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治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2:0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治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会计风险模型及风险治理
作为一个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信息系统,会计活动全过程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从系统论来讲,会计风险是一个可以分解的风险系统,一个看来难以控制的大的会计风险可以划分为若干小的容易控制的会计风险。本文旨在从广义风险角度搭建一个稳健而灵活的会计风险研究框架,探求会计风险的层次和成因,进而找到化解会计风险、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个指导性分析。
一、会计风险基本模型
本文给会计风险下的定义是:在现在和未来某个时刻的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具有改变会计这个组合的价值的潜力,会计风险就是测算这一潜在变化的指标。作为风险的从属概念,会计风险遵守一般的风险规则。它在数学度量上介于(0,1)之间,该数值越大,表示会计环境的潜在变化越小,会计信息的确定性或可信度越高,会计风险越小。反之,则表示会计环境的潜在变化越大,会计信息的确定性或可信度越低,会计风险越大。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较为严重,其原因很复杂。虽然会计行业主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来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蔓延,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各阶层意见很大。换句话说,我国当前的会计风险很大。通过考察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笔者认为,会计风险的来源有会计理论、会计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误读四个方面。其基本模型可构建如下:设AR:会计风险(AccountingRisk)ATR:会计理论风险(AccountingTheoryRisk)ASR:会计规范风险(AccountingStandardsRisk)APR:会计行为风险(AccountingPracticeRisk)AMR:会计误读风险(AccountingMisreadingRisk)则AR=ATR×ASR×APR×AMR其中,AR是指不同时点上可以改变会计组合价值的会计环境之差异程度。具体地说,它是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或不能满足相关方面的决策需求而导致的用户对会计系统以至会计行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的不信任,以及由特定条件下的会计信息低质量引起的经济决策、管理行为等的价值变化。ATR指会计理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对客观经济世界不能完全真实、持续地反映,是由会计理论缺陷所引起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理论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但却是不完全反映。ASR指由于会计规范(如准则、制度等)的不完善而引起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出于方便会计实务操作、降低会计规范制定机构的实际运作成本等因素考虑,会计规范并没有达到现有会计理论的最高水准。APR指会计人员不能严格遵守和执行会计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由会计行为偏离规范而导致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在各种相关利益的引诱下,会计人员往往会从事一些偏离会计规范或职业道德的行为。AMR指会计信息用户在专业知识、及时性等条件约束下,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完全理解,是由会计信息误读而导致的会计组合价值的改变。因为信息用户并非都是会计专家,加之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内容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用户并没有充分理解财务报告的真实含义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当偏离客观事实的会计信息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会计责任时,这种会计风险只是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现实的风险。现实的会计风险是在错误信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表现出来的,它对社会经济现实造成损失有一个显化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会计风险内容、会计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二、会计风险的化解
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化解,使之降低到最低限度。
1.会计理论风险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任何通行的会计理论。源自会计理论局限性的风险主要有:
深化风险管理综合治理安全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梳理了目前长江水上安全管理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风险管理和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水上安全管理风险管控工作机制及多元共治格局,以期能够对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风险管理;综合治理;发展格局;生态保护
1水上安全管理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水运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航运正处在大发展进程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新旧运输船舶并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污染应急能力薄弱,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加之长江上涉水管理部门多,管理职责交叉,履职边界模糊,应引起高度重视。
(1)客(渡)船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以芜湖海事局为例,辖区渡船62艘,渡口52处,年渡运约751人次、110万车次。渡船吨位小,防风、防碰能力差,且频繁横穿航道,存在与顺航道行驶船舶发生碰撞的风险;客船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碰撞、火灾等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2)危化品船爆炸和污染的重大风险。长江上危化品运输企业与危化品码头众多,港口危化品年吞吐量大。以芜湖海事局为例,辖区危险品码头泊位(含水上加油站)29座,2018年辖区危险品船舶进出港4700余艘次、货物吞吐量540余万吨。但目前危化品应急救援能力薄弱,应急救援设施匮乏,散装化学品应急处置能力几乎为零,一旦危化品船发生泄漏、爆炸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水资源污染,甚至引起社会恐慌。
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摘要:对于转型经济体,风险投资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风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多成功上市的优质企业,其背后都有风投的影子。风险投资不仅能够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注入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也能够对其管理理念、治理框架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雷士照明为例,研究其在逐步引入风投的过程中,风投是如何对其公司治理产生影响的,以及这种影响最终产生何种效果。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启示。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司治理;影响途径;影响效果
一、雷士照明简介
雷士照明(2222.HK)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该公司自1998年创立以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通过自主研发体系,开展持续创新运动,为大众提供高效节能、健康舒适的人工照明环境。产品涉及LED室内、商业、办公、建筑、工业、光源电器、家居等领域,特别是商业照明一直保持行业领导地位。在国内,雷士照明拥有广东、重庆、浙江、上海等制造基地,并设立了广东和上海两大研发中心。全国37家运营中心和3000多家品牌专卖店组成完善的客户服务网络。在全球,雷士照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展开国际化营销战略。雷士的照明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被众多著名工程和知名品牌所选择,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天津地铁、武广高速铁路、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等著名工程,希尔顿、喜来登、洲际等星级酒店,宾利、宝马、丰田等汽车品牌,美特斯•邦威、劲霸、鄂尔多斯等服装品牌,并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灯光照明产品供应商。
二、雷士照明与风投“共舞”之路
(一)创始股东纷争,毛区健丽入资
电力营销中安全风险问题及其治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局面的愈演愈烈,各个行业领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纷纷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改革。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与生产,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电力也在积极的进行着变革,特别是将电力营销放在了改革中的重要位置。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中的核心业务和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但是,由于电力能源供需问题的复杂化,使得营销业务中安全风险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了电力用户的基本权益。为此,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必须要重视对营销安全风险的治理问题,以电力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营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力营销更好的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服务。
1电力营销概述
1.1营销安全风险的含义
在进行电力营销的工作当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工作人员、电力设备、电网安全运行、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一定的风险,这就是电力营销的安全风险。而电力营销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相关管理人员为了避免和消除安全风险,而进行的风险识别、评估、管控等具体的方法,以实现电力营销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电力营销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常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营销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治理。
1.2电力营销的特点
电能作为一种商品的时候,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具有不可存储性和不可鉴别性;再加之发电商和电力客户是电力营销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营销区别于一般的市场交易,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金融审计嵌入企业融资风险治理研究
摘要:融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因而,高效的企业融资风险治理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金融审计作为国家治理金融机构的重要手段,常常具有预警、揭示以及抵制风险等治理效应。基于此,本文将整合金融审计风险治理的各种路径机制,促进企业融资的风险预警、揭示机制以及抵制风险机制的建立健全。以期通过金融审计的嵌入实现企业融资风险的长期治理效应。
关键词:金融审计;企业融资;风险治理;长效机制
面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的经济模式和依托平台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企业间的竞争力变得尤为激烈。因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变得举步维艰。若企业想要实现持续性发展,则必须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且不断发挥企业的优势。当前,融资问题是国内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难题。融资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它往往影响并且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融资风险的治理则成了企业和学者关注的热点,也成了亟需破解的难题。金融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监督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监督责任,为社会及企业内部的金融治理发挥了有效作用,对企业的融资风险更具监管和治理效应。因此,本文将基于金融审计的基本内涵、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和常见的融资风险分析、金融审计治理风险效应等基础研究下,构建金融审计长效治理企业融资风险的嵌入机制,以期通过金融审计的嵌入实现企业金融风险的长期治理效应。
一、金融审计的内涵
金融审计作为金融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承担了多种监督和审查任务,如对金融机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务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和审查。金融审计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国家金融安全治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效应。在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不可控和不可预测因素。因此,金融审计的重要治理效应和监督效应不容忽视,必须重视企业的金融审计工作。通过对企业审计内部环境的优化和改进,实现企业融资风险的长效治理。
二、企业融资主要方式及常见融资风险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策略
摘要:企业发展中涉及到的部门和业务比较多,而每个部门和每项业务的运作中都会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做好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极可能会使集团企业陷入到经营风险中,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经营特点和管理情况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文章主要对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的预防机制构建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国家以及浙江省安全生产及环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中,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等各方面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工作作出明确的指示。为了满足国家以及浙江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要求,同时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开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使企业运行中能够从源头进行风险识别、控制和排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保治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降低和杜绝安生生产事故的发生。
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原则
1.1风险首位性
企业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中需要始终将风险放在首位,突出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同时将风险防范工作向生产系统以及管理工作全面覆盖,特别是关键环节管理中必须要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1]。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治理对策
【摘要】本文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与治理对策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治理的必要性,其次论述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内涵与构成,接着剖析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治理中的不足,最后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治理对策;分析
1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治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显著加快,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电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建立稳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企业成为当务之急,而且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瓶颈产业、上游产业与基础能源产业,它的生存发展进步直接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另外,我国的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依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与经营亏损等各种各样的经济危机与困境,这非常不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进步,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治理工作。
2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内涵及构成
2.1财务组织结构风险。总的来说,所谓的财务组织结构风险就是财务信息的纵向流动缓慢且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往往不少人员认为电力企业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且有国家政府来包办一切而造成对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而且财务组织结构风险还体现在许多企业高层管理领导者难以形成较高的工作效率,这在客观上导致资金成本的损耗严重。另外,还必须要深入了解经营亏损这个概念,它是指相关的电力企业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转亏为盈,就有由于危机难以及时有效的化解而出现破产,它还会直接导致由产品生产与销售形成的主营业务利润不足以生成足够的现金,进而需要不断加强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治理。2.2财务管理失误引发的风险。所谓的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失误引发的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内部控制风险,它最为直观的反映就是令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预期的效果,加剧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事故,而且因为农网改造等因素导致的电力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还会造成现金支付困难与财务调度不足。②资产管理不当风险,例如大量的长期挂账的不良资产而造成资产收益率较低,更甚至是在出资人管理不到位、变更不记录、产权不明确等方面加大了电力企业的风险,不过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就能予以强有力的克服。
城镇燃气行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研究
摘要: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家提出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本文结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城镇燃气行业特点,对城镇燃气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镇燃气行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研究
1引言
2016年1月6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做出要求,提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同年10月11日,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提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工作要求。全国各省市、各行业开始积极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重点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双重预防体系的核心,是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危险源入手,重点管控重大风险,防止风险转为隐患;重大隐患限期治理,防止隐患变成事故。从而构建管风险、治隐患两道防火墙,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双重预防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有4个重点:一是强调风险意识,把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二是措施落地,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依附于企业具体业务开展的,因此,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必须与业务结合才能取得实效;三是过程管控,从业务投入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管控,而非发现隐患的被动处置;四是基础建设,从基层员工、基础业务中找风险、做管控,查隐患、促整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小议
[摘要]从消减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之路必须尊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逻辑,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消减风险,而是控制风险的损失与收益。以近期将在新疆试点的资源税改革为契机,借助于扩大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税收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可望迈向良性循环。
[关键词]新疆;资源税改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引言
近期学界和官方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在提法上有些变化,之前更多地用“消减”,现在则开始使用“控制”这样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随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开始用更为开阔和远瞻的视角来对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问题。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逻辑,尊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逻辑,正确对待已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财政造血功能的加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具有积极效应。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十年战略总体自标,明确资源税改革将从新疆扩大至整个西部地区。资源税制改革,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亦有积极效应,本文拟以即将扩大化的资源税改革为例,阐述论点。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既有努力与忽视之笔
(一)既有努力
医疗质量风险治理机制
1医疗质量风险的主要形式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所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不仅要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更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但是,无论是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还是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均存在医疗质量风险。只不过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多”医疗服务导致,如医师对患者的诱导需求和过度医疗;而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主要是由于太“少”医疗服务导致,如医师对患者的推诿转诊和减少服务。因此,医疗质量的指标应该依据不同付费方式采取相反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如果采取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那么医疗质量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应该是防范医疗机构“过多”提供的不必要和不合理医药卫生服务;如果采取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那么医疗质量的侧重点和观测点应该是防范医疗机构过少提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医药卫生服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上述观点。一是预付费方式的情况相对复杂。预付费方式主要包括按人头、病种、总额三种预付费方式,不同预付费方式下医疗质量监控的观测点也存在较大差异。采取按人头付费应重点防范医疗机构减少服务内容、无序转诊患者等行为;采取按病种付费应该重点防范医疗机构诊断升级、分解住院等行为;采取总额预付应重点防范服务提供不足、推诿重症患者等行为。可见,在按总额、人头预付费方式下,“少”提供医药卫生服务必然是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向;而按病种预付费方式下,“多”提供医药卫生服务或然是医疗机构的行为取向。特别是在按病种预付费方式局部推行,而医疗机构并存按病种预付费方式与按项目后付费方式的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医疗机构凭借信息不对称升级病种,将按病种预付费方式转变为按项目后付费方式的行为。因此,在为预付费方式建立医疗质量观察点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以“少”提供医疗服务为观测点,否则按病种付费方式下的医疗质量风险就会变成盲区。二是分清必要和合理两个概念。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和不合理的医药卫生服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提供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无病也治”,所以不必要是指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上的不必要。提供不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的常态行为。所谓不提供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有病不治”。不提供必要的医药卫生服务,是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的常态行为。所谓不合理的医药卫生服务,是指医师对患者“小病大治”和“大病小治”,所以不合理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程度上的不合理。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构以预付费方式为核心的综合性付费方式,所以医疗保险对医疗机构的质量监控,不仅应该防范医疗机构减少必要性医药卫生服务,而且应该防范医疗机构减少合理性的医药卫生服务。
2医疗质量风险的形成机理
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是控制医药卫生费用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医药卫生质量的罪魁祸首。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极易引发医疗质量风险[1],一是因为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经营模式的转变,二是因为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激励机制的转变。
2.1医疗机构经营模式转变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会促成医疗机构不同的经营模式。在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必然采取“以收入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因为他们只有提供尽量贵的医药卫生服务,才能获得尽量高的医药卫生收入。在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必然采取“以成本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因为他们只有提供尽量少的医药卫生服务,才能获得尽量高的医药卫生收入。由于医药卫生服务的数量是医药卫生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如果减少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医疗服务数量,那么难免导致医药卫生质量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