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研究论文

摘要:借鉴小额信贷的国际运作经验,从资金来源和应用以及风险的划分与补偿角度说明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辅相成性。在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目前面临的问题后,力图通过财政和信贷的配合,为小额信贷找到冲出困境的道路,从而说明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的互补性,提出推进小额信贷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配;信贷分配;小额信贷;交叉运行

1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交叉运行的可行性

目前学界很多人将财政信贷化和信贷财政化视为猛虎野兽。他们认为“财政调节与信贷调节是以不同形态的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的,调节的主、客体不同,调控的范围、手段方法也都有所区别”。因此,两种方式应严格划清界限,避免交叉运行下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区别、有偿性与无偿性的不同,都使得财政和信贷这两类资金可以互补,两种调节可以交替发挥作用。因此,对财政和信贷的交叉运行不应简单的否定,而应该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市场状况,寻找两者交叉的项目和途径。

查看全文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研究论文

摘要:借鉴小额信贷的国际运作经验,从资金来源和应用以及风险的划分与补偿角度说明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辅相成性。在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目前面临的问题后,力图通过财政和信贷的配合,为小额信贷找到冲出困境的道路,从而说明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的互补性,提出推进小额信贷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配;信贷分配;小额信贷;交叉运行

1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交叉运行的可行性

目前学界很多人将财政信贷化和信贷财政化视为猛虎野兽。他们认为“财政调节与信贷调节是以不同形态的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的,调节的主、客体不同,调控的范围、手段方法也都有所区别”。因此,两种方式应严格划清界限,避免交叉运行下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区别、有偿性与无偿性的不同,都使得财政和信贷这两类资金可以互补,两种调节可以交替发挥作用。因此,对财政和信贷的交叉运行不应简单的否定,而应该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市场状况,寻找两者交叉的项目和途径。

查看全文

小议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运行

摘要:借鉴小额信贷的国际运作经验,从资金来源和应用以及风险的划分与补偿角度说明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辅相成性。在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目前面临的问题后,力图通过财政和信贷的配合,为小额信贷找到冲出困境的道路,从而说明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的互补性,提出推进小额信贷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配;信贷分配;小额信贷;交叉运行

1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交叉运行的可行性

目前学界很多人将财政信贷化和信贷财政化视为猛虎野兽。他们认为“财政调节与信贷调节是以不同形态的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的,调节的主、客体不同,调控的范围、手段方法也都有所区别”。因此,两种方式应严格划清界限,避免交叉运行下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区别、有偿性与无偿性的不同,都使得财政和信贷这两类资金可以互补,两种调节可以交替发挥作用。因此,对财政和信贷的交叉运行不应简单的否定,而应该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市场状况,寻找两者交叉的项目和途径。

2从小额信贷看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交叉运行的效率

查看全文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关系探讨

1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

信贷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项目。信贷有偿,而财政无偿。但现阶段,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却日趋明显。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政府的财政亏空不可能熟视无睹,一般都要设法解决。财政赤字是世界上每个政府都不可避免的,当赤字出现时,政府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向央行借款、发行国债、向国外借款等。这些积极的措施不但可以弥补赤字,还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信誉形象,从而引导一国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但我国的财政在法律规定不能向央行透支的条件下,仍将“央行垫支,财政能还就还,不能还就算了”作为其常用的途径,这与日本法律允许但财政从未向日本银行透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具我国特色的“点贷”就充分反映了信贷分配财政化的趋势。“财政点,银行贷”,虽然一方面促进了一些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完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妨碍着央行的货币发行,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着不小的危害。财政在这样的“特权”保护下让银行为自己的过失买单。这样的纵容必定形成不了财政和信贷分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进入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用有周期性、有偿性的信贷分配补充甚至代替没有周期性、无偿的财政分配,破坏了财政和信贷分配之间本应保持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财政的占用,使得银行贷款凝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贷应有的活力不断减弱。原本盈利的资金用于非生产领域补充财政的资金不足,背负起较高的机会成本,原本周转的资金陷在不良贷款或是财政的长期投资中,成为信贷活动正常进行的隐患。信贷的被迫“越轨”加大了银行的运作困难,延缓了银行企业化的进程。财政与信贷分配纠缠不清,不能提高央行的独立性,根据市场原则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服务于市场;不能让商业银行真正企业化,卸掉一身包袱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中国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中央调控监督的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瘦中央肥地方”等因素都是财政和信贷分配形成良好关系的绊脚石,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划清界限是一个长久努力方向。

2在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中寻求效率

查看全文

再议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样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获取最大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在劳动力商品化之后,如果完全按照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劳动者的工资不再是按劳分配所得,而是在流通领域内靠出卖劳动力所得,其实质是劳动力的价格,即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在劳动力商品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作者撰文提出了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观点。其实,二者名同实异,区别是明显的:

首先,本质内容不同。按劳分配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构想的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它是指在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以后,归劳动者消费的消费资料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这个统一尺度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制度;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指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其次,受制约的因素不同。按劳分配的工资以企业经济效益高低为转移,其上浮不受劳动力价值的限制;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下,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其上浮受劳动力价值的限制。

再次,实现的环节不同。按劳分配是在分配环节上实现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生产经营之后依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而定;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在交换环节上实现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买卖时就已决定。企业经济效益再好,原则上已与劳动者的收入无关。

由此可见,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有严格区别的。把按劳分配理解成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实际上是取消了劳动这个统一分配尺度,从而更换了按劳分配的本质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工资若仅以此为限,则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在分配制度上的优越性,也不会有真正的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实践中,必须以劳动为尺度进行分配。但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应该把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达到这样的统一:

查看全文

企业分配改革思考

一、当前国企收入分配的基本情况

党的**大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根据银监会提供的资料,**年底,这类企业的总资产37.5万亿、利润总额2496亿、员工232万人,员工平均工资5万元);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管理的企业(根据《**年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汇编》提供的资料,**年底,这类企业包括所属的二、三级企业有0.59万户,总资产2.3万亿,利润总额1120亿,员工599万人,员工年平均工资2.2万元)。狭义的中央企业通常是指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年底,中央企业共有172户(其中53户“党政一把手”由中央直接管理),总资产10.5万亿元,利润总额近6400亿,员工1110万。

从收入数据看,一方面全国面上国企收入分配的统计数据不完整,统计信息不准确,很难掌握全国面上国企收入分配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中央企业是我国国企的主力军,**年中央企业总资产、利润总额、员工总数分别占全国国企的41%、66%和近30%。我们考虑,对全国国企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可以把重点放在中央企业上。

中央企业的收入分配,撇开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分配原则、工资制度变革、工资性收入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再分配等情况,仅从近三年来收入分配的结果看,以下三个特点值得重视:

1、员工平均工资递增速度最快。

**年,中央企业员工年平均工资为3.3万元,全国国企员工年平均工资2万元。“十五”期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年递增14.4%。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递增15.1%。**―**年,中央企业员工的递增16.8%,是最快的。

查看全文

分配法与再分配法研究论文

一、在经济领域,与市场调节相适应,民法通过各种物权和债权制度理清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交易关系,为市场调节提供制度保证,从而实现其对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功能。以物权法中的物权取得制度为例,无论是原始取得制度还是继受取得制度,都是从法律上赋予当事人以一定物权亦即对一定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人们常常说“依法取得了某物的所有权”,正是反映出所有权——某人对某物的物质利益——源自法律,而不是先验存在的,这明显体现出物权法对社会物质利益的分配功能。

就合同法而言,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通过平等自由协商达成的合同条款具有法律效力。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通过合同条款在彼此间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质上就是对他们之间物质利益的分配,合同法则确认和保障了当事人之间的这种物质利益分配关系——视合同为“法锁”,如果一方违反,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显然,合同法是通过赋予合同条款以法律效力这种方式在当事人之间对有关社会物质利益进行了分配。而从法制史的角度考察,正是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等民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才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确保了市场调节的有效性,因而民法也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西方法理学家指出:法律制度通过财产法、合同法、民事侵权行为法等规则创立了一系列权利,它们构成了财富分配的模式。【5】

二、法是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书

从古到今人们普遍承认,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定分止争”,保证稳定的社会秩序。那么人类社会何以存在如此之多的纷争?本质上无非是对社会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人的欲望无止境,而人们能够控制的用以满足这些愿望的资源则是有限的,因而不能不通过一定的规则——长久以来主要就是法律制度——在个人、社会集团、阶级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分配。法律制度的产生只不过是对这些资源和利益在不同的人以及人的集团之间进行分配,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德国的利益法学派指出,法律规定主要涉及“为了保护特定社会上的利益,而牺牲其他利益。”德国学者还将利益这一概念“限制在指称——努力想取得有利的法律结论之——争讼当事人所具有(或必须具有)的追求欲望”。【1】显然利益法学所讲的利益是从广义来理解的,包括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2】基于此,笔者认为法律对于社会资源和利益、权利的分配,其基本关系表现为:对一定社会资源的占有带来利益,法律对利益的确认和维护则构成权利。我们正是用“利益”这个词将不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资源”这个概念与权利这样的法律概念连接起来。而利益至少可以分为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政治利益、人身利益等几个方面。在这方面,英国法学家阿蒂亚曾指出:“法律能够对社会和经济状况作出反应,也能改变社会和经济状况。美国黑人社会地位自最高法院禁止在学校实行种族隔离的判决以来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这是法律引起社会变革而非法律对社会或经济变化作出反应的一个生动例证。”【3】为什么美国社会会因为一项判决而导致惊人变化?就是因为法律对黑人和白人这两大种群之间的社会资源和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分配格局作出了重大调整,从而纠正了美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种族歧视传统,也极大地提高了黑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由此,法律所具有的对包括政治利益在内的社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功能表露得淋漓尽致。

查看全文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运行研究论文

摘要:借鉴小额信贷的国际运作经验,从资金来源和应用以及风险的划分与补偿角度说明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辅相成性。在分析我国小额信贷目前面临的问题后,力图通过财政和信贷的配合,为小额信贷找到冲出困境的道路,从而说明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的互补性,提出推进小额信贷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配;信贷分配;小额信贷;交叉运行

1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交叉运行的可行性

目前学界很多人将财政信贷化和信贷财政化视为猛虎野兽。他们认为“财政调节与信贷调节是以不同形态的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的,调节的主、客体不同,调控的范围、手段方法也都有所区别”。因此,两种方式应严格划清界限,避免交叉运行下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区别、有偿性与无偿性的不同,都使得财政和信贷这两类资金可以互补,两种调节可以交替发挥作用。因此,对财政和信贷的交叉运行不应简单的否定,而应该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市场状况,寻找两者交叉的项目和途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