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5 11:26: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风险识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风险识别

风险投资风险识别及评价分析

摘要: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其在我国高新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风险投资中的各方面风险因素,论述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投资的具体风险控制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转移

风险投资又叫做创业投资,主要为风险投资项目提供相应的资金等支持。实质来讲,风险投资项目与普通项目之间并没有较大差异,它是在近些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产物。风险投资大都无担保与抵押,主要是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项目投资,通常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也因此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风险投资项目大都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并且项目资金的流动性不强,投资期限也相对较长,属于中长期积极性投资。因此,为充分保证自身收益,风险投资企业必须对投资项目采取合理的风险识别、评价以及控制等措施。

1风险投资中的主要风险类型

1.1市场风险。在新时期市场经济中,各种产品都具有盈或亏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这给风险投资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因素。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其中蕴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并且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1],同时,新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消费者接受所需时间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尽管部分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并不受消费者青睐。1.2技术风险。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因素是指在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创造方面的投资过程中,因技术因素而造成产品研发失败后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技术风险是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重要风险类型之一。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环节的技术风险取决于产品研发成功与否,在投入诸多资源后研发目标是否达成。中间试验环节的技术风险取决于研发成果能够转化为商品,或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规模化生产环节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取决于在技术问题的影响下能够实现批量生产,或在新技术影响下原技术是否过于落后。1.3资金风险。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未能及时满足风险企业实际发展所学而造成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随着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所需资金也会更多,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无法及时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将会导致高新技术发展资金的供应方面发生断层现象,从而造成风险企业难以继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导致风险投资以失败告终。1.4管理风险因素。管理风险是由于风险企业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其创新与发展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的出现主要是企业组织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员工业务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风险企业内部员工主要包括技术类员工、科研类员工以及技术发明人员,这些员工大都没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因而会给企业管理方面造成很大风险。同时,风险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有效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引发贪污受贿以及私挪公款等道德风险。

2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

查看全文

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价实证分析

摘要:集团化发展使企业供应链网络结构日趋复杂,供应链的脆弱和不稳定性带来了许多风险。如何识别和评估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文章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系统识别和分类,分析了供应链风险的可控性和危害性。构建了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集值统计加速迭代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专家风险概率区间估计的供应链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风险识别;评价模型

1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式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企业间合作共生模式。国际上一些先驱企业如丰田、戴尔、沃尔玛、Carrefour等厂商,都因实践这一新型管理模式而获得巨大成功。从成功企业实践意义上说,实施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英国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佛(MartinChristopher)所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然而,据Michigan大学(2003)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大约有50%的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并不强于传统的买卖关系,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对供应链系统中各类风险不能准确评估和管理造成的。随着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的缩短、市场的全球化延伸、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日益复杂及组织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等,都将加剧供应链的不稳定并增大其风险性。受多种因素诱发,供应链突发事件生成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对供应链系统运作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对供应链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风险识别与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许多研究成果。Kraljic早在1983年提出的采购组合管理框架中,就已经考虑了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问题。SmeltzerandSiferd(1998)借助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模型,从采购管理角度理解供应风险管理,提出积极主动的采购管理就是供应风险管理的观点。此后,Sheff(2001)、Harland(2003)、Deloitte(2004)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研究了供应链风险因素及识别问题。Hallikas(2004)从风险事件的概率角度,定量化研究了供应链风险的评估问题。国内一些学者也对供应链风险做了多种分类,并提出了测度供应链风险的各种方法。如马士华(2003)的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划分,晚春东(2007)的系统风险划分等。丁伟东等在2003年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供应链可靠性评估矩阵,周南洋(2008)提出了基于OWA算子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多属性决策方法。综上,以前的学者大多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某一方面和单一方法的识别与评估,缺乏从企业集团化发展角度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企业集团供应链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并给出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和实证分析。

查看全文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探究

矿产采掘业是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直接破坏的产业。不同的矿种、不同的开采方式和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下,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不尽相同。在众多矿产资源中,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约70%,其开采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显著的,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煤炭大省所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生态风险的增强和生态脆弱性的增加已经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各地政府及相关领域学者已开始广泛重视。生态风险是一定区域内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故或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生态风险评价即确定发生上述不利生态效应的可能性的过程[2]。生态风险识别是在进行评价前,认识并确定区域内存在的危险源,查找、列举和描述风险事件、风险源、风险后果等风险要素的过程,包括风险源识别、风险受体识别、暴露—响应过程识别和生态终点识别[1]。风险识别是风险研究的基础,能否科学、有效地对多风险源及相应的风险受体之间复杂的暴露—响应过程进行分析,对该系统的风险评价研究至关重要。通过进行风险识别,才能够构建风险评价体系,进行风险评价,而其最终目的是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3],其框架关系如图1。在本研究中,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在空间范围上覆盖了采矿活动所能影响和扰动到的区域,在这一区域内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具有直接作用。在目前的生态风险研究中,学者多关注于风险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生态风险识别缺少系统性论述。而在煤矿区,对于单一生态风险源(如土壤重金属污染、地表塌陷等)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但综合性的煤矿区生态风险识别研究仍较少。本文明确了矿区生态风险识别的内涵和目的,根据典型煤炭矿区生态系统特点和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煤炭矿区多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识别流程,构建了典型煤炭矿区生态风险因果链,并对其识别方法进行了梳理。

1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炭开采工艺可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以不同的方式对矿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我国的煤炭资源以井工开采为主。为了明晰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为后续的风险识别工作进行铺垫,需对其影响方式和基本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本研究将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归纳为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两类,二者综合造成了矿区生态退化(图2)。

2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可分为土地挖损、土地压占和土地塌陷3个亚类[4],露天煤矿以挖损和压占为主,井工煤矿以压占和塌陷为主。2000—2009年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损毁土地5534万hm2,对土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和损伤[5]。土地破坏还可能进一步导致局部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土石流、矿震等[6]。环境污染可分为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和废气污染3类,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的污染方式基本类似。除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之外,土地破坏也可能引发次生的环境污染。例如煤矸石堆放不仅压占土地,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还会在雨水淋溶作用下迁移并污染土壤和水体,煤矸石自燃又会产生SO2、CO和CO2等有毒有害气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综合作用导致矿区的生态退化,发生生态系统的结构损坏和功能缺失。同时,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生态退化会进一步加剧土地破坏程度,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煤炭开采会加剧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7-8];在潜水位较高的区域,地表塌陷会引发地面积水、土壤盐渍化等后果[9]。这一正反馈机制会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生态治理和风险防范的难度。即使在闭矿后,矿区生态环境也可能继续恶化,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理和复垦才可能恢复。2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和方法中,风险识别通常作为风险评价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较少单独提出进行研究。例如,Hunsaker79等[10]提出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中,将风险评价总结为5个环节,其中“终点选取”和“风险源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两个环节即属于风险识别内容;PETAR方法[11](procedureforecologicaltieredassessmentofrisks)中提出“三级风险评价”,其中“初级评价”即是对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区域的识别;在Landis[12]构建的相对风险评价模型所包含的9项内容中,也并未提出“识别”的概念,而是将对区域的选择和划分,风险源、受体及评价终点概念模型的建立等属于风险识别的内容融合到风险评价的方法中去。风险识别在风险评价研究中通常被作为风险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或直接融入风险评价过程中,对于风险识别的内涵尚缺乏共识的界定。例如,姚兰[13]在洞庭湖进行的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中,将环境风险因子的识别与相应的评价指标选取相结合,由此将识别与评价结合起来。在许学工等[14]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的风险评价中,通过对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脆弱性评价因子的分析,完成了风险识别的内容,但并未明确使用风险识别这一概念。高铁军等[15]在采矿塌陷区进行风险识别时,将塌陷区修复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析作为风险识别的研究内容。焦锋[16]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风险识别概念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加权打分法来对驱动力、风险源、风险因子和评价终点进行分析,确定其危害强度。常青等[17]针对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风险构建了风险因果链作为风险评价的基础,并探讨了风险源、风险受体和生态终点的选取和定量表征方法,在矿区生态风险综合识别与评价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拓展。本研究认为,广义的风险评价研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类和狭义的风险评价,狭义的风险评价即是对生态风险发生概率的定量化研究,而风险识别则是对生态风险的定性和半定量化认识。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的内容是筛选矿区范围内的风险源和风险受体,通过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甄别,判断区域内是否受到各个风险源的影响,并对风险源作用于风险受体的暴露—响应过程进行分析,确定生态终点。其识别结果是构建一个详细的生态风险因果链,明晰风险源、风险受体、生态终点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搭建起矿区生态风险多源多受体的网状因果体系。本文将矿区生态风险识别分为风险识别流程和识别方法两部分进行论述。矿区生态风险识别流程包括矿区生态风险综合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受体识别、暴露—响应过程识别、生态终点识别、因果链构建6个步骤。矿区生态风险识别方法是在风险识别中判定风险源及风险受体是否存在、确定其空间位置和风险影响程度的方法,在具体研究中常作为风险评价的一部分进行。

3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识别流程

查看全文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追踪资金的流动数量以及流动方向,能够管控企业资金资源的使用,并且能够借资金流管控实现对业务环节的创新和发展。在统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基础之上提升对财务风险信息的统筹能力,提升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基于此,论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控制

1引言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的前提是能够全面、精准地识别财务风险的类型、发生概率以及影响程度等。对此,企业需要建设科学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环境,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之上制定正确的风险管控措施。

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特点

风险识别工作需要贯穿风险管控过程的全流程和全环节,能够及时反映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及时识别风险。

查看全文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探索

摘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弱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识别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给企业进行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机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及时的识别能够加强企业对这类风险的监控,后续的风险控制就有了支持,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从制度方法层面为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依据,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一、引言

在市场化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风险随处可见,在财务方面,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这类风险虽然复杂但是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风险监控,所以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盈利能力降低,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偿债能力减弱等严重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需要决策层给予重视,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警机制建设。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一)现金流量风险。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发展重要的资源,现金流不畅导致的风险在中外企业中数不胜数,所以,企业要重视现金流量的风险出现。现金流量风险原因主要是现金周转的速度缓慢,企业不断进行经营规模扩大。首先,现金周转速度降低、营运资金被占用就会造成企业缺少充足的现金流,对现金的需求量增加,其次,当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时,自然对资金的需求就会增加,这时很容易导致现金流量减少。当现金流量减少时,企业的风险就出现了,为了筹集资金企业就会增加负债,负债增加又会造成偿债能力的降低,导致筹资风险增加,此外,现金流还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信用等方面,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风险识别对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和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筹资风险。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风险,筹资风险的原因较为广泛,如果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出现过多的负债,或者债务的期限结构等方面出现问题,投资人会失去对该企业的信心,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来考察,长期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越高就意味着企业的负债越高,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短期用现金流量负债比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越低,就意味着该企业在短期偿债方面能力很弱,所以企业缺乏偿债能力投资人对其投资就越谨慎,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越高。企业的债务结构失衡也会使企业面临偿债危机,筹资风险高导致筹资难,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进一步造成盈利能力减弱,这样利润降低导致偿债能力持续恶化,最终导致经营危机。(三)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包括市场、利率、能力、变现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普遍上投资决策并不科学,缺乏完善健全的决策制度,更多的来自领导层的主管决策,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就造成盲目追求热门的投资项目,将资金大量投资于当前市场热门的领域,而没有经过科学专业的风险评估。外界政策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内部管理决策的失误、金融机构利率的大幅上升、供应商价格上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资风险的增加,投资活动本身就伴随着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科学专业的决策会大大降低这些风险,识别投资风险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准确的项目研究和分析,对各个环节的把控以及市场的预测,这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投资风险的识别将会为领导层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与治理

摘要:基于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这一背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总体运作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企业对于会计信息风险也逐渐提升了重视的程度。使用相应的方式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了风险辨别。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而具有针对性的实施风险管理,这在企业发展与运营过程中是不能缺少的。文章主要对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与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给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风险识别;治理

其实风险指的就是今后可能会发生的无法确定的结果,在财务管理方面不管是哪种风险均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管理,尽可能的减少风险成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维护企业总体运营,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实施风险识别和管理,既是企业财务避免风险的需求,同时还是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在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识别与管理这方面的探究相对较少,企业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相对缺乏,大部分企业因为想要确保会计信息,投入较多的财力和物力,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所以,企业怎样识别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理方式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下面将进一步阐述企业会计风险识别及治理的方式。

一、企业会计管理和信息风险识别遵循的原则

(一)合规性

组织的规章制度限制了组织平时运营最根本的标准和规范化的流程,属于组织决策当中主要的参考证据以及确保体系。规章制度对于决策影响主要是其在决策时的限制以及决策权力和责任这些配置的规律,其决策行为必须要参考的标准。通常来讲,规章制度越标准,他的决策限制越严格。

查看全文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侵权风险探讨

[提要]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但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及矛盾。人脸识别技术的无节制应用导致个人面部信息的大量泄露和滥用,这无疑亟须通过法律加以规范。目前,全面系统的相关法律体系还未建立,而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更迭,反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厘清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研究其中蕴含的法律问题及风险,以实现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高效便捷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之间的平衡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脸识别;侵权风险;个人信息

一、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定义。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摄像头抓取自然人的面部特征,随后利用大数据快速进行人脸比对,实现个人身份验证的一项数据识别技术。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其具体的技术步骤如下:首先由摄像头采集个人面部信息,然后数据系统自动对该面部信息进行特征分析,再将该分析数据传输至人脸数据库,得出匹配结果,最后完成人脸验证。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特征

1、人身附属性。人脸识别技术即根据自然人的个人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和验证。在一般情况下,个人的脸部信息具有唯一性并且具有较强的个人人身附属性。

查看全文

风险管理识别方法探讨

摘要: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其建立在广泛的信息搜集统计的基础上,既要兼顾在过去已经发生的,还要统筹将来可能发生的。在现如今互联网加与商业模式、市场管理模式有机结合的情况下,风险管理越来越依赖于大数据分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对风险识别的认知度,筛选出对企业更重要的有利或不利的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并将更多的不确定性转化为机会。

关键词:风险识别;风险分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一、前言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应该都记得法拉姆石油过速器的广告,广告的大概意思是:结合合理的引擎推护和定期更换石油过滤器,可避免日后严重的损失和高昂的引擎修理费用。法拉姆在广告中宣传的口号是:“如果你现在不付钱,那以后将付更多的钱。”风险管理也遵循同样的逻辑。在确定相关的风险并制定先发制人的风险策略时,需要重点的去识别风险,风险控制团队应当事先花费时间和资金,否则未来可能会承受更大的代价。从广义上来讲,对投资者而言,风险管理过程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不确定的消极因素的可能性和影响?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识别风险必须考虑的几个关键步骤,评估风险影响力的方法,以及减轻消极影响的过程。项目风险究其根本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发生的不良后果或影响。风险和机会就像硬币的两面一一机会来自于有利于项目的因素,风险则来自于不利于项目的事件。

二、风险分类

要想做好风险识别必须明确相似风险的分类。风险一般分为如下几类:财务风险——当企业实施一个项目时,它不得不公开相关的财务状况,这时涉及的风险即为财务风险。如果项目开工之前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比如在没有预付款情况下的建筑施工项目,这种项目施工时也没有明确的审计金额和可回收金额,这些公司必须承受巨大的财务风险,因为它们完全寄希望于建筑完工后能被销售出去或者能安全移交给发包方。(一)技术风险——当新项目需要高新技术或未取得专利的技术时,开发这些项目就存在巨大的技术风险。当然,这些风险有一定的等级,在某些情况下,技术风险比较小(比如对一个已经完成开发的产品进行修改),但还有些情况技术风险可能非常大。一般而言,项目的技术风险越大,那么该项目无法满足特定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二)商业风险——对于具有盈利目的的项目投入市场,那么项目管理人员对商业环境的了解程度就决定了项目的成功度。商业风险是不确定的、如果无法准确预测消费者对新产品或服务的接受度,那么实施项目的企业就必须接受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商业风险。(三)执行风险——哪些与项目计划执行相关的细节是未知的?例如,地理或物理条件对项目执行是否有影响?再比如,如果要在菲律宾的活火山地带建一个发电站、就必须考虑岩浆对该项目产生的影响。同样,缺乏培训或低效的项目团队成员也可能限制项目的执行。执行风险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是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产生影响的潜在性时间或不确定性的评定。(四)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这种风险通常发生在需要履行合同的项目,并且这些合同具有严谨的条款和条件受执政者思想的影响。一些合约条款(如成本外加费用条款、固定成本、清算损失等)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项目风险。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法务部来规避合约风险,但有时要避免来自其他组织的合约风险是不可能的。例如,即使美国铁路运送项目所需的配件延时了,它们也不会接受惩罚,因为它们在铁路运输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只要企业利用铁路来运输,就必须接受所有的运输风险。

查看全文

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风险识别及控制

摘要:在分析化工工艺设计流程及产生工艺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风险识别及控制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对提升化工项目生产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控制;化工工艺

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发生化工事故176起,死亡223人。从地区分布来看,事故总量位居前列的省份有山东、江苏、辽宁等化学工业发展较为发达的省份。从时间分布来看,以往主要集中在夏季及岁末年初,2018年事故发生起数较为平均,未有集中多发时间段。这就要求做好化工工艺设计安全风险识别,提前做好安全防范预案,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化工工艺设计

从图1可知,化工工艺设计是指原材料经化学反应,最终转变为化工产品的过程。其中,首要环节是原材料处理。即,将化工原料进行净化、提浓、混合、乳化、粉碎等处理后使原料质量满足相应标准。其次是化学反应环节。即原材料经预处理后,使其在相应的压力、温度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化学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再次是产品精制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并去掉其中的杂质,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产品精制的工艺主要包括萃取、提纯等,实现产品净化,获得符合相关规定或标准的产品。化工工艺设计包括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其中,概念设计多为试前进行,概念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检查生产路线及工艺条件是否合理。中试设计的任务则主要是检验小试所确定的工艺路线及条件,以及试制产品考核使用性能,为实际生产时获得相应数据提供便利。基础设计的任务则是技术开发阶段的最终研究成果,主要为后期实际生产时提供装置建设所需的技术要点。初步设计作为精细化工艺设计的第一环节,其初步设计的最终成果包括设计任务书、总概算书等。施工图设计,主要任务是依据化工项目的审批意见、建筑与非标准设备制作的相关要求,把初步设计所确定的相关设计原则、方案以文字、图样等方式把化工工艺及设备不同部分布置进行具体化[1-2]。

2产生化工工艺危险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电力工程风险识别和对策分析

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内越来越多的电力建设企业开始开展国际电力总承包业务。鉴于国内电力建设企业在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业务方面的经验不足,管理理念的差异等诸方面的原因,不少电力建设企业在进行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开发和执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若电力建设企业对各项风险识别和评估不足,风险防范不利,会导致电力建设企业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受损。

1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外部风险识别

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主要风险特点为:项目体量大,合同金额高,建设周期长,相关利益方多,市场竞争激烈,综合实力要求高。国际电力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外部风险识别。电力工程建设企业通过对国际电力EPC项目风险特征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识别工程项目各种潜在的外部风险,分析引起风险的具体原因,判断重要外部风险因素,为深入的外部风险应对奠定良好的基础。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外部风险识别过程中,重点有以下几个外部风险因素:1.1政治因素风险。国际电力EPC工程的政治风险主要有:(1)内乱和战争。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有可能导致战争、内乱或者政变等政治动乱,同时极端恐怖活动或者大规模抗议示威也有发生的可能。(2)党派斗争。在某些多党派国家存在执政党和反对党派系之间的政治斗争,派系之间的互相斗争与博弈往往导致国家政局不够稳定,从而对工程建设和项目执行产生不利影响。(3)政策更改。在建设期内,项目所在国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目的,改变关于市场、土地、规划等方面具体政策,而这些政策变动都与项目的实际执行紧密相关。若政策变动导致项目不再具有投资价值,业主很可能转嫁风险,终止合同,再加上赔偿不足,最终导致承包商的经济损失。(4)政府违约。项目所在国政府由于受国际形势和国内局势的影响等原因,非法终止或者接触合同协议,拒不履行所签订的合同项下的责任和义务,暂停项目、终止合同、拒付资金等行为。1.2经济金融因素风险。经济金融风险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利率汇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引起的风险。国际电力EPC工程项目不仅受国内和当地国家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世界经济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制约。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局势的复杂多变性,国际电力工程面临着的各种经济金融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通货膨胀、外汇管制、汇率波动等,这些因素对项目的成本造价、项目结算、利润转移回国等会造成不利影响。(1)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导致项目所在国的物价上涨,尤其是固定资产价格,以及人工材料价格。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导致承包商的利润降低、甚至出现承包商实际费用超过成本的情况,造成项目亏损。(2)国际电力项目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这类国家外汇极端缺乏,经济欠发达,国际贸易落后,因此这类国家通常会实行严格外汇管制,从而导致承包商很难将国际工程赚取的利润转回国内,或者在汇出利润时缴纳高额的手续费用,最后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3)国际电力项目合同支付货币通常是国际通用货币和东道国的货币,而大型设备采购往往是在国内进行,用人民币支付。因此汇率的波动,特别是外币的大幅贬值,会造成设备材料采购成本的大幅增加,最后导致承包商的利润减少,甚至项目亏损。1.3法律因素风险。国际电力EPC工程中的法律因素风险主要有:(1)法律条文不完善,在外商投资、劳工、税收、外汇管制及环保等相关重要方面缺乏清晰法律制度,给承包商收回利润收益带来困难及不确定性;(2)法律条文变更,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存在一个逐步完善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条文存在着反复变更的可能;(3)法制不健全,有些国家和地区虽然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法律制度并不健全,法律环境堪忧,实际执法行为随意性强,并不完全符合法律的规定,因此很多纠纷无法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企业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1.4劳工因素风险。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劳工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但同时由于劳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时有矛盾,劳资纠纷和罢工等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较高,风险较大。另外,涉及到员工的聘用解聘程序,福利薪酬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会对雇主提出更高的本地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的约束。由于当地劳动效率的低下,和工作习惯、文化习惯差异巨大,不善的管理很可能会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当地政府部门的罚款。1.5税务因素风险。国外的税法、税制和中国的税务法律制度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具体国际电力工程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对项目所在国的税务制度、税种、税率以及税务优惠政策的研究不足,很可能导致税务成本核算漏项或者金额计算错误,从而存在偷税漏税的风险,最终导致成本核算不足,项目造成亏损。1.6自然因素风险。国际电力EPC工程项目的工程范围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参与工程执行的供应商和分包商涉及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有可能单点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如果单点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可能导致延迟交货或者施工延迟,必然造成建设工期的延误,建设成本増加。自然因素风险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理、地质风险;其他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不可预见的地震、暴雪、冰雹、暴雨、火灾、冻雨、泥石流、塌方、滑坡、火山爆发、洪水、台风、海啸等不可抗自然力事件。

2国际电力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外部风险对策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针对以上识别出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管控的原理,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和对策,减少或者消除有关风险,制定相关的风险对策。2.1政治风险对策。政治风险对工程项目的全局会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有可能会使承包商严重亏损。所以必须深入调研和了解当地的政治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做好工程所在国的政治风险识别及评估;与国际或当地有实力的企业组成联营体;购买政治险和其他必要的工程保险;与当地政府签署承诺保证协议,一旦发生政治风险,可根据协议向当地政府提出索赔;加强施工现场的保卫安全措施。2.2经济金融风险对策。经济金融风险的对策主要有:根据汇率变动情况,选择恰当的结算货币或者多种货币组合计价和结算,选择适合的外汇交易方式;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融资模式;全面规划预备费用的资金安排,对于不可预见情况下的损失,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以往积累的经验,提前规划出充足的风险准备金,来保证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完善资金筹集计划,根据资金使用计划和现金流来整体考虑资金筹措的方案和计划;加强工程实施阶段成本费用的计划与严格执行资金计划是降低经济金融风险的前提,但计划落地实施需要依靠资金计划后期的执行控制来保证,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相关风险。2.3法律风险对策。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有:进行法律环境尽职调査;在项目开发初期,承包商有必要通过法律环境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国各方面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实践;降低合同法律风险,在前期阶段,先对工程所在国的各项法律条款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规避的事项;认真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在遵循当地法律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对承包商有利的条款;约定有利的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减少对方随意将争议提交争议解决机构的可能性,有利于促进双方友好协商解决争议;争取在工程所在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仲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考虑应对知识产权风险,考虑采取专利申请战略、规避设计等相关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措施;聘请当地专业律师和机构,降低因对当地法律条文不清或与政府关系不熟悉的风险。2.4劳工风险对策。劳工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充分调研和了解劳动者福利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强度、聘用及解雇和罢工等方面的强制性法律规范,规划劳资关系及与当地劳工组织形式,以规避法律风险;了解劳工合同种类,规划劳工组成比例,根据工程所在国的劳工法,明确对外资劳务人员的资质要求及比例,提前做好劳务用工计划;通过法律条款规避和降低罢工损失。根据法律对罢工行为的约束,来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财产免受损失;保障员工安全,落实员工保险,提前安排好安保工作。2.5税务风险对策。税务风险的对策主要有:彻底摸清项目所在国的税务政策,重点要确保所掌握的税务政策依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聘用当地税务事务所进行支持;确定各方税费责任划分;选择合适的投标主体;多环节、多方式合理避税,对所得税和流转税通过合并纳税、资本结构、价格转移、甲乙方合同模式等方式方法进行筹划;以资金渠道的筹划为核心,合理安排各种资金的进入、退出渠道;避免税务过度筹划带来的偷税嫌疑。2.6自然风险对策。自然风险的对策主要有:编制工期计划时充分考虑气候情况;对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地质及沿途线路考察,将地震、火山爆发等风险都提前考虑,对运输路径提前调研考察,对需要修路和桥梁加固的情况给予充分考虑,在成本和工期上都做好裕度;做好投保工作。在不可抗力发生时,除在合同中提前和业主进行责任划分,承包商也需要提前做好投保工作,将自然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以降低风险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结论

查看全文